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连鹏的博客

怀念过去,铭记今天,憧憬未来;希望做一个时代的记录者,有价值的媒体人;无论寂寞无奈、贫困潦倒、飞蛾扑火也在所不惜;希望以年轻一代的眼光来描述加拿大的历史、文化、政治及记录中国移民和留学生在枫叶之国的心酸和努力。QQ:76365,MSN:lianpeng126#hotmail.com

2007年10月16日星期二

马路天使——多伦多的街边艺人们

最早知道街头艺人的时候,是在关于国外生活的电视节目和画报上。人人脸上弥漫着欢乐,路人眼中的街角小丑,会心一笑比好奇围观的情况要多;潦倒的音乐家们打开琴盒就投入忘我演奏;全身涂满银粉纹丝不动的雕塑原是大活人一个……在中国,我见过一个残疾人,用双手双脚加嘴巴一起弹奏乐曲,可谓艺术家也。但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发生在路边,我们中国人一律称之为“乞丐”。但是,来到加拿大之后,才知道这个人群有他们的特别称谓:Busker。他们很骄傲把自身定义为:有高度追求自由的精神、波希米亚游牧者 、以表演来走遍世界、追求受到较少限制的生活,就像我们很多人向往的那样。

他们就像附随城市而生存的青苔,哪里有足够的滋养水分,他们就往哪里去,城市街角、地铁站、车厢里、公园里、广场上,都是他们活动的温床。街头艺人和城市文化,精彩互相依存。

他们演出形式千奇百怪。爱尔兰人吹风笛、吉普赛人拉手风琴,钢鼓、非洲鼓,爵士、古典、小调……你想得到的声音,这里应有尽有。还有变魔术的、翻跟斗的、吞剑喷火的、站着不动的、趴在地上画画的、涂满泥巴在地上打滚的……其中中国人不多,但也能偶尔看到一些拉二胡,弹古筝,吹笛子,踩高跷,往宣纸上泼墨的。所有源自身体的表现形式,都是街头演出的最佳利器,伴随着掷地的琅当铜板声响,他们让活泼了整个城市。

多伦多街边艺人故事

A.伊顿中心正门前,一名老先生在吹风笛(BAGPIPE)。灰色的粗呢大衣即使远远看去,也看出袖口的磨损和污痕;过于宽大的礼帽在晚冬落魄的风里有点战战巍巍。风笛的颜色有点怪异,因为我不记得以前的看到过的风笛具体哪部分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面前这具,有着深绿色的肚子,褐色的排管,有乱拼乱凑之嫌。午后的阳光很好,老先生却正好站在大楼的巨大阴影里,于是从那绿色肚子里流出的声音便不由自主地淌至街道另一侧那一地的阳光中去。这乐音与我过去所听到的一样悠扬动人,稍稍阖眼,就分不清羊群和白云之间的交合线,绿草像蛋白一样围着它们,乡愁从四面八方涌来。

蹲下轻轻把一枚硬币置于老先生地上的笛盒中,抬起头时,他朝我眨眨眼睛表示感谢。

“单靠这个能谋生吗?”在他停下演奏时,我小心翼翼地问。

“我还活着。”这个老头快活地冲我笑。

“为什幺喜欢这种方式?政府福利好像不错啊。”

“谁指望那些人。再说了,我可不愿意和养老院那些人一起等死。”

我们聊了起来,有趣的是他以前也是个政府公务员,多年来都有吹风笛的爱好。退休后子女远在欧洲工作,老伴也走了。百无聊赖之下,他选择了当一名BUSKER。“至少有人听我演奏。”他不无寂寥地耸耸肩:“赚来的零用钱刚好够晚上支付小酒馆的两小杯威士忌。”

B.地铁Queen站,我还没走出列车,耳朵已竖起来,除了乘客们的聒噪,好像安静得很。本以为没有收获时,在地铁出口处,两大购物中心之间,传来了音乐。走近一看,是个长得很像普京的男人在拉小提琴。乐曲悲怆,仿如从苍穹中泻下,传达上帝对在战乱受难的子民们的痛心疾首。我站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静静聆听,从这个角度,既可以看见他低着头,琴弓上下翻飞的侧影,又可看见THE BAY高雅的洗漱用具和从中涌出的那些购物后兴奋的脸孔。看似格格不入,却又尽显都会特有的胶合魔力。

“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当然。”

“为什幺在这里表演?”

“呃,只是喜欢。看着陌生人走来走去,有人根本不在乎你在弹什幺,有人不舍得离开,有人边走边悄悄看我,有人站着盯着我。感觉很复杂。而我享受这种复杂。”他操着浓重的东欧口音

他是一名来自波兰的音乐学博士,目前是在加拿大定居的第八个年头。除了在大学里当研究员,研究音乐与疾病的关系外,最享受的业余消磨时间方式便是当BUSKER,而且,用他的话来说:“当BUSKER也可以了解音乐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课题中需要做的实验之一。”

他亲眼在深夜看过一个路人,被自己的音乐感动得跪地痛哭;也曾见过有人往自己身边吐唾沫;有人无动于衷地路过,随后再折返陪了他数小时;当然可能更多人走过,永远不会再相见。“音乐与世间很多诱因一样,使你周围没有什么不可能发生;音乐甚至比其他诱因会引来更强烈的反应。”好像有道理,不然列儂也不会被热爱自己的歌迷枪击致死,我着实为他的话沉默了一阵。


C.最后看到的一个,我也不知道该不该称之为BUSKER,也许更应该单单称作行为艺术。五六个少男少女在多伦多那古色古香的火车站门口聚集。只见他们脸上涂满油彩,身上胡乱套着一些剪得极凌乱的服装。然后在旁边一个老掉牙的收录机的伴奏下,非常勇敢地走起了猫步。

“嗨,你们在干嘛呢?”

“找乐子。”

看来学堂的生活不能把加拿大的年轻人的精力折磨干净呢。

临走时,不会忘记在他们的铁盒里放下一枚硬币,当然,里面垫满了他们身上时装创造时舍弃的碎布——“好让硬币掉下时不会太响,影响他们的表演。”在旁负责音乐调度的女孩——年纪小得像是队列里某个模特的妹妹——很认真地对我解释了一下。

我简直被折服,什么思维啊这是!不过好像很符合逻辑呢。



TTC:不是想演就能演

多伦多的地铁站看来不仅仅起了交通的作用。每年有75名演艺者向TTC申请表演执照,在逾25个地铁站获准表演。

“我第一年当Busker时,有一回在Eglinton站表演,有个男人掏空了他的口袋,把61块钱放到我的吉他盒子里。你不知道我当时多幺担心他打算在下一趟列车进站时跳下铁轨!” 阿历斯从事音乐工作有38年历史了,1997年开始申请成为一名Busker。他喜欢弹不同流派的原创音乐。他说虽喜欢Busker这个工作,但事实上却不是总是那幺有趣。“实话说,这一行的竞争也非常大。别看TTC挺多站,适合表演的点却不多,想占好地盘,有人搬到离TTC近的地方住,只是为了比别人早点抢到好一点的地点。对于busker们来说,Finch地铁站像个战场,那里有个很长的走道,这样乘客们会有更多时间能听见你的演奏。这里的乘客手头也比较宽裕些。”阿历斯很快又加了一句:“不过busker的收入跟通勤者的收入并不总是成正比的。有时即使在不太好的地点,我们也能赚不少。人们给钱的理由有很多,如果你总在某一地点演奏,中间有几天不露面的话,‘常客’会很失望。”

拿一张在TTC演出的准许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申请人必须填些表格,还要被面试一番。在选取表演者时,TTC既安排了从商业操作上考虑的评委,也有专业艺术家方面的评委,总之要从全局考虑是否给申请人发证书。另外表演者的方向也要考虑,毕竟多元文化才更吸引人嘛。这还没完,即使你拿到了这个证书,也是一年有效。为防有人蒙混过关,证书每年颜色都不一样,跟公车月卡一样。BUSKER们除与TTC商定表演日程表外,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铁站表演,只要他不要占据日程表里别人的已订位置就好。

还有就是,挺残酷的一点:BUSKER们的演出收入也要给国家交税噢。


四.加拿大境内的Busker节日

关键词:Toronto Buskers Fest,每年一度的街边艺人大聚会,在风和日丽的八月末举行。因其老少咸宜,受欢迎程度恐怕不低于九月的同性恋彩虹大游行。

不说世界各地的BUSKER节日,光是加拿大境内,除了多伦多外,还有其他十个城市举办同类活动,如果在适当的时间你正在适当的地方旅行,千万不要错过各地风情各异的BUSKER节日噢。笔者为各位收集到各地对该节日的不同叫法,您只要抄下它们的名称,上网一GOOGLE,精彩纷呈!

Charlottetown Festival of Lights
Dundas Busking Festival
Edmonton International Street Performers Festival
Festival Loto-Québec Just For Laughs
Halifax Buskers Fest
Kingston Buskers Rendezvous
Nelson International Street Performers and Arts Festival
Ottowa Fringe Festival
Waterloo Busker Carnival
Windsor International Buskers Festival

世界上的BUSKER文化

从纽约、旧金山、伦敦、巴黎、雪梨,到东京,在大城市里或观光业发达的地区,街头艺人和城市文化相互依赖而生,他们是城市中流动的风景。

纽约是现代都市的模板。尽管早期纽约市政府曾严格取缔街头游艺的演出,现今在纽约任何一处行人匆忙的地点,随处可见这样的街头艺人的行踪,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各路街头艺人汇聚这里,这些即兴且不拘形式的街头活动,让纽约有了另样的动人面貌。

日本原宿Harajuku是新新人类的天堂,东京的流行指数大半是由原宿的青少年来决定,星期假日会有许多年轻人来原宿表演精采歌舞,在长达一公里有如巴黎香榭大道的表参道,或在前往明治神宫的桥上,成群的扮装青年同仁志或庞克青年大方的摇摆,接受观光客的闪光灯。

墨尔本亚拉河的南岸,餐厅、咖啡馆及各式各样的商店林立,南门是墨尔本艺术区的心脏,每逢假日更加热闹,除了既有的商店货铺外,延伸到维多利亚艺术中心前近两百个摊位的周日市集,及满满的街头表演者,成为亚拉河畔最为人称道的文化风景。澳洲雪梨港口正中央伸出去的雪梨歌剧院,闻名世界,歌剧院配合着周遭的露天咖啡座、街头表演艺人、渡船口、观海步道,白色贝壳屋舍,与蓝天碧海相衬,每年从世界各地吸引近二百万观光客。

在旧金山的联合广场与渔人码头,无数街头艺人的表演,是旧金山最充满欢乐气息的地方,多元化的包容力是这城市的魅力所在,同性恋者可以自在出柜,大方在屋顶插上彩虹旗,与异性恋者比邻而居,60年代的嬉皮运动在此茁壮,同性恋者也敢在街头拥吻。

而有「中世纪宝石」美誉的捷克首都布拉格,旧城广场除了四周的迷人建筑,街头艺人或民俗艺品卖者吆喝其间,也是重要的浪漫迷人文化风景。而即使是名牌时尚者心中的购物天堂米兰,在咖啡店、服装精品店林立维多利亚艾曼纽二世大道,也因为两旁街头艺人活泼的样貌,让它成为义大利最舒服的逛街大道。

有人觉得街头演出有廉价、通俗、艺术性浅薄之嫌,但这些在街头上不可避免的视觉,以庶民生活成为表现题材、通俗的娱乐表现,却是和民众最直接的接触。世界各地的大城市里的许多街头艺人,以近乎流浪汉式的乞讨的表演生活,目的不过是不愿意在剧院制式化演出,正好像不愿意进驻多伦多大同小异的MALL而选择在皇后西街开店的个性青年们一样。在街头出现的表演者,也可能是身怀绝技的一流表演家。在美国纽约苏活区,一位受到热烈掌声的街头艺人,通常能在一个小时内,轻松赚进上百元的美钞。而政治性的文化产业考量政策也曾经在美国芝加哥上演,1980年,芝加哥新任的市长 Jane Byrne 为了吸引观光客,甚至找来了 50 位街头艺人,每个人每天发放 25 元美金,让他们固定在芝加哥市区街头演出。在街头艺人演剧兴盛的城市,甚至有非正式性的区域街头领导人,除了协调演出地盘位置外,更扮演了评审新加入街头演艺团体的积极工作。

把镜头摇到中国,广州。一年前某个黄昏,我亲眼见到三个少年在花园酒店旁一个新建好的小广场上摆好吉他和音箱,然后开始弹唱,虽然技巧欠佳,声音羞涩,却也唱出了校园的纯静。在小广场里散步和购物的人们纷纷驻足欣赏。然而十分钟后——人们还没来得及往琴盒里扔硬币,不知是我们十分称职的城管人员,还是怕丢饭碗的小区保安,急急前来阻止。待我从一家小店出来时,他们连同那对硕大的音箱已杳如黄鹤,不知所踪了。

盼望着,中国人也有自己的街边艺人,像过去天桥上卖艺的人,自信满满。虽然东风与西风大不同,但也要像小荷一样露出尖尖角,散发诱人清香才好。

渥太华-加拿大皇家制币厂(Royal Canadian Mint)

加拿大皇家造币厂隶属于加拿大联邦政府,皇家造币厂建立于1908年,总部位于渥太华市中心的一个历史建筑中。现在, 这一总部基于渥太华的生产设施用于制作各种手工的收藏品、纪念硬币、饰金硬币、奖牌和纪念章。这里设计和制作所有精美的铸币模版,这些模版用于铸制流通硬币以及纪念币。这里还有黄金的提纯法与先进的工程技术。

百余年前,加拿大的早期移民使用的货币可以说是种类繁多,常用的就有法郎、美元、英镑及西班牙比塞塔。随着国家的发展壮大,加拿大需要铸造自己的货币来维护国家的信用。同时,在英属哥伦比亚以及育空河流域,金矿的开采达到了高峰,而产出的黄金都被出口到了美国。于是要求建立自己的造币厂的声音逐渐多了起来。倡导者们相信一旦加拿大有了自己的造币厂,金价就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且他们提议制定一个政策,要求政府和银行都来储备本国货币。当时的国家储备还是外国金币或实物黄金。

顺应这一历史要求,1905年加拿大开始在渥太华修建造币厂。曾在英国皇家造币厂任职的Arthur H.W. Cleave被任命为皇家造币厂加拿大分厂的主管。1908年1月2日,一枚50分硬币的铸成宣告英国皇家造币厂渥太华分厂正式投入运营。

造币厂在它早期的生产中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效率。它铸造的有金镑、加元及数百万盎司的纯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它还为英国制造过枪支。1931年12月1日,加拿大皇家造币厂被正式移交给加拿大,隶属于财政部。1969年4月1日,加拿大政府决定把造币厂改造成皇冠公司,赋予它更多权力,使它能对现代社会的变化做出更快更好的反映。

作为一个赢利性的公司,加拿大皇家造币厂必须对它的唯一股东--加拿大政府负责,它的经营目的是使国家的投入产生较好的利润。造币厂拥有精良的设备和优秀的技术人员。它在渥太华的总部与在温尼伯格的分厂组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完善的造币中心之一。它共有雇员700多名,从事着与硬币的设计、生产及销售有关的各项工作。

加拿大皇家造币厂常年本着毫不动摇的勇于发明创造的信念,一直走在造币技术革新的最前沿。造币厂以其技术创新而著称,它是世界上第一家生产出99.99%普制金币和99.999%精制金币的造币厂。

加拿大皇家造币厂为加拿大铸造所有的流通币,同时还接受委托为其他国家铸造流通币。它的产品范围很广,包括:收藏币、普制金、银、铂币;纪念章、纪念品及兑换币;设计独特的精致手表;成色为9999的、镶嵌珠宝的收藏金表等等。此外,它还向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黄金加工、黄金检测等服务。这里陈列着超过100万加元的黄金,精品店提供五花八门的礼品、珍藏品和纪念品。

地址:320 SUSSEX DRIVE,Ottawa,Canada
官方网站:http://www.mint.ca/

2007年10月7日星期日

新移民多伦多买房须知

最近接待了很多刚刚登陆的新移民朋友,发现有很多人表示对多伦多地区不太了解,经过和我的沟通后,思路变得清楚,购置物业的步骤也更清晰。现在我就把一些基础知识归总,希望给大家一个常识指引。

[b]**关于多伦多的社区划分[/b]

大家眼中的多伦多,其实应该分为4个部分:大多伦多市(GTA);约克郡(York Region);皮尔郡;杜翰郡。

大多伦多市又分为5个区:市中心;东约克;北约克;怡陶碧谷;士嘉堡。

以Steeles大道为界,以南为多伦多市,以北为约克郡,约克郡有6个市组成:万锦市(包括康山,渔人村,史托维尔3个区);烈治文山市;旺市;奥罗拉;帝王市;新市(有很多牧场以及骑术学校)。

在多伦多的西面,以427高速公路为界,又有我们熟悉的宾顿市,密西沙加市,奥克维尔以及弥敦.再往西,还有汉密尔顿市(加拿大第一个首都),以及瀑布区(有大量的农场资源)。

在多伦多的东面有皮克灵,艾加科斯以及维比市。

[b]**多伦多的物业[/b]

多伦多的物业分为3大类:交管理费的物业(即condo);不交管理费的物业(即Freehold);商业(例如生意,商场,办公室,农场,店铺以及土地等。)

交管理费的物业分为2类:楼房;镇屋(也称连体别墅)。

不交管理费的物业分为4类:独立屋;连屋(Link);半独立屋;镇屋。

[b]**多伦多的学校以及校区,社区[/b]

多伦多大多采取就近入校的原则,所以校区和社区就变成了一个概念,讲到多伦多的社区,不可避免地要讲到多伦多的学区,好的社区和好的学区是相辅相成的。

多伦多的学校分为3类:私校;天主教学;公立学校。

每类学校的水平参差不齐,每类学校等都有不同机构对其排名,如对该类排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致电李丁或其助理查询。

[b]**多伦多的社区介绍[/b]

高档社区:在多伦多地区有4个比较典型的豪宅区(也是好的私校,公校的校区):玫瑰谷:位于MtPleasant/BloorSt.;森林山(位于Yonge/Eglinton);约克坊/劳伦斯公园区;北约克。

好学区(社区)推荐:

1.NorthTorontoCI
2.DonMills
3.YorkMills
4.EarlHaig
5.A.Y.Jackson
6.Dr.NormanBethuneCI
7.St.JohnAMacdonaldCI
8.LawrenceParkCI
9.UnionvilleHS
10.BayviewSH.
11.MarkvileSH
12.PierreElliottTrudeau
13.Langstaff

每个学区有每个学区不同的房屋类型,价位,人群构成,收入水平,社区声誉,治安状况,医疗状况。每个学校也有不同的特点,如果希望了解每个社区更详细的情况,也可致电李丁或其助理。

[b]**多伦多置业和经纪[/b]

在多伦多,不论买房,卖房,还是购买生意,土地,办公室,加油站等等,大都免不了和经纪打交道。仅仅在买方的过程中,买方的经纪所要经过的基本程序就有13,14个之多。其中有任何一个马虎,或者跳过,都有可能引致房屋交易中的麻烦,错误。而且,每个客人都应明白,多伦多的每个地产经纪共享一个相同的数据库,每个经纪的房源基本一样,那么经纪和经纪之间有何不同?这些因素包括:对您自身各方面情况的了解、对社区的了解、对房屋,物业本身的了解、对房地产,商业交易各个环节所涉及的法律,法规等的熟悉程度(有的新经纪未必修完商业课程,很多未必有办公室,土地,购物中心交易的实践经验)、经纪本身对房屋的要求定位、经纪的素质,工作态度等等。上面这些方面,决定了某个经纪是否适合您。是否在交易当中可以防范可以避免的麻烦。因为每一单交易都有相同的程序,如果不按照这样的程序严格进行,就会不时遇到不同的烦心事。

[b]**购房步骤[/b]

1.按照地产局要求,讲解经纪的职能,和客人的法律关系;
2.签订委托,代理,授权协议;
3.提供房源,看房,解答相关的所有问题。(地产局立法严格禁止非注册人员带客看房,每个经纪都要购买保险,以便对客人,对房屋负责,这点与中国不同。);
4.提供房屋的登记资料,买卖纪录;
5.比较成交价格,提供房屋市值;
6.起草购买合同等法律文件,代理客人进行价格,交房期,合同条款等谈判;
7.协助客人办理房屋贷款,验房等事宜,并代表客人对房屋本身的缺陷进行谈判;
8.协助客人寻找律师,转交法律文件,以及对任何更改及时沟通,保持和银行,律师的联系;
9.带领客人进行交房前的查验,并对查验的问题,协助客人解决。当然,还有很多案例可以列举。

[b]文:地产经纪李丁LiDing,如有垂询请电:416-648-3678 李丁,e-mail:dingdingli@rogers.com,网址:www.dingdingli.com或www.dinghomes.ca。[/b]


2007年10月5日星期五

博客、QQ、MSN带领华人移民步入“新思亲时代”

有人说,“家书抵万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然而对于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的移民来说,恐怕即便是“万金”,也比不上和家乡的亲人互通消息,“最近好吗?”“要注意身体啊!”……一句句简单的问候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思念和关切,其意义也许超出了“问候”本身。

过去,书信、电话是移民联系家人的主要方式,而现在,E-mail、Blog、QQ、MSN,这些时尚的通讯手段被移民用作和家乡亲人交流的工具,E-mail时时向亲人传递平安的消息;Blog里记录的生活让彼此感觉不到大洋阻隔的距离;QQ和MSN的视频聊天更是穿越时空,将双方紧紧联系在一起。

从传统的书信到现代的数字科技,移民们改变了与家乡亲人联系的方式,但是,他们的拳拳思乡之情将永远不会改变。

指尖流淌的牵挂

“亲爱的爷爷奶奶,你们好吗?真希望能和你们一起庆祝春节,亲自给你们讲述我在英国的故事……”

“今天,我得到了校长的接见和表彰,获得了我们学校的荣誉勋章——‘学生志愿者突出贡献奖’。我的事迹还在这边的几家报纸上刊登了,好开心啊!……”

“我最近正在班戈筹划一个传播语言、文化的志愿者项目,是与英国学生合作,向当地的孩子教授汉语及中国文化……”

20岁出头的宇斯,是英国威尔士班戈大学社会科学系的学生,这些都是她写给祖国亲人的“家信”,但这些“家信”,可不是需要几经颠簸、漂洋过海的传统书信,而是这头鼠标一点、那头就马上收到的电子邮件。

从一个英语不太流利的小姑娘,到威尔士地区“国际学生奖”获得者,宇斯在异乡的成长经历可谓丰富多彩。加入学校的羽毛球俱乐部和登山俱乐部,参加“班戈学生志愿者”组织从事慈善工作,获校长颁发“学生志愿者突出贡献奖”,荣获国际慈善机构Rotary Club的“大使奖学金”……她总是把自己的每一次收获和每一分欢乐,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告知远在黑龙江的亲人。

如今,给家人写E-mail已经成为了宇斯的一个习惯。“我在学校参加了很多社团活动,生活很充实,但有时还是会非常想家,特别是生病的时候、过节的时候。”宇斯说,她在邮件中一般都会说些开心的事,让家人一同分享她的喜悦,而遇到挫折与苦恼时,她不会一个劲儿地在信里发牢骚,“我不想让他们担心,特别是爷爷奶奶,年纪大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移民到了海外,割不断的是对亲人的想念、对家乡的眷恋。而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家用电脑的普及,国内的网民数量激增,网络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

方便快捷的网络平台,固定明确的邮件地址,无需邮资,更无需担心信件丢失,只要坐在电脑前轻轻敲击键盘,任满心的牵挂随着指尖流淌成文,瞬间,思念便已抵达千里之外,这便是时下最便捷的通讯方式。

现代社会,传统家书式微,而满天纷飞的E-mail,同样可以承载浓烈的亲情和深切的想念。

“点击我们的生活”

“刚下飞机就赶上了我们在北京盼望已久的瑞雪!中国有句俗语:瑞雪兆丰年。我想这是多伦多为了给我们洗尘而降的瑞雪吧。”

“最近加拿大的油价狂涨,多伦多的油价已经是1.08加元每公升了,温哥华更是高得离谱,居然是1.27加元……”

“明天就是母亲节了,虽然昨天已经给妈妈和婆婆打过电话,但是依然很想她们。以前在家的时候并没有这么强烈的感觉,但是现在身处异国,连晚上做梦都是妈妈对我种种的好。”

这是一个名为“想飞的蛹”的博客,它是今年刚刚移民加拿大的Emily的个人空间。《移民生活的第一天》、《加拿大油价飞涨》、《母亲节》……这些都是她的博客日志,再配上许多漂亮的照片,俨然成了Emily的网上家园。

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正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博客”便是近些年来引人注目的一大新现象。

明星们开“博客”,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普通人写“博客”,替代了原有的日记本;而不少海外华人移民的博客,已经成为其与家人联络的崭新途径。



留学生涯:中式英语外国人听不懂 被误成歹徒抢劫

在四年多的留学生涯中,笔者曾在生活实践中亲身领略过“好几国”英语。但最为回味无穷,常令人拍案叫绝的英语还要看咱们中式英语。

影响最大,也最经典的例子是“Long time no see”,意为“好久不见啊”。早期去美国务工的华人并无英语语法方面的常识,于是想当然地按照中文语法生造出了这么一句问候语。而经过长期使用,美国人民颇为接受这样一个不合语法的短语,认为它简单明了,吐字又清晰方便。因此,这句中式短语堂而皇之地进入了英语的主流。如今我在国外与久未谋面的朋友相聚时,此句是必作开头儿的。

中国的国外留学生

说完正面形象,我们当然就要谈谈反面典型了。第一个反面例子经常出现在买东西的场景里。我们中国人买什么东西时习惯说,给我来个这个,递我一个那个,比如:给我来包万宝路。我的一个同学第一次从国内过来时刚下飞机就在机场闹了笑话。他冲着机场商店里的店员说:“Give me a Marlboro(给我个万宝路)。”这种句式只有在歹徒抢劫商店时才会出现。店员当时冷汗就下来了,幸亏他身边的经理头脑灵活,问道:“Do you mean you want to buy a Marlboro(你是说你想买包万宝路吗?”我们同学感觉这个经理真“莫名其妙”,心里话:“我不买还能抢啊。”于是点头说“yes yes!”

其实这类句子正确的表达应该是:“May I have something, please?”

第二个“反面教材”就是我们北方人常吃的面条,我们中国学生通常管它叫noodles。可当我初次来到国外时发现在超市里根本没有“noodles”这种东西。面条的英语标名是pasta,或者spaghetti。noodles通常是指给小孩子吃的细小绣密的面条。

第三个需要纠正的中式用法也是关于吃的,确切地说是关于吃后的感觉。我们中国学生遇到什么好吃的东西,经常就是将其评论为“delicious”。其实这个delicious是很正式的用法,平时外国老百姓说话基本不用。他们用的通常是tasty,或者就是一句简单的good,高度概括了。我宿舍附近有家比萨饼店招牌上的广告语就是“Damn tasty”,直接翻译过来就是“该死的好吃”!您说他们都多狠吧,可是再狠我也没听说有谁用“damn delicious”的。

最后附送读者两个小笑话。第一个是我自己的。刚来这边留学时有一次聚餐吃的是小羊排。转天有个没去的外国同学问我吃了什么,我张嘴就来了“lamp”。lamp和羊排lamb只差一个字母,可意义想去甚远,乃是管灯的意思。那个外国同学一时惊叹,下意识地看了看天花板上的大灯,心里大概在合计:这哥们儿牙口真棒!

第二个还是我同学的,有一天此君在自家厨房做饭,一个外国朋友打电话找他,问他在哪里。他不假思索地回答“I am in the chicken”。其实他肯定是想说“I am in the kitchen”。这一疏忽不要紧,没想到把自己变进公鸡的肚子里去了。

2007年10月4日星期四

一个加拿大海归回国半年后的真实感受



在加拿大呆了3年以后,非常迫切的想回国发展了。原因如下:

1、不能融入加拿大的文化,在精神生活方面不能的到满足。

2、受不了加拿大的天气,半年的冬天,一想到就很烦躁。

3、饮食水平及其差,很多自己想吃的东西都吃不到。每天只是为了填胃而食。

4、朋友交流很少。大部分人都为了生存而挣扎。每个人都很孤单。

5、工作难找且不稳定。似乎事业上不会有什么大的发展。

6、医疗水平极差。生病得不到治疗的痛苦无法言表。

当然,加拿大的很多优点也是值得留恋的。

1、自然环境好。到了夏天非常美丽。(但是冬天的郁闷也是很明显的)

2、社会福利好。养小孩,养老人,以后自己的退休都会很舒适。

3、人们非常礼貌,社会治安好。

4、国家民主,言论自由。

5、汽车便宜,养车费用低。

6、国家有很好的credit(信用)。

综上所述,自己毅然回国。回国之后非常兴奋,持续了半年。半年之后,自己对中国的认识又加深了。这里再来谈谈中国的情况。

1、首先,让人直接就想到要重新回加拿大。在中国没有安全感。比如,刚刚的房贷加息的问题。老百姓每月要多付钱了,还有要实行房产税,让那些靠出租为生的人,每年就突然要损失一大笔钱这个问题让我非常非常的伤心,本来还想再买一套房子。现在也不敢买了。而且有了把房子卖掉,重回加拿大的想法了。

2、环境问题:这个问题也很严重。在我的家乡,基本上很难看到蓝天了。不过大城市现在很重视,北京环境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现在的环境还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要是北京像我的家乡那样,就真的不可能在北京生活了。不过长期下去,环境不容乐观。中国如果想全面改善环境。难。

3、汽车的问题:虽然一直在降价,还是贵。汽车贵,贵在了花同样的钱,肯定买不到同样品质的车。

当然,国内可以买到廉价质劣的汽车,不过海龟如果这样就太掉价了。养车贵。而且由于政府没有credit,你不知道是不是当大量汽车到了老百姓手中的时候,政府就开始收各式各样的费用了。使得养车的成本加大。以我多年的经验,我想这是肯定的。因此,也不敢买车。

4、房地产:个人感觉,北京的房价并不算高。还是在一个比较合理的价位,也是一个我能接受的价位。不过房屋质量差,物业服务差。使得实际上买房子的付出并没有的到应有的回报。买房子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陷阱。比如,买了房子,拿不到房本。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没有房本,就说明你没有房子的所有权。政府可以想收回去就收回去,你没有一点办法。我就奇怪了,既然你政府认为开发商的房子没有资格办房本,为什么还允许他们卖呢?既然老百姓买了房子,为什么不给办房本?总之,无论什么情况,都是老百姓吃亏。政府不监督开发商,开发商出了问题,老百姓来买单。其实,政府,开发商都是一丘之貉。

5、养孩子问题:对于一个中国普通老百姓来说,养个孩子每月的花销是2000RMB以上。对于海龟,如果是外国国籍,那么费用会大大的增加。本来想的挺好,不行就把孩子弄到老家去养。可是,自己都不能忍受老家的环境,怎么能忍心让孩子在那里?对于养孩子,政府没有一点点的责任心。你会说,养个孩子要2000,那么很多人都挣不了2000,怎么养?其实,2000是一个基本的消费,你当然可以给孩子低消费。可是你不怕孩子吃到毒奶粉吗?

现在也有了再回去的心了,可是想到加拿大也觉得很没意思。我想做海龟真的只是应该两类人,

1、国内有根基,回去创业。

2、国外的Loser。



2007年10月2日星期二

到了中国才发现:中国姑娘尽是野蛮女友

到了中国,才知道中国姑娘尽是野蛮女友!
  
韩国的女人“从”夫得很。即便再好大学毕业的女子,婚后也是要以家里为主的。我与珠景的相识很是偶然。大一刚开学那阵,有一天上计算机课,埋头顾自玩着电脑的我,听见有一个女生问我怎么建一个新的文档。
  
我搁下手里的活计,教她一一完成。她“哦”着嘴,睁圆的眼睛里面似乎塞放了五彩球一样的明亮。她说谢谢谢谢啊!一再的鞠躬。那时才知道,原来班上一直盛传的那个韩国女生,就是她了。

我们便开始了交往。一同上课、下学的过了两个月。大概她是认定了我们的朋友关系。有一天,当我如往昔一样直呼她的全名,她不是往昔礼貌地答应,而是撅起嘴巴,如韩剧里的那些淘气韩国女孩,“庄重”地告诉我说,在韩国,朋友之间是免姓的。如果是称呼全名,会显生疏的。
  
我们便聊到她有趣的名字。她说其实这个名字是她的汉语名字,是在来中国之前特地取的。“没想到,适得……”她又是睁圆了眼睛,开始“哦”着嘴向我求助———看多了韩剧的我一直以为韩国演员都是在进行着夸张的表演。总接受不了她们张圆的嘴巴,撑起的眼睛,和拧水一样的脸部。之前也曾经想过兴许那只是韩国艺人的一种表演方式,和生活是无关的。习惯了珠景,才知道自己的武断。每当她遇见一件意外的事,如果是好事,她的眼皮立即上挑,眼珠即刻撑圆了;如果对于她来说是坏事,那么她的眼皮便会更快地下耷,眼珠依旧撑圆了,只是这时,珠里再无兴奋时的光彩了。但是她的嘴巴,在这些时候,却都是一样的:里面像是搁了一个鸡蛋,闭也闭不上,张也张不了了,喉咙里发出“哦”的声。

而这次,她的成语又是忘了。我替她补上“其反”二字,她立即吐出口中的“鸡蛋”,本来圈聚在尖下颏下的俩酒窝此时便也离散了,各自回到自己的阵地,深深地骄傲着往上翘。

我们读的是新闻系,基本知识点、稿件分析对于早已过了汉语水平测试中级的她自不在话下。但是古代汉语———这门据说是大学里最难过课程之一,对于她,实在是晦涩的很。“像是天书!”每每轮到这节课,她都鼓着嘴,时时地念叨着这句话。

虽然古文对于她,艰涩难懂的很,但一旦翻译成白话文,她听懂了里面含带的中国古文化,她的问题可真是不少的。
  
为什么你们平时没喝酒时也说项庄舞剑啊?
  
啊!为什么你们古时也席地而坐?而现在不呢?韩国还席地而坐呢。


起初我是耐心地解释,她的头摇得总是比拨浪鼓还勤快。后来我烦了,直接说:“我们打倒过孔家店,你们打过吗?认真听讲吧!”
  
韩国传统儒家礼仪文化保存得极其完善———对于本是后代的我们来说,确是这样的。正如韩剧里播出的那样,韩国的女人“从”夫的很。即便再好大学毕业的女子,婚后也是要以家里为主的。珠景言语里她的妈妈,我们听得出来,就是典型的主妇。
  
也许也是因了这,珠景和她国内的朋友才会那样浓烈地羡慕着中国女人吧!《我的野蛮女友》风行的那阵,珠景与她的国内朋友崇拜得近乎疯狂。要知道,在她们的成长中,女子在学校要学习,要学绣花,要学做饭,要知书达礼,她们从未知道女孩子,还是可以这样活着的。

“到了中国,才知道中国姑娘尽是野蛮女友!”
  
她的话音未落,哈哈声就紧跟而上了———屋子里安静上着自习的人便以她为中心,投射目光。
  
留学生楼要装修,她便请了几个老乡和我们几个同学帮忙搬寝。大家来来回回地在偌大的校园里奔波了几趟,终于捧走了她的屋子。大家见是周末,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有人提议,说继续帮忙收拾一下屋子吧。众人应允了。待屋子整齐了,大家灰头灰面地累得饥渴难当时,才想起午饭的时间早已经过了。
  
刚做了卷发的珠景顶着个蓬松松的发,招呼大家吃水果。累了的大伙谁也不客气了,嚷着叫快点上。她左手握着个李子出来,右手捏着把刀。“只剩一个李子了!大家一起吃吧!”说完自然地与大家说笑,把李子分了七瓣。她老乡一边打闹着一边神色自然地拿了自己的那一份,倒是我们,过惯了“大方”日子的我们不自然地取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捂在手心,直到他们再三地催我们吃,才不自然地囫囵咽进了肚子。
  
过了几日,她要到我寝室取因搬家寄存在这儿的书。刚领着她进了寝室走廊,她的招牌式惊声又起。我调回头去问怎么呢?她惊骇着两眼问:“你们在走廊里怎么也穿睡衣?!睡衣只是在床上穿的啊!”
  
待她趿着鞋TIDATIDA声直至消尽在走廊,我趴在窗台上望着楼下的她:趿着拖鞋,穿着宽松肥大的运动裤的她,走路像是拖着两条腿,穿过楼下那片男女寝室楼砌起的开阔广场,拐过食堂,一身香粉味的她便混入了涌出食堂的人流。

老外看中国:外国人身在中国太久的表现

1.几杯白酒根本不能令你晕头转向。

2.你在一家豪华西餐厅享用美食时,甚至没注意到隔壁的一个家伙在对着手机大喊。

3.你喜欢穿着拖鞋到处走,你开始穿着睡衣去小店买东西。

4.你开始到马路边的理发摊理发。

5.你在公园里一边倒着走,一边听收音机。

6.羽毛球和乒乓球成为你主要的运动方式。

7.你在电梯里吸烟,你相信把电梯按钮摁63次能让你更快。

8.所有的白人在你看来都一个样。

9.你发现上西式厕所不舒服。

10.你问别人的本命年是哪一年。

11.“蹲”成为你最喜欢的姿势,无论何时何地。

12.你开始喜欢吃月饼。

13.你告诉你的父母,你们家原来的房子风水不好。

14.你说话时喜欢在句子里用“啊呀”来表达你的惊讶、喜悦、痛苦或生气。

15.你觉得自己个子高,尽管你只有5.8英尺(约1.74米)。

16.你回国时,每次上医院或商店都喜欢带上大量的现金。

17.你在餐桌上吃鱼时,根本没注意到鱼眼睛在注视着你。

18.你开始觉得买新的自行车很傻,那些来历不明的二手车连一半的价钱都不要。

19.当问你理由时,你只是重复“不好意思”。

20.每当你上厕所时,你喜欢自己带上手纸。

21.你爱用筷子,你可以用筷子夹起各种各样的食物,包括花生,别人夸你筷子用得好时你会不高兴。

22.你喜欢转过头去看别人在都读什么书。

23.你在驾车时猛按喇叭,因为你在人行道行车时他们挡住了你的路。

24.当你在家乐福超市购物时,一些老外盯着你,因为你在窥视他们的篮子,想知道老外都吃些什么。

25.你开始把其他外国人叫“老外”。

26.你认为麦当劳的食物好吃。

27.你的普通话讲得比中国人还好。你买中文报纸,因为你已经忘记自己曾看不了中文。

28.当你朝窗外看时,你会想,“哇,这么多树!”而不是“哇,这么多混凝土!”

29.你不再喜欢向新来中国的人介绍中国的一切。

30.中国人不再盯着你看,你在纳闷为什么。

31.鞭炮声不能把你吵醒。

32.中国人在街上向你打听路怎么走。

33.当离开中国时,你想吃中国食物。

34.在夏天,不管什么时候坐下,你都把裤脚卷到膝盖边。

35.你每次进家门都要先换鞋子。

36.你在公共汽车上总能抢到座位。

37.你开始觉得自己的鼻子过大。

38.坐出租车时,你听出了车子里播放的中国流行音乐,并跟着它哼唱。



2007年9月26日星期三

中国人移居海外经济转型升级五大机会

海外华人经济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当前海外华人议论纷纷的一个话题。华人经济有些什么长处和短处,为什么必须尽快转型升级?应该向着什么方向转型呢?日前,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采访了对此颇有研究的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华侨华人研究所所长李鸿阶。

李所长说,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华人经济加快向现代化、集团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出现了新的经济转型趋势。

转型已经历了三次

中国人移居海外,有着悠久的历史。开始时,海外华侨是以“三把刀”起家的。到20世纪初,华侨资本首先在小商贩、仲介商和承包商中产生,并以商业资本的形态出现,形成了第一次的经济转型。

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国家纷纷独立,尤其是中国政府鼓励华侨入籍,由“客人”变为“主人”,实现由“落叶归根”向“落地生根”发展,华侨也就成为华人。为了回应发展工业化的需要,华侨华人资本纷纷由商业领域进入工业和其文明服务业领域,重点发展轻纺工业以及房地产、酒店、银行等现代服务业,开始了第二次的经济转型。

到20世纪90年代末,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华人企业纷纷调整经营方向,通过产业转型和债务重组,重点发展比较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走出了发展的困境,实现了第三次的经济转型,为今后的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奠定了基础。

发展产生三个问题

当前,海外华人经济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为:

一是发展粗放化。家族企业有决策快、效率高等优势,在海外华人企业的发展初期有重要的作用。但由其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结合,一旦决策失误就容易导致企业破产倒闭,不利于企业的永续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二是利益短期化。尤其是部分新华侨华人企业,由于融入当地化的程度比较低,“客人”心态严重,缺少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在经营上短期利益严重,招致当地人的不满。

三是创新瓶颈化。华人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科技投入和高新技术企业都比较少,企业的创新意识不强,经营管理水准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转型升级五大趋势

在新一轮的经济转型中,海外华人企业必须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总起来看,主要有五大趋势: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产业。服务业是海外华人经济的优势产业,在所在国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应以华人经济的转型为契机,继续强化服务业的优势地位,并以工业发展相结合,做大做强现有的企业和产业,以取得未来竞争的优势地位。

二是重视科技进步,促进企业转型。要加快应用先进适用型技术,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企业由外延型转向内涵型,实现劳动密集型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和谐发展。

三是增强社会责任,实现融合发展。要把海外华人企业发展纳入所在国的经济体系,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分工协作,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关注当地民生,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共同维护华族的合法利益,形成融合发展的族群关系新格局。

四是与国际接触,改善家族经营模式。要改变任人唯亲的管理模式,加强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当分离,不断注入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形成以人为本、共赢互利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向现代化、集团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五是发挥华商网路优势,与中国经济共成长。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举世看好,已成为国际资本投资最重要的地区,并将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牵引车”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华商网路优势,加强对中国的投资,促进双边贸易合作,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实现与中国经济共同成长。

海外华人经济只要把握好这五大趋势,转型升级就会更加主动,效果也会更好。


在加拿大买汽车保险省钱绝招

调查发现,许多人购买车险的费用可以节省一半。换言之,购买车险时省钱是一门实实在在的学问。那么,购买车险时省钱应该从何入手呢?

1.要求成为顶级顾客。一般来讲,保险公司会根据顾客的状况将顾客分为几个等级。对于在过去几年没有或几乎没有赔偿记录,并且住在盗车案件较少地区的顶级顾客,能够很容易的节省15%甚至更多的费用。

2.在买车前核对保险费用。根据碰撞损坏的修理费用,不同车型的保险费用是不同的。甚至表面上相似的车辆的保险费用也是不一样的。

3.设备折扣。如果你的车辆有诸如像安全气囊或反锁刹车等安全装置,那么你就可以要求获得额外的保险折扣。另外,检查一下车的警报系统等反盗装置也很重要。

4.综合保险。如果你一起购买汽车,住房及个人保险,那么大部分公司会向你提供较低地综合保险价格。

5.提高驾驶技巧。在部分地区,完成一套正规的安全驾驶课程有助于减少保险费用。

6.孩子因素。如果你有可以开车的孩子,而他们的学习成绩好或者他们在100英里以外的学校读书,不用开车去上学,那么你很可能会得到保险公司的优惠。

7.团体折扣。保险公司通常为那些雇员团体,养老基金或者校友会的成员提供折扣。这种被称作“附属折扣(affinity discounts)”的优惠是相当可观的。如果你满足某方面的条件,一定不要错过。

8.保留自己的修理选择权。部分保险公司会要求你使用配件替换损坏零件,或者鼓励你将车放到指定汽车修理厂修理以减少成本。尽管这样可以降低保险费用,然而很多人仍然想保护自己的自主性,让自己来决定谁来修理以及使用原装零件还是配件。在几年前的一次测试中发现,没有一个缓冲器配件能够跟原装的相媲美。因此,其中利弊需要认真衡量。

此外,据信息港综合报道,诸如Quicken Insurance(www.quicken.com/insurance)和InsWeb (www.insweb.com)等在线服务的盛行,进行车险费用的比较越来越方便。尽管可以使用黄页查询当地保险机构的报价,但是在线服务可以让你便捷地在几分钟内比较不同的价位。

车主也需要每年至少比较一次各种保险价位。当然,过于频繁的和随意的更换保险公司并不明智。有时候忠心可以得到优惠。比如说,如果你在一家公司已经连续投保了几年,并且几乎没有赔偿记录,那么你就有资格获得安全驾驶员的折扣,这将帮你省去相当可观的保险费用。但是如果你正考虑更换保险公司,那么新公司也有可能会满足你成为安全驾驶员的要求。另外,如果你在同一家公司为多辆汽车投保,那么你也很可能会得到打折优惠。


融入蒙特利尔的四季(Montreal: Four Seasons)


融入蒙特利尔的四季

我是在冬天的第一场雪后来到蒙特利尔的,为期三个月的纵横加拿大之旅当时只剩下最后一站--最东边的纽芬兰岛,之所以从哈里法克斯--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地--倒走回来,是因为要和从波士顿上来的弟弟共进感恩节晚餐,我们已经有好几年没见了。原计划走完加拿大后直下南美洲,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再上来找工作蹲完“移民监”,没想到晚餐后收到的邮件真的值得感恩:公司要我立刻上班。在这个据说新移民失业率极高的国家里,工作找上了门,大家都认为是个奇迹。于是留了下来,喜欢上这座城市和她非常法国化的生活,虽然至今我的法语依然属于扫盲班的水准。

冬:经历的最长冬季

刚刚定居下来时,很是担心是否适应冬季的寒冷,没两天便发现实属杞人忧天。蒙特利尔有两个:地上城和地下城(UNDERGROUND CITY),地下城连接着地铁、餐馆、商场、剧院、博物馆和写字楼,即便在最寒冷的日子,也可以着短打凉鞋逛遍全城,据说当年修建时挖出的土,在圣劳伦斯河中堆出了一个小岛。只要愿意,每天我只需在外呆六分钟,那是公寓来回地铁站的时间。因了地下城和完善的供暖设施,如果有天在大雪中,看见街头等公车的人群里,皮衣皮帽与短裙薄衣相伴的话,不用惊奇,乱穿衣,是这里冬天的时尚写照。

冬季的户外运动全都是与冰雪有关的,蒙特利尔附近有不少据说东海岸最好的滑雪场,同事的父亲拥有其中一家,他说七岁前的他以为人人都会滑雪,就和会走路一样自然。很多滑雪场里除了拥有下降滑雪和越野滑雪的雪道外,还有轮胎滑雪雪道,所谓轮胎滑雪就是坐在处理过的轮胎上沿坡呼啸而下,在坡度陡的雪道上,往往掀起一片雪雾,至于上山的缆车也是拖拉着的轮胎。有个周末,我就是坐着轮胎上山下山再上山再下山了一整天,那天的温度是零下二十三度,呼气成霜,却丝毫不觉的冷。

至于平时,总在公寓顶楼的游泳池游泳。穿着比基尼站在落地窗前,看路灯映照下狂舞的雪花,看万家灯火闪烁的城市,我知道自己爱上了这个城市,爱上了这个生平经历过的最长最冷的冬天,虽然,同事们都说这是一个暖冬。

春:滑过指尖的花瓣

采集枫树汁熬制枫糖季节的开始,魁北克春天来临的标志,尽管那时大地依然雪封。三月中旬,昼夜温差促使糖枫树的树汁快速流动,只要在树干上随便插个金属管,树汁便如自来水一般流出来,送进熬糖屋,用不上一个晚上,便被熬成了糖浆,装在瓶中,琥珀一般。在约一个月时间里,随便找个周末,去到一家熬糖屋,一边享用魁北克风味的农家午餐,一边欣赏乡村歌手的法语民谣,兴起时,用餐者放下刀叉,齐声高唱。饭后,想参观熬糖过程也好,想坐马车遛个弯也好,主随客便,还奉上新鲜糖浆浇出的太妃糖,这便是大家说的枫糖节了。

雪开始消融,便是看雪雁(SNOW GOOSE)的时候了,这种北美东海岸特有的鸟,在飞往北极繁殖地的旅程中,会在蒙特利尔地区停留两周。那天我们沿河而行,水里,草地里,刚刚翻过的玉米田里,还有天空中,到处都是雪白的羽翼和叫声,数量多得让人怀疑那不是鸟群而是新下的一场大雪。据说每年过境的雪雁有八十万只,而蒙特利尔的总人口只有三百万。

公寓前的街边大树成行,刚来时就问过是什么树,皆言不知,只道秋来叶红如火。复活节前后,树上突然一片新绿,如烟笼柳堤,近看才发现不是嫩叶,是聚合成簇的花,很让我大惊小怪了半天,“见过绿花红叶的树吗?”我在MSN上这么问。这之后,象是谁拉开了春花的序幕:先是英国报春花自残雪中钻出,颜色多如彩虹,接着郁金香给城市绘上几笔重彩,然后鸢尾草花汇聚出一汪汪蓝紫色的“水泊”,再后来刺玫瑰或粉或白的花瓣铺满新绿的草地。等到各家花园繁花似锦时,年轻姑娘早已穿上吊带衫,不是风不凉,是阳光开始热了。

蒙特利尔的春天是如此的短暂,不经意,便会从指尖滑去,如同风中纷纷扬扬的落英。


夏:宴乐酿成醇酒


如果很想知道这里的春和夏是以什么为界的话,去看节日时间表。蒙特利尔有365个节日,大多集中在夏季,因而当你看见日历上演出和节日频繁出现时,夏天到了。

连着25个夏季,蒙特利尔交响乐团都会在大教堂举行莫扎特音乐节,票价出乎意料的便宜,15,30和45加元三档,你曾听过15块钱的交响音乐会吗?我是没有。如果还没钱,第二天的公园里有免费演出,同样的乐队同样的曲目。夏天的公园里,到处笙歌乐舞,演出中不乏明星大腕。还有什么能比生活在文化生活丰富且免费的城市里更美好吗?

另一个热闹之处是餐厅,桌椅全搬到了街边,人们情愿等候,也不愿坐在室内。朋友三五相约,喝着酒聊着天,晚风清凉,鲜花盛开,更有街头艺人的即兴表演,夏日的晚餐,更多的是享受感觉而非食物本身,尽管世界各地的美食都有得选。

7月的最后两周是魁北克省的“工程假期(CONSTRUCTION HOLIDAY)”,其实不只是工程业,各行各业的员工大都在这段时间休年假,我也不例外,尽管项目突然忙了起来,却没有任何人表示要我改变休假时间,休假是正常的为工作放弃休假反而不正常是这里的公司文化,这使得对国内加班还留有深刻记忆的我,需要时间来习惯。原以为大家一定利用这夏日四处旅行,和中国的黄金周差不多,可一打听,大多在家度过,修修房子,打理花园,睡到日上三杆,拿张报纸坐在回廊下边看边喝咖啡,再不就邀请三两好友办个烧烤晚会,或者出去露营三两夜。也许这就是休闲和旅游的最大不同吧?

将夏季浓缩成一瓶酒,以便在冬天围炉品味,这正是蒙特利尔人的生活方式。等到哪天,我的假日和同事们一样,或在后院的游泳池里用水泼大狗,或是驾着游艇去纽约看场百老汇的戏,返回路上顺便在钓几只螃蟹或龙虾当晚餐,那时便是真正融入这座城市的时候了。

秋:期待枫叶红


在加拿大,传统上,劳动节(每年的9月1日)意味着夏天的结束。节后上班,公司前台多了一个大木桶,苹果堆得冒了尖,那几天,同事间打招呼,都变成了挥动手里啃了一半的红苹果。果园里,采摘苹果的同时,酿酒的桶也准备好了。

许多人都知道冰酒(ICE WINE)是加拿大的特产,却不知道冰苹果酒(ICE CIDER)也是,其实两者酿造方式都一样,只不过一个用葡萄,一个用苹果。在初夏的啤酒节上,曾经品尝过最好的冰苹果酒,很喜欢那种类似烤苹果的芳香,据说酿造小小的一瓶酒,要用去120只苹果,难怪这么好喝,都是精华。和尼亚加拉瀑布附近的葡萄园一样,蒙特利尔附近的苹果园也提供个人酿酒服务,这几天都在在想是不是做上几十瓶冰苹果酒送朋友?只是大家要耐心,今秋酿的酒,明年的这个时候才能喝。

上周六是我到加拿大整一年,也算庆祝吧,和梅夫妇一起去皇家山山顶湖边烧烤,那是个火山口湖,水中红鲤成群野鸭也成群。河鸥毫不惧人,一排排站在烧烤炉前观摩,我盛情邀请它们直接进炉,它们不理。风过处,飘落几片变色的树叶,提醒赏枫的时候快到了。在这个以枫叶为国旗图案的国家,最著名的赏枫点,当属从多伦多到魁北克城间全长八百多公里的枫叶大道。有消息说北边的树叶已经开始变红了,于是大家约好一起去赏红叶,就去庆祝过枫糖节的同一个地方,只不知道是否还能认出春天时喝过树汁那棵枫树。

国内的朋友有时会问是否习惯异乡,怎么说呢?这是我一直想要的生活,悠闲安逸,却又不乏生活情趣。在经历了四季后,蒙特利尔,这个曾经陌生的城市,已经是我的家了。


2006年9月20日于蒙特利尔

鹌鹑的窝 Quail Nest


移民加拿大那么久你变了没有(下)

(星星生活专栏作者芙郎)移民那么久,变化肯定是有的,只是有一些的变化,不仅仅心底不愿意相信,就连口头上也不想坦然。从天真浪漫到现实城府,或从无怨无悔到牢骚满腹,抑或再从诚恳相信到挑剔怀疑,这些变化之所以面目可憎,只是因为离心里美好的理想有些远,离那个理想的自己,也有些远。

人物:Tony,男,33岁,来加拿大3年。

“其实,成熟起来是我愿意的事情,但并不想通过太为激烈的方式。”

在加拿大的三年里,他一连失掉了两份工作,并非他不够勤力。

“爸爸妈妈就一直说国内恶性竞争尔虞我诈的大环境不适合我这样的性格。他们的出发点我了解,做不了什么大的事业,就过一个顺顺利利的生活。在国内的时候,经常提到的是,不仅仅是老外,就连在国外呆久了的中国人,都返璞归真变得特别天真可爱,没有心机,特别好哄好骗。我自然不是那种能够并且愿意骗人的,不被人骗都是好的。”

他笑着说,本来打算到加拿大找同类的。

“爸妈认为他们是我的小温室,加拿大是大温室。却不知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别人又怎么能在他们的把握里。”

出国之前,他在父亲工作的单位做事,上上下下的关系,里里外外的人情,都是父亲打点好的。

“可能是晚年得子的缘故吧,一直都把我当孩子。不仅仅自己把我当孩子,还要让别人都把我当孩子。见到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人,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多照顾我们家孩子。”

如果不离开父母,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不是孩子,或许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还是孩子。

“在他们看来,移民是他们为我谋划的将来,而在我心里,我认为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希望我可以在外面的世界里长大。”

二十八岁申请,三十岁登陆。在飞机停落在多伦多机场,走下舷梯的他,深深呼吸了好几口,挺了挺胸膛,感觉自己真正是三十而立。

“但什么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在来到加拿大之后我算是体会到了。我还是那么心无城府毫无心机。其实,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个优点,并且能够在加拿大发扬光大。只是,我没有想到,在中国我之所以可以嬉笑怒骂随心所欲,那是大家把我当孩子,再加上我父亲的关系,大家笑笑就过去了,而在加拿大不一样,在这里我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人。我要独立为我的一切言行承担后果,无论好坏。”

这样成熟的话,自然,是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沉重打击下得到的。

“自小体质就不是很好,打体力活吃不消,也吃不了苦。登陆一年之后,才到一家中型规模的公司做市场。其中也有几个中国人。自然,大家都成了朋友。有一次吃饭闲聊,一个中国人说他们部门的头克扣了应该属于他的提成,还说一些带无侮辱性的字眼,而他却只能生闷气。我说可以找再上一层的管理人员反映这个问题,不能忍气吞声的。他说我不知道,人际关系真的很复杂,好像他们部门的头和公司老板有比较近的关系,有背景。我说不要把国内的那套理论拿过来。你不说,我说。”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直接而唯一的结果是他失去工作。

“是我自己辞职的。没想到向上反映的结果是人祸上身。到了最后成了我一个人单枪匹马。最后,上司找我谈话,提醒我说不要凭情绪,经过了解根本没有我所说的情况,说我应该把精力放在工作上,不要无事生非,事实上,我的工作业绩并不好,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会被公司解雇云云。等我找那个中国人询问时,他说只是自己牢骚,的确有些夸张,没有想到我真的当回事了。自那以后,大家好像有些孤立我,够受的了。”

他无法了解,第二份工作找的步履艰难,是不是因为一份缺少溢美之词的reference letter。

“找了大半年才找到。还是一个和期望有些差距的职位,但我还是接受了。我暗自想,别人的事情就算是天大的事情,我也不管了。”

第二份工作虽然开始的比较艰难,但进行得很顺利,他的工作业绩一路飙升,半年之后,他也成了管理好几号人的部门主管。

“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我不满意给我们部门分配的工作资源。现在想来,说了许多孩子气的话,让大家都下不来台。事后,就有人告诉我,我这样做于事无补。不久,上面有找我,说我这样的个性很难承担一个部门主管的工作,希望我自己考虑一下自己是否可以胜任工作。老外说话含蓄,也给我留面子。我还能怎么样,还是主动请辞吧。”

失去了两份工作之后,他才痛定思痛得想想自己在加拿大这两年的经历。

“我相信我的本心没有错,但缺少站在对方位置考虑的角度,做事任性,想到哪里是哪里。”

工作没了,可以再找,要是自己没了呢?

“辞掉第二份工作之后,一度很否定自己。觉得自己还是长不大,不能稳重成熟地处理人和事。对自己能不能做好下一份都失去了信心。你知道,如果没有工作,无论经济 上还是心理上,压力都很大。在得到第三份工作之后,我说出连自己都惊讶的话,我觉得自己整个思维方式都变了。”

哪一样的自己更好,对于别人,或许并没有非此即彼的答案。他说他不喜欢。

“可能是还没有习惯吧,就好像一个孩子刚进入社会,都会有许多的不解迷惑和伤感。有的时候我挺想念那个孩子气的我,有些放肆有些自我。成长的代价,也无非是这些了吧”。

人物:May,女,35岁,来加拿大4年。

“结婚前,一个懂看相的朋友说我以后会越来越不满意他,因为从我的面相看,我对人的要求很高。那个时候全当听了一个笑话,还嗔怪朋友怎么能说这样不讨好的话。但从心底真的是一点没有介意的。”

她想,她从不是那种百般要求的女人。

“其实,我这个人一直很理想,就连朋友说结婚前要了解一下他的经济状况,比如工资多少,有无车房,我都觉得是对我纯洁爱情的亵渎。我无法开口,实际上,我也并不关心。只要这个人四肢发达,头脑不简单,爱我,就好了,能吃多少喝多少,自己努力争取就好。”

很多朋友说她这个29岁恋爱而后结婚的女人,还能有这么一副纯洁的爱情观,的确少见。

“我挺自豪的,真的。结婚之后到他家里,几个女性好友都说要好好捞一笔,他家里给的钱尽管拿上,不能那么便宜的就把自己嫁了。而他说,家里亲戚都不宽裕,不想收他们的彩礼。我没有关系啊。对钱对物质,我真的没有什么太强烈的感觉。有句话不是说,金钱地位都可以凭自己的双手得来,只有好的丈夫或者妻子是上天的恩赐。我都有了这好的恩赐,其它的多则多少则少我并不关心。”

或许这些真的就只是她恋爱中的盲目,又或者如她所说,那个时候还年轻。

“那个时候, 凉水洗脸都好看。”

结婚那年,29岁的她还是生就的一副娃娃脸,很多人都说她像二十一二岁的女子。

“不仅是娃娃脸,心也像孩子,有那么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他说想出国深造,移民学费划算,我全力支持。我们就开始张罗移民的事。因为这件事情,很多事情将就了,一些事情取消了。”

将就的,是新婚的房子,取消的,是要一个孩子。

“其实,我也是凡人不是神仙,我也挺在意的,结婚之后不能有自己好好的新房。但想着这不久的将来都会好的,也不着急。人吧,有的时候真的是活一个盼头,只要能看到几年之后的光景,再多的苦都能捱。”

说到这儿的时候,突然间,她有些颓唐。

“这只是原来的我,而现在。前几天他还和我说,我们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呢?我没有好气地回答他,你把你老婆当神仙了。”

牢骚全在这里了。

“我真的不再年轻了,每天在镜子里看到自己都是一脸的倦容。衣服也总是拉里邋遢的,根本没有精力整理,家里也是乱糟糟的,实在没有力气打扫。我觉得越来越累,他学校申请的顺利,上学前就业形势都很好,但等到他毕业的时候,却很难找,也或许外语的问题吧。我就气他非要学什么管理,这种需要语言很高的专业。有理想不是也要现实吗?他就是不现实。工作也找了大半年了,高不成低不就,我真的好希望他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我们也能好好存钱买房子,我也能轻松下来养身子生孩子。贷款上的学,工作又不好找,我现在周一到周五上班,周末又打一份part time 工,紧张疲累地喘不过气来。可是他竟然又说要回国去找工作。”

时有时无的小牢骚终于酿成了暴风雨。

“一直数落他,真的,忍不住地要说。质问他为什么就不能去找一份工厂工或者小职员的工作做着,边工作边看机会,知不知道老婆很累很累。我不说还真的以为我不需要。”

她说她开始抱怨,同自己同他人抱怨。

“说实在的,心里不是不怨的。眼霜已经好久没有用了,觉得眼皮都松了下来,还有黑眼圈。前些日在拿起结婚前的照片,觉得都不认识了。现在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工作,还有那么多的贷款。他说他的那些道理,什么要做工厂工,早就作了,还读书干什么。国内发展快机会多,为什么不去试试。这还不是没边的事。”

当她把这些话说给国内的好友时,她们都说这些话不像是她说的。

“她们好像都有一些唏嘘,说什么样的生活把我也磨砺地现实起来。以前的我,再没边的事情也行,只要我爱我愿意。我的经典名言是,又不会死,又不会没饭吃没屋住,为什么不去试试。现在,他也经常拿我曾经最爱说的这句话来问我。”

她只有轻蔑一笑,说,那是不懂事的小女孩说的。

“后悔的念头经常出现,特别后悔。”

后悔,只是因为一切都是自己而非他人的决定。无法忍受的现状,追根溯源少不了当初自己全力以赴的支持和承担。

“朋友说我怎么都变了,说得我都有些心酸。她们说曾经在我的理想面前觉得她们自己特别世俗和现实,把我视作她们想做却做不到的珍宝。”

她说夜里她也哭,哭那个失去的自己,但白天醒来,她依旧是牢骚满腹喋喋不休。

“就是有一股无名火,压都压不住。就是怨他,一个劲地抱怨他种种不是,因为没有胆量怨自己。”

你变了,或许是移民最爱听也最怕听到的话。无论是不是有一个答案,心里总会暗自思度,在那么多年没有见面的人们眼里,自己究竟变成了什么模样?移民这么久,我变了没有?


多伦多华社文化市场的繁荣与忧虑

(星星生活记者捷克佳)近两个月来,多伦多华人社区的文化活动空前繁荣,各类文艺演出几乎占据每个周末的黄金时段,来自本地以及远至海外的艺术家们竞相在多伦多舞台亮相,成为华人社区的文化市场的一大景观。

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多数的演出叫好不叫座,剧场的平均上座率只有六七成,如果除掉演出送票的比例,这一数字将更为尴尬。

显而易见,华人社区文化市场繁荣表像的背后潜伏着危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市场容量饱和,还是演出场次过于频繁集中?是市场定位有偏差,误测观众的消费能力,还是演出的水准和档次不足以吸引观众?

多伦多华人艺术家中心主席梁二黑,理事长侯伯治,李德伦音乐基金会理事长李燕,李燕的丈夫同时身为艺术家中心理事的张泰宁先后接受星星生活记者的采访,并分别发表各自的看法。

五月是加拿大政府设立的亚裔文化月,这体现出以多元文化为既定国策的联邦政府对亚裔加拿大人对国家的繁荣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高度肯定。自2001年12月华裔参议员利德蕙提出的动议获得参议院通过后,每年的五月便成为亚裔艺术家的狂欢月。

多伦多华人艺术家中心主席梁二黑介绍说,亚裔文化月中的“华人音乐及表演艺术节”始自2005年,今年已经进入第三年。2005年的演出场次为五场,今年和去年的场次一样,均为九场。他说,在今年的实际操作上,因场地、人员等因素,推迟到6月17日才全部结束。

梁二黑说,但今年有别于往年,项目的选择上已不再局限于音乐艺术。因新增话剧《雷雨》,摄影及美术等项目,今年的类别和观众面有所增加。从操作运营的结果看,2007年的九场演出基本上收支平衡。

多伦多华人艺术家中心理事长侯伯治认为,宣传薄弱是一个方面。为保证票房收入,如果演员资质相近,便会以推票数量的多寡挑选演员。梁二黑也承认,主办机构会凭借以往的经验,在演员的挑选上综合考虑表演者的社会号召力,其中重要的衡量指标便是推票的数量,因为这样可以保证基本观众群带来的票房收入。

推票,和买桌一样,是华人社区活动中经常出现的两个词汇,言简意骇,颇为形象。

梁二黑坦诚,目前从社会渠道发售的演出票并不理想,更多的则是以个人的能力推票,这一现象在今年尤为突出。“不过,社会能力强、频繁现身舞台的演员有时也会对观众造成审美疲劳,反过来会对票房产生一定的影响。”

梁二黑认为,今年的演出过于密集,最为繁忙的一天,多伦多华人社区就有三场音乐会演出。而且当初规划时并不知道其他团体的演出内容及邀请嘉宾。

多伦多华人艺术家中心理事张泰宁亦认为,华人社区人才济济,但缺乏统筹安排,五月至七月是各类演出的好时光,但从规划上看各自为政,各组织之间缺乏诸如联席会议之类的沟通,从媒体上就可以看出,各自都很活跃,因为每个组织者和演员都有自己的社会关系。

梁二黑介绍说,一般而言,多伦多华人艺术家中心筹划亚裔文化月的演出通常在上一年就已经着手准备。他举例说,明年的初步规划实际上现在就已经开始,因为涉及来年举办活动向有关机构申请资助,很多材料需要提前准备。

他介绍说,多伦多华人艺术家中心获得的资助主要来自两个机构,分别是安省艺术委员会(Ontario Arts Council)和多伦多艺术委员会(Toronto Arts Council) ,外加企业的赞助和演出票房的收入。他透露说,这三方的比例大致均等。

他说,推陈出新是艺术家中心面临的巨大挑战,明年会考虑更多的表演形式,力求寻找新的卖点,形势上要有所突破。他说,多伦多的艺术人才很多,但表演发挥的空间有限,为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华人艺术家中心在兼顾邀请外地的音乐家的同时,主要侧重于本地艺术家的登台演出。

梁二黑指出,音乐和戏剧应该加强对新移民生活的宣传,不应专为音乐而表演,表演的艺术形式也应尽可能反映新移民的现实生活,让他们能产生共鸣,这样会吸引更多的观众。梁二黑承认,创作一些新的作品,话说起来容易,但操作起来困难重重。

以话剧《雷雨》为例,观众主要局限在华人中的国语群体,受众群体十分有限。虽然剧目经典,但因时代久远,观众欣赏到的是艺术本身,难以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梁二黑说,从现场看,观众反应不错。但如何在今后的演出中吸引更多的观众,如何开拓新思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采取附加英文字幕、增添场景介绍等措施吸引年青人和粤语观众。

对于今年各类演出中平均六、七成的上座率,梁二黑分析说,第一是演出比较多,超过观众的消费习惯,第二是演出形式还是基本雷同没有突破,第三是场地的选择,一些受众群体较小的演出也选择大多伦多文化中心的剧场,主要是出于对文化中心的支持。

李德伦音乐基金会理事长李燕认为,十分现实的问题是,观众的消费能力有限,出现上座率低的现象不难理解。张泰宁说,反倒是一些师生音乐会的上座率还高于专业演出,因为家长和亲朋好友都是基本的观众群。从某种角度说,别人的演出再好也不如自己的孩子好。

事实上,华人社区的人口基数和受众群体的地域性差异,在特定时段的高密集演出无疑对市场造成冲击。梁二黑、李燕虽然没有正面回答市场容量是否饱和的问题,但均认为,演出上座率低与演出质量没有关系,演出密度过大是主要因素。

“当然,一些客观原因也不容忽视。”李燕说,以李德伦音乐基金会与加拿大视力健康协会(CNIB)及黄钟音乐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向往光明”胡海鹏个人钢琴独奏会为例,场地租赁与演出排期受制于演员签证,同时也影响持续宣传的力度。此外,长周末或周五演出等也对票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张泰宁说,今年是第一次获得政府资助,即安省延龄草基金会(Trillium Foundation)的资助,但两场演出赔进不少钱。他说,原本对CNIB寄予比较大的希望,但他们的出票也不理想,与期望值有差距。“华人社区也是如此,比预计差很多!”他说,其中还有一个原因是参演李德伦基金会举办的两场演出的演员并没有推票的指标。

还有一个数字颇引人深思。李燕透露说,今年亚裔文化月中李德伦音乐基金会举办的两场音乐会获得的企业赞助总共只有两笔,合计325元。这一数字远远低于外人的想象。在征求当事人的许可下,决定予以公布,希望能唤起热衷于文化活动的企业商家的关注。

事实上,很多艺术家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精力去面对并不熟悉的市场。通过今年亚裔文化月的演出,张泰宁甚至产生急流勇退的想法。一个原因是辛勤劳动在经济回报上是负值。他坦诚,每场演出都需要有一定的财力去支撑,如果活动之后有基金的积累,才能营造出良性有序的市场氛围。反之,体现不出艺术家的价值,也削弱了文化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力。

不过,张泰宁表示,从社会价值的角度看,举办演出的初衷已经达到。即观众通过欣赏节目从精神上得到享受;演出人员付出的劳动有不算完全等价的回报;主办单位在声誉和后续影响中受益,即使今年的演出赔钱。从观众回馈看,现场观众的反应非常之好,演出后不断收到表示感谢电话和电邮。张泰宁总结说,如果有更充分的时间准备,选择的演出时段更好,音乐会将会有突破。

张泰宁说,现在华人社区的文艺活动越搞越红火,有很多热心人和团体热衷于文化活动,这是非常可喜的一面。他认为,在文化萧条的状况下需要增加演出,在炽热的市场环境下可能要消减演出,因为供求要平衡,市场容量总有一个限度。


中国正经历“婚姻风暴”



在大家津津乐道种种绯闻是非时,却越来越少人提及“婚姻”之于家庭双方的界限。“家里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成为中国现代都市中的一种“流行”。当“流 行”慢慢成为“正常”时,我们发现,这一代人的婚姻已经到了一个该反思的节点。由《中国新闻周刊》与新浪网最近联合举办的调查对中国婚姻状况是一次全景式 的扫描。

调查得到了一些颇有意味的结果。如,对于“你是否相信存在永恒的爱情”,男女中的多数人都选择了“否”;但在回答“你认为是否能做到忠于婚姻” 时,男性中的多数人选择了“否”,女性中的多数人却选择了“是”;她们虽然也不相信有永恒爱情,但却更愿忠于婚姻。在回答“面对诱惑,你的心理状态 是……”时,更多的女性选择了“这有悖社会的道德观”,而更多的男性选择了“有那么多人都这样,我也可以”;在回答“如果发生婚外情,你会怎样选择”时, 更多的女性选择“因早晚会暴露,还是会选择退出,保护家庭”,而更多的男性选择“我可以在家庭和情人间维持平衡”。这或许在表明,面对婚外恋,男性在道德 约束上,要弱于女性。

**飘荡在秋千上的婚姻

近年来,中国离婚率逐年上升,自1995年以后,每年离婚人数都在100万对以上。《当代中国家庭巨变》一书中,作者丁文、徐泰玲记述,“就全国 而言,据不完全统计,80年代末90年代初因婚外情所造成的离婚案,约占离婚案总数的25%~35%,90年代中期至今,据一些地方法院统计,这类离婚案 件占离婚总数的40%~50%,在经济发达地区甚至达到60%以上。”

著名作家柯云路表示,“现在30多岁、40多岁的男人没有婚外恋的可能都是少数了,”他近年来致力于中国婚恋现象研究,相继出版了著作《婚姻诊 所》和《今天我们为什么结婚》。柯认为,中国正处于一个感情的多发期,“很多从国外回来的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都说中国现在婚外情、网恋的故事要比 他们稠密,不仅是比华人世界,比国外很多地方都稠密。”

**40岁上下男女是离婚主体

“60后”和小部分的“70后”出生的一代人构成当前中国离婚大军的主体,“这一代人承前启后,两边都占。保守的那一半还想着从一而终,即使深深 地觉得不满意,也还都挺着;开放的那一半则在不断涌现离婚分子。”北京会明成长咨询中心肖慧明说,前来进行婚姻心理咨询的“这一代”,明显地处于内心分裂 的状态。中心的问题都是一个:离,还是不离?既要考虑工作、仕途、面子、孩子以及父母等外在感受,也想兼顾自己内心真正的情感。肖慧明表示,反观“50后 ”与“80后”,前者只考虑别人,后者只考虑自己,问题就要简单得多。

柯云路这样评论“这一代”人与“80后”的差别:当“80后”说他爱上第三者,“第一他可能比较利索;第二他可能内心冲突比较少;第三他甚至可能 比较坦率,‘60后’和‘70后’这两张皮就扯得比较厉害。”柯云路说,“他们也想当好丈夫、好妻子,但是也不妨碍他们在外面花一把,只是他们乱搞的时候 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不愿意让父母、子女知道,也不愿意让社会知道。”柯云路将之形容为“婚姻的两轨制”。

“这一代”人,在红旗下生长,而后在彩旗下鏖战,他们的婚姻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诱惑和挑战——有人不声不响做了精英,有人坐着火箭上了黑红榜单。 错过末班车的则在社会转型期中转了又转,令人天旋地转的生活打击一个接着一个。当终于跨入了中产甚至资产,爱情却在原始积累中身心俱疲,陷入了婚外恋的沼 泽。

**离婚潮和性启蒙

1980年,新《婚姻法》颁布,离婚的必要条件被修改为:第一,双方感情确已破裂;第二,经调解无效。这使中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奉行自由离婚的领先国家。新《婚姻法》颁布引发了离婚潮,其主体是“上山下乡”后纷纷返城工作的知识青年。

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掀起了一场性启蒙运动,西方的各种思潮蜂拥而入,最典型的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也正是从弗洛伊德开始,中国人第一次 敢于公开谈性。到80年代后期,中国人离婚情况开始逆转,结婚5~15年的中年夫妻开始成为离婚的主流。中国人第一次听到一个新词汇:“第三者插足”。

**新型婚姻和性自由

当下在广大青年群体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婚姻形式。据报道,公众对它们的接受度分别为:网婚为48.8%;隐婚(假性单身)为52.5%;“闪婚” 为34.1%;不婚为62.7%。网络推动了中国的性解放。网络大大降低了性行为的成本,某些网站的同城约会栏目已经变成著名的一夜情聚点。换妻游戏等交 换性伴侣的活动开始隐秘地出现。“闪婚”开始在都市年轻人中流行。从相识到第一个晚上到结婚,双方相处可能不超过13个小时。这种新兴的性自由的后果是: 在2004年,流产女性中有65%是单身,而这个比例在1999年是25%。

**道德伦理的真空状态

“这一代”(40岁上下)对于传统的道德观念仍有一些记忆,尽管他们被指挥着去消灭传统。不过,那个年代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社会、文化、政治运动, 正统的道德、伦理体系其实被摧毁殆尽。一旦权力控制体系松动,社会就立刻处于道德伦理的真空状态。80年代刚刚开始市场化的中国,又发生了一次启蒙运动。 传统的道德、价值再一次遭到猛烈抨击,萨特、弗洛伊德学说告诉人们:人其实就是欲望的载体,满足欲望就是人生惟一的目标,不受道德约束是人的正常状态。

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开放社会,会给予人们相当广泛的私生活自由。这个时候,惟一能够约束人的本能、激情的,就是关于性、婚姻、家庭的道德规范。就 中国来说,最起码可以说,在性解放之后,就不可能有中产阶级了。确实,中小商人、知识精英、白领群体已经有了一定财产和一定社会地位,但他们缺乏必要的道 德自觉,甚至是最匮乏道德的。毕竟,关于性、婚姻的伦理是道德的核心内容。而一个没有道德自觉的群体,是无力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的。

**西方家庭的解放与回归

50年代以前,婚外性是西方人的禁忌。正统的基督徒是不能离婚的,正如马太福音所说:夫妻不再是两个人,乃是一体的了,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 开。基督教为性所设立的道德标准,就是贞洁。1948年,金赛博士发表了《人类男性性行为》报告,1953年发表了《人类女性性行为》报告,掀开了性解放 运动的序幕。60年代,性解放运动席卷欧美,性成为一种抗议社会的武器,嬉皮士、造反派们纷纷喊出了“要做爱,不要作战”的口号。性解放和女权运动结合在 了一起。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提出“不做妻子,不做母亲”和“砸烂家庭”的极端口号。统计表明,1965年至1975年,欧美离婚率10年增加了三倍。

西方性革命,一方面消除了长期以来性压抑造成的异化心理,达到性解放;另一方面则付出了巨大的伦理代价,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性堕落与道德的沦丧。80年代,艾滋病蔓延欧美,引起民众心理上的极大恐惧。

作为“性革命”发源地和大本营的美国,在30年后,不得不承认其偏离了预定的轨道,导致大量的社会恶果。美国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宗教界和一些保 守的民间团体,竭力主张“家庭复兴”,认为只有重建纯洁忠贞和严肃负责的两性关系,才是解决艾滋病问题的根本途径。拥护家庭运动由此兴起,标志着社会风气 从过度“解放”转向“保守”。进入90年代后,美国进入保守时代,民众对于婚姻的态度开始回归传统。

经历了“性革命”的西方人领悟到:家庭并不是纯粹的私人空间,整个社会价值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以家庭为中心建构的。受过良好教育的,有孩子的中产,都喜欢以家庭为中心在外活动

这些修复家庭和婚姻平衡的努力,至少让人们知道,当中国社会正处在“感情至上”的自由选择,并由此带来婚姻大面积的不稳定和焦虑时,还有这样一个维护婚姻、重视家庭、重视社会责任的社会层面存在。

2007年9月24日星期一

渥太华,独特的冬季天然“游乐场”

渥太华位于加拿大东南部,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最寒冷最美丽最富有魅力的首都之一。每年渥太华都有六七个月时间被冰雪覆盖。此时,这个着名的郁金香花城那草木葱茏、万紫千红的景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派冰都雪城的奇异景象。


当我们踏上这冰雪世界时,禁不住从内心里发出赞叹。茫茫白雪覆盖房屋、树木、道路、河流、湖泊以及广褒的大地。公园里、街道旁、树林中和闹市区,多姿多彩、晶莹剔透的冰雪雕塑比比皆是。在白雪皑皑、雾气茫茫的渥太华,身着五颜六色服装的人们成了都市中的“流动花朵”,把素色的自然界装点得绚丽多彩。

冬季的渥太华不仅给人全新的感受,还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不甘寂寞的渥太华人决不会在室内猫冬,冰天雪地正是他们最大最好的天然游乐场。我的摄像机拍摄了如下镜头:横贯市区的近十公里长的列多运河变成一条天然滑冰场,在这个据说是全世界最长的滑冰场上,一个个矫健的身影风驰电掣般地飘然而去,简直成了一条奔腾的彩色河流;自然博物馆广场上数不清的能工巧匠挥舞着凿子和铲刀,雕镌着一座座形象逼真、造型别致的冰雕艺术品,令人叹为观止;冰球训练场上有五六十岁的老将,也有四五岁的儿童,他们裹在五颜六色的冰球护具中,“披甲戴盔”,俨然是古战场上的豪杰,挥起球棍把冰球抽得“啪!”“啪!”作响;围观的人群不顾风雪严寒,津津有味地观看球员训练并不时传出阵阵喝彩声和掌声……他们如此热爱冰球,难怪加拿大人把冰球誉为国球!

渥太华三个独特的节日中有两个在冬季:冰上狂欢节和艺术祭雪节。节日期间,整个城市沸腾起来,人们与冰同在,与雪共舞。家家户户在自家房前屋后筑起高高的雪墙,人们虔诚地相信,一堵洁白的雪墙足以抵挡任何妖魔鬼怪,保佑全家人一年幸福快乐。如果说冰雕是艺术家们的“阳春白雪”,那么雪雕就是平民大众的“下里巴人”。节日里的大街小巷,成千上万的雪雕作品数不胜数,徜徉在街头巷尾,时而如同进入动物园,老虎、狮子、猴子、熊猫、考拉、鲸鱼、老鹰、鸽子以及各种人面兽身、似像似不像的动物无奇不有;时而好像来到一片建筑天地,玲珑的别墅建筑、耸立的摩天大楼、设计奇异的古老教堂、造型别致的现代化酒店,洋洋大观;时而仿佛置身交通工具王国,各式奇特的飞机、火车、汽车、摩托车、轮船,令人目不暇接。在这些充满平民百姓丰富想像力和无限创造力的雪雕作品中,不乏精品。

我庆幸自己能在冰天雪地时来到渥太华,相信冬天一定是渥太华最美丽动人的季节。我想,如有可能,下次再来渥太华的时间,应该是在冬季!


在加拿大坐着火车旅行

从来没有想过到加拿大旅行会选择乘火车。

加拿大西海岸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很多地区人迹罕至,大自然赋予了她各种不同的面貌:高耸的山脉、蜿蜒的海岸、原始的生态、宁静的湖水、绿草如茵的山谷……无疑,搭乘火车领略这些奇观是上乘之选。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有三条主要观光线路──“落基山登山者号”、“惠斯勒登山者号”和“加拿大国铁”,它们往返于温哥华及省内和其他各大城市之间。今年12月,冬季列车即将启程,游客们可以感受独特的加拿大圣诞之旅了。

惠斯勒登山者号向惠斯勒进发

想象一下,清晨还沿着繁华的温哥华市区海滩漫步,下午却可以在度假小镇惠斯勒骑山地自行车,或徒步观光、体验刺激的滑行飞索和独一无二的雪上运动了。惠斯勒登山者号让我们有机会在短短一天内体验两种不同世界的绝妙感受。

惠斯勒登山者号全程大约行驶3个小时,全长118公里。沿途,火车带我们穿越了惠斯勒与温哥华之间着名的海天风景区、西温哥华和斯坦利公园的美景。列车驶过豪湾海岸,山脉景致尽收眼底,途经香浓瀑布、Garibaldi山、切卡穆斯峡谷、Brandywine瀑布以及四季皆宜的惠斯勒度假村。

当列车驰骋在蓝天白云的美丽景致中,我的心早已飞到了向往已久的惠斯勒小镇。那是一个怎样的小镇?终年都陶醉在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里吗?直到一份精致的早餐摆在我面前,我的思绪才又回到了车厢里。

早餐包括咖啡和一篮新鲜、惹人眼馋的水果。车上提供的精美餐具也是我喜欢的,简单大方又高贵。

惠斯勒登山者号有经济型和豪华型两种车型,尽管花费较高,但我强烈建议你选择乘坐拥有超大圆顶玻璃车窗的豪华车型Glacier Dome Coach。火车的车顶采用的是玻璃结构,为的是让旅客们更好地欣赏沿途的美景。惠斯勒登山者号上还有一节特殊车厢──猓望车。车厢是敞开式的,定时对旅客开放,坐累了到这里自由活动,拍拍照片是不错的主意。

中午11时30分左右,我们抵达惠斯勒。一下火车,穿梭巴士早已恭候。

惠斯勒被《滑雪杂志》(Skiing Magazine)评为北美地区的最佳滑雪度假村,是个四季皆宜的旅游胜地,也是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天堂:有越野单车、滑行飞索、高尔夫、ATV四轮传动车、独木舟、健行等运动项目。我们入住的是当地非常有名的希尔顿惠斯勒度假村,窗外,即使是在夏季,也可以看到远处惠斯勒山顶的积雪。

有人说,到惠斯勒如果不体验精彩刺激的滑行飞索,就算没来过。

滑索生态旅行设在惠斯勒山和黑梳山之间的狭窄山谷中,是惠斯勒地区最受欢迎的全年性旅游项目。钢制滑索以时速高达80公里的速度带你沿着索道冲出60米远,而脚下是600米深的悬崖。探险者们不仅可以体验非凡的冒险乐趣,还可以了解很多环保知识。

准确地说,当你系好缆绳,静静地等着帅气的教练为你套上绳索、扣上钩环,惊验旅行便开始了。整装待发的我即将踏上通往森林半空的旅程,飞过悬于两片森林间的木桥,欣赏周围神奇的自然景色,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

滑索有两种不同难度可供选择,初学者多半选择滑行飞索熊之旅,5条令人惊叹的索道同吊桥、木板路和观景小道一起,构成这次奇特旅行;最近增加的滑行飞索鹰之旅长达600米,惊验刺激,专为那些已经体验过初级滑索运动、正寻找更加惊心动魄的好动分子,借着这条索道,探险者可以一直滑向旅行的终点──惠斯勒村。

 旅行小贴士

●惠斯勒号每天往返于温哥华至惠斯勒,早上7时15分左右,温哥华各大主要的酒店都有穿梭巴士前往火车站。需提前15分钟在酒店大门等候。

●单纯往返火车票从100加币至200加币不等,包括去程的早餐及返程的下午茶。你也可以购买惠斯勒登山者号旅游公司提供的各种旅游套餐或者自行任意组合套餐。

落基山登山者号弗雷泽探索之旅

弗雷泽探索之旅是落基山登山者号三条线路中最新的一条,沿途经过湍急的峡谷、高耸的山峰、冰河湖泊及瀑布……这一旅程是名副其实的自然景观之旅,全程时速可达50公里。

这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第二段旅程,接驳惠斯勒登山者号。中途,需要在克内尔停靠一晚,第二天一早继续东行,沿着弗雷泽河北上,途经乔治王子城、彭伯顿山谷、弗雷泽峡谷以及卡里布平原。

清晨6时30分,我们开始了为期两天的落基山登山者号之旅。这段旅程的终极目标并不是体验某个大城或小镇,而是一睹加拿大众多未受破坏的天然景观以及雄伟的落基山脉。

弗雷泽探索之旅沿途经过的城市是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通往北部卡里布地区的门户城镇克内尔。这是一片广大、未受破坏的地区,是淘金者和拓荒者的乐土。踏上这片土地,你会变得热情高涨,或骑马驰骋在草原感受神秘而传统的原住民文化;或乘着狗拉雪橇飞驰在白雪覆盖的山峰;或在几处世界最棒的海钓地点捕捉巨大的□鱼!

当火车进入落基山脉的时候,我们被优美的景致所包围。落基山脉加拿大境内最高的山峰Rob-son雄伟地屹立在眼前。

世界上美丽的山脉很多,但是没有一个可以和落基山脉相比。有人说,加拿大洛基山脉是一座可以膜拜的神庙。因为只有到了这里,你才会感到造物的神奇,天地的广阔和自我的渺小。也有人说落基山脉等于“将50个瑞士融合在一起”,这也不算夸张。加拿大境内的落基山脉两侧方圆近三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四个世界遗产级的国家公园以及三个省立自然保护公园,还有众多零散的动物保护中心、自然保护区公园等等。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原始森林、冰川、瀑布、河流、大湖、温泉……一切你能够想象到的自然景观都会聚在这里。

旅行小贴士

●落基山登山者号有两种型号的列车:金叶圆拱列车和红叶圆拱列车。

●在落基山登山者号列车上可以购买各种可爱的纪念品和工艺品,包括这段旅行的纪念DVD,值得珍藏。

■相关链接

  加拿大国铁:三条经典线路

加拿大国铁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内有三条旅行线路──“加拿大人号”,往返于温哥华与多伦多之间,全程需要3天时间,沿途经过坎卢普斯、澄清河、维蒙以及艾伯塔省的贾斯珀。“斯基纳号”连接落基山脉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北部城市鲁珀特王子港,全程两天,途经乔治王子城、史密瑟斯以及特勒斯。另外还有“马拉哈特号”,奔驰在温哥华岛维多利亚与科特尼之间,单程三个半小时。沿途经过彻梅纳斯、纳奈莫、帕克斯威尔以及夸利库姆海滩。


2007年8月23日星期四

给陌生人的一封信--信怀南


给陌生人的一封信--信怀南

转载自世界日报

你说人活在世上面对的是四个无解的难题:

1、死亡不能避免(Death is inevitable)

2、任何决定都不一定正确(To decide is to kill all other potentials)

3、人终归是孤独的(One will always be alone)

4、生命的意义不是那么清楚(The meaning of life is difficult to find)

古往今来,人类不断地用各种方法去寻求这四大难题的答案。宗教、哲学,甚至科学都试图去提供他们自己的答案。一般来说,宗教提供的答案最简单,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毫无困难地接受简单答案。今天我不会用“你要的答案,《圣经》里都找得到”来回答你的问题。我知道你已经不象小孩子那样单纯,不容易接受“一个尺码合所有的脚”的答案。这是你的幸运,或是你的不幸?我是没有资格来评断的。

为什么认为——死亡不能避免——是大难题呢?人都会死是世界上极少数的平衡点(the equalizer)之一。每当我想到历史上所有的伟人不管他们生前如何的叱咤风云,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到头来还是和我们一样会尘归尘,土归土,我就觉得非常得意。这也许有些阿Q,但我真的不觉得——死亡不可避免——有什么大了不起。其实大多数的人怕的不是死,怕的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死和怎么死法。年轻是我们怕死是怕死得心有不甘,而年老怕死是怕死时心有不舍。这是为什么宗教把死亡解释成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能吸引人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建议你,要么就相信死亡是生命新的开始,要么就相信它是生命最后的了结。只有对此二者之一深信不疑的人,才会坦然面对——死亡不可避免——而无惧。

几十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小说,故事是说一个后悔该做决定时不做决定,做了决定后又后悔的人,奇迹似地得到一个从头开始的机会。这一次,小说的主角所有的决定都是基于理智的计算和对自己最有利的考量。小说的结论是:第二个机会从做决定的结果并不一定比第一个机会做的决定要好。因此,当我们每跨出一步之后,不要回头看。珍惜你我现有的,也就是说永远不要second geess自己,要有输得起的精神。人生大小决定,多少有点赌博的成分,决定的正确与否,必须从面和线去看而不能从点去看。塞翁失马,焉知非祸,塞翁得马,焉知非福。人生最坏的决定是不做决定。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The worst loneliness is not to be comfortable with yourself。这当然不是说我们应当过一种与世隔绝、孤芳自赏或自我中心的生活。但我坦白告诉你,回顾一生,我最不能忘怀的快乐时刻都是——相愿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的时刻:那年夏天死谷的万点繁星;初秋的清晨Grand Teton的白露横生;有次坐普通民船从重庆顺江东下,夜过万县,我摸黑上岸找吃的。在空无一人的石板路上,除了我自己脚步声外,拌随我的,只有路旁卖茶蛋的小贩半明不亮的电石灯。你千万不要以为认识人多就是交朋友多,也不要以为到人多的地方就可以不会寂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象在黑夜里的海上,两条船相遇,彼此交换的是灯光信号,听到的是远方传来的声音。当这些灯光和声音过去后,我们仍然走自己的路。不能忍受和欣赏孤独的人,一辈子不会懂得什么是快乐和满足。人越成熟应该越能欣赏孤独。这话不是我讲的,是爱因斯坦讲的。

 你也许会觉得我对人生的看法太过于消极,不够进取。对人生的意义了无新意。怎么新意法?你上Google,输入“meaning of life”试试看,你知道有多少网站在谈论这个问题?如果我告诉你答案是7,320,000。不错732万!你会不会大吃一惊?这是为什么我多年前就已经放弃再浪费时间去苦思“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了。

 我知道不管我多么的努力,我永远不可能做到我“想要”做到的人,我也知道我不可能做到我“应该”做到的人,我唯一可以做到的是一个比我曾经更好的人。我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侯。如果我知道我已经尽了我最大的努力,只要世界上有一个人的生活真的会因为我的存在而变得更好,那我就会觉得不枉此生。这也是我认为生命最起码应该有的意义。你认为呢?


怀南补记:这封信让我想起海明威曾经说过:I have tried simply to write the best I can; sometimes I have good luck and write better than I can。我的书没有一本属于畅销书,在全世界华人的作者圈子里,很少人知道有我这号人物 (我的“汉名”可说是完全没有“威”),但如果我们用读者的水准来衡量一个作者的价值,坦白说,我可能不需要羡慕任何人。I have my shares of good luck!我现在把《给陌生人的一封信》附在后面,这样,大家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来龙去脉可寻。


2007年8月22日星期三

买二手车是更明智的选择

买二手车是更明智的选择

(星星生活记者连鹏报道)如果你恰好在过去几年买到了跌得很厉害的股票,可能你投资了$30,000但你在抛售时却损失了$5,000,你可能会很郁闷。但是每年130万的购买新车的加拿大人来说,其实他们也是在无形中损失金钱--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车,豪华的或是普通的。


星报Mark Toljagic近期就撰文,力劝大家买车时候应该考虑一下二手车。他认为,当你获得一辆新车的所有权的时候,它的价值就比原先少了很多,新车第一年的行驶成本是最高的,DesRosiers调查报告显示,一辆两万五千元的新车,第一年每走一公里车的折旧费为41.6分,第二年27.4分,第三年则为25.5分。买辆二手车是个不错的选择,便宜的价格让精明的购车者不得不去选择二手车。



近年来加拿大二手车市场比新车还要火,每年的销售量几乎比新车多一倍。



二手车的利润比新车还要高,一般新车每辆能赚1000元,而二手车能赚到1500到2000元,很多汽车经销商都愿意更多地去开发二手车市场,确实,现在将近一半的的二手车是由新车车行卖出的,十年前,很大一部分二手车都由私人自己卖出的,车商从卖二手车中尝到了甜头之后他会想办法把更多的新车型引入到二手车市场中来。



二手车市场之所以红火的一个原因是,现代的车辆制造技术发展的很稳健,新车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使用多年以后会依然品质如新。



很多车主在五年内就换一辆车,除了嫌它们使用上有问题或维护成本高的原因,很多是喜新厌旧的心理而想换辆新的。能把车开到报废的人现在已经不多了。



购买二手车时还是要注意很多问题的,它们毕竟不是从严格的检验生产线上下来的,对二手车的信息要有足够的了解。如果你不懂得如何买二手车,那就去买日本品牌的车吧,如丰田,本田,尼桑,众多买主反映它们的寿命可以达到12年甚至更长,同样的,由J.D. Power统计的汽车质量可靠性排名的前五名也都是日本品牌的车,第一名是Lexus,然后是Infiniti, Acura, Honda和Toyota.。当然,这个统计结果并不是绝对的,只对购车者起参考作用。



欧洲品牌的车品质优良,价格昂贵,但是买它的二手车可能不是个好主意,因为它的零配件也贵,维护成本高昂。关于自主品牌的车也有值得推荐的,有很多大型车可供选择;雪佛兰Lumina和Impala,、别克Century和通用大型卡车。



选购二手车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多花点时间才能找到你满意的,并请维修技师检查车辆状况,还要了解前车主的一些情况如他的驾驶习惯等,确保一切都符合你的要求。在这里花时间是值得的,因为选购成功后与买新车相比你能省下一笔钱。




2007年7月22日星期日

经常喝汽水易诱发多种疾病



经常喝汽水易诱发多种疾病
---低糖软饮料并不健康仍会提高心脏疾病风险

(连鹏报道)那些喝着低糖软饮料(diet pops)并信仰着无糖的饮料肯定比普通性软饮料更健康的人们应该注意了,最新一项调查显示,低糖软饮料也并不健康。


美国一项大规模对中年人的研究发现,每天平均喝超过一瓶软饮料,即使是低糖软饮料的人士,将会提高产生新陈代谢的综合症状的风险,增加心脏病发作、中风和罹患糖尿病的机率。



弗明汉心脏研究(Framingham Heart Study)高级研究员瓦森(Ramachandran S. Vasan)7月23日在波士顿表示,“我们的研究发现,每天喝超过一罐或以上碳酸饮料的人,罹患代谢综合症(metabolic syndrome)的机率比不喝的人高45%,无论你喝普通型的还是低糖型的。”



弗明汉心脏研究大型计划,目标是识别出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一些共通因素和特质。自1948年发展至今,这个心脏研究计划已经延续了超过50年。



瓦森表示,这项研究的结果,让他个人也十分吃惊。



“代谢综合症”(metabolic syndrome)是导致心脏病、中风及糖尿病的高风险因素,可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代谢综合症状同五个征状有关:“中央肥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好胆固醇)过低、三酸甘油酯过高、血压偏高、高血糖。



除了高血压外,其他四项指标都会受每天喝超过一罐或以上碳酸饮料所影响。



如果患有代谢综合症,心脏病和中风的机率将会增加一倍,而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提高。



据息,此项大规模研究在过去四年分三次调查了总共9000名男女中年人士。研究主要观察那些每天饮用一罐355毫升或更多可乐或者其他软饮料的人群。



对比与平均每天饮用少于一罐软饮料的人,饮用超过1罐的人群将面对:



-有比常人多31%的机率肥胖(体质指数30或者以上)。

-有比常人多30%的机率增加腹部油脂。

-三酸甘油酯过高或罹患高血糖风险的风险增加25%。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风险增加32%。



但是瓦森和他的同事并不确定为何软饮料会提高代谢综合症。“我们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可能喝碳酸饮料已经成为人们一种特殊饮食习惯或者生活方式,每天喝一罐或者更多饮料的人一般是高热量摄取的人群,在饮食中他们更倾向于高脂肪类和反式脂肪食物,他们多是喜欢坐着不喜欢运动的人群,他们似乎对纤维类食物摄取比较少。”


从默多克收购《华尔街日报》看传媒大亨的天壤命运



从默多克收购《华尔街日报》看传媒大亨的天壤命运

● 于时语

  世上常常会出现难以置信的惊人巧合,令人怀疑是否真有造化在冥冥中特地安排。最新的例子便是两位超级传媒大亨新近在美国截然不同的命运。

  一面是传媒企业遍布全球的默多克以50亿美元收购拥有《华尔街日报》的道琼斯公司的提议,于7月17日获得道琼斯公司董事会批准,持有公司多数股权的 Bancroft家族也开始考虑。另一面是曾经拥有北美和欧洲400多份报纸的康拉德·布莱克爵士,于7月13日在芝加哥被一个12人陪审团在四项诈骗罪款上定罪,面临可能长达35年的徒刑和巨额罚款。

  两个出身、发迹、政治观点都极为相似的传媒大亨,在几乎相同的时刻出现如此天壤之别的经历,令人不胜感叹。

  默多克出生于澳洲一个富有家族,接手父亲留下的当地传媒资产之后,50多年来在商界“摸爬滚打”,先是成为澳洲的传媒领袖,然后向英美进军,如今是年收入超过250亿美元的全球传媒王国的大老板,拥有或参股控制美国的福克斯电视网、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纽约邮报》、伦敦《泰晤士报》、香港凤凰卫视等等重要传媒资产。

  默多克的声誉如日中天

  为了符合美国有关传媒拥有权的法律,默多克于1985年加入美国籍。尽管一生色彩多变,他的基本政治立场十分保守,他拥有的美国传媒全部以保守观点著称。更有甚者,他还是美国《旗帜周刊》的老板。这份新保守主义喉舌自从创始以来,每年亏本超过百万美元,但默多克毫不在乎。

  可是默多克毕竟是美国传媒界的后起之秀,除了《旗帜周刊》,属下其他资产的形象和档次大都不高。例如福克斯电视网的观众以“红脖子(乡下人)”保守派为主,而《纽约邮报》则被普遍视为“八卦”报纸。这次默多克不惜巨金,企图采购《华尔街日报》,颇有改变这一形象的考虑。

  默多克在海外的政治形象却相当不同,特别是从1990年代以来,他参股组建凤凰卫视,积极进军中国大陆,而为此作出一系列被美国竞争对手攻击为“共产党同路人”的举动。例如他将BBC电视频道从其属下的卫星电视中开除,理由是“BBC没完没了地播放天安门广场屠杀的片段,无缘无故地攻击(北京)政权”。他还批评当今达赖喇嘛是“穿Gucci皮鞋的政治老和尚”,而旧西藏则是“一个相当可怕的中世纪专制社会”。他的二公子公开批评法轮功是个危险的“末日邪教”等等。

  自从传出默多克想收购《华尔街日报》,自由派的《纽约时报》便以此与默多克集团打起“口水仗”,连默多克的第三任华裔太太邓文迪都被牵扯进来,以影射默多克的“亲中共”倾向,以至会“威胁《华尔街日报》未来公正立场”云云。

  自由派传媒的这种渲染,成为默多克收购道琼斯公司的最大障碍。但是无论这桩买卖成功与否,胆敢收购美国资本主义头号象征的默多克时下如日中天,是不争的事实。

  对比之下,康拉德·布莱克出生在与澳洲同属英联邦的加拿大富有世家,母系祖上是英国《每日电讯报》老板。像默多克一样,布莱克先是在本国大量收购报纸,然后通过他控制的Hollinger控股公司向美英发展,一时成为与默多克齐名的国际传媒大亨,拥有数百家报纸中包括《芝加哥太阳报》和《耶路撒冷邮报》等著名国际大报。

  传媒业趋向集中化和垄断化

  布莱克的政治观点同样保守。他离婚再娶的太太是结婚达四次之多的右翼专栏作家Barbara Amiel,美国新保守主义的教主之一理查德·珀尔则是Hollinger公司的董事。

  布莱克加入外国籍更富戏剧性,其动机是为了获得英国女王颁布的爵士头衔。但是当时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与他交恶,以一条关于加国公民的罕用法律而予以禁止。布莱克于是公开放弃加拿大国籍,而成为货真价实的英国爵士。

  可是布莱克的生意手段显然远远不如传媒奇才默多克,他旗下的报纸亏损不断。布莱克却仍然以各种手段从自己公司巧取豪夺,大摆纸醉金迷的“爵士”派头。如今不仅弄到被判诈骗罪,还低声下气地企图重新恢复加拿大国籍,以便最后可以在加国服刑(加国监狱和假释条件都远优于美国),成为国际笑柄。

  尽管默多克和布莱克两位传媒大亨如今一位事业登峰造极,另一位眼看成为名副其实的阶下囚,两人的经历还是反映了美国以及英语世界传媒的两大共同趋向。

  第一是传媒业的集中化和垄断化。默多克是这一过程中的成功者,而布莱克则因经营不善而一败涂地。其他如《纽约时报》也已经成为同时拥有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巴黎《国际先驱论坛报》和十多份其他报章杂志的大型国际报业集团,而《华盛顿邮报》则同时拥有《新闻周刊》、多家电视台以及年收入超过17亿美元的卡普兰教育公司。

  第二是大众传媒成为传媒老板政治观点的传声筒。美国百年老刊《大西洋月刊》前几年刊登文章《默多克时代》,便总结美国将出现“报纸刊登的是事实真相经过筛选的版本”的情况。英国《卫报》的调查则显示,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前夕,默多克集团属下的所有175家报纸,毫无例外都以编辑部社论等言论公开支持开战。这是阅读英语和其他传媒必须日益注意的现实。


中国人渴望跟外国游客说英语


在赴中国旅游前,几乎一点汉语都不会的蒂加特(Joyce Gallo Teggart)一直对能否与中国人沟通心有余悸。不过,一到了中国,她就惊喜地发现好多中国人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美国人的身份给蒂加特几乎带来名人般的地位。陌生人在大街上拦住她,只是想跟她进行一番英语对话。在一个公园她还曾被一名中国女士叫住,因为她的女儿想跟美国女士照张像。

在马萨诸塞州舒兹伯利教育部门担任外语部主任的蒂加特介绍说,中国学生在低年级时就开始学习英语,到了9年级和10年级时,他们的英语就达到很流利的水平。蒂加特说:“从英语程度上看,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都没有多大区别,不管这些学校在哪里,学生们都学英语,而且很多学生的英语非常顺利。”


马萨诸塞州当地媒体7月26日发表的文章介绍了蒂加特中国之行的所见所闻,但对从事外语教育工作的蒂加特来说,中国对英语的普及以及中国人流利的英语水平,给她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马萨诸塞州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教育机构,曾在6月份组织20名外语教师到中国6个城市进行为期两周的旅游,蒂加特便是其中的一员。



曾到非洲和欧洲不少国家旅游过的蒂加特,自诩是一个走过半个地球的旅行者。她说,她的中国之行是她所经历过的最具文化现象的旅行。她参观的紫禁城,浏览了万里长城,还了解了中国的民俗、文化和中国人的价值观。她说,中国之行还让她意识到中国在全球经济事务中的重要性。



这些美国教师还在中国几个城市的学校进行讲学。与美国学校相比,中国学校的整体文化和课堂经历,都是完全不同的。蒂加特说,尽管中国的每位教师都要教50多名学生,但课堂的环境却有条不紊。在整个一节课,所有的学生都非常热情非常有礼貌。但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却有一条界线。



“在中国,上课要更正规一些。老师站在前面讲课,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课,学生都不越过自己的界线。上课时,学生认真作笔记,老师提问时他们就站起来回答。美国的教学要更互动一些,老师和学生间有更多的交流。但这些并不都是关于课程,而是关于个人的经历,”蒂加特说。


在教授课程后,20名美国教师与中国教育工作者分组进行讨论,试图找出鼓励学生去达到更高英语水平的不同策略和方法。虽然中国学生可以选学其它外语,但英语是必修的。



蒂加特说,当她问中国老师如果学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都会发生什么时,她得到了令人惊奇的答案。蒂加特描述说,这些中国同行奇怪地看着她,好象在说“你在开玩笑”,学生不做作业?蒂加特说,中国老师的回答是,这些都从未发生过。如果真发生了,就会给这些学生双倍的作业。甚至,有时会通知家长。



蒂加特说,如果中国老师因学生在校表现不好而找家长,那可是非常丢面子的事。总的来说,中国家长不让自己参与到教学之中,全都交给老师,而学生们也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蒂加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美国的许多学校,有不少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也有一些学生还会旷课,这样一来,有时学校就不得不与家长进行接触。

蒂加特说:“美国的家长与老师要比中国的家长与老师进行更多的合作,这只是一个不同的文化。我们拥有一个不同社会背景的大熔炉。而中国则是一个非常和谐的社会。”

数钞票帮助蒂加特学会了用中文数数字,而且已经能数到1000了。除此之外,短短的两周时间,她还学会用中文说一些问候语。由于天天都能碰上向外国游客兜售纪念品的小商贩,蒂加特还很快就学会了“不,我不感兴趣,非常感谢”等常用语。

蒂加特表示,她会把这段中国之行的经历讲给她的同事和学生,给他们一个有关外国文化不同观点的生活。蒂加特说,她的父母都是意大利移民,所以她一开始学的是意大利语,然后才学英语,她还会讲西班牙文。



2007年7月5日星期四

品味加拿大的10种新方式

(星星生活特稿:连鹏)你认为你真的非常了解加拿大吗?但是你曾经吃过涂满萨斯卡通莓果酸辣酱的野牛汉堡(Bison Burger )吗?也许你去过卑诗省,但是你曾航行入深峡湾去保护区看灰熊吗?Cabot Trail,该算得上是北美景色最佳的汽车旅行线路,可是你是否尝试过坐在摩托车后面,迎面吹着风欣赏沿途让人惊叹的风景?


即使你曾横跨加拿大作全国性旅游,如果你没有去过上面的景点,那仍是令人遗憾的。

今年夏天,有10种新的方式体验加拿大:

1,卑诗省---观赏灰熊,安全并且价格便宜:



鲁柏特王子港冒险之旅,一个从1988年开始运营的渡轮游,将会提供一艘可承载100名游客的船将您带入深峡湾,抵达库特梅汀灰熊园(Khutzeymateen Grizzly Bear Sanctuary)--这个世界最高的灰熊保护区,亲眼所见的生动景象绝对让您激动不已!

这趟耗时6小时的旅行成人票价为$150,儿童票为$135,皆包盒饭。在抵达灰熊园前有很大几率可以看到逆戟鲸、老鹰、海豹、山羊和其他引人入胜的景色。当然,为了保护您的安全船会停在离岸边最合适的距离,这样您既可以观赏,又不会被熊袭击。

如何到达鲁柏特王子城:

你有很多选择,比如你可以在温哥华岛的最北端的Port Hardy,这里是BC FERRY的观光线路的出发地,18小时的航行可以到达位于卑诗省北端鲁伯特王子城。或者你可以从贾斯珀(Jasper)乘坐火车前往鲁柏特王子城。

详情可以参考:www.westcoastlaunch.com

2,阿尔博塔省---品尝落矶山脉古法烹调:



许多年来,班芙以难以置信的动人风景、伟大的滑雪场地等闻名于世,但那里的食物总是被认为是平庸的。但是现在已经改变,这里有野牛烹饪店、小餐馆和食品店。在楼上的Mountain Bistro,这里有自己独家菜单包括:萨斯卡通莓果酸辣酱野牛(Bison)汉堡、玉米热狗等。

详情可以参考:www.thebison.ca

 

 

 

 

3.萨斯喀彻温省---看西部如何取胜



横跨加拿大的最大遗产项目在去年完成:一座价值$2900万的皇家骑警文物中心(RCMP Heritage Centre)今年5月在雷吉纳正式开放。这博物馆占地6,500平方米,由着名的加拿大建筑设计师埃里克森(Arthur Erickson)设计,其中一半面积为展览区。在博物馆内,展览延伸整个主展厅,长达30米。它用各种真实大小的警用车辆展示皇家骑警历史,从西部最初使用的马车,到当前使用的警车。此外,该中心还有1座125座最先进的剧场。

详情可以参考:www.rcmpheritagecentre.com

4,曼尼托巴---与北极熊一起散步:

StatCounter - Free Web Tracker and Counter StatCounter - Free Web Tracker and Counter

StatCounter - Free Web Tracker and Counter StatCounter - Free Web Tracker and Counter

“与北极熊一起散步”是温尼伯一家叫做Northern Soul的旅游冒险公司推出的活动。在这场艰苦跋涉中,你在7月19日到22日,徒步旅行通过北极熊活动的地区,从远处观看他们。除北极熊之外,你将可以看见白鲸鱼--在邱吉尔港聚集了3,000只。此次徒步旅行将学习因纽特人传统并且从苔原冻土地带走过,欣赏引人入胜的野花。

此旅游活动费用是$2,299,包含从温尼伯的返程机票,以及在邱吉尔的饭食、住宿、白鲸游览和一个解释性指南。

详情可以参考:www.northernsoul.ca

5.安大略---通过公路的末端:



克里人村庄(Cree Village Ecolodge)在公路的尽头,在穆斯河(Moose River)的一个岛上,距离穆斯河注入詹姆斯湾(James Bay)交汇处大约15公里。

如果你乘飞机或火车到达达穆索尼(Moosonee)小城,然后可以乘水上巴士(water taxi)到达岛上,这里除了优美的风景,别无其他。这里的小屋,根据克里人原则建设,被自然家庭杂志评为北美洲最环保的建筑。

同时你可以乘轻舟去詹姆斯湾游玩或去鸟类保护区,或去历史悠久的穆斯工厂(Moose Factory),或者参观岛上的日落。

克里人村庄饭厅的食物已经有克里族现代风格,比如炸梭鱼子,蔬菜炖野牛,干胡椒熏鳟鱼等。价格从$148一夜的普通房间到$213一夜的有按摩浴缸的二楼房间。

详情可以参考:www.creevillage.com


你认为你真的非常了解加拿大吗?但是你曾经吃过涂满萨斯卡通莓果酸辣酱的野牛汉堡(Bison Burger)吗?也许你去过卑诗省,但是你曾航行入深峡湾去保护区看灰熊吗?Cabot Trail,该算得上是北美景色最佳的汽车旅行线路,可是你是否尝试过坐在摩托车后面,迎面吹着风欣赏沿途让人惊叹的风景?(newstarnet.com)

6,魁北克---为400周年庆典而精心装扮:


1608年,法国人Samuel de Champlain建立魁北克城,魁北克的名字起源于更早生活在这里的土人的“Kebec”,意思是“河流狭窄的地方”,用来指现魁北克市处圣劳伦斯河口处,圣劳伦斯河从西流至此地豁然开阔。而2008年,正是魁北克建市400周年。

目前魁北克城周年庆典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虽然目前届时将长达10个月的城市庆典并没有开始,但游客仍可以感受到盛典的气息,整个城市在为她的400岁生日精心装扮。

曾被形容脏乱的位于旧港口以西的圣洛克(Saint-Roch)区也接受了新生,纽约时报称她“也许是城中最时髦的邻里”。

圣洛克区有几家小旅馆,但是最值得注意的是新开的、拥有10个房间的Le Vincent旅馆,旅馆的外观是以梵高的名画《向日葵》所装饰,而宾馆内地板则是用的《星夜》。房租从$109到$179,其中包括早餐。

详情可以参考:www.quebecregion.com (魁北克城)
www.aubergelevincent.com (订旅馆)

7,新不伦瑞克省---研究文化历史:

在今年8月份,一座耗资650万的旅游胜地将在米拉米希(Miramachi)地区开放,你可能成为欣赏加拿大本土历史独特性的第一个访客。

Metepenagiag遗产公园将会向你展示新不伦瑞克省最古老的古迹和最早的移民迁入。

想要找个比较可信和舒服的地方住?可以去遗产中心旁边的Metepenagiag户外旅馆。这个有10个房间的旅馆是为了庆祝Mi'kmaq文化遗产中心而建,并且提供鹿肉、□鱼等本地食物。房间从每夜$60到$120不等。

详情可以参考:www.metepenagiag.com或
www.metepenagiaglodge.com

8,新斯科舍---坐在哈雷后迎面吹风赏景:



“Cabot Trail, 世界上风景最美的公路之一”,上过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她算得上是北美景色最佳的汽车旅行线路,可是你是否尝试过坐在摩托车后面,迎面吹着风欣赏沿途让人惊叹的风景?

新斯科舍Vineland摩托旅游公司是一家提供摩托给游客体会自驾游的新公司。你可以开着你自己的,或者来这里租一辆哈雷戴维森,该公司也可以提供路线、地图、和预定房间等服务,然后你独自开展摩托之旅。

它绝对是一场疯狂之旅,这里的风景一边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另一边是山势起伏的盘山公路,大海在薄雾中显得平静而神秘。来这里每个游客花费$2,231就可以享受6夜包餐和住宿之旅,其中的5天的游览包括潮汐泛筏之旅和在芬地湾(Bay of Fundy)观赏鲸鱼。

租用哈雷戴维森每下午为$125,哈雷Road King每周租金为$1,375。详情可以参考:www.vintour.ca

9,爱德华王子岛---在南部海岸尝试地理藏宝活动:


今年夏天,你可以尝试一个新活动--Geocaching--这种游戏被称为地理寻宝,是一项全球定位系统GPS使用者的冒险活动。参与者可以在探索P.E.I.南岸风景中获得野外冒险和使用GPS这一高科技产品的双重乐趣。

这里有不少乡村旅店,旅游业者为客人提供地理寻宝冒险,这也是一种让他们独自发现该风景区魅力的方式。

南海岸旅游组织成员麦凯表示,“用最新科技寻宝,一旦客人对寻宝活动表明兴趣,我们将会按照他们的兴趣和希望看到的风景,提供给他们以GPS个体和坐标系。”你也可以按照你的喜好,提前发邮件预定你希望的服务。

在提供GPS寻宝冒险的旅店之中有一家就是麦凯的Blue Heron Retreat B&B旅店,这里距离red sand beach只有几里远,而且这里可以欣赏到联邦大桥的风景。

详情可以参考:www.geocachingpei.com

10,纽芬兰---10天狂欢:



纽芬兰以加拿大的聚会之省而闻名。那么,戴好你的帽子准备出发吧,因为今年夏天在圣约翰市的聚会、活动比往年都多。很多庆典、活动都将在
7月27日到8月6之间举行。

在8月1日,整个城市将会为了皇家圣约翰赛舟会(Royal St John's Regatta)而停止。赛舟会为纽芬兰省内最大的花园宴会,也是北美地区持续最久的体育活动。每年吸引超过5万的观众,赛舟会在每年8月的第一个星期三(如果天气良好)举行。

第31届纽芬兰和拉布拉多民间节和年度街头艺人节将在8月3日,4日和5日举行。

如果去参观,那要住宿在哪里呢?Murray Premises旅馆是一家高级旅店,占据了一座坐落在海港边的1846年建造的鳕鱼仓库大楼的顶三层,每间房都有电壁炉、按摩浴盆、香槟和巧克力,房价从每夜$199起。




2007年6月26日星期二

暑假旅游,便宜旅馆怎么找?

(星星生活特稿)暑期是旅游渡假旺季,也是旅游费用最高的季节,你是否正为经费不足而感到苦恼?不过即使预算有限,但你仍有机会入住豪华、舒适的旅馆,只要你愿意在旅行日期或地点上,做一点小小的妥协。

在暑假期间订到高级舒服的住所,并不代表你必须花费很多金钱,因为你还有许多选择。例如,选择出游日期的时候,最好避开类似7月4日的国定假日,因为通常此刻的旅店费用都会调涨,价格比平常日子要高了许多;此外,你也可以考虑最近流行的房屋交换作法,只要在旅游目的地,找到一名正好想前往你的所在城市旅游的对象,彼此确认细节与可信度后,就可以交换住所,省下高额的酒店费用。

“总而言之,你要积极,还要有创意。”美国资历最久的消费者旅游杂志TravelSmart的发行人邓萳(TravelSmart)说。她指出,不是只有低档的酒店才会提供折扣或优惠,事实上,这是在所有业者中都相当普遍的情况。“做个主动、而非被动的旅游者,才是最重要的事。”她强调。

下列诀窍帮你以有限预算,入住舒适的酒店:

1、大城市的特惠 如果你正打算前往大城市旅游,譬如纽约或芝加哥,并且在该地度过星期五、星期六与星期天,不用担心住宿费会高昂得难以负担。邓萳指出,相反的,当地每逢周末就有许多商旅人士进入,为了吸引更多顾客入住,许多地方的旅馆会在周末提出优惠价格,以吸引客人的青睐。

“Arthur Frommer's Budget Travel”的资深编辑图托(Brad Tuttle)则表示,你极有机会与四星级的旅馆要求到好价格,只要这些酒店在周末时尚为卖出所有房间,他们多半愿意让你议价。

2、以距离换取金钱

在距离主要景点大约10分钟以上的车程之外,寻找你下榻的住所,你也可以省下不少住宿费用。邓萳指出,景点旁的酒店或旅馆,通常都价格惊人,如果你愿意往外围地带留宿,你可能只需花费70%的旅馆费用。

在暑假期间订到高级舒服的住所,并不代表你必须花费很多金钱。

3、选在澹季旅行

同样是暑期,也有分较澹或较旺的时段。例如,你选在五月份前往加勒比海进行一周的旅游,此时正是当地雨季的开始,各项旅游成本包括旅馆费用也将因此大为减低。

当然做这样的安排之后,也许你就无法完成在海滩上晒黑的梦想,还得冒着在雨中漫步的风险。若你实在不愿意冒这个险,至少也请你记住,千万要避开选在7月4日或劳动节的长周末出游,这么做,只会让你多花了无谓的钱。

4、及早预定或等到最后一秒

邓萳注意到,酒店价格就如同机票一样,若你越早安排定房,你越有可能拿到满意合算的价钱。如果你无法及早计画,也许你等到最后一秒,一旦酒店有尚未售出的房间,便能提供你异想不到的优惠折扣。

5、比较服务

A旅馆的售价也许比B旅馆还高,但某些情况下,你选择前者还更为划算,这取决于各家旅馆究竟提供了何种服务。做决定之前,你可以比较的项目包括:该酒店是否提供早餐,是否提供景点与酒店的免费往返专车服务,旅馆的健身俱乐部是否供免费使用,网际网路服务费用要价多少,额外的浴巾毛巾是否要付费…等等。

图托指出,当你将这些额外的费用都加减计算一番,你才知道,究竟哪家酒店的价格才真正令人满意。他甚至建议,旅客不妨事先确认酒店供应哪类早餐,酒店早餐可能是丰盛的自助餐,也可能只是一些培果和咖啡。

6、住宅交换

对于有兴趣采取住宅交换的人来说,网上有大量的资料供你参考。目前规模较大的专业网站是Www.homeexchange.com,你必须缴交年会费49.95元,就能获得全球6, 000多笔资料让你选择。透过E-bay,你也能取得类似的信息。

不过图托警告,在你进行交易之前,应先参考对方的评价以及住屋相关资料。“度假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没有后顾之忧。因此事前你就应该更加小心,而不是毫无准备,就匆促地跳上出发的列车。”图托说。


加拿大10款最佳家庭旅行车



如果这个夏天您决定进行自驾旅行,那么现在是时候选择一款适合旅行的新车了。一辆安全,可靠,舒适的汽车可以让旅行过程更加轻松和愉快。

Consumer Reports的汽车专家为您的家庭列举了10个顶级选择。它们都经过良好的安全测试,达到了极高的可靠性,并且具备宽敞、舒适、安静的优点。拥有舒适并 且能够支持长途驾车旅行的座椅是他们选择家庭旅行车的先决条件。另外,足够容纳父母亲和孩子的宽敞室内空间也是他们考察的重点,尤其是旅行途径可能经常遇 到塞车使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就是被推荐的10款车,您可以择优而选:

http://www.che168.com/Upload/photo/big/20050909/082904001156471137.jpg
奥迪A6:它以良好的舒适性,齐全的配置及非凡的座椅成为高消费家庭的首选。这款四轮驱动的私家车控制性及稳定性良好,并且拥有无与伦比的燃油经济性。另外,它还拥有充分的室内空间,为旅行提供了方便。

http://img.china.alibaba.com/news/upload/5003463/news/2006/12/22/450x338_10fa81c0801.jpg
宝马5系列:操作敏捷,驾驶舒适,再加上非凡的座椅及安静,精致的内部空间使得该款车成为长途旅行的绝佳选择。另外,6缸的V8发动机保证了BMW 5的良好动力性。

http://hiphotos.baidu.com/%B7%E7%D4%C6%CF%E8%CC%EC/pic/item/61d673f03671cfafa50f525d.jpg
卡迪拉克CTS:这款车在动力性和舒适性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正如前两者一样,CTS拥有良好的操作性和舒适的内部空间。拥有双V6发动机使得CTS的动力性在众车中脱颖而出。

本田讴歌EX:本款车定价合理,宽敞舒适,并且存储空间大,控制合理。另外,讴歌EX操作敏捷,驾驶适应性强。它配备4缸和6缸发动机,可靠性及抗碰撞性十分出色。

本田奥德塞EX:奥德塞EX提供了3排8个座椅的超大空间,是人口众多的家庭的首选。并且,它还可以将后排座位折叠。同时,这款车还具备出色的可靠性,适应性以及令人惊讶的灵活性。

英菲尼迪M:英菲尼迪M是我们首推的豪华私家车。它宽敞舒适,并且设备完善,控制合理。重要的是,它不仅适合于高速公路的狂飚,也可以适应泥泞的道路。另外,它还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及动力性(四轮驱动)。

http://dimg.163.com/auto/2005/03/12/06rx400h_01.jpg
雷克萨斯RX:RX不仅像其他雷克萨斯汽车一样拥有宽敞安静的内部空间,并且这款体态丰盈的SUV还集舒适性和优雅性于一身。V6发动机及四轮驱动,再加上标准的电子控制系统使得这款车非常适合冬天驾驶。另外,它的可靠性也非常出色。

http://cheshi.com.cn/news/images/26300/26342_1.jpg
丰田Avalon:高档的材料,宽敞的空间及可放置的后座构成了完美的豪华空间。并且,它安静舒适,外形流畅。配备V6发动机的Avalon还有良好的可靠性和抗碰撞性。

http://us.autos1.yimg.com/img.autos.yahoo.com/aic/toyota_highlander_limitedv64x4_2007_440x220.jpg
丰田Highlander Limited:建立在雷克萨斯RX平台上的这款SUV,具备了雷克萨斯RX的许多优秀品质。它安静,精致,并且适应性良好。

丰田Sienna XLE:丰田的这款车像奥德塞一样,提供了8个座椅,其中三个座椅可以折叠。虽然敏捷性比奥德塞稍微逊色,但它更安静,舒适性,抗碰撞性及可靠性也十分出色。四轮驱动也是Sienna XLE的巨大优势。

香港词典——流行语中的城市心情

遥想1980年代,南风北渐。你第一次从港片里学会了感叹“哇塞”,学会了戴上墨镜“装酷”;学会了一言不合就要“摆平”对方,或者是要跟对方“单挑”。你又忽然看到各地的酒吧起名叫“兰桂坊”、“铜锣湾”。

你追着那些词语的源头,遥望着南香港,像捕捉着风来的方向。你似乎发现,那个香港远在天边,却又似乎仅仅和我们隔了一大碗海水,它的影子无所不在。

你说从那一句句流行语里,能听得见香港人的心跳声,听得见南中国海畔种种一瞬即逝或不休不止的文化潮流,听得见一百多年的英国殖民统治,西方文化朝朝夕夕的雨打风吹,以及那雨打风吹下香港人的命运。


大难不死,必有锅粥

很多人认为,麦兜是他们生活在香港的一个理由,他们喜欢麦兜的名言,诸如“大难不死,必有锅粥”。这些最草根的市民宣言,这些饱含着无厘头精神的话语,也许只有香港人才能心领神会。只有经过大喜大悲,才知道生命平淡之美。


我会做好呢份工

这是香港第三届特首选举时曾荫权的竞选口号,和那些许下美好愿景,做出庄严承诺的政治宣誓相比,这句既口语又方言的竞选口号实在是既不响亮,也不华丽,但它却立即风靡港岛。反观我们常见的好高骛远,做好呢份工还着实不容易。


我有压力!你有压力!

只因在巴士上大声打手机起争执,他接连以妄言、痛斥、教训、奚落、辱骂、诅咒和威胁,痛骂一青年近六分钟,过程有如一幕周星驰电影。他一骂成名,“我有压力!你有压力!”和“未解决!未解决!”,迅速流行。


无厘头

一种基于草根阶层的神经质的幽默表演方式,利用表面毫无逻辑关联的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人物在矛盾冲突中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往往滑稽可笑。当周星星电影如日中天之际,身为一个时尚青年,你不可能不知道什么叫作“无厘头”。


埋单

当你在重庆鸡公煲吃喝完,酒足饭饱地招手叫服务员“埋单”时。你可能想不到,这个词语来自香港,你的嘴巴上有着香港的味道。香港人在用餐完毕结账时,服务生将餐费单覆盖着传给付款人,被请的客人是不知道用餐金额的,是为埋单。


人如果没有梦想

《少林足球》里,一身破衣的周星驰对他的师兄弟们说: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两样?后来他们果然夺取了冠军。这个故事似乎告诉人们:野百合也有春天,落魄的小人物也应有坚定的英雄梦。这句话被很多有志青年引为至理名言。


积聚财富,不知将来有谁收取?

法官在审理龚如心与其公公争夺丈夫的巨额遗产案时引用过《圣经》中“世人行动实系幻影。他们忙乱,真是枉然。积聚财富,不知将来有谁收取?”做评价,没想到一语成谶,没有子女的龚如心在夺得巨额遗产后不到两年便撒手人寰。


你去边处威?

香港的贵族豪门把享受消费当作显赫地位的象征,类似的口头禅时常挂在嘴边:“你去边处威?”(你到什么地方去炫耀自己?)亿万富翁的炫耀性消费达到令人吃惊的地步,几万元一席饭只是“湿湿碎”,几百万元一部名车随处可见。


拼搏为享受,成败靠运气

香港人似乎左手现实,右手宿命,他们信奉爱拼才会赢。普罗大众加班加点,以求生活更好些,中产阶级为提高地位和收入而拼,大老板视商场如战场,非拚不可,是为“拼搏为享受”;他们又认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如此,词语也如此。而词语的变幻速度犹快,如白云苍狗。

于那飞速变幻里,可想见那一个香港,在沧桑在悲欢在炎凉,其市井之精神时缓时急。而人的生命裹挟在那万丈红尘中,沉沉浮浮。那也是香港,和你如陌路的香港,和你耳鬓厮磨肌肤相亲的香港。

(选摘自新浪娱乐)


香港符号——别样的文化表情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香港。

在情圣的眼里,那是于满天流弹里,犹能倾城之恋的地方。在文人的眼里,那是一个有山、有树、有漫山遍野鲜花和婉声鸟语的地方。在青年才俊的眼里,那是一个权力与财富的象征之地,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所在地。而香港人看惯了,住腻了,只把那个地方当作吃饭做买卖的商场。

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生活总是百感交集的沉淀之物,一块蛋挞也能见出一个城市的市井人情前世今生。当铅华洗尽,光芒散去,让人心生温暖的却是一些最普通的生活细节。


茶餐厅

如果没有茶餐厅,香港将会怎样?也许,黑帮的大佬将少了一个吃火锅畅谈江湖的所在,麦兜在幼稚园的吃饭将成问题,司机、职员、大妈将另外找地方读报纸、谈马经、讲政治、评时事、卖保险、躲老婆、赌球、讲道、牢骚...

这是一个香港人一生中都会无数次经过的地方。从《阿飞正传》的皇后餐厅到《2046》的金雀餐厅,从《古惑仔》到《无间道》,茶餐厅都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那里面有着香港的人生百态。

其实没什么神秘的。一张餐纸罗列所有类别的食品,从西式早餐到广式云吞面,亦中亦西的格调,好比奶茶和咖啡混合而成的鸳鸯饮品,以其价平快捷,契合了港人分秒必争的生活节奏,而与香港难分难舍,不离不弃。


飞虎队

你看见他们时,要么香港的天将塌了,要么是在电影里。他们的出现,总是伴随着MP5的清脆短促声,M4的高速射击爆头声。他们头戴面罩,穿过弹片横飞的青烟,一双眸子炯炯有神,看啊,这就是飞虎队。

扑风暴,擒劫匪,豪情大过天,身手之矫捷,好似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他们的神话在电影里泛滥如河如流。《逃学威龙》里,周星星扮飞虎队第一杀手卧底学校,《赌侠2上海滩赌圣》里,飞虎队杀回30年代上海滩,杀得日军人仰马翻。甚至在《情癫大圣》里,那外星人也一身飞虎队的打扮。

平时,在香港的车水马龙里,你看不见他们。这些香港警力的反暴象征们,24小时都在保持戒备,随时准备出击。


赛马

香港的马匹在赛马场上奔跑了100多年,除了二战的炮火,不曾因其他原因停止过。“舞照跳马照跑”成为香港回归之后,原有生活方式维持不变的最佳写照。

从未见过这样对赛马一往情深的城市:600万香港人中,有200多万是马迷。每逢赛马日,必是万人空巷,骑师英姿飒爽,骏马鬃毛如缎,随着马匹冲出闸厢,全场顿如山崩海啸。随后是喜怒交加的马迷,花花绿绿的马经,吃剩的饭盒,喝剩的饮料,输了的彩票。

这是人为马狂的香港。香港马匹“精英大师”曾因17连胜扬威国际,被港人冠以“传奇”、“永不言败”、“港人的骄傲”等名词, 甚至成为港人在经济低迷时逆境求存自强的象征。


有轨电车

在香港人的心目中,它叫“叮当”。两层高,晃晃悠悠,缓缓驶过,仿佛一件英国人留下来的文物,叮当、叮当……这是古老香港的节奏,在挤满各式招牌的狭隘街道,响了100多年。

“叮当”是属于香港草根阶层的,因其慢,成为这个飞速发展的城市的异端,因而有了艺术与历史感,成为最常上镜的城市道具之一。

试想周末夜晚,在兰桂坊疯了一晚的白领女子,在回家的电车上,脱下寂寞的高跟鞋,看着窗外繁华夜景,内心的孤寂慢慢涌上来,何等让人感慨。那“叮当”的电车,看着这一切,已多年,总不语。


天星小轮

天星小轮随着海流的翻滚在维多利亚港上下起伏,对岸是港岛连绵的高楼,背后是大陆无垠的土地,无数来香港寻梦的人,总是对小轮心存感激。在没有地铁的旧时香港,这小轮几乎成为联系港岛和九龙的唯一纽带,100多年起起伏伏,渡人无数,功德无量。

从前,许地山、戴望舒、萧红、蔡元培、张爱玲等人,于战火纷飞中,搭小轮登上这自由港;从前,张国荣怀揣着六姐给的20元钱,从中环搭小轮去参加歌唱比赛。从前,一代代新移民搭小轮来往两岸,去打造今日中环不可一世的建筑楼群。从前,多少老港人的年华如轮下海水流逝不舍昼夜。


曾灶财

在香港,你可能没有见过他,但可能见过他写的字,听过他如雷贯耳的大名。这个70多岁的伤残老人,一直认为自己是九龙的国王,港英政府侵占了他的领地,于是他以“告地状”的形式,四处涂写家谱以宣主权。

其字拙朴苍古,意境率真,非寻常书法家可比,遍布港九的灯柱及墙壁,好事者称为“后现代书法”。最初他因涂鸦问题一再被检控,奈何他生命不息,涂鸦不止。一不小心,他的涂鸦登上大雅之堂,时装设计师用其做装饰图案,苏富比拍卖行将其挂出拍卖。暴得大名了,这老人仍是每日宠辱不惊,拄杖提墨,四处留字,成为香港传奇。


古惑仔

“湾仔一向我大晒,我玩晒,洪兴掌管一带,楼鸡窦与大档,都睇晒”。听了这几句歌,你有没有感到血在涌?电影《古惑仔》里,浩南、山鸡、包皮快意恩仇的形象,曾让无数青年模糊了善与恶的界限,只想到热血男儿江湖行。

幻真的青春,配以江湖的包装;相信好勇斗狠可以出人头地,从少不经事,到决战江湖,到穷途末路,“做人都是这么苦吗?还是只有黑社会苦!”这就是古惑仔。

古惑,奸诈之意;古惑仔,黑社会分子。他们的反省和试图改邪归正是香港电影长胜不衰的题材。


四大天王

只要你走过1990年代,你就注定对他们难以忘怀。四个名字,撑起香港娱乐业的黄金十年:劳模天王刘德华,在《我和我追逐的梦》里,一年一年总不老;劲歌天王张学友“相思风雨中”,“吻别在无人的街”,歌神柔情让人肝肠寸断;温情天王黎明一曲“今夜你会不会来”倾倒万千少女;热舞天王郭富城蹲起马步,用手划着圈,唱道:“对你爱爱爱不完……”成为时至今日娱乐模仿秀中最经典的片段。

十年,只十年,一觉娱乐梦。奈何其后乐坛大潮起落,人间再无四大天王之盛况。


枪战片

用什么和好莱坞分庭抗礼?香港电影说:枪战,枪战。从《英雄本色》到《纵横四海》,从《辣手神探》到《喋血双雄》,那枪战里有侠义,有诗情,有暴力美学。

那是一个子弹比米饭更普遍的世界,江湖惊心动魄,兄弟义薄云天。豪哥、小马哥……鱼贯而出,左手是枪,右手也是枪。一时鲜血与鲜花共存,子弹与飞鸟齐飞。有人说:很难想象没有吴宇森徐克的香港会是什么样子,起码,教堂里飞不出洁白的鸽子,周润发会沦为百分百中年男人,黑道不知道怎么拿枪。


兰桂坊

去过兰桂坊的内地游客,多半要奇怪:这么狭小的一条酒吧街,为什么名声那么大?其虽小,却酒吧、迪士科、餐厅林立,欧陆情调扑面而来。

此地愈夜愈美丽,多有型男美女呼酒买醉,也是香港狗仔伏击明星之地。每年万圣节及圣诞节,更是热闹如开嘉年华会。内地兰桂坊多为其冒名顶替的徒子徒孙。


紫荆花

见紫荆如见香港。此花生南国,花色紫红,形如蝴蝶,古时常被比拟亲情。有唐诗人韦应物《见紫荆花》为证:杂英纷已积,含芳独暮春;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

又相传当初港人抗英,劫变过后,合葬牺牲的英雄,附近山上有紫花生树,开遍新界山坡,清明前后,花期犹盛,港人命名为紫荆花。该花1965年,有幸当选为香港市花。现香港区旗旗上,那一朵花即为白色洋紫荆。


尾声

看了这么多,也许你会感慨:这个被人们视为纸醉金迷、文化沙漠的商业大都,在冰冷的钢铁森林之外,在历史宏大的叙事之下,竟然有着这么多活色生香的生活物事值得回忆。

所谓,东方的传统如岩石立于海洋,西方的海风日复一日地吹拂,一时,多少历史记忆和乡土情怀。看市井之繁杂曲折,叹江湖之风波起落,往昔殖民地的忧伤萦回不去,草民的奋斗与挣扎从未止息。在世俗神话之外,永远存在着另外一个香港。而正是有了这些生活符号,让人见物如思亲思故,让内地人知道这就是香港。让香港人的集体记忆更为鲜明,对身份的认同愈紧密。这些东西,是多少“去本土化”所不能去掉的,纵使以后景物全非,那一种记忆仍能长留人们心中。(选摘自新浪文化)


2007年4月1日星期日

加拿大到底是不是老年人的天堂﹖



(星星生活记者连鹏)加拿大号称福利之国,老年人的乐园,很多人移民之前对此就早有耳闻了。老人,作为加拿大社会中的一个弱势群体,依法受到各项福利制度和项目的保护,老人并不会成为子女的一种负担,而是凭借完善的老人社会福利项目,真正地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终。”

但目前的老年保障金(Old Age Security)政策,要求65岁以上的移民必须在加国居住满10年或以上方可申请领取,对此,由平权会多伦多分会等多个组织联合组成的耆老移民维权网络(ISAN),3月13日向联邦政府提交有逾万人签名的请愿书提交给华裔国会议员邹至蕙,委托其转交国会,他们强烈要求联邦政府对加国现行的养老金发放政策进行修订,废除有关必须在加国居住满10年方可申请保障金的硬性条款。

该组织认为,所有长者不管来自哪里,来了多久都应一视同仁。长者移民时的担保人,日后如出现财政困难的情况,长者应有资格申请社会救济。加拿大的长者社会福利政策应基于长者的年龄、能力和基本需求而不附加其他条件。

华裔国会议员邹至蕙指出,加拿大现行的养老金发放政策很不公平且充满歧视,以来自菲律宾或智利等国家、年满65岁的耆老移民为例,他们毋须在加国居住满10年或以上便可申领养老金,因为这些国家与加拿大签署了协议。但来自中国大陆或香港等地的耆老移民,必须在加国居住满10年或以上方有资格申领养老金。如果政府废除有关耆老移民必须在加国居住满10年或以上方可申领养老金的政策,只需增加700万元的支出。鉴于加国去年的联邦盈余高达130亿元,联邦政府完全有能力负担该笔支出。

3月16日出版的星星生活报也对相关新闻作出了报道,近两周以来接到很多读者来电,他们大多对于废除10年硬性要求表示支持,其中态度最积极且有代表性的王老太太,更是给星星生活发来稿件,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让更多移民朋友给予积极支持,并希望可以得到各级议员的关注和协助,让政府取消此规定,造福几万个跟她一样的移民老人。

王老太太今年已经75岁,她在来稿《致联邦政府议员的一封信》中表示,从前加拿大政府制定的关于新移民65岁以上老年人必须住满10年才能领取老年保障金的条款,该条款出台一直延续至21世纪的现在,从未改变过。但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样一个一成不变的条款,已经不合情理了,所以它的存在和保留是不公平的。正由于有10年条款的束缚,使那些在加国居住不满10年的老年人现在正处于被政府遗忘的角落,政府把这部分老年人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加拿大是高度文明、高速发展、多元文化、注重人权的国家,号称老年人的天堂,儿童的乐园,令人向往。但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着不小的差别,分一、二、三等公民:

一等公民:出生并成长在加拿大的本土老人们,他们进入年限就理所当然的享受老年金。

二等公民:早移民加拿大的老人们,他们住够了10年进入了65岁已经也享受了老年金。

三等公民:新移民加拿大65岁以上的老年人,居住不满10年的也拿不到老年金,只能依赖子女供养。

王老太太认为,10年条款的规定从表面看是合理,但从客观角度看是极其不合理、极不近乎人意,委屈了这部分老年人。因为首先,他们是怀着热爱加拿大这个国家的一片赤诚的,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亲骨肉子女送到加拿大,支持并鼓励他们扎根加拿大,服务社会,为加国出力。

其次,加拿大国家发展富强的主因靠的是移民,他们在加拿大民生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充分说明了老年人虽自身为加国贡献不大,但他们全心全意为加拿大着想的精神可贵、功不可没。理应受到政府的关心和照顾。

第三,人生苦短,新移民65岁以上的老年人,基本上都进入了70或70多80来岁,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已接近终点,那么再等上10年,可能对有的老年人就毫无意义了。最近联邦保守党政府的财政部长刚公布了财政预算案,其中多项内容,但唯独对新移民65岁以上的老人一字没提。

王老太太以及和她有同样心声的老人们,希望她们的呼声可以得到各级议员的关注,期望议员呼吁政府对老年移民不能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泰然处之,要果断决定尽快撤消10年规定,为老年移民造福。

邹至蕙议员提出要撤消十年条款,是了解民情,解救了那部分老年人生活中实际困难,同时也解救了他们子女经济方面上养老不小的沉重负担,使成千上万的家庭受益。

目前,由联邦新民主党提出的C-36法案即将在联邦国会复会后进入三读阶段,该法案的内容包括了对加国现行的养老金发放政策进行修订,废除有关耆老移民必须在加国居住满10年方可申领养老金的条款。如果该党赢得联邦自由党的支持,该法案便有望通过三读。



2007.04.01



搜索此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