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连鹏的博客

怀念过去,铭记今天,憧憬未来;希望做一个时代的记录者,有价值的媒体人;无论寂寞无奈、贫困潦倒、飞蛾扑火也在所不惜;希望以年轻一代的眼光来描述加拿大的历史、文化、政治及记录中国移民和留学生在枫叶之国的心酸和努力。QQ:76365,MSN:lianpeng126#hotmail.com

2008年10月25日星期六

中国通过救房市来救经济,可能行不通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驻香港首席亚洲经济学家经济学家陶冬(Dong Tao)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手笔的房地产救助方案,但是,它并没有触及两个拖累地产市场的最关键问题,那就是地产建筑商所看重的现金流量和消费者对房市价格将继续下跌的预期,所以这些政策不会起多大作用。”

文◎多维社陈湘编译

中国投资者信心持续低迷,尽管最近政府新出台了救市措施,包括为挽救每况愈下的房地产市场而出台的新政策,但是却抵消不了国内外一系列坏消息的影响,都没能重振投资者信心。

为了实现推出新政策改变经济减缓的现状的诺言,中方政府于22日宣布,将下调个人首次购房的契税税率、首付款比例与贷款利率。

美联社记者Elaine Kurtenbach的报导说,经济学者指出,中国政府这些新决定,外加上增加低收入学生和离退休人员补助与降低出口税率的新规定,全是北京为了避免严重的经济减缓而做的努力。

“政府似乎下定决心保证稳定的经济成长步伐,”摩根大通银行的中国市场主席李晶(Jing Ulrich)于23日在给客户的报告中说。

彭博通讯社记者Li Yanping的报导说,但是中国刺激房市的措施可能无法阻止经济下滑。

彭博社的报导说,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驻香港首席亚洲经济学家经济学家陶冬(Dong Tao)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手笔的房地产救助方案,但是,它并没有触及两个拖累地产市场的最关键问题,那就是地产建筑商所看重的现金流量和消费者对房市价格将继续下跌的预期,所以这些政策不会起多大作用。”

陶冬说,随着全球金融海啸影响到出口需求量,中国的经济成长率下降至5年来的最低水准。接踵而来的风险,很可能将是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导致地产投资大面积亏损和国民消费能力下降。

美联社的报导说,中国是全球经济成长的最大动力,而地产投资占了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

“昨天的政策主要是针对首次购屋的买主,这只会为买家省下微不足道的一点点资金,而且,只要消费者预期房价会继续下跌,买家的再等等看的这种观望心理就会越来越强烈,”渣打银行驻上海经济学家李伟说。

因为过去1年里,股市和房市大跌的投资者们对新出台的政策反响不一。直到最近,中国房市一直还没有受到欧美次贷危机的影响。

地产建筑商的股价今早开市时微微回升,业界龙头中国万科地产公司了上涨4.4%,升到6.89元。帮助了在深圳股市的这支龙头股上涨了0.8%。

在上海股市交易的保利地产上涨了6.4%,升至15.13元。虽然,地产股的股价回升,但是,银行业、保险业和原油业相关的股价随着其他地区市场下跌则是损失惨重。主要的上海证券综合指数下降1.1%,跌至1,875.56点,几乎接近两年来的最低点。

“所有人都感觉到,政府是多么想加强房屋买主的信心,但是,我们不认为这些政府这些做法会有什么用,”上海的世界资产评估联盟(World Union Property Appraisal)的经理杜浩辉(Du Haohui,音译)说。

本周初,传出中国经济成长于第三季度下降至9%,是5年来最低速度的新闻,促使北京当局推出一波新的政策,试图减轻受美国次贷风暴影响最大的行业的压力。

“今后6个月里,我们都会感觉到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痛苦,”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于23日在北京说。

“我们不应该认为我们自己不会受金融危机牵连,”朱民说。

北京希望止住这一波的失业潮,尤其是在出口制造业,担心一大批失业者,加上因为对房市与股市低迷而不满的人群,会成为社会稳定的一种潜在威胁。

房地产交易金额占了中国所有经济活动中的十分之一,其涨落,对像钢铁、家电和服务业等许多其他行业都会产生广泛影响。

今年9月中国的房价与一年前相比,仍上涨3.5%,是3年来涨幅最低的。另外,新华社报导,各方面情况显示,购屋的意愿已经跌至10年来的最低点。

美联社的报导说,如今出台的刺激房市的政策,与中国政府此前一直试图对房产市场和过度投资降温以控制通货膨胀的压力的方针比起来,是一次180度大转弯。

但是,22日宣布的新政策主要是针对首次购屋的买家和低收入买家而设定,分析师认为,但是这样做,还远远不够。

“我们认为市场恢复需要时间,”杜浩辉说,“我们预期房价还会继续下跌。”

站在70年两端的北京文化沙龙

而在当下太平盛世的环境里,特别是在信息社会来临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所谓作家、学者等社会精英分子与普通老百姓的互动也越来越多,单向 街的股东之一于威认为“几乎没有我们沙龙请不到的作家”。单向街书店这几年来一直致力于这种免费、互动、开放式的文艺沙龙,小小的单向街书店的院子里甚至 塞满过300多人。这便是两个时代、两种精英的不同态度。用许知远的一句话结尾吧:“沙龙不能永远局限在一个角落,我们的未来便是无限的开放与共享。”


林徽因在三号院客厅留影。


林徽因手绘的三号院的建筑图。


现北总布胡同26号院内的房子是由原先的过厅改建的。

  秋风起,北总布胡同高大的梧桐渐渐显出凋零气息,叶子发黄,透过黄叶看北总布胡同24号(原北总布胡同3号),犹如一张发黄的照片,照片里有一 群谈吐儒雅的年轻人坐在一起,谈笑人间。在这套两进的四合院里,曾经有京城著名的文艺沙龙“太太的客厅”,而这个院子曾经的主人便是梁思成和林徽因。

  而今天,在圆明园东门,有另外一群年轻人聚集在一起,他们聚集在一块占地300平方米左右的灰色为主色调的院子里,在这里年轻人每天都可以自由地阅读,并且每周都会有类似“太太的客厅”般的精英文艺沙龙。

  伦敦查令十字街84号、台湾诚品如今都成了城市最负盛名的文化地标。而北总布胡同24号和现如今的单向街书店正代表了北京两个时代的文化与思想。

  单向街书店的股东之一、原《经济观察报》主编许知远说:“北总布胡同24号完美地诠释了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而单向街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我还不知道,但是开放与沟通的主题已经深入人心。”

84  Charing Cross Road and El-site have already become art landmark,  more recently BeiZongBu Hutong and One Way Street Library have stood  for  Beijing’s  culture  and thoughts across two era’s.

  ■人物

  玩的就是精英

Gather elites together

The  usual courtyard assembled plenty of elites from the Chinese culture  scene finaly the place became a famous culture salon in Peiping.

   从1930年到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在北总布胡同的四合院里住了7年。在这7年里,这个再平凡不过的小院子,聚集了一大批当时中国文化界的精英分 子,徐志摩、金岳霖、张奚若、陈岱孙、钱端升、李济、胡适、朱光潜、沈从文和萧乾等,这些人所涉及的领域可谓广之又广,从诗歌到小说,从考古到政治,从经 济到贸易等等。

  他们通常在每个星期六下午陆陆续续从北京的各个角落聚集到北总布胡同,在那棵高大的马缨花树后,便是著名的“星六聚会”,这些文化精英们坐在一起,喝着茶或咖啡,热腾腾的水汽和话题把他们联系在一起。

  “星六聚会”后来因冰心写了一篇小说而被人称为“太太的客厅”,此名也一直流传下来。对林徽因一生颇有研究的作家岳南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梁家的交往圈子影响越来越大,渐成气候,形成了20世纪30年代北平最有名的文化沙龙。”

  免费与开放

One Way Street Library: free and open 

There  has been a free and open salon every week since March 2006. The li- brary is not only a culture salon, but also the best place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young people. 

  2005年许知远从《经济观察报》辞去主编一职,在纷纷扰扰的世俗面前,他要去实现自己的书店梦想。次年初,许知远和于威、覃里雯等几位年轻作家媒体人合办了单向街书店,他们清一色地拥有“书店情结”,这个共有300多平方米的书店有13个老板。

  许知远说:“别人可以供房、供车,我们就供这个书店,前期书店每个月都亏损,但是平均到这么多股东身上也就没什么大不了的,等于少下两趟馆子。”

   单向街书店的口号是“致力于提供智力、思想和文化生活的公共空间”。暖风从篱笆外的圆明园福海吹来,在这个篱笆围成的小院子里,从2006年3月份开始 便每周举办开放性的免费沙龙,这里不仅是文化精英的沙龙,更是年轻人沟通的地方。陈丹青、梁晓声、张亚东、洪晃、严歌苓……他们在这里和年轻人平和地去讨 论诗歌、小说、音乐以及电影,涉及面比起“太太的客厅”有过之而无不及。

  ■器形

  天然去雕饰

Nature makes its own designs

In this courtyard, Lin Hui Yin became a real housewife, she has to handle al the housework herself.

   梁思成夫妇回北京后,先是住在西直门梁思成大姐家,后来又搬到米粮胡同,因房子小才搬到北总布胡同三号。《林徽因的一生》的作者陈学勇告诉记者,三号是 一套两进的四合院,有大小四十来间房子,“太太的客厅”在西里间,而金岳霖则住在后院的“后罩房”里。那时大多数人家还在用窗棂纸,梁家已经在客厅装上透 光好的玻璃,阳光满满地洒进屋里。客厅的墙上挂着梁启超手书的对联“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现存的还有一张林徽因在这副对联前的留影,很是珍贵。

  就是在这个院子里,林徽因才真正成为家庭主妇。她不得不操持丈夫、母亲、孩子生活的琐琐碎碎。

   恰巧记者也是周六去的北总布胡同,去时不免心存窃喜,以为自己也是精英,当然这是玩笑。现在三号院已不复存在,当时的文艺沙龙及梁家主体都在现在的24 号院。据街坊说,24号院现住着一户陈姓人家,好安静,不喜外人来访,梁家当时可能就是从这户人家的祖先那里租来的房子;另一部分成了26号,著名画家叶 浅予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在此居住过一段时间。

  圆明园东门的一片温暖乌云

One Way Street Library: A warm place located at the eastern gate of the Old Summer Palace.

Many readers present see it as way to make friends.

   单向街书店给记者的第一感觉是难找,它的坐标极为神秘,甚至几个北大的学生都不知道这个地方。当记者在圆明园东门找到这家书店的时候,远远望去就像是一 朵灰色的乌云,这与我们记忆中的窗明几净、一眼望穿的书店形象极为不合。在经过十米长廊的篱笆栅栏、碎石子路后,在一片日渐凋零的大树下,单向街书店便赫 然出现在你眼前,这一切仿佛你在一本高深莫测的书中,顿时恍然大悟一般。很多读者都表示,神秘的单向街书店仿佛只提供给有缘人。

  单向 街书店让记者想起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这个开放式的书店由两个部分组成,书店的主体是由一个画廊改造,墙上一边挂着Beatles主唱John  Lennon以及朋客精神领袖Kurt Cobain等人的黑白肖像,外面是一个200多平方米的院子,院子里有很多植物和椅子,这里每周都有免费的文艺 沙龙举行。

  书店的创始人许知远说:“单向街永远不会给你严肃和拘谨的感觉,在这里我们只需要放松地去阅读,你可以选择沙发、凳子或者院子里,阳光和文字都会让大家觉得温暖。”

  单向街书店没有防盗的磁性检测仪,甚至偶尔都没有人照看。虽偶有书籍丢失现象,但来书店的大多数人都是文化水平较高的人,他们并不担心由于购书环境的开放限制而带来的后果。



许知远在他自己的单向街书店沙龙上。

  ■故事

  林徽因与冰心的恩恩怨怨

Emnity between Lin HuiYin and Bing Xin

When it became popular, BeiZongBu Hutong suffered much scorn and envy from famous people.

  北总布胡同三号的沙龙日渐知名,不乏引起另一些社会名流的讥讽和嫉妒。作家岳南说,原本梁家的沙龙并不叫“太太的客厅”,他们称之为为“星六聚会”,至于“太太的客厅”源于冰心先生的小说。

   这篇小说确切的标题是《我们太太的客厅》,此文1933年10月27日在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开始连载。小说里这么写道:“我们的太太自己以为,她的 客人们也以为她是当时当地的一个‘沙龙’的主人……我们的太太自己虽是个女性,却并不喜欢女人。她觉得中国的女人特别的守旧,特别的琐碎,特别的小 方……”

  经常去“太太的客厅”的萧乾夫人文洁若在《林徽因印象》一文中说:有一次大姐拿一本冰心短篇小说集给我看,说书里《我们太太的客厅》的女主人公和诗人是以林徽因和徐志摩为原型写的。

  对于林徽因送醋给冰心一事,岳南认为,小说发表同月,林徽因夫妇赴大同调查研究古建筑结束刚回到北平,从时间上看,李健吾所说的送醋之事当不是虚妄。

  虽然冰心后来跟作家舒乙等人说《我太太的客厅》是写陆小曼,但岳南认为这种说法太过牵强,陆小曼当时并没有聚集一系列社会精英的学识与魅力。

  书店沙龙旧书市场

Bookshop, salon and second hand book market

Several bosses opened a bookshop together,which was a lot of hard work, but they were happy. 

  十几个有着同样书店情结的老板一起开了一家书店,并且用点点滴滴的细节感动着我们,冬日沙发上的毛毯,免费的热水,夏日音响里响起的莫扎特,院子里你可以一手拿上一瓶啤酒,一手拿上《单向街》,这一切都像是本雅明想要构成的幻想世界,有阳光、有人类最单纯的求知欲。

  很多年前,许知远在读《流动的圣节》时,记下了一句话“一间干净明亮的咖啡馆”。这是他书店情结的最初源头,他开始梦想自己在将来拥有一家干净明亮的书店。

  后来他在旧金山的城市之光书店赶上一次德语诗歌朗诵会,虽然许知远没有听懂诗歌的内容,却被朗诵会的气氛打动了,一群年轻人和老人坐在一起,表情单纯,大家在分享着喜悦与悲伤,这便是许知远在书店之中开办文艺沙龙的最初想法。

   而在纽约的STRAND书店,许知远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如此多的打折书,整整250万册。他神情亢奋地在这个拥挤且空气污浊的书店待了一下午,这里对于 一个爱书的人来说充满了诱惑,这便是许知远的第三个梦——旧书市场。单向街书店的院子将成为第一块实验地,许知远希望这里可以成为能够让年轻人花上一下午 时间游荡的旧世界。

  ■主题对话

  这里孕育着未来的精英

Future elites started here.

  竞报:在您看来,文艺沙龙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许知远:开放和共享吧,现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距离之说了,年轻人想和文化精英沟通也变得越来越简单,我的沙龙理念就是提供这么一个媒介,拉近彼此距离吧。

  竞报:最初创办单向街书店的想法是什么呢?

  许知远:我觉得这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是没有理由的,我大学的时候时常去一些书店看书,我现在还特别回味那时候的感觉,我也很感激那些书店的老板能让我免费看书。

  竞报:您觉得单向街与当年林徽因在北总布胡同的文艺沙龙有什么相同点吗?

  许知远:没有什么太大的相似点吧,至少现在看来,这是两个时代的不同声音,他们是当时社会的精英,而且很小众。我们可能是更大众更开放一些,我相信很多年后,在这些看书的年轻人当中也会产生很多精英,每次想到这里我都很激动。

  竞报:大家在一起是一种什么景象呢?

  许知远:像阎连科、徐友渔、钱理群、陈丹青等这些人,和年轻人在单向街的小院子里感觉距离那么近,大家聚集在一起也能敞开心怀地聊天,在这里没有精英也没有大众,大家都是平等的。我们的人数可是北总布胡同比不了的,最多时,小院子里塞满过300多人。

  竞报:在书店里,您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

  许知远:当然是本雅明的《单向街》。

  ■记者手记

  时代的声音

The voice of an era

  在这次采访中,记者对许知远所说的“两个时代的声音”的说法记忆犹新。

  北总布胡同的“太太的客厅”为什么是一种小众精英文化?这与它所处的大时代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当时,国家局势动荡、民不聊生,知识分子所关心的话题可能与老百姓的生活相差甚远,两者想联系起来,困难太大。

   而在当下太平盛世的环境里,特别是在信息社会来临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所谓作家、学者等社会精英分子与普通老百姓的互动也越来越多,单向 街的股东之一于威认为“几乎没有我们沙龙请不到的作家”。单向街书店这几年来一直致力于这种免费、互动、开放式的文艺沙龙,小小的单向街书店的院子里甚至 塞满过300多人。

  这便是两个时代、两种精英的不同态度。用许知远的一句话结尾吧:“沙龙不能永远局限在一个角落,我们的未来便是无限的开放与共享。” 本版撰文竞报记者杨帆 张硕/翻译

中国经济成长最大受益者是民众还是企业

然而,中国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人们还了解得不够。实际上,主要是由于有了中国,美国的高度消费才得以存在,中国这个世界成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提供了大量资金来保证美国的金融体系能够正常运转,而且,大多数美国人购买的物品都是由中国的工厂生产的。香港金融专栏作家汤姆-荷兰(Tom Holland)认为,双方的关系是共生的,同时,也是相互陶醉的。他称这两个世界巨人为一对“紧紧抱在一起倒在地上的疯狂醉汉。”

新闻周刊驻中国记者乔治·韦尔弗雷兹(George Wehrfritz)一篇题为“节俭的危险-中国的危机是美国的反面”(The Perils Of Thrift-China's crisis is the opposite of America's)的报导。报导说,次贷危机让美国的颓废一览无遗。这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对从豪宅到塑料制品廉价玩具的各种商品都在过度消费,却背着负储蓄率的包袱,被从华尔街堆到缅街的债款拖累。(chinesenewsnet.com)

然而,中国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人们还了解得不够。实际上,主要是由于有了中国,美国的高度消费才得以存在,中国这个世界成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提供了大量资金来保证美国的金融体系能够正常运转,而且,大多数美国人购买的物品都是由中国的工厂生产的。香港金融专栏作家汤姆-荷兰(Tom Holland)认为,双方的关系是共生的,同时,也是相互陶醉的。他称这两个世界巨人为一对“紧紧抱在一起倒在地上的疯狂醉汉。”

因此,如果其中一人一头栽落到水沟了,另外一人也肯定只能有难同当。除非他们都清醒过来,并实行一种棘手的、经济学家们称为“再平衡”的大手术,至少这是目前北京决策者所面临的风险。这要求中国加强本土消费力,渐渐脱离对出口贸易的依赖,慢慢地将美国金融系统与廉价的中国信用断绝开。问题是,中国经济体正好与美国以本土消费为导向的成长完全相反。中国虽然拥有高达1.8兆美元的外汇储备,但是就算用全世界的金钱,也无法买到一条迅速改变现状的捷径。

2007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8%是由国内消费贡献的。其他的62%,来自投资,而且,大多数都用在出口贸易的基础设施和净出口上。对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来说,国内消费力这么疲软是前所未闻的,这使得中国要效仿20世纪东亚其他地区实现的以本土需求引导成长的模式变得非常困难。安本资产管理亚洲有限公司(Aberdeen Asset Management Asia Ltd.)的总经理休-扬(Hugh Young)说,认为中国可以从这么一个“偏移的位置”顺利转变的想法是“相当天真的。”

新闻周刊的报导说,问题的根本要从中国的国民储蓄说开,它的由来就是它就如美国的次级贷款一样,难以追寻。中国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现金。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Bert Hofman)和路易斯-库斯(Louis Kuss)估计,中国的总储蓄在2006年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达到惊人的50.6%,远比10年前的40.7%还要高。然而,他们计算发现,同期的家庭储蓄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率从20.1%降到15.3%,与此同时,企业储蓄几乎上涨了2倍,达到28.3%。在这增长图表的背后是个令人深深困扰的事实:中国经济成长最大的受益者并不是中国民众,而是中国的企业。

虽然如此,一些分析师仍然错误地认为,中国经济的再平衡似乎就像说服普通百姓取出银行存款,然后不停地花钱那么简单。去年,哈佛经济学家肯尼斯-罗格夫(Kenneth Rogoff)教授曾写过,中国家庭储蓄率估计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25%,事实上,“这在亚洲是相对正常的。”鉴于中国极度缺乏社会安全网,以及普通家庭抱有的未雨绸缪的心理,这个数字并不过分。新加坡国立大学客座教授,前亚洲国际货币基金的经济学家查理-亚当斯(Charles Adams)说,与此同时,“自2000年以来,我们已经看到中国的非家庭储蓄急剧增加。而这是一个黑洞,因为控制这笔资金的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并不明确。”

这些国有公司中,有许多都与省一级或者市县一级地方政府有关系,而且,他们都倾向于把他们的资产用在扩大原有企业,或者增开新的分公司。这类行为仅仅加强了以出口贸易为主的经济结构,压低了本土消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率。根据摩根大通银行的新数据,2007年间,中国的11.9%的经济增长中,有 4.9%归功于投资,相比下,国内消费和净出口贡献分别为4.3%和2.7%。虽然许多亚洲国家的成长需要降低他们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亚当斯说,“就数量来说,中国的转型事关最重大,因为她太大了。”

国际货币基金和其他发展机构说,北京可以通过增加企业征税,把国有企业的财富转至普通家庭,以及减低个人税收,或者增添免费社会服务等办法来促进国内消费的增加。这些策略,可以让中国经历过一段暂时的艰难时期后,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不平衡问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金融学教授麦克-佩蒂斯(Michael Pettis)说:“中国可能在今后5年内走上正轨的事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但是,解决危机并不需要个5年计划,他们只需要一个5周的解决方案。”

新闻周刊报导最后说,不论解决方案何时到来,中国工业界都面临着一次痛苦的调整过程。在这个期间,中国巨大的非农业劳动力将会经历一次从毛泽东时代以来就再没出现过的系统性不确定-大规模的转移。只有到那时候,中国才会无节制的消费习性才会像美国一样,显露出来。

外国记者记录东莞打工妹的梦和奋斗

工人们离开没有工作机会的乡村,涌入中国大城市,就沦落为二等公民。城里人轻蔑的称他们为“流动人口”,或者照张彤禾自己的说法-“普通民众。”尽管,《工厂女工》的话题非常严肃,但是,可读性非常强,甚至有不少让人宛尔一笑的地方。打工妹的生活栩栩如生的呈现于字里行间。

文◎多维社记者林桂明编译

《华尔街日报》驻华记者张彤禾(Leslie T. Chang)花了2年时间的追踪才完成东莞打工妹故事的报道。她追踪两名年轻的工厂生产线女工春明(Chunming,音译)和敏(Min,音译),她们不停的换工作,从一家工厂到另一家工厂,张彤禾报导的笔触也跟随着她们一起走,试图让读者深入了解到中国上亿外地打工仔的真实生活。(chinesenewsnet.com)

然后,为了进一步理解她们为了出外打工,颠覆中国家庭传统的行为,张彤禾也随她们一起返乡。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刊登邵得廉(Dan Southerland)的一篇题为《引人注目的中国新工薪阶层肖像》(A compelling portrait of China's new working class)书评。该文章说,张彤禾完成了一本名为《工厂女工:在变化中的中国,从乡村到城市》(Factory Girls: From Village to City in a Changing China)的书,在书中,张彤禾不仅仅描述了工厂残酷的工作环境,还写出了打工仔自己对到外省打工的看法,让我们从一种少见的角度来深入了解她们。

向读者们讲述这个故事,由此张彤禾获得了一次大成功。

近年来,外国通讯社的记者们多次报道中国外地打工仔受到剥削的故事。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中国经济的飞速成长是依赖廉价劳工才能实现的,而这些民工往往缺乏培训,未受过学校教育。

工人们离开没有工作机会的乡村,涌入中国大城市,就沦落为二等公民。城里人轻蔑的称他们为“流动人口”,或者照张彤禾自己的说法-“普通民众。”

尽管,《工厂女工》的话题非常严肃,但是,可读性非常强,甚至有不少让人宛尔一笑的地方。打工妹的生活栩栩如生的呈现于字里行间。

故事的舞台是广东东莞,有700万到1,000万的年轻体力劳工生活在这里。似乎没人清楚确切的数字。但是,当中估计70%的都是女性。

张彤禾认识的年轻女工们都看不起自己过去的乡下生活。她们都会在每年春节期间返乡,但是,从不会像10年前那样,在乡下逗留很久了。

她们的日常生活可能很辛苦,但是,在不断的奋斗中,她们都培养出了坚强、独立的性格。连她们父母都不知道如何对待她们。

敏是一名乡下女孩,2003年时,刚满16岁的她在一家电器工厂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合法工作年龄是18岁),每天工作13个小时,每周工作98个小时,每月工资相当于50到100美元。工作期间禁止聊天,否则会被罚款。上厕所还要排队签名,工作环境艰苦。

“受伤、生病,或者怀孕,你自己看着办,”张彤禾写道。“地方政府毫无保护工人的动机;他们想的就是让厂主高兴,带来更多的投资和税收。”

但是,没有高中学历的敏并不打算默默忍受这种痛苦。她不断地换工作,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不谓强势压力,靠一股拼劲,积极的态度,和对自己始终不灭的信心终于在一个像样的公司人事部落脚,开始有能力提高家人和自己的生活水平,并找到了爱情。

她也尖锐地反驳其他比她年长的亲戚,有时候,会违背母亲的愿望,当然,还是会寄钱给有需要的长辈。节庆期间回村,她和其他年轻的打工仔是村里的主角,人是现实的,有了金钱,人家才看得起你。

张彤禾的另外一名主要观察对象是吴春明,她“最初在一家玩具工厂工作,几乎上当受骗进了妓院,后来凭着口才好,升上了管理层,并通过卖藏药和策划葬礼赚了钱。”

然后,她为一家政府出资经营的报刊工作,目睹了那些人如何“把新闻报道变成勒索”的经营手段。而中国的企业主也经常为了获得正面报道,或者说,避免负面消息,而贿赂记者。

后来,春明与她的初恋男友一起开了一家建筑材料批发店。

可是开张不到6个月,她就倾家荡产,最后到一家瑞典公司卖油漆。

张彤禾所见到的东莞是一座在过去十几二十年里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城市。当于20年前作为《华盛顿邮报》的通讯记者来到东莞时,这里是个无视许多北京指令的新兴城镇。而从北京的角度来看,确实中国南部大多数地方都“失控”了。

张彤禾说她慢慢地也喜欢上了东莞,认为这里代表了中国的一种特别之处,不过,她也指出,在这座城市里也泛滥着物质化主义、腐败、污染和卖淫等问题。

张彤禾发现,东莞的工作流动性很高。她遇见的所有工厂高层管理人员几乎都是从生产线上开始自己的工作生涯。就如典型的东莞打工妹风格,敏和春明都经历了很多的人生起伏,她们换工作,顶撞老板,为了成功愿意牺牲一切。她们也为自己的爱情而努力,在网路聊天室里寻求自己的另一半。张彤禾如实地记录着中国大转型时代的普通中国女工们的梦和奋斗经历。

精神压力大,中国人寻找弗洛伊德

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的“爱面子”,强调“面子”的正面意义和价值,以及转弯抹角地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两者,都与以公开谈论问题做为治疗方法的心理医疗截然相反。中国的传统习俗还强调个人对集体,特别是家庭的贡献,而不主张自我实现。而在中国步入社会主义社会后,这种观念更为弘扬加深,教育和宣传都强调党和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文◎ 多维林桂明编译

现年40岁的李献云大夫,从1991年开始就在北京回龙观医院当一名心理医师,可是从前,她从不在公开场合跟人谈论她的工作。她说,一般人会认为那是一种古怪的工作,并且,会想当然的以为,她在精神病院工作。但是现在不同了,那些与她来往的人都对她的职业产生出很大的兴趣和敬意。

“如果我告诉他们,我是一名心理医师和谈到我的工作,他们就会露出钦佩的神色,”李献云说。“他们会咨询我的建议,有的人问如何抚养孩子的,有的人会问如何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的。”

彭博社近日刊登当·劳伦斯(Dune Lawrence)的一篇题为“毛泽东会见弗洛伊德:精神紧张的中国人寻求西式疗法”(Mao Meets Freud: Stressed Chinese Seek Help in Western Therapy)报导说,经过30年,中国已经由一个由政府统一分配工作和住房的共产主义制度的社会,变成了一个全民参与资本主义的社会。随着社会的变迁,教育和求职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贫富差距更随之不断扩大。为了缓解所面对的压力,一些人开始转向西方式的工具,寻求帮助,包括接受心理疗法。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理念和传统文化过去一直提倡集体主义,批判个人主义的国度里,这是一种相当剧烈的改变。

“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中国民众也比以往更开放,更注意自己的内心世界,”成都的心理医师郑玉(Zheng Yu,音译)说。

根据中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中国人口中,有15%的患有精神疾病,占中国所谓的疾病负担的20%,而疾病(或伤害)、早死对患者、家庭、社会和国家所造成的任何健康和经济方面的损失或压力都可称为疾病负担。相比较,世界健康组织估计,全世界的疾病负担比率大约为13%,到2020年时可能会上升至25%。

工作压力大

工作压力可能是导致精神疾病的原因之一。根据翰德国际顾问有限公司(Hudson Highland Group Inc.)的一项调查报告,51%的中国认为自己的工作压力要比前年大。根据该报告说,这是中国连续第二年在亚洲压力程度上排位最高。

“一些人有了钱以后,他们会感到,‘我很成功,但还是不快乐,’”37岁的李凯西(Kathy Li)说,她于2005年辞去传媒界的工作,在北京创办了自己的心理咨询诊所。她指出:“人们开始意识到,能让他们感到满足的是来自内心世界,而不是外部因素。”

今年5月四川大地震导致8.75多万人死亡,这进一步加快了中国心理医疗事业的发展。政府官员专门请来了外国专家为地震幸存者进行精神和身体创伤的医疗。

需要外界援助

需要外界援助,也暴露出中国心理治疗人材短缺的现实。中国13亿人口中,只有大约3万名专业心理医师和顾问。世界健康组织的数据显示,在亚洲国家中,每10万人口中才有1.3名心理医师。而相比之下,美国的比例是13.7名。

“你可以看到两者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李凯西说。

过去10年里,中国劳动及社会保障部设立了心理辅导证书的考试制度,大多数大学里现在也根据教育部的规定,设立了辅导中心,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和解决类似的问题。

国际合作也提供了培训的机会。非盈利组织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hina American Psychoanalytic Alliance)招收了57名中国人,参加一个为期2年的培训项目,由美国心理学专家通过互联网电话服务软件Skype来进行相关知识教学和培训。美国心理医师还通过北京自杀研究和防范中心提供培训课程,李凯西就是在那里工作的。

“爱面子”的文化尴尬

然而,中国的心理治疗历史其实可以追溯到90年前。1917年,中国成立了首家精神诊所,心理医学第一次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了立足之地。但是,在共产党于1949年掌握中国政权后,心理医学被视为了伪科学,打入冷宫。而在毛泽东发起的文化大革命中,心理医学被直接下令禁止。

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的“爱面子”,强调“面子”的正面意义和价值,以及转弯抹角地解决问题的方式。这两者,都与以公开谈论问题做为治疗方法的心理医疗截然相反。

中国的传统习俗还强调个人对集体,特别是家庭的贡献,而不主张自我实现。而在中国步入社会主义社会后,这种观念更为弘扬加深,教育和宣传都强调党和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李凯西说,她在医学院读书时并没有接受过心理医疗的培训。现在,她采用心理辅导方法来治疗她的许多病患者,而部分原因是文化传统和一些中国人讨厌药物治疗。

“他们对我说,‘我不想吃药;药物有很多严重的副作用,’”她说。

调动内能的中式心理疗法

其他医疗方法也越来越流行。北京中医大学的教授,59岁的刘天军(Liu Tianjun,音译)就崇尚传统的气功疗法,通过调动人体的内部能量来强身健体,他称之为中国“自己的心理疗法”。上海心理医师,46岁的z赵旭东(Zhao Xudong,音译)实行家庭疗法,有时候也采用催眠疗法。

他说,他的诊所已经“太忙了”,“新到的顾客要看门诊得等上5个月”。

成都理疗师郑玉每周有4天时间会靠在办公室的沙发上,通过Skype与他自己在纽约的心理医师通话。他从2005年开始就一直坚持这么做。现年38岁的郑玉不论是私生活还是在工作上,都遵从弗洛伊德于20世纪初在维也纳创造的长期精神分析法。

独生子女需要心理动力学

郑玉说,弗洛伊德的家庭动力学理论是以希腊神话中,杀死自己父亲,与自己母亲结婚的“俄狄浦斯恋母情结”为基础。这与当今中国社会上许多独生子女的烦恼相吻合,这些独生子女受到过度保护,无法从父母身边独立。


今年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股市已经下跌了64%。此外,当前中国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欧美消费需求缩小,使得依赖出口带动经济成长的中国及其民众的压力可能随之增加,这些都可能会增加民众对心理治疗师的潜在需求。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心理辅导做为缓解压力的方法,李献云担心,人们可能又会对心理疗法抱着过度期待的心理。

许多人现在“把心理医疗视为某种奇迹,”她说。他们需要弄清楚的是,心理医疗其实更像医学,没有办法解决病人的所有问题。

2008年10月24日星期五

享受在家办公的舒适

在家工作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穿着宽大的睡袍一整天---你需要和上班时一样整齐着装。对于一些人来说,在办公室外做这些是一个挑战。确保你每天都能以相同的时间开始工作---在你来到办公桌前请起床并穿戴整齐。遵守时间表---这样你每天的时间将很有条理,你的合作伙伴将在合适的时间和你联系。关上你的门,限制你的娱乐---专注的工作地点是必要的,特别是你的孩子将整天在你的周围。

(星星生活特稿/依卡)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数据,如果你每天都要从家到工作地点上班,你去年在路上就耗费了12天的时间。12个小时(或者每天63分钟)把你的时间消耗在你的车上,公交上或者地铁上,本来你可利用这些时间把工作做的更好,或者陪伴家人。

几十年来,对于加拿大的上班族来说,早晨最可怕的声音莫过于闹钟的铃声。某天早上,在六七点之间,几下哔哔哔的响声或者电台广播的音乐就标志着该起床上班去了。

但是,在21世纪初,这两件事情开始发生了变化。首先,闹钟将会响得稍微迟一点点。其次,人们会穿着睡衣睡裤来到地下室打开他们的个人电脑而不是西装革履地开车去上班。这就是21世纪初期“在家办公”的一代。

随着现代笔记本电脑的发明,宽带网络接入和先进的通讯软件的普及使用,工作不再一定要在办公室里才能完成。起码不是每天。数以千家的公司制定出在家办公的政策,而成百上千的人正在开始利用这些机会。

实际上,上班路上耗费的时间也随着汽油和交通费用的上涨不断的提高。所以,为什么不把工作带回家中,避免你的时间和金钱上捉襟见肘?所以,远程办公,可以让你舒服的在家办公,并且节约你的金钱,时间和焦虑。

同时,在家办公的利与弊在哪里?

**在家办公的优点

1、不用每天往返于两地之间

如果你居住在郊外而工作在城市里,那你每天来回上下班很可能就得花上30分钟或者更多的时间。在那些特别繁忙的都市地区如多伦多、温哥华和蒙特利尔,如果你每次来回少于一个小时,那么你就已经很幸运了。来回上下班需要时间和精力(交通上的耗时特别让人泄气)。这是例行公事又很枯燥无聊,而且对工作生产或者休闲放松毫无帮助。简而言之,不用来回上下班意味着你拥有更多时间去做你原来做不到的事情。

对大多数人来说,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他们的配偶及孩子相处是非常宝贵的。即使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比如在一起吃午饭和晚餐,都是很重要的工作调节。除了能有足够的时间和家人一起之外,在家工作可以使工作变得更轻松。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交替换位,你花在挤逼不堪的汽车上的一小时可以变成举重锻炼、在跑步机上长跑的一小时。

2、工作灵活有弹性

在家办公很可能意味着灵活的工作时间。除非你有特别的会议安排,你可以在一天之中取消好几次工作计划,只要你可以把工作完成。带孩子们外出活动,外出购物或者出外办事,在室外或者健身房里享受一次跑步,这些事情都可以被纳入在家工作的日程表中来。对很多人来说,把工作和锻炼结合起来是一项挑战,因为他们的身体不允许他们早起锻炼养生,而他们晚上回到家又太晚了,不可能再到健身房锻炼。拥有灵活弹性的工作时间对这些人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因为他们可以在一天中任何最适合他们自己的时间里锻炼。

3、节省开支和保护环境

除了可以有更多时间和家人相处以外,不用来回上下班还有另外一个好处-省钱。随着汽油价格的飞升,不用开车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而我们现在谈的是大单节约的问题。如果一厢汽油花掉你60加元并且可以用四天的话,把消费减半,那么你每个月就可以省下150元。在家工作的人们在伙食上同样省钱。即使在最便宜的公司自助餐厅,午餐一般都要花大概6、7加元。在家里,如果你很吝啬,你只花2元就可以享受一份美味的午餐了。这样,每个月就很容易省下另外一份 100元。

在家办公对全球的环境也很有好处。来回上下班少了,我们可以节省能源和减低污染。这对人类和这个星球的和谐相处是十分难得的-对我们有益的,对环境同样有好处。

4、提高生产力

也许在家办公最令人惊讶的好处就在与它可以提高生产力。假如你家里的办公环境有益于工作,你能够集中精力,那么你就可以完成更多的工作。如果在家工作使你不能集中精神而分心(孩子们,电视的诱惑等等),你可能要重新考虑是否要把在家工作作为第一选择。

一个典型的办公室环境是聒噪的,人们在谈话,电话铃在响,同事们在走动聊天,而在咖啡和苏打水机旁边时常聚集了一群人。在家里,这些使你分心的情景不会再出现。除此之外,你在家里工作你会更聚精会神地致力于你的工作而不是办公室的规章制度。在电话里耍手段和讨好上司并不容易,因此人们会更卖力地工作。

**在家工作的缺点

1、集思广益很困难

也许,在家工作最大挑战的就是交流和沟通。当人们交流时通过身体语言可以传递非常多的信息,可是当通过电话或者Skype沟通时传递的信息量就减少了很多。这对于创新范式和集体讨论会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常规的、比较枯燥的事情如每日形势的变动和简单的信息通过电脑网络来交流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一些需要热情激励和黑板说明的事情还是亲自上阵比较好。

2、你从未离开过工作

在家工作的另一个危险是你永远离不开工作。因为工作是始终在那里的,当有机会的时候有些人就会试探着去检查电子邮件和工作。而这样与其说这些人都是工作狂,不如说因为那里永远充满了必须要做的工作。

对很多人来说,这个不会构成严重的问题,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讲,它会成为一个问题。这样可能会抵消掉与家人共度时光的好处,因为他们只会看到你窝在你的电脑旁边。

3、资讯紧跟着你

不论你是一个多么不愿意与人交往的人,你迟早会被成千上百万条的信息包围。办公室里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在很多时候激励着我们,但是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在家里。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会使人变得敏锐,而且会带来改革和创新的想法。当在家工作的时候这些刺激元素不会出现,而且人们迟早会觉得无趣。解决的办法就是要走出房子-在当地的可以无线上网的咖啡室工作,和偶尔回一下办公室和你的同事们聊天。

如何让你的老板同意让你在家办公呢?还有,一旦你留下了家中,如何让保证你在工作,而不是在看电视剧呢?

**让你的老板同意:

第一,你需要让你的老板确信,这是一个好主意。归纳总结出一个清晰的书面报告,指出你在家工作将帮助你把工作做得更好。请现实一点---你的工作是否能在办公室外做好?你的什么特点让你成为一个好的远程工作者:你是一个做事主动的人,面对其他娱乐,比如,孩子,电视,家务这些把你从办公桌拉开的事情,你能否保持专心?你还必须解释,在家办公对于你的老板来说有什么好处,而不仅从你的角度来说。如果你的办公室里没有远程办公的先例,给你带来了一些限制---计划先试用一段时间(如果不能解决问题,没关系!)建立一个表现基准,比如给你和你的老板例行电话和情况报告。最后,确认你的老板知道你已经建立起一个在家工作的机制---你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工作,避免了办公室里的电话铃声,口哨声(当然你也无法使用到高速的电脑,传真,电话和其他的工具)。

**一旦你在家工作:

在家工作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穿着宽大的睡袍一整天---你需要和上班时一样整齐着装。对于一些人来说,在办公室外做这些是一个挑战。确保你每天都能以相同的时间开始工作---在你来到办公桌前请起床并穿戴整齐。遵守时间表---这样你每天的时间将很有条理,你的合作伙伴将在合适的时间和你联系。关上你的门,限制你的娱乐---专注的工作地点是必要的,特别是你的孩子将整天在你的周围。适时休息,就像你在办公室做的那样。如果外出透气将让你感觉更舒服,既然你不用再路上耽误时间,你就可以很容易结束整天待在屋子里的状况了。

最后,在家办公完后要关掉你的电脑——尤其是你的“办公室”是在楼下或者得穿过大厅,你很容易在数小时候回到工作中去,特别是当有事困扰你或者让你夜不能寐的时候。

在家办公肯定是有挑战的,但是对很多人来说它的优点大于它的缺点。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个人开始发现,在家工作确实是好处多于坏处,因为它使人们的时间安排非常灵活而又不会和工作效率产生冲突。它的底线就是使工作可以完满完成而人们有过得很快活。

科技的改革和发展很可能会在多方面提供支持在家工作的环境,从更好的集体讨论会议到视频会议,有很多改革创新的机会使虚拟的办公协作能够顺利进行。

在加拿大如何享受“无条件退货”

在排队等候退款或者客户服务电话因繁忙需要等待时,如果你一直嘴里唠叨,很容易让你的退款计划落空。如果可以控制你的怒火并保持冷静,将更容易让你得到退款。专门研究消费问题的记者古德哈克表示,“如果商店认为你是一个疯子,他们不会为你做任何事。”我们不应懦弱,但是也不能大喊大叫。应该礼貌地直接地向客户服务代表说明你的情况。如果面对面讨论你容易紧张,那就拿支笔大概记一下你的产品或服务出了那些问题,以及想要得到什么补偿。

(星星生活记者连鹏报道)当你在商店里买了什么东西,然后发现它并不是你想要的,然后你就带着它“跋涉”回到该店客户服务部门。

但是,当你到了那里,你可能会惊讶的发现他们执行的是“不退货、不退钱(no return-no refund)”政策。他们可以给你等值的信用,你可以在该店换取其他等值物品,但是想拿回你话花掉的钱就不那么容易了。

很多消费者可能没有意识到,加拿大并没有法律强制要求商家必须接受退还商品--尽管这事关消费者的利益,但很多大型商家为了使购物者满意,仍会毫不迟疑地同意退还几乎所有没有开封或者没有使用过的东西。

所以,要跟一些小型商家解决退货问题是非常难得,尤其是大多消费者并不清楚其实大多数店家并没有退款保证。

很多商店都会把他们的退货政策印在票据反面,所以,在你离开交款台的时候,你务必要看清楚。如果你没有看,然后签了单交了钱,后悔就没有用了。

但是,当面对着店主简单的拒绝你的退换要求时,应该怎么做呢?以下8条将告诉你如何投诉和得到退款。

1、聪明消费

当你买了一件很酷的皮夹克,跟朋友大大的炫耀了一番,结果穿了两周皮夹克就变形了。好消息是:你可以穿更宽松的衣服了。坏消息是:你将没有回到商店退还商品的权力了。加拿大优良商业局基金会联合会(Canadian Council of Better Business Bureaus)首席执行长辛普森表示,“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们常常会想,如果对商品感到不满意,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就把它退还并拿到全额的退款或者换货。但是,除非商家有言在先,不然他们没有义务做退换。”

2、了解条款

如果你知道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益后,你将在退款的沟通中更加地成功。加拿大消费者协会的执行董事毕莎丝说:“消费者有权力要求商家对次品和不满意的服务进行赔偿。在你返回商店的时候,你需要认真的阅读所有的文件--收据,保证书,还需要了解本省的消费者责任。比如,在安大略省,消费者如果在允诺交货日期30天内没有收到货物的话,就有权力要求撤销订单并获得全额的退款。(Consumerinformation.ca,是一个由联邦消费者办公室做的消费者信息网站,你可以在那里查阅到你的权力。)

3、遵循条款

许多商家都有退款政策,只要你遵守他们的条款,你就可以拿回你的钱。如果商店规定你在14天内可以退还商品,那就不要等到第15天。同样,不要在退换柜台插队或者越过员工要求直接同经理讲话。根据毕莎丝的观点,你最好先和销售人员,比如销售员或客户服务人员开始你的投诉,并准确地描述你的问题,并给退货链中每一层人员足够的时间解决你的问题。如果你还是感到不满意,就可以把问题转到经理那边,如果还是不起作用,你可以把问题反映到更高层。

4、好好阅读文件

如果你新买的很炫的MP3不像销售员说的那样容易操作,你就应该在要求退款时出示你的收据和保证书。但是,你最好在返回商店的时候先阅读这些文件。你在辩论中掌握越多的信息,你就越能使销售员确认应该给你退款。辛普森说,你对你的收据和合同了解的越多,就越能给你带来信心。

5、保持冷静

在排队等候退款或者客户服务电话因繁忙需要等待时,如果你一直嘴里唠叨,很容易让你的退款计划落空。如果可以控制你的怒火并保持冷静,将更容易让你得到退款。专门研究消费问题的记者古德哈克表示,“如果商店认为你是一个疯子,他们不会为你做任何事。”我们不应懦弱,但是也不能大喊大叫。应该礼貌地直接地向客户服务代表说明你的情况。如果面对面讨论你容易紧张,那就拿支笔大概记一下你的产品或服务出了那些问题,以及想要得到什么补偿。如果你脾气不太好的话,正面思考可以帮你保持冷静。假想一下,如果你是销售人员,每天要面对很多抱怨和投诉,你是希望客户礼貌地把问题说清楚,还是希望他们一直喋喋不休?

6、坚持到底

请不要轻易放弃你退款的合理要求:坚持到底往往是关键。同商店人员争论时,要保持礼貌,但是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坚持,尤其是在很多其他客人排队等着退货时。因为任何商店都希望让别的客户看到有人在跟销售人员发生争执,这可不是好的营商环境,所以一般情况下店员会给你退款。

7、开放的心态

辛普森表示,有一个理由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商家采用“不退货”的政策。比如,大型连锁店如沃尔玛、Canadian Tire可以把客人的退货反退给制造商,因为这些大型连锁店的业务量巨大,没有制造商会拒绝他们的要求。不过,你家附近的小五金店跟供应商没有这种关系,你只能接受其他的解决办法,比如免费维修,退部分款或者换其他物品。

8、向法庭提起诉讼

当你用尽一切办法,仍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答复时,您可以就此向小额索赔法庭提起诉讼。当一定的额度内(加拿大各省不同,从$3000加元到$10000加元)你不需要聘请律师,自己就可以解决。但你必须明白:法庭审判过程是一个涉及大量文书的缓慢工作。当你决定要提向法庭提起诉讼,尤其是针对一些较大的公司,只能是一个良好的尝试,但拿回赔偿的可能并不大。古德哈克经过观察发现,“小额索赔法院里其实也内置的偏见的,尤其是对小人物--消费者。”

在加拿大,买新车好还是租车好?

如果你有钱,并且希望能长时间拥有汽车,购买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你将更合算,在加上了利息之后,租车比买车要贵。然而,如果有价格特别低的租车计划,你到可以考虑租一车,但是这将使你承受更多的债务,租车也将花更多的精力(还有金钱)。在租赁期结束后,你还要抵御买回(buy-back)选择的诱惑,不然的话,你将拥有和维修一辆旧车,但实际上,这些花费比购买新车的每月花费要少。

(星星生活记者王小檗、连鹏报道)对大多数移民来说,除了买房,买车算是一生中较大的投资了,购买一辆称心如意的好车,不仅能让你出行方便,更能充分体会到海外生活的乐趣。但是由于资金有限,很多人都在新车与租车(Leasing)之间犹豫不决。

**1、关于车的所有权问题

首先,很明显的是如果你选择买一辆新车,无论是粉红色的卡迪拉克还是一辆丰田,它将成为你的财产;但是,如果你打算去租一辆车,那么你的出租人 (一般来说是跟制造商紧密联系的信用公司)拥有这辆车,你需要花钱才可以开上它。租车有什么好处呢?你每月的花费将比你买车的费用低;但是在你的租赁期满 了之后,你必须归还该车或得花一笔费用来买下它。

**2、处理保险问题

不管你是买车还是租车,根据法律,你都必须购买保对方的人和车的保险(third-party liability insurance)和事故赔偿(accident benefits)。如果你租车,那么你或许希望去购买碰撞赔偿(Collision),这包括保险客户的汽车任何碰撞造成的毁坏。包括与其他车辆、灯 柱、栏杆及车库墙的碰撞等等。一般在你还车给车行时,出租方只会接受正常的磨损。

**3、如果你的车遭到了损伤

如果你发生小车祸,或者更糟一点,你的车被偷了。如果你拥有这辆车时,那么所有的保险都会直接支付赔偿给你。但是,如果你还在偿还购车的贷款或者 正在租赁这辆车,那么赔偿的资金就会同时返给你和你的贷方或者租赁方。你必须有一份如何划分保险的合同,在商议之前,请先咨询你的保险销售员。

**4、关于保养

在租车期间,对车进行重大的改装是不允许的,比如,把车子重喷一个完全不同颜色。当你在租期满归还汽车给车商时,车必须运行良好。为了避免任何的分歧,还车前先找一个中间的修理厂好好的检查一番。

**5、如果经常开车该怎么办?

不管你是买车还是租车,你行驶了越多公里,车就越贬值。如果你是车主,这意味着如果再转售时价值将降低。但是,如果你是租车,那么情况就更复杂了,你的出租方或者代理方将根据里程行驶限额去维护车的价值。

你通常可以在几种计划中选择:比如在四年内限行80000公里、限行100000公里、限行120000公里。对于没有行驶完的里数,费用也不会 退还。如果你认为你将超过这些行驶公里数,你可以购买额外的里程,这通常会从你最终的购回(buy-back)里扣除。所有不在计划里的里程数都在你最终 归还车时缴纳费用。这笔费用将很高,所以,最好提前购买额外的里程数。

**6、停止使用的时间?

如果你即将有个宝宝,你希望可以把自己的小车换一辆大点的车。你将如何选择?如果你拥有一辆车,你可以轻易的把它卖了,但在出售之前,你需要先还 清所有的债务。如果你想解除租约,唯一办法就是违反合同,但是你必须要偿还所有剩余的租款。违反租约会损害你的信用度,所以你最好能把车转租出去或者转让 你的租约(这样你还可以拿到租金)。

**7、买车还是租车?

如果你有钱,并且希望能长时间拥有汽车,购买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你将更合算,在加上了利息之后,租车比买车要贵。然而,如果有价格特别低的租车计划,你到可以考虑租一车,但是这将使你承受更多的债务,租车也将花更多的精力(还有金钱)。在租赁期结束后,你还要抵御买回(buy-back)选择的诱惑,不然的话,你将拥有和维修一辆旧车,但实际上,这些花费比购买新车的每月花费要少。另外,如果你喜欢经常换车,租车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但是请注意,你 租的时间越短,你每月的花费就越多,车辆在使用第一年后贬值的特别的快。

一点建议:浏览报纸和其他关于特惠租车利率的广告,将对租车的花费有极大的帮助。

**8、仍无法决定?

加拿大工业部的在线工具将可以帮你做个选择:http://www.ic.gc.ca/epic/site/oca-bc.nsf/en/ca01851e.html

越来越多加人买美国房产

加拿大最大互惠金公司显达理财投资集团高级税务与金融专家道森(Tannis Dawson)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第一件事情就是你要问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购买。”“这是一项巨大的投资,如果你拥有一套房产,将增加你供养和维修的负担。一个不错的办法就是,在你希望购买的地方先租上一段时间来确定你是否喜欢这个地方,然后再决定要购买。”

(星星生活记者连鹏报道)随着美国房地产的持续低迷,对于许多加拿大人来说,在南面拥有一个充满阳光的度假屋或是一个滑雪小屋变成更加现实的事了。

目前,美国房地产中的所有境外买家中,加人占了11%,相信这个比例会越来越大。

在2008年6月,价值325,000美元的房屋,现在只需要不到40万加元,而在2002年1月,同样的房屋需要519,318 加元,这对于47%使用现金购买美国房屋的加国买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根据全球著名的地产经纪商RE/MAX最近针对度假休闲屋的一份报告指出,许多加拿大人都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在美国主要城市买房投资,特别是他们认为气候温暖的地方,如佛罗里达,亚利桑那,德克萨斯,加利福尼亚和拉斯维加斯。

如果你打算投资美国房地产,许多事情是在你展开计划前需要先知道的。

加拿大最大互惠金公司显达理财投资集团高级税务与金融专家道森(Tannis Dawson)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第一件事情就是你要问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购买。”“这是一项巨大的投资,如果你拥有一套房产,将增加你供养和维修的负担。一个不错的办法就是,在你希望购买的地方先租上一段时间来确定你是否喜欢这个地方,然后再决定要购买。”

道森说用现金去购买美国房产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因为美国的银行需要非居民的抵押。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美国银行需要非居民的人支付35%到40%的房款首付,这比美国当地人要高了很多。

同时,他们还需要你建立一个银行账户,里面要有足够支付至少6个月抵押贷款,保险和房屋税的资金。

还有,因为你不是居民,所以你没有信用记录,你必须要得到加拿大信用机构的证明信和你的银行账单。

在美国,不是由律师而是由第三方代理来办理你的手续。完成一套房产交易的所有代理费用大概是1.75%,一套300,000美元的房子大概需要支付5250的费用。

在美国抵押贷款比起加拿大来有诸多好处。

道森解释,在美国你可以得到30年的固定抵押贷款利息,而在加拿大只有10年。另外,在美国没有“提前还贷”违约金问题。

道森说:“美国的房地产已经对加拿大人开放了,但是银行不愿意冒险。他们把自己保护的非常好。“

此外,诸如税收和健康保险也有类似问题。

在美国,随着你年龄的增大,你的医疗保险的费用将变得更高,所以,许多加拿大人缩短了他们待的时间,因为费用实在是太高了。

一旦你在美国买了房,各种相关的规定还有税也随之而来。一般来说,如果你在美国一年之中居住超过183天,你就可以算作美国的税务居民。你就因此有义务按照美国要求纳税。特殊情况下加拿大人可以设法向美国税务局说明他和加拿大的联系超过了和美国的联系,以便规避在美国缴税。

如果你以非居民的身份卖掉你在美国的房产,那么你最多需要支付给美国税务局10%的卖出款。

增益收入(Capital gain)在美国是100%需要纳税的,而在加拿大只需50%。如果你持有房产超过1年,那么任何所得都要交15%的税。如果你持有该房产少于1年,那么你将根据当地纳税政策交税,不过这往往比15%更高。

另外非美国居民还要在美国缴纳遗产税。诸如设定信托,或者将物业挂在资产值较低的配偶名下可以帮助加拿大人少缴一点遗产税。

道森还建议准备在美国购房的加拿大人特别小心房屋保险。她说:“有时候很多事情是你预料不到的,比如飓风的袭击。一般来说有必要购买单独的这类保险。”

还有如果你的房子恰好是在龙卷风,洪水或者其他自然灾害袭击过的地区,不要指望当地政府会提供帮助。美国政府的灾害帮助并不面对那些用来度假的房子,他们只对当地居民。

如何制定预算尽早买房

多伦多的金融学家,专门帮助人们解决情绪性花钱的Loose Change公司负责人阿曼达表示,所有的这些跟踪和记录自己消费的事看起来像一个苦差事,但却是必须要去做的。“人们试图制作一个新计划,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去年做了什么,同时也无法坚持执行这个计划。做出一个预算却不知道你什么地方做的不好,事实上,这是无效的。”

(星星生活记者连鹏编译报道)薪水太低或过度透支?想想你的朋友们都购买房子了,而你却还在租房?你需要尽快做好预算。

听着她的讲述,你可能很难想象卡特里娜曾为如何支付账单而愁眉苦脸。卡特里娜是一名34岁的温哥华居民,她在一家高级连锁旅店做市场推广工作。她的理财管观念是采取自管式RSP以及杠杆化借债。

五年前,她陷入了还债的泥沼。她试图减少她的负债,所以从每月收入里多拿出500元,但是这对于她10000元的负债来说实在是九牛一毛。

同时,卡特里娜却没有警醒,她继续在花钱。她现在承认到,“你会觉得,好吧,再花几百块应该不要紧。跟负债相比这只是个小数目。”最后,当负债越来越多的时候,她认识到,是该认真对待钱的时候了,应该做一份预算,每月基于收入而建立严格的支出和储蓄的计划,并严格的遵守它。

她说:“对于一个成功和独立的女性来说,我不希望我承受着债务。我希望能控制自己的经济。”

在她实施自己的理财计划前,卡特里娜是众多受债务困扰的加拿大消费者的其中之一。根据2007年加拿大统计局的报告显示,2005年加国家庭负债总额已经上涨到9160亿元。同时,最近的一份债务解决方案调查显示14%的加拿大人说他们常常把他们的信用卡用于日常开销比如日用品和煤气。

卑诗省注册财务策划师Erika表示,为了控制开销,你必须注意你的现金流转。她说:“如果你希望控制自己的钱,而不是让钱来控制你,你就必须有预算。”

但是,应该如何开始呢?记住预算是根据你的需求而尽量的简单。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直接的表达是一个方式。不管详细与否,预算通常包括3个步骤:

1.知道你现在是怎么花钱的。
2.评估你的花销,并制定你的节约目标。
3.尽量记录自己的消费,并把开销控制在你的既定方针下。

为了追踪和记录你最近的花费,首先要收集你最近几个月的日常花费。考虑你的电话账单,水费,孩子保育还有其他日常的花费。然后,收集你变动的花费,如干洗,上班途中的咖啡。有些人喜欢在笔记本上记录下这些账单,有些人喜欢把它记录到电脑里。还有些人把账单和收据收集到信封里,然后再月底对账。不要改变你的消费习惯。淡然对待它:简单的观察。

多伦多的金融学家,专门帮助人们解决情绪性花钱的Loose Change公司负责人阿曼达表示,所有的这些跟踪和记录自己消费的事看起来像一个苦差事,但却是必须要去做的。“人们试图制作一个新计划,但是却不知道自己去年做了什么,同时也无法坚持执行这个计划。做出一个预算却不知道你什么地方做的不好,事实上,这是无效的。”

在记录自己的消费之后,评估这些结果,就可以看出:你在什么地方花了钱,为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是需要你花更多钱的?什么地方可以省钱?很多人都会低估他们在一些方面的花费,比如,日用杂货,夜间娱乐或者移动电话账单。你是否能在一个更便宜的杂货店购物?或者在一个二轮电影院看电影而不是在综合性多厅影院?或者你可以打电话给你的移动电话供应商换一个更廉价的套餐计划。

阿曼达说,跟踪和评估这些支出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当人们在消费的时候或考虑他们应该花多少钱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从“我想要什么”潜移默化的改变到“我需要什么”。阿曼达记录自己在拿铁咖啡上花了多少钱已经有6年了,她的记录显示每个月平均要花费300元,或每年3600元。通过通过评估这项花费,阿曼达意识到她应该购买一个机器,在办公室里自己做咖啡,这将帮她省下不少钱。

最后一个成为明智的预算家的步骤很不容易:那就是遵守你的计划。来自安省宾顿的皮特曼夫妇一直使用JAR系统,这是他们从电视秀Til Debt Do Us Part中学习到的。这对夫妻有3个小孩,他们希望在未来1-2年里能搬到一个大房子里去。为了实现这个计划,他们必须节约开支并控制他们的债务。

JAR系统非常的简单。在皮特曼夫妇决定要花多少钱之后,他们谨慎的选择他们可以节省的地方,在杂货店里不再挥霍,比如只带预算要花费的钱。这个系统能够运转是因为夫妻双方想法一致。皮特曼夫妇制定了计划,而他们彼此都严格遵守。

最后的忠告:不要对自己太苛刻。预算不是一个惩罚或者责怪一些人的理由(特别是需要与你一起走过这个阶段的丈夫或者伴侣)。它需要集思广益,同时人生偶尔也需要一些浪漫。

预算,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经济萧条时如何节约开支

《创造财富指南》作者佛兰表示,“在目前经济低迷时期,消费者应该反思消费习惯,看在哪些方面可以省下钱来。你可以把平日的消费记录下来,做成一张消费图,看在哪里可以省点钱。”你应该检查一下自己的电视和手机账单,看看是否该换个便宜点的计划;你可以选择去图书馆借书看书而不是自己买书;你可以租借影碟去代替去影院看电影。每周你可以选择几天带着午餐到公司去享用,这也可以节约一点钱。

(星星生活记者连鹏报道)加拿大经济面临严重衰退的威胁,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反思此前的消费习惯,不少人已制定了新的计划,为自己开源节流。

节约开支 从吃饭开始

来自中国的移民刘勇计划跟女朋友明年结婚,所以他们需要更多的办法去节省开支。

通过记录最近几个月的花费,刘勇发现,第一项可以节省的开支就是每个月的食物花费。他向记者表示:“我们两人每个月在餐馆吃饭和买菜上花了700到800元。不记录还不知道,太奢侈了。”

什么都在涨,就是收入不涨。刘勇首先选择削减食物上的开支,并马上付诸行动:他们开始多使用优惠卷,并上网寻找各个超市的打折信息;每月只外出就餐两次,预算为50元;制定了未来两个月的饮食菜单,按照计划买菜,去超市只带预算要花的钱。经过详细的预算,他们发现在吃饭上有计划的花钱,每个月可以省200到300元。

随着加拿大各报刊每日的头条报道充斥着加拿大经济将面临低迷局面,经济学家认为在未来的一年里加国家庭生活开支将会缩减。加拿大咨议局上周五发表的调查报告指出,股票市场的低迷,加上全球性金融危机阴影的影响,使得加拿大人的情绪陷入了低谷。加人的消费信心指数处于26年来的最低水平。

咨议局全国各省预测主任安图内斯表示,“全球的经济危机和主要股票市场的低迷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另外,消费者在未来6个月里将感觉更糟,因为危机不可能那么快的缓解。”

虽然今年加拿大的餐饮业营业收入持续去年的增长,但这都是美国华尔街崩盘对加拿大和美国产生影响之前的事。

加拿大餐饮业研究及交流联合会副主任霍洛伊德指出,自六月份以来,餐馆的销售额增长了5个百分点,但预计增长将会迟缓。目前那些靠近美国边界餐馆已经“已经感到压力”,这种趋势将会迅速蔓延加国国内。

加拿大中部省份,尤其是安省,由于制造业面临困境导致大量人失业,餐饮业将会受到更大波及。根据Ipsos Reid进行的民调显示,发现60%的安省消费者勒紧腰带,上超级市场买便宜货,尽量在家里用餐。美国BIGResearch进行的调查则发现,今年45%的美国人在吃的方面减少开支,这比去年增长了12%。

平时不太喜欢做菜的移民张孟语向记者表示,自己收入不高,无法承受经常去餐馆吃饭。在今年早些时候,张孟语和他的“家人们”决定规定一个用餐时间,大家各自准备一些食物然后一起吃,这样也可以边吃边分享好玩的东西。其实,张孟语的这些“家人”是他的室友,单身在外的他认为,远亲不如近邻,大家一起坐下来吃饭也是促进彼此感情的好机会。

张孟语认为,在超市里选购合适的食物是减少开支的方法,同时一次不要购买太多的食品,它们都有保质期,如果放了太久过期扔掉,则是最大的浪费。同时考虑做一些可以吃很多天的食物:比如做些炸酱卤冻冰箱,每天可以煮点面放上炸酱卤;或炖一锅牛肉,想吃时热一下就好。

由于经济萧条造成民众生活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烹饪做饭,专业人士指,学会烹饪既有利于健康,也有利于环境。多伦多Calphalon烹饪中心执行长苏茜最近接受本地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报名参加烹饪课程,令人意外的是,年轻人也对分享食物很感兴趣,并购买本地食物,这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意味着更少的浪费。苏茜说,“过去,烹饪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但现在的年轻人,愿意享受这个过程。”

经济低迷期 反省消费习惯的好时机

加拿大理财专家说,没有什么时候比经济低迷时能更好的促使你反省自己的消费习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时,改变花钱方式能让你受益良多。

加拿大统计局指出,汽油和食品价格占我们日常花费的很大部分。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则表示,加拿大家庭负债增长的速度远远快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创造财富指南》作者佛兰表示,“在目前经济低迷时期,消费者应该反思消费习惯,看在哪些方面可以省下钱来。你可以把平日的消费记录下来,做成一张消费图,看在哪里可以省点钱。”

佛兰推荐说,你应该检查一下自己的电视和手机账单,看看是否该换个便宜点的计划;你可以选择去图书馆借书看书而不是自己买书;你可以租借影碟去代替去影院看电影。每周你可以选择几天带着午餐到公司去享用,这也可以节约一点钱。

理财专家曾提出过“拿铁因素”(latte factor),指的是一些看起来毫不显眼的日常消费 (如一天一杯2、3元的拿铁咖啡),但总其金额可能十分惊人。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做翻译工作的凯文向记者表示,他每天上下班路上都去Tim Hortons咖啡店买杯咖啡,有时候也买点Muffin或Bagel吃,每天至少花个4、5元,虽然看起来不多,但是经过日积月累,这些不显眼的日常消费金额是十分惊人的。

同时,凯文也开始带饭上班,他说平时带午饭麻烦,所以希望去办公楼下面或者对面买快餐吃,每次大约要花费6、7元,如果每天从家带饭,这样既健康,又可以节约开支。

凯文说,在大的方面很难省钱,但是其实日常生活如买菜、买小吃等却占我们生活花费的很大部分。凯文现在已经把平时的消费记录下来,看在哪里可以省点钱。凯文认为,“越是经济不景气,就有越多的选择,比如Cable电视和手机计划,商家为了吸引客户,将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优惠计划,平时我们可以上网多找一些特价计划。”

佛兰指出,经济衰退也是一个改掉自己坏习惯的时机,比如吸烟和酗酒。对于一些大型开支,消费者可以考虑买二手车,而非新车。可以考虑去就近的墨西哥旅游,而不是遥远而昂贵的欧洲。

对于许多家庭来说,预算并不起作用。佛兰则推荐大家进行“强制节约”,这意味着你可以把一部分钱投资到注册退休储蓄计划或注册教育储蓄计划中去。

TD Waterhouse的高级副总裁,同时也是个人理财畅销书作者的卢维莉也认为严格遵守自己制定的预算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她则推荐削减花销,就像为了保持体形而节食一样。

卢维莉建议说,就像《吃饭不用脑》一书所推荐的那样,在每天的食谱中减少20%的热量,远比制定一个严格的减肥计划要好的多。削减开支也是同样的道理。她说:“有一些无谓的消费一直在增加。应该找一个合理缩减的办法,同时还能让你不觉得自己在严格节约。”

另外一个办法就是避免在大型购物中心购买商品,特别是购买很多你不需要的商品。卢维莉表示,“当你看到都扔掉什么的时候,你就不应该再购买那么多东西了。”购买第一代产品也是一种浪费。比如最新款的电脑或最新发布的苹果iPhone行动电话。虽然它们很灵巧,也很酷,但是一般都很贵。

加拿大按揭团队(Canadian Mortgage Team)的肯齐则推荐说,另一个节约开支的办法就是重审你的房屋抵押和其他负债。他建议通过新按揭 (Refinance Mortgage)和活期贷款(Line of Credit)去减少高利息的贷款。

肯齐表示,“采用重新贷款可以降低贷款者的贷款利率,因为重新贷款的利率比以前低,因此可以减少每月还款金额,贷款所需支付的利息也会因按揭利率的降低而减少……如果你采用重新贷款只是为了改善借贷情况而非需要钱,你也可以申请活期贷款,这样只有在你使用借来的钱时才需要付利息。”

然而,肯齐表示,当使用活期贷款时需要格外谨慎。“我们希望人们不要把他们的房子当作自动取款机来使用。”人们只有在他们可以偿还那些高昂债务或拥有其他固定可增值资产才可以动用自己的房子。

2008年10月22日星期三

加国五台山大雄宝殿主要木料大件陆续抵达

风雪无阻,加国佛教四大名山的兴建一直如火如荼地进行,其开篇之作五台山大雄宝殿仿唐代建筑全部采用数百年以及上千年的古花梨木,而至关重要的两根大梁与数十根顶梁柱,从中国宁波以八个大货柜发运,已于本月19日抵达加国五台山施工现场。

文◎星星生活专讯记者周星复

风雪无阻,加国佛教四大名山的兴建一直如火如荼地进行,其开篇之作五台山大雄宝殿仿唐代建筑全部采用数百年以及上千年的古花梨木,而至关重要的两根大梁与数十根顶梁柱,从中国宁波以八个大货柜发运,已于本月19日抵达加国五台山施工现场。

本月21日,多伦多于下午3时迎来第一场大雪,而早于此时的中午12时,华社的多名记者在湛山精舍法师们的带领下踏上了即将再现唐式风范的佛教热土----加国五台山工地,而那里早已是大雪纷飞。该大木作工程的第一批主要构件已经抵达,即便是严寒不期而至,但还是引来了多伦多主要华媒的密切关注。

早前,在中国举行的论证会上就有关专家表示,加国五台山大雄宝殿全部采用珍贵花梨木来构建,并秉承朴实、大方而又彰显宏伟的唐式风格,更加之加国五台山比之中国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面积还要大出一成,故其艺术价值、建筑价值也将在海外树立新典。加拿大佛教会会长、湛山精舍住持达义法师表示,在中国宁波加工的大雄宝殿主体建筑的材料为红花梨,用材达2000多立方米,此外,大殿用瓦为洛阳上等青铜,达110多吨。现今,大木作结构的加工制作也已完成整座大殿工程量的90%左右。

达义法师称,这次到达的大梁与数十根顶梁柱,是今年夏天第一批发出的,有8个货柜,其中有两根大梁长达18米,28根金柱子长达5米多。金柱子仅余数根待下一批发送来加。达义法师说,此后仍将有多批货柜分别自浙江和福建发来,除大木作构件之外,还有青石等配套用料,而自今年10月份开始至明年5月份的每一个月,月月发货,还有85个大型货柜,我们多伦多这边是月月接收,可以说是会忙得不亦乐乎了。

他表示,加国五台山大雄宝殿仿唐佛光寺大木作的所有可组装构件及铜瓦、青石及其它配套用料,共计托运货物将达160多个大型货柜。先毋论筹画、募款、整体设计、加工制作、建设等等有多难,就说这160个货柜的发运和接收,就遇到了数不清困难,仅此次二条长达18米的大梁,从宁波到上海,由上海港的发运到温哥华港的接收,就碰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和障碍。木密度超厚实,既沉重而且特别长。但幸好同时也得到了不可思议的解决办法。原先请中远驻多伦多总代理向温哥华港口提出申请,但未能获得许可,后来由该公司负责人Terry Ng通过中国中远最高主管直接与温哥华港口联系,才最后同意接受运输,今又顺利抵达五台山,真是佛法不可思议。

达义法师说,加国五台山大雄宝殿仿唐代建筑全部采用数百年以及上千年的古花梨木,均从老挝购置。本来,老挝政府是已经停止出口这些红花梨木的,但当他们获悉从浙江宁波佛教会会长诚信法师处是用来在加拿大建设佛教寺庙之后,老挝政府最高主管部门特别给予特批。期间,得已购妥2000多立方米的老花梨木,今次加国五台山仿唐建设在宁波加工,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当地佛协以及天童寺方丈诚信法师的大力支持。

达义法师向星星生活记者表示,建寺安僧以度化众生,而能成就如此宏伟大业的前提,还得靠日日相续的每一位众生的参与和关注。加国四大名山倡建者湛山精舍的募捐资料如下:开户名:Cham Shan Temple,开户行:TD Canada Trust,帐号:1084-5208376,联络电话:905-886-1522 Ext.238。网站:http://www.chamshantemple.org

竭诚欢迎十方善信,随喜捐助,共植福田。阿弥陀佛!

 两根长达18米的大梁系千年珍贵花梨古木,它作为加国五台山大雄宝殿大木作工程的第一批主要构件的一部分已经抵达,并引来了多伦多主要华媒的密切关注。图为大雪纷飞之中,记者们不顾严寒和山风凛冽,踏上即将再现唐式风范的加国佛教热土。(摄影:星星生活记者周星复)

 

佛教旗下,工程师雪中探桩。(摄影:星星生活记者周星复)

世界日报记者马天培(右)与达义法师在大风大雪中都若有所思,闲步俯望远方的工地。
(摄影:星星生活记者周星复)

达义法师(左)、圣慧法师在大雄宝殿的定位处合影。(摄影:星星生活记者周星复)

搜索此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