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连鹏的博客

怀念过去,铭记今天,憧憬未来;希望做一个时代的记录者,有价值的媒体人;无论寂寞无奈、贫困潦倒、飞蛾扑火也在所不惜;希望以年轻一代的眼光来描述加拿大的历史、文化、政治及记录中国移民和留学生在枫叶之国的心酸和努力。QQ:76365,MSN:lianpeng126#hotmail.com

2008年9月22日星期一

纸质媒体的生死劫数

提要:新技术和新媒体超越了大多数平媒所依附的区域权力/经济体系,使得以报纸为主的纸媒的边际收益大幅下降。对纸媒来说,问题已经不是写几篇稿子提升质量,而是行业发展的生死劫数。

纸质媒体的生死劫数

《青年记者》杂志约我就纸媒如何提高质量来写一个小稿,而在我看来,今天的纸媒所面临的,已经不仅仅是提高质量的问题,而是一个根本性的生存问题。

纸媒的危机

和新兴媒体不同,作为区域性权力体系的附属物,今天中国的纸质媒体的市场仍然是一个区域性的市场。在这种体系之下,媒体竞争显然缺乏足够的动力,尽管有区域市场的竞争,但更多的是一个垄断分肥的格局。比如上海市场的解放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报业集团,尽管有竞争,但同属于本地政府和党委,竞争是有限的。

在一些地方的双重政治架构之下,例如广东和江苏,既有省级报纸,又有省会城市的媒体,纸媒的竞争一度白热化,使得本地媒体的质量大幅提升。因此,纸媒质量的提升,根本的动力在于市场竞争,而不是媒体的自我觉醒或者反省。

但是,在全球纸质媒体集团化、连锁化已经基本完成时,中国的平面媒体仍然为“诸侯权力”架构所困,无法实现有效的规模扩张以摊低成本,提升利润。这使得先进的中国纸媒的难以获得全面的质量提升。以南方报业为例,其在上海的创办的《东方早报》、在北京创办《新京报》,最终都以南方报系人马的出局告终。

如果仅限于区域竞争,对大多数平面媒体来说,仍有生存空间。但是,当革命性的新媒介出现时,纸媒将面临一系列的生存危机。

互联网却彻底打破了“诸侯权力”的格局。首先,互联网的制作和阅读都是全国性的,这使得它更趋向于市场化,竞争更为激烈,迅速形成了有竞争力的网络媒介寡头新浪、网易、腾讯等。其次,互联网从纸媒高薪挖走了许多人才,使纸媒一直成为网络媒体的人才基地。奥运前,网易将《凤凰周刊》的主力团队挖去近半。再次,由于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媒成了网络媒体的免费供稿人。

重要的生存威胁在市场上,互联网使得平媒最高端的读者流失,媒体成长的空间大幅压缩,纸媒获得新读者的边际成本反而大幅增加。在纸媒赖以生存的广告上,网络成为最重要的竞争者,使得近些年纸媒的广告的总额增长趋缓。

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互联网媒体仍然受到政府政策的限制,没有获得独立采编内容的行政许可;在许多纸媒获得互联网视频内容制作权的同时,一些专业视频网站则被禁止从事视频内容的制作。但是,这样的制度歧视的藩篱终将被打破,以互联网媒体寡头的资本力量,纸媒的生长空间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一旦市场化的互联网媒体获得平等的市场地位,纸媒又将面临新一轮的市场冲击。2008年奥运,网易就通过与羊城晚报的金羊网合作,“曲线救国”推出了大量独立制作的图文内容,其品质之高,远远超出一般的纸媒。我们试想,如果网易获得全面的新闻采编权力,人们对报纸杂志的需求还有多少?纸媒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因此,在我看来,纸媒的质量提升,不是靠某个记者,某家媒体的努力,而是靠市场竞争和权利保护,靠媒体积极地把握媒介发展趋势。市场终究会让那些仅仅靠行政依附吃饭的烂报纸、烂杂志死掉,让更多的资源向优秀的报业集中。纸媒的生存和发展最终只依赖两个因素——钱和人,在竞争中获得市场收益,用收入和事业赢得人才。

从纸媒到内容提供商

难道纸媒的命运永远是做印刷品吗?

如果我们仍然把自己当作行政体系的一个附属部门,当然这个问题毫无异议。如果纸媒将自身视为一个营利部门,那么,纸媒的未来的天空反而更加广阔。

IBM的转型是个明显的例子。当IBM把个人电脑部门卖给联想之后,不做电脑IBM在做什么?什么是IBM?IBM的是全球顶级咨询服务商,它的赢利一直持续增加。不做印刷品的报业同样也可以赢得读者,赢得市场。

纸媒的资源禀赋是它长期以来积累的关于新闻和资讯内容采写、制作和传播的经验、信息和知识积累,以及稳定而有传承的新闻制作团队。基于此,无论媒体样态如何变化,优秀的纸媒团队仍然是最先把握传播规律人。

对于那些有野心的平面媒体,突破行政区域的藩篱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在这一方面,陕西的《华商报》和江苏的《现代快报》做出大量的极其有意的探索。创办于1997年的《华商报》在陕西市场取得成功后,不断输出管理制作团队和市场化的办报理念,先旗下已经有《新文化报》(吉林)、《华商晨报》(辽宁)、《重庆时报》(重庆)等系列媒体。《现代快报》则在宁波办起了《现代金报》。

毫无疑问,与同区域的差异化竞争相比,跨区域的连锁报业更具有扩张性和成长前景。尤其在一些二线城市和地级市,报业仍然有深耕市场的潜力。同时,网络化、集团化的优势,也将大大降低采编成本。

平面媒体更具挑战性的未来,是把自己作为一个以新闻为主的超越媒介形态的内容提供商,而不是一个印刷品的提供者。

过去几年,中国最高端的阅读者已经把阅读对象从报纸转向互联网。在信息泛滥之际,英国的《金融时报》和美国《华尔街日报》取得相当大的成功,路透社也随后开通了中文新闻服务,其中尤以《金融时报》中文版最为成功。

在互联网的最初十年,中国纸质媒体是应对的姿态来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普遍开设网站和内容的电子版,增加了不少运营成本,除了扩大影响外,鲜有从电子版获得广告收益。

最重要的战略失误是,纸媒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资源禀赋(加上部分特许权力),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内容提供商,从而沦为门户网站免费的内容提供者,甚至为在门户网站的头条二条去争宠。

《财经》杂志是纸媒网络化的积极探索者。《财经》杂志的网络版大大突破了纸媒的时效限制,以准确及时的新闻覆盖了一批高端读者。2008年,《财经》网又进一步推出了独立制作的视频内容,将技术的优势大大发挥出来。

同样,文汇新民报业集团创办的《新民网》则成为上海本地最快捷的传播媒介,也开始本地视频新闻的独立制作。

下一波媒体革命的浪潮已经开始,竞争的战场将是3G网络和无线城域网,信息媒介将以个人移动终端为主体,用户将更便捷的获得信息。这些终端包括3G手机(及其升级体系),无线城域网的PDA等,媒体样态将覆盖图文,视频,网络互动和游戏等等。

基于广告在个人移动终端的准确到达,纸媒赖以生存的广告资源增长空间将大幅压缩。因此,面对纸媒的生死劫数,纸媒除了深耕地方市场,也应该完成自我转型,从一个印刷媒介的制作者,转型为专业化的内容提供商。

朴抱一

没有评论:

搜索此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