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连鹏的博客

怀念过去,铭记今天,憧憬未来;希望做一个时代的记录者,有价值的媒体人;无论寂寞无奈、贫困潦倒、飞蛾扑火也在所不惜;希望以年轻一代的眼光来描述加拿大的历史、文化、政治及记录中国移民和留学生在枫叶之国的心酸和努力。QQ:76365,MSN:lianpeng126#hotmail.com

2006年12月13日星期三

加拿大是否将面临少数党政府动荡时代?

(加拿大星网网评/连鹏)加拿大联邦国会第二大反对党魁人政团党魁杜锡(Gilles Duceppe)12月11日在魁北克城放出狠话,警告如果保守党政府不尽快对当前出兵阿富汗的任务做出重大修正,把更多的资源放在帮助阿富汗重建而不是战争上,他将联合其它反对党推翻哈珀政府。

如果杜锡不是说说而已的话,那哈珀政府被拉下将是不可避免的了。因为在三大反对党中,新民主党及其领袖林顿长期以来对保守党政府不满,在京都协议、出兵等问题上跟哈珀有很大的分歧。相信不管魁人政团提出任何反对现政府的动议,新民主党将会支持。“我们对夏巴的外交政策从来都没什么信心,。”林顿说,“我们这样说,也会这样做。加拿大民众当然也希望我们这样做,我们需要改变。”

如果阿富汗问题真的引起加拿大新一轮不信任动议的话,届时自由党是肯定会投赞成票的。自由党刚选出新任党魁狄安在上任初始就声称本届政府被推翻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毕竟“保守党政府的右翼政策和加拿大民众的希望相去甚远”。

加拿大众议院共有席位308个,保守党占124席,自由党有102席,魁人政团51席,新民主党29席,独立议员两名。

因此,魁人政团和新民主党的态度(尤其是魁人政团)对哈珀政府起着决定作用,一旦反对党达成一致意见,保守党政府几乎肯定下台。

2005年11月29,加拿大国会众议院全体308名议员中305人,踏着积雪来到议会大厦,参加当时加拿大最大在野党保守党提出的对自由党政府的不信任动议进行投票表决。表决结果是赞成票172票。不仅保守党、新民主党和魁人政团三个反对党的全体员投了赞成票,另有两名独立人士议员也支持反对党动议。尽管自由党133人全部投反对票,但是不信任动议在议会获得通过,自由党政府17个月执政结束。随后,马田宣布2006年1月23日举行大选。这次大选的结果是受“赞助计划”丑闻影响,自由党丢掉了长达12年的执政权;保守党以微弱优势战胜自由党,46岁的哈珀成为加拿大历史上首位来自西部地区的总理。






由于没有一个政党赢得超过半数的154席,大选获胜的保守党将组成少数政府(minority government),保守党少数政府将不得不依靠至少一个反对党的支持才能维持生存,这就为加国政局的稳定带来不明朗的因素,而且每一项立法都有可能讨价还价。曾有很多学者认为,保守党上台后不会推行极端的政策,而以走中庸路线为主。

求同存异,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无疑是摆在弱势的保守党少数政府面前一个非常严峻和现实的问题。政党间的积极互动,有助于实现一些共同的目标。执政党政绩的有为还是无为取决于领袖高超的政治智慧和灵活的施政方针。而对左翼政党来说,借助于右翼政党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易于变通的策略。

但情况却并不如此。哈珀政府上台后,保守主义外交一直受国内批判。哈珀政府的阿富汗政策、以及以黎战争撤侨方针、都引起民众和不满,保守党民望每况愈下,亲美和跟中国之间的关系每况愈下、拒不执行京都协议等更是让反对党派打骂声一片。因此哈珀的总理位子坐得不够稳。

但是,即使在野反对党可以齐手合作拉下哈珀,但是如果想取代他,也并非易事。以加拿大现在的政治格局来看,没有哪个人或者哪个政党有机会赢得多数政府。新民主党比较左,接近民众,所以明年举行大选,他们也应该可以保住现在29个席位,甚至再有所进步。分离分子组成的魁人政团在魁省这个大票仓里占领绝对优势,至少可以拿下50个席位。除了新民主党和魁人党外,剩下大约220席左右,就是自由党和保守党之间的角力和决战了,甚至其中的1票都能起到最终决定行作用。(多数政府至少需要154席,所以在两党政治中,以目前形式来看,在剩余的220左右的席位中,保守党或自由党肯定无法拿下154席。)

所以,即使明年初选举,不是自由党重返殿堂,就是哈珀继续做他的总理。但前提肯定是,都是少数政府。

一个少数政府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平均的寿命只有18个月。意味着需要随时防止其他政党的肘击。意味着不仅要实现自己的政党理念,还要看反对党的脸色。

从1867年加拿大联邦建立到20世纪80年代的120多年间,加拿大政党政治的历史就是自由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的历史。

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保守党的分裂以及改革党和魁人政团的兴起,两党政治的基础受到动摇。进入21世纪,随着两个右翼政党合并成立新的保守党,加拿大政党政治重归两党政治的轨道。

在1993年大选中,保守党所获得的议席从1988年大选的169席降到了2席,从执政党沦为议会第五大政党,这一选举结果直接动摇了加拿大两党政治的基础。大选结束以后,保守党的传统支持力量丧失殆尽,党内弥漫着悲观甚至绝望的气氛。

随着西部地方主义的兴起,到改革党的兴起,西部地方主义逐渐成为加拿大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西部地方主义的兴起,是西部对联邦两党政治的不信任和本地区在联邦缺乏影响力不满的结果。由于人口稀少,选举地位薄弱,西部长期被忽略而隔绝于国家权力之外。

在1993年大选中,改革党获得了52个议席,成为议会第三大党。大选以后,右翼选票分散的趋势已经非常清晰。对于两个右翼政党而言,无论是改革党还是保守党都不能称得上完全意义上的全国性政党。为了改变地区特征鲜明的形象,改革党一直致力于减少地方色彩而使之成为全国性政党,但经过几年的努力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它仍然是一个在马尼拖巴省以东基本上没有议席、在大西洋沿岸各省和魁北克省无任何选民基础的西部政党。而保守党则恰恰相反,它在西部的传统选民基础丧失怠尽,只在东部大西洋沿岸各省占有席位。

2004年3月19日至22日,以改革党为主导的加拿大联盟和保守党在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伦多召开了两党合并大会,时任加拿大联盟领导人哈珀当选为新的加拿大保守党的领袖。这次合并大会使得长达10余年的右翼分裂局面结束,保守党势力恢复,从而迈出了两党政治回归的第一步。

从20世纪90年代的三次大选结果不难看出,选民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代表地方利益的政党,加拿大政党政治地区化的特征日益明显:自由党的支持基础主要是安大略;魁北克集团控制着魁北克省;新民主党的支持力量主要来自于萨斯喀彻温和马尼托巴两省;保守党自从分裂以后,只有大西洋沿岸的一部分选民仍然是保守党的忠实拥护者。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加拿大政党政治的框架依然是两党政治。但是由于魁北克民族问题和西部特殊利益将长期存在,加拿大现在的两党政治相比1993年大选前的两党政治将有所弱化,民族利益和地方利益将会在两党政治中有着更大表达空间。

作为代表法裔加拿大人利益的新崛起的政治力量,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四次大选中,魁人政团所获得议席占议会总议席数的13%以上,在自由党和保守党两党力量重新趋于均衡的情况下,将成为影响两党政治的重要因素,使得自由党和保守党在大选中获得绝对多数而单独执政变得更加困难。

同时,由于加拿大联盟是代表西部利益的政党,虽然两个右翼政党实现联合,但新的保守党内部将会出现强烈的代表西部利益的声音,保守党的政策必须进行某种向西部倾斜的政策调整,在保守党内部也会存在着利益矛盾和冲突,如果保守党不能很好地处理和平衡各种利益关系,保守党在两党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将会有所下降。

在今年1月举行的大选中,代表银行保险业、铁路运输业、能源工业垄断资本和大农场主利益的保守党,在加拿大最大的三座城市多伦多、蒙特利尔和温哥华未获得任何议席。专家指出,这主要是城市选民显然认同上届自由党政府实施的计划。

加拿大的史实表明,一届少数党政府的平均寿命为18个月。此间分析家认为,一个少数党政府隐藏着一个不稳定的政局。宣布解散议会、重新大选,随时可能发生。

目前世界上只有3个国家即加拿大、英国和美国采用多数代表制,而英国和美国又与加拿大的单名相对多数制有很多不同。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全加按照人口及地理文化指数划分为308个小选区,每一个小选区产生一名议员,由该小选区中获得相对多数票的候选人当选。然后从308席中获得多数的政党获得组成政府优先权。

如果按照“按比例代表制”,加拿大历史上所谓的多数党政府都可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数党政府。近几年来各国纷纷改革,如日本,采取了按比例代表制与多数制相结合的混合制。日本选举制度的改革,让小泉能坐稳首相那么久,没有像他的前任们一样被走马灯一样换掉。

按比例代表制能使政局更近民意。加拿大应该效仿美国或日本,从单一相对多数制向有相当分量的按比例代表制的混合制发展,这样才不至于陷入少数党政府的动荡中。

民族利益和地方利益的问题和矛盾已经在加拿大政治发展中慢慢上升,上升到足可以影响哪一个政党可以执政。目前的情况看,如果没有政党合作,或者外界矛盾转移焦点,加拿大两党政治格局将会延续下去,而且伴随着魁人政团所代表的特殊民族团体继续发难,以及保守党和自由党执政理念的分歧越来越大,想形成政党共识和合作,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固然一个有正方反方,有强势反对党监督的政府,才可以避免腐败,提高效率,但是如果加拿大持续出现少数党,如果两党对加拿大价值的不同理解和执政理念分歧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深,只能造成频繁大选,只能让民众一次次的投票最终失去信心,只能让法令和计划朝令夕改,对于加拿大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



2006年12月2日星期六

关注:纷纷扰扰的自由党党领选举



(星星生活记者连鹏报道)正在蒙特利尔召开的自由党全国党代会,可谓是盛况空前。党主席Steve MacKinnon此前表示说,这次到会的党代表共有5627人,使本次会议成为加拿大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政党代表大会。到会的党代表中包括748名“党内名人”,即有官职的党代表,由现任国会议员、参议员、竞选失败的候选人、各选区协会的官员、以及其他有资历的党员组成。此外,新闻记者、其它党派的观察员、友好党派人士等亦有将近三千人到会。

自由党代表大会的盛况,不但对自由党是个好消息,对加拿大也是个好消息。一个强大而活跃的自由党,将很好地维护国内的政治平衡。



可是在盛会幕后,却充满着无形的刀光剑影和无声的硝烟滚滚。这几天充斥在媒体上的都是“幕后操纵、拜票、拉拢、借票打击”等词汇,让民众对此感到模糊,不禁让人怀疑这究竟是领袖选举还是充满政治角斗的智力游戏。还好民众甚至普通自由党党员并没有投票的权利,所以不用去费心猜测到底谁当选才会真正为了国家利益和加拿大价值而去竭力。



叶礼庭、李博阵营互相抹黑



当数以千计党代表和8名党领候选人抵达蒙特利尔的会议中心时,不仅在现场可以感受到热烈的选战气氛、各种竞选招贴,而且都收到了场内派发的宣传单,上面写着:“假如你要三思心中人选,那就不要在首轮投票。”似在忠告与会的党代表们,要留意叶礼庭阵营的“竞选阴谋”。



虽然叶礼庭对那些传单并未放在心上,声称不值得为此置评。他表示,这是加拿大的自由党,推崇民主,任何人意图破坏投票,是浪费了一次重要的民主机会。叶礼庭阵营私下指责这是主要竞争对手李博的支持者的低劣手段,但李博的“谋士们”否认与事件有关。



叶礼庭阵营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在传媒举行的聚会上派发的多份指责李博在前安省任内表现不佳的资料。



借票打击狄安?



在周五晚的首轮投票前,加拿大媒体曾报道,在八名候选人中排第四位被视为黑马的狄安,可能要面对针对他的幕后黑手。因为有其它候选人阵营的策士预期,叶礼庭和排第二位的李博,会将选票“暂借”给甘乃迪,令他领先狄安,保持在第三位置,而经过四轮投票后,狄安就会是下一位被淘汰出局的候选人。狄安拒绝臆测这类策略,声称不相信耍阴谋和施诡计会得逞。



叶礼庭和李博阵营虽然私下认为暂时借出选票或许是妙招,但太冒险,事实上,两人都要在首轮投票取得高票数,避免在接着下来的投票失利。



罪人成红人,胡平藻终为李博背书



胡平藻的竞选阵营此前一直受丑闻缠绕,他曾被迫交回向一些青少年收取的捐款,又被指在蒙特利尔争取党员时违规,被自由党罚款2万元,然后其后上诉成功,撤销罚款,但他的声誉已严重受损。



胡平藻被指是令自由党声誉受辱的罪魁祸首后,却突然成了自由党党魁选举大会中的红人。



李博公开为声誉受损的胡平藻说好话,甘乃迪刻意“乞求”胡平藻的支持,狄安出奇示意地跟他来一次简短的亲切交谈,而大热门叶礼庭虽然感到尴尬,亦希望跟胡平藻聊一聊以得到他的支持。



胡平藻参选党魁肯定败北,但他拥有支持他的226名党代表的选票。根据加通社报道,有接近胡平藻的人士表示,他仍未决定支持那一位候选人,仍在李博和狄安之间作取舍。



在昨天(12月1日)晚的第一轮投票中,最经典的一幕是当叶礼庭结束演讲后,由胡平藻开始演讲,他自己演讲结束回到自己位子时,跟李博有一个热情的拥抱,顿时引来摄影师和记者的一顿“狂拍”。



其后胡平藻表示,他将会支持李博。他的竞选助手晚些时候表示,胡平藻为李博背书的原因是他支持李博的外交政策,尤其是阿富汗问题。但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胡平藻自从今年春天因为他的竞选筹款丑闻,而被叶礼庭指影响自由党的名誉,而一直对叶礼庭心怀不满。



狄安、甘迺迪达成合作协议?



星报上周报道说,狄安(Stephane Dion)及甘迺迪(Gerard Kennedy)正致力达成合作协议,促使2人在联邦自由党党魁竞选初段投票过后能够联成同一阵线。为了阻止热门人选叶礼庭(Michael Ignatieff)或李博(Bob Rae)党领选举大会中胜出,狄安及甘迺迪商讨合作计划,谁先在初段投票落败便会改为支持另一方。



但狄安与甘迺迪之间互相沟通及联系,不足以就能令其中一方取胜。主要取决于支持他们的党代表是否会按他们的预想把票投到另一方的阵营。



按目前的形势分析,如果排名第4的甘迺迪在其后被淘汰,假如甘迺迪的支持者对狄安和李博的支持是2对1的比例,那李博可能将会被淘汰,而且根据“策略议会”(Stragegic Counsel)此前所做的调查显示,如果一旦出现这场生死战,原先支持李博的党代表中,支持狄安和叶礼庭的是高于3对1之比。



叶礼庭受欢迎程度最低,恐难当选



由《环球邮报》和CTV News委托“策略议会”(Stragegic Counsel)所做的最新调查结果同时显示,叶礼庭在不属于他阵营的党代表群中,受欢迎的程度最低。

当被问到绝不会考虑投票支持的候选人是谁时,26%表示是叶礼庭,21%表示是李博,只有4%表示是狄安,而3%表示绝对不会投票支持甘迺迪。

当狄安和李博的支持者被问到哪一位是他们绝对不会投票支持的候选人时,狄安的46%支持者和李博的43%支持者表示,绝对不会投叶礼庭一票,而甘迺迪的支持者中则有34%表示绝对不会投票给叶礼庭。至于叶礼庭的支持者中,有44%表示,绝对不会投票支持李博。



投票结果主要取决于落选者的支持



对前4名候选人来说,能够获得任何一位排后的4名候选人公开支持,肯定会令自己增加声势,然而,更重要的是还取得原先支持他们的党代表那神圣的一票。



目前在首轮投票结束后,已经落败的胡平藻明确表示将为李博背书,而身为最后一名,拥有130名党代表支持的芬德莉(Martha Hall Findlay)也表示可能站在李博一边。



调查发现,23%受访者表示会在次轮投票时支持狄安,13%会选甘迺迪,10%投李博,叶礼庭就有6%支持率。



“策略议会”主席基格(Allan Gregg)表示,由于大批党代表仍未有决定,所以难以预测最终由谁胜出。



联邦总理选举的前奏曲



由于以往大多数自由党党领都做过加拿大联邦总理,因此实际上今天举行的自由党领最终选举也是联邦总理选举的前奏曲,无论如何,这对加拿大是个好消息。一个强大而活跃的自由党,将很好地维护国内的政治平衡。



虽然民众没有投票权,无法监督这些竞选人提出的政纲和提出的承诺,但是大家也应该关注这些人的表现,毕竟在未来联邦大选中,大家可以自信的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



2006年11月28日星期二

新闻分析:庄文浩为何要辞职?


(连鹏)加拿大联邦保守党政府唯一的华裔部长庄文浩(Michael Chong)今天(11月27日)宣布辞职,原因是他反对将魁北克确认为一个“邦国”(nation)。他认为,保守党政府承认魁省为一个“邦国”的动议,会为加拿大的分离主义分子打下一剂强心针。

作为加拿大政坛上第一辞职的华裔内阁部长,固然是因为与哈珀政见不同,庄文浩坚持自己理念从而辞职,但他的辞职原因并非仅此而已。

外界曾质疑哈珀动机:为抢夺安省选票

此间媒体曾报道,当2006年2月初,加拿大总理哈珀任用年仅34岁的华裔国会议员庄文浩担任内阁要职,成为枢密院主席兼政府事务部长及体育部长,备受政界人士关注,大家也同时质疑哈珀任用缺乏政坛资力的庄文浩的政治动机。

加拿大政治圈对于庄文浩所知不多,“谁是庄?(Who’s Chong?)”的问题在内阁名单公布当日就开始热烈起来。

一般的分析认为,庄文浩身份属温和保守派,有助哈珀建立较温和的形象。庄文浩与加拿大祖裔兼妇女地位部长小田是亚裔,可以为保守党拉拢新移民票。庄文浩来自保守党极力攻占的安省,也是原因之一。

哈珀欲任用新手,独揽大权?

有政治分析家在庄文浩刚被宣布入阁时认为,政府事务部长一职,主理联邦与省的关系,解决两级政府财务不均的难题,哈珀的竞选承诺中,改变联邦与省的财政平衡、缩短医疗轮候时间,以及预先与省沟通,为保守党政府退出自由党的护儿计划铺路,全都是政府事务部长庄文浩的职责范围。庄文浩虽然成功入阁,对于政治经验并不充沛的他来说,日后的路途仍不平坦。

也有政治分析家认为,哈珀由庄文浩担此重任,可能是打算自己独揽大权,自己一手负责与省的联络。因此,任用政坛新手反而是上策。

而根据加通社今天的报道,也部分证实了情况的确如此,在哈珀上任后,新政府中出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财政不平衡或魁北克地位问题,几乎都由总理哈珀自己处理,而职责范围内的庄文浩几乎没有任何插手的余地,甚至是几乎看不见(barely visible)。这对于虽然本身对政治前途没有太大野心,只是秉持着“做该做的事”之心去从政,始终坚持为民众做事的庄文浩来说,没有施展自己领导才能的机会和天地,难免感到失望和无奈。

理念不同,忍痛辞职

过去10多年间,庄文浩在加拿大政坛一直非常活跃,他曾在多次省级和联邦选举中助选;此外还热心社区和公益事业,成为多个机构董事会成员。庄文浩曾于2000年参加联邦大选,但落选。不过,他并没有灰心,在2004年6月举行的大选中卷土重来,终于如愿当选。庄文浩是上届国会的工业、自然资源及科技常务委员会成员。

有一半华人血统的庄文浩年仅35岁,是哈珀政府中最年轻的阁员,是本届保守党政府内唯一的华裔阁员。

庄文浩的父亲1952年从香港移民加拿大,在安大略省行医30年。母亲是荷兰移民,是个护士。二人在金斯顿一家医院相爱,结婚后搬到了惠灵顿县。1971年,庄文浩出生在温莎,但在费尔古斯长大。他还有一个妹妹和两个弟弟。

庄文浩从小就比较活跃和有主见。在上高中时,他一度认为自己的生活太刻板和格式化,于是,就在课余时间为一名当地的农场主打工,一直持续了几年。另外,他还是就读的中学橄榄球俱乐部的创始人。

庄文浩大学毕业后,一直在科技信息领域工作。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志愿者工作,1997年,他参与创办了“主权协会”,这是一个旨在让加拿大人提高对加拿大历史和文化认同感的组织。

另外,该组织还发起了“记忆运动”,邀请老兵、教师一起向公众、特别是学生们介绍加拿大的历史。

庄文浩在辞职时表示,他不相信族裔民族主义(Ethnic Nationalism),他的信仰是公民民族主义(Civic Nationalism)。

作为温和的保守党人,他曾多次表达过这样的思想:“加拿大是个移民国家。拿我来说,我非常骄傲自己拥有华人的文化背景,我也非常自豪华人在历史上为加拿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我首先还是一个加拿大人。”

所以对于国家的认同和加拿大价值观的追求,让庄文浩很难去接受把魁北克视为一个邦国或者另外一个“民族。”


2006年10月19日星期四

杏花春雨--也谈在加拿大买房

(星星生活特稿,作者:王以辅)刚来加拿大时,租了一间一室一厅的老式公寓房。出于艰苦奋斗的本能,又忙于就业的奔波,哪里有心思去考虑买房!随着时日的变迁,虽然夫妻俩都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年薪总和超过了8万元;虽然也常听人说“租房等于把钱往水里扔”,但还是不敢猛然去买房。只是改成在密西沙加市中心租了一间两室一厅、设备较好、环境优美的新公寓。随后,我们又把父母和儿子从国内接来,在阳光的沐浴中享受天伦之乐。

有人说,平淡是一种幸福。来加拿大以后,我们就是这样,基本上保质持了一种知足长乐的心态,没有过多的奢望,没有更高的企求。对当前的生活状况,我们认为:足矣!

一天,家里的门铃忽然响了起来。开门一看,是隔壁的King。他客气地说:“请你们作菜时声音小一点。谢谢!”原来是我们在剁肉末,声音过大,影响了他们。一时感到很难为情,只好赶快说了声:对不起!

又一天,一帮朋友来我们家聚会,唱歌跳舞,嘻嘻哈哈吵闹到午夜三点。结果,第二天就收到了公寓管理处的来函,大意是说晚上不能声音太大,会影响他人。

又一天,我们的父母在后花园锻炼身体,正在舞弄太极剑时,公寓管理员却带着门警跑过来,指着他们咿呀了半天,搞不清出了什么事。还是在旁边的小孙女站出来当翻译,才大体上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原来他们认为太极剑是一种凶器,不能在公共场合舞弄。尤其是后花园,这是私人领地,由他们说了算。弄得我们一家人都默默无语,因为这里是加拿大啊!

一年,一位“理财专家”、名叫雷雨的好友来我们家聊天,谈起了买房的问题。他说,你们住在公寓里,现时每月租金1500元。你们算过没有?十年后,这笔租金的总和可以买下这套公寓房了。这不等于你们天天都在往水里扔钱吗!(这是我们又一次直接听到的“租房等于把钱往水里扔”)如果你们去买一套四室户的HOUSE,按照目前的按揭要求,也不过每月付给银行1500元。然而,15年后这幢HOUSE就归你们所有了。何乐而不为呢!

雷雨的话使人很动心,想想确是这样。只有自己买了房,才算真正有了‘自己的家’,才算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才有自己的后花园,你才可以在任何时候享受到你真正的自由生活。自由地歌舞,自由地看书看报,自由自在地打太极拳、舞太极剑-----那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啊!不过,老婆还是不同意买房。她认为,现在买房,虽然自由了,但压力也太大了。 还是等一等再说。

又一年,杏花刚泛红的时节,在我们从朋友家回来的路上,老婆突然对我说:“我们买房吧!”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不为什么。”隔了很久,她才红着面孔说:“你看,人家都买房了,难道我们的条件比不上别人?况且,老三出来后,这一家人如何住啊!买,要买一幢新的、漂亮的HOUSE!”

于是,这买房的事,就红红火火地摆上了我们家的议事日程;于是,我们又把雷雨请了来(他现时已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作推销员),听他详详细细地介绍买房的要领。雷雨在买房方面很有见地,有不少“四部曲”。如:买房要分“四步走”,选择房屋要求“四有”、“四不要”等等,听起来既实在又很有风趣。我们很赞赏他的本事:作事精明能干;作风雷厉风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在加拿大,一户人家最大的开销是什么呢?两个字:“买房”。在家居生活中,衣食住行唯“衣”最少。谁会天天买衣!买一件衣服,如果不计汇率,在多伦多与在上海的价格差不多,而且大多数服装都是从中国进口的,穿起来既大方又气派。可谓“一件在手,三年莫愁。”不讲三年,就是三个月买一次,会花多少钱呢!至于“食”,常年道:“民以食为天”,这大概是中国人在20世纪以前的生活理念。在加拿大,食,作为一种享受,作为“食文化”为人们津津乐道。像你们这样六口之家,用在“食”上面的费用,仅占收入的十分之一;说道“行”,这儿出门靠车。可以这样说:无车寸步难行。普通人家买一辆新车大约耗资2万元,(如果是买二手车那就花钱更少了,大约5000元吧)一辆新车至少行驶十年。算算看,每天折价多少?实际花在车上最多的还是汽油费和维修费。一般人家的汽车,一个星期的汽油费约为150元,修车费(包括大、中、小修)每年约需2000元,平均下来每月开销也不是很大。

说来说去,还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唯住房费用最大。在多伦多,买一套普通公寓房,最少要花11~13万元,买一套四居室的的HOUSE约需40万元。所以,真正要买房了,倒要仔细盘算盘算。对于一般打工者,生活都没有保障,能买房吗?就算有固定工资收入的人,除非他年薪在6万元以上,否则也是谈何容易。这里,我来报一笔流水帐:年收入6万元者即每月工资5000元。首先要缴纳个人所得税27%,计1350元,每月还购房贷款1500元,吃的开销1000元,行的开销800元,还剩几何呢?还有儿女的读书开销、保险金以及其他临时开销等等,恐怕要入不敷出了。真所谓“不是当家人,不知油盐贵!”这就是买房前的第一步:叫作“算一算”。要买房,就要把自己的经济状况好好地评估一番,量力而行。

买房前还要到处看看。报纸上、网上介绍买房的信息多着呢。看了它们以后,你对买房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去查广告,到房产商那儿去瞧瞧,看看什么样的房子好。如果买新房,你要先看沙盘,再看图纸和说明书。最后,还要到样板房那儿去实地观摩一番,看看自己要买的房子到底是什么样子,屋内的装饰是否符合你的审美要求。如果哪里需要改动,你可以直接向房产商提出来,需要如何如何地修改。他们会很高兴地为你服务,满足你的要求。譬如,你作饭烧菜不喜欢用电,要改用煤气;楼梯扶手要改用钢质的;地板要用木质的;厅里要加两根圆柱等等。在未签定合同前你可以随时提出,当然,要按质论价。

买房前要请教能者,请教熟知房屋买卖的人,问问他们买房有哪些诀窍,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包括如何考虑房屋的结构,选择什么样的小区、什么样的环境,贷款如何进行等等。

当你对买房的情况了解得很多了,得到了不少买房资料后,你就要冷静下来与家人一起分析讨论。要货比三家,追求完美。举一个例子。有这样三幢房子,都在一个小区,面积相同,结构一样。但A幢面对小河,价格42万;B幢的地下室经过装修,在A幢对面(看不到小河),价格41万;C幢与A幢相比,又远离小河两条马路,其门前是小区的一条主马路;与B幢相比,其地下室没有装修。但价格便宜,开价40万。相比下来,我觉得还是B幢较好。因为选择房屋还要考虑“四有”、“四不要”。即:有河水,但河水不要太深(防止小孩溺水);有树木,但树木不要太密(防止树荫档阳);有商店,但商店不要太近(减少干扰);有学校,但学校不要太远(方便上学)。

根据雷雨的介绍,结合我们的实际,我大约花了五个月的内调外察,搞了好几个“五月计划”,终于下决心买下一幢四居室的HOUSE,并签了合同。

这幢楼房位于密西沙加市西北,它座北朝南,对面是碧波粼粼的小河, 远处有林木苍苍的红枫。住房宏伟气派,欧式建筑,落地钢窗足足有4公尺高。这里环境优雅,早晚你都可以会同一家人在河边的小道上休闲漫步。或指点野鸭嬉戏,或驻足观看鱼游,或眺望那云彩斑斓的晴空;这里离市区近,离主要的购物点和超市(尤其是中国人开的超市)不远,周围学校遍布。所以,外出交通方便,购物方便,子女上学方便;这里的社区就像一个“小联合国”,白人、黑人、黄种人都有。尤其是亚裔人、中国人不少。住在这里,你可以即时地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听到鲜为人知的轶闻趣事,领悟到来之不易的人间美德、深邃理念和生活时尚。好,好! 这真正是一幢好房子、好居所。

又过了几个月,在杏花红遍大地的时候,我们一家人欢欢喜喜地搬进了新居。不几天,小三妹又来到了世间。啊!这人世间的喜事都降临到我们家来了。你看,多美的天地,多气派的新居,多漂亮的三妹,多好的人间!这里是杏花春雨的“中国江南”啊!

加拿大开车怎样避免罚款

在加拿大如果开车过快,常要被罚款。高速公路上的最高时速限制是每小时八十或九十公里,超级公路可达一百一十公里;一般市区的时速限制是五十公里,但学校区和活动场所的时速限制只有三十公里。

  白天,学生上学的时候,学校区经常有警察。夜晚,警察喜欢躲藏在高速公路的叉路上守株待兔。在晚上十一点后,警察还喜欢设路障检查来往车辆,特别注意司机有没有喝酒。只要喝五百毫升的啤酒,就可能通不过警察的检查。

  违反交通规则最多的是超速,其次是没有在“停止”牌下完全停车,再就是闯红灯。请特别注意,在加拿大,开车系保险带是强制性的。不系保险带也要罚款。

  在很多城市的主要街道上,可能有暗藏的红外线相机,该相机可以拍摄超速汽车的车牌。然后将超速照片和罚款单一起邮寄给汽车的主人。另外,某些交叉路口也装有相机,拍摄闯红灯的司机。

  在加拿大的大城市里,找位置停车有时是很麻烦的事情。如果在不该停车的地方停车,轻则罚款,重则拖车。在市区停车,一般要在有停车表的地方,投入硬币买时间。没有停车表的地方一定要先看路边的牌子。有的牌子允许您停车一个或两个小时;有的指明您不能停车;还有的限定只有本地的住家才能停车等等。另外,有的地方只供出租汽车或商用汽车停车,其他车不许乱停。汽车没有按规则停车,您可能会被市政府的查车员罚款。

  在一些大都市,停车更麻烦。如果乱停车,车很快就会被拖走。在温哥华的唐人街,车停错,也有可能被拖走。一旦汽车被拖走,找回来可不容易。一般,在不允许停车的地方,都有警告牌标示不能停车,否则就会被某拖车公司拖走。如果您的车不见了,先找警告牌上的拖车公司,如没有拖车公司的警告牌,那找车就比较麻烦了。得先打电话问警察,让他们提供线索。如您不及时找到汽车,拖车公司将按日收取保管费。

  当您拿到警察的罚款单后,您可在一定的期限内向法院提出上诉。法院随后会安排开庭的日子。法院开庭开庭时,如给您罚款的警察因故不能出庭,您就自动赢了官司。在法庭上,您要提出证据(人证或物证)证明您没有违法,警察也要提供您违法的证据。如有充足的证据,在法庭上取胜是很有希望的。

2006年10月16日星期一

萨斯喀彻温省 加国历史的折射

老农场(Motherwell Homestead)国家历史遗址

老农场表现了20世纪初期加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建筑风格等等。老农场建筑物、自耕农、农民激进分子和农民政治家都是当初足智多谋和顽强坚韧的大草原居民留给后人的“遗物”。从这些“遗物”中,你也可以瞥见当初老农场对发展加拿大西部的科学种田的重要意义。

在这里,游客可以参观原始的农房、谷仓和牲口棚,它们都已经恢复到了一战前的样子。无论农场雇工们是在田里劳作,清理谷仓,还是在厨房里忙活,大草原的农场上总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农场里旧时农用设施器械和骑马竞赛日,向你展现旧时农场的劳作习俗。如果你想更深入的了解过去,空余时间里你可以在周围做一次漫步,或者在草坪上玩网球。在Katepwa 海滩上还有很多露营设施供游客使用。

老农场开放时间:5月-9月
要了解更详细信息
请电:(306)333-2116
传真:(306)333-2210
E-mail: Motherwell-Homestead@pc.qc.ca
地址: P.O.Box 247
Abernethy,Saskatchewan
Canada S0A 0A0

沃而什古堡(Fort Walsh) 国家历史遗址

沃而什古堡座落在Cypress山上,是1875年加拿大旧西北骑警建造的。1878-1882年间是警察机关的总部。1883年,沃而什古堡被废弃不用,然而后来又被加拿大皇家骑警用作养马场。

在这里,游客可以参观古堡建筑,两个墓地,和已被重建了的威士忌酒贸易商栈。当然游客也可以攀登战溪(Battle Creek)边上的小山,或者是观看游客招待所里的展览。围绕沃而什古堡的Cypress 山的独特地质地貌让游客们提供体验从印地安人到殖民地建立和大农场时代的5000年历史。此外,这里野生动植物也都很著名。

沃而什古堡开放时间:5月-9月
要了解更详细信息
请电:(306)662-3590(5月-10月)
传真:(306)662-2711
E-mail: fort.walsh@pc.qc.ca
地址:P.O.Box 278
Maple Creek, Saskatchewan
Canada S0N 1N0


巴托西(Batoche) 历史遗址

巴托西历史遗址存位于南萨斯喀彻温河的巴托西小镇,当时Métis 领导人将他的“萨斯喀彻温省临时政府”总部设在巴托西小镇。并且也是了1885年的镇压西北叛军的最后一个战斗场地。巴托西之战仅仅持续了四天,最后Métis军由于寡不敌众和缺少枪支弹药而投降。

在这里参观村落遗址、墓地和战场的时候,你会发现这里拥有丰富的建筑,考古以及文化财富。这里的建筑都已经进行了修复,从这些建筑上,人们可以找到1860到1900年间巴托西Métis人的生活方式。

巴托西开放时间:5.8-9.30
要了解更详细信息
请电:(306)423-6227
传真:(306)423-5400
E-mail: batoche@pc.qc.ca
地址: P.O.Box 999
Rosthern Saskatchewan
Canada S0K 3R0


战堡历史遗址

战堡在1876年被设为西北地区的首府,同时西北骑警开始作为政府决策的执行人。到1885年,战堡拥有西北地区最多警力,1924年被弃置。

在这里,游客可以参观旧时指挥官住所,军官的岗位,以及其他三所建筑。西方发展博物馆是这里的有名的博物馆,另外,Allan Sapp美术馆为游客提供各种展览。

战堡遗址开放时间:5月-9月
要了解更详细信息
请电:(306)937-2621
传真:(306)937-3370
E-mail: Battleford-info@pc.qc.ca
地址:P.O.Box 70 Battleford,
Saskatchewan Canada
S0M 0E0

2006年10月7日星期六

失忆谅解备忘录…2005.11.11–Present

2008.05

TTC应否列为“必须服务”

奇妙乐园Wonderland 今夏High翻天

加拿大移民语言测试激怒移民律师

审计总长批管理不善边境局失41000非法移民踪迹

魁人政团党魁杜锡语出惊人 称加国君主立宪制“荒谬”

加联邦政府拨款5百万人头税赔偿进入社区项目

加拿大主流媒体关注中国地震

加拿大各级政府官员哀悼地震死难者

加拿大各大银行纷纷向中国灾区捐款

AIR MILES送出免费电影

安省政府向中国四川地震灾区捐款百万加元

Doors Open Toronto多伦多大门为您开

加拿大联邦政府向四川捐款百万赈灾

中国网友感谢加拿大伸出援手

多伦多“情系四川”赈灾义演筹款过10万

加拿大外交部长伯聂尔引咎辞职

加国四川地震1对1捐款时间延长

加国时评:从内阁“红人”到“踉跄”下台

加拿大经济5年首次下滑财长否认衰退

2008. 6月

信任投票自由党再次弃权移民法修订案顺利通过

技术移民申请强制考雅思英语

加拿大政府修订版权法 将严打非法下载者

Luminato艺术节 体验多元文化的精彩

面临巨大阻力 版权改革法案难获支持

加拿大5月新屋开工月升3.5%

全球经济城市榜加国3市跌出10大

加拿大多家连锁快餐店停用生番茄

不容错过--魁北克建市400周年庆典活动

联邦政府正式提交《版权法》修订案

怀念故乡怀念逝去的美好年华

应对油价上涨,加航今年将裁2000员工

油价物价高加人生活变调

暂时搁置申请 加国移民政策再遭争议

加国纪事:多元社会中华人应积极发声

防止洗黑钱法实施 未来买房需提供身份证明

加国民众显爱心 捐款数千万助四川赈灾

令人难忘的加斯佩半岛之旅

一生必须去的140个加拿大景点

一生必须去的140个加拿大景点(下)

枫叶之国的生日 走一趟历史文化之旅

2008. 7月

时光倒流 古典刺激的卡城牛仔节

加国纪事:让人头痛的中加关系

研科、贝尔接收短信欲收费用户极度不满

加国6月失业率上升安省就业形势严峻

总理哈珀仍坚持不出席北京奥运

加央行维持利率3%不变警告通胀风险加大

加国地产市场趋缓房价近十年来首次下跌

多伦多发布极端炎热警报

到圣劳伦斯海湾观鲸鱼

华裔移民两代人的文化冲突

加国纪事:收获不同的人生

41%加国移民寄钱回原居国

加国纪事:难忘的历史

加国派遣最强兵团出征北京奥运

加国移民不再偏爱大城市,多伦多外籍劳工激增惹争议

2008年8月

灰狗巴士血案凶手或为中国移民

李伟光来自中国平时安静、沉默寡言

李伟光有自杀倾向被严密监管

李伟光四周前曾被解雇,行凶或与文化压力有关

李伟光二度过堂在法庭请求一死

李伟光来自北京,移民加国已七年

北京,向世界兑现承诺

缺乏心理健康辅导,加华裔新移民独自忍受痛苦

栾菊杰惜别北京奥运

加拿大经验类移民十月份正式实施

艾民信:哈珀亲临北京将非常有益中加关系

民众心急如焚,盼加国军团早日“破蛋”

加国地产市场开始疲软,平均房价9年首跌

华裔选手黄嘉露为加拿大赢取首块京奥奖牌

华裔选手黄嘉露勇夺金牌,为加国军团“破蛋”

华裔姑娘黄嘉露上演黑马传奇,回望艰辛路激动落泪

加拿大秋季大选可能性大增

被批损中加关系,哈珀反击称克雷蒂安伪善

世界是否在瞩目一个新的唐朝盛世出现?

特稿:加拿大家庭负债超财富增长

北京奥运为中国国际形象带来突破

星星聚焦:枫叶食品将会度过食品安全危机

总督取消中国行,加国秋季大选几成定局

加拿大为2012年伦敦奥运设定更高目标

谁该为食品安全危机负责?

秋季大选有原因?加拿大经济将衰退不利哈珀

2008年9月

沃尔玛与Loblaws展开食品价格大战,消费者将受惠

哈珀保守党有望赢得多数政府

加拿大大选,我们选谁?(上)

加拿大大选,我们选谁?(下)

总督解散国会加拿大大选10月14日举行

新闻聚焦:总理哈珀缘何宣布提前举行大选

加拿大联邦大选中的攻防战

特稿:中国开始积极关注残障人士

大多区各大商店全面撤柜中国乳酪品

加拿大最热门的25个旅游景点

哈珀领导下加拿大陷入外交困境?

加股惨跌840 全国油价下跌

加拿大大选忽视移民问题

200810

我们是否应相信新民主党的承诺?

请勿来电今起登记,邮件广告促销料大增

如何提高选民对联邦大选的关注

特稿:沉醉于安省的秋天

特稿:迷人的纽芬兰和令人难忘的美景

特稿:明智旅行者的旅游贴士

加国经济恶化比衰退更严重

政府收支难以平衡多伦多明年物业税加2%-4%

加拿大移民面临日益严重的收入差距

加拿大政坛将持续混乱局面

多伦多唐人街中餐馆发现老鼠被关闭

谁来拯救加拿大经济?

多家英文主流媒体为哈珀背书

联邦大选今投票选民将决定加国未来

星星聚焦:丑陋的竞选,重要的选举

联邦大选尘埃落定,保守党再组少数政府

评论:对保守党新政府的六个期待

星星聚焦:北美经济面临崩溃的危机

惨剧:被父亲倒车撞倒,旺市3岁男童死亡

经济萧条时如何节约开支

合伙买房:加国年轻人购房新趋势

在加拿大如何享受“无条件退货”

享受在家办公的舒适

如何制定预算尽早买房

=================================


2006.09

大都会广场血案:枪手为年轻矮小亚裔

大都会广场血案:一华裔青年步出茶室即遭射杀

小小后院变成四季天堂

劳工日大游行:吁政府支持本国制造业遏止工作流到中国等地

加国华裔移民纷纷购房为哪般

加拿大按揭保险市场发展迅速,将会有重大改革

关心孩子健康从关注室内环境开始

加美正式达成软木协议,20年贸易争端化解

心灵寄托还是封建迷信--海外华人购房风水观

蒙特利尔一学院发生枪击事件,4死16伤极度残忍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警告:勿食美国菠菜

加拿大人置业负担能力持续下降

多伦多市写字楼空置率上升

网络游戏,是另类解脱还是精神毒药?

总督建造聊天网站,欲与国民多沟通

加拿大又将迎来又一暖冬

加拿大政府大刀阔斧削减开支10亿

加拿大房地市场已经不再是卖方市场

加国经济面临衰退和萧条,安省魁省将首当其冲

星网关注:您的笔记本电脑会爆炸吗?

2006.10

加拿大房屋贷款服务越加灵活,零抵押不再是梦想

加国失业率略有下降,安省就业形势不佳

星网网评:面对哈帕,加国华人该如何选择?(1)

加拿大推动“亚太门户战略”突出中国等区域市场

加拿大央行维持利率不变,下调GDP增长预期

中国留学生持枪死亡恐吓中国留学生,三人控27项罪

贸易部长否认中加关系冷淡,加国欲努力与中国开展对话

加拿大政府考虑彻底平反,给予人头税苦主子女赔偿

加拿大公布2007年接受移民人数约24万至26.5万人

2006.11

多伦多西区一工厂发生可疑5级大火

多户住宅开工量反弹,推动加国房屋涨幅

网友求助同胞帮助母子度过难关

多伦多市选:华裔10人当选创历史最佳

多伦多市长选举,苗大伟成功连任

APEC:中国“冷落”加拿大 领导人不进行双边会谈

加拿大移民部减少审批时间,加速引进外劳

大多地区暴风雨警告:注意安全小心驾驶

中国成为加旅游业的重要客源市场

加拿大在中国设办公室新移民登陆前可在原居地获辅助

中加两国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双边关系非常重要

哈珀遭反对党猛烈攻击:完全是国际“笑柄”

加国房价居高不下部分国民难以承受

哈珀再挑统独争议承认魁北克为“国中国”拒绝独立

魁人党最终接受哈珀动议魁北克独立危机再次平息

加国拟订法规防中资收购加企业加中关系将更坏

新闻分析:庄文浩为何要辞职?

不满哈珀魁省动议加拿大唯一华裔部长庄文浩辞职

魁北克动议:哈珀获得压倒性胜利

大多警察将执行不问疑犯移民身份政策边境局忧危害安全

加拿大欲与更多国家签订开放领空协议

2006.12

庄文浩为何要辞职?

今冬第一场雪降临多伦多

星网追击:联邦自由党新党魁今日将出炉

关注:纷纷扰扰的自由党党领选举

狄安后来居上有望成为自由党新领袖

狄安当选自由党新领袖

自由党新领袖狄安背景介绍

加拿大前总理克里靖批哈珀损加中关系

全球64%青少年渴望移民

星报传媒收购移民杂志

国会重辩同性婚姻,将考验狄安凝聚力

圣诞临近,加拿大人购物忙

悲剧不断:溺水死亡儿童家庭面临驱逐

魁人党欲拉下保守党政府明年二月有望大选

加拿大是否将面临少数党政府动荡时代?

CMHC:60年来加国人住房条件有显著改善

当买房遭遇定金:谨慎小心是上策

哈珀被《时代》杂志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

加拿大CBC拍摄《龙在他乡》华人愤怒疑辱华

哈珀号召保守党准备联邦大选

移民部长:留学生打黑工将依法起诉

民调显示加国民众认为狄安有潜质成好总理

加人供楼能力持续下跌

长城平台获准落地

2006年9月26日星期二

我在加拿大创业生产火腿肠

去年夏天,在和几个朋友聚会上聊起来移民之前在家乡的美食最让每个人难忘的就是味道鲜美的“春都“或者“双汇“火腿肠。那香香的味道现在回味起来,还口中流涎。火腿肠是最受人们喜爱的大众食品了,价格不贵在街角小店,都可以买得到。打开外皮就可以下酒就饭,真是很方便。

而到了加拿大后,面对龙虾、螃蟹等昔日高档海鲜,却失去了胃口。唯有那家乡的火腿肠才最令人怀念。每当有朋友回乡探亲返回时,所带回来的东西中首选就是火腿肠。无奈海关管治太严,虽然有人侥幸过关,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被海关扣下,并课于处罚。

这时候,有朋友提议,既然我从事食品行业。为什么不把国内生产火腿肠技术搬到加拿大来?我眼睛一亮,觉得这是个思路,说干就干。趁春节返乡探亲之际,我与生产火腿肠的专业厂家取得了联系,得到了他们在设备和技术上的大力支持。

设备运到加拿大后,马上试做一部分送给朋友们品尝。他们一致称赞“好!就是这个味。但是也有人提出意见认为淀粉投料太多。这个意见让我醒悟过来。国内火腿肠投料配方淀粉太多的原因是因为肉贵,淀粉便宜,为了降低成本才使淀粉投量过多。而在加拿大肉并不比淀粉贵多少。每锅的投料量在淀粉上只能省几角钱而已。何必呢?

于是在以后的生产中加大肉的投料减少淀粉的比例。果然,重新生产出来的火腿肠味道更好,现在生产的火腿肠品牌叫“火腿王“。,味道有五香和蒜味两种,都用当日新鲜猪肉,这样也就保证了生产出来的火腿肠的新鲜度。

在国内提供的火腿肠的配方中有防腐剂一项,我以为在加拿大的销售过程中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在超市销售过程当中完全处于低温保鲜状态,更何况我们生产的火腿肠是朔料膜肠衣密封包装,空气不易进入。即使在常温下,也有一定保质期,所以完全没有必要加入防腐剂。

现在几乎每个周末我都会在超市现场宣传推广我们的产品。在与顾客的接触中,听取他们的意见。改进之后再与他们联系,送给他们品尝,直到满意。根据广大顾客的意见,我们将推出孜然味和玉米味火腿肠。现在我们的产品逐步定型,并受到顾客的一致好评,销量大增。

我是2001年移民到加拿大,刚来的时候在工厂打工,攀重的体力工作,微薄的工资不足以养家糊口。不想出其他生活出路,靠着从国内的带来一点积蓄,终有山穷水尽的时候。我靠着从朋友处得来的灵感创建一个小生意。虽然谈不上成功,但却有了一处自己的小天地。在以后的机会中我愿于各位朋友聊一聊如何在加拿大开出自己的天地。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们背井离乡,不远万里移民到加拿大,不就是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吗?(星星生活/星网特稿--文:袁庆顺)



2006年9月22日星期五

您的笔记本电脑会爆炸吗?


(星网编辑/连鹏)近些天,笔记本电脑产品的负面消息依然是不断,如果您注意相关新闻报导的话,会发现近期发生的一幕幕笔记本爆炸事件,从ThinkPad T43在洛杉矶国际机场内起火让乘客惊魂,再到因戴尔笔记本燃烧让雅虎总部的员工紧急疏散,让笔记本电脑再度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也加深人们对这种产品使用时的担心和恐惧。

加拿大最大的全国性报纸之一环球邮报今天也发布一条很长的文章来关注日益严重的笔记本电脑爆炸事件,该篇标题为"Will your laptop explode?"(您的笔记本电脑会爆炸吗?)的文章说,目前笔记本电脑电池爆炸事件已经让索尼公司浇头烂额,这对于笔记本行业将会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因为电池问题,将会直接给索尼公司带来2亿5000万美元的损失,以及更多的潜在名誉损失。而且,这也会对笔记本电脑使用者带来很多担忧,他们不仅担心他们的机器,同时也担心万一爆炸会伤害他们的孩子,或者家人。这种担忧是无法阻止的。

而航空业方面,可能更加担心电池爆炸。因为如果他们的乘客在航班途中使用笔记本万一什么时候爆炸,带来的损失将无法想像。根据统计,目前全球有大约1000万笔记本电脑电池被召回,但并不是所有的电池都有潜在问题,只是那些生产于2004年4月与2006年7月之间的笔记本电池有问题。


戴尔、苹果笔记本都因使用索尼电池,被大量召回

最近,索尼公司(Sony)与全球最大个人电脑生产商的戴尔(DELL)公司,双双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索尼负责为戴尔提供的笔记本电脑电池,因为存在缺陷,使得DELL需要召回410万块电池。

9月29日,戴尔(DELL)公司宣布因为存在潜在短路问题,将会再召回10万块电池,这使得世界上最大的个人电脑生产厂商戴尔到目前为止总共召回了420万块电池。而同一天,东芝公司也宣布,应索尼公司要求,他们也将收回大约83万块由索尼生产电池的东芝牌笔记本电脑。
苹果公司24日也宣布召回180万块有问题的笔记本电脑电池。据悉,苹果此次召回的电池也是索尼公司生产的。这些被召回的电池中,110万块在美国市场销售,另有70万块在美国以外的市场中销售,包括中国市场。

据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称,苹果的这次召回影响在2003年10月至2006年8月期间销售的iBook G4和PowerBook G4型号的笔记本电脑。用户被建议立即取下电池,将它们保管在一个安全的地方。

Endpoint Technologies Associates分析师罗杰说,在索尼的支持下,电池召回不会对戴尔和苹果的业绩造成重大影响,但对于这二家公司是一次打击。产品质量也是品牌价值的一部分。

索尼“电池门”牵扯众多巨头厂商,无一幸免

今年,笔记本爆炸、电池召回、电池更换等事件接连不断。至此,使用索尼电池笔记本巨头厂商(包括:联想、戴尔、东芝、苹果、惠普),无一幸免。上周一台HP的笔记本险些葬身火海之中,幸运的是用户及时发觉了电池冒烟,并冒着生命危险把电池拆卸下来扔在空旷的停车场上。转眼之间,笔记本的电池就从冒烟发展到起火甚至爆炸。宣告了HP也最终成为“电池门”事件中难兄难弟的一员。


部分航空公司禁止乘客使用戴尔和苹果笔记本电脑

航空公司似乎已经把戴尔和苹果笔记本电脑视为“炸弹”。8月底,澳大利亚澳洲航空(Quantas)公司已经“禁止”乘客在航班上使用戴尔和苹果笔记本电脑;另外一家航空公司───大韩航空(KoreanAir)也对这两家的笔记本电脑发出禁用令,英国维珍航空公司目前也禁止在航班上使用这两家的笔记本电脑。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客服人员则表示,飞往北美航班将禁止笔记本随身登机,只能与行李一起进行托运。

会不会有更多的航空公司采取类似措施,会不会有更多的品牌被禁止使用而最终导致笔记本电脑在飞机上消失呢?

笔记本电脑,还能移动办公吗?

中国的一家很有影响力的电子资讯网站更是有专业人士撰文说:“国际恐怖分子巨头本.拉登正在紧锣密鼓的研究一种隐秘性好、杀伤力强的用于恐怖袭击的新型秘密武器,它不仅携带方便、破坏力强,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避过所有的安检程序成功的被携带于各种公共场所。而且通过近期的试验都非常成功,预计不久的将来它将会成为本.拉登反败为胜的重要棋子。它就是笔记本电池,配合它的“导火索”笔记本,爆炸于无形当中。”

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一件件的事实证明这也不全是危言耸听。

锂电池会不会被取代?锂燃料电池的概念,几年前已经被提出,但是目前应用的范围还很窄,如今锂电池的爆炸,会不会把电池的革命提前了呢?燃料电池会不会成为它的替代品?不得而知。

目前已经宣布召回的电池组数量非常庞大,而这还只是已知的,不知道今后会不会有其他品牌的产品出现类似问题。如此庞大数量的“定时炸弹”就伴随在你我左右,大家能不担心吗?也许将来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在某个写字楼、酒店,你刚把笔记本拿出来,旁人立即避之则吉,或者马上有人过来建议你把笔记本收起来或者离开这个地方。在它们都被完全回收之前,我们又如何能够继续移动办公呢?

这些,会不会影响消费者对笔记本购买和使用的需求呢?如果有影响,那么直接的后果就是整个笔记本产业会出现下滑,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对把发展策略放在移动计算领域的英特尔、AMD这两个处理器生产大厂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据悉,美国IEEE协会已经开始着手修订锂电池的标准;这对于全球的笔记本用户和航空旅客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使用笔记本电脑安全建议

---对于电池能力下降,准备更换电池的朋友,应尽量购买厂家原配电池,不要购买其他品牌通用电池。如果不确定更换电池或者电源是否兼容,请联系厂商。

---避免将笔记本直接放在腿上使用,目前在腿上使用笔记本导致灼伤的事故也非常多。

---不要将笔记本放在被子、床、地毯上使用,因为这样会不利于笔记本散热,万一着火时也会有利于火势蔓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电源供电,并且将电池卸下,以保证长时间使用时的安全。平时使用时,大家最好时刻注意笔记本的温度变化。

---还有一些突发性的事件可以导致电池爆炸,例如笔记本过热、被外来的液体侵蚀导致短路,遭到雷击或是电压异常等。

---不要挤压电池或者让电池靠近过热的物体。这样也会造成短路。

---避免冲碰笔记本电脑,最好小心轻放,不然可能造成电池损坏。

---不要把笔记本电脑放在过热的地方。

─-多察看电池用户使用说明。

2006年9月20日星期三

网络游戏,是另类解脱还是精神毒药?

(星网网评:连鹏)上周三,一名25岁的男子冲入位于蒙特利尔的道森学院疯狂扫射,杀死了1名学生射伤19名学生,最后被赶到的警察击毙。


这件事不仅轰动了加拿大,也轰动了全世界。道森学院校内学生发狂般逃离校园的可怖电视画面及照片迅速在全球散播,各地主要传媒都重点报道了这宗枪击案件。

美国CNN及MSNBC均曾直接转播案发现场情况。美国最受欢迎新闻网站CNN.com有关“加拿大学院发生枪击案”的头条新闻报道,成为最多人阅读的新闻。《纽约时报》网址也在首页报道这宗新闻,并附载美联社电视(Associated Press TV)提供的影像片段。《华盛顿邮报》的网页则以“枪击引致满地可学院出现恐慌”为题作出报道,旁边附有学生逃离现场的图片。

英国BBC的美洲新闻网站也以头条报道了惨剧。其他新闻传媒也纷纷报道该宗惨剧,当中包括法国的Le Monde及墨西哥的El Universal,中国的中新社和新华社也以第一时间进行了报导。

枪击案引起加拿大政界震惊和愤怒,渥太华时间14日下午,加拿大联邦政府总理哈珀就蒙特利尔校园枪击案发表讲话,表示加政府将对枪支注册采取更加有效的立法措施,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政府官员的主要关注方向,还是枪支注册措施。尽管道森学院发生血腥枪击案,但自由党仍决心捍卫耗时伤财又饱受争议的《枪械登记法》,希望挫败保守党企图废除该案的计划。自由党临时党魁葛利衡(Bill Graham)更表示,将下令全体自由党议员投票反对政府拟废除该案的立法。

先不论政治人物的角度和想法,毕竟他们都有党派利益和政治“企图”。此次造成道森学院血案的罪魁祸首是一名仅仅25岁叫Gill的年轻人。

在事件发生的前几天,Gill都显得十分安静,他的母亲告诉电台说听到这件事情她非常震惊。因为在她的眼中,儿子是一个经常说话逗她开心和孝顺的孩子。

邻居民们则表示,这个年轻人没有朋友,显得很孤独,平时喜欢身穿黑色的衣服。通过警察的深入调查,发现Gill在自己的博客上的照片与文章显示他过着一种暴力的生活,他酷爱一款叫做SuperColumbineMassacre的网络游戏,玩家在该游戏中扮演杀手射杀别人。

在博客上Gill还写道“人生就像电子游戏,你随时可能死掉”。

一个相同的案例发生在前不久的DevinMoore上,DevinMoore因为谋杀两名警察被捕,最终他认罪了,他告诉警察:“人生就像电子游戏,你随时可能死掉”。

SuperColumbineMassacre的制作者在网页上发表了一份公告,“我就像其他人一样对这次枪击时间感到十分震惊与悲伤,我同样哀悼那些受此时间影响的人们”。

佛罗里达律师花了一点时间将这次悲剧与暴力游戏联系了起来。在他的一封E-mail中这样写道,Gill在他最喜爱的两款暴力游戏中受到了训练导致了悲剧。

“这次的蒙特利尔枪击时间是最近一款与暴力游戏有关的悲剧,”Thompson写道,“可是最糟的事情就要来了。Take-Two软件公司就要在10月17日发售游戏《Bully》,这是一款类似于SuperColumbineMassacre的游戏。”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的审级机构刚审定Bully为T级游戏。(Teen缩写,适合年龄则是订在十三岁以上)

关于网络游戏,目前在中国已经不算一个新鲜的词汇。随着前几年中国网络业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沉浸在网络游戏的“精神世界”中。

据统计结果显示,中国有260万的网游成瘾少年,他们不分昼夜沉溺在游戏中,已深深毒害至他们的心灵与健康,虽然政府也制定各种相关方案来挽救这些游戏少年,但是其实收效甚微。

由于网络游戏产业的巨大,利益的驱使让很多游戏厂商和公司开发出更多更刺激,甚至有些色情成分和严重暴力的网络新游戏。近些年,中国的“网络产业”确实造就了一群人的暴富,但也确实让上千万的孩子染上了难以治愈的“网瘾”,而且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上直接、间接地危害了一代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因为这一代人多属于独生子女,心灵上本来就空虚,再加上国家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如果政府、民间、学校和家长不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影响,将会让他们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毕竟,孩子们还小,无法轻易辨别是非、好恶,成人或许可以把他当成一种游戏,可是孩子们难免就会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读者杂志上曾经转发过一个家长的愤怒和疑问:“做一件事,只有几个受害者,是犯罪;而有成千上万受害者,难道就是经济?网络游戏已经是网络经济了,如果我们反对,是不是在破坏网络经济了?”

的确,如果社会和政府不对此问题进行更多有效、彻底的措施的话,不进行正确引导的话,不进行更有力的作为的话,将会对未来影响深远。



http://www.google.ca/search?hl=zh-CN&q=%E7%BD%91%E7%BB%9C%E6%B8%B8%E6%88%8F%EF%BC%8C%E6%98%AF%E5%8F%A6%E7%B1%BB%E8%A7%A3%E8%84%B1%E8%BF%98%E6%98%AF%E7%B2%BE%E7%A5%9E%E6%AF%92%E8%8D%AF%EF%BC%9F+&btnG=Google+%E6%90%9C%E7%B4%A2&meta=

约有5,410项符合网络游戏,是另类解脱还是精神毒药? 的查询结果



2006年9月18日星期一

单亲移民家庭长大的孩子看父母

受访者:Jeanne,女,15岁,高中生,2000年随父母移民加拿大

在一个暑假补习班里,我曾经经常能看到Jeanne的身影,她应该是那个班里最大的孩子,会显得有些孤单。见面的次数多了,我主动找她聊天儿,才发现原来她是一个非常健谈的人而且性格开朗,还有她中文不错。没多久她又去其它地方做义工去了,看来她的暑假也挺忙的。你和她聊天时,她可以和你谈时尚的东西,告诉你喜欢什么牌子的衣服,现在最流行的音乐和歌手,和她谈这些的时候我发现我们有代沟。她也谈她的家庭,她甚至从来不介意告诉你她父母离婚很久了,谈她父母亲的时候,你也隐隐约约感觉到超出她这个年龄的成熟……

我眼里的妈妈

我妈妈现在40岁出头,不过看上去有点显老,还有点土气,说句再难听的,她走在大街上会让人误认为她是大妈级别的人物。她在国内的时候就不喜欢打扮,很少化妆也很少买衣服,她说她是自然型的。我记得小时候去小朋友家里玩,看到她家的梳妆台上有很多瓶瓶罐罐各种各样的化妆品,新奇得很!不过那时候,我妈才30多岁,这种外形上的差距还不是很明显。其实你现在看到我妈的脸,也能依稀觉得她年轻的时候是个漂亮的女人,只不过时间的蹉跎再加上她的性格让她彻底变了一个人一样,可惜了。

也许我妈妈作为一个女人或是太太,她是不合格的。在国内的时候,她的优越感很强,那是来源于她轻松并且工资高的工作。她常常到外地出差,很多时候是不能照顾到家庭的,就像我,也是常住在奶奶家。可她是一个好妈妈,她对我的好根本就不是一言半句能说清楚的,虽然她最后因为经济原因没办法争取我的抚养权,但是我知道她很爱我的。

也许妈妈在别人的眼里是贤妻良母的样子,省钱会过日子的女人。可是她看上去都是整天忙里忙外的,却从来没照顾好家人。来到加拿大之后,这个大忙人的角色突然就没有了,可她却依然不能照顾好家人。她出去打过工,很累她做不下去,回到家里家务活又不太擅长,读书读不下去,找工又找不到,让她觉得自己有点一无是处。那时候我还小,送我上学给我准备午饭就是她唯一还能做得好的事情──这个是我爸爸形容她的话。

妈妈对于爸爸的蔑视简直是不能容忍,最后都到了她听爸爸说的每一句话都觉得是讽刺她的。她常说爸爸是看不起她了(事实上也是吧),然后找机会和他吵架,但是爸爸出去或是上班的时候,妈妈总是很后悔地哭。现在长大了我才知道,也许她当时就是想找个机会和爸爸沟通,但最后都变成了吵闹。只有把爸爸闹得不讲话了,声音小了,才能证明她的存在似的。时间长了,爸爸更烦了,回家就越来越晚。

妈妈在这边上英文班的时候交了几个朋友,和她的年纪都差不多吧,和她一样在这边变成了housewife,但是看得出来,人家都比她幸福。过了一两年housewife的日子,妈妈也变成了做饭的好手,可是爸爸回家吃饭的机会却不多了。而妈妈除了脾气越来越大,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衣服越来越旧之外,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差。但是不管怎么样,她依旧是对我很温柔的妈妈,她的大脾气从来就不对我发作,她的脸上总是对我有笑容,她把省下来的钱都给我添了新衣服,因为我在慢慢地长大。

我的爸爸

爸爸是那种到了加拿大之后才春风得意起来的男人。在国内的时候他也不错,搞技术的人,而且是有实力的那种。移民到这边没多久,他就找到了一份工作,看样子那份工作很不错,为此当时妈妈还高兴了很久,天天当喜事一样挂在嘴边。后来,他又换工作,如鱼得水似的,越换越好了。

爸爸其实也是个很不错的人,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是这样的,在外人眼里他也是个既有能力又顾家的人。就像当初,妈妈很多事情都不会做,连饭都做不好吃,那时,爸爸天天下班后都会进厨房,我看他还挺累的。爸爸对我也很好,我想吃什么,想要什么,第二天他都会给我个惊喜。

爸爸似乎越来越会打扮自己了,那个小头型,衣服裤子鞋子都讲究配套的,同样是40来岁,看上去要比妈妈年轻了10岁不止。他也常常带着我妈和我去逛街,可每一次去了,不是我有新收获就是他自己,妈妈是给她买什么她都不稀罕。买来的高级化妆品都放得快过期了也没用几次,买来的裙子就穿了两次,弄得他挺挫败的,后来干脆就不再给我妈买任何东西了。

有一次爸爸公司的同事在家里搞个party,邀请我们一家子去,我玩儿得很开心,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可是回到家,爸爸和妈妈就吵架了。从那次以后,爸爸再也不带着妈妈去参加任何活动和聚会了,而且总是嫌弃妈妈这不好那不好的。我妈也的确有个毛病,喜欢讲自己在国内的工作,每当这时候,我爸都会很厌烦地告诉她,那种啥事儿不用做等着吃皇粮的工作是个人都会做。

我爸越来越忽略我妈的感受,他连开玩笑都是像讽刺我妈,虽然他常说自己是无心的。不过,他的确是不满意我妈有点不思进取。他总是想让我妈去学点什么东西,做个什么事情,可是她做不来,气得他就说妈妈没用。时间长了这种矛盾加深,俩人总是因为一丁点儿小事情吵架,每次吵完后,我爸都会大声地甩门出去或是干脆躲到书房里,他只和我说话,根本就不答理妈妈。

妈妈有时也敏感,再加上她那几个朋友的添油加醋,常常犯疑心病怀疑我爸在外面有女人了,要不然怎么这么能收拾自己呢?我爸一开始就解释没有,后来从解释变成了小吵,再从小吵变成大闹,最后什么话都不说了。我爸的态度就是──你说我有,那就有,你说没有就没有,然后继续他的生活。他后来不喜欢回家,加班也好,找朋友喝茶也好,总之回家就意味着争吵。

他们离婚后

应该说,他们离婚比在一起过日子让我感到轻松。他们离婚的时候,我都已经快13岁了,我能接受甚至愿意他们去找新生活,那总比在一起吵架互骂要好。

起初我妈是不同意的,是我爸爸先提出来,之后我妈就越来越相信我爸有外遇了,她曾经很绝望地大哭过,就在我的面前,然后我也和她一起哭。爸爸很讨厌我妈像个怨妇一样,他更讨厌她对着自己的女儿诋毁一个父亲的形象,他觉得她俗,像个乡下女人一样只会一哭二闹三上吊地耍着把戏。在半年的时间里,爸爸和妈妈基本上都围绕着离婚和不离婚这两个词过着。爸爸每天都提高他的离婚条件,妈妈每次都说休想两字。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角色显得很重要,如果我要哭要闹地让他们不离婚的话,我想他们现在还会貌合神离地在一起生活。可是我不喜欢这样的日子,我觉得如果他们还在一起吵架的话,那我会很讨厌他们俩个人,慢慢地我会谁都不爱也看不到他们对我的爱。所以我选择让他们分开,也许这样会好一些。

我妈突然同意离婚也是和我谈过话之后的决定。我那时是个13岁的女孩儿,在我妈眼里是个不大不小的孩子。她和我谈了很多,谈她和我爸,谈她自己。她很悲哀地发现,其实她和我爸的差距已经越来越远了,我爸一直在前进,而她一直在后退。她说,如果在以前,她会很清楚地看到然后改正,可是现在她选择失明,她有点恢心。她还教育我,女人要有本事什么的,只有自己靠得住。当天晚上,她就和我爸讲,她同意离婚了。

爸爸把我们住的3室一厅的Condo给了妈妈,还同意每个月给固定的赡养费,但是要我和他走,因为她觉得我妈没能力照顾我。妈妈答应所有的条件,此时的她,平静得让人无法相信。他们离婚后,我和我爸搬走了,但是我每天放学后都会坐车绕到我们原来的家里去看我妈,一转眼都已经2年过去了。

就像我说的,也许分开了会对他们有好处。我妈已经能从婚姻破裂的阴影中走出来,偶尔还会看到她会在嘴上擦口红。妈妈出租了一间房子,日子过得不再那么紧张,大部分闲下来的时间会学学英语,周末还去做义工。她现在看上去要比原来精神得多,至少生活是充实的。

我爸爸可能真的没什么外遇,在分开后的第一年里,他每天都是定时上下班,周末也呆在家里或是带着我出去玩儿。去年他又买了房子,还把爷爷奶奶申请来探亲,爷爷奶奶因为我爸提出离婚的事骂了他很久,总说他丢人。只是在半年前,他的一个同事介绍了一个阿姨让他们认识,那阿姨来过我家里一次,后来再也没听父亲提起过。

我想我并不是一个不快乐的人,我能看到我妈,也天天和我爸在一起,而且他们对我都很好。还有,对我来说,能看到他们再见面时能够心平气和地说两句话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将来他们有新的伴侣,能够快乐地生活,那我会诚心地为他们祝福。

我想,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Jeanne那样成熟地看待自己父母亲的婚姻。她是真的很积极地看待每一件事情,她愿意接受改变并把它们往好的方向去看。作为一个还没有成年的孩子都愿意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个转变,更何况是我们呢!

(华报记者随汝)


2006年9月13日星期三

成绩并非一切,华裔子女须建立自信追逐梦想

(星网记者依卡编译报导)学生时代,Cecilia Leung(塞西利亚.粱)一直将精力放在如何取得好成绩,但从未真正鼓起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事实上,她一直希望从事社会服务工作,但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这位27岁的加裔华人姑娘只能先考取经济学与心理学学位,她说,这是一种妥协。她毕业后成为一名存货分析员。

10年前,Cecilia跟随父母从香港移民到加拿大。想起往事,她惋惜的说道:“那时我们极少探讨个人梦想,对我们(华裔学生)多数人而言,人生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取得高分。”

中国文化中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和高分将会给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造成很大的误导,专家提醒华裔,不要过分要求和看重孩子的成绩、分数,因为高分不一定能带给他们辉煌的未来,在西方社会中,是否具有社会实践与领导才能更能让孩子们取得人生的成功。

上周,由非牟利慈善机构Across U-hub主办的“青年领袖训练证书课程”,旨在鼓励、教导青年华裔加拿大人勇敢说出心声、广交朋友、提高社会实践能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在多伦多教育局参与研究项目的邱绮雯(Maria Yau)指出:“一方面,华裔加拿大青年在学业上取得的成绩相当不错,但其它方面却远远落在后面。高智商与优秀的学习成绩只是成功的一部分,社会技能和情商也同样举足轻重。”

邱绮雯与同事一起于1997年对多伦多公立学校27,000名中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拥有优异成绩的华裔青年占41%,而他们进入大学的比率达到80%;相较其他族裔的学生分别是26%及60%为高。但在以下方面却无法与其它族裔学生相比:

.课堂发言积极性方面:华裔学生只有24%能做到,其它族裔学生39%;

.社会实践能力达标者:华裔学生中有55%,其它族裔学生高达74%;

.口语表达方面:华裔学生仅32%合格,其它族裔57%;

.写作能力较好者:华裔学生为31%,其它族裔51%;

.研究能力:华裔学生31%,其它族裔51%;

.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华裔学生46%,其它族裔58%

.领导能力强者:华裔学生32%,其它族裔54%

邱绮雯的调查结果跟皇后大学当年曾进行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华裔因为害羞而未能结识更多的朋友,他们每周少于两晚与朋友相聚;对于自信心、开心及乐观的程度,也比其他族裔为低。

安大略理工大学(University of Ontar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商业与信息技术学院助理院长方伟晖博士称,就他在院校观察所得,华裔学生较其他族裔安静,不大愿意尝试其他领域的事物。华裔学生大多背负着父母的期望来学习,没有人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方伟晖博士说:“他们的父母希望他们将来成为工程师、医生......他们尊敬父母,完全按照家长的安排来生活学习。”其实,加国是一个多元文化又重视高科技的社会,华裔青年有这种潜力成为领导者。为此,全面的训练可以引导他们朝向目标努力,勇于面对困难,帮助他们完成梦想。

加拿大考试中心主管及CAT(Canadian Achievement Test)丛书出版人郑伟梁博士也参与了上述研究,他认为华裔学生实践能力低,部分原因是受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向来华裔家长重视子女教育,移居海外仍持守这个观念,除鼓励孩子勤于读书外,常因期望过高而造成正面或负面的压力,也对他们在学业上的选择和前途取向存着深远的影响。“他们不能敞开心扉,不善于独立分析、思考问题,这也许因为长期受家庭影响,养成了服从父母、由父母作主的习惯。”“同时,多数学生为了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会沿用老师教授的解题方法,不愿意开辟新思路进行新的尝试。”

因此,为了更好的融入加拿大社会,华裔青少年必须建立自信,认识自我,提高公民责任感以及社会、政治意识。



2006年9月8日星期五

海外同居:无奈还是无情?

在海外孤身一人生活,有很多不足为人所道的地方,“临时夫妻”应运而生,不道德?不合法?是无奈还是无情?抑或人性与道德的挣扎,是这一代人感情生活的注解?

  1、“同居是无奈中的无奈”

  许镇才,37岁,广东珠海人

  五年前,我以探亲的名义独自来美,太太和五岁的儿子都留在国内。出国前,我是一家著名法国化妆品商的中国代理,每年能挣近二十万人民币,这个收入在国内,也算过得去。但是,钱越多,人就越贪婪。我渐渐不满于国内的平淡生活了,产生了想出国看看的想法。老婆开始很反对,但在我的坚持下,拗不过我,只好答应了。

  我去了纽约,在那儿呆了半年后,我就自费到长岛大学学习语言。在这里,我遇到了吴娜,她当时正在攻读MBA,也是孤身一人。我认识她的第二天,我们似乎便顺理成章的同居了。说不清具体是什么原因,现在想想,可能有两个方面吧,一是我当时真的是孤独怕了,不瞒你说,我甚至还到法拉盛去找过“小姐”,当然,这不过是逢场作戏,只有激情没有感情;第二点,吴娜毕竟来美五年了,英语说得很好,我想让她教教我。吴娜之所以愿意跟我同居,当然也有自己的难处,其一是马上要毕业了,她想在曼哈顿找份工作,正准备离开长岛,而我一个人住在皇后区的亲属家,能提供住处;其二是当时她老公的留学签证又被拒了,她感到,自己“不得不从梦想中回到现实”,便选择了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同居。同居前,我们签订了一个“君子协定”:如果有一方家属来到美国,同居关系就立即结束。

  从此,我和吴娜便以“夫妻”名义参加各种活动。刚开始,亲朋好友都讶异我俩居然不避讳、不否认自己在中国都有家室,时间长了,也都见怪不怪了。

  到现在,我已经和她同居三年多了。我们的同居生活也挺和睦的,除了国内的家属不知实情外,在纽约的熟人都知道我们的实际情况。我觉得,这种事也没必要遮遮掩掩的,人都得面对现实嘛。虽然这种做法对中国人来说应该在道德上受到谴责,但我真的没有办法来解决长期分居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所以只能在物质和精神上多多安慰一下国内的家人。

  我还是每周都同国内的家人通次电话,或发Email,每隔一段时间还会给老婆孩子寄些钱去。我现在工作和生活都比较稳定了,唯一不敢面对的是,若是真有一天我的老婆或吴娜的老公从国内过来了,不知道这种同居关系应该怎样结束?现在,我最了解的人是吴娜,而不是国内的老婆,况且要是她真的过来了,能一下子适应这里的生活么?如果她真的知道了我在这儿同别的女人同居过,她能接受这种现实么?

  2、“婚姻的一步好难跨”

  李明启,39岁,北京人

  六年前我随同一个电视摄制组到美国拍片。呆了一段时间后,我决定留在这儿闯一闯,并对妻女许愿说,几年内也把她们办过来。

  其实,我刚到这儿时,还是挺艰苦的,干过不少份体力活,餐馆送外卖的,曼哈顿下城鱼市搬运工,都做过,还在一家台湾人开的公司里当了几天杂工,后来又到一家位于曼哈顿中城的衣厂送货。很累的时候,我也扪心自问过,国内过得好好的,何苦来到这儿受这份罪。我也想到过中途放弃打道回国,可是,我又不甘心。机会终于来了!这天,我在给客人送衣服的途中,看见有个中国画家在街头摆摊为游人画像挣钱。顿时,一个念头就蹦出来了:我在国内也学过几年美术,何不也像这位仁兄一样?至少不用像现在这样辛苦了。当即,我就下定了决心,回到衣厂当即就把工作给辞掉了,开始为单干做准备。

  第二天,我就背着画夹加入了纽约街头画家的行列。说来也巧,我竟然在这儿遇见了曾在国内有过一面之交的米莉。米莉人很好,她是个豪爽干脆的东北人。她说她在这儿当街头画家已经两年了,对这儿比我熟,让我有什么事儿尽管找她。在她的关照下,我第一次上街就挣了90美元,后来靠着一定的绘画功底和速描技巧的提高,不到两周时间,我就在街头站稳了脚跟,每天收入都在150美元以上。我总觉得欠了米莉一份人情,为了感谢她当初的关照和指导,我开始设法照应她。这样,我们的交往越来越频繁,逐步走到一起,在纽约皇后区的艾姆赫斯特靠近北方大道附近租了房子,正式过上了同居生活。一切生活费都是我一个人承担的,尽管这样,我还是觉得过意不去,米莉毕竟是个单身女人,我担心同居会对她以后有不良影响。

  同居前,我曾告诉过她,我是有妻有女的,她们都在国内,迟早会来美国的,而且我同妻子感情很好,选择同居只是解决一下眼前问题。可是,事情有时候来得就是很突然,完全让人措手不及。随着同居时间的增长,我和米莉的感情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终于有一天,我俩跨越了最后一步,或许,孤男寡女同居一室,这种事情也是很难避免的。从那以后,米莉多次提出让我同国内妻子离婚的要求,但我一直没有同意。到最后,米莉可能真的是失望至极,以“上学”的名义搬走了,结束了这段近一年的同居生活。到现在,我还觉得自己真是对不起她。和她的这段同居生活,改变了我的生活,也改变了我对同居的理解和要求。米莉离开之后,我决定不同大陆来的女性接触,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感情方面的烦恼。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有了一定储蓄,就也象其它纽约街头的画家那样,开始走出纽约,到外州的购物中心去租柜台,从“游击战”转入了“阵地战”,收入相对来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我首先选择了宾州,并在那里画了一年多。这期间,我认识了来自台湾的江淑艺。她当时在当地开了一家规模较大的美容院,生意不错,人也不错,挺通情达理。我和她同居了。她得知我还没有绿卡,很同情我,还提出要跟我结婚的建议,但条件是我必须关掉自己的生意,过去帮她照顾生意。我知道,她这样,也是为我好,但我还是无法接受,我是个大男人,怎么能依靠一个女人,我不想为了绿卡让别人耻笑,一辈子任人摆布。同居半年多后,我们友好地分手了。我随后离开了宾州,搬到了加州。

  有些事情真的很难讲,我以为我会对国内的妻女不离不弃,可最后还是离婚了。是她提出的,女儿判给了我,现在由我父母照看。我来美四年,总共给前妻和女儿寄回六万美元,也算尽了一个丈夫和父亲应尽的义务。其实,我也听说,前妻在国内早已跟别人同居了很长时间,不过,将心比心,我也能理解。

  我现在的太太是个俄罗斯人,同居半年后,正式结了婚。我已经拿到绿卡了,现在正在为她申请。以前都是别人用办绿卡来要挟中国人,现在却是我主动提出来帮这个俄国人申请绿卡。因为她对我很好,人长得也漂亮,英文比较好,还有共同语言(也是搞美术的),这些都有助于我们的生意。

  这些年里,我经过了几次同居生活,中国人活着太累,同居生活更累,你得同时照顾两边(国内国外)的生活,而最后真能落个结局美满的却少得可怜。好在我醒悟的比较早,现在应该为自己生活了。

  3、“如果再回到从前,我不会选择同居”

  宋敏毓,31岁,湖南常德人

  说起那段长达一年多的同居生活,我心里就难受,它带给我的只有悔恨和苦涩。那时,我在新泽西州念研究生。我们系有个叫程伟新的公派来的访问学者,为人热情开朗,乐于助人,与系里上上下下的关系都十分热络,很受系里女生的青睐,身边不乏红粉知己。他是有妻儿的,只是因为他在办她们来探亲时在材料上出了点纰漏,所以来美的事就这么拖下来了。

  我当时也在为丈夫和儿子办来美探亲的手续,常常去请教经验丰富的程伟新,一来二去,就和他越来越近乎。我当时功课十分紧张,没有多少精力去打工,不能开源就只好节流,不想花每月三百五十美元的房租。再加上,我那段时间特别倒霉,先是买车受了骗,又是遇到一个特别苛刻的刁教授……心里真是堵得慌,思前想后,就住到程伟新的公寓里和他同居了。

  我们当时也都把话摊开挑明了:这都是出门在外,互相帮助之意,如果各人的“另一半”来了,就还是各回各位。对同学和朋友,我们俩并没有公开同居身份,还是以“分租室友”的名义出现。但是纸包不住火,再高明的演员也无法时时处处演戏,我们的亲密关系还是被人发现了,不过我们没有想到,居然还有好管闲事的人,分别向我丈夫和他妻子写了“告密信”。我丈夫和他妻子为了来美国不至于节外生枝,一直隐忍不发。程伟新的妻子是先来美的,他的家庭首先解体。这时,程伟新找我商量,问我是否可以离婚,两人再组合成新家庭。可此刻的我,又觉得对不起也正在收拾行装准备来美的丈夫,就没有答应。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丈夫一来,就向我摊牌,用他含辛茹苦又上班又带孩子的事迹,严词谴责我的负心。我当时心一横,就说,那就离婚吧!你说,人有时候真的就是那么背时,当我回头再去找程伟新的时候,他却看上国内一个不错的机会,回国发展去了。现在我还是孤身一人。这一场同居,毁了两个家庭,两家六口人的人生都受到了严重冲击,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来源:美国《彼岸》杂志文:江晓锳)



海外异乡相遇的缘分

什么叫缘?在法国某个偏僻的小城市的某条街道上,一对素不相识的中国青年相遇并相爱,这叫不叫缘?

  什么是爱?他说:你也不算美女,我爱的是你的心。这就是爱!

  讲述:陈昊

  性别:男

  年龄:28岁

  安纳西,法国东部阿尔卑斯山麓一座最古老的小城,作为萨瓦省的一个小都市,它被称为“萨瓦的威尼斯”。
  小城依山傍水,背靠阿尔卑斯山,南临安纳西湖,阿尔卑斯山的融雪化成湖泊。穿城而过的运河、青黛色的远山,以及近处的绿树繁花,构成了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美景。

  3年前的那个中秋节,北京小伙子陈昊和武汉姑娘曹非在这个遥远而美丽的地方邂逅;三年后的这个春节前夕,他们以夫妻身份坐在我的对面。陈昊开始讲起了他们的爱情、他们的理想、他们创业的艰辛,以及他们对故乡的一片深情。

  她是我在旅行路上捡到的

  1999年,我离开北京的单位去法国里昂,那时候,偌大个里昂市不足10个中国大陆留学生。孤独自是不必说。因为是自费留学,半工半读的生活异常艰辛。休假时独自背着背包外出旅行、领略法国各地美丽的风景,几乎成了我唯一的快乐。

  曹非,就是我在旅行途中逮着的。那时候,她在安纳西市的一所文化学院学习。

  曹非,虽然已为人妻,但仍像个可爱而调皮的女中学生,在旁边一脸坏笑地戏称丈夫陈昊为“夫君”,帮忙回忆他们相识的一些细节,圆嘟嘟的脸上溢满幸福之情。陈昊看着她可爱的脸,继续他的讲述。

  2002年9月20日,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日子。那天正好是我们传统的中秋节。我到安纳西市来旅行,一下火车,就四处找那种最实惠的国际连锁“青年旅馆”。正当我在街头四下观望想找个人问问路时,曹非迎面走过来了。我一眼就认出她是中国姑娘,安纳西比里昂要小很多,而且是法国比较偏远的城市,那里的中国人应该很少,在空旷的大街上突然看到一个自己的同胞,那种欣喜无法言表。我立刻上前用汉语跟她打招呼。曹非是个很热情的姑娘,忙带着我去找青年旅馆。我们就这样认识了。

  我笑问:“你们不会是一见钟情吧?”陈昊和曹非两人都抢着说:“不是不是,是很自然地交往,然后慢慢产生感情的。”陈昊还笑着对曹非说:“你看你长相一般,也不属于美女,我爱上你哪一点呢?应该说,主要是爱上你那颗心吧?”曹非假装怒目圆睁,可爱地笑笑。心态如此健康的好姑娘,难怪陈昊会那么爱她。

  那两天,曹非给我做免费导游,带我四处转,我们看了湖边巨木、运河上的天鹅,还有中世纪的古堡。湖畔氤氲,绿意盎然,这一切因身边这个可爱的姑娘而显得更加美好怡人。分别时,我们互留了通讯方式,以后就一直通过网络和电话联系着。

  那年11月,我又去安纳西看望曹非,那天刚好是西方的万圣节,法国人在这一天总会戴上鬼面具、穿着奇形怪状的衣服来到大街上以吓人取乐。晚上11点,出站后我一眼就看到了曹非,她惊魂不定地站在雨中。

  一旁的曹非表情夸张地说:“你们不知道那些‘鬼’多可怕!去火车站的一路上,我都害怕冷不防跑出来一个‘鬼’。”陈昊爱怜地看着妻子。

  太晚了,公交车已收班,而坐的士,对囊中羞涩的我们来说又太奢侈了,我们一路步行。那晚的夜空显得格外美丽。

  她每天给我做“爱心小便当”

  里昂的学校多些,更容易申请,工作机会也比安纳西多,2003年元旦,曹非便来到了里昂。

  因为她来法国时间不长,法语还不是很好,对里昂又不太熟悉,所以很多事情她总是找我帮忙;曹非对我的感谢就是做中餐给我吃。她的厨艺很棒,我那长期被西餐弄坏了的胃,突然一下子能享受到这么地道而且免费的家乡饭,那真是一种奢侈。

  在逐渐的交往中,我们感觉彼此“口味”相投。我发现曹非是个生活态度很严肃的好女孩,这在那样的留学环境里显得很可贵。在彼此的珍惜中,我们2003年4月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

  曹非来到里昂时,我参与创业的那家公司已经初具规模,我作为项目工程师整天在外跑业务、做项目,披星戴月是常有的事,很少在家里吃午饭。

  为了让我的胃少受西餐折磨,曹非每天早起给我做早餐和中午的便当,晚上我回家后她还要给我准备夜宵。公司同事都羡慕不已,总是抢我的便当吃,还说愿意用5欧元来买我的便当呢。我说,给我多少钱也不卖,只给他们尝一点。

  曹非在一旁得意地说:“我给他带去的便当取了个名字,叫‘爱心小便当’。”陈昊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留学生活真的不如大家想像的那么美好,囊中羞涩,物价高昂,日子过得很艰辛,但因为有爱情的滋润,也算苦中有乐。

  那时,我们最大的乐趣就是每个周末去索纳河畔的早市上买菜。我们先是逛遍整个菜市,然后找到最便宜的一家,去得多了,那里的菜农都认识了我们这两个“特别”的中国人。

  早市上会遇到好多有趣的事。2003年圣诞节那天,我们背着购来的一大袋菜回家时,在大街上看到一个老乞丐和一只老狗。天空飘着雪花,狗蹲在地上,头上顶着一个破棉帽,泪水从眼角不住地往下流,我们走过时,狗的那双泪眼一直随着我们移动,本来我们也是穷人,扔下一欧元的硬币对我们来说也不容易,但那只狗的那双泪眼,让心地善良的曹非走过去之后忍不住又回头,说:“昊,我们还是给他们留一欧元吧!”

  自从跟曹非在一起后,我就再没在外面的理发店理发了,全是曹非给我剪头发。第一次,她在我头上整整鼓捣了3个小时,剪得参差不齐。后来,她竟然越来越熟练,剪出来的发型比外面理发店的还棒。

  “理一次发的费用合成人民币得好几百元,我们都是普通工薪家庭出身的,知道父母送自己出来的每一分钱都是辛苦钱,舍不得在这种事上花钱。”说起留学经历中的那些艰辛,陈昊显得很平淡,仿佛诸多的压力都因为有了爱情的阳光照耀而变得灿烂起来。

  曹非抢着说:“2004年春节,我回武汉过春节,再去法国的时候,什么也没带,就带了一套理发工具,很齐全呢!”

  他给我的结婚礼物是烤箱

  我所在的公司正处于快速上升时期,我作为创业者之一,应该是有很好的前途,而且公司老板也正在为我办理10年期的长期居留证,我的月薪也达3000多欧元,但在法国的5年生活经历让我深深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在异国要想真正发展事业、进入主流社会阶层,仅仅靠自己的努力是不行的。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我萌生了回国创业的念头。

  但曹非去法国才不久,她还有很多想学习的东西没来得及学,这个时候跟我回国,一定心有不甘。我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向她提这个问题。

  当我终于把这个想法跟曹非提起时,她尽管有些不舍,但还是决定陪我一起回国创业。

  2004年10月,我们回到武汉。回来后第一件事便是领结婚证,成了合法夫妻。第二件事便是注册公司,我们将公司命名为“昊丰”,这两个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源于我们的名字“昊”和“非”拼音的第一个字母。

  尽管回国时对创业中将要面临的困难早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但一旦开始,困难还是超乎我们想象。贷款难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与我在法国创业时的情景完全相反,这给我和曹非的积极性很大打击。
但一向像小妹妹一样可爱的曹非,这时反而变得像个大姐姐,总是笑眯眯地安慰我,从来没责怪我不该拉着她回来。

  我们所有的积蓄都用在创业上,结婚后,我没给曹非一个像样的家,一切从简,家里没什么像样的家具。

  曹非一边重新扎起散乱的辫子,一边笑着说:“我们家最贵的东西就是那个意大利进口的烤箱,花了4000多元呢,那是他给我的结婚礼物!”陈昊还是那样充满爱意地望着曹非笑。

  曹非在法国学的是餐饮旅业文化之类,她对做糕点有着浓厚的兴趣,也很有天赋。去年3月我生日时,她亲手做了一个大大的水果蛋糕送给我作为生日礼物,所用的一切配料都是自己做的。从法国回来时,我曾给她许下诺言:以后等我创业赚了钱,能够支付昂贵的学费,我一定再送她到法国最好的餐饮学校学习糕点制作,她也会拥有一家属于自己的糕点房,那将完全是她自己的:自己的想法、自己的风格、自己的口味,让她从中享受到无比的乐趣。

  讲述过程中,陈昊和曹非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他们的快乐、乐观、自信。讲到在法国舍不得花钱坐车,步行硬是走穿了一双鞋底,他们是笑着的;讲到在超市“血拼”搜寻打折的便宜食品的时候,也是笑着的。仿佛其中充满了无数的人生乐趣。谈到回国后创业的一些困难,他们也是从容中透着执着。

  望着这一对身上还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小夫妻,我在想,有爱情,有自信,人生想不快乐也难啊!



北美的阳光是不是真的很温柔?

出国后一直好忙,都搁浅了自己喜欢的文字游戏。今天偶尔去母校的bbs上,发现邮箱已经爆满,收到了满满的祝福。久违的师兄也想我了,他幻想着问我,"北美的阳光是不是真的很温柔呢?"我回答他,是的。我没有告诉他,只是在我遇到E之后。

  刚到Edmonton的时侯,我们学校对国际学生很好,不仅报销飞机票,还把我们安排到了downtown的一个高层旅店。当时和我一起乘飞机来的,只有老刘哥一个人,因为别人早就到了,只有我们晚到。我看到老刘哥,就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他也像照顾小妹妹一样照顾我。我这个人胆子很小,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还很恐慌,总和他寸步不离。搞得老外同学们都说,这个中国来的小女孩怎么嫁给这么成熟的一个人。他们之间还互相说,你看这个人块头多大,你可不能招惹他的wife。这还是我后来听E说的,弄得我哭笑不得。就因为我们很自然的苦命相怜,我也很自然的跟着他去他的房间吃饭。

  正在吃到了北美的第一顿饭的时侯,他的roommate回来了。一个个头不高,身材结实,相貌清秀的中国男孩。我刚到加拿大觉得真是荒无人烟啊,老外都很少见到,别说中国人了。于是我立刻很happy的准备跟他说话。没想到这小子一张口就开始说流利的英语,连普通话都不会说。然后,只好客气的用英语打了个招呼,他就匆匆忙忙走了。然后,老刘哥说,这家伙是个香蕉。“What?什么是香蕉?”别笑我土,我真不知道。就是外黄内白呗。了解。

  我爱Calgary,他的家。

  这个学校的研究生入学很麻烦。录取了你,给你奖学金,但是还要你考试,就是考大学学过地所有的专业知识。在考过了一箩筐的入学考试之后,终于可以开始上课了。我们专业的中国人还蛮多,而且都坐到前排。我进入教室的时侯,人已经基本到齐了,我的眼睛滴溜滴溜的搜寻着空桌,这时我又看到了坐在一堆老外中间的他。老刘哥告诉我他叫E,可是我却叫他“老刘哥的同居密友”。我扭头轻声地对老刘哥说,“你的同居密友也在啊!”因为我不喜欢不会使用祖国语言的人,也就是香蕉,所以我们都不愿意和他讲话。于是我们就在一个教室里上了4个月的课,却没有说过一个Hi字。

  转眼放了圣诞假,老刘哥不堪重负重新回到了祖国怀抱。我,则孤苦伶仃的留在这个我并不喜欢的地方继续努力。平时的课程本来就重,加上我的变态的马来西亚老roommate,三天两头欺负我。想想当年的我真是柔弱啊,居然无力反抗。

  爸爸在中学当老师的时候曾经教过一个学生,虽然没有教过什么诸如数理化语文外语这样重要的课,但是家里人还是为了不让我觉得孤独为我联系到了这个叔叔。圣诞放一周假,叔叔全家热情的邀请我去他家,Edmonton南部的一个城市,Calgary.好巧啊,E的家也在那个城市。Edmonton已经以寒冷著称了,2003年的冬天windchill达到过摄氏-50度。我本来就不喜欢这个地方,这下我真的太开心了。可以离开这个寒冷的地方,可以离开我那个变态的roommate。

  这两座城市虽然在地图上离得很近,可是开车走高速也还要3个多小时。中午时分走,到了Calgary已经可以看到晚霞了。夕阳红色的晚霞给卡城镀上了一层暖色,让我感到了寒冬中的温暖。我很想信第一印象,就是这样,我就喜欢上了Calgary。到了叔叔家里,温暖的不止是空气,我像是回到了中国自己的家。从这之后,每次想到或者说到卡城,我潜意识里的都是家的感觉。尽管今年圣诞去叔叔家,Calgary和Edmonton对我已经没有那么强烈的反差,但是Calgary仍然是我最爱的加拿大城市。

  对面的女孩。

  第二个学期,我进了我们系最有名的教授D的研究组。同一个课题的还有系里的另外一个年轻教授T,我们都可以说是一个大组的。本科时,我同一个实验室的研究生师姐的老公,也就是我的师兄,在T的组里,我也有一些关系很好的中国同学加入了T的研究组。而我却在那里偶然的发现了E,这个家伙简直无处不在啊。

  这学期我只有一门课,而且还有实验。我做事向来小心翼翼,做实验的时候就不敢太快了。正当我聚精会神的处理我的样品的时候,一个身影出现在了我的对面。原来是E。他本来不和我一起做实验,可是今天他却忽然跑了来。我说过我不喜欢香蕉,而且人家不和我说话,我才懒得主动说。于是我还埋头继续我的实验。这个时候,E跑了过来,问我“How do you pronounce your last name?”我笑笑,告诉了他。我知道,我的姓老外都不会读。他果然很"白"。可是他马上就可以按照我的发音发出来,还告诉我,粤语里,应该拼成choi,所以他不认得。然后他告诉我,他会说粤语。哦,难怪他不和我和老刘哥说普通话了。看来也许错怪了他。

  朋友,你别哭。

  快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国内出现了大变故,我的情绪一阵低落,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瘦的像脱了水一样。我的朋友都说我像朵weak flower那么弱不禁风。我自己也感觉到,面颊明显陷了下来,而且注意力减退了,都没法认真复习功课。这时,E又出现了,陪我说话,耐心的开导我,给我讲他发生过的事,“逼”我去上自习,给我买饭。最后,我的这们课得以拿A,和他不无关系,直到现在我都很感激他这件事。四月的Edmonton还飘着雪花,从实验室出来,太阳早已经收了工。本来说好和T组的师兄一起回家,可是师兄说他要工作到凌晨。他知道我胆子小,不敢走夜路,他就把我托付给了同组的E,E则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走在路上,我发现他的脸色很难看,他才告诉我他刚好有很重的偏头痛。我从来没有过头痛,可是我看到他苍白的脸色和紧抿的嘴唇,我知道,他必须回家休息。可是固执的他却坚持要送我回去,直到看到我开了大门进入挥手和他再见。我当时真的好感动,E是这么一个好人,可我开头还对人家有那么多偏见。

  开会咯。

  我们学生物化学的这个方向,一年总会开几次会。开会!听着好boring啊,不过这可是游山玩水的大好机会。其实组织会议的人自己也知道,开会的同时还要观光,所以,我们的这些会议总会在风景秀丽的国家公园举行。不过,不要见笑,2004年的4月末,是我有生以来开的第一次正式研究会议。其实小时候我也开过很多次正式会议,不过都是跟着爸妈蹭过去的,呵呵。

  这次会议,是在落基山脚的一个童话般的小镇举行的。尽管Edmonton还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可是这个南部开车只4个小时的小镇却已经泛起了油油绿色。衬着湛蓝的天,和偶尔浮过的多多白云,落基山脉显得格外苍朗俊美。反映着天蓝色的大小湖泊,加上搭建的像安徒生童话里描述的西式洋房,和略带簇簇雪花的绿色松枝,点缀着整个山谷,难怪全球各地的人都赶到这里度假了。我们的客车停在半山腰的一家旅店,一样也是童话格调。会议就是在这里举行。而我们也可以在这里停留三天玩乐。

  听说这样的环境很容易让人们fall in love,我以为,然。呵呵。

  E是开车直接从Calgary家里来的,比我们大部队到的晚,所以在我们后面排队注册。他远远的忘着我,不知道怎么了,这次看到他,我的心扑扑直跳。

还来不及卸去旅途的劳顿,会议就已经紧锣密鼓的开始了。不过,我并没有把会议当回事,就是去应付,打瞌睡,呵呵。可千万别笑我不够专业啊。去年的确是,因为还没有做任何研究工作,今年我就专业了,我还要做poster呢。

  走进餐厅旁边的会议室(瞧这地方选的,纯粹是分大家神嘛),人都满啦,可能是我在餐厅逗留太久了,呵呵。前排的听讲位子都被教授以及其他热爱科学的人占去了,剩下的给我这种不积极的人的只有后排的大瞌睡的位子。E实验室的人好evil啊,专门空了一个E身边的位子给我,我进去一看,不知所措了。坐吧,那帮家伙就得逞了;不坐吧,也太不给E面子了。正在我左右为难之际,E用眼神把我拉到了椅子上。E学的比我好,因为他一直都是加拿大牛校出身,所以他就听得津津有味。我也试图对那些高深的科研内容感感兴趣,可惜,屡试屡败。最后就...Zzzzz....会议结束,还是E叫醒了我。现在想来,真羞啊。不过,今年的会议我也可以听得美美的,呵呵。


新媒体崛起,报纸即将走向消亡?

“如果现在报纸读者的发展趋势持续不明朗,”研究报纸工业已经30多年的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的教授菲利普.迈尔说,“到2044年,确切地说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报读者将结账走人。”迈尔最近写了一本书《正在消失的报纸:在信息时代拯救记者》,用精心挑选的细节来讲述这个坏消息。“这非常令人感到震撼,但一切都是用数字来说明的。”

  很多年以来,媒体一直在掩盖关于报纸的坏消息,实际上很多数字表明整个报业正处在深渊的边缘。“在美国的很多市场,由一家报纸独霸一个地区的状况正在显露颓相,”传媒评论家杰克.塞弗写道,“到现在为止,没有一家报纸免受了电子技术的冲击。”

  百荣在线专栏作家霍华德.R.金描述:“伴随技术革命和结构经济一同出现的是一场对纸质媒体的信心危机,随着年轻读者转向免费小报和电子媒体来获取信息,纸质媒体的经济模式正在爆炸。”《华盛顿邮报》说得更加简洁:“传统的报纸遇到麻烦了。”

  等等!报纸,这种从很早就伴随美国公众的媒体形式,正在“爆炸”、“遇到麻烦”而且要被遗忘了?报纸的未来真的这么凄凉吗?

  显而易见,所有的日报已经风光不再了。20年来,报纸的发行量在坐标系中的图像呈现规则的抛物线下降的趋势,最近甚至出现了自由落体般的下滑迹象。(根据美国发行量稽核局的报告,2004年全美日报的总发行量较去年下降了1.9%。)年轻读者缺乏,编辑部预算吝啬,竞争依旧残酷。从杰森.布莱尔到杰克.凯利,从朱迪斯.米勒对WMD(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报道到去年报纸虚报发行量的丑闻,报业的屡次失信导致自身影响力迅速下降。互联网,以其巨大,以其活跃和直接的特性,看起来很轻而易举地就击败了懒散的年老的报纸。

  但是以上的所有不利因素都遗漏了一个更大的、更起积极作用的因素。报业账户上的盈亏被过分夸张了。考虑到最近变革的飓风正震动着新闻媒体的每个部分,我宁愿认为日报的财务状况是所有媒体形式中最稳定的。在所有传统的媒体形式中,报纸也许在新媒体的世界中有最好的生存机会。

  ●相对于其他媒体

  对报业未来的所有悲观的估计引起了一个简单的反驳:这种悲观是相对于什么来说的?因为所有的传统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都在逐渐失去读者、听众和观众,因此割裂这些联系的对单一媒体形式的评定都是有瑕疵的和不完整的。相对于传媒工业中的其他媒体形式(甚至包括网络),报纸的表现并不差,某些方面还要更好些。

  让我们做个简单的梳理。

  .有线电视新闻

  除了上届总统大选引起了电视收视热潮以外,3大主要新闻频道──福克斯新闻频道、CNN和MSNBC──看起来经历了他们的连续第三个无增长年。

  无论如何,形成有线电视新闻收视热潮的希望非常渺茫。第一,有线新闻的收视受制于其收视规律的急剧波动──观众来了又走,因为有大事件发生而来到电视机前,但又在剩余的时间内漫不经心。更重要的是,有线电视和新闻电视网已经趋于饱和。有线电视新闻的观众部分是在上世纪有线新闻台抢占地盘的结果──更多的家庭能够接收到福克斯和CNN的新闻台。然而,现今美国家庭的有线电视用户已经饱和。因此,有线电视新闻机构要想成长,就得寻找新的途径,因此他们采用了增加频道数量的方法,但这只意味着电视观众的再次分散。新的观众不再会选择直奔全新闻的频道,所以电视新闻网想要发展的唯一的途径是各网间的互相杀戮。

  .无线电视网和地方电视台

  他们从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衰落了,不仅是电视网主要时段的娱乐节目,也包括体育节目、肥皂剧、脱口秀节目和游戏节目。在过去20年内,无线电视网的新闻节目观众流失速度远较报纸新闻的读者流失速度快。虽然每个周末的晚上,无线电视网的三大巨头仍旧掌握着2900万的观众──但是这已经较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下降了接近26%。

  与有线电视网不同,无线电视网仍旧保有大量的观众。但是,他们开始对尼尔森公司提供的统计数字中哪怕一点点的变化也变得非常敏感。对这一现象进行悲叹很容易,但是不难理解美国广播公司(ABC)对其品牌节目“夜线”的苦苦探索,过去10年内,该节目流失了40%的观众(虽然其至今每晚仍然令人尊敬地拥有380万观众)。记者们也许很害怕“夜线”节目被取消的这种可能性,但是能力和声望在无线电视网中不能保证该节目能够长久生存。

  .广播

  很久以前,对于那时生活节奏缓慢的美国人来说,广播是一个新闻和信息的重要来源。如今,新闻电台的听众仍旧保持相对稳定(那些播送国内公用无线电台节目的电台,听众数量确实增长了)。但是传统的广播电台现在看起来与无线电视网在十年前就已经成了难兄难弟。新技术的应用──卫星广播、多波段数字陆地广播、甚至是功能比较强大的移动电话都早已经开始争夺开车的听众。

  .杂志

  在这个注意力资源稀缺的年代,他们也正在丧失号召力(皮尤调查中心关于“人与媒体”的调查报告显示,只有1/4接受调查的美国人表示接受调查的前一天阅读了杂志,这比1994年的调查结果下降了约1/3。)杂志市场总是经受着残忍的竞争和分割──创办一份杂志很容易,几乎任何主题都有根据读者的兴趣量身定做的杂志。但是从各个方面看,杂志工业占据了媒体经济中很小的但很健康的一部分市场。根据国家杂志目录的统计,2004年新创刊杂志的数量约比1999年少1/3。

  最有趣并且情况也最复杂的是新兴新闻媒体。抛开炒作成分,互联网其实并没有吞下其设想中的所有市场。根据2004年皮尤调查中心的统计结果,仅仅2%的人认为互联网是他们惟一的新闻来源。对于互联网新闻的喜好程度正在增加,但这只是各种不同“套餐”中的一个选择而已。皮尤调查中心的结果显示:普通人一般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获取新闻:部分是通过互联网、部分通过电视或者广播,部分通过报纸和杂志。互联网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2004年个人在线阅读新闻的时间人均每天只有7分钟。毫无疑问,互联网广告的增幅惊人,但是其增长迅速的根本在于前几年互联网的广告收入非常微薄。

  .互联网

  与电视创造了即时的、持续性的财富不同,互联网新闻的先锋正努力在在线新闻领域抓紧一个可以能持续发展10年以上的商业模式。只有一小部分新闻网站获得了他们的市场份额,这部分网站多是依托印刷版的报纸媒体而生存。这并不代表着几乎为零发行成本、零发行速度的互联网新闻,将来不会主宰新闻的发布。其实互联网新闻能做到这一点,但是现在仍然很难看到那一天究竟何时到来。人们会为在线内容付费吗?或者以现在依托报纸的生存模式发展下去?如果答案是后者,网站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广告、足够高的广告价格,来养活现有报纸这样数量规模的记者和编辑,即使只是一家小规模的报社?这种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在线报纸是否能够凝聚足够多的浏览量(和足够多的区域较集中的读者)以吸引流失的印刷版读者和本地广告?现在人们每天只花费几分钟浏览新闻网站,有人会坐在那里足够长时间,把浏览在线广告当做首要选择吗?

  ●误区

  还有一些对于媒体前景的预测看起来好像有些言过其实,或者仅仅是误报。

  一个是关于年轻读者不看报的观点。他们确实很少看报,并且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根据皮尤调查中心的调查数据,30岁以下成年人被访者中,被访前日曾阅读报纸的只占23%)。但是这里又有另一幅画面:同样的调查显示年轻读者对于任何渠道来源的新闻都不感兴趣,无论是电子载体新闻还是印刷品。与上世纪相比,30岁以下的成年人在看电视和阅读新闻的时间减少了16%。在线新闻的出现并没有帮助扭转这一潮流。

  对于报业来说,最主要的担心是如今的年轻人看起来很难成长为下一代的报纸读者。但是如果年轻人对于消费任何形式的新闻都缺乏兴趣,那么这难道不是一个各种新闻组织,包括互联网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吗?一些“年轻读者”的问题正在发生自我修正。人们趋向于变得对自己周围的买房、缴税、养活家人和日常生活信息更加感兴趣,其中一些人有一天可能会阅读报纸。那么其余的人会从什么地方获取新闻呢?通过网络?如果是这样,报纸此刻也可以像其他媒体一样,提供了最全面的本地新闻资讯服务并在网络上刊登出来。忘记纸张和墨水吧,记者(还有发行人)不得不做好通过任何读者能够接受的手段将“产品”送达读者的准备。

  另一个误区是关于博客的作用。抛开他们在披露一些重大事件中所起的作用(例如博客率先指出CBS王牌主持人丹.拉瑟未加查证,便质疑美国总统布什在二战期间的服役记录,从而最终导致丹.拉瑟辞职)。博客们看起来拥有作为媒体的美好的未来。根据由CNN、《今日美国》、盖洛普公司的联合调查结果,56%的成年人并不知道什么是博客;而少于32%的人认为他们非常熟悉博客。尽管博客们充满自我陶醉和对传统媒体的轻视,但是没有传统媒体,很多博客将会失业。因为博客们必须每天从传统新闻组织那里得到信息“原材料”的补给。

  那么报业该如何适应变化多端的现实呢?

  ●报纸独有的竞争优势

  垄断者的身份。100多年来的美国报业竞争,导致每个美国城市只剩下了一份地方报纸。这至少是报纸最大的竞争优势,为报纸带来巨额利润。

  信息收集者的力量。典型的地方报纸,仍旧拥有本城市内针对各种新闻来源的最强大的报道团队,无论是印刷版还是网络版。这使得报纸能够生产最广泛范围内的每日新闻和特写。这样的具有普适性的新闻仍旧有自己巨大的市场。试想一下商业零售模式:尽管现在有些人喜欢在有个性的小商店和专卖店买东西,但很多人仍旧在超市和百货公司购物。

  本地优势。读者永远想知道有关自己居住地区的学校、政府、商业、税收、娱乐和球队的信息。没有任何新闻组织能在采集这类信息上,能在装备和人员配备上与报纸相比。

  有最好的顾客。报纸拥有优于其他媒体的读者数量和读者质量。即使报纸的发行量在下降,这种优势仍旧相对稳固。当那些传统的报纸广告客户──航空业、零售业、银行、汽车销售商等,经历了他们各自的报纸广告策略改革时,报纸广告仍旧是到达相对多数受教育人群的最有效的方法。年轻人读报纸的人可能不多,但是从严格的商业角度讲,这不碍事。广告客户已经知道这一点,他们在报纸上购买版面是为了将商品和服务卖给年龄较大、更富有的人。

  大量的注意力。报纸虽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再像以往那样扮演着中心的角色,但是报纸并没有变得无足轻重。根据皮尤调查中心2004年的调查,42%的受调查的成年人在调查前日阅读了报纸。除了本地电视新闻以外,没有其他的媒体形式能有如此广泛的受众。

  品牌认可。大大小小的报纸在过去的年代内花费了巨额的金钱,来唤起人们对报纸的认识和认可。这些工作为报纸争取到了难以量化描述的巨大的读者善意。这揭示了为什么即使到了今天,也没有人能够建造一个比当地报纸的网络版更成功的本地新闻网站的原因(微软和美国在线都曾经尝试过)。

  无与伦比的收益率。拜以上所有因素所赐,报业公司享受着其他绝大多数媒体形式,甚至包括其他多数的工业形式都没法得到的高利润率。根据美林公司的分析数据,2004年美国报业全行业的利润占报业全部收入的23%。虽然报纸的读者在减少,但报业的收入和利润却在增加。这可能是因为报业正在避免设备、人员的长期投资,同时报纸还在涨价。

  当然,正像很多报社的经理们所知道的,报纸工业的高利润率是柄双刃剑。股东们对利润率的短期需求和华尔街分析家们迫使一些报业公司减少招聘、缩小报道规模。这可能会造成恶性循环:当报纸因为追求高额利润而使新闻报道缩水时,会导致读者失望而离开,从而破坏高额利润的基础。

  《华盛顿邮报》副总编辑《关于新闻的新闻:危险的美国新闻业》作者罗伯特.G.凯撒认为报业享受的高利润率是不计后果和对自身有害的。“自上世纪80年代报业开始常规性地获取高额利润率始,”凯撒说,“很多发行人们变得吝啬起来,他们为了维持高额利润率而压缩编辑部开支。”

  “我们需要问自己的问题是,报纸的合适的利润率究竟应该是多少?”凯撒说。“如果你在1975年去参加一个报业发行人的会议,告诉他们报纸的利润率应该维持在15%,他们会受宠若惊。现在,这个标准已经提高到了20%、30%,为什么?因为通过很多并不理智的途径,报业能够使这样的利润率变成现实!”

  但是高额利润终归比没有利润要好得多。对于报纸来说,利润能够作为种子,提供明天的收获。如果有聪明的再投资,今天的利润就能够防止文章开头菲利普.迈尔的预言变为现实。客观地讲,许多报业公司并没有傻傻地坐等。他们补充他们在报纸网站上的投入,通过购买网站在互联网中拥有自己的疆域。道琼斯公司最近购买了MarketWatch.com;《纽约时报》购买了About.com;华盛顿邮报公司购买了微软的Slate电子杂志群,报纸工业中的主要角色正在激情拥抱“异类”媒体。

  目前最热闹的出版物市场也许集中在争取年轻读者上。在达拉斯,《达拉斯早新闻》创办了《快速》杂志──一本便携易读的免费杂志;在芝加哥,《芝加哥论坛报》和《芝加哥太阳时报》各自创办了类似的报纸。华盛顿邮报创办了《快递》,以对抗新贵──免费发放给主要的富裕家庭的《华盛顿探询者》。批评家们可以争论这些报纸的质量,但是他们的存在确实说明了印刷媒体的前景。举例来说,《华盛顿探询者》是根据亿万富翁菲利普.安斯库茨的设想创办的,他使垂死的《旧金山探询者》起死回生,并且在全美70多个城市注册“探询者”的商标。安斯库茨在出版行业的野心究竟有多大仍旧是个迷,他的行动造成了一个巨大的疑问:为什么一个亿万富翁会认为如今投资报纸是一个好主意?

  最终,报业的一些人相信报纸将不得不好好地重新思考,应该如何做才能生存下去。最近美国报业协会出版的白皮书建议,其中一个办法是每周出版几次小版本,收取高一些的订阅费用以抵消广告流失。把更多的现金投到编辑部,加强新闻报道的实力、社区凝聚力──这些报纸近年来忽略的因素。

  毫无疑问,报业要生存下去需要技巧、想象力和创造性。但是我敢打赌报业在未来将首先面临成功而非从此走向失败。也许报业是一头恐龙,但是别忘了,在灭亡前,恐龙在地球上可是横行了数百万年。



2006年8月22日星期二

面对哈帕,加国华人该如何选择?


(星网网评:依卡)今天晚上,在温哥华举办的“华人社区与哈珀总理挚诚对话”的晚宴上,加拿大总理哈珀真诚的说,加拿大华裔一直是加国社会的重要力量,为建设美好而强大的加拿大做出了巨大贡献。“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华裔社区的努力,就没有今天的加拿大。”(newstarnet.com)

他并讲述一个生动的“家事”,哈珀说,当年,来自中国的叶先生和其他华人一样,以为加拿大遍地都是黄金。当他远渡重洋来到阿尔伯塔省后,很快就发现这里的生活远比自己想像的困苦艰难。叶先生孤身一人,面对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几乎无法生存。就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岳父决定收留叶先生,雇佣他到家里做工。(newstarnet.com)

叶先生的吃苦耐劳和勤奋努力赢得了岳父的友谊,并且成为家庭的一个成员,哈珀的妻子更是把叶先生当成自己的第二个父亲一样尊重。(newstarnet.com)

哈珀感慨地说,“你们(华裔)也是我家的一分子。”(newstarnet.com)

我想,在场的每一个华人,或者是看到现场图片、画面,并看到这些话的时候,都会多少的感动。尤其是想起6月22日哈珀在国会正式向华人说出的那句广东话“加拿大道歉”的时候,我们无法不对这位形象似乎有些固执、尖锐的总理感到油然起敬。(newstarnet.com)

与此同时,如果您关注新闻报导的话,就会发现目前加拿大跟中国的关系似乎“荡”到谷底。无论是保守党政府将取消每年向中国无偿提供的6000万美元发展援助资金的传言风波、还是9月27日加拿大外长麦凯对中国司法、民主制度和人权的攻击,都让上面出现的感动画面有些模糊。(newstarnet.com)

在野反对党也对保守党漠视中加关系进行了强烈抨击,的确,自2月6日保守党正式执政以来,已经就对中国进行了多项指责,冷淡处理贸易问题,在从2月到10月6日派遣农业部长的8个月时间里,从未派遣一名联邦部长对中国进行访问,甚至外长麦凯尚未与中国驻加大使有过任何正式会谈。(newstarnet.com)

4月保守党政府指责中国其派出千余名间谍来到加拿大,而没有提到任何其他国家。(newstarnet.com)

7月,加拿大国会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给达赖喇嘛颁发了“荣誉国民”。(newstarnet.com)

7月27日有华人媒体曾报道日本首相访加期间与哈珀达成共识,两国在对付世界最后一个强势共产主义国家时要采取相同姿态。(newstarnet.com)

但在针对中国的同时,哈帕却展示了他亲华人的一面,无论是降低了移民费用,平反人头税并亲自代表政府道歉,和出席中华文化中心第二期的落成仪式并亲自主持开幕典礼等,既让我们看到了他亲民的一面,又让我们感到有一点迷糊,总理先生的葫芦里到底在卖的什么药?(newstarnet.com)

如果是亲华人,那为什么要抵制中国?毕竟很多华人尤其是大陆移民的民族的认同感和爱国精神都比较强。也有本地华人记者分析说哈帕这么做,主要是为了那些历史上比较倾向于自由党政府的大城市(比如多伦多和温哥华)的主要族群之一--华裔选民手中的选票。


把麻辣美味进行到底



身在多伦多,最大的幸福就是即使不回国,也可以品尝到色香味美的中国各地美食。其中,川菜以色美且有味被广大食客所钟爱。川菜并不是单纯的又麻又辣,可以将她比成千面佳人,有豪爽也有温柔,既阳刚亦含娇媚,有的时候川菜也会变得清淡爽口而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样让每个人的唇舌毫不为过。有人说,麻辣的四川菜有种魔力,一旦尝过了就会上瘾。难怪那些品尝过“麻辣烫川菜馆”川菜的食客们,频频不由自主地当回头客。一个个坐在那店堂里,拼命享受那叫人欲罢不能的麻辣滋味。



第一次到麻辣烫是在两年前,一道水煮鱼片彻底把我征服。如果你要问好在哪里?吃得出但说不出,再问,就两个字:麻辣。上面红艳艳的一层辣椒油,晶莹剔透的红油下掩盖着零零散散的辣椒和花椒,四周的绿菜叶环绕着这红红的大太阳,让人想到绿叶配红花。看着那热油和着汤发出“滋滋滋”的美妙声音,一碗地道的水煮鱼片就呈现在你眼前了。吃上一块,鱼肉是又嫩又滑又软,带着咸辣麻的香滋味,而青菜就更辣了,而且是辣到了骨子里,让人对它爱恨交织,直到碗里只剩下红色的汤在荡漾着才肯罢手。



每次到"麻辣烫川菜馆",老板娘陈小姐都会拿出川妹子的热情给我们带位。"麻辣烫川菜馆"干净清爽的店面加上老板娘亲切的服务态度,让你有回家的感觉。老板娘在来多伦多之前在中国开了10多年的川菜馆,她和先生都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做出来的川菜当正宗地道,而且实惠。



"麻辣烫川菜馆"新来的大厨刘师傅是原重庆国宾馆特一级厨师,有着20多年的川菜烹饪经验。他烧出的菜品不仅色、香、味具全,而且更能体现出川菜特有的平民化,风味化、家常化的特色,让人回味悠长。人品决定菜品,“认真是你成功之本”,是刘师傅勉励自己的警名。“五味之变,不胜其尝”,刘师傅既熟知川菜菜品的特点,又擅长“巧用麻,善用辣”更是别的厨师无法比拟的。



"麻辣烫川菜馆"近来特别推出北美独家的魔芋鸭子、魔芋鱼片等“魔芋”系列。魔芋,又叫花秆莲、麻芋子等。它同芋头同属一个家族。魔芋是美味佳肴,《蜀都赋》言:“以灰汁煮即成冻,以苦酒淹食,蜀人珍之。”从营养角度看,魔芋是一种低热能、低蛋白质、低维生素、高膳食纤维的食品。近年来,魔芋食品以它奇特的保健和医疗功效而风靡全球,并被称为“魔力食品”。在中国,魔芋作为药品和食品利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用魔芋制作的食品被联合国卫生组织确定为十大保健食品之一。既能增加饱腹感,减轻饥饿感,又能降低体重,所以它又是糖尿病病人和养颜美容、体胖减肥者的理想食品。



除了魔芋鸭子,可以推荐给大家的川菜也非常多,比如色泽红润、辛香味浓的"风味鸡"。风味鸡是以肉嫩滑鲜甜且低脂健康的鸡肉为底蕴,加上由红酱油、姜蒜汁、芝麻酱、熟油辣椒、花椒油、白糖、醋、味精、红油、麻油于碗中对成的香汁淋在鸡条上,撒上芝麻、花生末、葱花等,让人觉得香口麻辣,集麻辣鲜香嫩爽于一身。另外,味美鲜香的锅腰花也值得一试,腰花也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一种烹饪方法,刘师傅刀功一流,先反刀斜剞,再直刀剞成三刀一断的眉毛形,用盐、白糖、味精、酱油、醋、料酒、湿淀粉、鲜汤兑成滋汁。它既保持了腰花口感的脆嫩,又咸鲜醇厚,一点都没有腥臊气味。



如果你是去吃午餐,可以试试麻辣烫的招牌牛肉面!牛肉都是非常熟嫩的条状,带筋牛肉柔软多汁,极为美味。牛肉面的汤头是经过长时间熬制而成,把潜藏在牛肉及牛骨的鲜味彻底解放。除了牛肉面,还有多种炒饭,炒面等特价午餐(饭、汤、豆浆任食)。



一回生,二回熟,在初次的麻辣之后,慢慢你就会发现,麻辣烫川菜馆的川菜“五味调和百味香”,可不是徒有虚名的。



"麻辣烫川菜馆"订座电话:416-491-8988,地址:173 Ravel Road, North York (利是商场阳光超市后)。



连鹏2006年8月20日


2006年8月17日星期四

不可忽视的加国中文热

(星星生活记者连鹏报导)近年来,随着中国神速发展,学中文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据统计,目前全球就有三千万人正在学中文,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加。这正说明了中国经济的持续迅猛发展,已经从某种程度上“逼”得外国人不得不学中文。

每一个加拿大领导人都能说出中国奇迹般地发展,那就是:中国的经济在二十年间几乎增长了百分之十;出现了两三亿的新型中产阶级;急速发展的教育体制每年造就三十八万工程师。加拿大对华贸易在过去五年内翻了一番,但中国向加拿大的出口增长得更快,尽管渥太华大行推销之术,加拿大对华的贸易逆差仍剧增到一百七十亿,这些都使加拿大政府心烦意乱。

加拿大亚太基金会主席胡元豹曾说:“中国的游戏规则是把自己置身于一个复杂的生产网络系统中,而加拿大不适应这种规则。”但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中文热潮的涌起,很多加拿大人都把目光投向既神秘又拥有巨大潜力的中国。而学习中文无疑是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甚至中国人的规则和思维的最佳途径。

28岁的加拿大小伙子基思(Keith)今年2月份开始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中文,用他的话说,“我仿佛又回到了小学时代”。

他不住在多伦多市中心自己的阳光公寓里,而住在北京郊县的一所像斯大林碉堡式的混凝土屋子里;他无法开着自己敏捷的本田车跑在宽阔的公路上,只能骑着一辆无法变速的生锈黑色自行车上下学;他无法去自家附近的超市购买琳琅满目的食品,而是只能等着每天一次卖蔬菜的卡车到来;以及不在贝街高耸的办公楼里做一名白领注册会计师,而是跑到光线阴暗、有着异常严厉老师的教室里,一遍又一遍的做着练习题。

这些仿似无厘头电影中的镜头,都是基思为了在中国首都学中文所作出的种种选择。看起来,为了学习中文他作出了很大的牺牲,但是他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非常值得的。

“通过来北京学习中文,可以打开我人生中很多新的机遇。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迅速到你难以想像。这是一个你不能错过的热潮和机遇,如果你错过了,你就如躲藏在岩石后般无知。”

中国的经济每年都以两位百分比增长,而且中国也异常渴望国际合作者和资源,但是无论加拿大政府还是大小公司都没有把握住中国的经济奇迹能给他们带来的机遇。加拿大在中国的国际贸易份额中一直下降,而且与其他西方经济强国相比,加拿大也很少出现在中国贸易合作之中。

但专家表示,通过基思这样有学中文想法和意识的人的努力,很可能可以扭转加拿大在中国的贸易份额的下降趋势。数据显示,如果从人口基数比例来看,在世界主要的西方工业化国家中,加拿大在中国学习中文的人数是最多的。中国教育部的官方数据显示,2005年在中国学习中文的加拿大公民共有1413人,比2004年上升了17%。尽管2005年有10343美国人在中国学中文,但是从人口基数比例来说,还是很少的。

对于很多加人在中国学习中文,加中贸易理事会执行理事康妮殊(Margaret Cornish)表示:“这太好了,这预示着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加拿大,我们将有更多可以有效促进与中国之间贸易关系的有识之才。这些数据显示加拿大的下一代对与中国进行贸易合作非常有兴趣,这是非常积极的。”

在加拿大国内,学习中文的热潮亦在升温。学习中文的学生中有老有幼。去年,多伦多大学持续教育系的国语课程报名者络绎不绝,很多人只能在等候批准名单中。多伦多公校教育局在2005学年度对初学者和初中生共开设252个国语初级班,在2002年只有50个。而在2006学年度,国语班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语言课,开班数量将增至344个。

多伦多公校教育局帕帕都珀勒斯近日接受华人媒体采访时谈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现有愈来愈多非华裔的学生报读国语班。她说:“原以为这些拥有俄国、希腊等族裔背景的学生在学习中文时会遭遇很大的困难,但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对中文抱有浓厚的兴趣,学得很不错。”

人们对中文的兴趣日益增加,而且他们也把关注的焦点从西方转到了东方。同时,越来越多的加拿大大学与中国的一些学校建立了学生交流计划,而学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也日趋普遍。中国一些顶尖的学院也开始把他们的中文教育市场瞄向加拿大。

但是,正如基思所说,目前加拿大同中国之间的贸易合作还是很贫弱的,“在中国你可以随处看到星巴克、肯德基、麦当劳,可是却无法找到一家Tim Hortons咖啡店。为什么这么有名的连锁店不在中国这个广大的市场上走出发展的新路呢?”

除了餐饮业,另外有一些名声显赫的加拿大公司也没有出现在中国市场里,比如另一个加拿大随处可见的连锁店Canadian Tire。尽管中国现在对新车、住房等配套货品方面的需求量极大,Canadian Tire仍没有在中国拓展业务的打算,它只是于前年秋天在中国上海建立办事处处理购买中国产品返回加拿大销售的有关事宜。

虽然对于基思来说返回学校学中文是一件非常艰苦的事。就拿他那辆生锈的黑色自行车来说,那是因为老师饱受他老迟到之苦,借给他的。但是基思的意识和行为却是加拿大所需要的,康妮殊欣慰的表示,“这些人有一天返回为加拿大的公司工作,将会更好的为我们诠释中国的情况如何。”

2006年8月3日星期四

买房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星星生活/连鹏编译)房屋专家表示,如果你想把买房做投资作为人生目标的话,你最好不要去买房。从经济学上来说,你最好继续住在租来的屋子里,在未来的25年里把你的钱投入股票债券里。

他们建议,房子更应该作为一种日用品。想一想如果拥有了一个自己的房子,将会增加人生的质量和幸福感。约克大学教授莫西·米莱弗斯基(Moshe Milevsky)说,可能一块儿砖头,一抹灰泥只值一元钱,但是能跟家人在属于自己的房子里过着愉快的生活,却不是能用钱来衡量的。

如果你决定买房置业,你需要慎重考虑在什么地方买,买什么样的房子,买何种价格范围内的房子,用同样的标准你可以购买任何其他的大件。总的来说,就是首先应评估你希望买的是否值得,同时要衡量你的资金是否应允。

米莱弗斯基坦承他是在被“胁迫”下买的房子,因为他的家人都希望并坚持购买房子。他成功地抵制了他们近10年,他不愿为了房子而倾注全部家产。不过,买完房子后,米莱弗斯基认为家人的决定是正确的。 在他们多伦多以北的自家房子后院,孩子们都欢快地玩着,他看着家人愉快的表情而感到满足和幸福。米莱弗斯基认为,这一切都是无价的。

米莱弗斯基表示,他认识到,从经济学上来说买房子是集中投资。不像股票等有上涨和跌幅的稳定性保值投资。

房屋市场也像股市运转周期那样,价值会有波动。加拿大住房抵押贷款和住房公司的多伦多地区资深市场分析师杰森·莫克(Jason Mercer)表示道。

记得1989年发生的房地产市场崩溃么?莫克说道。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现在的房屋价格和势态已正在接近1989市场崩溃前夕的形势。

莫克不愿预测房屋市场多久之后将会出现崩溃危机,与80年代末期不同的是,目前加拿大强劲的就业增长以及低通胀完全展现了健康良好的国家经济形势。

目前的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利率也使更多市民比以前更有能力承担养房成本。不过,莫克希望未来房价可以较温和的适度上涨,而不是像近4年以来的每年都以近两位数比率上涨。

加拿大住房抵押贷款和住房公司(CMHC)预计今年大多伦多地区的房价将会有4%的上升,到达平均每套$350,000。而在2007年将有2%的上升。 (2005年平均房格维持在$315,000多/每套)。

多伦多地区的独立房地产分析员威尔·邓恩(Will Dunning)认为目前房价已经到达了极限。

不过,即使这意味着"你不能再预测房屋市场”以便迅速买房为了未来升值。但邓恩认为目前仍然是一些家庭买房的适当时机。 对深切渴望拥有一片栖身之地的人来说,作出明智的决定和选择才能取得长期的满意。

"不要把它视为一种投资,"邓恩说道。这种想法也跟米莱弗斯基的建议一致。 "买房前你应该看看它是否符合你的家庭情况和需要。"

大多伦多市场提供了各种房屋类型:独立屋、半独立屋、镇屋、公寓、高级公寓等。

你可能渴望一个市区内的独立靓房,有一个大院子。但是你的家人将不得不牺牲其他同样重要的事情去选择这个吗? 或许你可以考虑不同的地点或较低价格的住房选择。

首期付款是相当严峻的。米莱弗斯基签订了一份可靠的25%首期支付合约。尽管目前有些借贷方提供零首期的抵押。

如果首期付款比例超过25%,借款人不必担保即可获得贷款。这样就不用再交保险费。如果首付不足25%,还要给银行交保险费。但到头来如果房价下降,你支付的将会比房价更高。米莱弗斯基提醒将要买房子的人应该注意买房后的相关支出因素,因为这跟租房住不同。

除了每月供房之外,仅拥有房子后的每月水电费就比一般租房月租要高。

除了房产税、维修费和应急资金,例如屋顶漏水、水管爆裂等,你还会支出更多。米莱弗斯基点出另一个重要问题:许多买房后的人将会被吸引到"强迫消费"一族中来,你将会为了为改善和美化房子花费巨大。这些都是租房者不用考虑的。

到底是买房还是租房,不仅是一个选择性的问题,也是一个技巧性的选择。在决定买房前要弄清楚两个问题:是否能够负担换贷?是否能够承受长期的养房费用。在买房这件事上,千万不能有侥幸心理。

"最终决定买房子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米莱弗斯基结论到。

2006年8月1日星期二

北美持续高温谁之过?



在灾难电影《明天》里,描述全球暖化导致北极冰棚融化而引发气候异变的问题,或许电影是夸张了点,但在人类已经将大自然破坏殆尽的情况下,有些事可能根本不须等到明天过后,而是现在就已经在进行。


对于多数美国人来说,最近几天来,他们正经历了一个疯狂的气候,因为美国气象局已向民众发出严重的热浪警告,全美绝大多数地区17日遭热浪侵袭,几乎每一州气温都超过华氏90度(摄氏32度),东北部和南部平原州某些地区则气温直冲华氏100度(摄氏38度)。



加利福尼亚州的高温天气最为严重。据美联社7月27日报道,加州目前的高温天气已经持续了近12天。受到高温的影响,该州已经有至少139人不幸丧生。另有2.5万头牛和70万只家禽也死于高温,农田严重受损。很多尸体在烈日下暴晒,因无人处理已经腐烂,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卫生问题。



加州当局称,这是57年来,加州北部和南部地区同时出现创纪录的高温天气。7月25日,超过5万个家庭和商店停电。尽管如此,7月25日加州的总用电量将达到5.0538万兆瓦,这将突破7月24日创下的5.027万兆瓦的用电纪录。美国政府也表示今(2006)年上半年是这111年来最热的一个上半年,并对某些地区的高温展开救助行动。



加拿大也好不到哪里去。今年夏天,有可能是加拿大自1948年开始记录温度以来,最热的一个夏天。大多伦多地区过去数日的天气,已经热得要命,但这却只是今次这股“热浪”的开始,因为周二(明天)的最高气温会达到36度。加拿大环境部气象局预测,未来数日的天气将持续酷热,昨日最高气温达到摄氏30度,今天(周一)上升至最高34度,周二更会高达36度,到周三虽然稍为回落,但最高仍有34度。



大温地区昨日颇有秋意,清晨各地陆续降雨,清晨气温骤降到摄氏13度,与日前36度高温不可同日而语。不过气象预报指出这是暂时现象,周三以后将回复酷热天气型态。今年因天气燥热造成卑诗内陆森林大火超过四百起。



气候在古代都是被人看做不可改变和阻止因素,但在现代化社会中,我们都知道,全球气温的日益上升应该归结于人类生活、工业等所排行二氧化碳等人为因素。

在过去的15年间,加拿大由燃料,如石油、汽油、煤等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提高了30%。



安省医学协会(Onatrio Medical Association,简称OMA)近日的报告指出,到2026年,安省的烟雾(Smog)将成为老年人的致命杀手,每年将使多达4,000人提早死亡。烟雾,尤其是氧化一氮成份,会加速动脉阻塞和硬化。科学家指出,烟雾的状况会因全球变暖而恶化。



无论美国政府还是加拿大政府,都明知过分排放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但为何还拒不执行为了规范和约束温室效应的,被称做“全球良心”的召唤的《京都议定书》呢?主要原因还在于考虑到经济发展问题。



美国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的大约二十分之一,但是美国的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占全市世界的四分之一。而北美人均资源消耗水平不仅是欧洲人的两倍,甚至是非洲人或亚洲人的7倍。



美国不执行《京都议定书》,加拿大新政府也退出,都证明一个问题:经济利益左右环境政策。因为所有的环境问题都与经济增长方式、能源增长效率紧密相关,全球气候变暖也就不可避免地与国际能源、贸易、投资等重大问题纠缠在一起,减、限排成为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类总是一再的为自己犯下的错误“买单”。但是有些错误是无法弥补的。吃掉一份资源就损失一份资源,耗掉一份能量就损失一份能源,污染一部份空气,就损失一部分新鲜空气,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它积累起来,就是对自然界负债,向子孙后代借债。但当《后天》真的来临,那时候,子孙后代不一定能够还的起这份日积月累沉重的债。



(星星生活/连鹏) 2006 8月1日




2006年7月28日星期五

加拿大会成为另一个美国吗?

(连鹏) 曾几何时,加拿大的最大理想是“和美国不同”。很多加拿大人在海外旅游,只要你手里拿着枫叶旗,就会到处受到尊敬和欢迎,而很多美国人都不敢说自己来自美利坚,谎称自己是加拿大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加拿大在国际上的和平友好形象受到尊敬。



哈珀政府把战争和维和混杂一起



从50年代中期自由党皮尔逊总理开始,加拿大军队选择不当炮灰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在冷战时期,加拿大国力不大不小,却担任一个举足轻重的国际维和角色,把加拿大推上国际舞台,并为此而得诺贝尔和平奖。数十年来,这是是加拿大人引以光荣和骄傲的。



但今天,世界公认的加拿大维和传统和温和形象,在保守党少数党政府下,开始改变了。哈珀上台后,更改了加拿大军队的维和传统。大选前后,保守党党魁哈珀向选民承诺,在他任期内,他将全力体现他的五项选举承诺;但延长和扩大阿富汗南部堪大哈加拿大部队的任务,同时变相更改它的维和传统,却不在这个承诺内,而且他在竞选期间也从未提及它的。保守党上台,马上增派军队到阿富汗,代替美军地位,并把战斗和维和混杂一起。这个决议,彻底地改变加拿大军队在外的维和传统和温和形象。



与布什同床同梦,丧失加拿大立场



哈珀在竞选时,很好的隐藏了他保守右倾的那一面。他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不顾美国驻加大使的反对,披露了派军前往北极维护主权的计划,此项决定让人对他另眼相看。但是在随后的执政中,哈珀开始与布什同床同梦。



此间媒体曾有人评论说,哈珀上台后,在一些重大事件上向美国靠拢:布什单方面公布加拿大公民入美国境内必须携带护照的情况下,哈珀竟沉默无力反对;哈珀政府与美国重签《北美航空防御协定》,除保留原来的航空防御,还增加了海洋防御,而且是永久性的。现在,加拿大的制海、制空权都掌握在美国手中了;同美国签署的软木协定对加拿大木材业不利:美国在协定实行两年后,可以单边退出协定;同时,一旦美国软木价格下降,美国有权限制加拿大软木进口;宣布废弃《京都议定书》;向布什很清楚地表示支持他的伊朗政策;向布什学习,不准媒体采访有关驻阿富汗加拿大士兵战死及尸体回国的新闻。哈珀与他的国安部长还处处模仿布什的语言,如“伊斯兰教徒不喜欢加拿大”,因为“它是民主的”,“他们憎恨我们的自由”等等。



虽然哈珀自己解释说,加拿大人应该明白,他不会考虑民意支持度,只会务实看事情。“加拿大人会愈来愈明白,我会作出自己的决定。我们的政府会采取任何我们认为正确的立场,特别是策略问题,不管短期内是否受到欢迎。”他说自己并要做布什的跟班,但是仍旧无法改变加拿大越来越向美国靠拢的脚步。



公开支持以色列,加拿大和平中立形象不再



在阿富汗情况仍旧不稳定,加拿大军队日益伤亡的时候,中东又发生了以色列跟黎巴嫩的真主党之间的局部战争。哈珀7月13日在赴欧参加八大工业国高峰会议途中发表声明称,解决目前中东正在升高的武装冲突,责任完全在劫持以色列士兵的一方。



这次是哈珀自今年一月当选总理以来第一次参加重要国际会议,也是第一次就国际重大事件发言。哈珀对中东暴力冲突的态度与美国总统布什一致。哈珀在飞往英国伦敦途中,在飞机内发表声明称,以色列有权捍卫自己。



哈珀的公开支持以色列的声明,将会影响加拿大长期以来的外交政策。因为加拿大对中东地区冲突的一贯做法是尽量可以站在矛盾双方中间立场,进行调解和劝说工作。哈珀的声明已经改变了加拿大一贯的中立国立场。他的立场将会改变加拿大未来作为国际冲突调解人的角色。



救援海外公民将收费?



自从两周前以色列向黎巴嫩真主党开战以来,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有大约40,000名加籍侨民向加国大使馆进行登记,哈珀所领导的保守党政府被反对党和民众指责对于处于黎巴嫩战火中的加拿大侨民安全和撤离问题,反映过于迟缓。成千上万的加拿大侨民近来表示,他们无法再等待加拿大的援助撤离政策了,自己想办法撤离。有很多加拿大人乘坐别的国家的援助船回到了加拿大。



为了改变此不利局面,哈珀在加拿大时间7月18日乘坐自己的专机从法国巴黎前往塞浦路斯协助侨民撤离,展示了他的“亲民形象”。其后,他又在接受加通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以真诚的态度表示,黎巴嫩撤侨行动是一课宝贵的经验。他否认亲美,只想带领加拿大,在国际事务上应该扮演更积极的角色。“我们会提高加拿大的能力,采取很强硬的立场,带动国际,向我们乐见的方向进发。”



7月26日,哈珀表示加拿大政府将会重新审视政府花费人力和金钱对于长期居住在别的国家的加籍侨民进行营救的政策惯例。加拿大人在国外旅行时处于危险状况需要援救时,一般都需自行支付援救费用。加拿大外交官表示,在一些大规模援救行动中,这些费用一般就不用支付而由政府负责。



哈珀重新审视援救侨民的惯例意味着加拿大可能在未来向长期居留在海外的加拿大公民收付援救费用。



1977年的公民法允许加拿大公民拥有双重国籍,而且几十年来,加拿大一直引以为傲的是,让出生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共同生活幸福的生活在加拿大这片土地上,不分你我。



哈珀的谈话也引起了一些反对派人士的严厉批评。在上任政府中负责保护海外加拿大人安全的自由党官员DanMcTeague表示,在去年加拿大拯救数以百计深陷路易斯安那飓风的国民中,政府并没有遭受任何投诉。



新民主党移民评论家Bill Siksay表示,拥有加拿大国籍的人无论居住在加拿大境内或者在世界其他地方居住不应该有区别。“在有问题的时候,我认为加拿大政府应该尽一切力量协助加拿大公民”。



来自黎巴嫩的加拿大-阿拉伯国家关系常务董事Mazen Chouaib,他对总理的声明表示没有意见。当这次人道主义救援得到解决后,他说,也许值得好好讨论一下加拿大的海外责任。但他担心,这种讨论和辩论,可能导致加拿大公民重新分类,建立不同类别和等级的加拿大公民。



加拿大观察员被炸死,哈帕:肯定是误炸!



7月25日,炮火再伤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和军事观察员,而这一次,加拿大人不幸上了死亡者名单--这天晚上,以军的炮火直接命中了黎巴嫩南部边镇希亚姆山上的观察哨所,四名正在执行任务的军官悉数遇难,其中包括中国军事观察员杜兆宇和加拿大帕特里亚皇家轻步兵团少校军官汉斯.万.克吕德纳。



加拿大国防部面对前来询问情况的媒体反应迟缓,联邦政府也只是表示,黎巴嫩南部发生了一起非常严重的事件,涉及加拿大的一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在媒体再三追问之后,加拿大国防部只能证实,加拿大在希亚姆只有唯一一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这名观察员属加拿大帕特里亚皇家轻步兵团,正在当地执行代号“翡翠行动”的联合国维和使命。



在国际上都在愤怒声讨以色列轰炸联合国临时部队哨所有行径的时候,总理哈珀却表示,以色列肯定为误炸。7月26日,哈帕在谈到已失踪的加籍联合国观察员时质问说,在以军已经展开两周军事攻势后,为什么联合国还要在边境地区保护这个观察哨?



哈帕在表示加拿大维和士兵的死亡是“一个巨大悲剧”后,又接着说“那里基本上是一个战区”,言外之意就是联合国不应该保留那个观察哨。对于哈帕的这番言论,加拿大自由党临时负责人、前外长和防长格拉汉姆27日指责说:“我认为哈帕先生的反应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哈珀与布什同床同梦,把加拿大半个世纪以来辛辛苦苦建立的国际声望与地位一步步腐蚀。同时,他站在国际好战分子布什的一边,让加拿大的和平温和形象不在,也将使加拿大成为恐怖分子的目标。




助人,是为了快乐

(连鹏)



前几日读书,看到一篇关于帮助别人到底是为了什么的文章。让我思考良久。



故事的作者小文30多岁,当他看到一则有关失学儿童的报道时,不禁感觉眼泪汪汪,并建议自己20多岁的表弟捐300元,而他的表弟却表示了嘲笑,他说,这类社会事件,社会福利机构和保障部门责无旁贷,不应该以号召募捐的方式嫁接到个人身上,而且助人为乐对他自己并没有什么好处。表弟认为这不是一个“人格完善”的范畴,并非助人者就善良,不助人者就冷漠。表弟说,如果我用这些捐款,可以请朋友去星巴克喝咖啡倾心交流,也可以去买票参观博物馆以充实学识。表弟说自己每月依法纳税,国家用于扶贫、救灾的拨款里也有我的贡献,既然我已尽到了“责任”,又何必一定要去献“爱心”呢?



这个逻辑很奇怪,但是却是80年代后出生的“独一代”的逻辑。而“独一代”是人们对这些独立性强、以自己为中心的独生子女的统称。



听到表弟的话,小文说不出话来。能用长辈教育他的话来劝表弟吗?要他学习雷锋?他可能会为为什么要学习雷锋?如果解释因为雷锋勇于帮助别人,是一个伟大的人。表弟可能回答说他只想做一个普通人,有小算盘和小欲望的普通人。



但有一天,表弟回来,说他这几天被公司派去采访一个女孩,她患了癌症,已经坚持了4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而且女孩家里由于化疗治病,已经一贫如洗,表弟义无返顾的捐出了300元钱。小文很诧异,问表弟此前不捐,为何现在却捐?表弟却表示,他捐款是因为他得到了“回报”。



表弟说,“女孩先吃惊后惊喜的表情,她眼泪涌到眼眶,然后冲我点点头,微笑。我觉得那一刻她比赫本在《罗马假日》里清纯羞涩的微笑还美。女孩的父亲蹬车送我去地铁站,这是成人后第一次坐在别人车座上,感觉耳边的风都很温馨。忽然觉得世界很干净,包括拥挤的地铁站。在这个冬夜,心里面有如释重负的安宁。有一种温暖,比毛皮大衣还要暖,以前从未体会过。”



“如果300元用于个人投资,仅仅收获一次微笑、几本书、几个有型的物体,其有效期是一秒钟、几天、几个月,而这一次的有效期,可能是‘一年’,甚至可能是‘一辈子’”。



由这个故事可见,善行同样是有“回报”的,“回报”是双重快乐,所以更值得我们付出。或许现代人做事不论“应不应该”,而是说值不值得,但只要能带来生命中真实的幸福感,我们就心甘情愿的为之“买单”。



关于捐款助人方面,不得不提的是今年以来,多伦多华人社区极不平静,有关华裔移民的悲剧事件不断。最新的一件悲剧是,21日凌晨,拥有美、加两国双博士学位的中国移民蒋国兵,从多伦多一座高速公路立交桥跳下身亡。



今年以来,居住在多伦多的山东新移民钟道昌车祸身亡,士嘉堡发生华裔家庭伦常血案;不久,北京移民王军猝死在家中、单身一人在多伦多的上海移民冯波在居住的地方被人发现病死,年仅31岁;5月12日,沈阳女移民宋春萍因身患绝症不堪经济和病情压力而自杀。



发生这些事情以来,本地华人媒体都给予跟踪报导,越来越成熟的大陆华人社团都积极的给予帮助、协助和捐款,最让人感动的是,一些陌生的华人朋友,都纷纷解囊给予这些受困的同胞以最大的帮助,让人不禁感觉多伦多的华人是多么的温暖。

但其中也难免夹杂着一些争论,有网友认为这些事应该由相关机构来处理,不应该总让大家捐款,搞的跟谁不捐款就冷漠一样。



这些争议,可以理解。其实广大华人移民到加拿大,来到多伦多,都面对着不同的挑战,因为移民并不是旅游,不是到处走走,而是要告别一个旧的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崭新的、陌生的世界,挫折和挑战总会有的,只是因人因境遇而异。有些人或许也多还没找到工作,也许也还在奋斗。其实量力而行、量力而出是最好的,并非助人者就善良,不助人者就冷漠。没有必要因为别人怎么做怎么说,就非要怎么做,毕竟每个人环境不同,其实我们也应该学学故事中的表弟一样,做事不论“应不应该”,而是说值不值得,但只要能带来生命中真实的幸福感,我们就心甘情愿的为之“买单”。而且帮助别人也不一定非要用金钱去衡量,一句温馨的祝福,一个默默的祈祷也是爱心。



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贫则独善其身。”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如果我们有能力的话,就要尽量去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是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而且多帮人的人也应该会有好报,而如果你没有能力去帮助别人,就应该多照顾自己的生活。

当别人对你说“Thank you”的时候,按照中国人的思维应该说“No thanks”,但正确的回答应该是“It's my pleasure。”



为什么要帮助别人?你不是可怜人家,不是出于感恩,不是因为同事、朋友都捐款了,你“被迫”也捐。那为什么?为我们自己,因为帮助别人是一件pleasure(愉快、快乐)的事情。你的一次伸手,对于你自己,也许真的算不了什么,但是对于一个正在困境中的人来说,你不知道你的这次“伸手”对于他是多么的重要。这种被人需要的那种感觉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快乐。施人者,亦自施!



让好人有一个归属,这是爱心存在的意义!为别人活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帮助人也是一样。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为自己而帮助别人,因为快乐就在你伸手的那一美丽瞬间!


搜索此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