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连鹏的博客

怀念过去,铭记今天,憧憬未来;希望做一个时代的记录者,有价值的媒体人;无论寂寞无奈、贫困潦倒、飞蛾扑火也在所不惜;希望以年轻一代的眼光来描述加拿大的历史、文化、政治及记录中国移民和留学生在枫叶之国的心酸和努力。QQ:76365,MSN:lianpeng126#hotmail.com

2008年10月4日星期六

在加国肤色不同性格迥异的同事们

那天去以前工作过的超市采购,恰巧碰见原来的部门经理,她很热情地与我打招呼,并说:“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工作呀?真是很想念你。”我心头一热,脱口而出:“我也时常惦记着你们。”

回想起那一段与不同肤色的异国朋友工作的日子,就像《真心英雄》那首歌中的唱词“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华人移民来加拿大谋生活不易,本地的加拿大老百姓和其他族裔的移民又何尝可以轻易地获取香甜的面包和舒适的住房?但是,无论小人物们的生活怎样如一杯白开水般平淡,毕竟,也经过百度的沸腾,也有欢快的笛鸣声声入耳。那些平凡的小人物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在一个个不经意的时刻闯入我的脑海,让我有一种想记录下来的愿望。



一、心善貌美的白人经理


我们部门的女经理翎是同事们公认的最有人情味和公正心的部门经理,翎是出生在加拿大的本地白人,金发碧眼,身材娇小匀称,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七、八岁。与她熟悉后得知,她有两个十多岁的一儿一女,两年前她与丈夫离异,孩子们跟她一起生活。我试着问她有没有破镜重圆的可能性,她摇摇头:“不可能,他伤了我的心。”

我们部门除经理外,其他人都是兼职的雇员,经理每星期需排作息时间表,要想做到部门内人人公平,个个满意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遇到有人不能按照她排的班次工作,她总是尽量调整,力求最大限度地照顾每个人的需要。她的公正和宽容体现在尽量满足下属提出的合理要求,对同事在工作中所犯的偶然失误能够原谅并力求圆满解决问题,连相关部门的同事都佩服她的领导才能和包容精神。

翎还是一位很有人情味的女人,遇到顾客不满意的时候,她总是从别人的利益和角度考虑,宁愿部门利益受到损失也力求让顾客满意。但若遇到蛮不讲理的顾客,她也毫不示弱,据理力争,使别人心服口服。

二、谨慎认真的印度律师

巴布在印度是一位律师,他比我晚几天到这个单位工作,我算是他的师姐。这份工作是他在加拿大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因此他十分珍惜。他告诉我,在印度时他家请两个保姆做家务,他和妻子一人有一辆小轿车,住带花园的大房子。现在他们一家移民来多伦多定居,一家三口挤在只有一间卧室的公寓里,夫妻俩人都只找到一份兼职工作,连买辆二手车都要考虑大半年。我问他为什么要移民加拿大?他说是为了让儿子有一个更好的前途。

巴布对待工作十分认真,做事细致,把律师的严谨风格落实在每一件小事上。如果有未完成的工作或者需要注意的事项,他在下班前都会逐字逐句一五一十地写在备忘录上。他待人和善,彬彬有礼,不足之处是动作太慢,还有就是遇到故障他总是躲得远远,生怕将麻烦惹到自己身上。

因为很难转成全职的雇员,巴布就在其它超市又找了一份兼职的工作,从此,他要求翎给他排晚班,翎自然满足了他的合理要求。

巴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上能下,为了维持家庭的日常开销,脱去律师的光环,任劳任怨地在加拿大打着两份累脖工,一步一个脚印地跋涉在移民的艰辛路上。他对我说,他在自学本地的法律课程,等时机成熟就去找专业工作。

三、热情聪明的嘻痞学生

皮特是个热情聪明的白人小伙子,一幅嘻痞学生的模样,整天戴个耳机在头上,好象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可是,工作起来他却是又快又好,还极好专研,遇到机械出故障或是产品有问题,他就特来兴趣,一定要把事情搞明白。他比我们晚来小半年,凭着自己的聪明好学,很快就成为部门的技术能手。对待顾客他也十分热情,不管是份内的事还是份外的事,只要遇上他就揽过来,尽量让顾客满意而归。

他在打工的同时还在一所大专院校学习,所以,每次来上班他都背着一个大书包。他的理想是以后能当一名老师,说完理想他就忍不住自嘲道:“我是那种误人子弟的老师,自己都不学好,又怎么能教导好别人?”他至今还与父母住在一起,为的是节省房租费用。

四、心宽体胖的单身老妹

赫乐不是我们部门的员工,因为业务相关,我与她经常会在一起工作。她虽然肤色白晰,长着一双湛蓝色的大眼睛,祖籍却不是欧洲,而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家移民过来的混血儿,她的妹妹长得与她完全不像,黑黑瘦瘦,她说她俩的性格也完全不同,经常闹矛盾,关系很紧张。她的父母在她九岁时就离异,她们母女三人住在附近的公寓里已经有十八年,生活窘迫,每月为帐单而努力工作,除了妹妹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她和妈妈都打着零工。

赫乐胖胖的身躯比我大两倍有余,可是她却胖得匀称,没有臃肿的感觉,反而显得憨厚可爱,因为她的脸上总是挂着和善的笑容,是那种从心里自然流露的善良,让人看着很是温暖。她很喜欢说话,而一开口又是未闻言语先听笑声,与她交谈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

虽然她已年过三十,还是快乐的单身女,她却一点也不为此事烦恼,一切随缘,工作一段时间,攒下一点余钱,她就会奖赏慰劳自己,或者与好友一起去旅游,或者去赌场小赌怡情。她喜欢都市生活,对生活在多伦多这样的国际化城市深感欣慰,并且告诉我她也喜欢去纽约游玩,还是一名追星族。

后来,我因为家庭的缘故辞职,每每去超市遇见故友,大家欷歔一番,颇有人情味。

真的很怀念那一段与肤色不同性格迥异的同事们相处的日子,平淡无奇,单纯快乐。


星星生活/爱米

加国印象: 加拿大农村比城市更好玩?

加拿大的乡村正像瓦尔特·惠特曼百年前在《田园画》中所描述的那样,“从平静的农家谷仓开着的大门望出去,一片阳光之下的牧场,牛马在吃草,雾霭,树列延伸的远景,遥远的地平线,消失在烟霞里”。这样的美景在地广人稀、林密水丰的加拿大农村随处可见。

正因如此,一到休假季节,加拿大人便纷纷携妇将雏,“逃离”在喧嚣城市“打工”的日子,去辽阔静谧的乡村享受生活。乡村游的形式多样,包括别墅游、农场游、生态游、野趣游和探险游等。加拿大统计局的资料表明,超过半数的加拿大人休假选择去农村地区,参加乡村游的游客日趋年轻化。

从渥太华驾车南行约3个小时,即可到达著名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家乡格雷文赫斯特镇所在的马斯科卡地区。该地区面积为6400多平方公里,却拥有大小湖泊1600个,是加拿大著名的夏休胜地。那里濒湖而建的乡村别墅数以万计,因而也被称作“乡村别墅之乡”。

在加拿大,一套乡村别墅在40万加元(1美元合1.12加元)左右,像马斯科卡地区的别墅,尤其带游艇码头的别墅,则要昂贵十几甚至几十倍。实际每年别墅的维护费用也不是个小数目。所以,能拥有并养得起乡村别墅的家庭还是少数。好在随着分时度假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工薪家庭也有机会去乡村别墅潇洒一两周。马斯科卡地区常驻居民总数不过5万人,每年接待的游客却超过200万。乡村别墅游之热可见一斑。

深山野河探险游也方兴未艾。1975年,美国人乔·科瓦尔斯基来到渥太华河谷,初创“荒野旅游公司”时,加拿大人连漂流的基本设备都没见过。而如今,“荒野旅游”的漂流会员已达3.5万人,公司业务也从漂流扩展到了帆板、皮划艇、山地自行车和攀岩等。

记者见到科瓦尔斯基时,他正在为主办2007世界自由漂流锦标赛而忙得不亦乐乎。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认为,在这个因特网时代,人们越来越倾向于 “躲进小楼成一统”,同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而后果是,人越来越像工作机器,基本生存能力将退化,对生活的幸福感则越来越弱。

科瓦尔斯基表示,他每年休假最喜爱的活动就是夏天驾船畅游渥太华河、圣劳伦斯河和密西西比河等,冬天则去落基山脉玩高山滑雪。“我相信自然选择。我经常给我的儿女讲,鹿之所以被狮子吃掉,是因为还不够强大”。他说:“人必须得经得起自然的考验。”

乡村游如今已成为加拿大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在全加900万农村人口中,有百分之三从事旅游业。加联邦及各省市政府都设立了专门的扶持项目,从环保、交通、住宿以至旅游项目的设置等方面,对旅游农场主和相关人士进行有效引导。属于自我管理机构性质的乡村度假农场协会、土著旅游协会等也陆续应运而生,并努力采取措施,不断改善乡村旅游服务的水平。

在渥太华西南百公里处,有一个真实再现加拿大140多年前社会生活的村落——上加拿大村。这实际是一个专门为乡村游设计的仿古村落。从进村那一刻起,时光也就倒流到了1866年,建筑、家什、物品和食品等无不洋溢着浓浓历史韵味,村里所有官员、铁匠、木匠和农场主等也都身着当时的服装,演绎着当时的生活。然而,即便在这里游客仍然可以使用信用卡付账。这也恰恰提醒你,加拿大农村有城市的便利,有城市的文化,环境却比城市更加优美,而且没有城市的诸多弊病。这或许就是加拿大乡村游持续升温的因由所在吧!

新华社,杨士龙

海外生活:看看加拿大的结婚习俗


加拿大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英裔、法裔、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华人和少量欧美及亚洲各国移民。这些民族都具有自己的传统习惯和风俗,在婚礼上也表现如此,从而使加拿大成为一个有着多姿多彩婚礼习俗的国家。



购物

加拿大的英裔居民和法裔居民大多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他们的婚礼习俗同西方信基督教的国家有很多相似之处。大多数加拿大青年对婚礼非常重视,他们总是力 求将婚礼办得热烈隆重、多姿多彩、富有纪念意义,通常在婚礼前几个月甚至一年时间便开始有关的准备工作。近些年来,加拿大各级政府部门在全国各地建立起结 婚咨询机构网络,准备办喜事的男女可以到商场、饭店、旅馆甚至市政厅等处进行新婚购物咨询,这种咨询服务是免费的。如果咨询者感到满意,可以在导购小姐带 领下当场选购物品,并配有免费送货上门的服务。各地每年还要举行结婚用品展销会,届时热闹非凡。

  彩车

加拿大青年男女喜欢在5月到9月这段时间举行婚礼,尤其爱在7月份喜结良缘,而且婚礼仪式多选在星期六这一天。在这期间,每逢周末,加拿大城乡教堂从早到 晚传出悦耳的《婚礼进行曲》,新郎新娘乘坐的彩车队徐徐行驶,围观的人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笑声,相遇的车辆鸣喇叭表示祝贺,各地都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气氛 之中。由于众多的男女选择在同一段时间内举行婚礼,教堂显得异常繁忙,因而一切准备都须在婚礼前三四个月联系妥当。加拿大人喜爱鲜花,他们婚礼上的鲜花十 分考究,教堂、宴会厅、新房都要用玫瑰花、兰花、百合花装扮,色彩艳丽、浓香扑鼻,因此采购鲜花也是一项重要事情。

婚礼仪式在教堂 里举行,仪式内容同西方许多国家大体相似。其中,加拿大新婚夫妇相互赠送的戒指内侧刻着各自姓名的缩写字母和结婚日期,双方视为珍品而留作永久的纪念。教 堂仪式结束,新婚夫妇要乘坐装扮得花枝招展的彩车沿着繁华地区走一圈,随后到风景秀丽的公园或名胜游览地拍摄新婚合影照片。

加拿大 人的新婚宴会一般都选在晚上举行,先是非正式的酒会,接着是正式的冷餐和热餐,气氛热烈,场面隆重。加拿大新婚夫妇也有婚后蜜月旅行的习惯。由于加拿大冬 季漫长,因此经济条件好的,多爱到加勒比海诸岛和美国的佛罗里达州去度假,尽情享受阳光、沙滩和海浪。而收入不丰者,多到国内的风景胜地游玩,如魁北克的 劳伦欣山区、落基山脉的班斧以及路易斯湖等地。
  
酋长

加拿大印第安人的婚礼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婚礼地 点多选择在印第安人聚居区公共建筑物里举行,一般是一幢较大的木头房屋。举行婚礼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村中居民纷纷来到木房里,众人席地而坐,互致问 候。男女老幼身穿民族服装,款式新颖,色泽艳丽。虽然印第安人性情开朗,但婚礼场合却显得非常安静,即使说话也是轻言细语。

婚礼的 主持人是酋长和两位长老,当他们来到现场时,全场的人向他们致礼表示敬意。酋长身着民族服装,头上象征权威的高高的羽毛格外醒目。酋长在大厅中央坐定,两 位长老分坐酋长左右,他们是当地年岁最大的人,灰白色头发结成长辫垂在肩上。新郎新娘身着白色的鹿皮传统服装,跪坐在酋长对面。成年男子围坐在酋长、长 老、新郎新娘周围,妇女和儿童围坐在男人的外围,每人面前放着刀叉和盘碗。

仪式开始,酋长面向空中,高举双手,全场鸦雀无声。他点 燃艾草,随着一股伴有浓香的青烟升起,酋长用民族语言向神明祈祷,为新婚夫妇祝福。酋长说完,由左右两边的长老边说边唱,歌声豪放粗犷。祈祷完毕,酋长从 身上取下一根长管烟枪,在艾草上点燃,再将烟枪平举在胸前,自左而右地转一圈,放进嘴里吸几口。随后,将烟枪交给左边的长老,这位长老照酋长的样子做一遍 后交给右边长老,接着传给新郎、新娘、客人们。按照印第安人的传统风俗,烟枪象征和平,吸烟表示友好。当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吸过烟后,四位年轻人抬来一大桶 汤羹,新郎新娘先为酋长和长老每人盛一碗,酋长接着将汤羹分盛在五六个小桶里,再由人分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根据印第安人传统习惯, 新郎婚前要设法猎获一头糜鹿,用鹿肉加野米熬成汤,婚礼上分给大家喝。按照古老惯例,印第安人婚礼上吃玉米饼时,还应吃烤野牛肉,但今天的野牛成为保护动 物,所以许多人婚礼上的烤野牛肉便用美国的“肯德基炸鸡”代替了。这样,印策安人的婚礼既保持着本民族的传统习惯,又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喜宴结束,酋 长和长老离去,人们来到一块空地上,随着欢快的鼓声,通宵达旦跳传统的印第安太阳舞。
  
抢亲

居住在加拿 大北部的爱斯基摩人,至今流行着“抢亲”的古老习俗。爱斯基摩人注重诚挚的感情,不讲究结婚的形式。一对男女青年产生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男方给女方家 盖一幢房子或者送给女方一套能够御寒的衣服,女方家庭成员住进房子或者女方穿上衣服,就算相互间的婚姻关系确定了。

爱斯基摩人的婚 礼日期多选在隆冬季节举行,因为这段时间大雪封门,无法外出捕鱼或打猎。举行婚礼的那天,男子偷偷隐藏在女方家附近,一旦有机会,便将姑娘“抢走”。姑娘 自然知道小伙子在门外挨冻,为了考验他是否忠诚,故意深居内室,让他难于“抢”到手。聪明的小伙子,总是用计谋将姑娘引出家门,达到“抢”人的目的。如果 婚礼选在夏天,小伙子可以钻进女家,扯着姑娘往外跑,姑娘佯装不从,家人视而不见,最后姑娘的喊叫声慢慢消失在远方。

爱斯基摩人婚礼异常简朴,新郎新琅叩拜家族长老、父母兄弟、亲朋好友等,大伙吃一顿鱼肉饭、喝一碗鱼汤,纵情跳一阵舞,婚礼宣告结束,客人各自离去。



油价涨不停!八招让旅游更省


当飙高的汽油价格不断创下纪录时,许多家庭每年的自驾旅行今年或许难以成行,因为现在,开个几百公里的车将会花上一笔大钱。但是仍然有一些诀窍能让你缩减自驾旅行的成本,不用因为高油价而在今夏中断带着全家出游、享受亲子同乐的传统。

1、选择正确的交通工具。如果你的家庭成员很多,并且你拥有不只一辆的汽车可以选择,请不要勉强将大家挤入一或两辆小车内,因为这种做法只会更加费油。如果你认为两辆小车的耗油量比一辆大SUV还少,那么你很可能错了,请记住两辆小汽车燃烧汽油的速度,将大大的快过SUV。此外,为了将所有行李和物品装入小车中,可能会使用到屋顶以及所有的空间,这将会严重破坏汽油使用的经济度。

2、一切从简,轻装上路。行李如果过重将使汽车更加耗油,因此你打包时应尽量让行李简单轻便。不要以为省下的钱微乎其微,事实上根据环境保护办事处的估计,每增加100磅的重量就会将汽车的燃料经济度削减2%。

更加重要的是,千万别让行李的大小超出汽车所能容纳的范围,根据Edmunds.com的测试,当你将东西装在汽车屋顶之上时,汽车的燃料经济性将大幅降低了21%。甚至你在汽车顶部加装的置物固定架,即便它是空空的,也能让燃油的经济性下降1%。

3、选择合适的燃油。检查汽车的使用指南,看它推荐你使用哪种燃料。如果指南建议你使用一般汽油,你就无需使用最高级的汽油,这样只是浪费金钱而已。如果指南仅是推荐、而非规定使用最好的汽油,你仍然只需加上普通汽油即可。因为你并不会因此损失什么,唯一的不同就是马力最佳表现的微幅差距,但这几乎是你发现不了的,试想你有几次将油门踩到底的经验?根据AAA的数据,加满油之后两种价格相差了10%。 4、保持适当的速度。既使你驾驶速度维持一致,但是如果车速过快还是很耗油的。在正常高速公路速度之内的范围,当速度每加10英里,就会使燃油的经济性减少15%到20%。虽然不需要开得太慢,但是至少离开车道的最左线,不仅能使汽油的功率发挥到最高,还能避免拿到超速的罚单。

5、走慢行道时保持冷静。当你不在高速公路上驾驶,请让油门上的脚放轻松。积极的加速或是急踩的煞车,耗费汽油的速度将令你感到不可思议。根据Edmunds.com的测试,这种开车方式将削减燃料经济性高达25%的幅度。

6、不要担心使用冷气。摇下车窗或是开着冷气,究竟行进间哪种方式更加耗油至今仍无定论。不过Consumer Reports的测试指出,这取决于车子行进的速度。在时速65里的车速时,使用空调会稍微多耗一点油,但是更高的车速之下,就几乎已经没有差别了。

7、尽可能避开塞车路段。这可能是无论如何你都想做的事情,不过你的确需要设法避免陷于塞车之中。塞车不仅浪费时间,缓慢的驾驶也耗费很多汽油,因此出发之前一定要了解路况,计划好开车路线,甚至稍微的绕路,都会比塞车来得省油。

使用卫星定位系统的协助,在需要转换路线的时候,可以让你的行车更加顺利。一些较新型号的GPS甚至能提出交通警告,让你提前知道未来的路段将会遭遇什么。

8、最后的小提醒。基于安全和汽油经济性的考量,出发前你都应该为车子做一个全面检查,包括轮胎气压是否正确设置,引擎是否正常,过滤器是否干净等等。做好这些事情能为你省下的汽油钱虽然有限,但是却能保证安全,或免于浪废时间等待汽车拖吊。

利用这八大诀窍,今年夏天就不必担心高油价,一趟开心的全家出游就能顺利成行!



2008年10月3日星期五

多伦多英文媒体地图



图片来源:BlogTo

迷人的纽芬兰和令人难忘的美景

(星星生活编译/撰文,作者:依卡)在平静的海湾那细密的波纹中,浮动着硕大的冰山,在夏日的阳光下闪耀着炫目的光芒。就在你忙着拍照的时候,也许会有热情的当地人邀你一同坐皮艇去近前看个究竟。当你慢慢靠近这个海洋游轮大小的冰川时,那迫人的寒气也在渐渐逼近。

如果你到纽芬兰去旅行,首先给你一个忠告:这里有太多的美景,足以让你的旅行以脖子酸痛为结束。至少,这是我最近到“巨石”--纽芬兰人喜欢这样称呼他们的家园--附近短期旅行的结果。首先,我曾埋怨自己把摄影器材和导游书籍塞满了旅行箱。但随后,我渐渐理解了我的这一行为。在过去的4天里,我都看到了什么?

我到邦纳维斯塔半岛( Bonavista Peninsula)旅行,拜访了新邦纳维斯塔沿海小部落里一个19世纪早期的渔村。在旅行快结束的时候,我有幸的观看了长达一小时的船载式挖掘机挖掘一座冰山,直到它沉入海中。这块冰是一个酿酒厂为了酿造伏特加而采集的。这是一个迷人的景象---让我一直看到脖子僵硬才回过神来。

当然,在过去的一周里我还看到了捕鲸、捕鸟,也曾观看了渔民捕蟹和捕比目鱼的宁静的景象。我也认真地捕捉了冰山从格陵兰岛上崩落的镜头,也曾长时间凝视那海边的岩石构成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画卷,那里,来自海洋的风正呼啸的吹过花岗岩的灯塔,吹奏着属于它们的独特的神秘乐章。

为了把加拿大最东部省份的所有令人难忘的景象带给大家,我的脖子转了360度。在记事本上,我开始补充上让我停下脚步的美景游迹。让我们从鸟类开始。纽芬兰岛上有超过300个海鸟保育区(seabird breeding sites),它们让纽芬兰像一个巨大的磁石,吸引着全北美的猎鸟人来到这里。整个春天和夏天,塘鹅、海鸥、海燕、还有其他海鸟,充斥了整个海岛的上空,慕名而来的旅行者挤满了当地的旅馆。

这里有超过20种的鲸鱼逡巡在纽芬兰和拉布拉多海域,包括约5000条在夏季回到该海域的驼背鲸。其他的季节性访客,包括在初春乘坐着北极的浮冰来到这里的海豹,它们为躲避猎食者,像北极熊、食肉鲸和人类,而疲于奔命。

所有的一切,都让我对这里的景色和人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已经在心中把纽芬兰作为下次旅行的目的地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对这个海岛的喜爱来自于邦纳维斯塔半岛Peggy&John Fisher可爱小栈,它位于距离省会城市圣约翰斯西北250公里处。

费雪尔阁楼(www.fishersloft.com)是这个地区旅行的重点,它位于名叫Port Rexton的社区里,十几个别具一格的垂钓小港星罗棋布的散落在三圣海滩(Trinity Bay)的新邦纳维斯塔(New Bonaventure)和英吉利湾(English Harbour)上。

该旅馆的21个房间中有20间拥有观海景观。你将会在还来不及整理你的行囊时,就迫不及待的观赏海景。更诱惑人的是,房间里除了有厚厚的枕头和轻薄的被褥外,还备有双筒望远镜,和2个牢固的手杖供你徒步旅行所用。

不仅仅是美丽的景观让远在多伦多的费雪尔家族(the Fishers)在12年前建立了这个高档的旅馆。负责人约翰说:“还有这里的人们。你将一直听到纽芬兰的人们是多么的友好,这都是真的。”他还补充说,“他们有丰厚的自然遗产,他们对这片土地是无比的热爱。”

在我第二天遇到了沃尔特(Brem Walters),我证实了这点。他是负责当地英国国教教徒公墓鲜花服务的清洁准备工作督导人员。

当3架除草机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时,沃尔特一边在公墓的厂房里操控着草地上的机器,一边和我讲述在这个地区的一些有趣的旅程。他狂热地喜欢着著名的 Skerwink Trail,这是一个美丽的5公里长的海边小道,在那里可以欣赏到壮观的峭壁,并有机会看到驼背鲸、冰山和展翅的雄鹰。

Skerwink的名字来源于附近蜿蜒陡峭的景色。海边高耸的岩石下是湍急的涡流,因为海浪拍击它们发出的声音而拥有“音乐岩石”("Music Rocks")的美誉。还有另一块引人注目的岩石叫“Flat Fish”,因为它发出的声音很像比目鱼。

旅馆的工作人员会为你1-2小时的散步或远足提供指导,或者在你需要的时候担任你的导游。在这些沿海的小道上,郁郁葱葱的覆盖着野花和浆果灌木,你有机会看到老鹰、鱼鹰、鲸鱼、狐狸、驼鹿还有冰山。更让人振奋的是,旅馆还会组织沿着林间小道到人烟罕至的小港区远足。

我的Skerwink之行让我在早餐中迟到,但饭店准备的香醇的咖啡,蓝莓烤饼,以及新鲜的松饼让我拥有一个美好的清晨。服务生告诉我,如果我早回来半个小时,将可以看到一只巨型驼鹿透过餐厅的玻璃盯着我看。可能这样更好,因为如果我再花10分钟与驼鹿对看的话,我脖子的情况将更加的糟糕。

旅游贴士:

纽芬兰省省会圣约翰斯(St. John’s)是北美最古老的城市和具有“传奇的城市”之称。因地处大西洋岸边,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0度到24度。来到这里你将需要几天时间来体验她的传奇色彩。盯着眼前的鳕鱼那薄薄的嘴唇,你鼓足勇气,在上面勉强地亲了一下,然后将称作“尖叫(screech)”的烈酒一饮而尽,酒吧中顿时响起一片叫好声。此时,你已无法分辨,到底是生鱼嘴的味道好些,还是辛辣的当地兰姆酒更容易下咽。

从当地传统的典礼—欢迎远方来客的“尖叫而来(screech in)”仪式,到海港四周鲜艳的古老房屋,圣约翰斯是一个充满色彩的地方。冒险家、货商、军人、海盗、水手的精神经年累月地渗入了当地的生活和文化。这个海边小镇,如同一个鬼魅般的神话,与西方文明如此相异,却又真实地存在着。

在圣约翰斯旅游住宿也有很多选择。居住在hometel ,一个舒适的复杂砖排屋,位于城市的心脏,无论到海港还是市中心都相当便利。提供卧室及免费欧式早餐,可以查询hometel(www.hometels.ca )得到更多讯息。

邦纳维斯塔半岛的详细讯息可以查阅www.bonavista.net,圣约翰斯市旅店介绍可以参考
www.destinationstjohns.com

沉醉于安省的秋天

(星星生活编译/撰文,作者:依卡)加拿大是枫叶之国。每年秋天,无论是好奇的游客,还是摄影爱好者总是踏遍安省的大街小巷,拍下秋日的壮美景色。

不过你是否想过,乘坐着船儿与你最爱的人一起,从水上欣赏安大略秋天的美景?在多数人印象中,“船”是有钱人才玩得起的。但事实上,休闲船只也分为很多种,从造价百万的豪华游艇、全自动帆船、运动型快艇,到船尾装上500元马达的简单动力小艇都有。只要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船只,要享受玩船乐趣,不再遥不可及。在这里我们应该感谢驾船乐(Discover Boating)--一个提供和推广安全休闲玩船的机构,为我们提供了这种赏枫的新方式。

我们前往安省的约瑟夫湖乘船观“枫景”。欣赏秋天景色常常由天气决定,我们出发的时候,叶子刚刚开始变色,但不凑巧,天空被雨云笼罩,水面上也飘了一层薄雾。雨不期而至,下了3个小时。

我们的船大部分时间都在驾驶员的掌舵中航行,他默默的按照我们游览指示,不断的把船划到我们所指之处。除了被美丽的景色震撼之外,我们还感受到前所未有乘船的舒适旅行。六米长的Monterey Bowrider船,马力为265,轻巧的滑行在约瑟夫湖上。

只要有度假心情,两人小船外,装具外加动力引擎,也可以开始游艇生活。此类船只的船外马达,只要500元就可以,只要将之装置在小船上,即可以驰骋水面。不仅可以观风景,也非常适合在近海、湖中钓鱼使用。

真实的色彩

计划外出欣赏安大略的秋色?请先在安大略旅游局官方网站上确认秋季景色报告,该报告一直持续到10月底,每周播报2次。请登录ontariotravel.net,登录主页下载报告。

驾船乐

驾船乐是加拿大一个全国性的组织,旨在加强对驾船运动的理解和让我们体验休闲驾船的乐趣。

驾船乐起源于1988年的“C'mon Aboard”,它同魁北克航海协会,加拿大大西洋各省休闲水上运动行业协会,BC省休闲水上运动协会,加拿大水上设备制造商协会等组织都有合作关系。驾船乐成立的目的是希望推广驾船是一个有趣的、安全的和舒适的运动。

驾船乐举办地区性活动,举办大型船类展览并在它的网站discoverboating.ca上向公众发布此类的信息。该网站上还提供所有有关此类信息的下载。

你知道吗?

加拿大有31752个湖泊。
加拿大国土面积的9%,约891163平方公里都被淡水覆盖。
五大湖包含了世界淡水湖18%的淡水。
娱乐性驾船每年给加拿大带来115亿元收益。
娱乐性驾船每年给加拿大带来84000个工作岗位。这些工作为加拿大带来26亿的个人收益。

详情可以查阅www.discoverboating.ca

北美经济风暴:九大策略应对裁员

当雷曼兄弟公司在申请破产保护、美琳证券被美洲银行并购、AIG被政府接管、高盛等风声鹤唳,朝不保夕的时刻,很多人有充足的理由对自己的工作安全性和保障感到紧张。

担忧不解决问题。专家说,无论是在个人的财务上和工作中,你应该未雨绸缪,做好准备,从而更好地迎接可能到来的大裁员。“你无法控制一个大公司的决定,虽然这些决定就是在你身边发生的事情,”资深人力顾问斯蒂芬.史密斯说:“唯一你可以控制的是你的心态和您的行动””

很快人们就能看到雷曼兄弟的前雇员们怎么讨生活,纽约顾问公司Gray & Christmas的数据表示:今年金融业裁员预期超过去年的15万3105人,美国整体企业裁员有可能达到1百万,这是最近数年来所未曾见到的数字。

在这种惨不忍睹的经济状况下,没有人会觉得自己的职位固若金汤,所以还是造作准备。一旦遭遇公司裁员危机,下面这些秘诀可能会派上用场:

1,保持警觉

“对同事重公司要裁员的传言保持高度警觉,”斯蒂芬.维斯说:“任何传言里总有一些‘真实’的种子在里面。”维斯是畅销书《给你的工作穿上防弹衣》一书的作者。

跟进公司任何裁员的消息,建立一个google或者Technorati自动转发账户,让任何提及你公司可能裁员的新闻报导或者博客文章,第一时间发送到你的电子信箱来。

“另一方面,从小事开始,关注公司的种种迹象。当注入免费午餐或干洗、学费报销、401K等福利出现明显削减的时候,就是需要你警惕的时候,一定要在裁员风暴到来之前就心中有数,”丹尼斯.哥瑞德说。他是南方卫理公会大学考克斯商学院职业规划中心的主任。

2,省钱存钱

你应该积极建立一个应急基金。如果你现在还没有这样做,那么立刻就行动,降低可支配支出。

嘉盛理财德顾问爱丽丝.佐曼说:“基本原则就是,在你的储蓄账户上要有保障三个月生活开支的款项,以备裁员不测。”

佐曼说,如果你已经被裁而手边又没有现金,可以考虑房屋净值贷款或者卖掉不是退休账户里的股票或者基金以应对紧急状况。不要从你的401K计划或其他退休帐户中取钱,虽然看上去是很容易而且也很诱人,但高税收和高罚金的代价是巨大的。

3,让老板看得见你

尽最大可能让老板和同事看到你一直在努力的工作,一直不停的工作。在某些情况下,你需要做的是比你的老板早来办公室五分钟,并比他晚走五分钟。尽最大可能让人看见你的存在。

这全球性猎头公司Battalia Winston Amro的裁兼首席执行官温斯顿说:早来晚走还不够,关键时候要能做到走到老板面前,对他说:“我知道现在对公司是困难时期,如果需要,我可以推迟休假并且加班。”

4,减少信用卡债务

裁员后收入大减会让生活压力陡然剧增,所以还是趁着有工资的时候,尽最大可能把信用卡的债务减少到最低。

5,更新简历

让你的简历始终处于更新状态,永远是最能体现你最大市场和职业价值的状态。应始到目前为止你的简历还停留在数年钱,,那么现在是时候了,动手让自己的简历令人耳目一新吧。确认自己的简历能最大可能的突出你在以往和现在工作中的职业技能和经验。

6,保持积极乐观心态

裁员的谣言开始成真的时候,努力保持积极的态度,虽然可能更难,但这会比以往更加重要。

对老板而言,裁员是摆脱那些天天牢骚不断、垂头丧气的雇员的最完美时刻。投诉和对抗等创作负面环境的事不会帮助您保住工作。如果办公室士气实在低落,史密斯建议中午午餐时外出就餐,离开办公室一段时间,调整下自己的心态。

假装工作,但浏览购物网站或读读网上的文章是一个很好的派遣方法。

7,开拓自己的职业关系网

多和朋友,以前的同事或家庭成员沟通,让他们知道你可能会找工作。社交网站LinkedIn和Plaxo都可以考虑。招聘公司人力副总裁梅兰妮.霍姆斯说,和自己关系网里的人,保持联系与接触,有时间一起吃个饭,喝个咖啡,聊一聊都是不错的办法。当然即使自己的处境不妙,也要记得尽最大可能帮助自己关系圈的人,这就是网络中常说的“攒人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梅兰妮补充说。

8,要有预案

要事先设计好,一旦被裁员,你应该如何尽快找到新的工作。专家建议,捡起丢掉的技能,比如修水管或者画画,这些都可能是让你尽快找到下一个工作的敲门砖。对下一个工作的选择,要灵活和开放,要懂得放下架子。

9,如果裁到你身上

如果你最终难逃被裁的命运,下面两件事一定要做好:

确保你的医疗保险通过“COBRA法”得以继续。佐曼说,如果生病或受伤而没有保险,会很快让人背上债务。尽管“COBRA法”的规定各个州不一样,但一般来说,雇主在裁员时,会提供COBRA医保延续计划。

一旦被裁,立刻和公司协商遣散费。第一轮裁员是公司相对最有钱支付裁员人工费用的时候,一定要抓紧,尽可能提高自己的遣散标准。

温斯顿说:“在这个阶段,你没有什么可害怕失去的,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多维社黄明编译

2008年10月2日星期四

如何提高选民对联邦大选的关注

(星星生活记者连鹏报道)与本国的联邦大选相比,加拿大人对邻居美国的总统选举表现出了更浓厚的兴趣。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为什么加人无法关注本国重大政治议题呢?

加国政治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新闻媒体都趋向于夸大和戏剧化所有的政治话题--性格、议题、错误和成就,这让政治看上去“更重要和更美好”,而并非反应真实的生活。这就是美国大选吸引加拿大人的原因之一,特别是那些喜欢看电视的人。

但媒体炒作并非美国民众对他们国家表现出更多政治忠诚的最重要原因。美国人比加拿大人投入了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帮助政客们在政治舞台准备他们的角色和职责。

上星期五晚上,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总统候选人的电视辩论,虽然没有出现所谓的“致命一击”使得选举形势出现戏剧性变化,但是选民己获机会进一步认识两位候选人。加拿大主流媒体评论认为,麦凯恩和奥巴马已将自己对于重大事物的看法明确的表达了出来。在未来一个月时间,他们还要再公开辩论两次,美国人将有足够机会对两位候选人的政见立场有清楚了解。

但是加国选民却没有这样的机会。一方面我们只有英、法语各一次辩论,参与辩论的党领又增加到5人,如果分开来算,每一个党领将只有20分钟时间,用其中一种官方语言与其他党领辩论的机会。

到目前为止,电视辩论是吸引选民对大选注意的最佳工具,因此绝无理由将之限制于英语、法语各一次。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英语及法语各举行两次。另一个方式是借用美国方式,举行以议题为主题的辩论,如外交、经济、社会问题各举行一次。这样一个党领就有更多的时间去申述他对重大议题的看法,而非蜻蜓点水一样轻触议题。

几间负责转播电视辩论的电视公司需负责任,他们应当确保选民在大选前,清楚知道每个政党的政纲。但目前的系统完全无法做到这一点。

政治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有许多的政治智囊团,他们涵盖了整个政治光谱,用及时和有效的方法持续不断地创造出许多新的想法、政策和沟通技巧。在加拿大,我们的政治智囊团人数较少,并且资金不足及被税法严格的束缚。

在美国至少有九间研究所提供“行政管理”专修课程,比如,乔治-华盛顿大学被称为“政治家的摇篮”,它的“可靠性和风险分析研究所”、“政府和商业管理学院”往白宫及幕僚机构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血液。在加拿大,却没有这样的学校。

一些美国的组织,如华盛顿附近的领袖学院(Leadership Institute),培训了几万名最基层的、善于竞选和筹款的政治分析员。在加拿大,虽然一些政党也培训了一些相关人才,但是却没有像美国那样全国范围内年复一年的深度培训。

对于有潜力的候选人来说,我们实际上没有为他们提供应有的组织准备--他们没有广泛的竞选培训,没有政治交流的机会,没有选民服务培训,没有政治分析和发展辅导,没有如何管理公共资金的协助,没有政治道德、立法方面的培训,也没有在执行层面的公共管理训练。

在加拿大,如果你想要为提姆-荷顿咖啡店或者星巴克打工的话,在正式工作前得先培训20到30个小时,但是如果你要成为加拿大议会或者立法机构的立法者,你不需要任何培训。相反,我们希望这些人可以“自学成才”,并必须足以胜任他们的工作。虽然在充满媒体和公共监督下工作,他们因任何一个小的失误都会被反对党攻击而造成重大的失误。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投资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在政治教育和培训上。我们必须进行一些革新,才能使得以后的加国大选比美国邻居更加充满吸引力,这样才能让加国选民对本国重大政治议题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

老外:和中国女孩的爱与性


老外怎么看和中国女孩的一段情?

应该说中国女人对中国男人和外国男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面对一个中国男人,她们会要求经济基础、慷慨、体贴、踏实;而面对外国男人,她们向往的是他的生活方式、幽默有趣和他身后的国家。

有些人太心急了,她们不懂得如何让爱情自然地发展。在一起聊得开心不代表我们就是男女朋友,约会了三次也不意味着我们就一定要一辈子待在一起。我们希望一段感情可以顺其自然地发展,而不是这么浅薄,这么有目的性。

和老外交往就要懂得享受各种各样的关系,长期的、短期的、自由的、友情的。外国男友可以带你见识更多的东西,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好的地方就是你无法确定他是不是真的能够安定下来,毕竟他还有家人、朋友在另外一个国家,有的时候他可能无法为了你而舍弃这一切。看看老外们怎么说……

  Collin(美) 29岁英文周刊主编在亚洲3年

  女人要学会享受各种各样的恋爱关系

  Q:你身边有没有很多来中国混日子的老外?

  Colin:当然有,而且真的不少。也许他们觉得这个国家的法律对自己不会有太多的约束作用,所以可以无所顾虑地生活。老外在中国受到的待遇还是很高的,他们有很多特权。很多人在自己的国家可能根本就找不到工作,而在中国,就算没有一技之长,还可以教外语为生。

  Q:有没有交过中国女友?对于她们有什么看法?

  Colin:交过一些中国女友,我很难去评价她们,因为说实话,每一个女孩我都没有交往很久,我始终觉得自己并没有在这里安定下来,我非常忙碌,到处旅行,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回到美国,一旦我要离开,感情就会结束。所以在我决定要和一个中国女孩发展长期关系之前,我一定会仔细考虑一些问题,比如她跟我去美国或者我留在中国。

  Q:有没有一些女孩接近你是为了其他目的?

  Colin:即使有我也不会特别在意。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以被利用的,如果她只是觉得我吸引她,那么一起玩玩没问题。但是如果她有别的目的,比如想出国什么的,那是不可能的,我会一开始就对她说No,因为她在我眼里一点魅力也没有了。

  Clark (加拿大) IT公司工程师24岁 在亚洲1年
  只有性的约会男人也会感到无聊

  Q:听说有很多老外是来中国混日子的,你怎么看?

  Clark:我明白你的意思。怎么说呢,我觉得不能说这些老外来中国就是为了混日子,为了骗女孩子。这里毕竟不是在自己的国家,他们会感到这里有很多“自由”,他们可以不工作,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状态。我身边当然也有这样的人,他们觉得中国是个很奇妙的地方,所以干脆把工作辞了,到处旅行,放松自己。

  Q:老外似乎对性更开放,如何判断一个老外是真的喜欢你还是只想和你上床?

  Clark:想要判断一个老外是不是想要“勾引”你,其实不太容易,如果你的英文不太好,你就无法读出他言语中的一些暗示。西方人对一夜情的态度很宽容。但是有一点你要记住,男人和一个女人发生一夜情仅仅是因为觉得她漂亮、性感,但是如果遇到一个真正有趣迷人,让他心仪的女人,他常常不会这么做。只有性的约会男人也会感到无聊。

  Emmanuel (希腊) 25岁星级酒店服务经理在亚洲6年
  情欲里,占便宜的不总是男人

  Q:有没有遇到过一些特别主动的中国女孩?她们接近你有什么其他的目的?

  Emmanuel:的确遇到过这样的女人,因为我是在饭店里工作的,有的女孩会表示想搬过来和我一起住。如果说她们想占我什么便宜,我想就是和我过夜吧。为什么总觉得这种事情是男人占便宜,有时候女人也占了便宜,不是吗?当然,有些女孩找我可能也有别的目的,比如可以拿外国签证,可以出国。

  Q:老外是不是对性更开放?你们怎么看待一夜情?

  Emmanuel:欧洲人尤其对性比较开放。我个人不会排斥一夜情,毕竟是男人嘛,但是说实话,当我和一个女孩发生了一夜情,我同时也对她失去了尊重感,我会想她是不是很擅长干这种事情。我更喜欢的感觉是在酒吧里遇到一个心仪的女孩,聊得很开心,互相留了电话,然后一步步地约会。

  Matthieu (法国)星级酒店经理在亚洲4年
  关键在于她快乐吗?

  Q:你有没有遇到特别主动接近你的中国女孩?

  Matthieu:如果这个女孩用一种很聪明,或者很优雅的方式向我表示好感,我会很开心。毕竟有人觉得你“不错”还是很让人快乐的。但是,如果这个女孩的表达方式很冒失,没有礼貌,我会非常不高兴。我会直接告诉她:“我不喜欢你这种方式!”我个人对酒吧里主动套近乎的女孩不感兴趣。酒吧、夜店都不是我结交女朋友,或者女性朋友的场所。

  Q:有不少中国女孩上过骗色老外的当,怎么能够判断一个老外是真的喜欢你还是只想和你上床?

  Matthieu:一夜情不是中国的社会问题,全世界都是这样。相对于中国人,外国人在这个方面也许更加开放一点。据说有些中国女孩很喜欢体验与外国人的“一夜情”,一些外国人利用了这一点。我个人而言,我决不能够接受“一夜情”。我也知道有一些年轻的中国女孩与外国人(秃头,大腹便便的老头)谈恋爱,我不能说他们之间没有真的爱情,也不能够因此指责这个女孩子,关键在于她是不是快乐。


外国男人如此评价中国女孩:很傻很开放


在一次聚会上,一个外国男人说,中国女孩是他所遇到的世界上最开放、最大胆的女孩。我们一直认为我们是含蓄的,内敛的,害羞的,矜持的,可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世界上最开放的女孩”? 

如果我想结交女朋友,我不会去酒吧找   

——罗伯特,24岁,美国人我到中国已经两年了。发现北京的女孩子比很多在美国的华裔女孩子都现代、都开放。   

我喜欢现代的女孩子,跟性格过于传统的中国女孩交流比较困难。我特别喜欢那些大学毕业、有几年的工作经验的女孩,因为她们才够独立,够聪明。大学刚毕业的中国女孩往往头脑简单,就像美国的高中女生一样。  

我感到奇怪的是,中国女孩子不注重男人的外表,而是看他们的实力,所以在街上往往会看到年龄差距很大的情侣走在一起,因为有实力的男人基本上都不太年轻了。在美国这样不般配的情侣是会被别人嘲笑的。我们不想去当别人的“爸爸”或者“大哥”。  

我遇见过很多特别开放的中国女孩。她们喜欢结识外国人。在酒吧里,她们会主动跟我打招呼,我请她们喝一杯酒,她们就把手机号码告诉我,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我见面就问女孩子要手机号码,一定会吃她们的耳光。 

我觉得这些中国女孩特别傻,因为她们以为外国男人看不出她们的目的。其实跟她们周旋的那些外国男人也都是利用了她们的目的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我想认真地结交中国女朋友,我会请同事、朋友介绍给我,而不会去酒吧。  

外国男人是有腿的钱包?  

——路茨,26岁,德国人,在德国某家大型工程公司中国分公司实习。  

来中国之前,我对这里几乎一无所知。但我喜欢张艺谋的电影,我觉得巩俐特别漂亮,过去我心目中的中国女孩子就是这个样子。  

现实和想象总是有一定的差距,我现在可以把中国女孩分为几个类型:   

传统型:这类女孩往往性格温和、内向,对男人,特别是西方男人怀有很强的戒心。如果你夸赞她们的衣饰漂亮,她们会红着脸走开。想请她们吃饭、泡吧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西化型:这类女孩性格开朗,爱交际。除了肤色,和西方女孩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了。她们可以痛快地接受我们的邀请,跟我们一起出去跳舞、旅行,也会因为很多小事跟我们吵架。我周围的很多中国女同事都是属于这个类型。  

功利型:我没有想到会在中国遇到那么多功利型的女孩。与西化型不同的是,这类女孩特别主动,而且你跟她出去两三次,她就会提出做你的女朋友,甚至 说希望你跟她结婚。也有一些是为了其他的目的,比如为她出国做担保,帮她在国外找学校、找住所等等。她们把男人看成是有腿的钱包。我非常不喜欢这样的女 孩,我想没有男人会喜欢这样的女孩。   

我知道有些西方男人利用中国女孩这样的心理胡作非为,我们也讨厌这样的行为。所以我希望中国女孩能多有一些自我保护的意识,不要轻易相信别人。  

功利的女孩最精也最傻  

——比尔,31岁,挪威人,欧洲某机电集团驻京负责人。

我来中国工作五年了。我认为中国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国家,大学生毕业后马上就遇到很大的钱的压力。在挪威不是这样,人们都很懒惰,因为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太完善了,所以大家都变成了懒汉。   

我喜欢努力工作,所以我更喜欢中国这样给年轻人创造出头机会的环境。   

中国的女孩子跟男孩子一样,有非常强的赚钱的欲望。我曾先后交往过两个中国女朋友,她们都曾经是我的同事。她们工作非常努力,经常像我一样加班,下班后还认真准备去欧洲留学的考试。她们身上有一种很坚忍的力量,我真的很佩服她们。   

如果说到中国女孩有什么缺点,我认为她们中间的大多数人知识比较单一、贫乏,跟她们聊天的时候会发现她们“有点傻”。有很多特别漂亮的中国女孩,头脑里却是空空的,而且她们非常满足于此。

而我们欧洲男人喜欢的女孩是聪明的、有趣的、有个性的,这些优点加在一起,会让一个外表不太出众的女孩也非常有魅力。   

说到那种特别功利的女孩,我在很多亚洲的国家都遇到不少。表面上看起来她们很精,但我认为她们其实是非常无知的,她们以为欧美男人喜欢开放的女人,所以她们就努力让自己显得特别开放以博得他们的欢心,达到自己的目的。可她们中间有几个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呢?

2008年10月1日星期三

加拿大大选忽视移民问题

(星星生活记者连鹏报道)加拿大作为一个近代移民国家,国民生产总值近几年持续在世界前十名中,是世界经济强国之一。移民在加拿大经济的繁荣昌盛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拿大学者曾这样提出:移民就成为加拿大经济必不可少的因素。许多高素质的移民担任了技术性的和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同时移民还承担许多加拿大人不愿干的工作,如到西部、北方的工矿企业工作,或在大都市的建筑业工作等。

多年来,所有来自不同来源国的移民群体积极参与了发展加拿大的活动,随着移民人数的逐年增多,随着他们融入加拿大社会的进程,他们把他们的长处、技术和传统带给了这个新的祖国,他们中有医生、教师、工程师及各种有特殊技能的人。他们把在故国经过多年学习和实践所获得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加拿大,他们是大学、医院、研究所等社会各个领域都受益匪浅,全社会分享了他们劳动和知识的成果。回顾加拿大经济发展史,每一次经济高涨时期都伴随着移民的高潮。

但是,在加拿大大选开始前两周,几乎并没有任何政党或者政客关注移民问题,更多的是打口水仗。直到本周,才有越来越多的政客出来发表对移民问题的看法,但更多的是用移民数据的走势来互相攻击,或者简单的开出支票做出承诺,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措施来改善移民就业问题和生活不易的现实问题。

移民问题是否在大选中被忽视了?加拿大《环球邮报》本周一刊出评论文章指出,在大选之中,因为担心引起反对移民的保守主义的抗议,所以各政党领袖和政客并不会坦诚的辩论移民问题。

媒体、商业领袖或民众常会谈起加国移民数量日益下降的问题,但通常政客们不会提及。在这次大选中,所有的政党领袖都会表示希望移民数量越多越好--这不仅仅代表“政治正确”,同时也可以为自己的政党赢得更多的选票。这是非常诱人的,但却造成公众所关注的问题--比如移民是否造成了犯罪率和失业率的提高,以及是否
会导致社会水平的下降。

然而许多政客并不愿意触及此类问题,唯一敢的就是前移民部主管及前阿尔巴尼亚大使杰姆斯.比瑟特(James Bissett)。

在一次采访中比瑟特表示,政客们都忽视了现实。加拿大已经进入了经济下滑的漩涡。但目前仍然还有数以百万的申请人等待着移民加拿大,还有超过一半的近期移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使得社会服务构架更加不堪重负,尤其体现在医疗和养老金方面的费用正在增加。比瑟特质疑,在这样的形势下,是否还应该坚持大量提高移民数量?他认为自由党和新民主党已经站在了同一战线上,要求大量提高移民数量,但并不现实。

在竞选中,自由党允诺投资8亿加元来解决移民排队问题。保守党自上台以来就一直在讨少数族裔的欢心。因为人口老龄化,自由党主张移民在未来5年内将解决加拿大新的劳动力和人口增长问题。引用芬兰和日本劳力下降的例子,比瑟特认为大量的劳动力并不意味着高水平的生活。

比瑟特同意加拿大应扮演人道主义的角色,但是他认为加拿大应该提高国际救援而不应该在艰难的时候再每年增加30万个寻找工作的人。

比瑟特的移民观点是有些激进的,但是他有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对国家的未来多一些讨论总比保持沉默要强。而加拿大各政党也的确存在在大选前乱开支票,或者“收买”少数族裔选票的嫌疑。

移民问题最重要的如何让这些新来者如何更快的适应加国劳动市场,如何改善生活质量,如何尽快融入加国文化和基本价值观,而非那些“比去年多、比去年少”的冷冷的数据。

近20年来,每年均有大批来自中国大陆的新移民落户安省,使华人移民成为加拿大总体移民人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新移民生存环境差,找工难,找到本专业工作更难,这已经是持续很多年的事实,也引发了多起本不该发生的悲剧。

《多伦多星报》月初刊登的一篇文章质疑说,联邦政府和安省政府实施了很多计划来帮助新移民培训语言以适应加拿大的劳动市场,但他们在运转吗?

根据蒙特利尔的公众政策研究学院(I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Public Policy)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我们并不知道这些培训计划是否有用,因为其中许多计划并没有进行后续评估。

该报告指出,“我们不知道关于现行的移民培训计划是怎样工作的,哪些地方是不必要的浪费,在哪里资源能被利用的更加有效。”但是,该报告补充说明,“我们知道的是,进行培训的人占在找工中遇到困难的移民中的40%。”

2006年,首份加拿大安省移民协议签订,保守党政府将在五年内拨出九亿二千万用于安省新移民语言培训和安顿计划之用。其中30%的钱已用于学历和资历认证、语言培训、就业咨询,职业介绍,实习和指导。

该报告的作者韦娜(Nan Weiner)认为,尽管许多资源都提供培训机会,但是仍缺乏系统的渠道去评估培训计划中什么是有效的,然后才能决定如何改进培训计划。

研究指出,政府官员常常忽略移民的不同需求。韦娜认为政府培训项目在进行评估时应该多听听移民的声音。韦娜建议政府应与学历评估机构合作提供服务,应改善为新移民提供服务的网站并招揽更多雇主及专业协会参与推行专业人指导。

“如果加拿大被视为一个很难发挥个人技能的国家,不仅仅人们将不会选择移民加拿大,那些刚来到这个国家的新移民也会选择离开。这个情况已经发生了。”韦娜最后说道。


在加拿大,如何解决破产问题

如果走向破产,但你无力偿还债务时你该怎么做!

2008年,加拿大的经济体现出明显虚弱的态势,包括失业率高涨,经济增长缓慢,个人破产稳步上升。加拿大破产监管办公室的有关人员近日表示,在今年7月大概有7908起破产。这比上个月多了500例,比2007年7月多了1200例,提高了17.2%。对今年来说,这是一个持续的趋势。与2007年相比,在2008年被归为破产的消费者每月都在增加。

(星星生活记者王小檗编译报导)然而,商业破产正在持续下降。在截至到2008年7月31日的一整个年度里,破产数位89346。消费者占了其中的大多数,达到83163例,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6%。而商业破产的数比去年同期降低了4%。

破产方法有很多,包括一大早起来以后发现你已经在经济上走投无路了。一个正常的破产程序需要花掉你很多钱。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但是,如果你要开始这个进程前,你或许需要联系信用服务。在加拿大有许多非营利的信用服务代理,他们会帮助你度过金融危机,而不是宣告破产。他们会与你的债权人商量一个偿还计划,帮助你结束连绵不断的收债代理的骚扰。

你不能宣告破产,除非你真的被认为是破产的。这只会在你还没有破产的时候发生。你拥有100元,你不能满足你日常的花销,它们变成了应付的债务。或许,如果你所有的资产都被变卖,你仍不能偿还所有的债务。

你只有达到了以下三个标准,你才满足破产标准。

破产:你的财产都被变卖,钱财都被分给了你的债权人。

消费者提议:你为你的债权人提出建议。你可以用任何你拥有的东西花很长的时间来偿还所有的债务。

破产管理:这主要是用于公司而非个人。主要债权人将进驻你的公司并控制公司所有的资产。

要开始破产进程,你必须联系一个注册破产托管人。托管人将评估你的经济情况,并为你推荐一个适合你的选择,并解释每个选择的后果。

选择破产

如果你决定归档在破产者的行列中,你要先雇用一个托管人,他将帮助你准备所有需要的文件。你要支付给托管人费用,来自你变卖资产的所得。如果你无法承担托管人的费用,那么加拿大破产监管办事处将帮你在破产援助计划中找一个。你还是需要支付费用,但是只需要支付很少的一部分。

在托管人把你的表格交给官方接受人员后,你就被归类于破产人士了。这些表格将给你的托管人赋予处理你财产去解决你债务的权力。

当这些表格归档后,你就正式宣告破产了,你可以不用给你的债权人偿还债务了,除非你有退税,赢得抽奖,继承了财产或者其他比现在的情况获得更多资金的条件。

但是,你不可能得到加拿大破产法的完全庇护。如果你得到了配偶或你孩子的支持,你将要继续承担这些债务,即使你的债权人反复和竭力的恢复你的所有物。如果你还在学校或者离开学校不满一年,你还不能抱怨你的学生贷款让你处于边缘。

你还不能逃避所有除了被欺骗以外的债务,法庭损失和罚款。

一般来说,第一次破产将要在你宣告破产后的9个月内还清,除非托管人,债权人或加拿大破产监管办事处反对支付。

一旦你偿还了债务,你将重建你的信用等级。但是,你必须告诉你潜在的债权人你曾经破产。你的信用报告将超过全年连续反映你的破产情况。在你第二次宣告破产时,你可以在过后的14年内偿还债务。

加拿大的破产率在21世纪的前十年内平稳的保持在千分之3.1到3.4之间。在未来20年里,它将不会高于千分之3.8(1997年数字)。

破产率在美国更高。在美国抵押银行协会报告9%的美国人在他们购买前就已经抵押或者丧失抵押赎回权利,情况比预期变得更糟了。


从夏洛敦号访多看加拿大海军


(星星生活特稿/捷克佳)近日,沿圣劳伦斯河巡展的加拿大海军护卫舰夏洛敦号抵达安大略湖畔的多伦多港湾,令人们有机会登上甲板,深入仓底,走进驾驶指挥舱,触摸各类精良的武器,感受海军官兵的日常生活……



近距离接触夏洛敦号战舰,无意间也促使自己对加拿大海军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深一步的了解。



**海军历史不足百年



说起加拿大海军,历史尚不足百年。1910年5月4日是皇家加拿大海军(RCN)的诞生日,因为加拿大政府在当天通过了《海军服务法》。当时,正值欧洲局势动荡,英国允许部分海外自治领在英国皇家海军的体系外组建有限规模的海军力量,目的主要是保护海上贸易,并在战时为英国海军提供支援和补充。而在此之前,加拿大对海军事务的兴趣实际上并不大。



加拿大皇家海军在初期的发展与战争密切相关。据史料记载,这个新生的海军,在成立伊始只有两艘二手的英国巡洋舰和少数志愿者,不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8月-1918年11月)期间,兵力达到9000官兵之多。在战后的二、三十年代,加拿大皇家海军规模锐减。在1939年9月加拿大对德国宣战时,海军只有6艘陈旧的驱逐舰,5艘扫雷舰,2个训练艇,官兵不足2000名。





(图说:加拿大海军护卫舰夏洛敦号全景)





(图说:夏洛敦号驾驶舱内景)





(图说:这个皮椅的位置属于执行舰长)



有鉴于此,加拿大皇家海军立即开始了快速扩张计划,根据租借法案从美国获得6艘驱逐舰,并迅速恢复加拿大造船工业。对于一个在当时只有1千2百万人口的国家来说,加拿大海军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贡献巨大。加拿大皇家海军的舰艇数量从1939年的13艘发展到1945年二战结束时的400艘,人员达到95750人,实力在所有盟国海军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美英两国。



在朝鲜战争中,加拿大3艘驱逐舰在1950-1953年间受命于联合国的指挥,执行多项任务。随后,加拿大皇家海军的主要任务是在大西洋的反潜战,并为北约组织常备军承担义务。



战后,加拿大并没有停止舰艇的建设步伐。1949年是加拿大皇家海军历史的一个重要年份。当年,加拿大政府宣布了一项计划,将建设多艘不同级别的新型驱逐舰,7圣劳伦特级(St.
Laurent Class)和7艘雷斯蒂古什级(Restigouche
Class)驱逐舰在50年代开始服役,4艘麦肯齐级(Mackenzie
Class)和2艘安纳波利斯级(Annapolis
Class)在60年代服役。在60年代中期,3艘潜艇也加入了加拿大舰队,4艘部落级(Tribal
Class)驱逐舰在70年代初编入海军。



海军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年份是1983年,加拿大政府决定出资设计和建造6艘新的护卫舰,随后增加到12艘。这个加拿大巡逻护卫舰计划被视为长程计划,以取代1955年至和1964年间建成的老式蒸汽动力驱逐舰,实现加拿大海军现代化。



**加拿大海军现状



加拿大海军舰船主要部署在东西海岸的两个舰队,即西海岸的太平洋海军(MARPAC)及舰队,基地设在卑诗省埃斯奎莫尔特(CFB
Esquimalt);东海岸的大西洋海军(MARLANT)及舰队,基地设在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CFB
Halifax)。加拿大在北冰洋并没有常驻的海军,但由于北极地区的战略重要性和蕴藏的丰富资源,海军舰艇时常前往巡逻或演习,以此宣示国家主权。



加拿大海军司令部(MARCOM)是加拿大军队的海军指挥机构,其传统沿袭英国皇家海军。1968年,加拿大皇家海军与陆军和空军合并组成加拿大武装部队。海军司令部总部设在首都渥太华,除指挥东西两岸的海军及舰队外,总部设在魁省魁北克市的海军后备役总部(NAVRES)也归其管辖。





(图说:一位家长领孩子正在观望高倍望远镜)





(图说:夏洛敦号精良的配备)





(图说:铉侧的航海罗盘)





(图说:那些深色的炸弹好像是深水炸弹)



目前,加拿大海军主要舰艇有33艘,其中包括易洛魁级驱逐舰(Iroquois class
destroyer,舰体名称DDH)3艘,哈利法克斯级护卫舰(Halifax class
frigate,舰体名称FFH)12艘,维多利亚级柴电潜艇(Victoria class
submarine,舰体名称SSK)4艘,波泰特级辅助舰(Protecteur class auxiliary
vessel,舰体名称AOR)2艘,金士顿级海岸防卫艇(Kingston class coastal defence
vessel,舰体名称MM)12艘,以及多艘训练和巡逻船只。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海军潜艇,为取代已经退役的奥伯伦(Oberon)级潜艇,加拿大在1998年决定花费7.5亿加元向英国购买4艘二手的维多利亚级潜艇,分别命名为维多利亚号(Victoria),温莎号(Windsor),康纳布鲁克(Corner
Brook)号和奇科蒂米(Chicoutimi)号。



该级别潜艇是上世纪70年代末由英国设计,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制造的常规动力潜艇。但是,军方接手后发现毛病不断,温莎号潜艇首次出海训练便发生了漏水事故。此外,2004年10月5日,奇科蒂米号潜艇从英国开往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军港的途中,在苏格兰海域因电气故障发生火灾,事故导致1名上尉死亡,3人受伤,当时潜艇上共有57名艇员。评论人士认为,加拿大购置的英国潜艇其实是价廉物不美。



**哈利法克斯级是海军主力战舰



哈利法克斯级军舰是一种多用途巡航护卫舰,也是加拿大海军的主力战舰,自1992年起在加拿大海军中服役。依照海军舰艇级别冠名的惯例,第一艘名为哈利法克斯号的护卫舰(编号FFH
330)成为该级军舰的级别名称。



目前该级别的军舰共有12艘,分别以加国主要城市命名,编号从330至341。近日到访多伦多的夏洛敦号(Charlottetown)是哈利法克斯级的第10艘战舰,编号FFH
339。



哈利法克斯级护卫舰是由加拿大设计和建造的军舰,具有复杂的指挥和控制系统,其主要特点是能在广阔的区域内执行任务,在护卫巡航的基础上,具备传统的反潜能力,以及有效防止陆地和空中的威胁。2007年,加拿大政府宣布了一项改装哈利法克斯级的计划,使之更加现代化,同时能有效延长该级护卫舰的服役年限。



夏洛敦号护卫舰排水量4750吨,舰长134.2米,舰宽16.5米,船体吃水4.9米,航行吃水7.4米。主要引擎是两部通用电气(GE)LM
2500燃气轮机(50000轴马力),巡航采用一台皮尔斯蒂克(Pielstick)巡航柴油机(10,000轴马力)。夏洛敦号的最大航速是30节(55
km/小时)以上,续航力4500海里。



夏洛敦号护卫舰的兵员编制239人,同时可舰载1架CH -
124海王直升机,并拥有各种先进的武器设备和传感系统。主要武器包括霍尼韦尔公司的Mk- 46-5型鱼雷(通过双MK
32鱼雷发射管或海王直升机发射);16个雷神公司的垂直发射海雀(Sea
Sparrow)防空导弹,8个波音公司的鱼叉(Harpoon)反舰导弹;枪炮包括一座57毫米博福斯式(Bofors)MK2舰载速射火炮,一个“火神密集阵”(Vulcan
Phalanx)MK-15的20毫米近程防御火炮系统,6个.50口径重机枪。





(图说:舰首的57毫米博福斯式(Bofors)MK2舰载速射火炮)





(图说:这是.50口径重机枪)





(图说:盾牌箔片红外线诱饵系统)





(图说:前者为鱼叉反舰导弹,右侧后为垂直发射的海雀防空导弹)





(图说:“火神密集阵”MK-15近程防御火炮系统位于军舰的后端)



**夏洛敦号战舰先后共三艘



停泊在多伦多港口的夏洛敦号护卫舰是同名称的第三艘。在大西洋海战的第二年,加拿大皇家海军将原花级(Flower
class)轻型巡洋舰重新以加拿大主要城市命名,于是第一艘夏洛敦号战舰问世,这是以爱德华王子岛首府夏洛敦(CHARLOTTETOWN)命名。



第一艘夏洛敦号战舰是在安省金斯敦(Kingston)建造,于1941年12月13日在魁北克城正式服役,编号K244,同月18日抵达军港哈利法克斯。尽管是轻型巡洋舰,但由于舰艇短缺,夏洛敦号与其他同类战舰一样,在二战中,面对德国U
-潜艇的攻击,主要在大西洋执行运输船队的护航任务。



1942年7月中,夏洛敦号开始在魁北克城至新斯科舍省悉尼(Sydney)区段执行护航任务,但在1942年9月11日,夏洛敦号战舰在圣劳伦斯河近魁省Cap
Chat镇处遭遇德国U517潜艇的鱼雷袭击沉没,64名舰员中包括船长在内有9人遇难。



2000年好莱坞有部电影《U-517》就是讲述德国U517潜艇的故事。但主题是美国潜艇从失灵的德军U517潜艇上偷取密码机。



第二艘夏洛敦号战舰是江河级护卫舰(River class
frigate),1944年4月28日在魁北克服役。当时是加拿大海军唯一采用同编号(K244)同名称命名的战舰,夏洛敦号先后前往百慕大群岛、北爱尔兰、英格兰、直布罗陀等地,1947年3月25日夏洛敦号在卑诗省军港埃斯奎莫尔特退役。



第三艘夏洛敦号护卫舰就是本次沿圣劳伦斯河巡展的战舰。1994年10月1日正式命名,1995年3月开始首次海上试航,1995年9月9日正式在加拿大海军中服役。夏洛敦号护卫舰的行动包括主权的维护及加国水域的渔业巡逻。



1996年,夏洛敦号护卫舰开始参与北约部署的国际任务。2001年,该舰艇成为东海岸第一艘战舰编入美国航母杜鲁门号战斗群,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制裁的决议。此外,2004年,夏洛敦号还前往欧洲数国访问,纪念二次大战盟国登陆日60周年。



近年来,夏洛敦号护卫舰相继参加以美国为首的持续性全球反恐行动,夏洛特敦号护卫舰的主要任务区是波斯湾和阿拉伯海。



夏洛敦号护卫舰在多伦多停留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战舰沿河巡展还真让人学到不少。生活在于积累,对于加拿大的认识就是从这些点点滴滴中汇集而成。

漫谈加拿大的政坛人物

还是在看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时候,我就想到一个问题。平民参与和精英体制在体育上如此,政治上也不例外。

如今冷战结束,铁幕倒闭,我们生活时代的主旋律,也从对抗,变成了对话。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中国跟随美国,一同抵制)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前苏联联合社会主义国家阵营抵制,中国没参与抵制),那种你不买我的账俺也不理那一茬的情形,不复存在。

在我们自家门口办的奥运,也就成为迄今为止奥运大家庭,最齐全的一次盛会,除文莱外,奥运大家庭成员中的其余204个国家和地区,均来到北京参赛。

无论国家大小国力强弱,无论种族肤色文化信仰,无论政治主义国家体制,咱们这个蓝色星球上的人类,总算是有机会,第一次实现了济济一堂,共襄盛会,实在是一件在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大成就。

只不过,有些国家的国旗引导之下,运动员,连同奥运官员,人数之少,少到非常发人深省。除了战争,除了国力,除了参赛热情等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叫做“奥运资格赛”"的东西,如同一个过滤器一样,将相当多的有热情有经济实力的运动员,挡在奥运会的赛场之外。

关于奥运资格赛,我所知最动人的故事,自然是加拿大华裔击剑运动员栾菊杰。她50岁了,并没有因为她的德高望重,因为她过去的辉煌战果,而有任何优惠或赦免。她依旧需要和跟她女儿一样年轻的运动员一起,自己花费旅费,辗转全球各地,应战各路好手的挑战,一分一分的积累资格赛的比赛积分。长达一年多的冲冲杀杀,终于搏杀得到那张至为珍贵的奥运会入场券。

所谓奥运精神的“重在参与”,也许只有理论上的意义吧。实际上的奥运资格,有一个高高的门槛,让普通人高不可攀。

回头来看最近最热门的加拿大新闻,加拿大联邦政府大选。现任执政党的保守党,明目张胆地耍了一个加拿大路人皆知的阳谋,占尽天时地利,众目睽睽之下,悍然打破了它自己提议并得到国会通过的立法,请求加拿大总督宣布解散加拿大国会,开始大选。离联邦政府固定大选日期2009年10月,还有遥遥一年之久。

如果加拿大的联邦政府大选也是一次比赛,我再次想到这个问题,就是参选资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看“理论上”的加拿大联邦政府大选的参选资格。

根据2000年修订通过的《加拿大选举法案》,所有候选人需要在获提名当日为合资格选民,所以未满18岁的国民或非国民都不可以成为候选人。候选人需要参选的选区得到至少50个选民的提名。

也就是说,如今相当多入了加拿大国籍的华裔选民,只要你找得到50个左邻右舍,或者和你住在同一个选区的哥儿们姐们儿给你背书,你就可以言正名顺地报名参加加拿大的联邦政府大选了。

根据《加拿大选举法案》,如果你是以下身份,不可以成为候选人:

*加拿大选举委员会主席
*加拿大选举委员会副主席
*现任加拿大国会上议员(大陆翻译为"参议员",如即时辞去议席就可参选)
*现任省议员(如即时辞去议席就可参选)
*现任法官
*警长
*御用大律师
*过去7年有违反《加拿大选举法案》的人
*在监狱的囚犯

有了这样的尚方宝剑,来自北京的中国大陆移民陈卫平,也就符合加拿大联邦政府大选候选人资格,他于9月14日在温哥华宣布,将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参加即将于10月14日举行的加拿大联邦大选。

重在参与?

有两点我想和大家分享。

第一,加拿大三级政府,联邦,省或特区,市镇,无论是哪一级别政府的选举,参选资格都是身为加拿大国民100%如假包换的人权。咱选不选得上另说啦,你得给俺机会,让俺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从这一点来说,我非常敬佩这位华裔加拿大人陈卫平的参与精神,有一种燕赵悲歌的壮士慷慨,得为他大叫一声好。

如今我们华裔加拿大人,表面看起来司空见惯见怪不怪,加入了加拿大国籍,轻而易举就天然自然拥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回顾历史,却是全体加拿大人许多年前赴后继奋斗抗争的结果。

历史上,即使是所谓的民主国家加拿大,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个议题上,一样有针对特定人群的歧视。更发人深省的是,这种歧视,居然可以如此的振振有词,如此的理直气壮,如此的以种种崇高而庄严的借口和理由。以前被剥夺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加拿大公民,排斥在国家大事之外的本国公民,人数远远比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公民还多得多。

顺手可举的例子是,全体的女性公民曾经完全被剥夺了选举权,而迟至1960年(这段历史并不遥远),所有加拿大原住民才正式获得选举权。

第二,因为有“理论上”候选人资格的人人有份的加拿大法律,另外一个随之而来的“理论上”,各级政府的各位民选议员,也“应该”是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马吧?

你还别说,加拿大的各级政府议员当中,还确实是有不少很好的例子和个案。前任加拿大最大都市多伦多市长的拉斯曼(Mel Lastman),不仅是出身非常寒苦,高中还没毕业,就不得不帮忙打理父母的小生意,并借此谋生,后来自己开了一片家具店BAD BOY,借鉴汽车销售的分期付款模式,引入家具市场,大获成功,商而优则政,出马参选,从当时不大的北约克市的议员做起,先是北约克市的市长,后六市镇合并,成为多伦多市市长。

另外一个绝佳例子,当然是密西沙家不老的市长麦考莲,已经87岁,她是加拿大政坛的传奇人物,加拿大历史上任期最长的一位市长,自1978年11月就任安省密西沙加市长以来,麦考莲已在这座加拿大第六大城市担任市长30年。你去查查她的经历,说她参政之前是个普通家庭主妇都不夸张。

而现实是,无论是哪一级别的加拿大政府议员构成,尤其是到了加拿大联邦政府那一级,你去花点心思数一数各位民选国会议员的出身和背景吧,看看有多少是能言善辩随之而来财大气粗的律师出身?又有多少,是先从市镇一级的议员做起,一级一级的爬到联邦政府国会议员的位置?

现今加拿大总理哈泊,学术背景出身于卡尔加里大学的经济系,1993年获得经济系的硕士学位,居然也可以成为一条新闻,因为他是1968年以来,第一个不是律师出身的加拿大总理!

更需要牢记的是,加拿大,乃至其它所谓的先进民主国家,大学当中,有一个系,就开门见山直接叫做政治科学(Political Science)系,也就是说,搞政治,当政客,出面参选,成为候选人,是一门学问,是一种科学,不仅值得花上四年的寒窗苦读,还可以从学士,硕士,一直读到博士的。

现成的例子,就是如今的自由党党魁狄安(Dion)。如果说戴着眼镜的狄安,言谈举止象个教授,那也一定是个政治科学系的教授,这其实一点都没错。他从政之前,从加拿大魁北克的拉瓦尔大学(Universite Laval),到法国的巴黎政治学院(Institut d'Etudes Politiques de Paris),民选国会议员狄安,一直就是一个学习,研究和教授政治科学的学者,拥有博士学位,并在蒙特利尔大学(Universite de Montrea))教书。

差点忘了提及新民主党的党魁林顿,他因为是我们华裔加拿大人的女婿而广为人知。这位长得有点像在中国最着名的加拿大人白求恩大夫的民选国会议员,拥有约克大学(York University)政治科学的博士学位。参政之前,是多伦多怀雅逊大学(Ryerson University)的教授。这次联邦政府大选之前的民意调查,以个人魅力而言,林顿名列第一。

闲话完了这些加拿大政坛人物的出身八卦,好像对加拿大各级民选政府的平民参与和精英体制,我自己多了一重理解,忍不住要和读者朋友一起分享。

(星星生活特稿/作者:卓子)

中国年轻人重新认识美式资本主义


深圳盐田港附近的灰色海面上空空荡荡的,让人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通常,这个季节正是进出口贸易的旺季,海港里应该布满大大小小的货船,港口应该挤满了出口商家,不停的运来和发送前往美国的圣诞季节商品。

如今,你看到的是相反的场景:焦躁不安的卡车司机,物流协调人员和其他的工人无所事事地站着,有的在抽烟,有的在抱怨生意太差了,他们的收入一下少了三分之二。

华盛顿邮报30日刊登该报记者查恩俊(Ariana Eunjung Cha)一篇题为“中国年轻人重新认识美国式资本主义”(Young Chinese Rethink U.S.-Style Capitalism)的报导说,这些状况,全都是因为美国不断衰退的经济造成的,美国经济的好坏与这片地区是息息相关的。

曾几何时,这里的中国厂商都以自己与美国紧密的关系而自豪,而夸耀,可如今,他们却为与美国的密切关系而追悔莫及。

36岁的李洪国(Li Hongguo,音译)正把一批手提包从工厂运到港口来,他说,去年他每天都要跑一两趟。现在,他每3、4天能跑一趟就算运气不错了。

李洪国说:“美国是全世界的大老板,如果他们情况糟糕,就会影响到所有人。”

这种观点,在珠江三角洲要比在中国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常见,因为珠江三角洲的大多数公司生存的唯一意义,就是为美国的消费者生产商品。

中国的股市投资人也像美国人一样,密切关注着美国政府救市金融计划的进展与起伏。美国政府救市的提案已于29日被众议院否决。

华盛顿邮报的这篇报导说,经济学家们说,不论好坏与否,中美两国已经像连体婴儿一样了。复旦大学世界经济学院院长华民解释说:“中美两国经济彼此依赖,相互影响。”

深圳曾经因为有着无穷的工作机遇和丰厚的薪水,而成为全国羡慕的对象。这个曾经是中国资本主义试验场的经济特区,现在也像美国一样,陷入了经济衰退。

工商行业组织估计,过去一年里,从造球的到造鞋子的,有成千上万家工厂倒闭。受到这些问题的拖累,中国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成长率预计会首次下降到到11年来的一位数。

近来,你再也无法在盐田看到1,300尺长的巨型集装箱货船。随着运输量在盐田港历史上首次下跌。这种下跌的幅度。依据不同月份在5%到7%之间。目前较大的船只都重新调配到中国其他的港口,负责运送货物前往除美国以外的目的地。停留在盐田的只剩下一些吨位不到那些巨型货轮一半的小型货船。

深圳市远洋运输公司在深圳的办公室总经理安吉拉-郝(Angela Hao,音译)说:“美国方面的订单减少了40%。目前,所有人都不好过,就等着看谁能熬过这一关。”

深圳吉奥科技公司营销部员工孙军山(Sun Junshan,音译)说,当她在慢慢长大时,她曾经认为美国是“天堂”,“因为那里的所有人都能过上好日子,有着到优良的社会福利和医疗保健。”

但是“现在,我觉得中国才是最好的,而不是美国,因为中国有钱了。”孙军山说。

30年前,中共领导人邓小平以“致富光荣”的口号动员,开始了“改革开放”运动,于是,成为像美国一样富庶的国度,成为了许多中国人的梦想。但是,随着美国经济出现问题,曾被视为中国人模仿对象的美国经济制度也显得满是瑕疵,许多中国人向往西方化的基础出现了动摇。

中国领导人说,他们的国家仍然可以从美国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不过,现在是要吸取美国的教训。

自从深圳从1979年成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以来,深圳市民们就一直是美国梦的追逐者。如今,这个城市里的别墅和汽车充斥的景观,依然是中国最接近美国都市郊区景象的地方。

28岁的熊明(Xiong Ming,音译)在盐田港的一家运输公司工作,他也是从小受美式资本主义观念的洗礼而长大的。

熊明从小就爱看好莱坞电影,他工作后,也与美国保持着密切的生意上的往来。

6年前,拿到大学经济学学位毕业的熊明,在中国运输业业界龙头Cosco公司找到了一份营销的工作。由于他英文好,很快就被原来的一名同事挖脚,跳槽到了龙贸物流公司,担任了管理层的职位,负责管理向加州长滩和奥克兰的海港发送商品。

在那里,熊明一度平步青云,收入方面加上佣金,他一个月经常赚到相当4,400到5,800美元的人民币。而当时,中国大都市的平均薪水还不到2,000美元。

到了现在,大多数工人只能挣到750到1,500美元。

如果,美国经济近期一直没有复苏的迹象,那么,他现在的雇主多半会解雇20多名深圳员工,或者说,直接关闭公司了。他说:“现在,我们还没有掉到坑底。眼睁睁地看着,我们情况就变得越来越糟了。”

华盛顿邮报的报导最后说,如今身为公司营销经理的熊明说,如果他可以重新选择,他会选择到与欧洲,或者中东等地区有贸易往来的公司里去工作,即使这些公司是他曾认为过时的中国公司,也比要好。

他说,美国的困境让他重新意识到,有中国政府支持的国营企业福利的甜头。

熊明说:“在美国,金领公司的人员正在收拾行装走路,但是在中国这里,我们的工作还没丢,因为有着更多的保护。”


多维陈湘编译

亚裔人口成长飞快左右选情

亚太裔领导敎育组织(Leadership Education for Asian Pacifics,LEAP)9月30日公布了亚裔政治参与度报告,报告撰写人之一,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政治学教授连培德(Pei-te Lien)对多维社表示,随着亚裔人口的快速增长,亚裔的政治影响力也会跟着增强,而亚裔并非对政治不感兴趣,只是移民背景成为涉入政治的阻碍。


“亚裔美国人状况:公民与政治契合轨迹”(The State of Asian America: Trajectory of Civic and Political Engagement)的报告指出,根据2000年的美国人口普查,包含了24个民族的亚美人在未来30年间,将在地方与全国的选举上发挥相当大的影响力,而亚美人的影响力来自快速增长的人口。

自1980年起,亚美人口从350万人成长到2005年的1410万人,全国百分比则从1.5%升至4.8%,虽然亚美人口相对来说占少数,但其成长速度却比全国人口平均成长速度要快了9到10倍。根据亚太裔领导敎育组织的估计,在2030年之前,亚美人将会增至2740万人,2050年之前,会增至4100万人。在2030年前,会有1480万亚裔具有投票资格。

研究亚美人政治、公共意见与政治行为的连培德对多维社表示,亚裔人口增加,连带影响力也跟着增加,其中,外国出生者的影响又更大。

“外国出生的亚裔在所有外国出生的美国人中,占了26%,从1997年至2000年间,外国出生的亚太裔成长了12倍。每4位具有投票资格的亚裔里,有3位是外国出生的,因此,其实移民就是亚裔里的主流,影响很大。”连培德说。

报告称,亚美人的增长会更加强亚美人的选票份量,尤其在拥有全国三分之一亚美人的加州更是明显,在一些关键的摇摆州,例如维吉尼亚与内华达也会发挥作用。

报告主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公共事务学院与亚美研究系教授邓道明(Paul Ong)便表示,当亚美人发挥政治影响力时,会鼓舞其他人去投票、成为候选人或是政治工作者,让自己更参与公民事务。

邓道明说,亚美人已在共和与民主两党中爬上重要位置,如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印度州长、路易斯安纳州长金达尔(Piyush Jindal),以及美国第一位华裔州长、华盛顿州州长骆家辉,其他担任重要公职的还有劳工部部长赵小兰。

不过,报告也提到,在选区重新划分后,可能削弱亚裔影响力。连培德对多维社解释,为了让政治资源分配更均匀,每10年会进行选区重划,而每个族裔都会积极的运作。

“有些比较有经验的族裔,例如非裔、拉丁裔或白人,会希望选区能够划成让他们能够选出自己的代表,对亚裔来说也是,但在这样的竞争中,因为亚裔是比较少的族裔,加上亚裔之中有不同民族分歧,且亚裔选择居住地的条件不会希望一定要与其他亚裔住一区,所以在选区重划时,经常没办法划成让这个选区里亚裔占多数。”连培德说。

“像洛杉矶或纽约华埠,本来就是华人集中的地方,还会被分成好几块,造成亚裔的声音被削弱。”她补充。

连培德表示,选区重划的问题除了牵涉到政治运作外,也与多少人住在这个地区、多少人是同一党有关,否则即使人很多,但民主或共和党都势均力敌,整体势力还是相抵销了。

“这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但亚裔成长很快,我们寄望即使这一区的代表不是亚裔,也能考量到亚裔选民。”连培德说。 不过,外界一般认为亚裔对政治不感兴趣,连培德表示,情况并非如此。“亚裔人口少、又没选出自己的候选人,且在经济、教育方面表现很好,但在政治方面没什么表现,就会觉得你们大概对政治没兴趣。”

“但主要是因为移民背景,我们要成为选民之前,先要成为公民,还要主动登记投票。”连培德说。

根据报告,亚裔比起其他族裔的政治参与度要低,亚裔成人的投票率比非裔与白人要低了40%。

报告也发现,亚美人面临语言障碍,而语言障碍又是投票的阻碍。61%的亚美人在外国出生,三分之一的人只能使用有限的英文,在2006年的调查中,46%的选民需要透过翻译来投票,38%的人需要阅读翻译过后的文本,而网路投票,不但能提升参与率,也免去了提供翻译所需的开支。

不过,报告指出,亚裔第三代比起移民的第一代,在公民事务参与上要多了70%。根据调查,52%的网路使用者会利用网路取得选举情报,35%的人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参与政治讨论,11%的人直接参与政治活动;其中,亚裔大学生人口成长飞快,也是全美机即使用网路的族群之一。

连培德表示,他们希望藉由这份报告,让主流社会了解亚裔也会积极参与政治,并在政治中发挥一定的影响力。她也希望具有资格者能归化为公民、并做选民登记,这样亚裔才会有更大的声音。

多维柯宇倩

选民是否应相信新民主党的承诺?

(星星生活记者连鹏编译/综合报道)联邦新民主党领袖林顿周日发表了510亿元的政纲,承诺将改善普通家庭的待遇,主要加强儿童福利,每月派送儿童金最多400元,林顿还承诺无赤字财政计划,改善医疗护理服务、增加托儿名额、帮助原住民和学生。

在新民主党政纲中,最大项目是儿童福利,它承诺新设儿童福利金,每月最多派送400元,取代原有的3项儿童福利补贴。年薪75,000的两孩家庭,每年可多得2,140元。这也是的儿童福利金,第一年耗资5亿元,随后两年翻一倍,到2012年,政府会有44亿元开销。

(而对于外界所关注的整个计划资金来源问题,林顿表示将取消前自由党、保守党政府的企业税减税政策,调高税率,从19.5%增加到22.12%。实行加税措施,联邦政府可望在5年中增加税款470亿元收入;同时从阿富汗撤军,每年也会节省11亿元资金,其余可使用一些政府盈余。

最近,新民主党民意支持率升至19%,林顿也首次暗示他或成官方反对党领袖。

对此,狄安的看法是:“政府只有两种选择。”狄安认为,一个是强硬右翼的保守党机制,另一个是自由党政府,选民必须在两者之间抉择。狄安同时批评林顿的政纲,说他要用提高企业税去资助510亿元政纲,只会“扼杀工作岗位”,林顿不明白经济的基本道理。

是否应相信新民主党的承诺?

林顿的政纲不仅引来竞选对手的抨击,也引起部分加国媒体的关注。《环球邮报》著名专栏作家杰弗里.辛普森发表评论文章认为,林顿是一个杰出的演说家,没有人认为新民主党会赢,或者能成为官方反对党。所以林顿可以随心所欲的承诺,因为没有任何媒体或者其他党派会去论证他的话。

辛普森在文中指出,林顿是一个杰出的演说家,在每次大选竞选中表现都非常出色。他总是不知疲倦地,进行夸张的“表演”,他总是在攻击,但总不被媒体当真。

当然,这不是完全公平的。媒体把他当成一个严肃的演员,在媒体上叙述政治报告。而根据最新的的民意调查,他就像政治竞选中的一匹马,在转弯的时候做的很好,在这里稍微减速,并在别的地方获得动力。

没有人认为新民主党会赢,或者能成为官方反对党。所以林顿可以随心所欲的说他想说的事情--说一些不需要负政治责任的承诺--在学识上也不会受质疑,因为没有任何媒体或者其他党派会去论证他的话。

他甚至还可以宣称如果加拿大联邦政府在“总理杰克.林顿”的领导下会作出什么成绩,没有人会对他的夸夸其谈感到刺痛。

辛普森认为,新民主党喜欢选举。政治上来说,只有在这个时期该党才得到了对等的覆盖率和关注度。领袖将在电视辩论中与最大的政党领袖同台对垒。新民主党得到了充足的公共津贴(就像其他政党一样)来支持他们策划一场完满的竞选。最重要的是,新民主党把所有的人力和精力主要放在那60或70个选区里。

新民主党认为目前没有任何政党在夸大怪异的政治言论,但作为加国第三大政党,往往他们自己认为必须穷追猛打才能得到媒体和公众注意。本届大选也不例外。

如果问问被称为加拿大华尔街的卑街(Bay Street)商业区的金融界人士,在他们心里总理哈珀是什么形象?他们会说,哈珀迷惑和伤害了他们,因为总理先生一点都不在意他们,宁愿去建立一个平民政党。如果哈珀选择一个理念和信条,那保守党宁愿成为缅街(Main Street)政党,而非卑街(Bay Street)政党。这也意味着哈珀希望保守党走“平民”路线,而非“精英”路线。

现在,林顿脱离实际,以符合新民主党标准的“样板式”方法抨击总理是“卑街的哈珀”。林顿提出此观点的主要证据来自于保守党在经济政策中削减了企业税。在保守党政府去年年末公布的经济报告中,除了将货劳税减低一个百分点至5%外,也将从2008年开始将企业税逐年递减至2012年的15%,逐步使得加国成为主要工业国中企业税最低的国家。

虽然新民主党并没有公布更妥善的解决办法。但是看起来他们非常反对这项他们所称的、价值500亿加元的“无意义”和“无耻的”、“派糖形式”的下调企业税政策。

辛普森认为,这是一个标准的新民主党的“样板戏”,使得该党又找到新的话题去争论。企业税率是收益率、所在地的投资和创造工作的一个要素,但它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世界各国政府都知道资本是随着全球经济移动的,企业税也需要充满竞争力。提高企业税的结果只能是减少本地工作岗位,以及减缓本地所获得的投资。按照林顿的计划,唯一的结果就是失业率的增加及商业发展的缓慢。

当林顿用到“企业”这个词的时候,他常常会想起新民主党最讨厌的:如银行、保险公司、能源制造商。但是对于加拿大的中型,新创办或制造行业,这些因为都拥有工会而被新民主党认为是“好”公司的,也将会因为该党的政策而受到相反的影响。

林顿计划在绿色环保行业中“创造”4万个新的工作机会,这也是脱离实际的。在对未来并不确定的情况下,为什么所有的政党领袖及其他政客都没有像林顿一样,提出一个大概的、像4万这样一个不切实际的数字?政府不能“创造”工作岗位,除非把国库里纳税人的钱拿出来给这些人发工资。政府只能为大众“创造”良好的经商环境,使得私营企业去增加雇员,或者开办新公司。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新民主党可谓用心良苦,但是反思他们提出的政策,可谓是非常糟糕的结合:他们一方面向这些公司提供一系列的直接补贴计划,另一方面却又向他们收取更高的企业税。

如果政府希望鼓励更多的企业采取绿色环保措施,可以以征收碳税的方式来提高成本,并提供更高的价格回购企业所创造的可再生能源。这可以让新的市场明了以不同的方式处理环保和污染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会鼓励大家更加环保和绿色。

新民主党的气候变化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混合型的补助将更加无效,并为大污染企业设定碳气上限,如果排气超过上限即要需缴税,这也无法使加拿大企业绿色环保化取得良性发展。

如果要认为林顿的政策不会影响到普通百姓,那就错了。新民主党所谓的津贴还是等于要花纳税人的钱,同时如果增加了加拿大企业的税收--无论是企业税或者是碳税,最终都会被转嫁到消费者头上--因为企业运营的成本高了,产品的售价就会提高。同时,新民主党的政策也忽略了商业楼、轻工业、私人运输业(汽车和卡车)、货物运输、城市污染以及农业这些占据加拿大约一半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业污染和因素。

但是,政治选举都是充满花言巧语的,充满着“诺言”、电视广告、“好人”与“坏人”、美好的“前景”。如果有人认为新民主党有些许机会赢得大选并组成政府,你真得仔细听听并好好想想林顿到底说了什么。

2008年9月30日星期二

从经济学的视角看爱情

正如我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杰出经济学教授劳威尔·哈里斯(他刚刚庆祝96岁生日)过去曾经说过的,经济学研究的是稀缺资源和服务的配置问题。有什么比爱情更加稀缺和珍贵呢?爱情可遇不可求,而且,通常是很脆弱的。

我最主要的生命研究课题一直是爱情,其次是经济学。所以在此,我要用几条法则的形式解读一下二者的混合体:爱情经济学。(我最后一次写这个主题的文章大概在20年前,是时候来更新它了。)

译自《纽约时报》2008年7月13日

*

大体上说,爱情的回报与你投入的时间和热情成正比,例外的情形很少。粗略算起来,你在某种关系中的投资与回报基本相等。

如果你投入了关心、耐心和无私,你就会得到同样的回报。(这种假设的前提是,与你有关系的对方也爱你,而非你一厢情愿的单相思。)

*

高品质的基金比垃圾基金有更好的回报,高品质的爱情也是如此。谈到基金回报问题,我知道我的评论会令购买垃圾基金的人感到惊奇,因为他们素来认为垃圾基金是免费的,其实不然。根据基金研究专家布拉德克·西克曼的研究,因为其本身的投资风险,垃圾基金鲜少比高品质基金有更好的回报。

在爱情方面,数据统计结果更加一目了然。跟高品质的人相处吧。一旦你发现你正在陷入垃圾关系中,立刻卖掉它。垃圾关系看上去也许是富有魅力的、诱人的,但是,垃圾就是垃圾。除非你能掌控整个市场,否则就要当心了。

(或者,像我对学生们说的那样,如果你想毁掉自己的人生,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与一个有很多严重问题的人建立关系,并认为你能改变这个人。)

*

花时间做调研是很值得的。越是富有魅力和诱人(又说到这个词了)的外表下潜藏着越大的危险和失败的机会。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在爱情方面实施多元化(即便是小范围的)是不可能的,因此,有必要对你的选择做一些研究。很少有人能抗拒外在和表面的诱惑,但是,外表能隐藏太多的东西。

*

在每一段长期的爱情关系中,垄断会带来更大的收益。如果你不得不与别人分享爱情,如果你不得不与别人竞争,那还是忘了这段情吧。你要对所爱的人拥有长期的垄断权,至少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会产生更好的回报。(我的年龄已经不允许我再考虑什么短期的风流韵事,那已经是林登·杰克逊和理查德·尼克松执掌白宫时的事情了。)

*

你的回报至少应该与投资持平。如果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回报都少于预期,就收手吧。

*

长期投资是划得来的。如果没有内幕消息或掌控市场的权利,缺乏耐心的投资人一定会亏得很惨。历经苦难的爱侣终会尝到爱情的甜蜜。

套用一句老话:草率恋爱,后悔莫及。

*

期望应该是切合实际的,不切实际的愿望很难实现。如果你认为呆在家里就会有完美的爱人从天而降,就大错特错了。

你应该对有望取得进展的关系有所期待。尽管例外情况也会有,毕竟很少。

*

如果爱情竞赛中胜负已定,跟赢家在一起吧。无论在爱情还是股市中,赢家都应该获得奖赏。

*

养一只或几只宠物,这会成为情感的风向标和爱的不竭之源。

本·富兰克林的做法值得借鉴。在苦难时期,面对着老狗、老妻和钱财,他的选择何等明智啊。

对于爱情经济学,还有很多内容可以说,但是,那会在你思考未来时转移你的思路,暂且不提了。

让我用另一个话题来结束这篇文章吧。对于经济我并非能言善道,有很多难题无法解决。作为经济工作者和投资人,我们知道在途中还有很多危险诱惑。

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问题都在一一解决,爱情的问题也是如此。同时,人们说坠入爱河是美妙的,而最美妙之处在于你的全情投入。

翻译: 斯眉

请勿来电今起登记,邮件广告促销料大增

(星星生活记者王小檗、依卡报道)从周二开始,加拿大人将可以把他们的电话登记到国家请勿来电的名单中去。但他们会发现,促销电话可能会被垃圾邮件所取代。

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据市场研究公司调查,有两份民意调查认为请勿来电名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营销研究和情报协会(Marketing Research and Intelligence Association)委托民意公司进行的调查显示,64%的人说会登记电话号码。而根据必能宝加拿大公司(Pitney Bowes Canada)的调查,该比例为72%。

然而,请勿来电名单对于许多加拿大人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许多促销电话都是由公司打出的,而这些公司都在该项禁令中幸免,这意味着他们还能继续拨打那些即使在禁拨名单中的人们的电话。

获得“豁免”的促销电话有:
合法注册的、寻找捐赠的慈善团体。
报刊杂志寻求订阅者。
政党和他们的候选人。
与消费者在过去18个月内有商业行为关系的公司。
中转营销电话和传真的机构。

例如,如果你是有线电视用户,你或许会接到来自有线电视公司打给你的电话,向你推销手机;对于你使用的银行也是一样,它们会来电推销保险或者信用卡;如果你在去年给一个注册慈善团体你的私人电话,你也可能接到他们的电话邀请你出席慈善活动。

如不愿意接听和自己有商业关系公司的推销电话,可要求该公司在内部勿电名单上登记他们的姓名,这就意味着该公司3年内不能给他们打电话。除非你可以采取技术手段脱离控制。

必能宝加拿大公司主席乔普拉(Deepak Chopra)表示,“发生的这一切意味着消费者权利的增加。如果我选择技术手段脱离请勿来电的控制,那么我将惹恼我的顾客。”

温哥华市场调查公司消费者研究中心(Consumer Research Centre Ltd)主席吉布森(Ed Gibson)同意该名单将产生“滴流”(trickle-down)效应,将会减少你接到公司及商业电话的次数。吉布森说:“如果因为你跟罗渣士有商业关系而接到推销电话,他们将得到既得利益,同时也不会令你不快。”

蒙特利尔公司ZeroSpam认为另外的的滴流效应会使得人们接到更多的垃圾邮件,因为商家需要寻找其他方法接近消费者。ZeroSpam看到一个新的市场,即向客户提供解决垃圾邮件的商业解决方案。

营销市场将有所改变

乔普拉表示,营销市场的面貌会有改变。美国实施请勿来电登记制度后,业者耗资的20亿元电话营销费,近30%改为直接邮件广告和传统媒体广告费。

必能宝,这家专攻邮件传递和数据分析的公司,在过去18个月,已经投资了4亿元用于改善商业技术以充分利用从电话营销到直接邮件的营销市场的改变。乔普拉表示,直接邮件广告是多数人接受的,并获得“许可”的市场营销手段。人们将会收到更少的骚扰电话,将受到更多与他们需求相关的邮件。

Harris调查公司2007年10月份在美国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美国民众在把自己的名字登记到请勿来电的名单后,91%的调查者说接到了很少的电话,还有18%人说从此再没有收到任何销售电话。

加拿大广播及通讯管理委员会(CRTC)周二启动请勿来电登记处,预测在2,700万的加拿大住宅电话用户中(包括手机用户),将有1,600万户在两年内办理手续,登记请勿来电。

代表大多数加拿大市场调查公司的营销研究和情报协会加一直都持支持请勿来电名单。它认为该名单将减少电话销售对人们的骚扰,让加拿大人有足够的耐心回答合法的电话销售或调查。

请勿来电名单登记2008年9月30日起实施,注册号码包括手机、家用固网电话、传真机。

登记方法:居民可拨打免费电话1-866-580-DNCL(866-580-3625 ),或登上http://www.LNNTE-DNCL.gc.ca网站,按指示完成几个步骤即可。

办好登记手续后,电话号码将在24小时内录入勿电名单,电话促销商则有31天的时间,更新他们的名单。因此,你在登记后的31天内,仍有可能接到他们的电话。

如果想长期登记,必须每3年补办登记手续。如果改变电话号码,也要重新登记号码。


苦涩心酸加国梦

身在海外,客居他乡,为陌生的文化所包围,即使是足行万里、身经百战的旅人来说也可能是一个严峻挑战。

留学或移民海外最初的日子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艰难的,离开了自己熟悉的语言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首先感受到的是心理上巨大的失落感。在梦想追寻的过程中,身份的不自由,残酷的生存压力生存环境,情感的压抑和牺牲,许多人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孤独无助苦恼无处说,更有人出现焦虑症、忧郁症,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的教育培养,对于不少人来说成为一大难题。加拿大不承认海外文凭和经验,甚至连在海外加拿大公司的经验也不认可,导致许多在国内事业有成的移民到了加拿大不得不从头开始,因为自己要打工养家或上学取得当地学历,所以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无奈之中,做父母的只好把孩子送回国。

  不仅华人社区和媒体对此担忧,甚至连加拿大主流媒体也开始对此关注。加拿大最大的全国性主流媒体环球邮报1月2日以大篇幅报道指出:学非所用、加上高昂的托儿费用,令新移民不堪重负,迫使很多中国年轻的移民夫妇忍痛将年幼子女送回中国,让祖父母辈帮忙照顾第三代。

  中国移民吴女士(Sunny Wu)刚抵达加拿大时已怀孕,她原希冀在加拿大这个梦想国度里养育子女,却在女儿出生后受尽煎熬。在中国曾是教师的吴女士跟从事电脑程式设计的丈夫无法负担每月1,200元托儿费,另外由于学历不被承认,她只能再此进入本地大学深造,这样才能跳脱目前每小时只能挣7元的食品加工场的苦力工,所以她只好把女婴送回祖国,让外祖母照顾一对姐妹。吴女士说,她心怀愧疚,她移民来加拿大是希望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但结果却更差。

  多伦多华人社区的社会工作人员表示,不少中国移民将幼儿托给家乡亲人照顾,骨肉分离的主要原因是无法承受经济负担以及托儿费用。讽刺的是,尽管他们都认为加拿大是教育孩子的乐园,但只能把孩子送回中国。

  加拿大人比较熟悉来自菲律宾或加勒比海的保姆不断打长途电话给家乡子女,但目前最新趋势是中国专业移民把孩子送回祖国,专家称之为“跨国养育”。

  由于加拿大并不承认移民的学历,所以拥有高学历以及工作经验的技术移民在加拿大很难找到本行工作,结果是只能向现实低头,去做最低工资的体力工且无法领取津贴。在邮报的采访中,很多中国技术移民家庭抵加时大多在30岁左右,他们只能被迫从事最低薪的工作,靠着每月1000块来过活。

  这种情况也可以解释为何目前中国移民申请个案逐步减少。中国人申请移民加拿大在2004年达到40,000件高峰,去年已减少到19,000件,而印度申请案却高达132,000件。

  多伦多圣史蒂芬社区中心(St. Stephen's Community House)的黄女士(Florence Wong)在2002年针对中国移民的研究发现,70%妇女有意把孩子交给祖国亲人。

吴女士说,中国人逐渐了解加拿大梦(Canadian dream )并不容易实现。例如她失去跟初生小女儿相处的时光,无论付出多少代价都无法挽回。她把长女托给母亲,跟丈夫在1999年抵达多伦多,本来计划安顿后再把长女接来,但小女儿在2000年11月出世后,丈夫还未找到工作,所以小女儿在13个月大时由外祖母带回中国。

  吴女士的长女在2岁时跟父母团聚,丈夫后来也找到本行工作,但次女到4岁时才回到父母身边。她说,小女儿女在机场不认得她,只想跟电脑交谈,因为那是两人以往的沟通途径。

  吴女士相信2个女儿的心理都受到分离打击,尤其是小女儿不如意时总是求助于同住的外祖母,也比长女缺乏自信。她说,来加拿大的中国移民应该了解,把孩子送回家乡不是好事,她跟丈夫现在还要祈祷负面影响不要延续到青春期。

  新民主党籍的国会议员邹至蕙2日说,从前的联邦自由党政府和现在的保守党政府,都不重视新移民的疾苦,她据此呼吁,加速消除新移民的专业资格认证障碍,建立由政府补贴的全国性托儿服务制度,加快家庭团聚类移民的审批程序,并且提高法定最低时薪,只有这样数管齐下,方能解除他们的痛苦。

  华人社区媒体关注“小太空人”问题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日益发展,很多华人移民海外,但最初创业的艰辛跟照顾子女产生矛盾时,很多人无奈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做“小太空人”--把他们送回国内让亲人照顾,等经济稳定后再把他们接过来。

  近年来,华人社区和媒体对此趋势表示关注,加拿大的华人媒体也对此发表多篇文章展示新移民在枫叶之国创业的不易。

  刚来的移民家庭中,有不少迫于压力,把孩子当作“小太空人”“空运”回国,这一类的家庭,更要小心妥善处理其家庭内部,特别是亲子关系。有父母亲因曾把年幼的孩子交给国内父母照顾而产生罪恶感,等未来物质条件好了,把孩子接回来后加倍补偿,但这类行为如果把握不好就容易产生问题,因为它仍缺乏一份有"心 "的真爱。既然移民了,就尽情的享受家庭团聚的快乐,并珍惜分享陪伴子女从幼儿到青少年的成长经验。毕竟,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天真无邪的美丽童年。

  身为父母亲自然都希望且乐意帮助子女有一个无缺憾的童年。花点心血与时间陪伴子女成长绝对比其他更有价值。再说移民最重要的目的难道不是给子女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希望他们能建立更健康的价值观吗?父母亲本身的忽略未能预先妥善安排来到加拿大后的生活方式,子女们不仅受害,还可能建立一个非常扭曲的性格和人生观。那移民这条选择不就是跟初衷背道而驰吗?

  加国本地网友:到任何一个新的国家都不容易

  在环球邮报发出此报导后,很多加拿大本地网友作出回复来表达他们的看法。

  来自日本,在加拿大长大的雷(Ray)表示,此报导似乎在揭示加拿大移民政策的弊端。但这也显示了很多移民所持的“加国梦”并非他们在国内时别人所向他们描述的那般美好。她认为,她拥有加国专业学历,如果她因为亚洲经济的蓬勃发展而去中国寻找“更美好的生活”,说着所谓“流利”的中文,但在就业上还是很难跟了解当地文化的中国人竞争。当你去一个新的国家时,就应该作好艰苦奋斗的准备,也必须跟当地人竞争。雷认为,不知道加拿大移民官员在中国作出了何等承诺,但看起来中国移民似乎被“蒙”了。她认为移民一旦选择来另外一个国家生活,就应该准备好随时接受挑战。

  海伦(Helen Pettingill)认为,她无法理解为什么吴女士可以把孩子放在遥远的故乡那么久。她理解吴女士夫妇的痛楚。海伦觉得她无法理解加拿大的移民政策,为什么引进那么多拥有高学历和经验的移民,却不给他们以任何培训和安置。通过政府的帮助,新移民可以提高收入,也可以给加拿大带来更多的税收,对政府也是好事。

  来自渥太华的艾米(Carson's Army)认为,此问题也凸显了加拿大托儿制度问题,但很多人都要面对,在加拿大养孩子本来就代价不菲。这些问题移民前都应该想到,做好准备,实现加国梦的同时不能以孩子为代价。生下了孩子就应该对孩子负责。任何关于读书、挣钱、时间的托词都不成其为理由。

贝街圣人(The Sage from Bay Street)认为,这些移民有着相同的悲剧。如果不以严格的审判角度来看,可以把造成移民悲剧的原因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对结果期望过高,而实际并没有作出足够的努力;无法真正融入加拿大就业市场/就业环境;加拿大并不完善的移民制度;政府在托儿政策上的缺失。

  贝街圣人说他有一个同事也是从中国移民而来的专业人士,就像文中的吴女士一样,他的学历不被加国承认所以只能接受最低薪金的工作。或许这也是对人才的一种浪费,但是贝街圣人说他发现有一些中国移民英语基础极差,甚至缺乏英语交流能力,而且性格也含蓄,无法主动融入加拿大社会。他非常同情那些“飞来飞去” 的孩子,但是同样的,很多加拿大出生的单亲母亲也面对同样的困难,她们并未到达贫穷线,无法申请政府福利,所以她们养育孩子也非常辛酸,这些家庭也受着心理上的极大压力。

  儿童跟父母长期分离再团聚会产生诸多问题

  也有部分华人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引发“中国热”,担心孩子忘本,害怕他们在中国热的大潮中落伍,一些人将年幼的子女独自送回国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认为在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的情势下,如果子女掌握中文,熟悉了解中国文化,未来进入社会将是一个优势。但更多的人表示此举并不可取。

  怀雅逊大学儿童早期教育计划主管贝夏达(Judith Bernard)说,儿童跟父母长期分离后再团聚会产生诸多问题,最常见的是父母失去权威身份,母亲则因感歉咎而过份溺爱,结果更难管教子女。

  在加拿大有不少移民家庭由于工作、上学、经济、精力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将刚生或是半岁后的孩子送回国,孩子要读书的时候或是父母度过了艰难时期再接孩子出来。

  不否认的是,新移民新到一个国家遇到很多问题,如果带一个年幼的孩子,将牵扯太多的精力,无暇开拓新的事业天地或完成繁重的学业。但是,将孩子送回国给老人代养,是对孩子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而且老人对于孩子爱的方式和方法完全不同,毕竟有一个隔代的问题。

  从早期开发智力的角度来说,父母的作用更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除了血缘上的亲近外,父母亲年轻,思维活跃,即使他不太了解现代早教的理论和培养训练孩子智力的具体方法,他的言行也会影响孩子,在幼小的孩子那里,父母是他人生启蒙最早的教师。在完整的小家庭的环境里,他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和与外界交往的能力都会得到正常的发展。 

连鹏,2006年8月

看看人家是怎么陪读的?

前不久,朋友Alex从美国回到出生地中国。此前,他以陪读身份在美国生活了3年多。虽然他本人在美期间没有读个什么学位回来,在中国的工作关系也停顿了3年多,不过在回国前,他竟然已经收到了几个不错的工作邀约——机会甚至比他的美国研究生老婆还多。

究其原因,他总结为“未雨绸缪,藕断丝连”。

Alex夫妻二人出国前都是新闻工作者,国内媒体资源比较深厚。当5年前他老婆开始实施赴美读书的庞大计划后,Alex也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个职业规划。Alex自认不是读书的料,尤其脱离学校很多年后,他没有信心功克美国学校繁重的学业。 Alex的老婆深造的目的也很明确,最终还是要回到母语国家从事新闻工作,否则,在一个讲求语言能力、文字功底和文化背景的文科领域内,外国人很难与本土人士竞争。

既然出国的终点还是在中国,Alex从一开始就没有“抛却现有的一切、人生从此掀开崭新篇章”的看似很爽其实不现实的想法,他的战术是,保持与国内媒体的长久关系,与时俱进地了解国内媒体发展状况,同时,将自己由编辑的定位转换为作者。

进入千禧年以来,中国媒体的竞争进入一个更加高级的层面——那就是国际报道分量的加重。因为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新闻工作者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国外主流媒体的报道内容,也由此改变了以往国际报道以新华社为单一渠道的方式。国际报道的视野大大拓宽。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由于网络资源的共享性特点,各家媒体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国外媒体的电子版内容,这使得同质化倾向严重;同时,国外主流媒体也开始关注他们电子版的知识产权问题,很多网页的内容都设置了“注册才可全文阅览”的门坎。

中国国家级的大报都有专设的驻外记者站,这个费用和政策优势都是别的媒体无法比拟的;小报则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继续采用“复制、粘贴”的“中国式”方式操作国际报道;但是近几年崛起的一些中国新锐媒体,心气很高,不屑网络扒稿的粗糙做法,但又苦于无法支付派驻作者去海外的高昂费用,于是他们盯上了那些游荡在中国以外的“闲置人员”。驻扎海外、有媒体工作经验、中英文良好的Alex,在这个背景下,捕捉到了他的职业契机。

刚到美国没几个月,Alex就通过朋友推荐与中国一个刚创办的媒体接洽上了。编辑要求他每周关注美国本土的人物特写,然后顺着线索与报道对象取得联系后进行面对面采访或者电邮采访。这种报道模式,是目前中国媒体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成本低——无需付作者驻扎费、生活费甚至每月固定费用,因为他们的身份是自由的,不隶属于任何一家媒体;反应快——与国内作者通过网络辗转与被采访对象取得联系相比,本土作者不存在时差问题,可以即时联系,同时也彻底发挥了他们的语言优势;效果好——与“某某编译”相比,“某某发自某国”这种署名,更能给读者造成媒体强势的印象——尽管明眼人还是可以看出其中很多技术化处理的结果。

除了原创采访外,Alex还为中国报纸专栏写稿,他说,目前中国报纸还是很“崇洋媚外”的,但凡国外的信息都很受欢迎,所以他的市场很大。为了适应越来越繁忙的写稿生涯,Alex又买了一台电脑,不用见缝插针地等老婆做完作业后用电脑了。另外,他还买了一台扫描仪,用来扫描杂志的图片传给国内(此举有侵权嫌疑,Alex后期已经很少用)。他说,刨去成本,那几年的稿费还是不错的——当然,稿费都寄往了Alex在国内的父母家——这也是很多海外撰稿人处理稿费的通用方式,尽管父母专门用一个存折帮他存着,但在心里,Alex觉得至少尽了一点孝道。

在Alex还有半年即将回国之际,他在网上为自己打出了找工作的“小广告”,那些与他过从甚密的编辑们又为他摇旗呐喊,规模效应一出,很快他就确定了一个不错的工作。出国3年回来,一天“海带”都没当,Alex直接就进入一家媒体上班了。

FT中文网  桃红

让市场在痛苦下复苏要更好

尽管美国总统布什、财长保尔森以及国会两党领袖极力呼吁通过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但在9月29日的众议院投票中,救市方案仍遭否决。曼哈顿政策研究所分析师格琳纳斯(Nicole Gelinas)对多维社分析,若最终救市方案未通过,在短期内可能会见到美国经济更加衰退,但比起方案施行后制造出的市场不确定性,不通过方案可能还比较好。

众议院在9月29日的投票中,以228票反对、205票支持的结果否决了财政部提出的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此票数距门槛的218票要少了13票,约有60%的民主党议员投赞成票,但共和党赞成的不到三分之一。

布什对此结果感到失望,他表示将持续推动此方案。众议院民主党议员浩伦(Chris Van Hollen)则表示,众议院民主党领袖将共同拟定另一项救市计划。

曼哈顿政策研究所分析师格琳纳斯对多维社分析,若最终7000亿救市方案未施行,短期内可能会见到经济更加衰退,但从长期来看可能会有更好结果。

“若以长期,如几年的时间来看,假设他们(国会)不重新投票、不执行这项方案,反而可能更好,因为这个方案的结果,会让市场的不确定性更多,比起让市场在非常痛苦的情况下复苏,后者还更好些。”研究都市经济与金融政策、企业财政等议题的格琳纳斯说。

不过,格琳纳斯认为,依目前来看,众议院应会再度就救市方案进行投票。“因为其实投票结果票数差距不大,目前支持方案者正试图说服那些投反对票的人改变心意。”

格琳纳斯对多维社表示,救市方案未过关的原因,是许多共和党人认为在此方案下,政府干预了自由市场经济,另外,也有许多议员质疑这个方案是否真的有效。

“他们觉得,向金融机构购买坏帐的想法不能真正解决根本问题,投资人也对这个方案没有信心。”格琳纳斯说。

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博纳(John Boehner)指出,方案中的一些内容令他们无法接受。德州共和党议员库伯森(John Culberson)表示,此方案将带给纳税人沈重负担。一些民主党人称,他们反对的原因是方案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来帮助房屋遭法拍者,或是需要延长失业救济的纳税人。

在众议院的表决之前,投资人在对计划失去信心以及花旗集团收购美联银行(Wachovia)的因素下,美国股市全面下挫,待投票结果确定后,道琼斯更是以暴跌777.68点作收,超越了911事件后第一个交易日的跌逾684点,创下最大单日跌幅,标准普尔500指数重挫106.21点,创1987年股灾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对一般民众来说,除了担心7000亿美元不够填补金融黑洞外,也担心着这笔纳税人的钱是否能回收。

格琳纳斯认为,如果坏帐的价值低于政府出手的价钱,那么这之间的差额就被浪费掉,如果未来这些钱有一部份拿回来了,它仍已经浪费了,实际上,这笔数量庞大的差额可拿来做更具建设性的投资。

格琳纳斯也质疑,让金融机构将不良资产卖给纳税人,难道不会让未来的贷款机构变得投机,认为不需担心机构的坏帐?“我认为,如果这个方案最终未执行,纳税人反而更可能获益,因为没有迹象显示政府在目前的机制下,可以让纳税人的钱回到国库中,但还很难说这个方案具体上如何影响纳税人,只有很重要的一点,将 7000亿元拿来购买金融机构的坏帐,很可能让国债高筑,长期看来,反而对纳税人不利。”

格琳纳斯对多维社分析,现在的问题是房价被高估了。“虽然没有人知道确切数字是多少,但我相信,现在的房价还有很大的降价空间,这个说法是合理的。”

格琳纳斯进一步指出,依目前的状况,要让房贷交易活络起来很困难,除非人们觉得房价符合他们的评估。“而这个情况还没发生。我也认为政府不应该介入这个重振的程序,事实是,根据最近的合理估算,东北部的房价仍被过份高估,因此在房价回落的部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格琳纳斯为注册金融分析师、《城市期刊》(City Journal)的特约编辑,文章也见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圣地牙哥联合论坛报》、《波士顿先驱报》等媒体,格琳纳斯为纽约证券分析协会的一员;在加入《城市期刊》前,格琳纳斯为汤姆森金融公司(Thomson Financial)的财经记者,负责国际联合贷款与私人借贷市场。

多维社柯宇倩

加股惨跌840点 全国油价下跌

(星星生活记者连鹏综合报道)美国众议院9月29日针对布什政府7000亿救市方案进行投票,最终以228票对205票驳回此方案,美国股市在投票结果出炉后持续惨跌。多伦多股市也应声大跌,多伦多股市综合指数(S&P/TSX)今天惨跌840.93点,以11285.07点收盘。跌幅达6.93%,创出八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尽管布什、美国财长保尔森以及国会两党领袖疾声呼吁,但众议院29日的投票仍否决了救市方案。目前各方领袖正进行游说,好让众议院重新就该方案进行投票。

美国股市在众议院投票结果出炉后惨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则呼吁投资人冷静,表示他相信救市方案最终会过关。

受到这一消息影响,纽约股市出现暴跌。到收盘时,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收盘暴跌777.68点,报于10365.45点,跌幅为6.98%,创出2001年“911”事件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跌106.21点,收于1107.06点,跌幅为8.75%。纳斯达克指数大跌199.61点,收于1983.73点,跌幅为9.14%。

美国众议院否决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方案,使得北美金融市场陷入巨大危机,多伦多股市应声大跌,多伦多股市综合指数(S&P/TSX)今天惨跌840.93点,以11285.07点收盘,跌幅达6.93%,创下2000年10月以来的最大单日百分比跌幅。而就点数跌幅而言,则为有史以来最大。TSX的10个分类指数全部收跌,其中金融类股跌5.8%。

多伦多股市上次单日最大跌幅为2000年10月25日,该日跌了840.26点。多伦多证券交易所S&P/TSX综合指数自今年六月中旬达到历史新高点后,至今已跌掉31%。

蒙特利尔银行证券策略师布奇表示,虽然美国众议院今天未能通过政府提出的金融纾困方案,但他相信,鉴于全球股市惨跌,政府应会再提出新的方案。布奇认为,新的方案必须对一般投资民众有更好的保护措施,才能争取更多的支持票。

加拿大总理哈珀曾表示,他不相信加拿大经济已陷入衰退。上周,联邦政府公布今年四至七月的预算盈余达29亿加元,比政府估计的全年预算盈余还多。

哈珀并表示,加拿大金融体系较健全,完全没有类似美国的问题,因此加拿大政府并没有对金融业纾困的计划。

另外,油价下挫逾10美元,也沉重打击大盘,拖累能源类股跌逾10%。有关基本金属价格的忧虑以及有关救援计划的不确定性,也令其它类股承压。

自由党国会议员麦克提格(Dan McTeague)指,周一午夜后油价将再下跌每公升6.2分。油价下调后,多伦多油价每公升汽油将跌至$1.10。渥太华跌至$108。蒙特利尔跌至每公升$1.21。卡尔加里跌到$1.13。预料随着股市下跌,油价还会进一步降低。


2008年9月29日星期一

中国留学生在加拿大毕业后的出路何在?

加拿大是中国学生留学海外最向往的国家之一。过去来加留学的人多数是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近几年已扩大到中学生。现在每年到加拿大留学的人数在一万至两万之间。来到加拿大的年轻人会发现这里学费很高,而且每年以10%-15%的幅度上涨。再加上国际学生与本地学生的不平等,本科生拿不到奖学金不说,在加拿大靠读书剩余的时间从事的工作想凑足学费简直是不可能的。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毕业后的出路问题了。无论三年、四年还是五年,读书生活都是暂时的,终要转换角色,终得决定去留。

慎重考虑之下,留学加拿大以后何去何从,留学就变成“留加”的问题了。离开加拿大还是留在这里?回中国还是到别的地方?要留下来又怎么留?

离开加拿大?

当然, 可以到美国继续深造。这需要有较好的学术背景,要对学问有兴趣、有能力。在毕业前半年就要开始准备,考GRE 或GMAT, 申请奖学金等等,在加拿大毕业后才可以争取美国签证。江元从西安大略读会计专业毕业,成绩非常好,西安大略的商学院在加拿大首屈一指,江元很犹豫,是轻而易举地读母校的商学院还是再费时费力地准备申请美国的商学院,做冒险尝试呢?最后他还是上了美国一所综合排名居前而商学院不如西安大略的学校。这不仅意味 着他要付更高昂的学费、生活费,还意味着江元基本放弃重返加拿大、将自己定位在多伦多的华尔街──Bay或University街的明确打算。但是江元不 感到心中茫然,他说有更多选择,即便不是更好,也要将机会留给自己。这条路可以走得很稳健、很扎实,对于勤奋的中国学生说来在这里获得美国的学生签证要比在中国大陆更容易,这个选择不失为得天独厚。

回中国?

国内对“海归”们已有“过气”之感,即便还有相当的空间可以容纳,对于在国内工 作过的人还好,否则一个二十多岁的“小海归”既缺少国内工作经验,知识体系又不同,操作起来不见得比国内学生更有优势。更紧要的是,加拿大留学,每年至少要交1.2~1.6万加元的学费,如果加上生活费用,每年至少需要2万加元以上的开支,相当于10~13万元人民币,国内三、五千的人民币让“小海归”们 感到一辈子都还不了这笔留学的费用。

假如选择留在加拿大的校园,可以在加拿大的学校读高一级的学位,也可以去读平行的热门专业(当 然,有所局限),以便迎合就业市场的需要,将决定去留的问题推移到未来,等待经济更加好转或移民政策更为松动的机会。加拿大全国有92所大学,其中69所 能授各类学位。但这种等待受智力、财力和耐心的约束,只对部份人适用。

更多的人选择留在加拿大,主要途径有技术移民、结婚担保、难民申请及可能的人道移民、投资移民和其它商业移民类别。

技术移民是independent immigrant, 要靠自身的综合实力申请。它的评分体系在教育背景、语言、工作经验、年龄、工作安排、适应能力六项总的通过份目前是67分。 其中,教育背景和年龄是十分客观的指标,不具可比性。加拿大境内申请的优势是语言、工作安排和适应能力比境外的得分要好,留学生的语言理应比未有过英语国家学习经验的人要更有优势,如果考雅思,得到高分不会很难;不考雅思,语言证明会拿得出;法语方面也可能有更多加分。他们都至少有 两年在加全职读书的经历,可加5分,对留学生不利的是多数留学生没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没有经人力资源部认可的Job Offer;没有结婚,配偶的加分得不到。在这一系列因素中,得到一份工作,一份获批准的Job Offer,可以得到的加分高达15分。为此尚未毕业许多留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在寻找这样的机会。

与加拿大公民或移民结婚都可以获得配 偶担保,取得永久居留身份。为了走人生至关重要的这一步,结婚成为手段而不是目的并不是没有。正因为有为身份的目的而结婚,移民官也加大了甄别的力度,详细分析材料,进行电话、拍照、实地访问,且可能反复进行2-3次。虽然结婚担保依然是个方便可行的移民办法,但相信年轻人大都渴望与伴侣真心相爱、圆满结合,而不是以婚姻做跳板,走法律的边缘。

说到难民申请,在中国大陆有法轮功和地下宗教的背景,在台湾有军队内部的歧视或损害,在香港有对持不同政见的约束,这些都有可能构成公约难民申请的原因。留学生申请的最大障碍是他们都长时间在境外,怎可能在原居地身受迫害?但他们的确有可能或是父母家人受到迫害而有家不能归,或是自己已被列入黑名单,只要进入原居地就存在风险,或是回去就无法得到信仰、言论、修炼的自由,失去基本的人权。这 些都是需要加拿大政府保护的正当的理由。年轻的留学生背负的无论是家人还是自己的不幸都将给人生带来严重的打击,他们的遭遇令人同情。

对于有某种商业背景的留学生说来,商业移民是个良好的选择。其中投资移民最具吸引力,它能最迅速完成这一过程,没有任何问题遗留给以后。它的成功率被视作接近百分百,因为由提交新材料而言,它可以重复申请,不存在任何的不良记录。如不幸失败,可以改改计划再来一次。现在申请投资移民的投资额在12万加币,需 证明其由商业行为而获得。投资移民的义务仅限于其作出的投资,目前对申请人无学历和英语或法语能力的要求,几乎没有其他限制条件。留学生或许不具备全面的商业运作经验,但若系家族企业,则本人可能已在其中参与经营管理相当的时间,同样具有说服力。

关于企业家移民和自雇移民,企业家移民 要有能力并有可行计划在加拿大创立、购买或投资一项生意;该企业将为加拿大经济带来显著贡献; 提供就业机会给加拿大公民或永久居民。而自雇移民是成立或购买一项生意以使自己受雇用,并为加拿大经济,文化或艺术作出显著贡献的一种商业移民。原则上这些类别要求申请人要在海外,但最近我的朋友小谢,来自台湾,读书感到没有出路,半年前自己走到一家酿酒作坊跟年老的业主谈条件,无偿工作半年,要老板将所 有的技术都传授给他,半年后学有所成,将整个作坊买下,他正在申请自雇移民。

如果想在北美成功获得一份新工作,你首先要学会出色的将自己展现在招聘者的面前。



新移民李晓彤:想当街卖中国煎饼果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有的恢宏,有的绚丽,李晓彤的梦想却是:当街卖小吃。这个看似渺小得有些低微的梦想已经让李晓彤倾注了两年多的热情。在天津出生长大的李晓彤称自己是吃煎饼果子长大的,真是百吃不厌,因为爱吃,来加拿大后常常自己动手摊饼,他摊煎饼果子的技艺可是一绝,他说好味道出自自己做的独家麦粉和酱料,常常有朋友远道而来就为享受个他摊的煎饼果子.............


新移民李晓彤:想当街卖中国煎饼果子

来源:新时代电视 作者:周芷冰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有的恢宏,有的绚丽,李晓彤的梦想却是:当街卖小吃。这个看似渺小得有些低微的梦想已经让李晓彤倾注了两年多的热情。

天下美食难敌煎饼果子

曾经走南闯北的李晓彤天下美食吃过不少,最爱吃的还是家乡的煎饼果子。和《新枫采》记者聊起这种地方小吃,李晓彤滔滔不绝:你瞧这全麦面粉摊的饼,这新鲜鸡蛋,还有又脆又香的油条,再加上些葱花,“趁热吃”,那叫一“过瘾”,重要的是这个营养丰富,不比那hot-dog强?

在天津出生长大的李晓彤称自己是吃煎饼果子长大的,真是百吃不厌,因为爱吃,来加拿大后常常自己动手摊饼,他摊煎饼果子的技艺可是一绝,他说好味道出自自己做的独家麦粉和酱料,常常有朋友远道而来就为享受个他摊的煎饼果子。

开饭店卖小吃亏了本

一直琢磨着把自己的煎饼果子推广开来的李晓彤,三年前和朋友合作开了间餐馆,除了卖煎饼果子,还卖其他地方小吃,可是餐馆开了不到半年就开不下去了。

李晓彤总结说:餐馆租金高,小吃卖不起高价,利润低薄,自然要亏本了。


出师未捷,李晓彤改变经营方式,选择在夜市摆摊卖煎饼果子。在一次锦绣中华广场举办的夜市上,李晓彤的煎饼果子很受欢迎,一个晚上卖掉三百多个。

可是,夜市不是天天开,平日里李晓彤的煎饼果子没地方卖,这可让他犯了愁。stanet.com)

把煎饼果子卖到大街小巷

正当李晓彤找不到出路的时候,曙光出现了。两年前加拿大政府开始将容许在街头推广各国地方小吃列入立法程序,李晓彤立马开始行动,他在朋友的帮助下设计出非常专业的街头煎饼车,然后向有关机构递交申请书,陈述煎饼果子的推广价值。他说煎饼果子适宜现做现卖,口味适中,营养价值高,而且方便卫生,比hot-dog更适合街头贩卖的是煎烤时无烟无味。

可是,从申请到批准的过程遥遥无期,当个街头小贩的梦想实现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目前,李晓彤在华盛超市租了个摊位卖煎饼果子,他平日里做电工,周末卖煎饼果子。比起做电工,卖煎饼果子的时候,李晓彤要快乐得多。

他对记者说,他相信自己在做一件大事,先逐步在各个超市都摆上煎饼果子摊,几年后获得批准后注册统一品牌上街售卖,卖得火了后再把其他的中国小吃也慢慢推广开来,当做到那个程度,谁能说他只是个街头小贩呢。

不知道李晓彤的梦想最终是否能够实现,他正在路上孤独行走,他说他期待祝福以及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

《星星新枫采》是新时代电视台于星星生活报的一个合作开办的栏目,也是新时代国语节目《新枫采》的一个延伸。本栏目将选登部分该电视节目所采访的华裔移民创业故事,心路历程,由新时代采访记者编纂成文,以真实深度的视角呈现加国移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多彩多姿。

提示:9月1日至9月30日《新枫采》休播一个月,敬请10月4日收看新一季的《新枫采》节目


人在加拿大:移民后,亲情怎么变味了?

移民之后,面对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双重变迁,更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以及摒弃。在对待年老父母的观念上,爱与孝敬是中西方共同的宗旨,但在具体细节上却各有轻重。这些细节能不能被施受双方接受认可?父母心中期许的回哺报答是不是打了折扣?儿女心中向往的自然自由会不会失了分寸?

人物:Jenny,女,32岁,来加拿大两年

移民前,我和我先生在国内都是工薪阶层,收入虽有节余,但日子也是过得紧张。那个时候,父母就常在我面前唉声叹气,说我现在不仅不能接济他们,还让他们操心。有时候,甚而会报怨当初为什么没有选某某嫁了,人家现在可是风声水气,富甲一方了。我虽然不说什么,也知道他们是为我将来的生活担心,但心里还是酸酸的,觉得自己没有本事,先生也是老实巴交的没有大的作为。

既然在国内的生活已经难于有什么起色,倒不如拼搏一次,到国外闯闯。当我把这个打算告诉父母的时候,其实自己心里也是很忐忑的,面对国外的艰辛生活也有几分担心。父母听了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说,在国外日子一定好过吧,可以大把地挣外币,以后他们的日子还有我们的日子都不用发愁了。我倒是欣赏他们的乐观。

据他们所知,他们那些老朋友的孩子出国的,都很是风光。“前几天,老钱说他儿子给他寄了2000美金回来,他过生日还送了一台挺高级的摄像机,说是在美国便宜的很,连街头乞丐都买的起。”我的确也好想自己手头宽裕,可以好好孝敬父母的。我也希望我们到加拿大之后能够顺利找到工作,也能寄外币回家。即便是数目不多,也能让老人心上有几许快慰。又或者,可以在那些老朋友面前有吹嘘的谈资了。我心中暗自使劲鼓励自己。

临行前,爸妈和我说:“你们到加拿大之后,不说多,每月给我们寄300加币就行了。”我想,如果可能,我甚至愿意给他们更多。

然而,天不遂人愿。我们开始的并不顺利。我们只找到每小时工资不到9元的工作,除去各种的花销,稍稍有所节余,但要打算买车买房子等等,也没有给家里寄钱。爸妈有些不乐意了。说老钱的儿子又如何如何了。说他们的要求并不高。是的,我也觉得不高,但现在我们的生活还没有到游刃有余的地步,周身的压力还是很大,我说:“爸妈,你们不是有退休金的吗?也还够用吧。”

我还没有说完,他们就很是愤怒了。“我们自己的钱和你给我们的钱是两回事,即便是用不上,放在那里,也看得到是儿女的一片孝心。还有,我们那点钱,是饿不死,但也活不旺。”他们这样说,“就养了你这么一个女儿,说实话,以前是看不到指望,也只能发发牢骚罢了。现在,也知道你生活有些起色了,怎么说,多些钱是多些安全感。”

我理解,可是,我如今的确没能力也没有勇气。别说老年人缺乏安全感,我人在中年也一样很少安全感。在中国自己熟悉的地方,或许还稍觉自己对生活有些把握,而初到异国的我们,买任何东西一换成人民币就不敢花了,每样东西都觉得贵,更不知道明天在哪里。

我一直没有汇钱给他们。他们看我这样,也没有办法。但电话里的语气明显的有些生气和不甘。有的时候,我会觉得自己不是孝顺的孩子,不能给年老的父母更多的安全感。而有的时候,我又会觉得父母有太多的要求,不管我的处境,以为钱会那么好挣,以为拿出个几百加币就那么不心疼?

“养你那么多年,我们付出了多少?牺牲了那么多,还不都是为了你?为你花了多少钱,为你失去多少挣钱的机会和时间。”父母经常这么说。我觉得压力很大。和一些新认识的老外朋友聊天,他们在加拿大也是中层,生活虽然不愁,但压力多多少少都有。

说到父母亲,他们倒也是坦然。说父母有退休金,吃饭不愁,虽然也不是大富大贵可以花钱连想也不想地潇洒。他们还说,父母认为孩子成人之后,大家都是独立的社会人。父母在付出,孩子也在付出,光是给父母带来的快乐都是无价的了。

我不敢把这些和我的父母讲,他们一定会说这全是哪里的歪理。我也不是不想给他们一些经济上的帮助,但毕竟我现在为人妻子做人母亲,担当的责任很大,必须量入为出,尤其对父母,也没有必要做一些不需要的潇洒态度。这些,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理解。

人物:张大妈,女,62岁,来加拿大探亲一年

临回国前的一个礼拜,和女儿大吵了一架。来到加拿大之后,我觉得自己还挺喜欢这里,不管是蓝天白云还是宁静的生活。和在国内的老头子一商量,就想问问女儿能不能给我们团聚过来。

“我们想,过来之后,还能走的动,也能打打工,挣些钱。”我说。“你们过来之后的问题多着呢。要说那些体力活,我们干着都觉得累,你们更不用说了。还有,住处的问题。”“怎么,不和你们住一起吗?”“我们这供房子还是有压力的,这不,除了自己住,还都出租了,也没有地方给你们住。”女儿的脸色有些为难。我想反正办团聚也得个至少三四年,到时候女儿经济情况就更好了,这些问题不难解决。“你们先申请吧,排上队,到时候这些问题都能解决的。”女儿还是有些不置可否,后来她说出的一句话把我激怒了。

她说:“妈,你们在国内生活,我们觉得压力小一些。给你们寄些加币回去,很是顶个钱用,但你们要来这里,我们压力会更大。”

“那,你是不想管我们了?”“管,当然管,但也得量力而为。你的女儿不是富豪!”她也生气了。

女儿对我说,我们都应该独立生活。幸福生活在自己手上,不能依赖别人。她会尽力地赡养我们,但她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我们现在还不至于走不动,也尚可以自食其力,就不应该依靠女儿。她总是比较欣赏外国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说比较的独立自由。

我不大理解,总觉得女儿是把我往外推似的。

当初过来,还不是说给她照看新生孩子。难道我们这老太婆就应当给她照看,不知道找其他的乐子。她总说什么西方人父母和子女之间,彼此都不承担过多的责任。是啊,我看好像外国老太太很少给自己孩子看孩子吧,都是年轻人自己带。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就来中国这一套,要老人帮忙,不仅仅是帮忙了,简直就是全职的保姆看护了。而在对待自己父母的问题上,就用老外的那一套了?自由,宽松。我没有那么多词,都是孩子给我说的。

想用父母亲的时候,就喜欢上中国的传统了。用完了,就给我们讲什么独立自主?好叫我们不要成为他们的负担。是啊,我也不想成为他们的负担。可人家老外有什么养老金退休金,每个月的收入够够的,医疗也有政府管着,还有什么福利屋。我们在国内呢?含辛茹苦,好不容易供养孩子出来了,不依靠孩子依靠谁?靠她也不是说要钱什么的,就是一种责任吧。她现在好像要卸担子似的。我们要想卸担子,早就没有她了。

她还说,现在离不开我,孩子还那么小呢!可我不乐意了。用得上的时候,是个人,用不上的时候,就成了增加人家压力的了。这也太自私了吧,一个萝卜两头都叫你给切了。中国老人帮着儿女带孩子成了天经地义的事,而转过头来,对父母,就讲什么独立自主?那我现在也讲讲独立自主,我回家去了!

人物:赵大爷,男,65岁,来加拿大探亲一年

“你们的收入怎么样啊,有多少钱?”我问儿子。儿子没说话,等我再问的时候,他说:“爸,你知道这个有什么用呢?”“我知道了就安心了,知道你们缺不缺钱。”“那我可以告诉你,我不缺钱。”“你就告诉我一个具体的数字又怎样呢?”“爸,你知不知道这是我们的隐私!”儿子有些不高兴了。

我怎么就搞不懂,什么隐私。以前,我都是把我每月收入多少告诉他爷爷奶奶的。老人家听了也放心。我就觉得这孩子移民之后,和我们老两口越来越不交心了。好像把我们当外人似的。

就说他们买房子付首期的时候吧。儿子说钱不够,我们从国内汇了一些给他们。这次来,儿子拿着钱要还我们。“别还了,爸知道你心意。我们的就是你们的,别算那么清楚。”我说。“不,还是还你。说过是借你的。”“父子俩还算的那么清干什么。”“这不是算,而是原则。其实,我也想说。前些日子你买的那台相机,我划了信用卡,你还是要把钱给我的。”

“怎么?你还真算开了。那我在这里吃你的住你的,是不是还要给你交饭钱和房租?”我真的是火冒三丈。儿子却不紧不慢地说:“这是两回事。因为,你买的那个相机很是昂贵,我若是要送你,断不会送这种不够实用的奢侈品。所以,你买是你自己要买的,自然你就要自己出钱。这是你自己的愿望。”他说的有道理吗?

他把我们借给他的钱还我们,我们要为我们喜欢的相机付钱。

我感到极其的难受。出国几年,怎么就成了这个样子。我借钱给他的时候,就从没有想过要他还,自己孩子,他花了还不是我花了。他买房子,我又不住!要真算清楚,是不是连利息也要算上?这种感觉真的不好,好像是要划清界限似的,好像谁也别欠谁的。

“西方人都是这样的,孩子成人之后,即便是父母的钱,也一样要还,也一样要经过父母的同意。并不是说父母的钱就理所应当的要借给你,父母也可以不借给你。同样,子女的钱对父母也是一样。”儿子和我解释。我觉得这样真的很没有感情,太理性太教条了。我不接受!

我不想要孩子还我们借给他付首期的钱,更不想给那台相机的钱。觉得那么好的相机,是儿子花钱给我买的那种感觉,和我自己掏钱买的实在不同。虽然当时买的时候,儿子说有些太贵,如果我要买就得自己付钱了。我还没有在意,以为他是在开玩笑。谁知道他是来真的。那个别扭劲啊,让我老大的不舒服,亲人之间算钱真的是伤感情。

最后,相机我也不要了,反正这边能退货,好在还没有过退货的有效期。他要还我的钱,我拿上了。但不舒服极了,好像这孩子要和我算清楚了,这关系就疏远了一样。儿子说他要给我买什么,我都不要,他硬要给我,我就说:“我不愿意的东西,你要买,反正我不会用,你自己要是也有用,你就买,没有用,你自己放着浪费,那也是自己要买的。”我的感情的确是伤感的。觉得孩子有些陌生,好像离的很远。

有一次,我问:“如果以后我们老两口有个病啊什么的,没有钱,是不是还得向你们借?借了,还得还?要是我们不幸去了,还怎么还你?”儿子有些急了,说:“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爸,你怎么钻牛角尖!”我想,怎么不是一回事,说起来都让人心寒。我心甘情愿借给他们的钱,他就一定要还,说是父母的就是父母的。我买个相机稍稍超了他的预算,我得自己负责,说是孩子的就是孩子的。经济上,要像人家老外一样清清楚楚。老外怎么想,我不知道,真的不会觉得不舒服吗?在孩子成人之后,就真的独立到和父母没有干系?我这也准备回国了。以后,也不想再来了。

或许,西方福利制度的健全,使得老人们普遍有比较好的安全感,自然能够独立自主生活,减少儿女的责任和压力。或许,中国激烈的竞争环境,人口众多而资源匮乏,使得上了年纪的人越来越缺乏安全感,更把老年的幸福生活托寄在一两个子女身上,心态不稳难免要求众多。体会到西方家庭关系的移民,会不会觉得自己年老父母诸多麻烦颇为负累?而那些对儿女寄寓厚望的老人,又会不会在儿女的观念改变面前感到愤怒和心寒?或许,让父母儿女彼此体恤理解,让两种文化家庭观念彼此交融和谐,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使不得偏激和执着。

星星生活:芙郎

话说海外华人的生活压力

有人说,海外华人的生活压力很大。的确,移民生活会给人们带来焦虑、压抑的情绪,而长期处在压抑状态,就会让情绪处于“引爆”状态,稍不留神就会表现出“表情和语言的暴力”。

年龄的压力,记忆的压力,住房的压力,收入的压力,子女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健康的压力,演变成持久的情感压力向敏感的神经压迫过来,内外两股压力迎面夹攻,于是,移民的他乡生活就显得特别的无助和疲累。

最常见的是,一位男人在工作场合上往往很讲道理,待人客气,彬彬有礼,可是,一回到家里就原形毕露,甚至把外面受的气、憋的委屈统统发泄在家人身上。

据报道,一位太太在她丈夫下班回来时还在打扫房间,她的衣服又脏又旧,头发乱蓬蓬的,一脸灰尘,她丈夫说:“我累了一天回到家,见到的你竟是这副鬼样子?”一位邻居王太太恰巧在场,她听到这位先生的话,赶忙跑回家,仔细地梳洗了一番,等丈夫回家。可是他的丈夫回到家时已经很晚了,推开门来,见到妻子的妖艳打扮一怔,随即破口大骂:“穿的像个荡妇,想干什么去?”

记得,还有一位读者曾在电话里向媒体倾诉,说她老公在外面绝对算是好好先生,可一进家门就风云突变,六亲不认,不仅她怕,连孩子也不敢与他同进晚餐。甚至小孩每次看见他爸还在楼下停车,就会大声对妈妈通风报信说:“妈,老板回来了!”为何孩子叫爸爸“老板”呢?原来,这位老兄回家来总是“板”着一张脸,所以全家人暗地里称他为“死老板”。

真的,生活在如今这个世界上,生活节奏的加快、日趋残酷的竞争和永无止境的欲望,使人们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压力,每个人都几乎每天都在各种压力的刺激中活着。

一位朋友曾告诉笔者,不知为什么,我从小跟父亲比较好,自己遇到困难时都会找父亲谈谈。虽然刚开始是谈谈,但是因为我们观念不同、想法差异,往往谈到后面会演变成一场气势汹汹的争辩,甚至摔东西离家出走也发生过。

说实话,眼下人们的情感受挫机会在不断增加,而且由于种种利益冲突,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际情感的交流日益减少,即使遭遇了困难和挫折,也找不到地方宣泄。据调查,85%的华人认为自己缺乏安全感,担心失业、收入不稳定,缺少精神归属感,对未来可能遭遇的失败忧心忡忡,尤其是面对陌生的文化冲击,许多人常无奈地感叹:生活环境变了,日子反而难过了。

究竟是人们的心理压力过大,还是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所致?

笔者也深思许久,直到最近才发现,传统中国人的心目中,外面的陌生世界始终是一个讲理但有点冷漠的世界,而家庭里才是讲感情的地方,加上家丑不可外扬的祖训,于是,家庭成了情感最后的庇护所。于是,通常大家心里郁闷时,都会跟最亲近的人发火,一方面也许是因为只有在家里人最想脱下假面具,另一方面大概就是只有亲人才最能够包容你。其实,这对家人和亲人是很不公平的。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活在这个时代,谁没有压力呢?

人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故意找人发泄,还是控制的无意发泄,有时候也是一道情绪难题。其实不管你向谁发泄不满,都是朝他人身上倾倒了一堆垃圾。

移民有压力,大家可以理解。既然知道大家都有压力,就不应该一味强调自己的压力,而应该试着多体谅别人也有压力,不得已情绪需要爆发时,也应该选择比较私人的场合,不能见谁就拿谁出气,而且严重的话,还有扰乱公共秩序的嫌疑,非但不能解决压力,倒可能多生出一个事端来。

其实,听不少过来人说,适当的压力并非坏事,若压力调适得当,会转化为动力,不仅能减少疾病的发生,使自己活得更舒适、更有意义,还可驱使我们去挑战自己的能力,激发个人潜能。问题是,不要以为是最亲近的人,就可以透支别人的宽容。

真的,华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愁,不但和衣食住行等自然属性紧紧相连,而且与钱权名利的社会属性也千丝万缕,真正能超脱尘世享受精神生活的人历来凤毛麟角。有时候,快乐随财富消失的奥秘就在于,因为想成为有钱人,反而生活变得更繁忙,没有时间去享受简单的快乐,而这些平淡的生活往往是穷人自得其乐的源泉。

中国人到哪儿谋生,日常生活里都少不了人情、面子、利益的外部压力。情绪,让我们的移民生活,有种惊奇不断的心境;压力,让我们的漂泊生涯,有种期待不断的悸动;是的,人在海外,如置身江湖,混杂着孤独与寂寞,交织着险恶和彷徨,想要不受伤,非要潜心修炼数年不可。

人这辈子,活在五光十色的万丈红尘之中,会面对很多苦恼、矛盾、迷惑和危机感,但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无奈却是你永远也无法改变的。

禅者,佛之心,放下,即自在。

据哲人说,恒常的喜乐往往来自一颗感恩和宽容的平常之心……

在中西文化冲击下,我们的婚姻能否保质?

移民了,真正地在生活周围有了几个老外,他们的嬉笑怒骂不仅仅是电视电影里的情节了。作为移民的我们似乎隐约地觉察到,西方文明中的恋爱与婚姻,并不像我们电视里看的那么随意和放纵,甚至比我们还要保守;对于金钱以及夫妻关系,我们多多少少有些偏听偏信。然而,当新的婚恋细节冲击到生活里,我们是不是能够平和公允的吸收和对待?

人物:David,男,40岁,来加拿大2年半

“你应该给我发工资的吧。嗯,洗碗洗衣多少钱,做饭做菜多少钱,还有……”妻子说道。

我觉得有些困惑,夫妻之间的家庭分工怎么能用钱来算。她说老外都是这样的,和她在一个工厂工作的老外女人都是如此,这才是公平的合理的。

或许,在中国的时候,我们都是老式的家庭观念,虽然也知道年轻一代对于家庭对于金钱的想法和我们不一样,但就觉得是隔代的关系,我们并不以为然。在我们生活的圈子里,大家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就是挣来的钱都放在家庭共同的一个账户里,而家用也都从那里开支。现在年轻人讲什么AA制,我觉得那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夫妻之间,一家人之间,哪里能够分的那么清楚?

“还有啊,你得给我发工资啊。我们都在外面打工,你回到家是什么也不做,我还要做许多的家务活。如果你不愿意每次算的话,就整月算吧。但实际上,每个月的家务量也不一样,每月都给一样似乎不太合理,还是计件吧,像企业里一样。”妻子说着,好像这些全是合理至极的事情,不需要讨论,不需要商量。“人家老外都这样,不关感情的事。有的人家,连出去吃一餐饭,都是要各付各的呢!还不是AA制,AA制的话,那吃得少的不就吃亏了?各付各的才对!”

这是怎么了?她是怎么了?是她太能入乡随俗了?还是我太迟钝呆板了?移民才2年半。

就不说我们年轻时候了,那个时候人的思想特单纯,仿佛一谈钱都脸红似的,就说我们刚来加拿大那会儿,十几年的积蓄换成加币,我们一起去银行存起来,银行的职员问我们,是办理独立账户还是联名账户,我们在国内就是存的联名账户,于是就办了一个联名的。但不久听说,以后要是申请一些政府的学费资助或者其他资助,要看银行存款的,独立的账户比较好操作,我们就一起到银行去取消联名。那个职员看着我们,问我们是不是确定,还同妻子说,取消了联名账户之后,她就不能从这个账户里支取了,妻子说没什么啊,取消吧。回到家,她还说,即便是一家人,把钱还看的很清楚,分得很清楚,好像还有些提防对方似的。她说:“没有名字怎么了?我还不是知道密码,想存就存,想取就取。”“对,还是我老婆想的明白,不在乎那些名义上的东西。”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刚来那会儿,我们的家用开支的分配还是像国内一样,我的收入主要存起来作为储蓄,她的收入主要用于家用,饮食起居方面的花销。如果有大件需要买,我们商量好了的话,就从我这里开支。我们这样的安排,从结婚到现在十几年了,一直如此,大家都觉得挺好。甚至当月末有一些结余,老婆还要存进我的户头,说看着钱即便多几十块也开心。是啊,什么你的钱我的钱,都是我们家的,是我们一起共同拥有的。

所以,像是在外面吃饭这样的开销,都属于生活饮食消费,都是从老婆那里支取的。老婆是一个持家的好手,她总是能把钱安排得很好,用最少的开支获得最大的享受,而且从不过度消费,当然也不刻意精简,所以,移民后,我们的日子也是过得有滋有味的。

可是,在来到加拿大两年之后的某一天,她突然向我提出要为她的家务劳作开工资,要在以后的开支中按照工资的比例来分配。

“你都是从哪里看来的这些东西?谁说人家外国人就是这样的?”

“不是谁说的,我自己也看到啊。人家老外出来吃饭,都是各付各的。不仅是朋友同事,就是自己家人也是一样。我觉得这样也挺好。”

“这样真的很伤感情的,一家人弄得像两部分,最怕讲钱讲得那么清楚。”我希望她不要再坚持。

“我看这样才是有感情,我觉得人家西方人的思维和观点还是比较的独立合理。我仔细想想,你说钱都是家里的,可是我的工资扣除每月开支之后几乎是什么都不剩了。我自己呢,也是没存任何钱。要是你哪天对我有意见了,而我再没有经济来源了,怎么办?”

“你可能没有工作,我们也可能闹个小别扭什么的,但我不会对你有经济上的压力,这点安全感和对我的信任感都没有?”

“也说不上来,但我仔细想想,还是这样好,我也不担心什么安全感信任感的问题了。而且,说实话,也不伤害我们的感情啊,我们各自存各自的工资,每月的家用和一些比较大的开销,就按工资多少的比例来分配,这样不是很合理吗?”

“即便这样合理,你说给你开家务工资的事情,又怎么合理?”

“一样啊,任何劳动都应该被尊重,人家这西方式的观点让人听了就是舒服。虽然我给家里做事是心甘情愿的,但对于你来讲,就不能视为理所当然啊,也没有说让你出很多,就是意思一下,而你给我的,我还是用在家用里的啊,而且也会进入我们整个的家政分配啊。”

我对于妻子的这种观点很是苦恼,我怎么都做不到她要求的那样。那样对我来讲,不是像对一个妻子,倒像是对待一个保姆或者工人。我不知道人家老外心里面真实的内心活动。或许,他们不如我们中国人在感情上的敏感?或许,他们这样做,仅仅是一种长期以来文化传承下来的习惯,在这个习惯中没有掺杂任何心理上的因素,更不涉及什么夫妻之间的安全感信任感的问题。

但是,在我看来,这样做,就像婚前做财产公证一样,是彼此提防的表现。有提防之心,又怎么能坦诚相爱?

我的婚姻在中西文化冲击下,是否还能保质?


星星生活特稿

我在加拿大第一次建房子

星星生活特稿作者:Leo)我记得我挣的第一份工资是在建筑工地当小工。那时,我十几岁,为了挣点学费钱,一整天下来,工钱只有3块半,依然干得不亦乐乎。后来进城读了书,毕业后做了老师;再后来,随十万大军下海南做起了室内设计师;几年前,为了出国又去学了程序开发,什么VB、C、Delphi,考什么Java 认证。然而到了多伦多,兜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点──我又走进了建筑装修的圈子,而且做起了建筑装修的老板。

说起建房子,真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年4月份我们公司同时开工两个大装修,一个是半亩园新店,另个是“肥羊”火锅新店。有一天,快下班时我去半亩园工地,老板告诉我说:“Leo,今天有一位美女来找你,说有事请你做。”嗨!这老兄拿我开蒜哦。过了两天,店老板又说:“Leo,前两天来的那位美女,今天又来了,而且在工地转了很久,看了很久,问我要你的电话,我一下忘了,情急之下,我指向干活的工人,他们穿的工作服上有你的电话,她还问了你公司的一些情况,我都一一告诉了她。”“谢谢老兄的美言。”我连忙做拱手状。

又过了两天,我真的接到一位女性打来的电话:
“你是格外鑫公司Leo吗?”
“我是。”
“你建过房子吗?”
“没有,但如果你问我能建房子吗?我会肯定地告诉你,我能!”可能是这句坦诚而真实的回答打动了对方,我们决定约定时间见一面,看看图纸。

经过“美女”多次“考问”和多次施工现场考察,一个月后我们签订了建房合同。

这美女“就是我现在的客户House owner──Marry。

建房子最关健的地方是做好基础(foundation)和框架(framing),至于室内的水、电对我们来说都是小case了,因为很多次与检查员(Inspector)的交道使我多少凭添了几份底气,再加上我们有两位师傅,曾经盖过房子。我决定亲自把握好基础关和框架关。

开工的第一天就遇到了问题,挖士机进不去,经过仔细分细,我决定拆除挖土机顶架把车库后墙挖掉。挖士机开进去了,随着一铲一铲把土挖出求。我似乎又一次找到了大干快上的雄心计划。

十多天过去了,地基做好了,各项测试都达到了要求,检查员说:“OK ,Go ahead .”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初战告捷,其中得感谢一位多年在洋人建筑公司施工的王工,他给了我们多次指点和大力支持。

开始做框架了,首先我把大师傅叫来准备把图纸给讲解一遍,希望做到分工具体,每一个人心中有数。但我发现,我讲得愈多,愈明白,大师傅愈糊涂。最后大师傅干脆说:“老板,这图纸太复杂了,我原先做的都很简单,老板只告诉我墙多高,门窗的位置,屋顶人字架的位置,这么复杂的图我没做过。”师傅是老实人讲老实话,然而我却急了:快要上阵了,主帅说自己不敢拿枪,完了,这次肯定麻烦大了!我只好说先休息两天吧。

第二天,我带着几个骨干工人,通过朋友联系了一个建筑工地,我们准备去看一看别人怎么建房子,在建房现场我们都做起了小学生,问这问那,又是拍照又是记录;那洋人也很热情,讲的也很认真。回家的路上,我问师傅“怎么样?”师傅还是摇头。

我的客户Marry为人很不错。见我们遇到问题后并没有责怪我们,而是帮我们找来了一个专门做framing的洋人。洋人来工地后先是给了我们一个大价钱,然后把我们嘲笑了一番。让我们很是憋闷了一口气。

峰回路转,正在这关健时候,一位工程师朋友向我推荐一位在洋人圈子长期做framing多年的施工队长。我想在洋人圈子里能当上施工队长这工价肯定很高,再说,他能不能过来帮我?我准备打电话试一试,没想到半个多小时的交谈,这位施工队长Jack就已经答应从洋人公司请假过来帮我,而且工价原意拿华人师傅的价格,一句话,好说。

第三天终于开工了!Jack不亏是久经战场的大将,一到工地就飞快地分配工作,自己带一个人做起了关键部分。没几天,墙建起来了,二层楼板封好了。检查员来到现场,我根本不需要操心,因为Jack跟检查员已经沟通得很愉快了。

二十多天过去了,成文的前一天,在Jack带领下,最后一块板封顶,检查员那边也爽快地通过检验,标志framing 工作顺利竣工!望着连日来辛勤劳动的成果,工人开心,我也开心,Marry 更开心。为了庆祝,Marry请大家在我装修过的半亩园包餐了一顿。在餐桌上,我问Jack为什么愿意过来帮我,他回答说,这多年我跟洋人建房子,立功不少,但始终不如跟自己的同胞一起干活率快,真希望华人的建筑队伍能日一天发展壮大呀!我握Jack的手说:“Jack,加盟到格外鑫建筑装修公司吧!我一定能建立一支强大的华人建筑公司。”Jack爽快地答应了。



移民后的生活-没有收入怎么过日子

仅仅经过几天的游历,便明显感觉到先生已经喜欢上了这地方,几次三番对我说为什么不辞职再过来呢?还要跑一趟。开始我也跟他一起懊恼,但买了几次东西后让我犹豫起是否支持他辞职了。毕竟他在国内的收入支付我在这里的费用绰绰有余,如果他也辞职了,那么我们两个马上就成无业游民了。没有了经济收入怎么过日子?想着就让人害怕。

第一次买菜和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就花了两百多加币。家俱是不敢买新的了,但就算是到二手店买的简简单单的一张餐桌、几张椅子,也花了上百元。后来才知道到二手店去买也是很愚蠢的做法,cnvancouver.com上面很多回流搬家的人卖家俱,花上一百元可以整屋子家俱都有了。YARDSELL上也可以买到便宜的。而且不着急的话,等到四月搬家季节到了,很多人搬家的时候会把非常新的家俱往外扔,去捡回来就行了。为了找工作方便高速上网,电话是不能少的,日常开销,加上房租、电费,一个月没有九百、一千加币是没法维持的。照这样的速度,我们带来的钱花不了多久就坐吃山空了。

看着七比一换来的钱像流水一样哗啦啦地流走,我不免着急起来。再加上过十几天先生就回去了,留下我一个人在这一个多月,排队等去读ESL(成人英语教育)又遥遥无期。我就想不如去找份工作,一来好打发时间,二来可以帮补家用。

我在国内的专业让我知道想在温哥华短期内找到相适应的工作是没可能的,所以我根本不去考虑找类似的工作。刚开始一心留意餐厅的工作,按报纸上登出广告招人的餐厅挨家去找,但对方总是让我填上自己的简单情况就回去等。每个接待的人都是那么一脸的不在乎,仿佛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招人一样。后来进餐厅干过了才知道,餐厅的工作人员流动性很大,而且是说不干就不干,价格高昂的人工费又让餐厅工作的安排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突然走掉的人会让整个餐厅的工作开展都有影响,所以很多餐厅都是在没有真正缺人的时候就登广告,留下一些人的联系方式,等到真的缺人了,马上就给你打电话。但到底要等到何时,就难说了。

两天的找工经历让我深知想在先生回国前找到餐厅的工作是不可能了。先生说那就别找了,在家好好呆着吧,他很快就过来了。我对先生说,餐厅难找找个钟点工的工作应该不难吧。先生一听,马上大声说:“不行不行,你怎么想到去做钟点工呢!”我耐心地劝了他两天,“不要因为我想着当钟点工而觉得对不起我,而且我也根本没想干长,就权当用此机会认识几个朋友,更好地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吧”。他终于勉强同意我尝试去找了。于是我留意起报纸上的家庭招工广告来。很多都是找全职保姆照顾孩子的,我觉得那不适合我。我留意到一个广告是找人帮忙做饭的广告,工作时间是周一到周五的下午两点半到六点半,不带孩子。我想这不正适合我吗,早上在家睡懒觉,下午去做顿饭吃完了就回家,反正自己在家也要做,去那做了还可以吃完才回来,还有钱拿,挺不错。于是赶紧打电话,雇主好像挺急,约我第二天上午去见见。没想到这还真成了我在温的第一份工作。

约好第二天上午十点见面,穿着打扮还真的让我矛盾了很久。穿上比较新潮、牌子比较好的衣服吧,担心东家感觉我是一个享受惯了的人,根本不能干活。穿的太随便吧,又担心她认为我没见过什么世面,不知道从哪个乡下地方钻出来的,做不了什么好吃的饭菜。从七点多开始试衣服一直到九点都没拿定主意穿什么。

按照女主人给我的提示,对着地图,我们在十点多的时候便找到了东家的家。那是一栋带地下室的一层SINGLE HOUSE,门口有一个身微鞠躬,面带笑容的小人像,人像的右手有个牌子,上面写着WELLCOME。让人本来拘束紧张的心情放松了点。给我开门的是位老太太,皮肤洁白光滑,红光满面,但又头发花白,让我没法去猜她的真实年龄。脑袋上吊满了我只在80年代的时候见过的用来保护和固定头发形状的卷发圈圈,只要她一动,头上那堆圈圈也跟着动。跟着她出来的是两个小女孩,一个大约四岁多,大拇指放在嘴巴里一直吮吸着,甚至老太太让她叫“阿姨叔叔好”时,手指也没离开过她的嘴巴。另外一个大约一岁多,穿着一件及脚的雨衣,帽子也戴上了,巨大的帽子让我看不到她的面容,只见到她用力摆动着见不到手的袖子,听到她撒娇的话语。老太太说她还要求穿上雨鞋。室内的温度大概有二十一二度吧,老太太边张罗着给小孩子脱掉雨衣,边说:“你有病呀,这么热,捂得严严实实的。”老太太给她脱完衣服后我看到了她的脸,大大的眼睛,挺漂亮。可明显没她姐姐热情好客,任凭老太太怎么说,就是不肯开口叫人,甚至连看我们一眼也不乐意,雨衣脱掉后自己跑到里屋玩去了。但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在我到她家打工的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却和我建立了很深的友谊,以至后来我说不去干活了她死活不同意。

环顾了一下家里的摆设,让人有一种在冷冬中特温暖的感觉。地上铺着土黄色的地毯,地毯的质量明显比我们住的公寓的要好很多,踩上去非常柔和,脚感特别好。三张硕大的真皮沙发和一台立式钢琴摆在宽大的客厅上好象也没占什么份量。墙边的壁炉里放着一个模仿燃烧着的木头的装饰物,炉子右前方是一棵挂满小灯和小饰物的圣诞树,树底下堆满了包装好的礼品。让人感觉到浓浓的节日气氛。墙上、钢琴面上、茶几上都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照片,看着那些照片就能感觉到家庭的和睦。和客厅垂直的是餐厅,摆着一套充满中国风味的红木餐桌椅子和酒柜,更把整个家的品质提高了一个档次。让我看得心里好生羡慕,对先生小声嘀咕: “仔细看吧,我们找到目标了。”先生脸带茫然地对我笑了笑。大家心里都清楚,那时候去想这样的房子和家俱,水中花,镜中月。当时做梦都没想到这一切其实离我也不远,我还是伸手可及的。

老太太一开腔,便让我知道她是上海人,脑子被一贯的说法——上海人太精明,和上海人打交道不容易的说法影响了,心突然揪了一下,已经在想像着我将像橙子一样被榨到只剩下一堆渣子了。她也仔细打量起我们来了,眼神让人感觉没有特别真诚,但也看不到轻视。问了我们一些简单的情况,之后我们开始聊天了。给我感觉是她的好奇心比想找个好的钟点工的想法大。总是问关于我们移民的情况,也不时讲讲她移民的故事。半个小时后,我们已经是聊得热火朝天了。看来老太太对我的印象还不错,特别听到我是广东人,会褒汤,更觉得她喜上眉稍。后来知道她女婿是广东人的后代,所以特别爱喝汤。而已经来面试过的好几个人,没一个是广东人。但她当时也没明确表示就要我,只说要和她女儿商量一下。

第二天她女儿就打来电话,让我再去一趟,详细交代我该干什么,接着来的星期一便开始干活。于是我们又去了。女主人是一个身高1·67米左右的女人,身材姣好,剪着短发,操着一口纯正京腔,说话不拖泥带水,办事干脆利落,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一个精干的事业女人。比起头一次见老太太的感觉,我对她更有点敬畏。但她始终保持着真诚语调的话语慢慢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她头一次见我就直言不讳地告诉我是因为她父亲患了肝癌,她母亲需要花时间去照顾他和两个孩子,所以就要找钟点工了。言语中表露出对我迫切的需要,让我在钟点工这根本不起眼的工作中也找到了一份动力。

终于去干活了!在我登陆温哥华的第七天,我去干活了。先生说我是犁头命,不干就长锈。我踮着脚尖搂着他的脖子说:“我期待着你找三四个丫环来伺候我,但显然现在还不是时候。”到现在,先生还非常感激我在我们“落难”的时候表现出的“有难同当”。那场低迷就像一条纽带,把我们夫妻捆得更紧了。

坦白地说,那是一份非常轻松的工作。做三菜一汤的饭,汤还是两天或三天才做一次。大厅的地毯一星期吸一次,厕所的卫生也是一星期搞一次。所以无聊到我连锅底的小黑粒都刷干净了。我干活很认真,也很老实,摆在桌面上的水果我从来不会自己拿来吃。虽然他们说好不用我带孩子,但我在有空的时候就逗着她们玩,有时甚至陪她大女儿练琴。女主人非常喜欢我,只要她一有空就会和我拉家常。

从她口中我知道了很多加拿大的法律和福利,和我关系最密切的就是生孩子的福利。在加拿大,只要是通过支票形式给雇员发薪水,不是给现金的话,雇主都要为雇员购买EIemploymentinsurance。有了这个保险,当雇员在生小孩前一年内工作够600个小时,生孩子后便可以休50周的产假,这50 周的产假有15周是一定要母亲休的,剩余的35周时间可以父母任意一方休。在休假期间原雇主不给雇员提供薪水,政府按原来每月工资的55%支付生活费给雇员。每月上限是1600元。在工作够900个小时后,如果被雇主LAYOFF,除了有可能得到原雇主的补偿外,政府也按照原收入的55%为雇员提供失业保险。

知道这些信息后,我便希望能找到一份用支票支付薪水的工作。这份工作只干了两个月就没继续了,现在回想起来总有点过河拆桥的感觉。希望那位好心的大姐不这么认为吧。(多伦多论坛)

2008年9月28日星期日

奇迹!圣光法师三步一拜首站抵达加国普陀山

(星星生活记者周星复)加拿大第一位“三步一拜”朝圣的僧人历时4个月多10天,终于近日抵达加国普陀山。这是圣光法师自多伦多湛山精舍出发,全程采取一边跪拜、一边诵经而又完全静心止语的方式,直往位于270多华里之外彼得堡市的加国四大名山为目的地。

9月21日上午,风和日暖,郊外的空气格外清新,在加拿大佛教会会长、湛山精舍住持达义法师率僧俗四众共200多人的迎接下,圣光法师自灵山秀水的普陀山山麓终于拜至普陀山山顶的临时佛堂。两位法师分别虔诚地向已经安座两年半的观世音菩萨圣像献上一炷心香,并随即举办大型法会和佛前大供,礼拜并恳请诸佛,特别是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护佑世界和平,众生安乐。

在迎接的人群中,有近90岁的老太太,有7岁半的小孩童。一位80多岁的老人家还紧随圣光法师自山下一直顶礼膜拜到山顶,令观望者无不动容,旋即参与。一位饱受生活压力和病痛折磨的中年移民向记者说,在他亲眼目睹圣光法师的拜山行动之后,他重新看到了生命的奇迹和激发了拥抱明天、珍惜今天的热情。



达义法师率信众在加国普陀山半腰迎接“三步一拜”的圣光法师。(摄影:星星生活记者周星复)




圣光法师(前一)即将到达朝拜的第一站----加国普陀山,紧随的膜拜者是近90岁的老人家。(摄影:星星生活记者周星复)

而达义法师在开示中则提及,尽管湛山寺务繁忙,一向精进用功的圣光法师在其发下不可思议之愿后,性空长老和达义法师只好软言应承,尤其是难能可贵的是,虽圣光已年逾50好几,但其发心力行,一步步走来,朝拜加国四大名山,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当是一位大修行者。

**朝拜路上感人事情多多

圣光法师采用书写的方式接受了记者的提问。他说,5月12日佛诞日自湛山精舍起香前往加国四大名山朝圣以来,一路上风餐路宿,路上的艰苦比想像的少,而平时想得很少,睡得挺好,每天除三步一拜,每拜必诵《华严经》一字之外,还坚持早晚课诵、午供、诵戒,并持念佛菩萨名号。他表示,人如果越能保持心地清净,就会转迷成悟,故此,他全程止语,更求对外境不起心动念,只是专心拜佛、念佛。

他向记者写道,一路上碰到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特别是意外地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令他非常感动。此外,他的此次朝山活动还一直得到警局的协助。他表示,途中有老外请他到家里去用洗手间,还有几位老外分别给他准备过早饭或午餐,洋人知道他用素,就想办法将多种蔬菜和水果切成新鲜的沙拉。

圣光法师说,遇到的魔障亦比想像的大得多。当记者问及圣光法师有无得到佛菩萨的感应时,他表示,“一分虔诚,一分感应!”心要清净,不能求名利,否则魔来找你。不为求感应。“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记者猜定,当年,虚云大师拜山时巧遇文殊菩萨显灵,当也不是其执着所求来的。



圣光法师(前一)即将到达朝拜的第一站----加国普陀山,紧随的参与膜拜者是近90岁的老人家。(摄影:星星生活记者周星复)




当圣光法师朝拜的第一站----加国普陀山正式抵达时,达义法师连忙率他分别向观世音菩萨献上一炷心香。(摄影:星星生活记者周星复)


**估计11月中旬圆成四大名山朝拜

圣光法师表示,他拜山的同时也叩拜《华严经》,现已拜到第66品《入法界品》。而第一站加国普陀山之后,还有九华山、峨嵋山,他最终将于11月中抵达五台山,以此圆成加国佛教四大名山的朝拜。在他动身时他就向记者说,他一直图报佛陀、国土、父母、众生之恩,下济三涂之苦,才发起此长程朝拜活动。他更祈愿:一,世界和平,人民安乐;二,加拿大佛教四大名山早成落成;三,人人明心见性,早日开悟成佛。故此,他今日企盼大众11月中能随喜参加朝拜加国五台山。

圣光法师于2005年佛诞日依达义法师座下剃度出家,俗名金志华,出生于香港,曾在电脑资讯界工作20多年,在IBM任过要职。出家后,圣光坚持顶礼膜拜《妙法莲华经》,共7卷69,636个字,也是一字一拜。2006年佛诞日起,他开始顶礼膜拜80卷、538,000多个字的《华严经》,此需耗时10余年。

圣光还非常喜欢《金刚经》,他引用几句相赠大家:“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复以何因缘,得大坚固力,愿佛开微密,广为众生说。”



法会结束后,达义法师率圣光、圣慧等僧俗四众在加国普陀山临时佛堂之前合影留念。(摄影:星星生活记者周星复)



《南方周末》神七文章惹争议


神七全解密:为经济,为国防,还是为复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意义
作者: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赵洋

按照所占GDP百分比计算,载人航天是有史以来花费最大的工程,超过了金字塔、长城、大教堂以及各时代的奇迹工程,但它对工业经济的贡献又很有限。既然回报有限,为何大国还要乐此不疲地搞下去呢?

普通人大都把“神舟”飞船的发射看成一场全国性的庆典,把航天员高难度的操作当作高科技杂技来欣赏。但直觉告诉我们,耗费巨资搞载人航天不仅仅是为了这样一场“秀”。其背后一定有更深刻的缘由。

不是经济因素。从美国、俄罗斯的载人航天活动来看,载人航天还看不到明显的经济回报,对宇航工业以外的其他工业部门的拉动也极其有限。在GDP排名靠前的国家里,日本、德国、英国、法国都没有独立开展过载人航天活动。但这并未影响他们在其他科技领域的创新实力。

不是国防需要。相同的钱能发展更多类似洲际导弹那样的“杀手锏”武器。由人亲自操控的太空武器基地不但前景渺茫而且自身非常脆弱。侦察卫星也比宇航员高效得多。

中国到底能从载人航天中获得怎样的收益呢?让我们看看官方文件怎么说:《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原则是: “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满足国家需求,体现国家意志。中国将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项强国兴邦的战略举措,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航天事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请注意上文的措辞,中国发展载人航天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增进对科学的了解(无人航天任务花费更少,但取得的科学发现更多),而是为了“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

中国的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是什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载人航天既不能促进经济增长,也不能抵御外来侵略,怎么靠它实现大国崛起与国家复兴?让我们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震人心魄的象征意义

按照其所占GDP百分比计算,载人航天是有史以来花费最大的工程,超过了金字塔、长城、大教堂以及各时代的奇迹工程。但它对工业经济的贡献又很有限。20 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主要通过电子技术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实现经济高速增长,而不是航天技术。既然回报有限,为何大国还要乐此不疲地搞下去呢?

ussr_us.jpg
1975年7月17日,历史性的握手,阿波罗-联盟号对接任务,苏美指令长列昂诺夫和斯塔福德在近地轨道上握手,这次任务的目的在于缓和冷战紧张气氛。

这是因为载人航天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就像金字塔、长城和大教堂在古代的作用一样。

载人航天是当代的金字塔和大教堂。今人与古人一样,对浩渺苍穹充满敬畏,渴望与主宰生死乃至主宰整个宇宙的力量建立联系。过去只有安放法老遗体的金字塔和与上帝沟通的大教堂才能做到这一点,现在,则有载人航天。

载人航天是当代的万里长城。当秦始皇以举国之力完成分隔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藩篱时,他自己也知道,这道墙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功用。长城是一个符号,是中原王朝先进生产力的物质载体,是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意志象征。它的威慑力量与军事价值同样重要。载人航天也是这样。“谁控制了太空谁就控制了地球 ”。试想在剑拔弩张的年代,总有一个非我族类的优秀代表每隔90分钟就出现在头顶一次,下面的芸芸众生会有何种感受?这种无助感与屈辱感正是当年美国人得知苏联的卫星、苏联的航天员率先飞上太空的真实感觉。这也是《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提及“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原因所在。

政治角力的前沿阵地

载人航天的历史是一场角力般的大国博弈史。苏联发射了卫星、把人送入太空,对美国造成“压力”,或者说,是美国感到了压力。落后一方只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发射更先进的卫星,把更多的人送入太空。载人航天就是在这样的此消彼长的“冲击——回馈——再冲击——再回馈”的模式下发展起来的。这场竞赛的最高潮就是把人送上月球。美国人赢得了这场比赛,却再也无法下场休息。20世纪70年代,美苏两国在空间站、行星探测领域再次展开竞争,都力图证明自己的制度与技术优于对方,都担心在铁幕夹缝中摇摆不定的国家被大幕另一侧的太空成就所吸引。

直至冷战结束,双方才发现合作比对抗更节省资源,交流比保密更能促进科技的发展。即便如此,两强在空间站合作的问题上也频频打出外交牌,太空政治仍在延续。在这种局势下,中国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绝对不是寻求属于华人的所谓“世界第一”,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一种有限而克制的发展步伐保证中国在太空的力量存在。

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那么在21世纪,载人航天就是与之类似的实力代表。为了继续保持并发展中国的国际影响与地位,中国选择了发展载人航天。

开展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历史上,谋求国家独立与安全、发展经济等愿望以及外国势力的介入、社会动荡等因素都曾左右过科学技术在中国的命运。载人航天技术的命运也不例外。在中国谋求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的前提下,载人航天必将为国家的外交目标服务。

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分三步走,第三步是“建造20吨级的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应用问题”。

有人据此认为中国不会在太空技术上与国际社会展开合作,至少不会在空间站技术上合作。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

洋务运动以来,中国对外技术政策的主题是自强、开放。中国的航天工业也是在苏联向中国进行了技术转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历史证明,一旦中国闭关自守,哪怕只对部分先进国家锁国,中国便不会真正强大。载人航天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也要在“中国融入世界”这一百年母题下做文章。

载人航天技术高度复杂,中国在证明自己有能力完成这一壮举后,下一步就是要让国际社会在这一技术制高点上接纳自己。现在中国航天已经成为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不可忽视的一极,并开展了卫星出口、卫星服务业务。在载人航天领域,中国尚未对外开放。但这不意味着不会开放。

在载人航天领域,美俄早已与其他国家开展技术合作与商业合作,并将这种活动作为实现外交方针的推手。现在,美国虽已给出航天飞机退役的时间表,但绝不会放弃国际空间站。因为这是其力量在太空稳定存在的标志。但新的“猎户座”载人飞船还不能很快从图纸变为现实。从2010年往后的几年内,NASA可能不得不依靠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和“进步号”货运飞船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人员与物资。善于在各方力量间搞平衡的美国不会希望把鸡蛋都放在俄罗斯这一个篮子里。

中国的“神舟号”飞船具备与国际空间站通用的对接口,这决非偶然为之。对于立志要发展空间站的中国而言,证明自己有太空行走和交会对接的能力后,在保持独立性的前提下,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载人航天服务,开展“航天外交”,进而接触空间站技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长远看,人类总要开发月球资源、登上火星。这些关系到全人类命运的科技项目非一国之力所能完成。与其到时再加入其中,不如现在就展开合作。

航天合作历来是国际关系的晴雨表。美苏曾在20世纪70年代的“缓和”阶段进行过“阿波罗”与“联盟号”飞船的对接活动。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中美关系的蜜月期,美国曾同意让中国发射敏感的铱星系统(美国向中国提供了卫星分配器,此技术被认为有助于研制洲际导弹分导系统)。历史未必不会重演。

当世界上最具力量的国家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在太空这一“高边疆”展开合作时,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将变得微乎其微。从这个意义上讲,推动载人航天的国际合作,也是巩固国家安全的措施之一。

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综合体现

载人航天是一个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综合体现,短期内不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回报,它注定是一种纪念碑似的工程,通过不断的科技突破吸引国民和世界的目光。

不少国家都具备开展载人航天的经济力量和技术储备,但国会不会通过这样一个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浩大工程。只有冷战时期的超级大国和拥有强大政府主导力的国家才有能力实现这一国家行为。实施这一工程赢得的赞许和凝聚力反过来又可以加强这种国家行为。按照约瑟夫·奈的理论,国家的软实力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得到大幅提升。

如同太空行走是把人送入开放空间一样,载人航天也是开放的象征。如果曾经封闭的中国在这一高度敏感而又困难的领域都能与西方展开合作,那么这对其他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将起到莫大的示范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载人航天也是中国实现技术跨越和产业升级的开路先锋。

载人航天是国家实力的象征。高成本是载人航天的特征,并将是未来的基本特征。从长远看,只有科技、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才有能力把人送上其他星球,才有能力建造巨型对撞机去解释宇宙创生的奥秘,载人航天俱乐部是一个只有大国才有资格加入的组织,其成员都是地球的领导力量,任何一个致力于崛起的大国都无法拒绝这种不朽的诱惑。

《南方周末》暗讽还是赞美“神七”?非常吸引眼球

张放

《南方周末》是个很有些影响力的品牌杂志,总以出人意外的文章吸引读者眼球。这次,神七升空,它也毫不例外地请到一位名叫赵洋的人,写出了一篇读起来也让人颇感意外的文章:《【神七全解密】为经济,为国防,还是为复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意义》 。

文章开篇几句提纲挈领的话,就非常吸引眼球:“按照所占GDP百分比计算,载人航天是有史以来花费最大的工程,超过了金字塔、长城、大教堂以及各时代的奇迹工程,但它对工业经济的贡献又很有限。既然回报有限,为何大国还要乐此不疲地搞下去呢?”

文章自问自答地写出几个并不是原因的原因:从经济方面,国防方面都不是搞下去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为了“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接下来,则意味深远地说,“中国的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是什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载人航天既不能促进经济增长,也不能抵御外来侵略,怎么靠它实现大国崛起与国家复兴?让我们从历史中寻找答案”。那么,历史又给怎样的答案呢?

文章继续写道,

“这是因为载人航天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就像金字塔、长城和大教堂在古代的作用一样。载人航天是当代的金字塔和大教堂。今人与古人一样,对浩渺苍穹充满敬畏,渴望与主宰生死乃至主宰整个宇宙的力量建立联系。过去只有安放法老遗体的金字塔和与上帝沟通的大教堂才能做到这一点,现在,则有载人航天。”

“载人航天是当代的万里长城。当秦始皇以举国之力完成分隔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藩篱时,他自己也知道,这道墙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功用。长城是一个符号,是中原王朝先进生产力的物质载体,是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意志象征。”

接着,又列举了几点并不重要的说明,最后,文章有点语焉不详地或者说故意语意模糊地写道,“载人航天是国家实力的象征。高成本是载人航天的特征,并将是未来的基本特征。从长远看,只有科技、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才有能力把人送上其他星球,才有能力建造巨型对撞机去解释宇宙创生的奥秘,载人航天俱乐部是一个只有大国才有资格加入的组织,其成员都是地球的领导力量,任何一个致力于崛起的大国都无法拒绝这种不朽的诱惑。”

一个有着很多读者的有影响力的杂志,如此看待以“神七”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工程,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我目前正在紧张地编辑着一本叫《中国蘑菇云》的图书。从中我的确得到了不少启迪。最大的启迪就是,在1964年那样的贫穷年代,中国竟然成功地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钱花了多少,没有人计算过,至少我们小老百姓并不知道。也不晓得试验第一颗原子弹的全过程的所有花费,占国民生产总值多少,但我们知道,从那时起,中国的确变得安全了不少。而光使得一个国家变得“安全了不少”,就说明此钱已经花得很值了。另外,也因为那惊天一爆,使得全世界重新看中国了。更因为那一爆,才终于在几年后,使得中国重新回到联合国的筹码又多了不少。此外,那一爆,也在第三世界,赢得尊重,赢得景仰。很多发展中国家都从此把中国看成是第三世界里的老大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兴国家之力的大工程,并不是“对工业经济的贡献又很有限”,更不是“回报有限”的事情。《南方周末》此文章的作者如此这般看问题,我以为,不过是掉入我们小老百姓的油盐酱醋茶眼光之中,也的确会得出“回报有限”的答案。但作为有影响力的《南方周末》,以此来引导人们看事情,不得不说是一个问题。

此外,把“神七”为代表的载人航天工程的作用,比喻为“金字塔、长城和大教堂在古代的作用”,有点让人感到莫名其妙。其实,说穿了,作者是故意把 “载人航天工程”与“长城”相提并论。作者无疑是在说,此工程只是个花拳绣腿,没有任何实际功效。真是这样的吗?我还要拿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来论说。中国没有原子弹之前,美国人和苏联人都是怎样欺负我们的,《南方周末》此文章的作者不会不清楚。这两个超级大国动不动就带着威胁口吻地说要弄一下那蘑菇云。美国人和苏联人都不同程度地威胁过中国。结果呢,中国人到底也有了原子弹。于是,美国人和苏联人又说话了,他们说,中国人弄的那个原子弹不过是个有枪没有子弹的家伙。也就是说,发射不出去。说的对不对呢?当时来说,是对的。也就是说,中国人当时弄出来的那个原子弹,也不过是个“花拳绣腿”,用《南方周末》此文章的作者的话说,是个“秀”。但我们居然有个钱学森。他居然就把这“花拳秀腿”给弄成个“真拳实腿”了。这下子,美苏不再言语了。他们最后只好默默地认可中国迈腿进入他们那个小得有些拥挤的俱乐部里。

最让人感到悲哀的是,连美国这个超级国家都在暗中紧盯着中国人,看中国人下一步到底要干什么,而我们国人就总喜欢自己给自己泄气,并以此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更有智慧?我前天撰文说,美国人语带嫉妒地报道着“神七”,居然惹来那么多人的谩骂。但我仍然坚持我的观点不变。甭跟我说,人家四十几年前就已经怎么怎么样了。都没有用的。1964年10月中国爆炸原子弹时,很多美国人不也是像今天这样,带着一种焦虑与嫉妒的神情,看着这个有些令他们无奈的国家发怔吗?

因为没有人会怀疑中国人的聪明与智慧。因为美国人从骨子里知道,他们发达起来,也就是最近这百年来的事情,就这百来年两次世界大战才把它给显出来,它才牛比,成为全世界的老大的。但什么事情都有开始,有高潮,也有结束。谁又能说得明白,1978年时的一次京西宾馆的会议,竟然掀开的是一场如此规模的改革大潮呢。所以,美国人从内心里对中国人的真正进步,是感到不舒服的,因此,此次“神七”成功飞天,他们的各大媒体与各大网站,都没有多少好话要报道,甚至很多媒体与网站采取的是很低调很沉默的方式应对,或者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神七之后,又马上重点报道什么什么中国人又偷了他们的先进技术,成为什么什么间谍,又重点报道负面消息去了。但滑稽的是,当你翻开一下他们旧时的报纸和杂志,看一下当他们的航天员上天并进行仓外行走时,那又是怎么报道的,你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要说美国人是天下最小心眼的人,为什么说美国人不喜欢报道一个共产党大国的伟大成就,也因此会明白为什么美国人有些“语带嫉妒”地报道着中国这几天所发生的一切。

所以,当我看到《南方周末》此文章的作者不过是想说,“载人航天工程”也就是个“花拳秀腿”的工程,就像“长城”一样是个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的工程,不过是个“秀”而已时,我真的有些感到不愉快。所以,马上写下此文,以表达一下自己的不满情绪。并宣布不买下期的《南方周末》,以示一个小老百姓的小小的抗议之意。


较上届多两人参选 21华裔问鼎国会议席




星岛日报/本届联邦大选候选人提名登记日前经已结束,加拿大选举办事处昨天公布所有参选人的最后名单,全国共有21名华裔或有华裔血统的候选人出战今次大选,部分代表所属政党参选,也有部分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本届华裔参选人的人数,较上一届联邦大选多两人。

安省

锺孟育(Andy Arifin) 新民主党
Oak Ridges-Markham选区

今年只有23岁的锺孟育(Andy Arifin)去年曾代表新民主党在万锦--于人村选区出战省选。他的主要对手是自由党的陈国治。虽然锺孟育没有胜出,却从中积累了宝贵的选举经验。他表示,他的政治理念除了同新民主党的政纲吻合外,还特别关心学生债务、阿富汗战争和地球变暖等议题。

梁中心(Chung sen Leung)保守党
烈治文山选区(Richmind Hill)

于2000年曾经代表当时的进步保守党在多伦多惠柳第选区参加联邦选举的梁中心,因当时的保守党一分为二而失利。此次他希望如愿以偿,担当选区居民的代言人,担当加国华人社区利益的争取人,也成为联邦政府加中关系的建言人。

刘秉纯(Benson Lau)保守党
士嘉堡爱静阁(Scarborough-Agincourt)选区

刘秉纯将挑战寻求7度连任的自由党资深国会议员詹嘉礼。他的竞选团队网罗到深具选举经验的智囊,包括安省前任司法厅长及前任安省副省长。刘秉纯是家庭医生,其诊所亦位于爱静阁社区内。他提出若其当选将要求联邦政府增拨资源,予士嘉堡居民甚为依赖的慈恩医院。

邹至蕙(Olivia Chow)新民主党
圣三一 - 士巴丹拿选区(Trinity - Spadina)

中区华埠所属的圣三一 -士巴丹拿选区,新民主党国会议员邹至蕙竞选连任。在多伦多市政坛扎根20年的邹至蕙,在2006年联邦大选中,第三度代表联邦新民主党出战的她,以超过3667票之差击败自由党国会议员对手余欣龙,成为首位华裔女性国会议员。

邹至蕙于1985年当选多市公校教育委员而踏入政坛。

伍丽珠(Ella Ng)绿党
士嘉堡中心选区(Scarborough Centre)

代表绿党的伍丽珠在加入绿党才一个星期后,就披甲上阵代表该党在士嘉堡中心选区出战联邦大选。她希望能以她对环保的一腔热情,带来新转变。今年57岁的伍丽珠 出生于香港,23岁移民加国,现任职一间主要电讯公司处理风险的经理,她选择在士嘉堡中心选区参选是由于公司位处该区,熟悉选区。

庄文浩(Michael Chong)保守党
崴灵顿-荷顿山选区(Wellington-Halton Hills)

曾是加拿大最年轻的内阁部长的保守党成员庄文浩,本次依旧在崴灵顿-荷顿山选区竞选连任。他曾于2004年首次当选国会议员,并在2006年再次当选。2006年11月27日,庄文浩因不满总理哈珀提出动议承认魁北克是加拿大联邦里的一个“国中国”而辞去所有内阁职务。

Kevin Nguyen 保守党
约克西选区(York West)

Kevin Nguyen是华裔越裔加拿大人,他代表保守党出战约克西(York West)选区。其祖父母一代由中国移民越南成为华侨,他出生于越南,1984年随家人移民加国,今年42岁。

Rick Chue 加拿大基督教传统党Christian Heritage Party of Canada
皮克灵-东士嘉堡选区 (Pickering-Scarborough East)

Rick Chue出生于牙买加的京士顿市(Kingston, Jamaica),其祖父有一半华人血统。他代表加拿大基督教传统党在皮克灵-东士嘉堡选区参选。Rick Chue在士嘉堡区长大,今年50岁,已在加国生活42年,现居住于皮克灵市。他现时在一所长期护理中心担任个人辅导员(PSW)。

魁省

黄美丽(Meili Faille)魁北克人党
Vaudreuil-Soulanges选区

台湾第二代移民黄美丽作为两届魁人政团国会议员,本次继续在魁省的Vaudreuil-Soulanges选区竞选连任。她于2004年首次当选国会议员,成为魁省三个华裔候选人中,唯一成功晋身国会的一人。她在第38届国会中曾担任公民和移民委员会候补委员会的副主席。2006年她再次当选。她是现任魁人政团公民与移民事务发言人。

Hoang Mai 新民主党
Brossard-La Prairie选区

Hoang Mai于1973年出于于满地可,在越裔家庭长大。其家庭于1960年代初移民加拿大,他拥有经济学学士及国际法硕士学位,曾在律师事务所工作,可以讲法语、英语及越南语,2002年起在满地可从事法律公证工作,目前正在学习说德语及中文普通话。

卑诗省

陈卓愉(Raymond Chan)自由党
烈治文选区(Richmond)

1993年10月首次当选国会议员,同年11月被自由党政府委任为亚太事务国务部长,成为首个进入执政党内阁的华裔。1997年连任成功,2000年大选落选,此后在2004年成功夺回席位,并在2006年连任。

黄陈小萍(Alice Wong)保守党

2000年代表保守党前身的加拿大联盟党,在温哥华-京士威参选,挑战当时该区自由党国会议员梁陈明任,但未获成功。2004年大选转战烈治文与陈卓愉对决失败而归。

陈卫平(Chen Wei Ping)独立候选人

2000年移民加拿大,祖籍北京,在大温地区从事房地产经纪行业。2007年组建民族联盟党并任党魁,该党是加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华人为主导的政党。首次参加联邦大选。

杜耀宗(Dobie Yiu Chung To)独立候选人

亚省资深联邦自由党员,曾于1993、1997及2006年代表自由党在保守党大本营亚省参选,今年初同家人由爱民顿迁来烈治文。1970年自香港来加,曾任酒店餐房主管,育有二子一女,均长大成人,分别在亚省及大温生活。

袁薇(Wendy Yuan)自由党
温哥华-京士威选区(Vancouver-Kingsway)

2004年被任命为联邦自由党党魁马田驻卑诗省特派专员。作为中国移民,在加美先求学后经商,2003年被《温哥华商业》杂志提名荣获最佳青年企业家奖。

刘劲铮(Ken Lau)自由党
温哥华东选区(Vancouver East)

现任温哥华市政府工程师,喜欢武术,是加拿大卑诗省武术总会创会会长。刘劲铮在选区内担任义工20多年,现任本地刘氏宗亲会理事长。

杨萧慧仪(Wai Young)保守党
温哥华南选区(Vancouver South)

生于香港,在温哥华南区成长及生活近40年。杨萧慧仪在联邦移民部任顾问时,参与制定本国首个“新移民英语训练计划”(LINC)。

梁英年(Ronald Leung)保守党
本拿比-道格拉斯选区(Burnaby-Douglas)

2005年曾参选温市议员失利,后在保守党联邦部长温哥华联合办公室,负责族裔媒体联系工作。 他1983年自香港移民来加。

亚省

陈国楷(John Chan)新民主党
卡加利中北选区(Calgary Centre-North)

现年51岁的陈国楷1969年岁父母自香港移民亚省,在爱民顿受教育及长大,上两次联邦大选他均代表新民主党在包括华埠的该选区参选。

缅省

麦鼎鸿(Inky Mark)保守党
Dauphin-Swan River-Marquette选区

麦鼎鸿出生于中国台山,1955年移民加拿大在缅省定居。1997年当选国会议员,一直到2000年他是当时国会仅有的两名华裔国会议员之一。

陈承忠(Joe Chan)独立候选人
Winnipeg Centre选区

陈承忠是香港移民,定居加国逾10年。曾加入新民主党。2007年作为独立候选人参选省议员,今次参选国会议员。


搜索此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