欢迎来到连鹏的博客

怀念过去,铭记今天,憧憬未来;希望做一个时代的记录者,有价值的媒体人;无论寂寞无奈、贫困潦倒、飞蛾扑火也在所不惜;希望以年轻一代的眼光来描述加拿大的历史、文化、政治及记录中国移民和留学生在枫叶之国的心酸和努力。QQ:76365,MSN:lianpeng126#hotmail.com

2008年9月27日星期六

加拿大如何走出外交困境?

(星星生活记者连鹏报道)2006年11月3日,加拿大总理哈珀打电话给芬兰总理万哈宁,告之对方将要取消预先安排的加拿大-欧盟峰会。

哈珀向万哈宁表示,他不能参加这个拟于11月27日举行的峰会。他托称因为他的政府是少数政府,他应在国会开会期间,尽量多留在加国。哈珀缺席的原因随即引起各国的猜测,评论者估计,哈珀取消出席峰会,可能害怕因加国背弃《京都协议》而受各国的批评。

时任总理通讯主任的巴克勒向《环球邮报》表示,“政府在11月确有繁忙的立法日程,加之总理强烈感觉他应该留在众议院,我们决定此行无法实现。”

令欧盟各国不满的是,哈珀决定参加北约会议,却取消欧盟峰会-因为他反正都要去趟欧洲,而在芬兰举行的欧盟峰会,时间仅在北约峰会之前2天,芬兰离拉脱维亚又近在咫尺。一名拒绝透露身份的欧洲官员称,哈珀此举的“影响非常不好”。人们普遍认为,哈珀取消此会,是因为欧盟宣布《京都协议》问题将纳入议程。欧盟官员对加国保守党政府另起炉灶推出《清新空气法》(Clean Air Act)颇为不满,因为该法背弃了加国在《京都协议》上的承诺。
  
不论哈珀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对于一个少数政府并不利于国家制定和发展长期的外交政策这一观点,专家和外国政要却一致同意。对于加拿大连续维持两个少数政府(马田政府和哈珀政府),以及很可能出现的连续第三届少数政府,是否使得国策无法延续,使得加国无法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审视和处理与他国关系,并最终影响加拿大外交政策的决策能力,引得加拿大外交专家的热烈辩论。

少数政府外交策略的利弊

今年6月,加拿大国会议员聚集在一起,通过了一项私人议案,要求加拿大的国际援助专门用于发展中国家的扶贫开发。

保守党原来反对这项C-293法案,但三个在野党联合在一起通过了该法案。该法案在参议院进行了一些修改,被提交到众议院,保守党政府也令人吃惊的支持并通过该法案。

身为加拿大国际理事会执行副主席的保守党联邦参议员赛高表示,在参、众两院,众多议员大家有一个共识:加拿大国际发展署(CIDA)需要进行重要改革。然而,如果此时是多数政府,像C-293这样的只进行小型法案是根本无法通过的。

赛高表示,“有些重要的议题,当各政党知道必须共同努力才能解决时,他们就会坐在一起讨论,作出最终的决定。我认为,如果加拿大是自由党或保守党多数政府的话,政策的决策质量并不一定会得到提高。”

赛高表示,也有大量的外交政策问题将不会因自由党或保守党组阁、多数政府或少数政府执政而改变,比如与美国之间的边境管理问题和追求自由贸易协定的决心。

不过,赛高很快就认识到少数政府在面对重大外交决策时的挑战和棘手问题,如北约或八国集团的改革问题,或处理似乎正在组成“威胁”同盟的俄罗斯,委内瑞拉和古巴的关系时,少数政府似乎很难有所作为。

“当各政党之间存有诚意时,即使在少数政府环境下很多问题都能有所进展。但当处理一些较大的问题时,政府真的需要国会的长期合作和支持。简单来说,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少数政府将会维持多久,或者下设的委员会很可能会被反对党或政党政治‘劫持’,所以对大型问题进行重要决策是很难做到的。”

同时,当其他国家想要与加拿大进行外交和国际合作时,也会出现问题。因为其他国家对少数政府存在怀疑,不清楚当该政府赢得多数时是否会改变外交政策。根据加拿大众议院的各政党席位情况,即使可以协商一致,让阿富汗驻军延长到2011年,但因新民主党的地位举足轻重,所以政府仍将面对一些压力。

但如果是多数政府的话,将会让大家安心。因为政府的政策至少在四年任期内得以延续。当政府有了一个较长的参考框架以及稳定的议会支持,会使得加国外交更容易取得进展。

加拿大外交的优先事项

在前自由党总理马田短暂执政时期,他曾试图制定一项新的外交政策,希望加拿大可以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重要的角色。经过一番拖延和挫折,他的《国际政策声明》(International Policy Statement)终于在2005年4月19日发布。

《国际政策声明》作为加拿大参与全球事务的指导框架,列出加拿大包括贸易、军事、发展和外交各方面国际关系的组成内容和优先级顺序。该声明认为,在相互关系日趋紧密的世界中,如果加拿大不为维持地区和国际性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是不能够真正保护本国政府和人民的。

但不到一年后,马田政府已经垮台。因为自由党已经沦为在野党,所以《国际政策声明》新政几乎没有起步就胎死腹中。如果马田当初领导的是一个多数政府,那么现在他曾制定的新外交政策可能已经进行了三、四年了。

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副主席、自由党参议员斯托勒里表示,这就是少数政府执政的一个重大问题,因为没有人知道政府什么时候会突然垮台。

“其他国家也知道加拿大处于少数政府执政之下,也担心政府不会长久,所以他国在制定与加国之间的外交政策时采取的立场也非长远立场。”斯托勒里表示,“所以我认为所这使人们很难进行长期、连贯性的外交政策。”

专家指出,马田政府是不寻常的,因为它积极制定新的外交政策议程,这是以往少数政府不会去做的。其中缘由是少数政府的性质注定了政府只能制定短期目标,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谨慎的保护自己,让自己的政府不垮台。

斯托勒里认为,与积极改进外交策略和寻求对外贸易相比,少数政府更关心其他的事,因为一个总是在谨慎保护自己不垮台的政府肯定无法在外交领域走的更远。

哈珀政府曾表示,其外交政策的基础是促进四项原则:人权,民主,自由和法治。这也表明加拿大外交的优先次序是阿富汗、美国和新兴市场的中国和印度。 但是,对于保守党政府的外交优先事项,加国政界也出现了众多的批评,他们认为政府并没有真正制定一个全面的外交政策。

加拿大前副外长史密斯并不同意多数人所说,他认为不能把外交优先策略归咎到因为保守党是少数政府,因为60年代皮尔逊也少数政府,但他们展开积极的外交策略,也建立了不少业绩。史密斯认为,现任保守党政府所行的外交政策,更像是按照政党领袖哈珀心中所定的重要性来展开的。

在有限的范围内“歪曲”外交策略

前总理穆尔尼首席外交顾问、加拿大前驻联合国大使海因贝克认为,在少数政府情况下,内阁部长和其他政府成员将会在出访的问题上面临困难。

海因贝克表示,在他的经验里,少数政府外访将会面临很多问题。这也将影响政府所期望达到的外交政策目标,因为外交的艺术往往涉及到面对面的会议。作为外交官员,为了达成使命必须常常去别的国家,与别的同级别的官员举行会议,但如果被渥太华的政党组织秘书所“拴住”,做事将会不那么容易。

海因贝克认为更大的问题是,少数政府的外交策略很容易因为了争取更多的特定地区选民或少数族裔的选票而被“扭曲”。“少数政府在做决策时总是先考虑,做或不做,是否可以吸引选票?是否可以改变其少数政府的局面?我认为这是一个扭曲了的事情。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多数政府,似乎看起来政府得关心在海外散居公民。如果是多数政府则不必在意,但是少数政府会努力吸引这些海外国民的选票。”

海因贝克拿马其顿举例说明。他指出,尽管希腊和马其顿关于马其顿国名之争长达15年,希腊政府和加裔希腊人都对加国表示不满,但哈珀政府在今年年初还是决定承认“前南马其顿共和国”为“马其顿共和国”。

海因贝克猜测,哈珀的决定是有其政治目的的,很可能为了加裔马其顿选民手中的选票,或者为了在加拿大国内一些选区取得利益。这样的政治行为一般出现在少数政府执政时,因为少数试图取得多数。不同的政党正积极的向少数族裔选民拉选票。

2008年9月26日星期五

移民加国 爱上单身生活

无论是自由意志选择,还是环境因素使然,他们都坦然承认自己是一朵在单身的土壤里才能开得更茂盛更鲜艳的花。所有的异性朋友都是友情,可能的恋爱也止步于婚姻。即便是移民在陌生的城市里,他们也不曾因着寂寞而将爱结果,更未愿囿于婚姻而把爱延续。

人物:Sam,男,32岁,来加拿大4年。

一件衣服,合不合适自己,只有穿上才知道。他说,婚姻也是一样。

“不是不想买这件衣服,只是穿上了真的觉得不合适,和眼睛里看到的心里设想的可能完全不一样。只是,衣服不合适可以脱下来不买,或许衣服不会伤心吧。”

在一个婚姻里,和自己相对的另一方,是一个深爱自己的人。

“我们打小就认识的,但不是很熟的那种。要移民前,知道她已经移民,就发邮件问一些信息。她帮我租好的房子,登陆那天,是她去机场接我的。我在加拿大没有其他的朋友和亲戚。”

他说独自一人来到举目无亲的国家,这样一个曾经不熟络的女人,带给他莫大的温暖和安慰。

“她的哥哥来加拿大快十年了,父母双亲也都团聚了过来,她说她自己本来不想移民,但一大家子人都在这边了,自己一个人在中国也挺想念的。刚刚登陆那一年,大大小小的节日,还有很多长周末,我都是和她,或者说是和她家里老老小小好几口人一起过的。他们都很热情,说这节假日的,一个人过不好受,我怕我去了打扰他们一家,可是他们并不介意。还没有买车的时候,就接送我,有的时候玩得晚了,就安排我在客房休息。”

很难描述清楚当时心中的感激,那种大家庭的热闹和温情迅速消退了他来加拿大之后的陌生感。这个充满笑声和喧闹声的大家庭仿佛就成了他整个的世界。

“虽然我渐渐也有了自己的交际圈,但我还是很期待和他们一家人见面。或者,渐渐地我开始有些期待见到她。我想,我们也算是日久生情,又或者,有那么多见面的机会,两个单身的男女还是很容易产生一些情愫吧。恋爱的时候,和一个国内的哥们聊起来,他说这可不行,他说我这不是成了倒插门的了吗?女方一大家子人,欺负我怎么办。我笑,说加拿大不讲这些吧,再说,我们结婚之后还是会搬出去住的。”

也许,单独出去住了就不会发生接下来的问题? 有的时候,他愿意这么想,因为这样想他可以把责任放在她的父母亲或者哥哥身上。

“我们结婚前,就已经说好自己单独搬出去住了,可谁知道她大哥换了工作好像还有孩子换学区的事情,商量要搬家了,开始着手买房子。老人说家里没有人太冷清,就说我们结婚住一起吧。想想老人家或许也想小女儿,就这么答应了。”

在新婚的热情过后,他说他觉得独立的空间和时间越来越少了。

“连玩游戏也觉得好似芒刺在背,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被叫去做什么事情,其实,无非是些家里的琐碎事情,但却是一分钟耽误不得。他们都觉得和我很熟悉了,可是我需要自己的时间,我想自在一些,回到家,累了就什么也不干,躺在床上睡觉。有时候出门,路过客厅的时候,两个老人在看电视,会问我去哪里,早些回来,或者怎么不和女儿一起去之类。朋友和我说,老人家说这些没有什么意思,可是我怎么就听不得。”

还有,一定还有,他一定要离婚怎么会只是因为这些并非恶意的话语。

“妻子做小女儿,从小被兄长父母呵护着,人很善良,但没什么主意。或许从小听父母哥哥的听惯了。结婚之后,还是什么事都要问问他们,虽然很多事情最后是按照我的意思办了,但说起来都是爸妈说就这么办。朋友也说,我可以大度一些,这也不过是一个形式。”

可是他觉得生活里仿佛没有了氧气。

“很闷。”

就像妻子对父母的一些依赖,老人对他的一些注意,而他对自由的一些偏执,单个的元素都没有错,可是凑在一起的时候,就少了维持平衡与和谐的机制。

“也吵了几次。说起来吵架都不能吵个痛快,怕老人家知道。冷静下来的时候,说我们搬出去住。开始的时候,老人家不愿意,后来也算答应了下来,也找经纪看了几个房子。我却一直挣扎。最后,我决定不管是否对错,只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决定的时候自责而彷徨。

“买房的时候,妻子依旧问父母意见,老人家也乐意参与。这些真的没有什么,怎么可能让他们没有交流,可是,我,就是我这样的个性,开始觉得承受不了。特别特别想有自己一个人清静的地方。”

离婚很艰难,还好平和。

“开始她接受不了,但时候发现我们以朋友的身份来往,真的多了一份轻松自在。我自己租了房子,一个人有个更多的时间,下班之后,我也没有更多的娱乐,一般就是在家洗一个长长时间的澡,打开浴室的门泡澡,有几次还睡着了。然后上上网,看看我。觉得有很多的时间可以自己支配,这种感觉才是我想要的。我们时而见面,但不经常。前几个月,她说有新的恋爱,问我的意见。”

她还是她,乐于依赖别人,他却不再是他。

“我很愿意提供意见,主要是,我现在并不在意他是否再去询问她的父母。反而我会告诉她,多问问父母的意见。了解我的朋友说我是因为寂寞而婚姻,因为我很要求自己的独立空间,这个在婚姻中多少都有些折扣,我也知道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有的时候还不止两个人。”

可能,真的是移民初期巨大的陌生与孤独,让他离不了她,离不开那个热闹而喧哗的大屋。

人物:Mary,女,32岁,来加拿大4年。

不得不说,她是一个尖锐的女子。在电话里直截了当地问“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选择,你还会不会结婚,或者说还会不会这么早结婚。”电话那头是和她一同时间登陆的朋友,业已结婚三年,并在前年生下孩子。

“我们是在移民公司办的雅思培训班里认识的,那个时候大家都是单身。雅思班里的要么是一家人要么是老头子,比较少有年纪相仿的异性。于是大家倒是约定到加拿大之后再找朋友。她倒是真的很快,登陆不久,不到一年吧,就在ESL班上认识了一位单身未婚的大好青年,赶紧抓住不放,结婚生子。”

她却一晃四年,过了30,远在中国的老父再三催促。

“有的时候,也寂寞,真的。也有成家的冲动,可是老天总是和我作对,每当我想结婚的时候,就叫人来打击我一下。好友生了孩子之后,一直没有时间看她,孩子一岁的时候办party邀请我。那是我自登陆之后第一次见她。虽然已经有快三年的时候,我还是很吃惊她的变化。我眼中的美女成了一个脸庞浑圆还有小肚腩的女人。我怕想到自己结婚生子之后的样子,美女尚且如此。”

朋友很知足很快乐,可她却因此而怯步了。

“或许她这个巨蟹座的女人就享受家庭里的种种,我却不行,要我整天忙不完的家务和哄不好的孩子,衣服总是不能干净,头发总是不能整齐,想想都头大。我想,恋爱或许可以凭一时的感觉,但婚姻绝对是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的。我并没有作好。”

如果说婚姻是一场赌局,她就是站在远处观望的。

“不是没有吸引力的,只是自己没决心。婚姻是赌博,有人赢的盘满钵满,有人输得遍体鳞伤,我眼红赢得人,但我更怕输。”

两年前找到稳定的专业工作,她立即租了一套高级公寓。

“挺想有个家,最起码有个家的感觉。父母年纪大,身体也不是很好,也不打算来加拿大,小我两岁的妹妹也结婚了,一大家子人过得可是热乎。挺多自己一个人过得节日,开始稍稍有些心酸,渐渐也习惯了。单身的日子还是挺洒脱的,周末的时候想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都随自己。上班五天都给公司支配了,余下这两天还不好好地交给自己。我的时间安排得很满,朋友也很多,活动总是不缺的。”

朋友只是朋友,再无其它。

“如果我说没有亲密行为,别人也不会信。说我一夜情,可是这又怎样呢?我想我只需要向自己负责。坦白说,单身生活给我更多的安全感。或许正像我所欣赏的一句话里说的,女人的脑袋最好靠在自己的肩膀上,而不是其它的人。”

即便是已经相处快两年的男友,她的定义也只是男性的好朋友。

“不是一般泛泛的朋友,应该说是谈得来合得来,见面时间不固定,可能好几个月不见,也可能天天见,看情况。在一起的时候吃饭聊天。不能说是恋爱,可能不来往了也会怅然若失吧,因为我在感情上不依赖他。他说过比较正式的交往,恋爱结婚,我拒绝了。”

如果他晚上没有走,她一定要比他早起。因为她不想他看见她没有刷牙洗脸的样子。

“所以说,我不适合婚姻。有人说那是因为我还没有遇到可以为他而忘记自己的人。事实上,我觉得是因为对于我来说没有人比自己更安全。”

她说自己并非固执的人,爱上单身生活不是依据理性而是跟随感觉。

“或许有一天,感觉会变得吧。”

移民生活的压力似乎总有些催促他们感情的结果或者放纵。自己究竟属于哪样生活,又会在哪里找到至大的安然,千帆过尽是否就能水落石出?

(星星生活专栏作者芙郎)

洛矶山 秋日传奇



《Legends of the Fall》《秋日传奇》,也译做《燃情岁月》,是大帅哥布拉德皮特早年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这部电影拍摄十年了,仍然是好多影迷的心中最爱。它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北部一家父子两代的关系,全片在加拿大洛矶山拍摄。洛矶山脉绵延美国加拿大两个国家,而加拿大仍然保持着片中荒凉神秘、广博无垠的旷野之美——草原大屋、深林黑熊、激流山涧,这是一部让人心醉神迷的爱情片,也是一部吸引游客的广告片。
 
无论加拿大的多么壮美诱人,我都没有想过有机会一睹芳容,首先加拿大不是对中国游客开放的目的地,其次加拿大太遥远了,我们从小熟悉的白求恩大夫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那个万里之外的美丽国度啊,经过十小时的飞行,当我站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卡尔加立市的“金针菇”脚下的时候,我仍然得狠狠掐一下自己才能相信:“我终于来到了牛仔家园!”
 
卡尔加立:牛仔城、牛仔帽、牛仔靴、牛仔家
 
一口气写下这么多“牛仔”,卡尔加立不但是加拿大大草原的畜牧中心,是牛仔们世代聚居生活的地方,也是著名的石油城。卡尔加立因油而富,且富的流油。话说整个阿尔伯塔省因为出产石油成为加拿大最富裕的省份,对居民和游客的直接利益是购物不需加省税,阿尔伯塔省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是全国最高的,不但富裕多金,更拥有全世界最美丽的湖光山色,是多么幸运的事啊。
 
虽然美丽富裕,但卡尔加立并不耀眼招摇,像大部分旅行资料中介绍的一样,加拿大是一个朴素低调的国家,卡尔加立是一个朴素低调的城市。市区里最高大的建筑物是190米高的卡尔加立塔,就是上面形容的“金针菇”。修长优美的卡尔加立塔位于市中心,灰色的塔身、红色的圆形塔顶,塔顶是一间180度旋转餐厅。
 
在塔上的餐桌前享受加拿大美食,冰酒和AAA牛扒绝对不能错过,因为地处畜牧业中心,卡尔加立的牛扒是加拿大最好也是最便宜的。脚下夜色迷离,灯火璀璨但不刺眼,有的城市的市中心总是亮的象红灯区似的,而卡尔加立看起来就是那么平淡温馨,不急不慌。
 
此行我们有两位向导,一位是阿尔伯塔省旅游局的特别向导温纳先生,一位是中文翻译、来自香港的马丁,马丁中学时已经移民加拿大,一直住在卡尔加立。卡尔加立的中国移民不如温哥华多,可是餐前酒刚刚拿上来就有一位来自广西的厨师出来问候我们,“他乡遇故知”没想到遇的这么早,一定要多喝一杯了。
 
晚上九点的时候,我们在餐厅里很慢很慢地旋转着,看街上已经少有行人车辆了。我问马丁这里堵车吗?马丁想了半天说有时候也会塞车。我想马丁在卡尔加立住了这么多年,他形容的“塞车”和我们这些来自北京客人所说的“堵车”肯定不是一个概念。因为没有“堵车”,一定要再喝一杯敬这个城市。美妙的冰酒让我有些奇怪的想法——牛仔城的居民是不是可以骑马上班呢?
 
第二天早上我们一行先参观了牛仔装备店Lammle’s Western Wear,这是一间百年历史的老银行改建的,还有一个保险柜的厚门遗迹,就是电影里老装炸药的那种门。店主把门慢慢转开,我以为里面全是钱,没想到是个试衣间。我们“小康人家”此行的主角潘先生一家人在这里得到了白色牛仔帽,成为卡尔加立的荣誉市民。卡尔加立的每个居民都有白色牛仔帽,每年7月上旬,这里会举行牛仔节,市民全身牛仔盛装戴着白色牛仔帽,聚在一起喝酒、游行、跳舞、赛马,一口气热闹十天。
 
市中心还有很多家牛仔装备店,每一家都布置的别有特色,牛仔衣裤、披肩、皮带、帽子、长靴、方巾、手套、护具应有尽有。还有很多东西我们这些外行看不出来是用来做什么的。如果你想打扮成印地安人的话,这里也有足够的羽毛头饰。
 
真正的牛仔总是从头武装到脚。只有白色牛仔帽还不够,专业的牛仔靴是马背人生的必需品。我们接下来参观了的“Alberta Boots”靴子店。这家店有五十年历史了,经久耐用质量上乘的牛仔靴是加拿大皇家骑警的装备之一。这间家庭工厂并不大,小小的车间里只有二十几个工人,制鞋机轻轻响着,皮革味暖暖的十分好闻。一百平米的店面里摆满各种靴子,每一双看起来都能穿半辈子。店主人说好靴子总是越穿越舒服,靴子是牛仔们的另一匹马。话听起来比较老套但是也有道理。

店主Tim先生是第二代主人,花白胡子戴着眼镜看起来象个大学教授。他的父亲是个老兵,二战时曾在亚洲作战,战争结束后开了这家制靴店。Tim先生从小和父亲学习制靴,他的客户都是大名鼎鼎的,比如Jacky Chen,就是我们中国的成龙,成龙拍摄《上海正午》的时候专门来卡尔加立定制了好几双牛仔靴,就是Tim先生亲自接待的。Tim先生八十五岁高龄的父亲正好在店里历行巡视,这位老先生也是标准的牛仔打扮,牛仔帽、牛仔衫裤、宽皮带,当然脚上是一双特别棒的皮靴,看着这位精精神神的“老牛仔”,我们想,穿牛仔衣牛仔靴是不是有保持青春的功效呢?就象中国老人吃钙片一样?哈哈,开个玩笑。

中午的时候,卡尔加立飘起大雪。这才十月上旬,正是秋天呢。卡尔加立的纬度比中国东北的哈尔滨还要北,下雪也是正常的。雪花漫天气温并不低寒,我们的大巴车在风雪中驶向班夫方向,先在“HOMEPLACE RANCH”打尖,拜访家庭农庄,看看真正的牛仔是怎样生活的。

“HOMEPLACE RANCH”在山林深处,大巴从大路转小路后只能停在大门口,换乘皮卡车才能到达家的木屋。这座木屋是一个林间别墅,马丁介绍说,这连绵的几座山都是他家的,我们被吓一跳——这么“腐败”的牛仔!
 
在屋前看山林莽莽,笔直的云杉披着雪色,面对的坡地可以想象〈秋日传奇〉里,战后的山缪骑着马回家,山风吹着他的金发……雪山、树林的背景让人不自觉的想起电影画面,只是曾经“山缪”的布拉得皮特在《史密斯夫妇》里已经剃发开越野车了。

我们没有见到富有的主人,满面笑容接待我们的是这里的经理,一位健美的女牛仔。她和几位同事把马厩里的马牵出来给大家欣赏,有一匹马实在太高大了,我第一次明白“高头大马”是什么意思,又有一位牛仔“大叔”教客人怎样驾御马匹。如果天气好,停留的时候也够的话,我们甚至可以在牛仔的陪伴下骑马进山去转转。只是天雪路滑,我们只有留在客厅里喝咖啡了。

客厅里生着炉火,墙壁上挂满了马匹的图片,摇椅上搭着彩色线毯,老式铸铁炉子,茂盛的植物,做一个牛仔真不赖啊。

班夫小镇:硫磺山、温泉水、不回头的河

因班夫小镇命名的班夫国家公园,是加拿大西部五大国家公园之首。1885年,班夫国家公园在阿尔伯塔省成立,加拿大的国家公园体系由此发端。

我们乘坐的豪华大巴沿着洛矶山麓的一号高速公路驶向西北,快到班夫时雪停天晴,蓝天晴暖,连云影都不见,这是因为地处山区吧。旅行车平稳的象一艘大船,两侧不是波涛而是无尽的青翠山林。平展的柏油路仿佛灰色的缎带,把上帝赐给阿尔伯塔省这份美景厚礼束起来,用漂亮的班夫小镇打个“花结”。如果说柏油路是灰色的缎带,那么蜿蜒的弓河就是绿色的缎带,还有翡翠色的湖泊,披着白纱的雪峰,凝固的冰河,热腾腾的温泉……上帝的这份“礼物”实在厚重!

我们入住Rimrock Resort 酒店,依山而建,大堂设在七层,在大堂的阳台上可以饱看群山盛景。不但房间宽大,房间里的两张睡床大得可以让河马打滚。酒店距班夫镇两公里,到硫磺山山顶索道站步行三分钟而已。乘坐透明观景缆车八分钟即到达海拔2400米硫磺山顶,然后沿着木制栈道徒步到Sanson顶峰。这原木色的栈道悬空铺就,离地大约两米,可以让麋鹿、棕熊等大型动物横向穿行,人和动物各走各路互不相扰。细心的话可以看到雪地上的串串脚印,也许是狼也许是狐狸?落矶山人的乐园,更是动植物的乐园,秋季的积雪覆盖了植被,让我们无从按指示牌一一辨认花花树树,只有雪地上的动物脚印清清楚楚。

站在山顶远眺河谷和山脉,班夫小镇象一盘精致的小棋,弓河穿镇而过,硫磺山被三面群山远远环绕,成为360度无敌全景画面。空气清冽蓝天如洗雪峰巍峨,山高云低,远处的山峰被云雾遮住,转眼间又风吹云散,风景分分钟都在变化。脚下的河谷里有一座气派非凡的的城堡,那是班芙明信片永恒的主角,名字叫菲尔梦班芙温泉城堡酒店。城堡酒店建于1888年,英国女王也曾下榻在此,可见其辉煌高贵。酒店里有加拿大最大最著名的健康温泉池。说到温泉,就是是班夫的象征。1883年的时候,三个找矿的工人发现了硫磺味刺鼻的温泉洞,就等于给班夫镇发现了金矿,至今,每年来班夫旅游的人多达150万,如果每人SPA一次的话,是多少钱啊!

别的地方不清楚,在半山腰的ROCKIES温泉的收费并不贵。一百平米左右的蓝绿色温泉池,冒着白雾,每人七块半加币不限时间,一个四口之家只要二十三块加币,好象比北京还便宜一些呢。还有一种老式联体游泳衣,非常古怪有趣,租金是三块加币。在这里租游泳衣尽管放心,负责人保证他们的消毒要求和医院一样严格。必须提醒的是,还是要记得自带泳衣,在温泉买泳衣非常贵,最普通的女士泳衣也要90加币,折合人民币将近六百元了。

来班芙不泡温泉是最大的遗憾,在腾腾热气里仰望雪山又是另外一番享受了,这里冬天的生意最好,无论游客还是本地人都喜欢在雪天泡汤,我们的运气稍差,浮在池子里仰望天空是响晴白日,和风徐徐,一粒雪花都没飘,这也算点小遗憾了。

我们私下里也遗憾没能住在山下的城堡酒店,直到Rimrock Resort饭店的刘毅在九楼的平台上为我们倒上接风酒,山美水美,还是故乡人最美。刘毅在这里工作三年了,见到乡亲笑声清脆热情大方,她帮我们介绍了班芙周围景致,还带我们参观了酒店里的女神酒吧,里面的卫生间还是非常有特色的。如果哪位去班芙旅行的话,去Rimrock Resort公关部找刘毅吧,也许能打折呢,打折之后请她讲一讲熊的故事——熊妈妈带带小熊仔在酒店旁散步的故事真让人着迷啊!又想起一部电影。穿镇而过的弓河,在温泉酒店附近的峡谷冲击下来成为一段宽阔的瀑布,叫弓河瀑布。瀑布宽而不高,河水急湍落下后马上平稳流淌,一急一稳仿佛一个发怒的美女瞬间变成笑脸。这片河滩上都是黑色的卵石,黑石白水如同黑白双煞,相映成趣。

电影总是能让风景更有光彩。蜿蜒如弓的弓河是电影〈大江东去〉的拍摄地,如果没有这部电影的话,弓河也许只是美丽而平凡的河流。有了电影,有了梦露,有了那首歌,弓河的滔滔逝水承载起每个人心里不同的感伤,慢慢流向不同的方向。

梦露在电影里唱到:
“有一条河叫作‘不能回流的河’,
有时风平浪静,有时狂暴、放荡不羁。
爱情就像旅行人,行驶在不能回流的河上,
它席卷一切,就消失在惊涛骇浪之中了。”


薄荷酒般的露易丝湖、冰淇淋状的哥伦比亚冰川

这一天早上我们离开酒店的时候是早上七点半钟,天还没有大亮呢。向导温纳先生希望我们早些出发去享受地道的墨西哥早餐。在班夫小镇什么口味的美食都能吃到,非常大份的墨西哥早餐让我们吃的胃里沉甸甸的,加拿大的菜量非常大,早餐也不例外。幸好马丁帮我们点单时两人共用一份,不然简直要出人命了。

吃过早餐我们穿过街道走向停车场,在美好的晨光中细细打量班夫小镇。白天的热闹还没有开始,街道上冷冷清清的,主干道两旁都是木头搭建的二层楼房风格统一协调,装修各有特色。街边除了餐馆就是户外用品商店和旅游纪念品店。商店的灯光彻夜不熄,清晨时分的灯光让人心里暖暖的。抬头可见的雪山山尖上沾上一点霞绯,天色转亮,这个安静的人口不足一万的小镇慢慢苏醒,我们也要离开了。

旅行的下一站是Johnston 峡谷,正适合早餐后大运动量的徒步。这个早晨是个晴天,但是天气很冷,大家帽子手套装备齐全走在峡谷里还是觉得寒气逼人,峡谷里水声巨大,溪水顺着山势而下激起白浪,转弯处形成碧绿的深潭。沿峡谷进山还有多处瀑布。另人感叹的是,一路行来加拿大无论大河还是小溪都清澈无比。上午十点钟是光线最好的时候,我们终于在弓河边见到了大名鼎鼎的城堡山,果然壮丽巍峨,路旁的弓河也是深蓝浅碧,在秋日的艳阳下光彩熠熠。

自从我们离开旅行的第一站卡尔加立市,大巴沿着落矶山脉慢慢前行,说“慢慢”是因为国家公园内的道路限速60迈,有的地方甚至要求更慢——仿佛密林里的野生动物注意着我们的车速,随时会冲出来开罚单。

露易丝湖位于班夫和贾斯帕两个小镇之间,是阿尔伯达省的明珠,也许用翡翠来形容更贴切吧。来班夫不来觐见“露易丝夫人”是要被人笑话的。在旅行手册上看了那么多遍,我们终于见到她真实的容颜。露易丝湖是用维多利亚女王的四女儿的名字来命名的,这之前是印地安人就叫她翡翠湖。还没有看到湖水的时候,我们先看到白色的露易丝城堡酒店风姿绰绰仪态万千。马丁告诉我们这个城堡酒店建于1890年,多年重建扩建越来越高贵,不是一般游客消费的起的地方。

露易丝湖海拔1730米,是一座高山湖泊。浓翠清碧的湖水,像芬芳无尽的薄荷酒,让世界各地的游客坐在湖边的长椅上凝望,久久不愿离开,用相机、用眼睛记录下湖水的色彩是每个游客的心愿,或者租一叶小舟划向湖心深出,静静的体味自然与心灵的寂静之美。

露易丝湖不但是欣赏湖光雪山的必到之处,也因高山滑雪名闻天下,也是徒步旅行和越野滑雪的最佳去处。对于多数中国客人而言,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都是令人心惊胆战的运动,那我们就徒步去山间茶舍喝茶吧!从湖边的城堡酒店徒步一、二个小时,就能到达艾格尼丝湖茶舍,手握热茶眺望雪山冰湖是怎样的享受?!

我们虽然没有时间去山间茶舍,却在城堡酒店最美丽的湖景餐厅吃了午餐。酒店的公关经理盛情宴请来自北京的客人,一道鱼汤就瓦解了我们从早餐到中午一直饱饱的胃,但是,我们还是吃不完如此大份的火鸡玉米卷,心里转着念头希望打包。

大巴车回到公园大道驶向哥伦比亚冰川。路边不时有小心野生动物的警告牌,山里的天气变化莫测,因为有雾能见度不高,我们仔细的盯着窗外希望看到鹿群。最初只看到一只孤独的麋鹿,后来看到一群白角羊。白角羊站在路边安闲的吃草,它们浑身是棕黄色的,屁股是白色的,像穿着白内裤似的。

温纳先生胸前一直挂着一个普通的塑料哨,他说那是熊哨,遇到熊的时候吹哨子熊讨厌噪音就会躲开了。这只哨子不知什么时候能用上,再说如果能遇到熊的话怎么忍心吹哨子赶走它?“求之不得,吾寐思之”——日思夜盼呢!我们盼望着,盼望着,熊的脚步近一点,再近一点……
据说如果在加拿大冬季遇到熊,“人类”必须把能吃的东西留给它,不然是违法的;如果有野生动物挡着路,“人类”必须老老实实的等它走开,不能按喇叭催促;如果野生动物进到“人类”家里,“人类”必须说:“你好,咖啡?还是茶?”后面这个情景当然是杜撰了,不过确实我在明信片上看到“麋鹿来访”的画面,还买了一张留做纪念。

到哥伦比亚冰川的游客中心后,要先坐摆渡车到冰川边上,接着换乘“大脚怪”七八分钟开到冰川上。这种“大脚怪”当然是特别制作的,轱辘有一人多高,时速最高18公里。车小心的开下三十度的陡坡,开上冰川。年轻的司机一路讲解冰川的知识,虽然中国游客很少,他们还是会用中文说你好、说谢谢。

哥伦比亚冰川在我眼里像北极一样白而冷,冰川好象广阔的半融不融的冰淇淋河流,山顶上的冰舌也是幽幽的白色,谁有神力舀下一勺尝一尝?风吹起地上的雪粒打在人脸上,雪粒细小的象雾气,冰川白中有点淡淡的蓝,风越刮越大,天空也放晴了一点。如果是个大晴天就好了,蓝天映着白皑皑的冰雪就会有漂亮的图片了。“大脚怪”在冰川上停留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二十分钟,等云散尽现出蓝天是不可能的。幸亏只停留二十分钟,幸亏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雪地上笑闹让冰川有点热的气氛。试想没有生命的冰雪在脚下以难以察觉的速度流动,还有暗藏的百米冰缝,巨大的冰舌能让岩石变得伤痕累累,我忽然想,如果是一个人独自站在冰川上是多么恐怖!

大自然的魔力,有时让你心动永远不想离开,有时让你心跳不敢再来。

贾斯帕小镇:惠斯勒山、“恋爱中的宝贝”

从露易丝湖到贾斯帕小镇,是230公里的冰原大道,两旁绵延上百座3000米的白头雪峰。关于大道有一句非常流行的广告语:“这里集中了50个瑞士!”

在贾斯帕小镇,我们住在贾斯帕公园旅馆,早餐后再乘车去惠斯勒山(Whistler Mountain)看山景。

其实,我们根本就想耗在贾斯帕公园旅馆不出门,早餐前我们在旅馆里散步,一步一惊叹。这里有湖泊、高尔夫球场和近百座独立木屋,雪峰近在眼前,与湖水相映美的不象话。这是加拿大非常著名的度假旅馆。旅馆常常客满,除了来自国内、国际的游客,还有各种野生动物,小的如松鼠、野雁,还有野生麋鹿、大角羊在草坪上四处巡视。我从来没见过那么肥胖的松鼠,那么大眼睛的猫头鹰,还有野雁家族各个是圆滚滚身材趾高气扬的徒步经过我门前的草坪。这些家伙趾高气扬是因为它们的肖像被铸在加拿大硬币上。

昨天晚上十点多我们去商务中心发稿的时候,遇上几位本地客人,他们提醒说小心附近那只麋鹿,它正在发情期十分暴躁。我们四处张望没看到这个“恋爱中的宝贝”暗自遗憾,所以一大早都去湖边散步,希望遇到它。

也许麋鹿还没起床,只有野鸭在湖里吃早餐呢,它们吃饱了的就飞到高尔夫球场看开杆。湖里的野鸭越来越少了,我们集合起来坐车去惠斯勒山。

惠斯勒山的上山索道在半山腰上,有1300米长,是加拿大最长的。索道终点建在海拔2200米的山顶。缆车车厢徐徐上升看白云掠过脚下,站在山顶的观景平台上似乎就是站在云雾里,头顶上棉花状的白云快速移动,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什么叫“风云变幻”。索道停在顶峰之下,距离登顶还有三百米,那三百米穿云破雾踏雪地恍如仙境,路边的牌子上一再提醒“不要踩踏植物”,这是因为在这样的高寒地带,植物长得太辛苦了,也许一年都长不了一厘米。

怕不小心踩到什么就上到二楼的咖啡厅吧,透过窗子欣赏“天堂”山景——如果天堂有山的话。叫一杯热巧克力慢慢喝着,看河谷对面的金字塔山(Pyramid)雄浑壮阔如宽臂巨人,河谷里的湖泊连成片向玻璃一样反射着天光云影,观景台的右手是一线连绵巍峨的雪山,阳光刺破云层晃的人睁不开眼睛,天终于晴了……临座的本地人热情的指点出湖的名字——姊妹湖、玛林湖,巫药湖,博韦尔湖,看到博韦尔湖就看到我们住的公园旅馆了。在这个观景平台上,是站在洛矶山看洛矶山,就算没有前面的一切风景,在梦里看一眼这里也是值得的。

中午,我们在Sawridge吃午饭,Sawridge的经理是个印地安人,他还是电影里印地安人的相貌,只是没绑辫子。他帮我们介绍了名叫Dieter的向导带我们游览贾斯帕国家公园。

Dieter告诉我们,1913年的时候,贾斯帕就是国家公园了,从1930年开始这里开始禁猎禁伐禁止建设水利发电,水土植被才保护的这么好。1913年?我想我们北京除了皇宫,好象连公园都没有呢。

贾斯帕国家公园里的风景不外乎湖泊雪山瀑布,在晴天的时候,蓝天、雪山、碧绿的湖水是看不尽的画卷。这里的野生动物更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比班夫更多更近。也许是我们有个踏遍贾斯帕的向导吧,停车的时候遇到七、八只大角羊在啃草,我们问能否拍完照片再进峡谷,Dieter胸有成竹地说:“我保证我们回来时它还在这里。”两小时后果然在这里看到它们,我们轻手轻脚地拍了个够。

麋鹿、大角羊等食草动物都很有风度,“人类”在它们眼中也许只是举着小盒子过分奇的动物。在这片土地上,人和动物关系实在是太和谐了。我很怀疑,如果真的遇到熊,它们会不会主动摆姿势给游客拍照或者干脆说:“老兄,你没开镜头盖!”

再见,阿尔伯塔。再见,加拿大。

8天的旅程,我们一行人从卡尔加立踏上游程,途经班夫、贾斯帕两大国家公园,沉醉在壮阔的洛矶奇景里。告别贾斯帕我们需要坐四小时的大巴去埃德蒙顿市。贾斯帕小镇清晨的风景让人依依不舍,清晨的阳光把山尖染成玫瑰红色,野鸭成群掠过头顶,金黄的落叶在微风中飘摇,街道上的行人随手端着咖啡杯悠闲地看红灯变绿,空气中有一种说不出的香气……

贾斯帕到埃德蒙顿沿路的风景更是美丽,我们前几日一直沿落矶山脉一直向北,现在从贾斯帕向东走,公路两旁的白杨树越来越多,深秋的白杨树连绵成片与翠绿的冷杉黄绿相间,只是少见在西部常有的红枫林,路旁是越来越大片的草坡,草坡上晾着巨大的草皮卷,那是牛羊冬天的饲料……

加拿大落矶山脉的无上美景我们不能忘怀,更让我们难忘的是加拿大人——接待我们的人们、餐厅酒店的服务人员、超市商店的售货员……每个人都有真诚的微笑从容的举止,全程陪同我们的温纳先生,白头发高个子,笑起来像个孩子;我们的翻译马丁,简直是刘德华般的万人迷,那么热情那么友善那么耐心的好青年,他在一路上对我们全团的细心照顾让我们怎么夸奖都不过份。而潘家的小女儿最喜欢我们的司机BOB先生,两个人加起来快八十岁了,分别的时候紧紧的拥抱,让我们的眼睛都潮湿了……

一场秋日传奇就此结束,红枫叶国旗映着蓝天。再见,加拿大,你是如此美丽。

攻略:

气候::阿尔伯达省,是加拿大的第四大省。面积为661,185平方公里,人口为320万,陆地占97%,其余为湖泊和河流。其首府是埃德蒙顿市,上天如此眷顾阿尔伯达,每年长达2300小时的阳光普照,使人们能充分享受大自然所带来的快乐。在这里四季各有四季的美,在冬季以及春初都是适合滑雪的季节,而夏天是露营的好时候,而秋季更是气候清爽、风景美丽。

交通:阿尔伯达省有两个机场,分别位于埃德蒙顿和卡尔加立,从国内前往,需要从温哥华转机。在温哥华机场入境,海关官员态度友好,工作的效率很高。从温哥华乘飞机到卡尔加里大约需要1个半小时。在省内旅行也可乘坐长途巴士。从温哥华到班芙一天5个车次,约需14个小时;到杰士伯一天3个车次,约12小时。在加拿大落基山地区,还有区间车和游览车往返于班芙和杰士伯之间。

阿尔伯达省有Via国铁定期列车服务,这条穿越加拿大洛矶山脉的南部铁路之旅被认为是世界一流的铁路旅行,实在不容错过。详情请登陆查询:www.rkymtnrail.com。

租用露营车自在地畅游洛矶山脉也是一个好选择。但是要拿到比较便宜的价钱,需要提前3到4个月预定。

餐饮:阿尔伯达省是畜牧业大省,这里的食用牛是谷物喂养的,肉质丰嫩,作成的牛排美味可口,价钱也比其他省便宜,到此一行不可不尝。不仅如此,很多在加拿大非常著名的厨师都出自阿尔伯达。在班夫和贾斯帕有欧洲菜、中国菜、日本菜、韩国菜,哥伦比亚冰原的游客服务中心里,有一家非常大的中国餐馆,味道很正宗,价钱也不贵。需要提醒的是,加拿大的菜量很大,点菜时一定要小心。

住宿:如班芙这种闻名于世的旅游区,住宿的价格肯定不便宜,除非在淡季的时候。旺季比淡季高出一倍也是正常的,在最旺的7、8月也可能找不到住处。在野外宿营需要住在露营中心,有时会有野生动物骚扰。与班芙相比,贾斯帕只是一个小镇,这里的住宿设施要少得多,但旅馆一般沿街排列,并不难找。

购物:阿尔伯达省是购物的天堂,不仅商店众多,而且具有特色的纪念品也不少,对于旅行者优惠的政策是在阿尔伯达省购物不用加付7%的省购物税(PST),另外7%的联邦购物税(GST),可于每张收据超过50元加币,共有超过200元以上加币的收据,还可以办理退税。

作者:李青菜

加国买房背后需支付的种种费用


在加国买房,可并不是支付贷款那么简单,名目繁多的各种费用令人头晕脑涨。所以,一旦你确定自己能够承担的住房价格以及自己可以申请的抵押贷款类型,那么你就需要计算一下买房前所需要花费的所有费用。信息港编译报道,对于买房前的各种预先支付的费用最好提前制定预算,以防手足无措。

买房前的预支费用主要为:

1。抵押贷款保险费。如果你的抵押贷款是首付低于20%的高比率抵押,你就需要抵押贷款保险,从而支付一定的保险费。你的借贷方可能会把保险费加到你的抵押贷款里或者要求你在交易完毕以前付清。

2。评估费。所谓评估就是对你所买房子的价值进行估计,你的抵押借贷方可能会要求你来支付评估费用。这项费用大约在250-350加元。

3。保证金。保证金将作为你首付的一部分,在你提供购买意向以前支付。这部分费用随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在在房价的5%左右。

4。预付定金。一般高比率抵押贷款的预付定金至少为房价的5%,常规抵押贷款预付定金最低限额为20%。

5。禁止反悔费(魁北克省除外)。如果你购买有独立产权的公寓(condominium)或者分契公寓(strata unit),那么你就需要支付这部分费用。一般为100加元。

6。住房检查费。请你谨记,住房检查费可能是你提供购买意向的一个条件。住房检查就是对所买住房的各种条件的一份报告。它根据检查的复杂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大约花费200加元。

7。土地更名费(又称土地交易税,契约更名费或财产购置税)。在交易完成前,你需要向省府或市政交纳这部分费用。这部分费用是按照你所购买住房的价格的一定比率来收取的。具体的比率你可以咨询你的律师或者公证人。

8。预付财产税或(和)使用费。用于偿还卖主预先支付的财产税等。

9。财产保险。抵押借贷方为了抵押贷款的安全性,会要求你进行财产保险。财产保险必须在交易结束前办理完毕。

10。产权证书费。如果售房者不支付这部分费用的话,那么你就不得不自己支付了。这部分费用大约在1,000-2,000加元之间。

11。水质检测费。如果住房有井,那么你就需要检测一下它的供水是否充足以及是否适合饮用。这部分费用可以与卖主协商。

12。律师费。你的律师或者公证人会直接向你收取相关费用,以确认交易的法律地位。这部分费用最少为500加元。

13。产权保证保险。你的借贷方或者律师会建议你购买产权保证保险,以防止住房出现问题。

以上就是买房前所需要支付的全部费用。如果你不能承担所有费用,你可以向借贷方要求贷款。

如果你认为买房只需付购房款和经纪公司佣金的话,那就大错了。下面你需要提前了解购房费用以免在购房时多增压力。

房地产买卖手续费(closing costs)指的是法律咨询费,理算费用,在有些省,还包括土地转让税。法律咨询费(legal costs)包括律师费(魁北克是公证人费)和法律事务费。如果你没有认识的律师,你的经纪公司会为你推荐一位。

理算费用(adjustment costs)指的是偿付卖主预先支付的不动产税(property taxes)和一些账单(如煤气和水)。在一些省份当房屋转手的时候还要上缴土地转让税,它根据房屋交易价格定价。

除了买卖手续费,可能还会有至少以下几项费用:

不动产测量(property survey),核实房屋的边界,尺寸和结构;确定附属建筑物,道路所有权等。如果不做不动产测量也可以选择产权保证保险(title insurance)。

利息调整(interest adjustments),指房屋交易日期和贷款第一次偿还日期之间这段时间的利息。

货物服务和销售税(goods and services and sales taxes),根据交易资产的类型确定。在签定购房合同前问清楚任一种或这两种税是否都包括在里面,这非常重要。

服务费(service charges),主要用于申请继续一些日常服务,如水,电,煤气和电话服务。

最后,搬家费用也应计算在内。搬家费用通常根据路程和运输量来确定。在选择搬家公司前多跑几家,选择性价比较高的。


人在北美:十个改善信用的好方法

(星星生活记者陈玮报导)在北美生活,什么都需要信用。举凡申请银行贷款、信用卡、信用状必需要查信用记录,开设银行账户,电话开线,租酒店,租房屋,租车也需要查信用记录,就连就业及升学也被查信用记录。不良的信用记录不但令事业生意难以成功,就连基本日常生活也困难重重。网络理财专栏作家艾莉芭(LaToya Irby)告诉你十个快速增加信用的方法。

1. 如果你已经有欠债情形,请停止使用信用卡。因为信用卡就是种借贷工具,建议你在还完所有欠债或是卡债前,不要在乱刷卡了。

2. 定时申请一份信用记录(credit report)检视自己到底信用为何。

3. 如果在你的信用纪录中,曾有不正确的资料,如迟缴卡费、被盗刷等错误、误导的数据,提醒你这些都是可以删除的,请打电话给信用卡公司,确认这些不实资料以确实被删除。

4. 保持良好缴费习惯。你的信用卡还款方式,可决定你的信用分数,比例约为35%,所以如果你想要快速累积好信用,请记得每月按时缴钱。

5. 如果你正处于信用不佳的情况,或是想要快速累积信用,请不要再申办任何信用卡。多出一张信用卡,或是同时拥有过多的信用卡,也会降低你的信用纪录。

6. 在取消任何一张信用卡前,请确定你已经缴清所有欠款。如果你是先取消信用卡,再缴钱,这样也会破坏你的信用纪录。

7. 不要害怕打电话询问给你的银行贷款顾问、房贷顾问等,你可以像他们请教各种信用问题。

8. 一定持续还清贷款或各式卡债等,不可以断断续续还钱。如果没有钱,可以想办法变卖手边有的值钱物品,如手饰等。因为短暂的痛苦,可以让你日后财务更自由。

9. 真得的无法解决的信用问题,可寻求专家协助。各地都有专业的信用顾问公司,透过专家的协助,才可以彻底解决信用不佳的问题。

10. 最后就是耐心了,信用不佳,不可能一朝一夕就改变,需要时间累积,所以要耐心等待。

还有不论你是已婚、分居或离婚,你有权要求信用报告机构将你与配偶/前配偶的信用历史完全分开以改善信用。尤其是大部份债务是由另一方所欠或以另一方名义所欠。

举例说明,陈先生与陈太太各有自己名下的信用卡数张,另有联名信用卡两张,联名卡欠下数千元没有支付而被取消及追讨。他们可以将对方的信用历史从自己的档案中清除之后各人修补自己的信用。信用较好的陈先生,信用修补后很快就有新信用。之后再用夫妻联名申请信用。正面数据加到夫妻二人档案里,双双改善了信用。

同样,如果你的配偶的信用历史较佳,你可以要求将两个信用历史合并。你的档案就变为有你的不良记录,也有你配偶的良好记录,你的信用因而提高。此时你的配偶须要求将你历史从他/她的档案里清除,仅留原有的良好记录。

最后,当你碰到身分窃贼造成你信用受损时,如果信用报机构或债主不愿将不利或负面资料清除,你有权写一份最多一百个英文字的说明加到信用档案里,并要求信用报告机构将你的说明交给在过去六个月内曾经查看过你的信用记录的公司作重新考量。

此外,如果银行或贷款公司没有将准时供屋、供车等还款历史报告至信用报告机构,你可以自己要求将其加入信用档案。还有,你可以要求加入显示你的稳定性的数据,如长达二年以上的现有及过去工作、现有及过去住址,固定的电话号码、五十歳以上的年龄、社会安全号码、银行账号等。


美加大选是华人展现实力最佳舞台


美国《世界日报》当地时间9月25日刊发社论指出,美加两国的联邦大选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无疑是华人展现实力的最佳舞台。华人绝对不能只当看客,袖手旁观,而是要积极参与,有策略地参与,藉此提升华人社群的政治力量。

  原文摘录如下:

  这次美加两国的联邦大选不同于往常,对国家发展的前途事关重大,对美国而言,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如果胜选,将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非裔总统,而且作为一个在联邦政坛的新手,他的许多立场观点都是未知数,因此,他将把美国带往哪个方向,绝对是令人关注的大事,而如果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胜选,他会否延续布什总统的战争政策,显然也关系到美国的未来命运。



  对加拿大而言,在连续四年多的少数政府执政之后,由现在执政的哈珀总理领导的中间偏右保守党,能否赢得多数政府的执政地位,推动改造加国的全面施政,对加拿大未来10年的发展至关重要,对加美关系和加中关系的重塑也引人关注;同样,如果是属于联邦自由党左翼的狄安赢得大选,在加拿大推动甚至可以超越欧洲的激进环保政策,加拿大的发展方向和加美关系也必定随之变化。

  既然美加的这次联邦大选如此重要,两国的华裔社群当然不能缺席。不仅如此,由于这次美加的联邦大选,保守派自由派两大阵营势均力敌,每票必争,因此,占据少数地位的亚裔选票尤其是华裔选票,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华裔的能见度自然全面提升,重要性也更形突出。

  当然,民主选举是公民个人的权力和责任,选谁,是否投票,都是个人的决定,没有人可以强迫。但是,既然华裔社群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也是具有大多数共识基础的一个群体,更是一个可以在民主正常程序中,赢取政治资源分配的社群,因此,讨论华人参与选举策略,并非是无事生非,庸人自扰,而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首先,华人选民当然要积极登记投票。这是一个老问题,但又是一个新问题,因为每年呼吁,华人投票的人数,以及投票的意欲都不高。华人总是认为,我们在人口上占的比率不到4%,因此,投不投票都无关大局。其实不然,在过去族裔比较单一,大选议题也比较单纯的情况下,华裔的少数力量或许真的体现不出来,但是,如今,美加两国的族裔构成越来越多元,原来主流选票的力量相对减弱,从而凸显出少数族裔的重要性,甚至可能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因此,华裔绝对不要妄自菲薄,轻视手中一票。

  其次,华人选民应该在小区舆论的主导下,形成属于自己小区,同时又吻合国家发展理念的独特议题诉求,比如移民政策、双语教育政策,对过去歧视华人历史的平反昭雪等等,华人只要具有议题的诉求,就可以让政客表态,这就方便华人社群的投票取向,同时也可以形成政治利益胜利的累积,提升华人在公共政策制定上的政治实力。

  当然,这并不是说,华人在经济政策和战争政策上的表态不重要,或者放弃在这些议题上的立场宣示,但华人要在这些主流议题上展现力量,是相当困难的,毕竟要受到人口数量的限制。基于上述的策略,除了既定的华裔政党支持者之外,无党派立场的大多数华裔选民,应该将自己定位在中间选民的立场,这是各政党都要寻求支持的选票,也是可以争取最多政治资源的选票。

  再次,华人选民应该在投票支持优秀华裔参政者的同时,改变华人一定投华人的固定思路,更积极地寻找能为华人利益代言的主流族裔政客。这有两个好处,如果华人肯定投华人,那么,许多并不优秀的华人因为各种原因出来参选,反正可以得到华人的选票,总有政治利益可以得到,从而无法提升华人参政的质量,只能停留在人头参政的水平;第二个好处是,有时候华人政客反而难以为华人说话,而白人政客、非洲裔政客,就可以放开为华人说话,因此,寻找代理人也是一个很好的选举策略,这是犹太族群经常使用的。

  总而言之,美加两国联邦大选,华人绝对不能只当看客,袖手旁观,而是要积极参与,有策略地参与,藉此提升华人社群的政治力量。



美国七千亿救市 够不够还很难说


(多维社记者柯宇倩报导)美国政府提出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正等待美国国会通过,然而,民调却显示过半民众不支持政府全民买单救市的方式,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学者比格斯(Andrew G. Biggs)9月25日对多维社表示,金融市场已冻结,虽然此项救市计划仍有不明确之处,但若危机再扩大,将是整个经济体中的每个人都会受到影响。

美国政府的7000亿救市计划预计将从金融公司手中收购问题资产,在包括财长保尔森、美联储主席伯南基以及总统布什近日来的呼吁下,目前美国资深国会议员已同意这项计划,预料国会在未来几天内将通过相关法案。

美国政府在出手救助贝尔斯登、房地美与房利美以及美国国际集团(AIG)后,财政赤字不断提升,但金融风暴仍一波又一波袭来,如今虽然列出7000亿美元的计划,却令人不禁质疑,这笔资金是否足够填补金融黑洞?从微观与宏观两部分来分析经济与金融体系,并从公众观点、政治机构来研究社会安全体制的比格斯对多维社指出,7000亿美元是否足够或是否太多,还非常难说。

“对政策制订者来说,市场正处于一个艰难时刻,很难去决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的价格,这也是政策制订者所遇到的难题。”曾担任社会安全局第一副局长、全国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卡图研究所分析师的比格斯说。

他解释,政府救市计划主要是为了收购金融机构手中的不良证券,这些证券目前没有作交易,而这个计划最困难也是最不明确的地方,就是大家不晓得政府应该花多少钱买下这些资产。

金融机构的资产下跌让这些机构被迫要减值资产,但相对地,政府需要支付足够高的收购价格,不能让金融机构的资产进一步恶化,只是,这个中间值难以确定。

“现在,要卖掉这些问题证券几乎是不可能,没有人愿意支付一毛钱来买,但我们也知道这些证券还是有一点价值,只是它的价值比表面上的还要再低,在缺乏市场告诉你证券值多少钱的时刻,政府也很难去评估价钱。”比格斯说:“到目前为止,我还没听到政府对证券价格有任何明确的估算。”

不过,对一般民众来说,关切的应该是政府到底应不应该拿纳税人的钱来救助金融机构。根据彭博社与洛杉矶时报在9月24日公布的民调,55%的受访者觉得政府不应该为这些公司买单,另有将近80%的人认为美国走在错误的道路上。

比格斯对多维社表示,在独立的事件中,若政府使用纳税人的钱来救助这些面临倒闭的公司,他会说这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市场运作的规则就是,不管公司是有盈馀还是亏钱,投资人都必须承担,如果没有这样的规则,市场体制就起不了作用。

“但如今政府的政策,是在一个体制出问题的情况下提出的,金融市场这一部份的恶化,将可能扩大影响到整个经济。”比格斯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情况并不好,虽然这个救市计划可能无法令每个人高兴,但在此刻,它可能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比格斯进一步分析若政府不出手、使得金融风暴蔓延,将如何影响到每一个人。“今日的金融市场已冻结,各类贷款都放慢下来,可能影响到个人以及那些未深涉入金融市场的公司,这些公司会以借贷的方式投资,而个人则会贷款买房、买车、上大学,一旦信贷紧缩,公司借不到钱投资、个人借不到钱买房,住房价格会下滑、就业机会减少、商品价格上升,原本在金融市场的危机就扩大到整体经济体系中;而这就是政府目前在极力避免的。”

许多人将金融风暴的罪魁祸首指向共和党的政策,比格斯则认为一个干预动作的影响更大,他从市场机制的扭曲来分析。“在许多时候,资本体制中的金融危机都可视为是政府政策所导致的结果,但我举两个例子,第一是,普遍认为先前的房市泡沫是因为美联储将利息调降太低且维持太久,使得借贷房贷很容易,产生了泡沫,如今,美联储所做的,正是他们认为最好的解决方式,但同一时间,他们也面对了本身制造出的错误。”

“第二是政府接管房地美与房利美,有认为政府不应该出手干预自由市场经济,而且这是冒险的行为。两个例子都可看出,影响金融体系的不是自由市场,而是干预动作,尤其是对房地美与房利美的处理方式上,完全见不到正常的市场运作规则,因此,不论是自由市场或是共和党的政策方向,都不是很有讨论的馀地,因为在这个危机中见到的,是撇除正常市场体制后的干预。”比格斯说。

比格斯对多维社指出,未来若要重整金融市场,关键点应从房市开始,不过金融机构本身的风险评估也要一并做好。“如今的金融商品以越来越复杂的方式来交易,交易者并不总是完全了解这些商品的风险,对金融机构来说,如果他们能更小心审视自己手中所握有或是在交易的东西,并更仔细评估风险,问题产生的可能性就会减少。”

2008年9月25日星期四

加拿大网民联手换票 强力挑战总理哈珀

加拿大4年来的第三次联邦大选提前开打,现任斯蒂芬·哈珀率领的保守党以扭转经济低迷为主打牌,暂时领先于反对党。但据加拿大广播公司9月17日报道,保守党正遭遇一场“网络风暴”,一些对保守党经济政策不满的网民以Facebook等知名网站为工具,发起了网上换票活动(即通过网络平台,以承诺投票的方式整合反对派在某些地区的票源,达到胜选目的),以帮助整体处于劣势的反对党在部分地区占据优势。

9月初,哈珀以“遭反对党在国会不断干扰阻挠而无法充分行使职能”为由,宣布解散国会,提前举行大选。加大选定于10月14日举行,保守党将与加最大在野党自由党及其他左翼政党一较高下,目前各方正积极造势。据加民调机构“战略决策”最近公布的民调结果,保守党支持率居首为37%,左翼的自由党、新民主党、绿党分别以29%、17%、9%紧随其后。

由于保守党的优势并不大,很多人认为在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反对党还有翻盘希望。一批反对党的支持者用尽各种方法阻击保守党,网上换票是他们发起“倒哈运动”的主要形式。

在哈珀解散国会后,安大略省一位名叫贾斯汀·比奇的男子,在交友网站Facebook建立了一个名为“加拿大反哈珀换票联盟”的群组。群组列出了全国41 个竞争激烈的选区,并鼓励会员彼此换票,全力阻挡保守党候选人胜选。群组主页上有一张合成照片,照片中哈珀对布什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在群组的介绍中写道:所有想让哈珀下台的加拿大人请联合起来。

比奇当初的想法是,集中反对党的局部优势,在一些保守党优势不明显的地区取得胜利。以南温尼伯选区为例,自由党候选人比新民主党候选人更有机会击退保守党,于是当地新民主党支持者即通过这一网站,承诺把票投给自由党;而自由党在埃布尔达乡郊地区胜算不高,因此当地自由党支持者则会承诺会把票投给新民主党候选人。

这种“换票反哈珀”的方式在网上引起了共鸣,除Facebook网站外,myspace、雅虎等网站都出现了类似的群组。反对党支持者甚至创建了一大批专门的换票网站,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人气。但这种做法是否合法,在网上引起了巨大争论。

针对这一现象,加拿大选务局发言人哈雷表示,选举法允许鼓励他人依照特定方式投票,也允许邀请他人,有组织地从事策略性投票,无论是通过网络或其他渠道,均是如此。不过,哈雷也呼吁选民要谨慎,防止有人以假身份诱使他人专把选票投给某一政党。另外,选务局也警告说,换票活动中不得出现赠送金钱或物品的情况。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给主管的五堂课


苹果电脑创办人乔布斯的传奇,大家早就耳熟能详。然而我们除了听他的故事、用他的产品,毫无疑问地,我们还能向他学管理。老实说,史帝夫.乔布斯(Steve Jobs)或许不是经理人的最佳典范,他狂妄、自恋,是个标准的完美主义加菁英论者,还认为大部份人都是笨蛋。但这些强烈的个人特质,却也是让苹果电脑如此独一无二的企业哲学。

在《连线》杂志(WIRED)记者所出版的新书《深入乔布斯》(Inside Steve's Brain)这本新书及近几期《财星》杂志(FORTUNE)多次的报导中,不难发现乔布斯的几项个人特质,包含像是“专注”、“完美主义”、“菁英主义”、“专制”等等。如果从经营与管理的角度重新诠释理解,在行销、产品设计与用人标准上,乔布斯都有他的独到见解。



Cheers杂志 更新日期:"2008-09-02" 记者:文/陈孟珠 图片/TPG images

第1堂课:学会说“不”

和其他科技品牌大厂如新力(SONY)或三星(SAMSUNG)比起来,苹果电脑的产品种类并不算多,这是乔布斯专注的结果。他坚持苹果电脑只需专注在他们擅长的领域,把这些产品做到最好。从1990年代末期到2000年初,苹果电脑最多只有6条产品线。即使到后来,也只增加了iPhone、Apple TV和一些iPod配件商品。反观新力,光随身听就有600多种规格,新力总裁霍华德.史汀格(Howard Stringer)曾哀叹地说,真希望新力只有3项产品啊。

传统观念认为,企业能提供愈多产品选择愈好。然而每个产品势必耗损企业资源(时间、人力、金钱),苹果电脑选择稳扎稳打,产品数量少却能攻下市占率(iPod约占MP3随身听市场的7成)。

对乔布斯来说,专注的另一层含义是说“不”。当每一家厂商都推出某一种产品,提供一样的规格,苹果电脑有勇气与自信给消费者不一样的。就像1998年推出的iMac,乔布斯打破当时电脑的标准规格,拿掉软碟机,并首度在电脑上使用USB介面。

虽然当时市场并不看好这项决定,但乔布斯深信,iMac被定位在“网路电脑”,使用者会选择用网路来传输、存取资料。这项改变让iMac显得极有未来感,而苹果电脑也完成了创造划时代产品的目的。

第2堂课:顾客放最后

很多企业喜欢声称他们是顾客导向,产品行销人员谦虚地使用问卷或焦点团体访谈(focus group)来接触使用者,直接问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乔布斯却不信这套,他只专注于观察使用者经验,而且是他自己的使用经验。

在科技产品上展现创意,是个人意念的表达。艺术家不可能依赖焦点团体访谈来决定创作方向,消费者也无法告诉企业如何进行科技创新。亨利.福特(Henry Ford)曾说,如果当年他问消费者想要什么,他们会说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马,而不是一部奔驰的汽车。

美国最大的设计研究所,伊立诺理工大学设计学院院长派屈克.惠特尼(Patrick Whitney)也明白表示,焦点团体访谈不适用于科技创新,“使用者无法告诉你他们要什么,而是应该去观察并发现他们想要的。”

第3堂课:不计成本追求完美

不计成本地追求完美,是乔布斯的信念,也是苹果电脑杰出设计的秘密。

1999年1月,正当苹果电脑要推出一系列彩色iMac前夕,乔布斯正在舞台上练习他的产品发表演说。一位在场的美国《时代》杂志(TIME)记者事后转述,乔布斯为了让舞台上的新产品看来更耀眼,即使只是提前1秒钟打亮灯光,他也一试再试。

回到产品设计面,乔布斯认为设计指的是产品“功能”而不是外观。为了贯彻他想让科技产品简单好用的理想,一个产品可能经历了无数次的从头来过,他也改良了设计流程,让不同团队同时参与,而不是一个接一个的线性流程。

完美产品设计的最高境界,是所谓看不见的设计。苹果电脑在意电源开关显示的亮度与颜色,在意电源线的设计,甚至连电脑内部线路的安排也赏心悦目。因为这些细节的视觉与触感,让苹果电脑的产品独树一格。

为了追求完美,乔布斯不讳言经常会碰到瓶颈。而突破瓶颈的方法,就是停下来。在制作皮克斯(Pixar)动画电影公司的第一部作品《玩具总动员》(Toy Story)期间,团队曾停工长达5个月,这段期间乔布斯仍然照付薪水让团队“游手好闲”。如果没有勇气停下来思考、重新想像,就不会有后来一炮而红的动画电影。



第4堂课:只用最顶尖聪明的人

乔布斯有个令人走避的恶名:地狱来的老板。他对团队的要求很高,也无法忍受不够聪明的员工。在他最著名的每周一马拉松式会议里,他会和相关团队检视整个事业体,包含上周公司卖了哪些产品、每一个还在发展中的商品、每一个遇到瓶颈的设计,一件一件仔细检视讨论。

你一定会纳闷,为什么还是有无数菁英愿意跟在地狱来的老板身边做事?因为他创造了一个环境,在这里你可以完成其他地方无法完成的事。比如,苹果电脑推出的任何一款电脑,其独特之处在于作业系统与硬体之间的完美结合。苹果电脑几乎是业界唯一足以兼顾设计软体与硬体的企业,大部份电脑使用的作业软体与硬体厂商是没有交集的。但也因为这项优势,苹果电脑可以发展出从里到外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产品。

要找到最佳员工很难,想自己培养出优秀员工也不容易,最好的办法,就是像乔布斯一样,打造一个竞争者无法取代的环境,和参与者一起完成梦想。

第5堂课:创新=借用与连结

谈到创新,乔布斯总爱引用画家毕卡索(Picasso)的名言:“好的艺术家懂复制,伟大的艺术家则擅偷取。”他从不认为借用别人的点子是件可耻的事。

乔布斯给的两个创新关键字是“借用”与“连结”。但前提是,你得先知道别人做了什么。

乔布斯时时关注市场动态,无论是新科技或新产品问世,在观察与了解后做改良、借用或连结,是苹果电脑擅长的手段。MP3随身听iPod和智慧型手机iPhone是改良市场产品的结果,而当年iMac上的USB介面,则是前所未有的借用与连结。苹果电脑极少自己发明全新技术,他们把技术从实验室拿出来,以简单好用的方式交给一般人。

连结,则需要涉猎多元文化与丰富人生经验。乔布斯一直对设计、建筑与科技领域保有极高兴趣,他的办公室里总堆满了被他拆解过的电子零件,他甚至会仔细检视同业大厂新力公司宣传手册的字型、排版和纸的重量,他也经常带着团队参访博物馆以及各种特别的展览,以摄取设计与建筑领域的养分。

再多的技巧,终究还是别忘了激发团队的热情,那是苹果电脑成功的源头。研发出第一代苹果电脑的团队曾经像奴隶一般工作长达3年,他们依旧热爱那种每周工作90小时的生活。因为乔布斯让他们相信,他们所设计的电脑将会改变整个产业、整个时代,他们是融合科技与文化的艺术家,他们将无可取代。

不论你喜欢这个人与否,乔布斯特立独行的管理与领导风格,确实带给许多管理者不同的思考面向,重新思索过去习以为常的管理原则,是否依旧适用。

职场人生:说错话,该怎么办?


与过往相比,在职场上心直口快、觉得哪里不对就大剌剌讲出来、有话直说的人,越来越多了。以前大陆有句“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现在台湾的大环境,似乎也这样鼓励着年轻人,但我们却没有认真讨论过,到底我们去支持他讲这些话,后面的代价是什么?


Cheers杂志/记者:整理/张诗芸

其实我喜欢心直口快的人,把心里真正想讲的讲出来,不要拐弯抹角的,我觉得这反而是好的。有时候很多事情,一句口直心快,通常会点醒一个人。但是如果讲错了呢?

在美国,讲话很直、很大声都可以,但讲错了,后面要主动出来道歉。台湾社会较缺乏这样的风气和教育,让很多年轻人以为讲出来不需要负责任,以为谁大声、谁凶,谁就会赢。

事实上,心直口快的人,有的很受欢迎,有的却更容易惹人不耐,其中最重要的差别在于你的讲法,是对事还是对人?“当初是谁想到这个规定的啊,真是笨蛋一个!”这种攻击人的讲法,毫无建设性。如果今天你只能告诉我这个东西很烂,而没有提供任何额外价值,你大可不必讲,因为大家都知道。在脱口而出之前,务必先想想你的出发点是什么?如果只是马后炮,是完全没有加值作用的;只喜欢捅人家一刀,也不会有人想继续理睬你。

3种类型,都要会负责任

在管理上,当员工碰到问题,一直说这很烂很烂,我都说先不要讲很烂,请你告诉我你认为该怎么解决?有没有什么想法?也就是引导他,提出自己的建议和附加价值:“老板,这个东西真的很烂,而我认为这样做会更好!”

这种可称为“建议型”的心直口快,其他还有“放炮型”和“抱怨型”。“放炮型”顾名思义,每天为了事情去开炮,而且除了骂人,也提不出别的建设性意见。这种是我认为比较难沟通的,因为他的本性火爆,也不懂得思考,除非有天他踢到铁板,骂错了或惹到重量级人物,才会学到教训。

这种人在公司里,总有一天会被淘汰,或可能被利用——只要被人家在旁轻轻点个火,他就会去开炮,开完炮他认为没事,但所有的箭头都对着他,而叫他去骂的,则坐收渔人之利。

“抱怨型”的心直口快也容易让人受不了。他不骂人,而是每天抱怨这也不好那也不好,碎碎念。想要他改进,必须花人力和时间去沟通。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把他的抱怨回归到他身上去解决,例如“你一天到晚都说排班排得很烂,那我把你调到排班组看一看,有哪里可以改进?”而且要奖励式地提供诱因:“你很棒,因为你都看到这些问题了,请你过去做做看,希望有更好的表现!”结果一是他真的改进了,二是他确实知道他也没办法,以后就闭嘴了。

用自嘲来包装

口直心快,在职场上是一刀两刃。傻大姊式的直肠子一般还满受欢迎的,为什么?因为他是面带笑容,把事情当成一件笑话去讲,甚至用自嘲的方式讲出来,那这种人就会很可爱。如果你是去笑别人,表情凶悍、措辞刻薄尖酸,接受度就差很多。

其实,有自信的人才能做到自嘲式的幽默,因为有信心,虽然讲出来是自己的错,但他不怕别人给他扣分。而那些太在乎分数、在乎自己对错的人,脱口而出的都是别人的问题,讲到最后没有人会想听。

当然,也要懂得观察上司个性和公司文化,能接受多少你口直心快的风格?再依此来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

英相布朗与布莱尔瑜亮情节宛如《马克白》现代版


有句话说,“政治圈里,一星期是漫长的一段时间。”政治的现实翻云覆雨,难以逆料。8月24日,英国首相布朗(Gordon Brown)在北京见证了英国准备接办下届奥运的荣耀,然而,2012年伦敦奥运时,他是否还能在位,恐怕是连母亲都可以拿去赌的英国人也不敢下这个注。

英相布朗伦敦奥运再相见 与布莱尔瑜亮情节宛如《马克白》现代版

新闻大舞台/记者:文 欧俊麟

2007年6月,布朗终于得偿宿愿,逼下布莱尔(Tony Blair),坐上首相大位时,可能无法想像会有今日的处境。登顶以来,曾被誉为最佳财政大臣的布朗执意取消对低收入户的优惠税率,国内经济疲软不振,他领导的工党又连续三次在地方选举失利,支持率每下愈况,党内也传出要他下台的声浪。夸张一点,竟可说是已有几分莎剧《马克白》的味道了。

《马克白》现代版

8 月1日的一项英国民调指出,布朗本人的执政表现只获15%选民的认同;1995年,前保守党首相梅杰的支持率也曾跌到这个低点,两年后保守党即在大选惨败。8月19日又一份民调说,工党只剩24%支持率,为近30年之最低,而其对手保守党则大幅领先,拥有48%支持率。8月3日,另有两份民调将布朗评为二战以来英国最糟的首相,并说如果他被换下,许多工党支持者还是会投票给工党。想当初,1997年5月,新工党上台后,布朗曾被视为英雄,他与布莱尔联手,连续创下20世纪里工党仅见的选战胜利;现在这个光环似已褪色。英国报界还传出,布莱尔私下严批布朗把新工党搞砸了。

布朗与布莱尔是亲密战友,也是老对头,这种微妙关系是晚近英国政坛的奇观,也是媒体喜欢的题材。两人之间各拥一批死忠分庭抗礼,必要时,可以合作,在严控预算、改善教育和医疗服务等重点施政上共创佳绩,更多的时候,特别是牵涉到人事时,则经常互咬,放话不断,为媒体提供了宫廷权斗的精彩戏码,随时提醒大家:毕竟这是产生莎士比亚的国度。

布朗、布莱尔的瑜亮情节

其实,“双布”之间彼此竞合的瑜亮情结,一开始时并非如此。1980年代初期,两人于在野的工党阵营中窜起,成为一对政治金童,惺惺相惜,进入国会当菜鸟议员时,又共用一个办公室。这时候,布莱尔是小弟,从布朗这里受益良多。内幕人士说,布莱尔对布朗的活力与智力“极为敬畏”;但他很快迎头赶上,盖过布朗的锋芒,并于1994年脱颖而出,成为工党新一代的领导人。

布朗从此耿耿于怀,始终认为是他一手造就布莱尔。核心幕僚常对布朗与布莱尔争执人事或政策时所表现的高傲和轻蔑,感到惊讶。他们说,布朗动辄摆出“你有负于我”的态度,常令布莱尔手下气结,亟思反击以挫其锐气。布莱尔也常需安抚他的心腹,说他摸透布朗这个人,知道如何应付。

布朗小时候玩橄榄球受伤,坏了左眼,右眼半盲,他做事反而更加专注;在苏格兰长老教会牧师的父亲教导下,自小工作勤奋,律己上进。他在爱丁堡大学竞选学生领袖时,布莱尔在牛津仍只忙着玩吉他。后来布朗退出工党领袖之争,让给布莱尔,却又无法释怀,而布莱尔或因内疚、仰赖、钦佩、敬畏,也一直忍让布朗;等他进而成为首相,更让布朗出任财政大臣,掌控财经和社会政策的庞大版图,政治圈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他阁员对这位霸气的巨人敢怒而不敢言。

论者:财长之料 不适首相

很长一段时候,英国政坛盛传双布之间曾有秘密的君子协议,说定布莱尔做了几年首相,即换布朗接手。这项传言迄未获得证实,然而布朗逼宫之说一直不断。论者或谓,布莱尔像董事长,布朗像执行长,合则两利。专栏作家龙思礼(Andrew Rawnsley)说,布莱尔人际关系好,思虑或有不及,却更有政治直觉,布朗则非友即敌,“不留活口”,以致他的政敌暗箭伤他,指其具有“心理缺陷”,而这个标签更令他引以为恨。

龙思礼说,时间或将证明布朗更适合当一流的财政大臣,而不是首相。布朗可以让英国等到2010年才举行大选。他相信,等他发动政治攻势之后,将可重回往日的高支持率。这人是不屈不挠的,但以他目前的窘境,观局者又不免想起一句警语:小心啊,你可能会心想事成(Be careful, you may get what you wish for.)。

2008年9月24日星期三

布什发表讲话称美国正面临最严重金融危机

美国总统布什(Bush)在美国当地时间周三晚发表电视讲话,强烈敦促国会通过财政部提出的7000亿美元金融市场援救计划。他强调,若国会不能尽快批准这一法案,美国经济将面临巨大风险。
布什指出:"我们正处于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之中,整个经济都面临着威胁。"

他认为,美国财政部提出的计划将帮助信贷资金重新流动起来。布什还向美国民众表示,政府将会拿回为拯救市场所花费的纳税人的钱。

布什强调,若国会不能尽快批准这项计划,美国一些金融部门将面临关闭的风险,一些银行将面临倒闭的风险,股市可能会继续下跌,房屋价格可能进一步大幅下挫,而一些商业部门也将关门。

 此前,美国财长保尔森(Henry Paulson)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在当地时间周三早些时候再次奔赴国会上,就上述援助计划发表证词。而国会则继续围绕这一计划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均有一些议员对这项计划提出质疑,并会坚持要加入或修改一些条款,以保护纳税人的权利和支持房屋所有者。

布什:若救市计划不及时批准 经济将陷恐慌

中新社华盛顿九月二十四日电 (记者 邱江波)美国总统布什今晚九点在白宫发表讲话称,救助陷入严重危机的美国金融已经到了一个刻不容缓的时刻,如果政府提交国会的七千亿美元救市计划未能获得批准,整个美国经济将陷入恐慌。

布什是从纽约联合国大会刚刚赶回白宫的,布什说,他相信信贷自由流通的理论,但是当国家面临这样的危机,摆在面前的有两个选择,是听任整个美国滑向更深的危机,还是拯救市场、有所作为呢?他认为,现在整个美国已陷入严重的金融危机,联邦政府应该做出迅速反应,通过七千亿美元的救市计划来拯救整个美国经济,他说,这个计划并不仅只是为了拯救单个的公司和个人。全世界此刻都眼睁睁看着美国。而我们,只有拯救美国的信贷和金融体系,人民才可能免于失业,才能让全世界看到,美国有能力将经济引回到正轨上来。

布什在解释这场经济危机的源头时说,很多人盲目贷款买房子,而根本不考虑自己有没有偿还能力,还有一些人不知道市场有没有购买力却盲目贷款建造房子,盲目借钱超过了自己的偿还能力,这制造了目前这场危机。结果次级房地产抵押贷款领域出现了危机。我们进行了房地产楼市的整顿,还要采取有力措施,增强民众的信心。布什指责房利美和房地美两个机构仗着国家的支持,做起事来不顾后果,导致整个市场危机越陷越深。政府从这两个机构开始出手拯救,以制止危机向更坏的方向发展。否则,将会有更多的银行倒闭,国家经济会陷入一片混乱,美国人民将经历一场更大的痛苦。


不过,布什在呼吁民众支持政府的救市行动同时,也请民众放心,他们存在银行的钱,无论是支票账户的钱,还是储蓄账户的钱,联邦政府都会通过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予以保护,不会被倒闭的银行吞噬。


在讲话中,布什还邀请美国大选民主共和两党候选人麦凯恩和奥巴马、美国国会关键领导人一起到白宫,商讨如何尽快让国会通过政府提出的七千亿美元的救市方案法。


分析人士指出,国会对布什政府递交的方案的迟疑态度,令在纽约出席联大的布什十分不安,连夜匆匆赶回华盛顿,顾不得疲劳,发表的这个讲话,很明显是在向国会民主党人喊话,希望国会加紧与政府沟通,以力争在本周末本届国会休会前批准这一关系到美国经济生死存亡的救市方案。

一百二十二位经济学家联名反对美国救市

中新社纽约九月二十四日电美国当地媒体周三报道称,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正在调查雷曼兄弟、房利美、房地美以及美国国际集团(AIG)这四家已垮台的金融巨头及其高管是否存在抵押贷款欺诈行为。

美联社引用一位高级官员的话称,调查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了。上周,FBI局长罗伯特·穆勒在国会一场听证会中也表示,FBI开始对一些大牌金融机构进行调查,以确定这些金融机构是否有人应为提供“错误信息”负责。


据了解,调查范围除四巨头外,还扩及华尔街二十六家从事抵押贷款、投资与保险业务的大型金融机构。


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结果证实了“欺诈”的存在,将使布什政府七千亿美元的救市计划面临更大压力——无论这个计划是否在未来几天内获得通过。因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个计划是在“为他人买单”:赚钱的时候只有公司获利,亏损了却要全民买单,更何况这个亏损中可能存在欺诈。


美财政部长保尔森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二十三日敦促国会尽快通过七千亿美元大规模救市方案,但美国有一百二十二位经济学家目前已联名致信国会,反对七千亿美元的救援计划。这封“致住宅市场的代表和临时参议院主席”的信中,反对理由第一条就是“公平性”:这个计划是用纳税人的钱去补贴给投资者。投资者在有风险的情况下去创造盈利,需要能够承受损失。


这些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计划开始颁布,它的作用将会影响整整一代人。“从本质上讲,为了使短期的崩溃中止而弱化这些市场是非常短视的。”


签署这封信件的一百二十二位经济学家绝大部分都在美国哈佛、麻省理工、伯克利等名校任教,相信他们的观点会对手握救市方案决定权的参议员们产生影响。

美国超级富豪眼中的金融危机


美国《福布斯》杂志17日公布最新一期"美国富豪400强榜"。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以570亿美元击败"股神"沃伦·巴菲特,重夺首富宝座。

但是金融市场动荡使这些富豪们的资产纷纷缩水,数据显示,和去年相比,126名富豪资产缩水。与去年同期相比,盖茨资产减少20亿美元。2月以来,巴菲特所持有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价格下降15%,资产也大幅缩水。"富豪没有变得更富,"《福布斯》富豪榜编辑马修·米勒说,"这意味着经济停滞。"而超级富豪们对这场金融危机是怎么看的?

困境仍将持续

John Catsimatidis,美国富豪榜上名列215位的超级市场大亨,纽约市的名流,仍然不知道华尔街的金融风暴什么时候能结束。"当你觉得可以买进花旗银行股票的时候形势也许就会好转",他说,"不过现在没有人觉得该买进它。"

华尔街这些日子以来的混乱很容易让人无所适从。成篇累牍的新闻报道,叽叽喳喳谈论的人群,迎合大众的候选人和经济学家为这场混乱加上自己的注解--所有人都有观点,大部分都不相同。

对美国的超级富豪们来说--他们是这个地球上的社会精英和金融尖子--当然对这段华尔街历史上最不可预测的时期之一有自己独到的视角。

唐·马伦,PaineWebber公司的前CEO和光年投资公司的创立者,对于陷入困境的银行的资产出售有自己的看法。作为没有上福布斯400榜单的亿万福翁,唐认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这些资产将成为经济怎样回血和华尔街如何恢复元气的重要标尺。

"我们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显著的就是一个公司陷入破产后,它的那些资产将如何处理,而市场对此没有给出答案。"马伦说,"作为一个潜在的购买者,我会等在这些交易真正发生的时候出手,我想其他人也会这样做。"

投资银行还会拥有以前那样让人眼红的高额利润吗?"我认为要回到原点是一段漫长的旅途。"拥有Maverick对冲基金的山姆·威利表示。

"两年前我就注意到一个事实那就是金融部门在美国经济中占有的比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大。"他说,"金融部门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制造业或者零售业等实体经济的增长,至少在一段时期内,这种现象应该会有所收敛。"

稳定住房价格是疗伤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它有助于支撑那些陷入困境的抵押资产。住房市场什么时候见底?在纽约拥有多项房产投资的Catsimatidis说,"当住房价格等于它的建筑成本加上土地价格再加上地段的溢价时就会稳定下来。"

以18亿美元身家名列美国富豪榜第262位的乔治·林德曼认为在一些地区资产稳定下来的速度会比另一些地区快很多。"我认为这是一个地区性的问题而不是全国性的问题。举个例子,休斯顿的房价就比较稳固。失业现象很少,房价一直在涨,建设也一直在继续。"

应该买华尔街那些带血的筹码

一年以前,雷曼兄弟的股价超过60美元,现在几乎毫无价值。雷曼身上发生的事情会传染到其他的公司吗?

"任何公司如果建立在需要增加债务的基础上就会有麻烦了。"以26亿美元的净资产名列福布斯400富豪榜第161位的马克·库班说,他是达拉斯Mavericks的拥有者和HDNet的创立者。"衰退到来时对任何产业来说都一样。假如我有时间,我会研究每一个需要不断注入新的债务才能生存下去的公司,然后用最便宜的价格收购它。"

有一点很明显,尽管这段时间混乱不堪,但是这些成功的生意人并不缺乏投资的地方。"股神"巴菲特领导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18日宣布斥资47亿美元收购美国星牌能源集团。这是过去一年中巴菲特实施的第八次收购行动,而前一年其并购交易总数为6宗。巴菲特将股市下跌视为并购良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对星牌能源集团的收购价格合每股26.50美元,为后者股票2003年3月以来的最低交易价格。

山姆·威利建议应该投资那些你认为"岩石般坚固"的地方。这位"1000美元和一个主意"的创始人喜欢BP这样的能源公司。他欣赏它在可持续能源的投资、低的市盈率以及良好的管理团队。

这些富豪们的一致意见是,应该买华尔街上那些带血的筹码。

没有人比我们自己更应该受到指责

另一个问题当然不容回避:谁该为最近的动荡负责?

纽约市的市长迈克·布隆伯格表示这个范围比较广。这位前华尔街从业者创立的金融服务公司布隆伯格给他带来20亿美元的身价,他现在位居全美富豪榜第8位。他说,"你可以指责银行,你也可以指责那些使用了抵押贷款的人。我们是接受这样的教育长大的:你必须先有储蓄然后才能享受。不过这个社会已经逐渐蜕变,很多人都想着'今天就把这一切都给我!"我认为相关的法规并不健全。"

"没有人比我们自己更应该受到指责。"他补充说。

各国首脑热议金融危机 全球唾骂美式金融

国际金融报/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和第63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会的召开,恰逢美国金融风暴愈演愈烈之际,这也给各国首脑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共商对策的好机会。

美国金融模式遭质疑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美国当地时间9月23日的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指出,在全球同时爆发金融动荡、能源危机和食品危机之际,希望各国领导人遵照承诺,帮助减轻各类问题,并呼吁各国采取联合行动,共同解决危机。


美国总统布什同日在联大发表演讲时表示,美国政府已经采取最快速有效的办法,全力拯救及稳定金融市场,相关部门将继续沟通,让国会尽快通过总规模7000亿美元的金融纾困计划,平安度过这次金融风暴。


现任欧盟轮值主席、法国总统萨科齐提议召开八国峰会,解决目前的危机。他表示,需要共同重建一个受监管的资本体系,而不是仅凭市场运营者的判断来开展金融活动。他呼吁,对跨国银行和信贷机构实施更多监管,提高交易透明度。


巴西总统卢拉敦促改革多边经济体。他认为,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是由投机者和银行家“无休止的贪婪”引发的,而他们的错误却由普通大众承担。为此,国际社会必须为世界经济体系创建一个新的基础,避免未来的弊端,并确保贫富之间进一步平等。


虽然与会领导人并未就解决危机提出相应之法,但都表示,这场危机预示着地缘政治权力将从美国和其他西方强国转向发展中国家。


金融创新过头导致危机


对于这些质疑,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博士张明认为,美国基本的自由市场经济以及以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为主的金融模式,从基本方向上来说是没问题的。“但美国的金融创新有点过头了,美国衍生工具的规模已经超过了它能覆盖的实体产品的规模,虚拟经济膨胀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自身,加上美国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宽松的监管态度,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张明说。


美国长期以来过度消费的特征也是这场危机的原因所在,张明指出,该国居民消费水平已经超过了收入水平,完全是靠借贷消费,美国是通过输出美元,以及以美元计价的金融产品来换取东亚国家的商品输入,以及石油输出国的资源的输入,如果美国的外债不断持续或者说美国的金融产品出现问题,那么全球国际收支的格局就要调整,而目前则是到了该调整的时候了。


欲降低欧洲区美元利率


当前,似乎各国都在把矛头指向美国,但为何没有早一些发现问题呢?


“很少有人意识到美国的金融产品会出问题、会爆发次贷危机。”张明认为,要对金融市场做到先知先觉也是很难的,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吸取经验教训。”


另据报道,美联储在9月24日发表声明说,已同澳大利亚、瑞典、丹麦和挪威的中央银行达成货币互换协议,将为它们提供30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缓解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短缺。美联储说,在现阶段市场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各央行将继续合作,并将根据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


“这是继美联储与欧、日、英等央行达成18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之后的又一重大措施,这表明,美国想降低欧洲美元信贷市场的利率水平,缓解全球范围信贷紧缩的状况。”张明说。


全美求职最易5个潜力城市

虽然纽约市近日来感受到无穷的经济压力,但其他城市的状况并没有太糟糕。根据经济智库梅肯研究院(Milken Institute)最新的“最佳城市调查”,美国一些大都会区域如:犹他州的普若佛市与欧仁市(Provo-Orem)、南卡的罗利市与卡瑞市(Raleigh-Cary)等,实际上都和全国失业率逆势对抗,在技术与卫生保健等部门,提供就业者越来越多的机会。

 “这些地区除了拥有成长快速的产业,另一个让它们在名单上表现亮眼的原因,是这些地方相对地较不受房市崩盘的影响。”梅肯研究院区域经济主任迪沃(Ross DeVol)解释。而传统上位居榜首的加州或佛州等城市,今年就是因为次贷风暴与住房市场大跌而跌落榜外。所以,求职者应该前往何处寻找工作?不妨参考这份调查的结果。


  1、犹他州普若佛市与欧仁市(Provo-Orem):犹他州不仅以滑雪和摩门教而称着,事实上,普若佛市的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正迅速成为一个高科技人才的重镇。迪沃指出,当地拥有大型科技服务商与硬件公司,包括Micron Technology、Novell等大厂就集结了3,000雇员成为当地居民。

  并且在过去的五年裡,投资者投入3000万元在犹他州开办企业,其中许多就位于普若佛与欧仁市。这一切都有助推动当地的就业率,使其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仅是2002年至2007年之间,当地的就业率上升16.5个百分点,表现令人印象深刻。

  2、南卡州罗利市与卡瑞市(Raleigh-Cary)(注:应为北卡城市):以往大学生毕业时习惯涌向纽约和华府,现在他们正向南一点的地方去。罗利市不仅以较低的生活成本吸引年轻的人,当地的就业前景是更好的理由。迪沃表示,科技巨头公司如IBM、Cisco Systems、软件公司SAS Institute等在当地雇用的人员就超过20,000人。在非科技的产业部份,全球最大生物製药商葛兰素史克(GSK)就设于该地。2007年和2008年之间,罗利市经历了3.6%的就业增长,幅度成为全美最大。

  3、盐湖城(Salt Lake City):华尔街可能正面对着一片赤字,但盐湖城这个摩门教圣地却有着出色的获利表现。从2007年3月到2008年3月之间,当地的就业率成长了2.2%,对此最有贡献的就是银行业,如锡安银行、富国银行等为当地居民提供了13000个就业机会,信用卡发行商Discover Financial Services也将盐湖城视为公司的总部。专家预测,这些公司不会如同它们东岸的同业,一夕之间说垮就垮。卫生保健产业也主宰了当地的经济,例如Intermountain Health Care公司在此经营医院、诊所、医师办公室,雇员超过27,000人。

  4、奥斯丁(Austin):德州的首都奥斯丁是培育音乐的沃土,但现在事实证明,它也是高科技产业的新星。IBM、Applied Materials、Flextronics、以及Samsung Austin Semiconductor都在此处设有办公室,为当地创造13000个雇员机会,并且很多都是从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毕业生中选拔的人才。整体而言,这个都会区代表着全美第四大的就业成长地区,2007年3月到2008年3月之间,当地的就业有着2 .89%的成长率。

  5、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市(Huntsville):阿拉巴马州有它荣耀的时刻!这裡不仅有经典的南方摇滚,也是阿甘称为家乡的地方,但更重要的是,阿拉巴马还是NASA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的总部。坐落在亨茨维尔的北部,这个科学探索中心让地球与月亮、火星、太阳系有了联繫。许多航天工程部门的承包商和分包商都设立在此,包括波音公司、Northrop Grumman、Teledyne Brown Engineering,势必为此处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此外,美国陆军太空导弹防御司令部(Army Space Missile Defense Command)近日也完成了迁移,导弹防御局计划在未来几年,将2200名员工或职务陆续移往亨茨维尔。

多维

盘点全球6大创意婚礼酒店(组图)


多花点心思,策划一个与众不同的婚礼吧!相信我们,一个让人终生难忘的婚礼,是男人在婚姻中走对的第一步。这次我们在全球各地挑选出6个风格迥异的酒店,不仅是上佳的婚礼举办地,也是值得一去的度假场所。



多花点心思,策划一个与众不同的婚礼吧!相信我们,一个让人终生难忘的婚礼,是男人在婚姻中走对的第一步。这次我们在全球各地挑选出6个风格迥异的酒店,不仅是上佳的婚礼举办地,也是值得一去的度假场所。

海岛土着婚礼---斐济Turtle island酒店

海岛土着婚礼---斐济Turtle island酒店

斐济海岛草屋传统原着仪式

很多来过Turtle island的人最美丽的回忆就是,夕阳余晖,和和微风,蓝礁湖白色沙滩上的传统斐济婚礼......新郎新娘穿着传统的斐济婚礼礼服,礼服的布料是用树皮制作而成,再经过手工染色成棕色和黑色。所有的客人也都像新郎新娘一样,在脖子上戴着飘逸着清香的花环。在海螺号吹响后,新娘登上一个被称为“bili bili”的筏子,激情的鼓声中,新郎由两名伴郎带向他的新娘,整个过程中,教堂合唱团的歌声贯穿始终,又给婚礼增加了一种神圣色彩......在这里,像这样的喜庆日子会让所有人都感到开心,陌生人们也都会自发地参加到你的婚礼中来,一起享受美味蛋糕的同时,也享受着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所以Turtle island被评价为“超浪漫之地”。

海岛土着婚礼---斐济Turtle island酒店

在Turtle island的留言板上有这样一句话:“There is truly no better place in earth!”(地球上真的没有哪里会比这儿更好!)这是一位新娘的留言。斐济群岛历来被誉为地球仅有的“天堂之地”,而Turtle island的建筑也十分简单明了,因为再多一点点就会破坏这个天堂的样子。这里一共有14间宽敞舒适的斐济传统草屋:21英尺的纯手工拱形天花板,小麦色墙壁和厚重的木地板 ...... 温和的海风吹着热带花草的香气穿过百叶窗,整个房间舒适而安静。每间草屋都拥有独立的卧室、客厅和宽大的淋浴室,躺在床上便能看到广阔蔚蓝的海景,在房内也可以享受水疗服务。如果决定来这里完成你的婚礼,你需要提前三天到达Turtle island,因为需要通过一些当地的许可,而且这里每周只举办一次婚礼,所以你需要做足准备工作,包括准备护照、出生证明等。除了斐济原汁原味的传统婚礼仪式外,这里一样能够在私人沙滩上安排高级而专业的法式香槟酒会。

英国Hintlesham Hall酒店

英伦贵族婚礼---英国Hintlesham Hall酒店

英伦顶级庄园田园式园林

这个酒店不但有名为Salon和Carolean的两个遍布17世纪精美浮雕装饰的宏伟礼堂,还有现成的花匠、摄影师、婚礼策划师、新娘形象专家等专业人士,以及纯正英伦风格的高级婚宴。以婚宴为例,这里任职20余年的主厨会亲自为你挑选搭配精致而地道的食谱,或者你可以在酒店网站上提前预订菜单。如果风和日丽,在室外宽敞的园林中举办一个户外婚宴也非常棒,广阔的草坪,整齐的园林,可以让宾客轻松地享受美食,还能留下很多美丽的婚礼照片。

英国Hintlesham Hall酒店

Hintlesham Hall Hotel位于伦敦东北的萨福克郡郊区,这个始建于16世纪的庄园占地175英亩,被列为伊丽莎白一级庄园。作为英国和爱尔兰最美丽的地方之一,这个格鲁吉亚风格的建筑拥有33套不同风格的套房,从豪华套间到书房,酒店内外充斥着古董和艺术品。从茶室隔窗相望外面恬淡的田园风光,映衬着室内的奢华布设,也只有贵族才能享受这些

泰国Pimalai Resort and Spa酒店

雨林宁静婚礼---泰国Pimalai Resort and Spa酒店

原始雨林泰式建筑本土婚礼仪式

一片能够看到整个海湾的漂亮沙滩,艳丽的热带花卉已装饰好沙滩小屋,金色的桌椅透着泰国皇家的味道,撒满花瓣的银色器皿......除了这些,从Krabi 庙请来的僧侣会为你们的婚礼作见证;如果你是基督教徒,也会有神父为你们见证婚礼。之后,你们将步入被鲜花装点的漂亮婚房,或者一个私密的山坡瀑布别墅,享受新婚之夜。

泰国Pimalai Resort and Spa酒店

Pimalai度假村是Koh Lanta唯一的五星级度假村,还曾被泰国旅游局评选为泰国“最佳的旅游度假村”。Pimalai拥有山坡茂密雨林中的100英亩土地,与900米未受污染的白色沙滩相连。采用泰国南部的建筑设计风格的低矮木屋,错落分布在山坡上,使度假村与山林融为一体,像一个传统村寨,另外在山坡上还有39间绝美的瀑布别墅。这里除了淡水泳池、潜水中心等运动设施之外,“baan pimalai餐厅”主要提供各种风味的国际美食,而“spice’n rice”则提供地道的泰国菜肴,如果想吃最新鲜的海鲜和小吃就一定要去沙滩上的“RakTalay”餐厅。

美国加勒比Caneel Bay Resort酒店

美洲风情婚礼---美国加勒比Caneel Bay Resort酒店

维尔京群岛加勒比美食

在Caneel Bay举办婚礼,一般都会选择在Grassy Turtle Bay,这里可以俯视整个Turtle Bay 的风景。不管你对婚礼风格的要求是古典还是现代,是热带风情还是其他创意,酒店的策划师、花匠、演奏者以及摄影师都能给你一个完美的婚礼。婚礼后,糕点师还会奉上为你们定制的美味蛋糕。

加勒比海似乎被电影《加勒比海盗》蒙上了一些近乎神秘的色彩,其实维尔京群岛一直是很多恋人的浪漫婚礼首选。因为这里保持了加勒比海岸最原始的自然风貌,建筑风情也非常与众不同,石头建筑粗犷宏伟,而装饰大气豪华。着名的Caneel Bay度假村坐落在维尔京群岛中的圣约翰岛上,占地170英亩的建筑群深深地隐没在茂密丛林中,同时拥有7个纯净的白沙滩。166个套房的每一间都是由本土自然的木材和石块建造而成,并由手工家具和美丽的编织品装饰。

丽江悦榕庄

中式唯美婚礼---丽江悦榕庄

雪山美景SPA超大婚房

在宁静古朴的悦榕庄,清晨透过木门,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巍峨的雪山,这样的感觉自然一生难忘。在雪山下举办一场婚礼,再隐居上几日,确实是人生的极致享受。在这里举办婚礼,会有纳西文化中犹如“智者”的高僧为你们祈福,两个人还可以到湖中央的中式木制宝塔内许下新婚誓愿。喜宴结束后,你们可以到着名的悦榕Spa享受两个小时的水疗服务,或者回到婚房泡上一个芬芳的玫瑰浴。

丽江悦榕庄的别墅不但面积大,而且都拥有独立的室外温水按摩浴池或私人泳池,透过别墅主卧的玻璃滑门可以遥望到远处的云雾笼罩的山顶。而着名的丽江悦榕Spa不但拥有6间宽敞、精致的护疗室,还有一间特别配有热带雨林沐浴设备的护疗亭。

北京丽思卡尔顿酒店

盛大礼堂婚礼---北京丽思卡尔顿酒店

酒店婚礼堂城市花园大体量宴会厅

丽思卡尔顿是北京第一家拥有婚礼堂的酒店。婚礼仪式堂宽大明亮,连接一个精致的小花园,新郎和新娘还拥有独立的美容室和更衣室。婚礼堂旁的宴会及会议场所,面积达1100平方米,整层铺有海蓝色卷花地毯,奶白色墙壁装饰以不同风格的绘画和装饰品。这里的大宴会厅面积684平方米,可同时容纳400名客人,另外还有9个小会议厅。新婚仪式后,还可拿着香槟到小花园中合影狂欢。

这里配有婚宴策划专员,提供从菜单设计、桌面装饰、时尚造型设计、高级婚纱定制、专业婚礼摄影,到资深花卉设计的一站式婚礼策划。环境一流,为十八世纪英伦庄园风格,古典Chippendale式家具、白色大理石地面、水晶吊灯、深色纯木镶嵌的墙壁、柔和的织锦缎布面等,连宽大的电梯间都装有超大水晶吊灯。



六个完美的圣诞礼物推荐



(星星生活记者依卡编译报道)繁忙而又温馨的圣诞假期即将来临,正在筹备节日庆典或礼品的你,是不是感到时间或金钱紧张?为什么不在这个假日季节与自己的爱人一起在周末外出旅行作为礼物呢?以下是一些精彩推荐:

Le Moulin invites you to...
Breathe deeply & Disappear...
The Spa
Gift Certificates
Dining & Lounge
Spa & Packages



1,为了追求浪漫,没有必要跋山涉水去做长途旅行,不仅花费巨大而且常常让人身心疲惫。你可以在拥有27套房间的磨坊客栈(Wakefield Mill Inn)预定一套房间。磨坊客栈坐落在温哥华加蒂诺公园里,也是该公园内唯一可以住宿的地方,该旅馆的Spa水疗按摩服务非常出色,忙碌了一年的你可以安静放松一下,忘记俗世的烦扰。或者穿上雪鞋,在加拿大地盾区(Canadian Shield)最大的下陷区探索。或去黑羊旅馆倾听当地民谣歌手Lynn Miles的小型演唱会,然后再去Tanya Skeates’品尝亚洲美食。详情:www.wakefieldmill.com



2,蒙特利尔旧城区漫溢着浪漫和罗曼蒂克,尤其是在布拉托皇家山区(Plateau Mont-Royal)。在这里你会发现那些具有象征意义拥有梯子的排屋。旧城区内的主要街道圣丹尼斯,皇家山以及圣劳伦特满布着既时尚又传统的食物,时装和酒吧俱乐部。圣约瑟大教堂(St.Joseph Oratory)是必去之地,Auberge de La Fontaine旅舍是去该地旅行不错的住宿选择。详情:www.montrealtourism.ca



3,你尝试过在冰天雪地的冬季露营吗?在阿冈昆省立公园(Algonquin Provincial Park)冬季露营可能并不合适每一个人,但彼此依偎在一起也是非常好的一种御寒方式。你可以在这里支起你的帐篷或者在Mew Lake Campground租用一个圆顶帐篷。可以在公园里滑雪橇,穿雪鞋探索,或者玩狗拉雪橇,去探寻公园里的“居民”--麋鹿、驼鹿或狼群。当然,这里提供相关服务,所以你无需担心安全问题。游客中心会在周末提供服务,为希望来进行冬季露营的游客提供通行证、展品以及酒店服务。详情:www.algonquinpark.on.ca



4,人参可以促进男性的性机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目前尼加拉瓜湖畔的一家公司声称他们生产的人参为全球最佳。同时,该地区很多葡萄酒酿造厂都将对公众开放,游客可以参观。对于那些喜欢烹饪的夫妇或情侣,去Strewn厨师学校进行一个“情侣厨艺培训”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烹饪有兴趣的人可以登记注册这项1天或两天的课程,同时可以居住的海滨豪美的房子里。详情:www.winecountrycooking.com

The Governor's House in Hyde Park

The Governor's House in Hyde Park, a Stowe, Vermont bed and breakfast inn



5,重温结婚宣誓温馨场景--被称做“亲吻和弥补”的周末浪漫游套餐,美国佛蒙特州海德公园的Governor’s旅店,了解如何迎合情侣的需求。在这里,你可以定制从月光雪地漫游,到乘坐雪橇穿越村庄,各种各样的服务。从这里只需20分钟就可以抵达佛蒙特最高的山峰曼斯菲尔德山(Mount Mansfield),这里也是该地区最受欢迎的滑雪区。详情:www.onehundredmain.com

6,去芝加哥。两个小时的飞行,就可以从多伦多抵达芝加哥,令人恐怖的交通环境,让这里变成一个“步行城市”。参观芝加哥艺术学院(Art Institute of Chicago)和千禧公园(Millennium Park)是去该城市旅行必不可缺的参观地。去10层高的马夏尔.菲鲁多购物;去芝加哥黑鹰队冰球比赛现场观战;去倾听一些蓝调音乐。在食物方面,Charlie Trotter餐厅吃到的绝对会是绝好的一餐。这里的品鉴菜单(也是唯一的菜单)有点像典型的日本怀石料理。而住在Lenox Suites,无论价格和地理位置都会让人惊喜。详情:www.choosechicago.com

请到红叶度假村,享受浪漫假日




如果你去加拿大安大略省旅游,请到慕斯科卡红叶度假村,那里不仅风光优美,还可进行许多旅游探险活动,你一定不虚此行。

红叶度假村距罗索湖滨水区约1公里,源于先前度假村的设计灵感,这栋四层小楼栖于距罗索湖100米的花岗岩峭壁上,可远眺湖面及周边小岛。

世界知名室内设计师富兰克·尼科尔森设计了酒店的公共空间及套房内部装饰。小楼大堂入口、岩石地砖、硬木的花格镶板顶篷、厚木板式墙围及渲染有山核桃木色的整体色调,令去过的人印象深刻。一个醒目的双面石制壁炉巧妙地将大堂的休息室与有着厚木板式墙围的图书馆分开,巨大的书架与室内层高等高。从酒店的“慕斯科卡房”可欣赏室外大片派对草坪的全景。

红叶度假村还有自己的游艇,并且船坞是罗索湖的地标,这里提供对船只的燃料添加、停泊、货品供应、租用、配套工具、零件装配服务及冬季船只寄存等服务,日前这里的一间造船车间对外开放,并设有参观台。

红叶度假村的自然保护区,坐落于慕斯科卡地区Minett村,位于多伦多北面两小时车程。加拿大两位一流的环保专家为自然保护区设计建造了50公里的人工小径,保护区成为当地驼鹿、狐狸,还有各种鸟类、植物的自然栖息生长之地,同时也是当地居民和游客的乐园。游客可以安全自在地在这里观察慕斯科卡地区的野生动植物。

游客还可以在天文学家的带领下,进行一次穿越自然保护区的旅程,观察慕斯科卡夜晚的天空,探索星空的神奇。

早上与自然学家和真菌学家一起,在保护区内鉴别并采集食用菌,然后将采来的蘑菇交给罗索的行政总厨,他会给参与者提一些关于如何准备蘑菇菜肴的小建议,接着做一顿美味的全菇午餐,涵盖色拉、汤、意大利面和煨饭、酱汁及酥皮点心,甚至还有甜点。

乘坐水上飞机远足乔治亚湾,海湾地区有3万多个岛屿,飞机可任意着陆一岛屿,游客或漫步或乘独木舟,好不惬意。

红叶度假村携当地工匠一起开设实践课程,游客将有机会参加关于钓鱼鱼饵的讲座、水彩画课程、野桦木扶手椅制作课程,还可以参加户外节庆和艺术巡展。还有一系列为儿童安排的实践活动,包括石刻、戏剧、串珠子、绘画、涂鸦、唱歌、跳舞、版画制作等。

红叶度假村的剧院,在感恩节周末推出特别表演,Via Salzburg乐队将在Mayumi Seiler的指挥下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同台演奏,这是加拿大最顶尖的室内管弦乐队之一。 新民晚报/明月

大陆移民在加拿大的行车经历

来加拿大移民之前,就听说这是个坐在汽车轮子上的国家,这一点在我们还没有登陆时就已有了体会。我们的飞机抵达多伦多是晚11点钟,临近皮尔逊国际机场时,朝下望去,繁星点点,只见公路上汽车的灯光形成了一条条游龙,其印象颇为深刻。

加拿大幅员辽阔,高速公路和各种公路网络交织在一起,把人们带到任何目的地。自己驾车出行,给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许多加拿大家庭拥有两辆汽车,一辆用于上下班和购物的小型轿车,另一辆是越野车或客货两用的车,用于郊外旅游或外出度假。全民汽车拥有量排在世界前几位。在汽车消费上,绝大多数加拿大人仅仅把汽车看作代步工具,而不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初到加拿大,待生活稍有安定,先生就开始找教练学车。考取了驾照后,便酝酿买车,由于经济原因,转了几个车行,买了一辆二手车。毕竟是家里的第一辆汽车,欢欢喜喜地打扫干净,从此它陪伴我们走过了4年的风风雨雨。

拿到车的第二天我们就去了尼亚加拉大瀑布。这是先生第一次上高速,既兴奋又紧张,紧握方向盘的双手出汗不止。全家三人六眼,找路、看车,一个也没闲下。就这,还是开错了道。在回程中,又遇见了大雨,搭上了十倍的小心,安全地回到家中。游览了世界上最大的瀑布,让人难忘的却是第一次驾车上高速的经历。

有了车,碰上好天气,在家里就自然坐不住了。要开车出行,必须熟悉路段,熟悉了路段,才能方便驾驶,这是先生的一贯主张。这方面,他做足了功课。在大多伦多行车,我们有地图册。而出了大多地区,就上网找路线,打印成页,标出记号,避免了很多弯路。

说起开车出行,有一段经历不能不提。那是我们准备换车之前,因为这辆二手车越开毛病越多,修了几次,银子花了,可麻烦总不断。最后发展到路上稍有塞车,只要停下,就可能熄火,再发动不着。弄得先生开车提心吊胆,生怕不争气的车子随时抛描。其担心还真出现了。

2003年秋的一天,去北约克办事,回来走Gardiner Express.正值下班高烽,临近CN Tower时,开始塞车。走走停停,再停下时,车熄火了,怎么也发动不着,真是干着急没办法,赶紧打上紧急灯。眼看两旁的车辆减慢速度开了过去,我们怀着内疚的心情坐在车里,真是度秒如时啊。

不知是摄像监控还是行车的好心人通知了警察,三分钟后听到了警笛声。两辆警车一前一后将我们的车夹在中间,后边的警车上竖起了绕行的牌子。一名警察走到车窗前说了三句话:坐在车里不要动,拖车马上就到,有什么要帮助的吗?没有一句埋怨,也没有任何责怪,连眼神都是那么真城、信赖。先生惴惴不安地问影响了交通,会不会吃罚单,警察的回答更干脆,“No, Don‘t worry!”我们的心放回了肚里。

这时拖车来了,在警察的指挥下,我们上了拖车。司机连人带车把我们拉到一个CAA的定点修车处,收取了拖车费,交给一张收据。告知我们可以把此收据寄给CAA要回拖车费用。我们将信将疑地收好收据,把车扔在修车行的停车场就回家了。第二天先生去把车开了回来。

加拿大汽车协会,即CAA是一家全球连锁的汽车修理、托运、保障系统,成立于1913年成立。加入协会每年交一小笔费用,会员便可享受24小时紧急道路服务,每年免费服务5次。还代上保险,提供地图、旅游图册及车辆测试等服务。因为买的是旧车,这些服务都是很需要的。所以自从我们有车,就加入该协会。

抱着试一试态度,拨通了电活,说明了情况。对方回答道,将拖车费收据原件寄来,复印一份保存以备邮寄丢失。三星期后就收到了支票,这可是没有想到的结果。作为CAA的忠实会员,虽然换了车,我们还在年复一年的加入,他们的服务确实物有所值。

我们的驾车经历不是人人都能碰到的,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抛描,而且抛描在道路中间,现在想起当时的情形,都觉得新奇。通过整件事情,我们对这个国家及其社会服务体系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进一步理解了为什么加拿大的警察体系叫做police service(警察服务系统),而不是police force(警察武装)。一词之差的内涵太深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变命运的九次机会

在1978年前,中国人阶层身份的获得是先赋性的:工人、贫下中农、地主富农、资产阶级或者其他,不同身份的人有着明显不同的社会地位。而且,频繁的政治运动使得社会流动处于失序的状态之中。正如陆学艺在《当代中国社会流动》中所言,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政治运动连绵不绝,经济剧烈变动,社会政策多变。这样的制度、政策和社会结构变动,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流动,个人、家庭乃至某个社会阶层的社会地位的获得和沉浮,都不能由他们自己掌握,而是由当时的制度、政策的变化来决定。

1977年作为恢复高考的第一个年头,显然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一年冬天,全国有570万考生走进了被关闭十多年的高考考场,迎来改变自身命运的重要时刻。而从整个社会结构来看,恢复高考这一举措,使得原本几乎完全凝固的社会阶层重新获得分化与流动的生机。尽管,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并不能够挤过那道刚刚连接上的独木桥。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了第二次重大制度变革。对大多数人来说,觉察游戏规则变化时间的先后、手中资源占有的多少,以及他们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心与能力,逐渐成为了塑造他们生活品质的根本因素。随着政治从社会生活缓慢抽离,个人得以成为自身命运的主人。

粗略说来,我们可以大致将这30年改变命运的重大机会罗列如下:

高考——1977年是中国才子们的狂欢年,高考的大门重新开放,这仍是中国人改变命运的最重要路径。以200 8年高考的录取率为例,最高的省份达76.8%,即使是最低的省份,也有33%。这和30年前相比,已是天壤之别。

倒爷——1979年后,国家实行原材料价格改革,形成了所谓价格“双轨制”。“双轨制”是“倒爷”阶层形成的重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中俄边境贸易的开放,造就了“国际倒爷”。当年一句流行的谚语是“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倒爷”虽被人诟病,但在客观上融化了计划经济的坚冰。

打工潮——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20多年严苛的城乡隔绝体制终于有所松动。此后几年间,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乡镇转移。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沿海地区的开放,农民涌向沿海的大城市。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打工潮呈波澜壮阔之势。最新的《经济学人》杂志预测,中国剩余劳动力10年内不会枯竭。

裁军——新中国建立后,历经十次裁军,其中1985年的百万裁军最为引人注目。

炒股——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从此股民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在不同的时期上演各自的悲喜剧。

下海——同样是受南巡讲话的影响,1992年在政府的中低层官员中出现了一个下海经商热,据《中华工商时报》的统计,当年度全国至少有10万党政干部下海经商。

留学——上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前期,中国海归主要是在科技教育领域做出了贡献。到了1990年代后期,当代海归在创业方面开始发挥突出作用。

新经济——新经济时代,一批网络新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崛起,与之前“92派”不同,他们的企业与政商几乎毫无瓜葛。

海选——当李宇春成为超女冠军时,她不经意间完成了中国人命运改变的民主转型,尽管在某种程度上这只是一种商业的幻象。

随着社会转型的推进,改变个人命运的机会表现出波浪状的演进态势,每隔若干年就有一个改变,总体趋势也在与体制逐步拉开距离。然而,改革所开启的向上流动的命运之门,是否还会越开越大,或在一个阶段的阶层关系调整之后,因为既定利益阶层的阻扰,因为改革的乏力,而再度趋于封闭?当应届大学毕业生在各个求职会上不断消耗自己的青春热情,却只能获得微不足道的薪水时,或者我们对于这个问题不再有那么确切的答案。所以,回望30年的社会流动,我们时而欢欣,时而隐忧。

倒爷

《中俄列车大劫案》,1995年麦当杰导演、吕良伟等主演的一部剧情片,讲述一起发生在“北京-莫斯科”这辆载满国际倒爷的列车上的大劫案。

14年折腾机场,老王心力交瘁。 图/于楚众

北京话,指倒买倒卖的人。1979年后,国家实行原材料价格改革,许多产品的国家统配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抬高,而另一方面,国家也允许企业超计划自销产品,可按市场价格出售。这就形成了所谓价格“双轨制”。“双轨制”是“倒爷 ”阶层形成的重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中俄边境贸易的开放,由此产生“国际倒爷”。

倒爷老王与一座城市的兴衰

其兴也勃焉,其衰也忽焉

本刊记者 杨潇 发自绥芬河

5月12日这天凌晨3点,一年没困扰王学文的痛风找回来了。腿疼难忍,站不起来。天刚亮一点,他找了根竹竿拄着,一瘸一拐去赶早集。

他从东北来四川达州10个月,一直在收拾别人的烂摊子——一个老战友向他借了170万,想在这里建“亚洲最大的脱硫厂”,结果却“连山都选错”,待他赶来,战友给当地百姓留下许多无法兑现的承诺,消失了。他也并不习惯与当地乡人打交道,几度纠纷,几乎要上法庭。5月初,厂里来了个厨师,做了一周就走了,他索性自己买菜,给员工做饭。

痛风发作后不到12个小时,达州的地面开始发抖,他以为是刮风,愣了半天才又拖着腿跑到了楼外。之后若干天,他和我们一样,见证了这场浩劫,直到5月底,他在电视里看到往唐家山堰塞湖运送装备的米-26,“那就是我的机场要飞的飞机啊!”

他的机场在黑龙江绥芬河,这里从未起降过任何飞机,却牵扯了他14年的生命,把他从雄心勃勃的“倒爷”、敢吃螃蟹的商人变成了一个忧伤的老人。一年多以前,他把机场的土地转让给了当地政府,一个教学园区将在那里兴起,但这“机场梦”,却每每不请自到地闯进来,无法割断,就像他生命中的一些其他东西:酒精、痛风、战友。

第一笔生意看到20万的利润

1984年的中国流传着两句顺口溜。在南方,老干部们参观完深圳特区后,常常要放声痛哭: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在北方,人们酸溜溜地说起南方: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价格双轨制下,谁能搞到批条,谁就能用价差赚到大钱,中国的首批暴发户,就是在“倒爷”中诞生。

这一年,37岁的王学文在黑龙江省的交通运输系统转了一圈后,回到老家呼兰县继续干国企。他18岁当兵,做宣传工作,到1982年转业时“再不想搞理论”,因为觉得自己像喇叭筒,“今天说对了明天又批判”,翻来覆去,实在“浪费生命”。

他属猪,有占卜者说他命中注定要搞交通。回呼兰国营运输公司不久,他就把通过交通部低息贷款购来的四台俄产拉达轿车包给了个人,这种出租车业的“大包”在黑龙江还是首例,他因此被指为拿共产党的钱给私人发财。他不为所动,“我是根据中央在农村搞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精神办的。”或许是因为他在交通系统的人脉,或许是因为这一步走得还不算太超前,他过关了。

这一年8月19日,《人民日报》等各大报刊在头版刊登了只有134字的新华社消息:

新华社哈尔滨8月18日电(记者张持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8月10日到16日由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李力安陪同,到黑龙江省嫩江、黑河、伊春、密山、绥芬河、牡丹江等市、县进行了视察。视察期间,胡耀邦同志就边防工作、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工作同当地的地方和部队同志进行了座谈。他还到一些边防哨所慰问了人民解放军指战员。

记者被要求在稿件中回避考察的具体内容,但“中苏关系破冰”的信号已经发出,只是,要在若干年后,人们才能从史料和当事人的回忆中,窥见更多的细节:

8月16日,胡耀邦来到绥芬河,对南方特区羡慕不已的当地官员,把开展对苏边境贸易作为主要问题向总书记进行了汇报,并试探性地提出,“上面说对苏关系要不冷不热,我们下面很难操作。”胡耀邦给出的回答是: “不冷不热,是中央对苏的政策,你们下边要越热越好。”

心领神会的地方官员,随后以“丰收不忘朋友”之名,把1000斤西瓜送到了国境线那边的格罗捷阔沃,对方在请示莫斯科后,收下了这意外的礼物——“西瓜外交”获得成功。

1987年,经贸部授予绥芬河市对苏开展贸易及经济合作的权限,王学文远远地嗅到了商机。同年底,他从正局级干部位置上下海,真正当起了“企业家”——而就在几年以前,这还是一个贬义词。

王学文先后在东北开办了好几家小公司,做过亚麻、木材、饲料生意,在绥芬河,他选择的是开酒店。小公司先后黄掉,酒店也不怎么赚钱——打白条的太多了,“倒是在当地交了不少朋友”。

如同当时的物价,整个1987年和1988年沉浸在一种转型期的浮躁之中,人人都想找门路发财,而中国显然还没有做好迎接一个利益分化贫富分野时代的准备。王学文下海之初对阻拦他的朋友说:“我倒要劝你们早点儿跟我走,不然,有一天共产党的政策养活不了你们,你们再找我,我可不要!”虽然不怎么挣钱,好在绥芬河“不排外”,他留了下来,等待中苏边贸向个人放开。

绥芬河易货贸易的黄金期起于1988年,当时全市只有一家国营边贸总公司有外贸经营权,后来由政府做主,其他 17家国营公司也“分享”这项权利,是为“一顶帽子大家戴”。戈尔巴乔夫访华后,中苏关系日渐正常化,“同志”的称呼也被重新提起,越来越多的私人企业开始参与外贸,于是这顶“帽子”也越拉越大。

1990年,王学文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绥芬河百货商品进出口部”,按照当时副市长赵明非制定的政策,交了30 万注册费,挂靠在总公司下。他很快就做成了第一笔贸易:用不到一车皮的壁纸换回了三车皮的旧电机,“第一笔生意看到2 0万的利润。”

三年时间身家超千万

1992年的绥芬河是这样一个地方:它有自己的国旗班,每天和首都北京一样举行升旗仪式,尽管它的人口只有几万;城市中心有一个广场,广场四周的街灯,都是从天安门“退役”后重新上岗的;它的出租车多是北京吉普,起步价达到1 0元,但人们似乎见怪不怪。

这一切暗含了已当选市长的赵明非和北京非同寻常的关系,回忆起赵,绥芬河人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他确实改变了人们的观念”,王学文的说法更直白:赵明非给绥芬河人洗了脑,给公务员松了绑。

1992年5月,市长赵明非带着一件夹克、两个饭盒、一套取自宾馆的牙具、一台小收音机,和他母亲从北京捎来的蜂王浆,上街摆地摊去了。“头一天晚上就通知了电视台,”赵明非当时的秘书孙书林说,“到了现场,工商局的人还喊了一嗓子:赵市长摆地摊了,大家快来买呀!”

赵明非的“摆摊秀”是中国下海潮的一个缩影,《变化》的作者凌志军在书中列出了一个当年下海名人的单子:薄熙成、李宁、黄婉秋、张海迪、韦唯、那英、刘晓庆、陆文夫、王朔……他写道:“几乎所有的禁令都被取消了。政府可以办公司,学校可以去赢利,教师可以兼职,官员可以做买卖,倒卖紧俏物资的人可以合法地从中牟利。一个省的检察机关公开声明:对回扣、提成和兼职收入,将不追究法律责任。另一省的工商部门跟着宣布,谁要是想办公司,可以不必申请营业执照,也不必缴纳管理费……党的方针和百姓的意志能够弥合无隙、同舟共进的日子,在当代中国的历史上比人们想象的要少得多:5 0年代初期有过一次;80年代初期又有过一次;现在到了1992年,是第三次。”

那时候赚钱也容易,王学文曾在格城(格罗捷阔沃)看到了一架古色古香的电话机,俄罗斯卖主开价50美元,或者一套阿迪达斯的运动服,“一套阿迪才几个钱啊?我们这边到处都是仿制的……”事实上,在苏联日用品匮乏的大背景下,载满中国货的火车,往往还没到达目的地就已经清空——每一站的站台上,都挤满了抢购者。

整个绥芬河为此陷入了疯狂,王学文说,那时候就“看不到闲人”,除了上学的学生,所有的人都在为边贸奔忙。有和王学文一样三天两头奔俄罗斯做易货贸易的,有腿脚勤快的去“拼缝儿”,全城4万来人,据说最高峰时有1万多“拼缝” 者。这些蚂蚁大军,每日游走在火车站和各边贸公司之间,散布新闻,带来各种供求信息。这一年,绥芬河有2000多家外贸公司,有人开玩笑说,在街上随便扔个石子,就能砸到一个经理。就连家庭主妇们也放弃了电视机和电视剧,她们把“渴望 ”落实在了行动上——租床位卖商品,1989年,青云市场一个1米宽的床位租价不过2000元,几年后就涨到了数万。

公务员也不例外,摆摊之后,赵明非推出了7小时工作制——为了方便公务员业余时间经商。另一个颇具意味的动作是机构精简,他甚至取消了宣传部,把它和文化局合并为社会文化局。“赵明非精简机构,让官员随时可上可下,把官位弄得不值钱了。”秘书孙书林评价。

到1992年11月17日,连孙书林也配合改革、自愿下海了。和周边县市比,绥芬河人开始习惯了“不图安稳、不靠国家”,当然,没人会想到,这2000多家公司中的绝大部分熬不过1993年。

王学文也随之迎来了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光,中国的服装、小电器、方便面一车皮一车皮地从绥芬河运出,而苏联积压的钢铁、木材、汽车则源源不断地涌入,他的得意之作便是用2000吨玉米换回了50辆拉达轿车,从1990年到199 2年,三年时间他的身家已超千万。

王学文记得,1991年他牺牲了春节,拉着家人陪苏联一位主管物质出口的厅长在国内旅游,“北京、上海都去了,还得防着他被‘特务’挖走。”所谓“特务”,是竞争对手为了挖墙脚而安插在各大宾馆附近的人,“那时候都想抢苏联的官员和国企老总啊,抢到了不久就只跟你签合同嘛……”

而据绥芬河一位做了多年外贸的“倒爷”说,国内向苏联出口粮食、棉花等需要配额,而对于个人来说,买车票、边境盖章也要凭本事。曾在史志办工作过的周艾民回忆,90年代以后,“条子”在绥芬河开始卖钱了。

2300多家外贸公司黄了2000家

贸易伙伴中唯一没被“抢走”的人叫亚柯夫,这个俄裔犹太人就是玉米换轿车生意的合作者。1993年,亚柯夫再次找到王学文,希望与他合办航空公司。王学文的第一个反应是,这是个国际玩笑,亚柯夫给他描绘了一个机遇:中俄口岸的换装能力跟不上边贸的发展,保鲜果蔬冬冻夏腐的现象时有发生,绥芬河距海参崴仅220公里,但两地果蔬价格可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

“我管飞行,你管收钱。”王学文被说服了,“中俄合资蓝天航空公司”成立了。“当时也是头脑发热,哪想到建个直升机场会这么难。”

为了争取批航线,这个曾经的倒爷用尽了国内国外所有的资源:反弹琵琶——利用俄罗斯远东民航局局长促民航总局;上层路线——通过战友找到高层的亲属;千里送车——为了把绥芬河仅有的一辆4500沙漠风暴送给一位处长,他甚至遭遇车祸。

三年后,航线批了。

然后是机场立项。为了打通“两大块”(军队和地方)与“四条线”(计划部门、民航部门、地方军区以及空军)的关系,他北京东北两地跑,“痛风发作时让人背着我上楼下楼。”

又是三年,也立项了。

2001年,机场主体工程结束,2003年1月,机场全面验收。只剩下最后一关口岸申请,王学文就被卡死在这里。“就差海关总署,”王学文2006年给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宋法棠写信,海关总署于是批了三个月的试飞期,“手续还没办齐全,三个月就到了。我算过,再找海关总署,最多也就再批三个月,头三个月得亏进去200万……官员就坐在那里一本正经地给你念(规定),你不打点打点,这本经就给你念到底,我当时真想坚持下来啊,但是中国国情太复杂了……”

他也曾经和当时的市委书记秦玉德盘算着,我就不管了,我飞了再说。“结果也没敢这么做,”他叹了一口气,“我们都是毛泽东时代教育出来的,就想着没申请下来,不能飞!”

王学文还听说,一位处长放出话来:除非是国务院副总理说话,不然不可能批。后来,又有北京的“社会人”找到他:给300万,保证能批两年,王学文犹豫半天,试探着说要给,恰逢那位放话的处长退休,此事又不了了之。

但是,即便没有“命中注定”地押宝机场,转型也是势在必行。“苏联解体后,大家都对形势、对潜在风险缺乏预料,90、91年时,(俄方企业)履约率还有70%-80%,到92年下半年,能有50%就算不错,到93年,20%都不到了。”王学文曾与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局合作,向俄罗斯出口2700吨白砂糖,车皮过去了,钱没回来,运输局起诉他,他为局里几个朋友考虑,庭上直接认输,卖了哈尔滨市的13套商品房还钱了事。

“以前俄罗斯人特别讲诚信,只有挨骗的份儿,1991年以后,中国的外贸公司竞争激烈,竞相压价,互相拆台,俄罗斯人也开始骗人,一车货同时卖给五六家中国公司,最后你就找不着他们了。”孙书林说。到1993年以后,绥芬河2 300多家外贸公司黄了2000家,其兴其亡仿佛都是一夜之间的事,倒是那些单打独斗的倒爷们,凭着力气、眼力和冒险精神(当然包括灰色通关),继续往俄罗斯“倒包”,并成就了一批新富豪。“现在绥芬河有几个亿万富翁,我做边贸的时候,他们还都是孩子呢。”王学文感慨。

有人在总结30年中国企业发展时说,几乎所有重大机遇都是政治变革的伴生品。显然,政策的好运气没有一直伴随着王学文。对于王学文自己来说,他的概括恐怕没有那么精妙:“我就是见不着吴仪啊!我要是见到了,我要好好说说。”

说这话时,已经是2008年的8月,下午的凉风摇晃着办公室关不严的窗户,吹在王学文满是皱纹的脸上。

王学文不会再做贸易了,把四川的厂子处理好以后,他打算和俄罗斯谈一个实业项目。当年那些做边贸公司的,很多人亏了,一些被赶下海的公务员,试试水也就游回了岸边;另一些继续在海里扑腾的,现在临近退休,也想讨回公务员的名分 ——“前不久还刚解决了一批呢!”一位政府人员说。

成功者多属于那些既有运气也有远见的人,他们早早地在俄罗斯设立了店铺;或者是那些赢得信任的人,他们经受住了1990年代初“认人不认公司”的大淘汰。

“倒包”仍在继续,绥芬河火车站每天的国际列车进站时,仍都能看到那些把编织袋紧压到不可能再有任何空间的倒爷,在进站口制造小小的繁荣图景——现在,他们打个的,跑满全城也只要花5元钱。

十问王学文

1 这些年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王学文:生意上说,没有从做贸易适时转入做实业,我要是调头再快一点,就不是今天了。对俄贸易失败在我不是一个商人,自己犯的错都不是一个商人应该犯的错。

2 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

王学文: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让我断绝了继续当官的念头,那时候就觉得,有本事的人就不该再拴在铁杆子上。

3 你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次决定是什么?

王学文:肯定是下海。

4 目前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王学文:再拼搏几年,做几个实体项目,飞机场耗费了14年,14年什么事都没干,我要把积蓄在肚子中的能量发挥一下,给退出商海留下一个圆满的句号,也让这些年一直跟着我的雇员分一杯羹。

5 你最害怕什么?

王学文:以前几乎没怕过什么,做边贸时怕俄罗斯政策变,现在最怕的就是身体出问题。

6 你最好的时光给了谁?

王学文:年轻的时候,给了共产党事业。

7 你觉得自己哪方面的欲望要加强?

王学文:我现在手头的项目能干个十年二十年,我自己肯定是干不了那么长,就希望能做成几个,把后来者的路铺好。

8 如果你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王学文:希望年龄能再回来。

9 你焦虑么?

王学文:很焦虑。到这个年纪,时间过得太快,一眨眼就是一年啊。第二个就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还是有点滞后,办事不快捷。第三个,要做的事情比较大,压力比较大。

10 你幸福么?

王学文:现在很幸福,老伴对我很好,经济上也不困难,有一批朋友,身体也还行,关键是经商没坑人没骗人,留下来一个比较好的口碑。

关于倒爷的记录

文学:

《倒爷远征莫斯科》,谭楷著,原载《人民文学》1992年第7期,获《人民文学》创刊45周年报告文学奖。

电视剧:

《别了,莫斯科》,1995年周里京导演并主演的22集电视剧。


打工潮

《外来妹》

翁纯贤,第一代打工妹比起后来的农民工,在发展空间上有更多的机遇。

建国初期,中国的人口流动和迁徙并不受行政限制。195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城市的大门对农民关闭。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 ”,20多年严苛的城乡隔绝体制终于有所松动。此后几年间,大批农民向乡镇转移。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沿海地区的开放,农民涌向沿海的大城市。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打工潮呈波澜壮阔之势。

翁纯贤 第一代打工妹的26年

“刚刚来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大概80多块,等于当时我父母两个人的工资”

本刊记者 郑廷鑫 发自深圳

深圳?那是靠近资本主义社会的地方

在蛇口工业区的高楼大厦中,翁纯贤开着车穿梭在如棋盘般交错的大街小巷上,对每条路每栋建筑每块地皮的前世今生都烂熟于心。

“这是招商银行最早的总部,那是陆氏以前的工厂,后来被TCL收购了……”穿过一片1980年代的旧楼,是一栋4层的小楼,楼层中间种着翠绿的植物,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让人眼前一亮,楼下的星巴克里坐满懒洋洋的人们,“这就是我们以前凯达玩具厂的厂房,后来翻新过,现在属于招商局地产的,正准备建一个蛇口创业园,以后做办公楼。”

再转一个弯,钻进几栋旧楼里,“这就是我们以前的宿舍,我们是第一批住进来的人。我以前就住在门口晾着红衣服的209房,都不知道那个房间到现在住过多少打工妹。”所有景象不再“若只如初见”——第一次住进这里的时候,翁纯贤只有18岁。如今,26年过去了。

那是1982年的4月30日晚上,大巴把120名从汕头来的女孩带到了这里。第二天早上起来,一个姐妹睁开眼一看就哭了,第三天就走掉了20多人,不到三个月,同来的120人,就剩了不到80人了。“当时周围全是杂草丛生的荒地,整个深圳就是一个大工地。”但是,翁纯贤和她们想的不一样,“一到这里我就说,我不会离开这里的,当时汕头最好的招待所也没有这里的厂房漂亮。到处灯火通明的,好像一个新的天地一样。”

在此之前,翁纯贤刚刚高中毕业,考不上大学。那时,没有考上大学的人,要么到生产组去工作,要么等着顶替父母的工作,她就在亲戚家的小作坊当学徒工。有一天出门,在大街上看到一张蛇口工业区凯达玩具厂招聘女工的启事。

“大字报上写着,香港凯达公司要在深圳蛇口开玩具厂,招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相当于香港初中文化程度),我就是冲着香港初中文化程度这句话去的。因为我有很多亲戚在香港,舅舅姑妈的,他们都说过香港的教育水平很高,就想去试一下。那个年代还没有见过有这样招工的,也是闲着没事,就报考了,以为没有找关系走后门,肯定是没希望的。”没想到,考完试后的一天,有人敲响了她家的门,来者自称是街道办的,通知她,“你被凯达玩具厂录取了。”

家里的哥哥首先反对。在读大学的哥哥眼里,“深圳是靠近资本主义社会的地方,资本家都是在剥削工人。”在香港的外婆也急忙发来电报,警告她,跟香港老板打工太辛苦了。所幸的是父母没有反对,还劝说外婆,“再怎么样也总比上山下乡好。”于是,赶不上上山下乡潮流的她,登上了另一辆向着时代大潮开去的列车。

买房?那是遥不可及的梦了

凯达玩具厂是改革开放后内地的第一家港商独资企业,翁纯贤们也成为了深圳的第一代打工妹。当时的她们被统称为 “凯达妹”。

刚到工厂的时候,管理员是香港人,不太会说普通话,“普通话夹着广东话,就我一个听得懂,我给大家当翻译,他就说,你来当组长吧。”从第三天开始,翁纯贤就成了车缝组的一个小组长,每天先给组员安排工作,分配任务,同时自己也干活。到了第二年,组长不用干活了,每天就在流水线边摆个办公桌,“看她们干活,调配任务,定产量,给她们计件,发工资。”

对于普通的工人来说,每个工人一天都有一定的工作量,没有完成任务不会有什么惩罚,但超额完成任务的则有加班工资,“加班工资很高的,刚开始是1.5倍,后来是2倍,重大节日是3倍。”这种多劳多得的制度,在那个年代显得新奇而高效,“基本上,所有人都在抢着干活,抢着加班的,没有人的工作量不超过标准的。”

她们的收入在当时也是远高于一般人。“刚刚来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大概80多块,等于当时我父母两个人的工资。”翁纯贤说。

她们开始穿着香港买的衣服,流着时尚的大波浪头,成了当时的潮人。外企的工资里有30%是外汇券,她们拿着这些外汇券,为家里购置大件物品:NEC的电视机,松下的冰箱,友谊牌洗衣机,三角牌电饭煲……一年一大件,装上大箱子,背回老家。和很多同事一样,翁纯贤的家里成为老家那片儿第一个有彩电、洗衣机的人家。

1987年,翁纯贤与同在深圳打工的老乡吴甦峰结婚了,并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子,“那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次公开售楼,在这以前,房子都是单位分配,或是租赁的。出售给职工的房子根本没有。售楼先在蛇口工业区搞实验,那时叫职工福利房。”64平米的房子,一万三千多元,首付30%,之后每个月300块左右的按揭,“那时候我一个月的工资50 0左右,夫妻俩一个月的家庭收入有1000多元”,日子过得轻松快活。

同样的打工,在20年后,打工者的境遇已经截然不同。民工成了“潮”,人也就汇流进去,成了一个数字,数字后面的人变得无比的渺小和茫然。至于在深圳买房,那是遥不可及的梦了。

再次寻求改变

2007年,当年的凯达妹组织了一次“再回首,凯达姐妹二十五周年”聚会活动,原计划来200人,没想到来了 300多人。很多昔日的凯达女工现在已成为企业家、银行行长、金融投资商或者政府官员,这让翁纯贤很感慨。

当初做出离开凯达的决定并不容易。凯达的待遇好,员工福利也不少,只是几乎天天要加班,这让她接受不了,“如果一辈子都要加班那就麻烦了。我想去读书,就一定要离开。”

在凯达的时候,工厂周围没有什么娱乐设施,也没有可供消遣的玩意。翁纯贤偷偷跑到中专班去读书,那时候想读书了,因为看到很多人到蛇口培训中心学习出来后,都能当上单位的领导。在朋友的介绍下,她到了一家成立不久的南玻公司,待遇和以前差不多,关键是这里不用加班,而且这边很支持读书,“只要跟你工作有相关的,就可以去读,公司报销70%,所以,过来之后就去暨南大学的会计班读书了。”

1989年,在南玻的试用期结束后,公司准备录用她,但同时也告知一个规定:女员工刚进公司三年内不能生小孩。当时刚结婚两年的翁纯贤坚决反对这个规定,又回到了凯达。一个月后,她怀孕了。

第二年,儿子出生。按照当时的规定,翁纯贤有56天的产假。休完假回工厂的第一天,同事告诉她,国家出台了新政策,现在的产假是90天。她便直接回家,继续休假。再次回到工厂的时候,工厂领导有意见,认为她应该按照刚刚休假时的政策,56天后就回来上班,所以不给她发休假的底薪,她便把工厂告上法庭——这在当时是个大新闻,某种程度上,也是打工族权利意识觉醒的开始。

“当时蛇口有个职工俱乐部,有时会给打工妹放电影,有一次放电影之前,就有通告说,凯达公司的翁纯贤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大家要向她学习。南玻的人知道后,就说你既然跟凯达的人闹事了,就过来吧。”翁纯贤说。

这里已经不是大工地了

现在的翁纯贤依然渴望读书,喜欢考试。到了南玻集团后,正是一次内部招聘销售人员的考试,让她开始改行的。“ 我们这里是一个男工企业,女员工本来就不多,那次考试就我一个女孩子去了,结果竟然考了第一名。”她便从统计改为做销售业务。当时能生产外墙玻璃的国内只有两家,南玻是其中之一。那是供不应求的时代,很多装修公司都得来求她们供货。近 10年过去,现在的翁纯贤已经是区域销售经理,不过,压力已是今非昔比。

“前两年,感觉自己很累,很多竞争对手,就想要不给自己换一个工作,但换什么,会计吗?我一直都有会计证,虽然没有从事会计行业,但每两年都会去学习考试。但换一行,又那么生疏,隔行如隔山,还是算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

坚持的结果是,翁纯贤和深圳一样经历着天翻地覆的改变,同为经济特区的翁纯贤的家乡汕头,却经历了另外的发展轨迹,如同她现在回家再遇到当年的高中同学,彼此的生命轨迹都向不同的方向奔去。大部分人已经下岗,在家里过着惨淡的日子,当年那些一起来到凯达又回去的同事,大多数也不尽如人意,而这些人当时回去的原因,主要是1980年代中期的汕头有一条特殊的发家致富之路:卖批文。“很多回去卖批文的,钻政策的漏洞,赚得很多,我宿舍里五个人就我一个留下来,但她们现在都不如我了,都没有真正的发展,没发展,过了政策的时期就不好了。”

后来,这些人想再到深圳来,却发现这里已经不是当年的大工地了,“大学生到处都是,一个高中毕业生很难找到什么工作”。翁纯贤的哥哥也在此行列。“当时他在家乡教书,她叫他出来,一方面当时是预备党员,想着再过一年就可以成党员了,一方面母亲身体不好,想在家里照顾母亲,就没出来了。现在,他在老家当个校长,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如深圳的一个普通老师的收入,但现在想再过来,已经很难,”翁纯贤说“1982年前后,想来深圳当老师是很容易的,只要是个大学生,绝对能找一个好单位。”

时代不同了,也回不去了。

十问翁纯贤

1 这些年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翁纯贤:我觉得人变乐观了,更加积极向上。深圳这个地方,人都很积极,很拼命很认真地干活。到了深圳之后,跟在老家不一样,家里的人做事情我觉得没有深圳的人认真。

2 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

翁纯贤:好像没有什么影响特别大的,但印象最深刻还是刚到深圳的感觉,虽然灰尘滚滚,但建设得非常快,觉得很好。在家里的时候,房子都很旧。在这里觉得什么东西都是新的。到单位后,觉得这里的人做事情的效率特别高,没有磨洋工的,从那个时候起,养成了做事情要很认真负责拼命的习惯。

3 你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次决定是什么?

翁纯贤:当然是决定到深圳来,并且留下来,其实中间有几次想打退堂鼓。

4 目前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翁纯贤:最大的愿望是孩子能好好读书,他今年刚上大学了。

5 你最害怕什么?

翁纯贤:说实话,我最害怕失业。虽然我不会失业,但每次想到就很怕。我老公说,你那么辛苦干活,我们又不是没钱。我说我最怕没工作,那样人肯定会很无聊,没事做不知道要干嘛去。

6 你最好的时光给了谁?

翁纯贤:给了特区吧,把青春都给了深圳了。(大笑)

7 你觉得自己哪方面的欲望要加强?

翁纯贤:其实现在最大的欲望就是学习,包括专业知识、业务知识、英语等,都需要去学习。以前做我们这一行,都是人家上门来求我们,现在我们要去推荐产品。做业务的,不去更新方法的话,肯定要被淘汰的,要知道现在市场需要什么,人们喜欢什么,这个社会发展得太快了,一定要学习。

8 如果你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翁纯贤:我希望我能回到年轻的时候,可以重新去读书。

9 你焦虑么?

翁纯贤:倒不焦虑,我的心态还挺好的,遇到什么事不会很焦虑。

10 你幸福么?

翁纯贤:还算是幸福的。生活、工作都比较顺利,孩子也挺好的,但有些东西不是特别圆满,总有一些东西是你得不到的。如果每年有一定的时间让你去充电,那是最幸福的,但没办法,现在太忙了。

关于打工族的记录

歌曲:

崔健《农村包围城市》:毛主席说啦“农村包围城市”/现在我们来到你们这儿/怎么着吧/……/那没读过书的人就不是人吗/我们没偷你们的/也没抢你们的/我们每天干的活儿都是你们不想干的……/给我碗水喝

电视剧:

《外来妹》,1991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轰动全国。

著作:

《中国女工——新兴打工阶级的形成》,香港科技大学潘毅著,此书获社会科学界世界级权威C.WrightMi lls奖,潘毅成为1964年奖项创立以来首位亚洲得奖者。

图:翁纯贤,第一代打工妹比起后来的农民工,在发展空间上有更多的机遇 图/大食


大裁军

傅玉行、陈淑云夫妇经历了大裁军,见证了深圳的大变幻,某种程度上,他们是幸运的 图/受访者提供

《和平年代》

建国以来,中国总共进行了10次裁军。1985年5月,中国决定裁减军队员额l00万。通过“撤、并、降、交、改、理”,裁军工作顺利进行。三总部机关处以上机构减少近六分之一,人员精简一半,11个大军区合并减少为7个,减少军级单位31个,师团单位4054个,新组建国防大学、武警部队,整编集团军,县级人民武装部划归地方建制。198 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员额由423.8万减少到323.5万,史称“百万大裁军”。

第一批走向市场经济的中国军人

当年他们千里奔赴深圳,只是因为国家的一个调令。也是因为一个命令,他们脱下军装成为第一批走向市场经济的中国军人

本刊记者 张欢 发自深圳

傅玉行开着一辆雅阁走在深南大道,他很平静地指着前方一栋建筑:“电子大厦,我们盖的。”

20层高的电子大厦在周围高层楼宇的映衬下显得并不高大,但在26年前,这是深圳乃至中国社会的一个奇迹—— 深圳市第一幢也是当时国内第一幢完全自行设计、自主施工的超高层建筑。

盖这幢大楼的是一群特殊的军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他们在一无技术、二无经验、三无参照系、四无大型先进施工设备的情况下,硬是用铁锤、泥抹子、刮灰刀这些最基本、最原始的工具,用15个月盖好了这幢大楼。

车子依旧行驶在深南大道上,两边的摩天大楼不断被抛在身后,其中有1/4的大楼是傅玉行的战友们修建的。

这兵怎么就当黄了呢?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基建工程兵是存在最短的一个兵种。中共中央决定1966年8月1日开始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1982年撤消,只存在了16年。到1979年底,基建工程兵共辖有10个军级或相当于军级建制的指挥部、32个师级或相当于师级建制的支队、5所技术学校、150多个大队或团,总人数约50万人。

在1982年的建国后第七次大裁军中,这个兵种成建制地消失了,除了交通、水电、黄金支队移交武警系统外,剩下的几十万部队全部集体转业到地方。

任正非,华为集团的董事长就曾经是基建工程兵的一员,如果没有1982年的大裁军,也许称霸世界通讯设备行业的公司就要换了天地。

中建、中铁建这样的巨无霸级别的公司也都和这次裁军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裁撤下来的部队组建了新的建筑公司。

如果去互联网上搜索一下基建工程兵和建筑公司,你也许就会发现,原来那些现在纵横在中国大地的国有建筑公司都和这次裁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傅玉行就是其中一员,现在是深圳城建集团中层干部的他,生活幸福,家庭美满,只是在想起当年裁军的那一刻时会语焉不详。

1983年5月,傅玉行在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冶金指挥部深圳临时指挥所任正连级干事。因为身处团机关,消息格外灵通。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转业!

在红岭路现建筑集团的旧址上,举行了干部动员大会,上级首长像往常一样通报着文件,只不过这一次变成了大家要解下帽徽领章了。

当年的傅是怎么想的,他不肯说,只是淡淡的提了句:“服从命令。”随后他还要下连队去给战士们做思想工作。

傅玉行说那时候大家的心态还都比较平静,事实摆在眼前:国家要裁军,野战部队尚且很难保住,更何况搞工程的部队。

他的妻子陈淑云在旁边忍不住插了一句:“他那会儿成天一个人念叨着,‘这兵怎么就当黄了呢?’”

1983,他当兵整十年。

我的天!深圳!那是什么概念?

30年前,邓小平同志在南海边上划了一个圈,随后就是一百多辆军列从全国各地呼啸而来,两万名基建工程兵被派到了特区建设的第一线。

为什么是基建工程兵?

傅玉行说那是因为我们这支部队政治觉悟高,工程质量完成好,中央才选择我们来到特区。

大背景是当年的广东沿海壮劳力都跑到香港去了,一般建筑队都是单身壮劳力,谁也不敢保证没有一两个脚底抹油的。

“军队,只有军队才能保证可靠性。我们工程兵来深圳两万人没有一个逃去香港的!”傅玉行非常自豪。

1973年,他参军入伍,被分到驻扎在鞍山的基建工程兵一支队5团。

从普通一兵到副连级干事,军旅生活显得一帆风顺,更重要的是1981年,他迎娶了自己的新娘,在黑龙江佳木斯造纸厂当老师的陈淑云。

傅玉行的姐姐和陈淑云的姐姐是铁姐们,尽管两个人一个在辽宁鞍山当兵,一个在黑龙江佳木斯当老师,但那个时代的人谈恋爱总有自己的办法——见面前先通了三个月的信,听起来有点像现在的网友聊天。

“他的字写得特别漂亮,一下子就抓住我了,他探亲的时候我们见面,这个人特别实在,心好,又是解放军,他姐姐就跟我亲姐姐一样,我们两个就在一起了。”这是陈淑云对爱情的回忆。

1981年的暑假,两个人准备结婚,可没想到这一年的3月,傅玉行接到通知,三天后部队开拔,目的地:深圳;目标:扎根深圳,建设特区。

“我的天!深圳!那是什么概念?”陈淑云有着东北女人直爽的脾气和大嗓门,“在地图上找,才知道深圳是和香港挨着的,什么了解也没有,当年有一个老电影《秘密图纸》,就觉得那里遍地都是特务。”

傅玉行是没有选择权利的,他是一名军人。而陈淑云就不同了,她是国营大厂里最红的厂办老师,20多岁就分了一套带木地板和暖气的小单元房。

7月,也就是两个人原定结婚的日子里,陈淑云来到深圳看望爱人,她先要坐五天的火车来到广州,然后再从广州转车到深圳,那个时候深圳的火车只有从广州走的一条线,要五个小时。

“下了车一看,怎么到处是戴斗笠的?人们穿拖鞋就上街了?人家和我说话,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后来才明白人家问我行李这么多要不要用扁担抬。”

好在恋人一直守在车站,接到驻地一看又傻了眼: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工地,到处荒山野岭,大量工程兵们住在“竹叶宾馆”(以竹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简易工棚,现在深圳有一处“竹子林”的社区当年就是工程兵的主要驻地)。

这时候她才想起为什么恋人在广州的时候和她说:“淑云啊!想带点什么东西回去就赶紧买吧。”

“竹叶宾馆”隔音条件不好,当老师的陈淑云大嗓门习惯了,一天到晚被教育“小点声”。

这种环境下,不吵架才怪。一次大吵之后,陈淑云决定回家,“彻底离开这个破地方”,她留下一封信就翻山越岭地走了。

没电话没手机没BP机,傅玉行只好发动战友们去找,还惊动了上级领导。大家伙正在热火朝天找人时,陈淑云自己回来了。

荒山野岭当中,她没找到去火车站的路,又赶上下大雨,想了想还是恋人靠得住就又回来了。

第二年的春节,两个人在工棚里举行了婚礼。

在简陋的竹叶工棚里,几张办公桌拼在一起,摆放着几个苹果、一些花生瓜子糖果,没有张灯结彩,没有鲜红礼服,没有家人来贺。

现在的市委机关食堂二楼是两个人的新房,房间只完成了土建工程,墙上的土经常啪啦啪啦地往下掉。两张单人铁架床一拼就成新床,3块钱一床的黄军被买了两条,铺在“新床”上当“席梦思”,盖的是傅玉行原来的军用被子

而傅玉行的很多战友就被老婆或者女朋友给弄回老家了。

你比我们市长开的还多!

1985年,陈淑云终于决定抛弃造纸厂这份工作,来到深圳和丈夫团聚。对于一个北方女人来说,这个放弃国有大厂工作的决定还是相当有魄力的。

她们结婚的时候,想在深圳买点喜糖都没得买。这时候的深圳已经有了友谊商店、市政府、红岭大厦……

虽然不比鞍山这样的大城市,好歹也有了个样子,她知足了。

没想到的是深圳此后的发展狂飙突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开始进入长时间痛苦的衰退期。

1980年代末,陈淑云探亲回家,当年的小姐妹工资就几十块钱,而她在深圳建筑设备材料总公司做出口退税,每个月300多元。亲戚们惊呼:“你比我们市长开的还多!”

市场经济的诱惑开始摆在眼前,傅玉行也坐不住了。部队转业后,他去了深圳市政府办公厅。

1988年,他正式下海,在深华集团担任人事部副部长。同年又去了深圳城建集团,现在是一个分公司的老总。

因为工作,也因为钱包的厚实,他们先后搬了很多次家。恋爱的时候住“竹叶宾馆”,结婚后先住工棚,后来住上了带油毡的部队临时砖房(不是干部还享受不到),后来住上了市政府的公房,再接下来是商品房。

今天他们住在14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真的是做梦也想不到,”陈淑云的声音依旧嘹亮。

退休后,她捡回了少年时未能实现的文艺理想,每天又唱又跳的,演过电视剧,还演小品,到处慰问演出。

他们唯一的女儿出生在深圳,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做德语翻译。两家现在有20多个亲戚定居在深圳,聊天所在的咖啡店老板就是傅玉行的外甥女。

回首前尘往事,始终平和的傅玉行做了一个小的总结:“我们这支部队1966年成立,就是因为大家都去革命了,没人干活,大型工程没人做。我们解散也是因为国家政策需要,裁军支援地方经济建设。说到底我们成立和解散都是和国家政策息息相关的。”

我曾经直接问过傅玉行几个问题:

“作为老总,你行贿过么?给过回扣么?”

他的回答很坦诚:“我们国家市场经济现在还不完善,很多地方是企业发展没有办法克服的。”

“那你是什么感受?”

“坦白说,像做贼。”

“你有股份么?”

“我们企业正在改制,如果顺利的话,我们所有的员工都有股份,自然包括我。”

十问傅玉行、陈淑云夫妇

1这些年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傅玉行:从完全陌生到逐步了解,再到现在基本明白市场经济。

陈淑云:到深圳,生活完全变了。

2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

傅玉行:当兵,我家里8个兄弟姐妹,当兵让我走出老家,有了更大的舞台。

陈淑云:还是来深圳。

3你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次决定是什么?

傅玉行:当兵,参军前我已经是工人了,每个月拿工资,而当兵后才6块钱津贴。

陈淑云:三年前,我帮助一个朋友。她已经是癌症晚期,但是她特别想实现舞台的梦想,因为形象不是特别好,很难被老师挑中。我帮她私下排练小品,最后她也去演出。她虽然走了,但是最后过得很幸福,很感谢我。

4目前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傅玉行:全家人身体健康

陈淑云:我们两公婆身体好,女儿能够幸福。

5你最害怕什么?

傅玉行:她的身体出问题。

陈淑云:家里人的身体。

6你最好的时光给了谁?

傅玉行:部队和她。

陈淑云:他。

7你觉得自己哪方面的欲望要加强?

傅玉行:没什么。

陈淑云:练好现在的歌舞。

8如果你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傅玉行:在部队的日子。

陈淑云:在厂里当老师的日子,那时候我生病了全班学生卖了废纸给我买药。

9你焦虑么?

傅玉行:没有。

陈淑云:呵呵,家人的健康。

10你幸福么?

傅玉行:幸福。

陈淑云:幸福。

关于大裁军的记录

文学:

《百万大裁军》,袁厚春著,1987年出版。

电视剧:

《别了,莫斯科》,1995年周里京导演并主演的22集电视剧。

电影:

《和平年代》,全剧以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这一改革开放20年为剧情展开的时代背景,通过边境轮训、百万大裁军、支持特区建设、准备进驻香港等几件令人瞩目的大事件,反映了现代军人的精神面貌。

股市

你其实很难看出花荣是个有钱人 图/姜晓明

1990年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杨百万是这一阶段发财的代表。1995年,爆发了“ 327”国债事件,第一次有证券公司覆灭。1996、1997年,爆发了一次大的行情,崛起了以新疆德隆唐万新为首的一大批私募机构。2001-2005年,许多老牌券商、机构几乎全军覆没。2005年股改,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行情,但只有少数有经验的老股民改变了财富命运。

花荣咸鱼翻身记

这么多年,在花荣的熟人当中,“有跳楼死亡的;有坐牢的;有下落不明的;有离婚的;有在最低点时公司倒闭的;也有千万身家全亏完但大牛市又没敢做的”

本刊记者 刘欣然 发自北京

花荣的身家是用亿计算的,但是如果不说,你绝对想不到。

首先他极丑,其次他非常不修边幅,再次他偶尔还出没于公交和地铁。

股谚说,十个人炒股最终结果是一赚二平七亏。花荣是少有的在这轮牛市中改变了自己财富命运的人。他说:“我现在已经不再会为了挣一、二千万去冒险了。”

花荣是沪深股市第一代职业操盘手,也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人称“不死鸟”。

中国证券投资行业是个极其毁人的行业,多少曾经叱咤风云的豪侠英杰都随风雨飘逝,他说之所以能够“不死”,“ 那是因为以前一直没有成功过。”

九死一生

花荣炒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1年底,当时开户最少需要资金1万元,他凑了3000元和别人合伙开户,从邮市转战股市。

1993年花荣已经在证券公司工作,成为证券市场上第一批红马甲。此后花荣在中原金融租赁公司、华融信托等各种金融机构都工作过。

花荣在中租集团时就已经扬名立万,“但是立万不代表自己有钱,那个时候我记得很清楚,我一个月的工资是700 元。”

1999年“519”行情之后,北京的很多大户在全国各地挖人,花荣刚刚掘到了第一桶金80万,认为自己“ 不打工一两年不会饿死”,于是决定到北京独立创业。

2001年,是花荣信心最膨胀的一年。那年,在海融网和特区证券举办的机构论坛上,“基金经理不愿意说股票,证券公司的高管不敢说股票,我敢。而且是大盘高价股五粮液,五粮液也真的连续涨停,连涨10多元。”

2001年下半年,花荣重仓买了3只股票,五粮液、重庆啤酒、中成股份。其中五粮液、重庆啤酒是当时涨幅最好、最抗跌的股票,因此在最高点卖掉了,只留了一个中成股份。

不过熊市无情,从2001年下半年到2002年上半年,沪指由2245点一口气跌到1500点,中成股份这一只股票,把五粮液、重庆啤酒的赢利全部赔光还不够,还贴进了本金的很大一块。而这些钱中,有券商给的融资,有朋友的钱,花荣顿觉天旋地转。

随后遇到2002年的“624”行情,大盘回调到1748点,被股市的残酷性震慑住的花荣极力说服合作伙伴把所有的股票逢高卖出,把所有别人的资金还掉,在《证券市场周刊》上写文章,说这个点位就是叫大家“一起死吧”。当时与花荣同在一个证券公司操作的其他大户几乎都没有出货,一家小券商还嘲笑花荣胆小。

所有的抛售股票和清退资金事情结束后,花荣所有的财富仅仅5万块钱,加上《淘金狐狸》的未付稿费,扣税后是7 万多元,全家没有任何薪水收入,还要支付每月几千元的房贷、几千元的房租和养活2岁的女儿。“说实话,那时我一度想到死,并且把这话跟我父亲说过。”

这个结果比起当时的投资者来讲仍然是幸运的,“624”行情中那些没出货的大户基本上都被消灭了。

这么多年,在花荣的熟人当中,“有跳楼死亡的;有坐牢的;有下落不明的;有离婚的;有在最低点公司倒闭的;也有千万身家全亏完但大牛市又没敢做的。”

“中小投资者处境也好不了,好多人连账户都不敢看,以致于密码忘了。那时是通杀,股票跌80%的多的是。”

花荣现在仍然不敢想,如果2002年“624”行情他没有抛掉全部股票的话,后面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很难说的。”他沉默半晌。

“比起绝大多数人来讲,我确实是个幸运者,挺过来了,并迎来而且抓住了大牛市机会。”

大牛市带来大财富

在本轮牛市中改变了财富命运的人,基本上都在2005年1000点左右倾家抄底,并且抓住了股改这一百年难遇的机会,花荣也不例外。

2005年中集集团的成功对花荣有重要意义,为他在全国各地积累了合作伙伴。在中集集团同期成功操作的石油济柴、长江电力这几只股票中,花荣替别人赚了很多钱,不过自己倒没有赚很多,按照5%到8%分成。

“那个时候我为自己确立了地位、争取了合作伙伴,我想我就是一分钱不要也要干。正是因为我这个策略,为大家赚了钱,也可以说我这个人在分利的时候为别人考虑得比较多,为我积累了重要的资源。05年、06年的时候很多人也做得很好、收益率很高,但是他没有获得很好的财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的跟随资金不够。”

2005年花荣把自己的房子押了80万块钱,“那个时候我个人的财富也就几百万的规模”,花荣全力以赴奋力一搏,结果“至少翻了十倍”。

花荣在自己的畅销小说《操盘手》中说:“胜利者的经验并不复杂,那就是寻找人生的关键点,并在关键时刻竭尽全力。没有决战的人生只能说是活着,不能说是生活;但人又不能始终活在决战中,风口浪尖的持续重压是生命所不能承受的。聪明人是在‘天时、地利、人和’聚集时奋勇一搏。”

但何时是“天时、地利、人和”聚集的时刻?当所有的人都看到利益的时候,利益就已经不存在了。2005年之前经历了数年的大熊市,大盘倾泻到1000点时,要么大多数人已经不敢做股票了,要么即使看到了机会也已经没有资金弹药来做了。能够意识到机会来临,敢于并且有条件为之一搏,眼光、胆略和运气缺一不可。

在2007年5月之前,花荣更多地是辅佐别人,以“军师”的身份亮相。

2007年5月股市站上4000点,沪深A股平均市盈率达到60倍,花荣解散自己的私募基金,他说:“中外历史60倍市盈率没有能站住的,我的钱也已经够规模了。”

2007年“530”之时,沪深股市五天跌去将近1000点,而花荣在6月5日中午投入两个亿在跌停板位置买进100只股票,下午市场强劲反弹,很多股票甚至涨停。

这一幕,花荣此后在大盘跌至4200点和3500点市场极度恐慌时都曾上演。他戏说:“我是个发股灾财的人。 ”

去年中石油上市前,花荣卖出手头股票集中申购,2007年11月5日中石油上市第一天全部抛出,顺利逃顶,此后仓位一直很轻。

2007年6月网上流传一个帖子,《中国十大操盘手》,和股市里太多的传闻或传奇一样,帖子未必有真实性和权威性,但也不全是捕风捉影。在这十大操盘手中花荣名列第六。帖子说:

“花荣曾经辅佐过多位亿万富豪,但自己一直没有成为亿万富豪。2005年参透‘盲点套利’这一中国股市的最高功夫后,花荣离开韩军(该帖中第一条好汉,花荣之前辅佐的大鳄)自创门户,虽然两人发生了激烈的口角,但是韩军还是给了花荣3000万的启动资金。

“目前花荣已经成为了中国大资金稳健投机的尖端代表,在山西煤矿主、京城文体明星、归国海龟以及部分特殊行业从业者的口碑中,名气如日中天。”

将来干点什么好呢?

如果不算炒股的话,单就写作来说,本名余振华的花荣也可算是成功的。除了平时在几家媒体写专栏,2001年到 2005年的熊市中,花荣写了十几本关于炒股的“花狐狸系列”,稿费收入几百万。这些钱支撑花荣度过了长达4年的熊市。

2007年花荣以自己的经历为蓝本,写就《操盘手》。《操盘手》至今再版十几次,花荣抽版税10%。“现在只有韩寒、郭敬明等能够抽12%版税,是最高的,据说易中天也只能抽8%。”花荣一脸得意。

《操盘手》现在酝酿改编成电视剧,出版社也追着花荣写《操盘手(2)》,但花荣拖着迟迟没有动笔。

“赚了钱以后我吃不了写作那个苦了,以前在熊市的时候,我早上6点就醒了,现在我早上一睁眼都9点了,快开盘了。”

花荣在自己的博客里也问:“股海奋斗的人生意义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老花认为只有两个:第一个是做梦!第二个是实现梦!索罗斯也说:人有了自由,才可能拥有智慧;行动上没有自由的人不可能有大智慧!”

“生存自由的标准是360万,你不高兴的时候,可以当面骂你的领导,因为你不怕丢掉饭碗饿死了;旅行自由72 0万,可以在蒙特卡罗有理智地赌博,也可以在三亚亚龙湾躲避北京的寒冬;生命自由1080万,可以去瑞士静港中心年轻身心,就像曼德拉一样,关了几十年监狱出狱后,身体状况非常糟糕,可是在瑞士全面疗养后,现在90岁了仍然神采奕奕;支配自由2亿,你可以买一支模特队或足球队,如果性格活泼一些,也可以学学布兰森的生活方式;完美自由是20亿,可以随意送你希望讨好的人股票涨停板,以代替献花或放焰火,只要你高兴。”

他说:“老花今后的梦想有三:第一个是为自己的:周游世界过有意思的生活,下一个目标是人间天堂瑞士!第二个是为朋友的:帮一个年轻的孤儿成为百万富翁,帮一个有点胖的羽毛球球友买一辆宝马745,帮一个新认识的特好强的朋友进阶到支配自由;第三个是为社会的:办一个公益性的股票特训机构,帮一家足球俱乐部打一个冠军,建一座人生‘72变’ 发迹博物馆!”

说出这些,私下里花荣也曾认真地问过记者:“你说,我将来干点什么好呢?”

十问花荣

1 这些年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花荣:生活方式。主要是获得了足够的物质财富,解决了自由的问题。

2 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

答:2005年开始的从1000点到6000点的大牛市,我抓住了机会,这轮大牛市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3 你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次决定是什么?

花荣:1999年9月,在当年的“519”行情中,我赚得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从而决定来到北京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和人生,现在来看这次决定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吧。

4 目前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花荣:最大的愿望有并行的三个吧。第一个是把我写的小说《操盘手》拍成电视连续剧;第二个是周游世界;第三个是建一个“中暑山庄”。

5 你最害怕什么?

花荣:我已经死过了,什么都不怕了。

6 你最好的时光给了谁?

花荣:都给了股市吧。

7 你觉得自己哪方面的欲望要加强?

花荣:没有什么需要加强的了。就是吃喝玩乐,花天酒地,遍游天下。

8 如果你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花荣:大牛市重现吧。

9 你焦虑么?

花荣:不焦虑。有时候光着脊梁躺在公园里的椅子上,什么都不想。过来两个老人很奇怪地问,你不是那谁吗?怎么躺在这儿呢?

10 你幸福么?

花荣:不知道。还算满意吧,谈不上幸福,因为人永远是不满足的。

关于炒股者的记录

电影:《股疯》,讲述1990年代初的内地股市,主演潘虹、刘青云。

电视剧:港剧《大时代》、《坐庄》、《天道》

小说:《基金经理》、《股色股香》、《操盘手》

毛振华站在他的导师董辅礽的照片旁。 图/受访者提供

92派

泰康人寿董事长兼CEO陈东升是“92派”这个名词的发明者。1992年,大批在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受南巡讲话的感召,纷纷主动下海创业,形成了以陈东升、田源、毛振华、郭凡生、冯仑、王功权、潘石屹、易小迪等为代表的“92派”企业家。他们具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在企业运作上有现代观念,他们也是上世纪90年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毛振华 两度转身

本刊记者 薛芳 发自北京

9月初,在复兴门泰康人寿大厦C座14层的会议室见到毛振华,他被称为中国信用评估第一人。相比于众多的92 派,他的经历更为特殊:由官而商,从商到学。

在毛振华的办公室,摆放着一张合影,里面有四个人,冯仑(万通集团董事长)、陈东升(嘉德拍卖公司创始人、泰康人寿董事长兼CEO)、田源(创办了第一家期货公司),照片看上去充满了历史感;而在他的会客室里,一幅董辅礽的照片悬挂在非常醒目的位置上,董是毛振华、陈东升、田源共同的老师。

年仅44岁的毛振华是湖北人,身材不高,但浑身透着精明能干的气息。他现在的身份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所长。

相比于他的同龄人,毛振华一直都走得比较快,15岁上大学,24岁成为海南省最年轻的处级干部,28岁创立了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诚信),并把中诚信做成了中国最大的信用评级公司,43岁选择退休。

毛振华告诉记者,“做学者,还有30年的时间”,说完,爽朗的笑声。

离开权力的金字塔

1992年春天,邓小平的南巡旋风,不仅在政治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经济上也形成了强烈的号召力。对于谙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毛振华来说,机会似乎来了。

那一年,是毛振华在中南海政策研究室工作的第二个年头,这个体制内一直都走得顺风顺水(从副科长到处长的每一轮提拔,都是破格的)的年轻人,在权力的金字塔面前,忽然有了退却的念头。

他想实实在在做点事情。在如何为国家尽力这个事情上,他和他的同班同学、陈东升看法颇为一致,一定要做一个中国没有的东西。

“其实点子是几个同学一起讨论出来的,东升说外国现在有的,中国还没有的,以后肯定会火。所以,我就搞了信用评估。”毛振华笑着告诉记者。

毛振华要做一个中国的穆迪公司。在当时的毛振华看来,偶尔看到或者听说这个公司只是在广播或者报纸上,这样的字句在他脑海里印象很深刻,“穆迪公司调高了中国政府的发行债券信用等级”,“穆迪公司调低了中国政府的发行债券信用等级”……

在当时毛振华心目中相当神秘的穆迪公司,由约翰·穆迪于1909年创立,总部位于纽约。1913年,穆迪开始对公用事业和工业债券进行信用评级。

尽管对于要做的事情相当懵懂,但毛振华并不孤独,那时候他经常骑着自行车,穿越高耸的电报大楼和民航营业大厅,大约10多分钟就到了陈东升西单的家,天南海北地聊,通常聊到凌晨三四点钟才睡觉,冲动而兴奋。

“我和陈东升相互启发,我们要做公司,讨论怎么做?不是说我们天生就能做这些事情,更多的是一种年轻的冲动。 ”

1992年5月,适逢出台了两个重要文件——《有限责任公司暂行管理条例》和《股份有限公司暂行条例》,毛振华照着报纸抄下了企业章程的每条内容,开始筹备创立中诚信。

在此过程中,他性格中的固执一面大放异彩。他认为创办公司的第一步是先有金融业务许可证。至于跟谁申请许可证,毛振华心里也很模糊。

还是从中南海骑自行车到复兴门中国人民银行总部,找主管的处长、司长,跟他们谈,“他们也不知道这个事情该不该他们管,以及怎么管?”约人,吃饭,反复跟对方说,自己要筹备的公司在中国是多么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就这样,经过四个月坚持不懈的游说,中国人民银行给中诚信发了金融许可证。因为体改委的两个文件,找钱又有制度上的保证,接下来的事情对毛振华来说,相对容易些。

毛振华给他的公司找了12个国资背景股东,第一期资本金2000万,第一部分到账时是500万,余下的三年后才全部到账。

股东们基本都隶属于金融业,有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国家机关单位等,比如,中国审计组管理的中国审计律师事务所,司法部管理的中国律师中心、中国证券协会……

“当时所做成的事情,现在看来几乎完全不可能。但当时没有概念,一心想游说他们。有机会找到他们的领导就说:这东西别的国家有,中国没有,很不错。但也不敢拿太多的钱。”毛振华如此描述他那时候的一种状态。

1992年10月8日,中诚信成立,一家从事资本市场信用评级与评价的独立中介机构宣告诞生。10月9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报道了这一消息。

一个典型的92派

当然,在那个年代,弃官从商也是一种趋势。据《中华工商时报》的统计,当年度全国至少有10万党政干部下海经商,其中最为知名者,是中共元老薄一波之子、时任北京市旅游局局长的薄熙成,辞职下海,创办了一家酒店管理公司。

财经作家、《中国企业家》主编牛文文评论“92派”说,他们是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试水者,和之前的中国企业家相比,他们应该是中国最早具有清晰、明确的股东意识的企业家的代表。这些人往往在政府部门待过,有深厚的政府关系,同时又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具有前瞻性的预测能力,他们能创立一个行业并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这些从体制里出来的人,对“中国”、“国际”等字样仍有相当的好感,这或许能契合他们未了的一种情怀。在他们看来,带中国字头的企业是“局级单位”,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经营,而且天然地就好像是中国第一。

不过,那时候的毛振华在中诚信是没有股份的,尽管公司由他负责筹建,但他没有投票权。公司最初的办公地址位于北京三里河西苑饭店4号楼的一个普通的房间,条件比较艰苦。

把一个新生事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毛振华用了三年的时间。

1992年12月26日,公司在董辅礽、厉以宁、江平等几位著名学者的组织下,制定了国内第一套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公布了第一部《信用评级业务指南》。那时候中诚信的业务涉及到信用评估和股份制改造。

1992年到1994年上半年,金融领域的改革开始了;在国有企业领域,“抓住少数,放活多数”的思路也开始萌芽,并成为趋势。

毛振华抓住了机遇,他的中诚信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承接了许多业务:从为三峡工程设计融资方案开始,先后担任杏花酒厂、中国有色、武汉中百、伊利实业等众多企业改制和上市的财务顾问;山东华能项目成为中诚信第一个在纽交所成功上市的项目……

1994年下半年,中国的资本市场走向低迷,中诚信的业务也随之陷入了低谷。毛振华遇到了创业以来的第一个冬天,股东们的投票几乎让他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

此后,他在香港呆了三年,任香港某上市公司的副总裁。去香港之前,他跟对方谈了条件,就是中诚信这边的职务他必须兼着。三年间,工资加奖金加期权,毛振华拿到了一千多万。“这笔钱是我能把中诚信买回来的一个必要条件。”

1998年,朱镕基总理的施政承诺中有一项是“用三年时间让国有企业摆脱困境”,他采用的办法是“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而实施的战略就是坚决地“国退民进”。

在这种大背景下,中诚信的12个股东选择了渐进的退。“一点一点买回来中诚信的股权,从最初的10%,到现在 60%的股权,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毛振华笑着说,“我是捡了一个大‘便宜’。”

距离国家越来越远

中诚信是自己的了,在2000年的时候,毛振华将公司的资本由2000万增至8000万。增资扩股完成后,毛振华觉得很困惑,最初创办公司是想为国家做点事情,因为公司的资本都是国资背景的,觉得自己还是国家的公职人员,现在看来,自己距离国家越来越远。

“我们没有觉得自己一辈子都会做商业,是可以流动的,因为国资背景的企业领导人和官员之间的身份转换很容易,实际上很多人也是如此,”这个不抽烟,不喝酒,喜欢清谈的湖北人总觉得自己还可以再回到体制内。

正当毛振华觉得自己与国家的距离越来越远的时候,一盆冷水,浇了下来。

1999年,中纪委对毛振华进行了调查。他告诉记者,那个时候的调查,用现在的词语,叫“双规”。调查进行了一段时间,没有什么结论性的东西。但这次调查对毛振华心里造成很大冲击,“在中国做商人,太不安全,模糊的东西太多。 ”

但在之后的8年间,毛振华把中诚信锻造成中国信用评级领域的领头羊。在他看来,与穆迪成立合资公司,就说明中诚信的业绩受到了这家国际上著名的信用评级公司的肯定。

当然,毛振华没有打算将中诚信卖掉,他觉得自己可以全身而退了。在他给记者的名片上,除了正面写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所长”的头衔,名片的背面还有六个社会职务,但唯一跟中诚信有关的职务是——“中诚信首席经济学家” 。在去年公司15周年的晚会上,公司为他举办了一个送行仪式,祝贺他转身成为学者。

“在中国现行的环境下,商人对自己命运没有主控权,中国企业家的死亡率太高了。中国不具备把企业做大的环境,特别是金融性的企业。我现在退出来,有一种解脱感。作为第一代创业者,企业发展了,而我也不是一个负面人物。”自得完了,毛振华又感慨,“我带着十多年做企业的阅历转型,其实有点悲哀的。”

采访将要结束的时候,毛振华给记者拿出来一本《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2008年中期),他告诉记者,尽管他的学者生涯才开始一年,但还是很有收获。

“我这一辈子不是最好的官员,小官;我没有把企业做大的愿望,所以也不是最好的商人;做学者,起步比较晚,从基本功和文献功底来看,也不具备作一个最优秀的超一流学者的条件。”回望过去的30年,毛振华如此概括。

十问毛振华

1 这些年您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毛振华:身份得到改变。从农民到大学生,在政府工作,认为自己是精英,职位升得很快。从商很早,有些收获。最后去大学做研究,出发点还是想为国家做点事,这种情结挥之不去。

2 对您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

毛振华:92年下海办公司,并逐步成为公司的股东,彻底成为一个商人。

3 您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决定是什么?

毛振华:去人大经济学研究所做研究。从上大学算起,已经30年了,我还可以活30年,面对未来,我应该有一个很适合的人生规划。

4 目前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毛振华:做一个好老师,培养出对中国比较了解,有很好的理论功底,对国家和社会有影响有抱? (本文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 高仰止




搜索此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