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连鹏的博客

怀念过去,铭记今天,憧憬未来;希望做一个时代的记录者,有价值的媒体人;无论寂寞无奈、贫困潦倒、飞蛾扑火也在所不惜;希望以年轻一代的眼光来描述加拿大的历史、文化、政治及记录中国移民和留学生在枫叶之国的心酸和努力。QQ:76365,MSN:lianpeng126#hotmail.com

2008年9月5日星期五

CQ力量大

CQ的核心力量,在“行为复制”,可以穿越时空,直逼人心。

网际网路的核心力量,是“人际传播”,扩散人际交流的范围,无远弗届;CQ(Culture Quality)的核心力量,在“行为复制”,可以穿越时空的穿透力,直逼人心。


管理杂志记者:文/李宜萍

除夕过午,一位神情落寞的妇人,来到市中心一家国际快递公司的柜台,她因为工作关系无法回家团圆,希望赶在除夕晚餐前,将两件毛衣寄回家,给两个孩子做为过年的礼物。值班的快递员一看,送达的地点要开两个半小时的车程,想到回程可能会错过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心里老大不愿意去,但在公司价值“使命必达”的驱使下,勉为其难地前往。当毛衣送到小孩子手中,祖母要孩子们穿上,并向快递叔叔道谢,这位快递员突然觉得自己仿佛代替妈妈的手,将爱送给那两个孩子,顿时感到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也深以工作为荣。

这家快递公司灌输员工一定要在时间内将邮件送达顾客手中,已成为员工工作的“行为准则”,也形成一种“信念”,每位员工都实践这个信念,时间久了,自然形成“企业文化”。

CQ是企业无形优势

文化虽然无形,力量却处处可见。迪尔(Terry Deal)与甘迺迪(Allan Kennedy)在《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s)一书中明示:“企业文化是公司员工上下一致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一套做事情的方式。”企业文化也代表“在这里,事情如何完成。”“组织成员间的互动关系。”

企业文化必须具备两项先决条件,一是具体的价值观,看事情的角度、方法;一是组织上下大多数人都认同与遵循的价值系统。

当组织上下成员都拥有强烈的CQ,也就能将共同的“行为准则”、“信念”落实在工作目标与任务上,表示每个人的CQ强,文化力强,企业也会强;反之,CQ弱,文化差距大,企业也跟着式微。

文化差距大,代表企业现实与理想的行为准则还有一段差距,例如想要建立创新的文化,大部份团队成员却不敢发表自己的想法,也不愿接受新任务,创新文化就很难落实。

CQ是企业的无形优势,也是无形资产。有的企业懂得塑造强势的CQ,如台积电、台塑、奇美、鸿海等,他们在强者圈加入CQ,形成强者愈强的循环;但多数企业忽略CQ的存在,或只是墙壁上的标语,徒具形式。

强势文化的形成通常有些历史典故,就像每年农历七月半中元普渡时,政府并没有明文规定这一天一定要拜拜,但公司行号多半会准备满桌的祭拜品,不约而同地完成这项重要的仪式,这就是文化。

企业文化也是长时间累积而来,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Top down”由上到下,从企业创办人开始,由他将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处世哲学,贯彻到组织里,形成人和人相处的模式。如王永庆将勤劳朴实、追根究底的人生观,贯彻到台塑文化里;施振荣不做老二的创新精神,创立了acer品牌,并落实到组织文化中。由此可知,创办人如果想塑造强势的文化,先要厘清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文化也是“Bottom up”,由下往上所形成,当员工都认同这样的行为准则,也符合大多数员工的期望价值,最后组织上下便会形成共识、文化。

由下往上的力量,通常在高层人事交替或接班的时候,员工的声音较容易从交替的空隙发出,获得高层的重视。例如广达创办人之一温世仁提出“真善美”的企业文化,到了第二代,由于员工平均年龄都在40岁以下,当时便采纳了员工所提出“健康、快乐、希望”的价值观,在这些充满情绪意涵的字里行间,充分展现年轻一代不再追逐物质生活,而是追求心灵成长,与原来的文化并不相违背,但又比较贴近大部份员工的期望。

哈佛商学院教授大卫.麦斯特(David H. Maister)在《企业文化获利报告》(Practice what you preach!)中指出,“企业文化取决于员工的态度,员工态度决定了公司赚不赚钱。”

所以无论是Top down或Bottom up的力量,员工要能认同并遵循公司文化,文化才能形成力量,也是CQ强的重要关键。

CQ接力赛,代代都是强棒

记者:文/李宜萍

企业文化一代传一代,会愈传愈弱;想要代代相传,必须能历经时代考验,也要经得起内部公开讨论。

文化差距是指“现实文化”与“理想文化”之间的差距,下面这项真实的实验,可以说明文化差距是什么。
有四只猴子被关在笼子里,笼子里放着一大串香蕉,每当其中一只猴子伸手去拿香蕉,四只全部都会被喷冷水,后来,只要有哪一只想去拿香蕉,就会被其他三只拳打脚踢阻止,造成大家都不敢再去拿。
接着,四只猴子中换上一只新猴子,当新猴子想去拿香蕉时,结果马上被其他三只揍,虽然它也不知道为什么,但之后也不敢再去拿;接着其他只也陆续被换成新猴子,每一只刚进去时,都会伸手拿香蕉,也都不知道为什么的被其他三只打。

但当四只猴子都被换过一次,第二次又再换上一只新猴子时,新猴子一样伸手去拿香蕉,虽然其他三只也立刻制止,但新猴子拿到香蕉后,大家并没有被喷冷水,于是其他三只也跟着去拿香蕉,最后整串香蕉都被吃光。

故事说明文化会产生自我与团队约束的力量,并延伸出两个文化差距的问题:
■首先,文化一代传一代,会愈传愈弱,理想与现实文化的差距会愈来愈大。第一代猴子“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知道自己拿香蕉会被喷水,所以严守游戏规则,也会制止同伴犯规的行为;但第二代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是照着前面猴子的做法,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虽然也会遵守游戏规则,但当有新同伴违规,发现也无不可后,便很容易就跟着改变。
■其次,当文化转型时,会产生新旧文化整合的问题。例如规则改成猴子可以吃香蕉,不可以吃花生,但如果忘了处理不可以吃香蕉(旧习惯)的部份,可能猴子会不吃香蕉,也不吃花生;代代传下去,甚至变成只吃花生、不吃香蕉,文化差距愈来愈大。
两种文化差距,第一种是世代交替、文化无法相传下去,需要落实“传承”来缩短文化落差;第二种是新旧文化交替,要去除或调整旧文化,加上新文化,需要以“转型”或“整合”来缩短文化差距。

传承,文化价值一致、代代相传

强势文化通常都是由企业创办人所建立,在第一代时,领导人可以将理念贯彻到员工的行为准则,到了第二代就必须靠制度、政策等来执行,加上第二代领导人能以身作则,文化才不会走样。
要让企业文化代代传承,政治大学IMBA 教授李瑞华发现,“需要让企业的显规则与潜规则一致。”也就是公司明文规定的文化价值,和员工私底下的行为规范要一致,而非说一套、做一套。例如总经理在新人训练时,告诉大家公司讲究诚信,但是新人私底下却看到同仁向厂商拿回扣,放入自己口袋,显然“显规则”与“潜规则”有很大的差距。
文化要能历经时代的考验,也要经得起内部公开讨论,让员工知其所以然,也要打从心底认同。
美国娇生(Johnson & Johnson)是一家相当严守文化规范的家族企业,到了1980年,新任CEO挑战文化规范,他认为公司已经朝科技、医疗等产业发展,应该重新检讨文化规范适不适用,一开始引起内部一阵哗然,但后来还是展开一连串的讨论,将行为规范逐条检讨,历经半年后,发现每项规范都适用于当下与未来,应该将所有的规范保留下来。
台湾大学商学研究所教授陆洛指出,“这半年的文化讨论、思辩过程对娇生来说太重要了,因为这个过程,让员工知道文化背后的道理是什么,也打从心理认同这些行为准则。”娇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每当有重要决策,或员工日常的行为规范,都会以此为判断依据,文化价值可以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加国秋色七大最佳欣赏地 驱车皆能达

据加拿大消费者联盟,在加拿大的许多地方,当寒风吹落树上的“焰火”时,秋天已经带著一年中最美丽的景色远去。虽然加拿大有大片可供欣赏的林地,但并不是每一处都可以开车就能到达的。下面是可以开车去欣赏的加拿大最佳秋色欣赏地。

班夫国家公园(Banff National Park),亚省

落基山的秋天来的特别早,有时随著劳动节长周末一起到来。九月初的几个星期内,白杨和亚高山带落叶松开始换装。这时,班夫国家公园地区就被一片黄色和金色笼罩。高大的树木并不是吸引你的唯一法宝,这里还有各种野生动物。灰熊,麋鹿,金雕时不时地从你眼前掠过。公园内还有好几条可以徒步旅行的小道,随著夏季人群的散去,这里绝对是属于你一个人的。

阿岗昆省立公园(Algonquin Provincial Park),安省

借著临近多伦多(大概4小时车程)和渥太华(大概3个半小时车程)的便利,阿岗昆省立公园可以算得上是安省最好,最近的秋色欣赏地点了。秋季,阿岗昆省立公园的颜色一般会变两次:九月底,10月初的时候,枫叶开始变黄,发红。而白杨,红橡木以及美洲落叶松在11月初又开始换装。欣赏这里的美景最好骑上自行车或沿河泛舟。在有些寒意的秋季里,阿岗昆的小道也是游人稀少,最适宜喜欢安静的你了。

尼加拉公园大道(Niagara Parkway)和葡萄酒之乡(Wine Country),安省

被丘吉尔称为“世界上最适宜在周日午后开车兜风”的地方,这段沿安省尼亚加拉河的大道途径安省葡萄酒产区。它为你带来的可不仅仅是美丽的风景。1812,这里还发生过几场激烈的战斗。公园大道上还装点著一些历史遗址,其中包括位于Queenston的布鲁克纪念碑(Brock’s Monument),用来纪念不列颠Sir Isaac Brock爵士抵抗美国人的最后一战。10月上旬和中旬是欣赏美色的最佳时期,而且这里还有美酒可供品尝,风景优美的布鲁斯步道(Bruce Trail)也在附近。

劳伦斯山脉(Laurentian Mountains),魁北克省

劳伦斯山上的糖枫和黄桦在秋季展现的景色让人如痴如醉,以至于Mont Tremblant小镇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节日。Symphonie des couleurs节日从9月初一直持续到10月底。对徒步旅行者来说,Tremblant简直就是他们的天堂。小镇上盛大的户外音乐会也吸引许多音乐爱好者,就连高尔夫爱好者也趁此良机在冬天来临前好好地过一把瘾。

爱德华王子岛省

从桔黄色到鲜红色,爱德华王子岛省的秋色是最多样,最炫目的。Northumberland Strait和Gulf of St. Lawrence温暖的天气使得人们从九月中旬到10月底都能欣赏到最美丽的景色。迂回穿梭在乡间的自行车道和自然的传统小路给了自然爱好者多种多样的选择。漫游在乡间森林,你不用担心会有一只灰熊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或者遭到猎人的误射,因为这里是不允许打猎,也没有灰熊生活的。

卡博特之路(Cabot Trail),布雷顿角岛(Cape Breton Island),新斯科舍省

风景秀丽的卡博特之路沿著布雷顿角岛的北部海岸蜿蜒前行。最适宜观赏秋色的时间是10月上旬和中旬,Pleasant Bay, Port Hood和Cape North地区的糖枫,白桦和花楸是最值得一看的。从布雷顿角高地国家公园(Cape Breton Highlands National Park)还能看到壮观的海景。

芬迪小径(Fundy Trail),新不伦瑞克省

由于阔叶树木和针叶树木混杂而生,新不伦瑞克的秋天就像是一块调色板,任你领略各种颜色。10月的前两个星期来这里,红枫,桔黄色的榆树和黄色的铁木正是颜色最为绚烂的时候。当你在那里的时候,别忘了品尝一下世界知名的当地龙虾,扇贝和蛤蜊。

2008年9月4日星期四

谁将成为加拿大大选最后赢家?




(星星生活特稿:连鹏)自由党领袖狄安周一下午与总理哈珀会面后表示,今年秋季将会举行联邦大选。狄安形容他与哈珀20分钟长的会面是“文字游戏”,他指哈珀不想加拿大人有太多时间看到他没有准备面对经济困境,和不想再面对任何补选。

总理哈珀发言人称,狄安曾被问及会否在预定2009年大选前,支持保守党少数政府,但狄安予以拒绝。发言人更直指,目前经济不明朗,政府有很多工作需要处理,但反对党清楚地希望提前选举。

对于哈珀来说,提前举行大选是他在今年7月底魁北克保守党领导人会议上表达挑战自由党领袖狄安而进行“当机立断”战略的顶点。与狄安一整个夏天都在沉思如何在秋季大选中扳倒和战胜现任保守党政府不同,哈珀则想尽办法把主动权控制在自己手中:他希望控制大选的时机,推倒自己的政府,把筹码都尽量控制在自己手上。

尽管早前保守党已就加国大选进行了修改,法定2009年10月19日为下届全国大选日期,这些都不再重要。外界认为保守党并无绝对优势组成多数政府,对他采取近乎疯狂的行动,自行解散政府并启动选举而表示费解。但哈珀向来以聪明著名,他急于决定大选肯定已运筹帷幄,并希望避免和解决以下的一些问题:

1,加国未来经济形势不乐观

美国经济减速,全球金融市场危机以及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同时推高了加拿大的通胀预期。而快速上升的通胀率将影响加拿大经济前景。央行今春大幅降低利率以后,连续三次宣布维持3%的利率水准,以促使加国可以在2009年下半年前将通货膨胀降至2%的目标水准。

虽然联邦财政部长费海提及总理哈珀多次表示加拿大经济依旧坚挺,但是越来越多专业数据仍让人担忧不已:国内需求有所减缓、高失业率(尤其是安省和魁省)、房地产市场的放缓以及股票市场的调整,使得加拿大家庭负债增长速度远超过财富的增长。

2008年将是全球经济形势严峻的一年,加拿大是否可以平稳度过全球经济黯淡期,连诸多的经济学家都意见不一。如果未来油价持续高企、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形势越加恶化,选民可能将会把更多怨气撒在保守党政府身上,所以说加拿大未来经济形式的不乐观,是哈珀急于大选的原因之一。

2,国会无法顺利运作 参议院改革受阻

哈珀的前幕僚长、卡尔加里大学政治科学家弗拉纳根(Tom Flanagan)上周表示,哈珀对大选的赌注也是建立在他所十分在意的一项关键性的政治改革没有取得任何进展的基础上。

弗拉纳根表示,哈珀最关注的是参议院改革,而参议院改革在国会却迟迟无法通过。作为执政的保守党支持一个“3-E参议院”。3-E是代表选出来的(elected),每个省份有相同代表的(equal),和有效的(effective)参议院。保守党政府甚至得到国内权威宪法专家支援,坚称法案只需国会通过,即可颁布法律。

但是哈珀虽可以以强人手腕管理政府,但在国会中保守党仍是少数,所以不得不面对反对党的阻击。哈珀希望得到权威以便按照自己的想法施政,他认为“国会已经变得像个马戏团一样”,不再能够协助他。改变此局面的唯一出路,就是大选。

3,打垮自由党布局

非常熟悉哈珀性格和策略的弗拉纳根认为,哈珀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仍坚持秋季大选,此行为看似疯狂,其实蕴含深意。

他认为,即使哈珀无法大胜而仅以少数政府继续执政,也将对自由党造成打击。如果保守党从自由党手中抢走几个国会议席,就能打乱自由党的阵营,延续他的长期策略,打下加拿大的所谓“自然执政党”。

弗拉纳根认为,2004年哈珀重挫马田(Paul Martin),把他的自由党政府打成少数政府。2006年,哈珀第二次出击,赢得自己的少数政府。哈珀即将展开第三场攻势,即使不会全面大胜,也会让自由党陷入长期混乱。如果自由党再失掉几个席位,它会立即罢免党领狄安,并将不得不启动昂贵的党领选举。

如果自由党出现混乱,新的党领将不得不花费几年时间去调整策略,这样哈珀也可以更加平稳和顺利的施政,在国会中行动自如。

4,大选将提供新的内阁人才

目前哈珀政府内阁缺乏可用之人。在哈珀政府表现颇佳,很有国际观的外交部长艾民信,在2006年大选时以自由党候选人身份参选,胜出后即改换门庭转入保守党。虽然他在和美国谈判软木出口,以及促进加中关系上颇有作为,但是毕竟有“跳槽”前嫌。

另外一名近来备受瞩目的政坛新星、接替艾民信出任国际贸易部长的参议员福蒂尔(Michael Fortier),他作为一名参议员,并非由选民选出来的,而是由保守党政府指定的。他虽然表现不俗,但是对于对哈珀政府信誓旦旦表示国家需要更多问责的承诺,受到外界颇多议论,也让哈珀政府不得不面对尴尬局面。

同时,哈珀在选择内阁成员时遭遇到“省籍”问题。哈珀保守党的内阁主要来自于加西的阿尔伯塔省和卑诗省,但是在魁省和安省地区却缺乏内阁才俊。到底应该平衡“省籍”,按人口从各省选择内阁部长以讨好地方选民,还是按才能“唯才是举”,这也是哈珀政府两年多来颇为头痛的问题。

此前哈珀为了讨好魁省选民而从该省选择了几名内阁部长,但都表现平庸,更甚的是“政坛新星”卞聂尔因丑闻而被迫下台。

哈珀在2006年初大选时,由于很多政治才俊对哈珀不了解,甚至缺乏信心,所以并未“抛头露面”参与选举,并不想为了哈珀的政见和理想去奉献自己。但是经过几年观察,更多的政治人才将选择为哈珀出战。举行大选将为哈珀提供更好的“人才库”以缓解保守党缺乏有经验有能力有作为的内政官员的窘境。

5,把握最好的时机

保守党已经做好了100%的准备。总理办公室(PMO)已经为选举奔波了数月,从去年秋天的施政报告开始,就期望着反对党在信心投票中投出反对票,而可以让政府垮台。但是与他们预期相反的是这并没有发生。

自由党去年筹款不足450万元,远远不及保守党的1,700万元,总理哈珀的诽谤诉讼,原本要求250万元赔偿,现又多加100万元滥用名人的赔偿,令自由党捉襟见肘。

两周以来,保守党总部向竞选幕僚们发去了竞选有关指令;同时有关竞选的战略会议也在增加。同时,保守党也推出了商业广告,虽然明显攻击狄安的内容,但是把哈珀塑造成亲民的领袖,而变相的指狄安缺乏领袖气质,无法领导一个国家在经济形势不明朗时候继续前进。

缺乏竞选资金,还处在过渡期的自由党,遇见“财大气粗”、已经做好100%准备的保守党,选举的难度可想而知。

6,左派政党的兴起

自狄安当选党领以来,自由党的方向逐步左转。而放弃中间路线不仅给哈珀很多可乘之机,同时也会造成自由党与新民主党、绿党这些传统左派政党的冲突。

目前新民主党与绿党都很受欢迎。新民主党的支持率在16%左右,绿党则保持在10%上下,两者相加甚至达到25%以上,足可以“刮走”自由党很多选票。不仅如此,加上魁人政团在历届大选中占去10%的选票,自由党可以争取的选票所剩无几。

在绿党领袖梅(Elizabeth May)的杰出领导下,最近绿党的支持率在逐渐增加。就在上月末,首名绿党国会议员诞生,前温哥华独立议员威尔逊(Blair Wilson)原属自由党,他将代表绿党出战下届大选。传统上绿党会与新民主党争夺选票,但是因为狄安今年大选将以环保政策“绿色转移”作为主要竞选政纲,绿党夺去的将是自由党,而非新民主党的选票。

少数政府不利于国家长远发展

在今秋大选中,究竟是支持保守党还是力挺自由党,各派的支持者意见不一。但大家都同意如果加国一直维持少数政府将不利于长远发展。

从2004年的马田政府开始,到现在的哈珀政府,少数政府已经在加拿大连续执政了5年,现在是时候做些决定了,因为一个少数政府并不利于国家发展,它会影响国家的体制以及伤害国民。

少数政府只能出现“事倍功半”效应,使得国策无法延续,政府施政变得低效,党派之间增加矛盾。过去的5年,加拿大已经成为一个“低速发展”的国家。

在上次大选中,马田政府的政见包括:提出凯洛纳协议(Kelowna Accord),联邦政府将对第一民族拨款以改善教育、住宅和健康服务等联邦-省府协定,但哈珀政府上台后决定不再落实这一协议;全国性的日托服务,被现任政府废弃。

哈珀政府花了很多时间处理降低货劳税问题,此外还有:一项打击犯罪计划;向华人、原住民等社区道歉;给了魁北克更多的权利;延长阿富汗驻军时间,让国家在这场无法胜利的战争上投入更多资源;一项绿色环保计划,但一直处于缓慢酝酿之中。

作为少数政府,很难在经济和政治上做出重大举措。少数政府的性质注定了政府只能制定短期目标,无论此前的马田还是现在的哈珀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谨慎的保护自己,让自己的政府不垮台。唯一不同的是,马田对于扩展政府的功能有长远打算,但是却很难避开反对党的攻击。而哈珀精于此道,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处理问题,保护自己。

由于哈珀的经济学背景,他被视为是一个谨慎的国家财政管理者。但是由于总是在准备随时而来的大选,所以他的财经政策显而易见会出现问题。目前哈珀政府正处于赤字边缘,为了吸引选票,他用高昂的代价去降低税收,正在变相的榨干国库。

在少数政府中,政治家们讨论政策时,不是在考虑它所能为民众带来的价值,而是首先考虑政治效果。虽然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少数政府的立场上,人民被视若无物。

固然一个有正方反方、有强势反对党监督的政府,才可以避免腐败,但是如果加拿大持续出现少数政府,如果两党对加拿大价值的不同理解和执政理念分歧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深,只能造成频繁大选,只能让民众一次次的投票最终失去信心,只能让法令和计划朝令夕改,对于加拿大来说,并不一定是好事。



谁将会赢得加拿大大选?

事实上,保守党在国会里没有任何相同意识形态的政党来支持他们,同时他们所拥有的国会席位也是历届少数政府有史以来比例最少的,但是它维持了33个月,远远高于此前历届少数政府平均18个月的寿命。同时哈珀政府多次面临信任投票和反对党阻击,但仍然成功的通过了多项立法,可以说让人印象深刻。

虽然哈珀政府并没有像民众期待的那样好,但是至少提供了一个健全的、适当的政府。有专家表示,在经济形势不好时右派执政比较好,因为他们会谨慎支出,而左派却容易轻易给民众“发支票”、“做承诺”。

虽然哈珀的外交政策备受诟病,比如他的阿富汗政策、跟中国之间的关系每况愈下、拒不执行京都协议等让反对党派打骂声一片,但他当初竞选时的承诺,如减税、就人头税问题向华人道歉、减少移民登录费等,都基本做到。反观自由党,连续执政12年,其中大部分时期都为绝对多数政府,只是在竞选前承诺,但从未真正想过就人头税问题向华人正式道歉。虽然保守党的理念过右,有时不讨喜,但自由党的表现更像是让人厌恶的“政客”政治。

狄安是谦谦君子,是个好人,但在选民心中却缺乏领袖气质。哈珀比较强势,不懂得中国式的“变通”,但是却直接了当,说到做到。在最新的一项民意调查中,作为国家领袖领导力上哈珀得到选民53%的支持,远远高于狄安的17%。

至今让笔者纳闷的是自由党党领的选举办法。2006年12月2日在蒙特利尔举行的自由党党领选举,选举那几天充斥在媒体上的都是“幕后操纵、拜票、拉拢、借票打击”等词汇,不禁让人怀疑这究竟是领袖选举还是充满政治角斗的智力游戏。由于八名竞选者没有一人可以在一轮投票中得票超过半数,所以只能一轮一轮往下刷,直到最终剩下强硬的叶礼庭与温和的狄安对决。

是次自由党领袖选举投票结果主要取决于落选者的支持。如果没有像克雷蒂安或马田那样在党内有绝对优势,可以在首轮就冲过50%顺利当选的话,那就可能意味着在激烈的竞选中最强者未必当选:因为最强者可能成为众矢之的,遭遇攻击,最终加大与其他竞争者的关系,造成在其他阵营的接受度低。

首轮投票中叶礼庭获29.3%支持,狄安则排名第三取得17.8%的支持,但他随后得到了居于第四的安省甘乃迪的全力支持。甘乃迪为狄安背书,号召所有支持他的人转向支持狄安,从而让狄安逆势而上,加上其他阵营支持者都“憎恨”此前“领头羊”叶礼庭,所以狄安才得以顺利当选。

自由党党领的选举造成三个影响:其一是其花费巨大,其二是可能无法选出支持率最高、最有领袖气质的,而是出现一名最容易让各派接受的相对温和党领。其三是它造成了党内各实力派人物之间的矛盾,这种裂痕需要时间去修补。

总理哈珀将在9月7日早晨拜会总督庄美楷( Michaelle Jean),要求她解散第39届国会,从而启动联邦大选。

根据《环球邮报》和CTV电视台本周一发布的民意调查显示,加国选民对国家发展的方向表示满意,并对保守党和他们的领袖哈珀的信心远胜于狄安和他的自由党。如果周一举行大选,将有37%的加拿大人会选择保守党,而只有29%的人会选择自由党,还有17%的人会选择新民主党,9%的的人会选择绿党。

分析人士指出,从民意调查上看,保守党已非常接近多数政府,但尚未有最终把握。与今年6月份前外长卞聂尔丑闻造成两大主要政党势均力敌的局面相比,保守党显然赢得了更多的支持。

让保守党走出逆境的则是来自卑诗省和安省部分地区越来越多的选民支持。该民调显示,目前只有45%的加拿大选民认为应进行“政党轮替”,即需要组建一个由不同政党执政的新政府,比2006年1月大选时的63%有大幅下降。

在接受民意调查时,选民显示出对经济议题的关注。在对于哪个政党更有能力处理加拿大所可能面临的经济衰退问题上,保守党获得了38%选民的支持,自由党获得了27%的支持。民众对经济问题的关切对以环保为主打议题的自由党领袖狄安来说是不利的。据悉,哈珀竞选策略将主要瞄准狄安的“绿色转移”碳税计划,抨击狄安的政策将会损害加拿大经济。

在选民心中,不仅哈珀政府控制经济议题的能力更强,在其他诸如妥善处理跟美国的关系、给予国家更积极的前景上,也比狄安更胜一筹。

作为狄安来说,现在必须要想办法吸引那些把自由党当作第二选择的其他左派政党(新民主党、绿党)选民支持。其中最好的策略则是试图说服这些选民,如果想要阻止保守党组成多数政府,选择自由党将是唯一出路。


华人投票意向

究竟该选强硬的哈珀还是选择温和的狄安,这是个不容易做的决定。

面对即将而来的大选,很多加拿大华人感到“郁闷不已”。虽然哈珀上台后不久就在国会就人头税问题代表加拿大政府向华人道歉,并且多次展示了他亲华人的一面,但是他过分干预中国西藏问题,加大对中国人权的指责,尤其是“杯葛”北京奥运的行为引起大多数加拿大华人的强烈不满,当加拿大和美国的华人网站一旦有哈珀又作出对中国“不和谐”的举动或言论时,几乎所有的网友都群情激昂的指责哈珀破坏加中关系,外交上缺乏战略考虑和宏观视野,是一名政治“愤青”。

虽然保守党引起华裔选民的不满,但自由党也无法提起华人投票的热忱。在此前多项议案上,如争议颇大的C50法案,自由党由于担心触发大选,一而再,再二三的一边抨击,一边为保守党护航。自由党为了一己之私而背离一直坚持的立场,将党的私利凌驾于选民和支持者利益之上,坏了自由党的形象和声誉。

最近有多名自由党死忠“粉丝”向笔者表示,今秋选举既不会投保守党,也不会投自由党。他们既不认同保守党的政治路线,又对自由党狄安过分软弱、总是妥协的性格感到失望。

虽然有此间人士号召华人踊跃投票,但笔者预计今年大选的全国投票率将创下历史新低。


多伦多离奇案:华女遭绑椅上狂插惨死

北约克湾景大道(Bayview Ave.)与雪柏大道东(Sheppard Ave E.)附近一幢四层高出租公寓楼,周二傍晚揭发残酷凶杀案,一名疑是华裔女子,被发现遭人捆绑在椅子上,身上有多处刀伤,救护员到场证实已经死亡,死者是多伦多市今年第46名凶杀案受害者。

警方称表示,本周二下午6时30分左右,警方33分局接到报警电话,得知在湾景路夹雪柏路地区的Talara Drive 75号柏文大厦发生事故。警员闻讯后赶到大厦,在大厦内发现一名女子身上有明显的伤痕,随后急救人员宣布受害人死亡。”

现场发现一名年近30岁女子,负责此案的基里亚库探长没有说明死者的族裔身份,但表示她是一名东亚裔人士。有消息称,该名女子被绑在一张椅子上,身上有多处刀伤。警方将大厦四楼部分走廊封锁,禁止闲人接近。警方尚未公布死者身份,也没有说明案发原因。

入夜后警方将停车场一部蓝色凌志房车拖走搜证。另外将一名年约20余岁亚裔男子带走协助调查,亚裔男子自己以T恤蒙面,消息称他可能是揭发命案及报案者。

在现场调查期间,一名自称是死者友人的华裔女子,试图进入大楼探望朋友,但被看守现场的警员阻止。之后,她拚命地打电话想联络死者,希望这仅仅只是一个误会,却发现始终没有人接听电话。最后那位女子匆匆离开现场,并且用普通话大声地要求记者不要对她拍照。

据此间媒体报道,目前警方的调查工作谨慎且缓慢。揭发凶案的死者的同居男友周二作为目击证人曾被带回警局问话,周三下午又被警方传讯多时然后再次获释。与此同时,警方还了解到,在事发前几天,曾有一名男子于深夜在出事柏文附近出没,偷窥楼内女性住户的窗口。

警方称,死者的男友于周二下午6时30分左右打911电话报案,警方和急救人员抵达现场后随即宣布受害人身亡。有报道称,死者是于前日下午3时左右遇害,但这一说法尚未获得警方证实。

警方表示,目前他们仍将这名男友当作目击证人。死者的一些朋友也前往33分局,向警方提供线索。有住户称,这名男友与死者同居已有数月。

媒体查找住户资料后猜测,死者可能是一位田姓(Tian)31岁中国签证留学生。而警方则表示,由于他们尚未与死者的亲友取得联系,因此暂时不会公布死者的姓名。由于死者可能是中国签证学生,警方曾联络过总领馆寻求协助,但是总领馆方面需要警方证实死者身分之后才能提供所需协助。

比较耐人寻味的是,警方在案发现场拖走一辆蓝色的凌志四门房车作为涉案证物,但是查证所得,该车并非死者所有,亦非住在凶案现场的同居男友所有,登记车主为一吴姓男子,于今年1月24日才登记,地址在北约克。

另据CTV报道,案发现场附近的许多住户称,在出事前的几个晚上,在出事柏文大厦附近,多次见到一名头戴黑色棒球帽的男子行踪可疑,似乎在偷窥大楼女性住户的窗口。警方已向这些住户录取了口供。

据一名居于该楼的华裔住客表示,该处住客平日出入都需要配备锁匙,陌生人不容易入内,除非有人紧随住客身后入内。该住客又表示,居于该建筑物的华人不多,而遇害的那一伙人亦很生面,相信最近才搬入上址,但就未曾直接碰过面。


贺绍强:我现在根本就不想再回美国


今年2月份刚回国时的贺梅
今年2月份刚回国时的贺梅


回国后的贺梅(右一)与父亲贺绍强、母亲罗秦以及弟妹的合影
回国后的贺梅(右一)与父亲贺绍强、母亲罗秦以及弟妹的合影

7年诉讼争回贺梅 留美博士否认“后悔带女回国”一说

  美媒扭曲报道“贺梅回国”

  ■播出内容不但脱离上下文还进行了剪辑

  ■不符合他们预想的内容拍了也不播

  ◎文/《青年周末》记者 邓艳玲 ◎供图/CFP 钟志兵

  “我现在根本就不想再回美国去。”半年多前刚从美国南部城市孟菲斯带着一家五口,回到中国的43岁中国籍男子贺绍强,9月1日斩钉截铁地对《青年周末》记者说。




  贺绍强就是在过去7年与美国白人贝克夫妇争夺9岁女儿贺梅归属,在美国轰动一时的“贺梅案”中的父亲。贺梅不到一岁的时候,贺绍强夫妇因故把贺梅寄养于贝克家,贝克夫妇后来却不肯让贺梅回家。最终贺绍强通过法律途径要回了亲生女儿。最近有美国媒体说,当初因为签证问题,不得不带着孩子们搬回中国的他,现在很后悔带着孩子们回到中国。而他告诉记者,美国媒体的那段报道,完全是断章取义,甚至对他说的话进行了剪辑处理,他已通过在美国的律师,与电视台交涉,要求电视台公开道歉。

  对话背景

  这两天,一篇名为《贺绍强后悔了,想回美国》的帖子在国内不少知名论坛、海外华人网站社区流传。帖子里说的是美国孟菲斯电视台WMCTV的网站,刊登的一篇由Brooke Sanders撰写的题为“贺梅:回家?”(Anna Mae He: Coming Home?)的报导透露,贺绍强对记者说 “带着孩子们回到中国是一个很大的错误”,而他现在正在考虑带领全家回到美国,回到孟菲斯,“与孩子们一起返回美国,对我而言,意味着一切”。有些帖子后还附上了美国这家电视台的采访视频,里面有贺绍强的原音。

  一时间,网民纷纷将此前贺绍强“反美斗士”形象拿出大加讽刺,认为他狠狠地打了祖国一个耳光。到底是什么让在异国他乡的美国坚持抗争7年终获亲生女儿贺梅抚养权的贺绍强,在回国半年多就萌生悔意?他真的后悔了吗?他后悔了,美国田纳西州法院专门以贺梅名字命名的“贺梅法案”还有什么意义? 8月31日,《青年周末》记者电话采访了身在长沙的贺绍强。

  贺梅法案

  首部以华人命名的法案。美国田纳西州首部保护亲生及领养父母权利的法律,目前美国众议院已经通过该法案,正等着签署通过。

  “贺梅法案”源于一起审了七年的抚养权案,涉及留美的中国贺绍强夫妇、美国白人贝克夫妇及贺绍强夫妇因故寄养在贝克夫妇家中的女儿贺梅。最后,田纳西州最高法院推翻了之前两个地方法庭的判决,把贺梅,这个8岁女孩交还到亲生父母贺绍强夫妇手中。而之前的两次判决中,贺绍强夫妇被剥夺了为人父母的一切权利:探视权、监护权、父母权。该事件被评为2007年度国际十大经典案件。

  美国电视台播出内容 “OUT OF CONTEXT”

  我在接受他们电话采访的时候,坦诚以待,畅所欲言,但最后播出的内容却是按照他们的想法剪辑、并断章取义的内容

  青年周末:特地从网上看了美国那家电视台关于你的报道视频,听到了你的原话,你对带贺梅他们回国后悔了?

  贺绍强:我必须要声明的是当时,我说了十几二十句话,而且,都是有上下文的,但最后播出来的,却是“OUT OF CONTEXT”,断章取义,按照他们自己的需要来截取我的原话。

  青年周末:你难道没用英文一字一句说过“带着孩子们回到中国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贺绍强:7月23日,美国的记者打电话来问孩子们回来之后的情况如何。我就告诉他们,回国之初,我们还是非常高兴的。而且,从2007年7月到我们回国之前,贺梅回到家经过了半年的过渡期,和家人相处得很好。我们就觉得,我们家里已经准备好了,就回来了。

  不过,从孩子目前的适应情况看来,贺梅比弟弟妹妹们稍微差了一些,她在普通的学校上学,班级有60个学生,的确与她在孟菲斯小班制的班级不能比,她现在还不会说中文,听也只能听懂一半,和同学老师交流也有些困难。

  然后对方就一直强调,那你从小孩角度来说,回来是对还是错。我就说,从这方面来讲,太匆忙带她回国的确是个很大的错误。但我同时也告诉他,作为父亲,肯定会竭尽全力帮助她适应中国的学习和生活。当时,我回答他们的问题是分两面说的,我没想到的是他取一面。

  青年周末:但你接下来就说,“与孩子们一起返回美国,对我而言,意味着一切”?

  贺绍强:他们不但只取一面说,对我的回答断章取义,还把我的话进行了剪辑处理。我所说“是个大错误”,当时根本就不是指让贺梅回来这件事,是指刚回国时让贺梅在重庆上的那家国际学校也是个错误,这对还没读书的弟弟妹妹来说,并不公平。后面的话也根本不是跟着“和孩子们返回美国”。他们经过剪辑处理把这两段完全不相干的话放在了一块!

  说“返回美国”这番话,也是对方反复追问,如果孩子们真的是完全无法适应中国,那我会怎么办?我就说只要小孩在这里能够过得好,这就是我争取的一切事情;如果说小孩确实在这里不能适应,我有机会,我当然也愿意一家人一起去美国生活,那也是我的一切,我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小孩。

  我说了三点,最后总结是作为父母亲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要小孩健康成长,有机会两国间走动,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我不希望有什么限制。

  我在接受他们电话采访的时候,坦诚以待,畅所欲言,但最后播出的内容却是按照他们的想法剪辑、并断章取义的内容,这简直是对我的污蔑。

我们笑得很开心 他说没新闻价值

  美国人其实很自高自大。从来都只是别国人,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小孩,到美国来,没有说把小孩从美国家庭或者从美国带走的

  青年周末:这家电视台(WMCTV)的以前报道你的新闻,也是这样断章取义吗?

  贺绍强:以前在美国国内的时候,采访的主题就是关于我们争夺贺梅扶养权的案子本身,应该来说,比这次好多了,两边的情况都做了比较客观的报道。



所以我心里是没有什么防备的。

  不过经过这次这件事情之后,我也想起来了,其实,今年2月份时,他们跟着我回中国做跟踪报道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他们的选择标准来了,只不过当时我没在意。

  青年周末:怎么表现的?

  贺绍强:他们跟着我们拍摄,在这里,他们亲眼看到我有工作,在大学当老师;我们有住房,房子比在美国的条件好;三个小孩都在读书,没有失学。一切都安排很好,小孩也很开心,我们笑得很开心。但我看到他们的记者在回避这些场景,好像很失望的样子,回去他就没有报道这些东西。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没有新闻价值。

  这次我才真正明白,原来他们一直在等着看我们的好戏。如果是我们回国的报道,他们希望看到的就是小孩痛苦不堪,尤其是贺梅。他们就可以得出预想的结论美国好,美国是天堂。

  青年周末:你们官司也赢了,回来都好几个月了,他们得这样一个结论有意义吗?

  贺绍强:我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美国人其实很自高自大,在他们眼中,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凡是美国做的事都是对的,和美国不一样的想法就是错的。从来都只是别国人,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从外国到美国来,没有说要把小孩从美国家庭或者从美国带走的,很少有这种情况。像以前的古巴那个被母亲带着偷渡的小男孩埃连,拖了很久才最后被家人带回古巴。这件事在美国也是闹得沸沸扬扬,美国人怎么也不肯相信,古巴那么穷,小埃连愿意再回去。

  像我们家的情况也是一样,美国人心理上也很不平衡。孟菲斯的地方法官,一审,二审的地方法官已经做了结论,包括贺梅的养父母贝克夫妇都认为,中国教育各方面,医疗、卫生、教育各方面都不好,比美国差很多,对小孩很不利。

  他们认为自己是考虑到小孩的利益,但这个利益实际上是他们的标准。他们首先定了这个标准,所以他们想来看好戏。

  回国时有美国人想挽留

  我在这里能够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能够在这里扬眉吐气地做合法的公民,做很好的公民,非常开心。

  青年周末:不可否认,美国现在的医疗、卫生、教育条件的确比我们目前的要好,对孩子的确有利,媒体设想你回来遭遇各种不便,也应该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贺绍强:从目前来说,美国是有不少优点,但是我并没觉得有多遗憾,这是事实。就我个人来说,我在这里能够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能够在这里扬眉吐气地做合法的公民,做很好的公民,非常开心、快乐。

  从这一点来说,美国跟这里简直是无法比较。尤其是美国南部的田纳西州那一带,种族歧视是非常严重的,那里以前就是三K党的总部。从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自己的事业,完全是两重天。其实WMCTV的记者既听到了我亲口和他说的这些,还看到了我的真实情况。

  青年周末:他不是电话采访么,怎么看得到?

  贺绍强:他告诉我,在打电话给我之前,他们看到了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台上播放的我们一家的专题片,上下两集,30分钟。这个片子,是5月份CBS的记者专程来中国拍的,比较客观地呈现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我在中国的工作,和我们整个家庭的现状,我们在片子里的快乐和适应让孟菲斯电视台的人很不相信,所以他们才会打电话给我来采访。其实,我给他说的话,和向CBS记者说的话,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前后脚采访,我的心里感受基本都是一样的。但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却是天壤之别。而且,我说了十多二十分钟,最后WMCTV呈现出来的报道不足5分钟。我不得不说,他们在这件事上是有意歪曲报道,看不到好戏故意捏造。

  从我个人来说。我根本就不想回去。当初也是我们主动提出要回到中国的。

  青年周末:但很多人的看法是,当时你们主动的离境,就是为了不在移民局留下污点,以求再次回到美国?

  贺绍强:当时即使他们留我们,我们也不留。事实上当时就有美国的一些立法人员,还是很重要的人物,说可以想办法让我们留在美国,但我们也不在那边。这个没有媒体来问我,更加谈不上报道了。

  说我不想留下一个污点,这也没错。我就是主动离境,我今后要来也是堂堂正正的来。我的三个小孩,目前来说是美国公民,我作为他们的监护人,希望能够有这种自由,没有受到限制地来去美国。这个我和电视台的记者说了,但他们选择性地漏掉了。

  贝克夫妇当媒体面误导贺梅

  小孩当时只有六七岁,她肯定会问自己父母亲哪去了,他们却说你父母亲很坏,把你抛弃了,不要你了,这对小孩是一种很严重的伤害,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也是错误的,但美国很多媒体其实是在纵容这种错误。

  青年周末:你说他们是为了看好戏,但据说你至今都保持着和贝克夫妇的热线联系,这难免会给人留下话柄,说你为了回美国在讨好他们?

  贺绍强:我最近还邀请贝克夫妻来北京观看奥运会(搜狐联想2008奥运、联想官网),来我家里做客呢。我甚至建议他们到中国的学校来教英文,来中国住上一段时间,这样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每个月,我都会让贺梅也和他们通一两次越洋电话。

  我们保持和贝克夫妇的联系,不是回到中国才开始的,以前在美国就是这样。我们和贝克夫妇并不一样,贺梅回家之后,我允许他们每周都可以来看望贺梅。贺梅回国前在美国过的九岁生日,我们还邀请了他们来一块参加生日PARTY。

  我们这样做,完全是从有利于贺梅成长考虑的。就是两个家庭之间有仇恨,我也不想让这个仇恨的种子在她心里播种,我想让她看到的是两个家庭是友好的。我做这些并不是为了要和贝克夫妇交好,我是从小孩角度来说,不想跟他们有仇恨。毕竟他们养育了贺梅那么多年。

  青年周末:你不觉得贝克夫妇其实真是非常爱贺梅吗?他们为了得到贺梅的抚养权,甚至卖了自家豪宅,陪你一直耗了七年?

  贺绍强:我觉得他们从主观来说肯定是爱她的,尽他们的能力,给她很好的食品,好的衣服,甚至让她接受好的教育,这个从主观来说他们是愿意的,但是从实际效果来说,不一定会好。

  贺梅一度对人说,她是墨西哥人。因为贝克夫妇说她的父母亲是偷渡进来的,在墨西哥边界,现在消失了。

  去年7月,《今日美国》报去他家采访的时候,贺梅就坐在贝克太太的腿上,贝克夫妇就说,贺梅是被亲生父母抛弃了的小孩,我们拯救了这样一个被抛弃的小孩,不然她会被送到中国,送到很恐怖的地方。这个做法让《今日美国》报的记者都觉得过分了,这个记者后来忍不住问我,贝克夫妇这样对着媒体说,你怎么评价,我就说,小孩当时只有六七岁,她肯定会问自己父母亲哪去了,他们却说你父母亲很坏,把你抛弃了,不要你了,这对小孩是一种很严重的伤害,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也是错误的,但美国很多媒体其实是在纵容这种错误。

  贝克家所谓的豪宅,是有30年按揭的,他们还没付清的。当时他请的律师在当地是个大牌律师,费用非常高,每小时两百多块。当时他们经济上承受不了交这个费用,他们也是被迫把它卖掉。

  还有个情况很少人知道,那就是刚开始打官司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双方都无法预料这个官司会打一年还是打七年,官司会花掉他们两三千块钱,还是花掉他们一百万,他们没有预料的。七年前,因为我没钱请律师,他们以为这个官司只要几个月时间,只要花上几千块钱。

  青年周末:毕竟他们坚持下来了,可见他们确实对贺梅很好。

  贺绍强:你不觉得这个在逻辑上是颠倒的吗?我也很奇怪,为什么媒体上这种看法会那么普遍。就因为他们花了100万,花了7年时间,所以他们很爱贺梅?!其实他们不知道会越陷越深的,在头一年两年,他们一直是势如破竹的,他们一路都在赢,他们以为很快就会结束官司。他们坚持就说他们爱得够,我们就不够爱吗?


2008年9月3日星期三

穷忙没有获益人

警惕上行社会的“下流化”

  穷忙族的利益分配被“洗劫”了吗?一定是,但洗劫者也没有受益。一个经济提速的上行社会要警惕其“下流化”的怠速和道德怨恨。

  文/胡赳赳

  比穷更可怕的是穷忙。比穷忙更可怕的是没有受益人。资产缩水、货币通胀、事业遭遇瓶颈、人生碰到天花板,财富在分配、转移之后迎来第三个象限:蒸发。富者没有更富,而穷者变得愈穷。

  一位中产阶层人士惊呼,别说老百姓了,我自己都处处能感受到生活资料的压力:手机在降价,但手机变成快速消费品;电视在降价,但高清电视并不便宜;汽车在降价,但汽油在涨价;挣钱容易,花钱更容易,贬值也更快。

  GDP代表你很忙,人均GDP代表你很穷。从群体定义穷忙是一个阶层,从社会定义一个国家都在穷忙。

  一个群体的穷忙

  不要嘲笑穷忙族,我们都是或曾是其中的一员。

  一位做音乐版权的朋友,每天忙得团团转,几个CASE同时砸在手上,他在北京的建外SOHO上班,在MSN上与朋友聊天的时间与心情全都没有(多么值得同情啊),但心态却出奇的良好,当他终于抽出一个小时与朋友共进午餐时,他说:“我现在付出的工作强度与时间与薪水不成正比,但我听从一个朋友的说法,现在的付出将在两年后所领的薪水中得以体现,而两年后不干什么活时的薪水现在发给我了。”

  一位时尚杂志的执行主编(也穷忙吗?当然)正在“闹”休假,这位3年内从资深编辑、首席编辑一直做到执行主编的女性严重透支,她的服装穿得越来越高级,但声音越来越嘶哑、脸上的倦容挥之不去。她变成了“重要人士”而非成功人士,每个人都很需要她,上至大老板,下到某个活动的参与者,她看起来像被利用的对象,被反复利用、无度地利用,她自己一定也时时有这种感觉,并不断淡化这种感觉。假如不工作,她将一无有,而工作,并没有给她催生更多有意义的事物,反而是一剂衰老药。

  这是乔治·巴塔耶所宣称的“一个普遍耗费的时代”,色情、耗费与普遍经济席卷一切。人们倾向于自我损毁。正如他所说,一个年轻人可以毫无道理地浪费和破坏,“当他自我破坏、自我浪费同时又无所顾忌时,最有头脑的人也会百思不得其解,或把自己想象成病态的、他无力为自己的行为作功利主义的解释。” 破坏性地使用自己的发动机和轮胎,并从中感到自我的重要性、获取他人尊重、满足成就感,这是否可以看作是穷忙族的依赖性心理呢?

  也许,穷忙族更需要做做人生规划,找人看看自己的星盘有没有风筝、大三角、钻石形的大三角之类的好形状,以及是晚年暴富、贵人相助或是走偏财运。比如说,莫言的星盘就比余华灿烂,事实也的确如此,好事都快被莫言占尽了。要不,就去听一听胡茵梦的心灵学教程,虽然她最后也会扯到星盘上,而且学费有点贵。可能还有你从未听说过的“第四道”,这个有点怪的培训组织在他们出版的书籍上都印有你不易发现的“道”的字样,他们所讲演的“修行观”教你如何取得成功:当走红的编剧、能卖出价钱的艺术家、练就嫁入豪门本事的剩女、成为时来运来的经纪人和投资人等等。

  关键是要想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史铁生在一篇叫《好运设计》的散文中说:“我们的一切聪明和才智、奋斗和努力、好运和成功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真的已经无路可走真的已入绝境了吗?是的,我们已入绝境。”可最后,他人云亦云地说“过程最重要”,这使得这篇文章的价值判断业已过时,最起码,“过程和结果要同等重要”,否则就是一场自欺欺人的胜利,继续充当穷忙族和畸零人好了。

  所谓的人生理想,无非有两条通道:对物质与艺术的创造、享用与占有。心灵充裕、财富充裕。我想,没有人不认同这点。就连写出《瓦尔登湖》的梭罗也莫出其外,只不过他将自己的那间茅草屋看得比金矿还重。

  穷忙族容易演变成埃里克.霍弗所言的“狂热分子”,当人们从“分内”的“事情”中得不到自我满足时,就会倾向于向“分外”的“事业”中去寻找归属,这可能会导致一些社会性问题的出现。

  穷忙族是一个必须正视的现象,尤其是当中上收入者亦有穷忙之惑时,这个群体已经有扩大成阶层的危险了。

  一个国家的穷忙

  3年前,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先生来北京时,就借本刊探讨过“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的话题,没想到,3年后,这个群体的形态从萌发到壮大,卷进来越来越多的大众。外界看来,这个群体类似于“清晰度低、参与度高”的冷介质,但其实环顾四周,你、我、他早已被网罗其中。   

  陈志武将逻辑归结于两点:一是制度性的转型,像巨大的离心机将一些人沿着抛物线扔出了资源分配的核心;二是金融市场的缺失,如果不将万事万物证券化,万恶的资本主义以及邪恶的财富都会与你失之交臂--人赚钱只能从穷忙走向富忙,钱生钱才能把一切资源估值变现,包括你的情感、忠诚、创意都会成为向银行透支的信用,让国家和金融寡头为次贷危机买单。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日本和欧美所遭遇的一切危机都会在中国找到回应。穷忙族也是日本的产物,三浦展写了一本很烂但很管用的书《下流社会》,“working poor”的指称就出现在这本书里头。在中国,“飞特族”似乎还是一种时髦,但它的确切内涵是指那些“以正式职员以外(打工、兼职等)的身份,来维持生计的人”。青山七惠在《一个人的好天气》中所表达的那种感觉,说白了不正是被主流社会抛弃和漠视后的自我疏离吗?这种冷调子的场景,意味着一种繁茂景象下的人和人之间的陌生化、冷漠化和对内心城池的修建,这是消费主义时代的加速度: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再紧密,人和自己的关系得到神的暗示。

  新的阶层分析将被一些时尚的词汇裹挟并改写。比飞特族更惨的是尼特族,他们的特征是“三不”:不上学、不就业、不培训。这个群体在中国被称之为“啃老族”,也就是吃父母。与之对应的是“富二代”,不但有老可啃,而且一步迈入中产阶层;没老可啃又不愿穷忙,最悲惨的境遇就是“流浪族”,他们也有两个指征:像流浪汉一样露宿街头;要想再进入社会的循环体系中万难。在日本,流浪族不在少数,在中国,没有相关的统计数据。

  别以为穷忙族尽是些年轻人,日本战略专家大前研一在接受台湾《商业周刊》时说:“你的薪水最高峰,平均是在40岁左右,过了这个尖峰,便鲜有机会升职或加薪。你也别再以为,只要咬牙忍一忍,好日子还会回来。”大前研一所著的《M型社会》探讨了这个现象,他认为中产阶层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中产阶层的生活水准正在下降,就像“M”的形状。在全球化的趋势下,超级富豪大赚全世界的钱,财富快速攀升;另一方面,随着资源重新分配,中产阶级因失去竞争力,而沦落到中下阶层,整个世界分成三块,左边的穷人变多,右边的富人也变多,但是中间这块,就忽然陷下去,然后不见了。在中国,许多中等收入者也感同身受。

  美国人在探讨“超级阶层”如何影响全世界,有一个规模不到1万人的超级阶层在发挥全球影响力,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会影响到某个区域千万人的生活。日本人在探讨中产阶层的衰落,人们要么变得更富,跻身上流社会,要么变得更穷,变成穷忙一族。中国的中产阶层还未壮大成形,伪中产在“M”型中更易向左侧的穷人转移,财富的不稳定、不安全、货币政策的缩水、股票市场的慌乱、不动产市场的观望等等,都使得原本后顾无忧的中产者开始“忙”了:有一篇理财文章说,资产没有超过两千万,一个中产是无法负担一家老小一辈子的生存、疾病、教育、旅游与生活质量的改善的。

  自《世界是平的》之后,社会学的研究迎来了第二次转变:第一次是固态社会学,基于人类学和相对稳定的区域社会学,就可以使社会学成为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和理论建构;但这在全球化的冲击之后远远不够,人们要迎来社会学的第二次革命,一个液态的社会学研究形态正在出现,人们要在互为因果、互相印证、互相指认、在流动与不确定性的液态社会下,去找到一个漂浮国家的新的理论支撑点,是的,我们都漂浮与依附在这个社会的膜性结构的表面,进入不到核心的资源分配中去;而一个气态社会的来临,难道要等到下个世纪?国家主义的樊篱被打破?全球一体化的最终形成使得大同社会的初露端倪、乌托邦的幻象成真?人们的争端与吵吵嚷嚷只集中于文化与艺术的领域?地球村的预言第二次从社会结构上得到体认?

  当一个国家处于穷忙之中,就像发动机空转而车轮没有前进一样,这就是需要警醒之处:一个上行社会阻滞于“下流化”的节点。

  国家不富,人民不安;人民没赚到钱,国家也不会答应。穷忙没有受益者,液态社会中,财富外流的速度超出想像,人人都在烧钱,人人也都在纳闷钱烧哪儿去了。



穷忙是世界性的



  穷是技术性的,忙是社会性的,穷忙是世界性的

  穷忙族一点都不像职场问题,更像是社会问题。能否找到生机,有时候并不只是穷忙族自己所能决定的事情。

  文/胡尧熙

  美国《商业周刊》的两名记者米歇尔·康林和杰西卡·希尔夫不止一次在杂志上表达过自己的政治立场,他们都是奥巴马的忠实支持者。在民主党内部选举阶段,奥巴马一直不遗余力地在YouTube上向年轻人展示自己的领袖风范,这被米歇尔·康林认为是高明的一招:“奥巴马的成功要归功于那些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是千禧一代,国家的未来,但现在都在为生计忙碌奔波。赢得他们,也就赢得了20%的选民,即便他们现在都是Working poor。”

  美国穷忙怎么忙?

  美国人口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美国大约有4300万人的年龄在18—30岁之间,人数巨大,并且Facebook和MySpace的注册量可以证明他们之间联系紧密,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关注工作、医保和债务等现实问题,因为这些冷暖自知的数据恰恰是他们最缺乏的。

  美国社会学家卡斯特尔斯观察过去30年间先进国家的发展过程,得出了劳动市场的“双元化现象”的结论,他认为,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劳动市场弹性化发展,企业对高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变大,但社会底层工作的缺口反而更大,很多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后发现除了清洁工、洗衣工、电话接线生和厨房助理的职位,他们再也找不到其他工作,理想和现实之间就是这么无奈和无情。这些工种的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远远不如高新技术行业,于是,越来越多的穷忙族出现了,成为后工业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最新一代的美国穷忙族都出生在国家经济持续向好的年份,生长在财富快速增长的年代,一个个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父辈无节制地消耗资源、产生赤字,然后又是网络泡沫的破灭和次贷危机。这些人都努力工作,但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已经成为常态。《华尔街日报》做过一次调查,穷忙族最关心的事情中,经济形势、医疗保障和教育这类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总是位居前列。月薪能达到8000美元在美国就算正宗的中产,但《商业周刊》的统计中,超过一半的穷忙族都在为了3000多美元忙死忙活,其中一部分人还要把赚来的钱拿去偿还助学贷款,一份工资掰成N瓣来用。

  一说到经济衰退、美元贬值和不断攀升的失业率,穷忙族内心就会隐隐作痛。但糟糕的还不止这些,自2000年以来,美国大学毕业生的薪酬水平经过通货膨胀率调整之后下降了8.5%,一边是工资能够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福利水平日益缩减,一边是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受苦的不仅是穷忙族,连中产阶级也觉得自己活得越发不滋润。

  一个叫苔斯·贾米森的24岁乔治梅森大学学生也在YouTube上专门给奥巴马制作了一段视频,内容都是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她原本每年冬天都可以和家人一起去滑雪,但随着经济形势恶化,她已经6年没有滑过雪了;她的一个朋友月薪7000美元,怎么算也不是穷人,但一遇到母亲生病,就只能乖乖地每月拿出6000美元用作治疗费,然后自己一日三餐吃土豆;她的祖母当了30年教师,所得到的退休金和社会福利金竟然入不敷出。看起来,穷忙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忙活了一辈子的人也有可能发现自己突然之间连生活都成问题。

  每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压力,经济前景和职业前景看上去都不甚明了。除了共同富裕的北欧国家,大家都面临同样的问题:穷忙是从年轻时开始的,但你老了之后,未必能够摆脱它。

  中国的穷忙现实

  中国的大学生可能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穷忙族,否则不至于有人甘愿以免费试用一年的代价争取一份口粮,连穷忙都变成抢手的权利,混得好点的人也觉得前途不保险,思索得最多的问题是明天该往哪儿跳槽,速度和这个国家的发展一样快。

  有人问郎咸平,为什么中国大学生毕业后都活得艰难。他想都不想就回答说:“没办法,这个国家的生态是这样的。我们没那么多高新技术产业容纳大量的大学生,中国的产业结构还是靠低层次的制造业撑着的,要想找工作,去他们那儿。”他说的是事实,“快中国”还没有走到创意立国的时候,“世界工厂”靠规模取胜,而非技术。另外一边,更多的企业在努力减少正职员工的名额,打工、签约、派遣等非正式员工的编制越发庞大,珠三角的企业正在群体策划搬家到浙江去,理由层出不穷。这种现象不是中国独有,德国汽车业也走过这条路,尽管产业越来越赚钱,但总雇佣的正职员工数量却逐年下降,只不过,这种作业方式现在传到了亚洲,中国和越南正在积极采用它。

  有人说是对职业生涯缺乏规划导致了穷忙族的出现,但个人规划和大环境的现实之间总有落差,有时候它并没有决定人生的效果,总有不期而至的变化让你的规划死无全尸。我的一个朋友去年大学毕业,进了移动公司工作,职业命运的起点比他的许多同学高出N个级别,但今年,公司内部一纸内部文件宣布,新员工的晋升和工资增长都以工作年限为参考,5年为一个级别,他的规划也随之全军覆没。是留下来守着每月3000元钱熬生命,还是去外面体验连滚带爬的打工生涯?这简直不是主动的规划,而是形势逼迫下的两难选择。这一点都不像职场问题,更像是社会问题。

  穷忙族的出路

  1998年德国穷忙族占全国在职人员数量的3.9%,但根据最新统计,德国穷忙族现已增加到7.4%,西欧各国的情况差不多,就算富得流油的瑞士也有近30万穷忙人士。

  富者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靠技术和版税吃饭,穷者留在机械劳动时代,靠一丝不苟的态度处理庶务性工作,以求能够挣满工分。不同工种的待遇差异就像社会的贫富悬殊一样,把人分别扔在两极。台湾《商业周刊》给出了一系列教人如何摆脱穷忙的方案,从闲暇时考证照,念EMBA,到学习投资应有尽有,活脱脱一部创富参考书。但为了糊口而终日奔忙的穷忙族能否抽出时间进入上述步骤则是个疑问,况且,商业世界的变化太快,投入时间和精力以后,很可能发现自己又穷忙了一阵。

  亚洲最先出现穷忙族的国家是韩国和日本,在金融风暴之后,产业结构的调整让多数人进入到穷忙的行列。5月,八国集团劳工部长会议在北海道举行,今年的议题是“如何找到穷忙族的生机”。与此同时,中国人正在揣测奥运会后的经济走向,至少股市上的数字不能给人太多信心,能否找到生机,有时候并不只是穷忙族自己所能决定的事情。


第56个族群:穷忙族的中国化生存

穷忙族是一种无奈,考碗族是一种妥协,御宅族是一种逃避——族群背后是被异化的生活,与社会结构带来的马太效应。

  文/黄俊杰

  市中心是一个部落聚集地。公共汽车如沙丁鱼罐头,挤满面无表情的人——他们是穷忙族或捧车族;星巴克沦为网吧,手提电脑前的人看起来根本没有时间喝咖啡——他们是99族或房奴;写字楼楼高80层,进出其中的人渺小如蚂蚁——他们成分复杂,可能是跳蚤族或候鸟族,也可能是烧包族或乐活族。

  “市中心人”有两个籍贯,一个来自血缘,一个来自生活。名牌加身的小资女、穿拖鞋工作的SOHO族、三句话不离股票的国贸男……在繁华CBD的马路交叉点,他们融汇成一个城市往前疾走的人潮,如同海洋里突然出现的巨大鱼群——以族命名的生活形态登上了VOGUE与维基百科,人以群分的名词成为了都市客的流行标签,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出现了56个新族群——你是哪个中的一员?

  75%的人都被工作异化

  早在1991年,我们就看到人们对生活方式的愿景。撰写《爆米花报告》的“不可思议的趋势预言家”费丝·波普科恩预测了未来的十大生活形态,在今天都可以找到影子:一种茧居族的新人类,家是他们的堡垒(御宅族);活在现实,却又渴望梦幻式历险(波波族);自我喜好是选择商品或服务的基础(NONO族);想逃脱现状远离都会,为自己而活(飞特族);强烈地自我保健,不惜一切代价(乐活族)……

  一篇题为《未来的族群营销》的文章写道,人类社会总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部落、分化时代和新部落时代。越来越多的社区、贴吧、BBS、MSN和QQ等即时通信软件,让互联网形成一种强大的联结能力,为人们寻找自己的族群提供了方便,更多人能够彼此交流信息,分享感兴趣的生活方式。

  听起来这将是一个生活多元化的美好时代。但中国青年报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足以打破这种幻想——75%的人自认是“穷忙族”。 “穷忙族”,即“working poor”,该词源于欧美国家,欧盟对其定义是“在工作却入不敷出,甚至沦落到贫穷线以下的受雇者”。《纽约时报》前资深记者大卫·史普勒(David K. Shipler)在其著作《工作的穷人:在美国所看不到的》(The working poor :invisible in America)中提到穷忙族这个群体,认为美国有500万人过着“辛勤工作却朝不保夕”的生活。在德国,穷忙族人数超过100万;在日本,人数超过1500万。

  “穷忙族”在世界各国蔓延,从欧美、日本、韩国到中国,他们随着产业调整(劳动力市场变化)、金融风暴(失业率增加)、知识经济时代(无技术含量劳力贬值)、保障制度缺失(缺乏临时工作保障)而来,“比月光族更穷,比劳模更忙”、“越穷越忙,越忙越穷”是他们的特征。

  “我总是努力工作,我总是得到很少”——每天工作15小时,两餐都在公司吃盒饭的穷忙族沦丧了生活,收获的只有“别人总是得到比我多”的相对剥夺感——美国人看美国梦版的《当幸福来敲门》来麻醉自己、日本人看百忍成金的《阿信》来祈祷未来,中国人看80后修成正果的《奋斗》来强打精神——皆因逐步走向社会主流的中国80后青春散场,发现薪水正在贬值,连通货膨胀速度都赶不上。

  有调查显示,对如何摆脱“穷忙”,穷忙族使用最多的方法是“积极充电”——这显然让劳碌的他们雪上加霜。世界卫生组织称,“忙”会带来心理疲劳、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工作效率下降、偏头痛、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月经失调、性欲减退。“焦裕禄”因穷忙族的存在而有了新解——“焦裕禄,焦虑、抑郁、忙碌”。

  据日本专家统计,过去10年美国的工作狂增加了5成,日本增加了7成,中国增加了4成。中关村的“加班族”在北京闻名遐迩,以致中关村附近写字楼“左岸工社”的广告就是一只黑虫子(据说灵感来自卡夫卡的《变形记》),推崇理念是工作即娱乐的16小时工作论。

  心理学家斯宾认为工作狂属于心理变态,那么,中关村的“工作狂写字楼”逻辑,则直接让一帮心理变态活在精神病院里——这就是市中心的真相:狭路相逢,沦丧生活者胜。

  在这个CPI上涨、股票大跌、压力指数飙升、情感缺失、能源紧缺的上行时代,生活被工作异化是“快中国”付出的一种代价。英国《金融时报》对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解释是这样的:“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在拼命工作,甚至自愿加班。中国人努力工作的动力来自焦虑——对于失业的焦虑,对于生存压力的焦虑。”

  安身立命与自我救赎

  一位中国学者在博客中写过一个故事,他一位从事中国研究的挪威朋友对中国人的生活感到非常奇怪,她发现一个中国家庭移民美国后,长期以来只是关心以买房子、买车子为目标的物质世界,从不参加谈论人生的社交活动,也从不去阅读在国内难有机会接触的书籍。中国学者向这位路德教出身的挪威女士解释,中国人对自我的拯救方式不是宗教,而是在世俗中“安身”。

  身家过千万的义乌商人,依然保持着小商品市场关门之后就回家睡觉的生活习惯;朝九晚五的香港人,晚上还思量着进修些有助于将来升迁的课程;在深圳奋斗的飘一代,在这座移民城市开展“安身竞赛”,把与“安身”无关的活动剔除;上海女生考虑男女关系,将来的安身之处是必须考虑的问题,能将她们带往异国他乡的老外可以重点考虑……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的作者孙隆基有一个说法,他认为中国人没有世俗生活之外的“超越意识”,缺乏“终极关怀”,一切以“身”的安顿为依归,造成“有一口饭吃就行”的极端世俗化的人生态度。因为缺乏宗教对精神的提升,加之长期处于食不果腹甚至朝不保夕的处境中,中国人最大的愿望就是鲁迅所说的“但求做稳奴才”。

  这是生活沦丧的内因。

  有学者认为中国已进入M型社会,中产阶级减少,“穷忙”与“富闲”族群分别增加,“穷忙族”为了养家活口,没有时间投资自己,变成恶性循环,最终丧失斗志——台湾有调查显示,男性时薪所得前10%的“富人组”,25年来每周工时减少了8小时,时薪不断增加;男性时薪所得最后10%的“穷人组”,25年来每周工时不减反增,时薪换算下来才80元台币。

  百度百科在“穷忙族”的词条下面,加入了一条“结构性危机”的注释,以解释中国人穷忙的真正原因:“户籍、收入分配、教育等诸多领域的体制性缺陷,导致精英寡头化和底层人固化,阶层与阶层之间的流动困难。”在发出“洗把脸重新来过,拿出你的气魄来”的豪言壮语前,穷忙族先遭遇了十面埋伏:就业机会缺乏的经济环境、福利保障未健全的社会体系、垄断资源的官僚体制、带来庞大压力与资源紧缺的城市发展模式……这个社会还需要时间,找到一个脑力与体力的价值平衡点、一种个人的透明上升渠道,一个积极的多元文化、一个人人公平参与财富分配的机会轮盘。

  这是生活沦丧的外因。

  心态也是创造力,生活也是生产力。生活方式多元化,能促进经济——营销学专家认为,一个中等规模的族群足以支撑起一个企业,甚至一个产业的生存利基;一旦工作没有愉悦感,缺乏有效的生活调节,很难想象人们可以为GDP贡献多少创意经济的份额。

  生活需自我救赎。不能做到大隐隐于市,至少做到大隐隐于心。卡奴或房奴从沦为“奴隶”的那一刻起,也获得大部分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其实可以不抱怨;SOHO族和御宅族互为反义词,一个在家工作,一个在家不工作,都在逃避复杂的社会关系,其实可以活得更开朗——去学习更积极的生活方式吧,“忙碌,只是偷懒的一种形式,那是因为你懒得思考和分辨自己的行动”,美国一位摆脱了穷忙的前辈费里斯如是说。

  在日剧《工作狂》中,JIDAI杂志社里的编辑不得不成为工作狂,约会、婚姻、梦想、生活总因工作的关系被无限搁置。其中,一位摄影师的理想是用镜头曝光社会的黑暗面,现实中却成了跟拍明星绯闻的狗仔队,工作是日夜在明星同居处的楼下蹲点——但他从未有过怨言,只是在每筒胶卷的头尾张,都习惯性地拍摄着蓝色的天空。

  穷忙族最大的损失是生活,最可怕的损失是理想。一位工作狂朋友说:“天空即使没有人感谢,还是永远留在那里……虽然我们没有做常人认为了不起的工作,虽然我们的工作是那么微不足道,但我们仍然想看着天空。为了记住它,为了不再迷茫。”

  穷忙族:“穷忙族”是个舶来词,英语为“working poor”。指那些每天超时工作,薪水却没有相应增加,不仅无力置产,甚至还要为养老金担忧的人。

  产生“穷忙族”的原因众说纷纭,有分析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令个人生存压力增加,盲从、攀比心理滋生、欲望膨胀和个人期待值过高;不合理社会结构,户籍、收入分配、教育等诸多领域体制性的落后,使精英“寡头化”和底层人“固化”,形成“M型社会”;加上阶层与阶层之间的流动困难等原因,最终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穷忙族”的队列中。

  有调查显示,“穷忙族”拼命工作却得不到回报、看不到太多希望的首要原因是社会压力过大,竞争激烈(60.9%);其后原因依次是“穷忙族”缺少合理的人生和职业规划(48.9%);起点太低机会太少(39.5%);太急于求成、反而容易受挫(26%);盲从、随大流(24.5%);耐心不够(18.8%)。

  而要摆脱“穷忙”,需要积极充电,增强竞争力(55.7%);调整好心态,适时进行工作减压(50.4%);有合理的人生规划和目标(46.5%);主动去适应社会(39%);社会不应该过于强调竞争(12.6%)。

在“族群”一栏,你有两个身份:一个是血缘的,一个是生活的。

  穷忙族

  越穷越忙,越忙越穷。

  房奴

  套在房子里的人。沦为“奴隶”那刻,也实现了上班族追求的梦想。

  拼客

  天赋是整合资源——将无偿使用他人车辆理解为节约、快乐、沟通与交友;拼房、拼车、拼网、拼卡,唯一不需要的就是拼命。

  过劳模

  死亡率的新增长点。从不“加班”,因为字典里没有“下班”。

  晒客

  拿工资、疾病、女朋友来嗮,用隐私来换发言权。

  国贸男/张江男

  偶然也被称为“水晶凤凰精英男”。

  御宅族

  SOHO族的反义词,SOHO族在家工作,他们在家不工作。

  丁克族

  只是单独,而不是孤独,老无所依就是指这种人。

  背包族

  旅行团友的反义词。他们最想去的,是没有旅行团的地方。

  极客

  灵魂和生活都在网上的人。父母给了他身体头发,他却用来做MODEM。

  M-zone人

  我的地盘我做主,但沦为中国电信的活广告。

  乐活族

  不用塑料袋、不穿皮草,或者坚持素食——拜金族的不快乐,是他们快乐的基础。

  iPod族

  奉乔布斯为生活方式教主,自以为戴上白色耳机就与世隔绝。公益广告用他们作为题材,告诉大家:小心过马路,过马路要关掉iPod。

  淘宝族

  坚信淘宝上可以得到生活的一切或一切的生活——网络拍卖的少林秘笈、原味内裤和坦克,证明了这一点。

  拍客

  摄像头是身体器官。他们是最无情的人——遇到车祸或地震,第一个念头就是拍下来。

  飞特族

  “Freeter”是英文“自由”(free)与德文“劳工”(arbeiter)的杂交——工作自由,只做兼职。

  奔奔族

  又叫奔奔奔族——奔波、奔跑、奔放。他们自认为在奔向生活,别人看来只是在疲于奔命。

  相亲族

  生活圈子不出办公室,却渴望与隔壁写字楼的人结婚。他们每周相亲3次,约会控制在8分钟,讲究婚姻成功学原则——追求的是过程,不是结果。

  维客

  名字来源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意为“快点快点”。他们崇拜共同创作,如编写字典。至于“快点快点”字典的可靠度,则见仁见智。

  小私

  聘请私人医生、私人律师、私人保姆、私人理财顾问——他们要求的私人服务可扩大内需,是社会失业率不再下跌的关键。

  月光族

  及时行乐的代言人,消费主义与信用卡推销员制造的阴谋。比一个月花光工资的月光族更糟的,叫星光族与日光族。

  SOHO族

  家与公司(工作)合二为一,工商部门和税局需要重点监控的人。

  威客

  “我帮人人,人人帮我”,网上出售个人智慧、知识、专业特长与创意点子,据说前身是人肉搜索引擎。

  换客

  爱好以物易物——从北京奥运时的房子使用权到《古文观止》都可交换。互联网是他们的跳蚤市场,只有需要“别针换别墅”的人才走上街头。

  套牢族

  用生活自由买股票的人,追新族(爱买新股者)可能是他们的前身。

  尼特族

  不升学、不就业、不进修,不参加就业辅导,无所事事足以概括其人生。

  本本族

  对学历证、技能证、等级证等证书的迷信,让他们成为知识的奴隶,而不是主人。

  考碗族

  他们的兴盛与官僚体制的兴盛有关。公务员是金饭碗,他们要吃这碗饭。

  号哭族

  压力无处宣泄或情感冷漠,不得不在周六抱团,靠看肥皂剧或朗诵诗歌去抱头痛哭的人。

  NONO族

  他们的存在是对小资生活的双重否定——对虚伪说NO,对造作说NO,对跟风说NO,对千人一面的品牌说NO。

  漂移族

  解开领带、从办公室走出来的时间都用来飙车。成为赛车高手是一个梦想,但看《头文字D》是不够的。

  LOMO族

  表面上只是选了与别不同的LOMO相机去拍自己,实际上去在选择与别不同的视角去过日子。

  候鸟族

  白天乘坐公交车、地铁、私家车奔波几十公里从郊外赶到市中心,然后在晚上一脸疲态地赶回去。

  跳蚤族

  跳槽是家常便饭,工作履历如一首十四行诗。永远都在寻找更好的机会,但好机会通常不喜欢他们。

  草莓族

  一碰到压力就崩溃的人。像草莓一样一压就扁,近亲是“柿子族”。

  伪族

  达人的反义词,饭桌上夸夸其谈的话题发起者。自以为精通电影、棒球甚至航天技术,其实是不懂装懂。

  蛋壳族

  动画的超级发烧友。对“咸蛋超人(奥特曼)”的迷恋超过常人。童年被无限延长的人。

  知道分子

  不一定是知识分子,但什么都知道。与媒体是共生关系——西方产意见领袖,中国产知道分子。

  年度人物

  职业的贵族,活动获得商业赞助的重要因素。需经过媒体、调查公司、商业品牌的发掘与洗礼,岁末年初时常在不同颁奖典礼上走穴。

  烧包族

  口头禅是“我不是想买这件东西,我只是想买我想买这件东西时的心情”。

  99族

  可悲的完美主义者——拥有再多从来不满足,拼命工作只为了在获得99后,再获得额外的那个“1”。

  装嫩族

  年龄超过30岁、爱穿显嫩的衣服、爱穿球鞋、爱泡夜店。以为自己是年轻人,于是真成了年轻人。

  贱客

  将犯贱作为娱乐自己与他人的一种方式。榜样是芙蓉姐姐,敌人是虚伪的社会道德。

  捧车族

  石油能源危机、城市交通拥堵、停车场收费昂贵的受害者。停车场里的私家车从星期一放到星期五,星期六才能去郊外溜溜。

  毕婚族

  认为婚姻是职业规划的一部分,大学毕业的出路之一就是结婚——对方工作的稳定性、收入情况都是爱情之前的标准。

  脑残族

  生活方式叫非主流,写作方式叫脑残体,主要群体叫90后(网络观点)——特征是看起来从不用脑或者没有大脑,却让你将他挂在嘴边。

  慢活族

  快生活的反对者。可能无故辞职、忽然隐居、拒绝上网或一直在长途旅行,生活节奏缓慢,观念却快人一步。

  博客

  原来的解释很简单,写博客的人。后来被划分了名人与草根、商业与非商业、职业与非职业——职业博客过劳死的新闻登上报纸,标志他们正式成为一个异化族群。

  反粉丝

  反章子怡、反郭敬明、反CNN、反SUV——你想得出来的,他都反。

  超女/快男

  选秀时代的成功学、人人出名5分钟的证据——是有欲望的快男超女,而不是清纯的少男少女。

  干物女

  “像香菇、干贝一样干巴巴“的女人。生活不拘小节、下班后直接回家、远离恋爱、口头禅是“这样做最轻松”——在办公室妆容整齐,回家却穿着有破洞的运动服。

  哈X族

  迷恋某些东西的人,包括哈韩、哈日、哈猫、哈哈(哈利.波特)……哈字来自满语“hadaba“,意思是拍马屁和献媚。对,他们干的就是这个。

  蜗蜗族

  社会压力的最佳适应者。特征是玩命和玩乐——工作日顶住压力、拿下高新,休息日自由自我、痛快享乐。

  隐婚族

  真正明白办公室社交的人——隐藏已婚事实,可以和同事泡夜场、谈恋爱;反正不会和同事成为朋友,或者结婚。

  辣奢族

  奢侈品是人生必经的甜酸苦辣——对名牌的热爱是辣,加班的时候是酸,吃方便面蓄钱是苦,买到限量版LV包包是甜。

  酷抠族

  节约所得不是金钱,而是更简单的生活——不打的不血拼,不下馆子不剩饭,家务坚持自己干,上班记得爬楼梯。



离开



离开
陈菊红

2002年6月的最后一个中午,太阳晃眼。在《南方周末》临街的这间办公室里,我把属于自己的东西一样一样地装在一个纸箱子里。

桌子一下子变得干净而不真实,与我无关。这是一个星期天,明天来上班的人,可以有一张没有记忆的办公桌。

我最早见到这样的空桌子大约是1997年。那时候和陈朝华同一个办公室,他拖着箱子走出去的时候,大家编稿的编稿,写字的写字,就像他只是去出差一样。可他从此就去了《南方都市报》,办公室的书柜里还有他的诗集。现在回想起来,大家的反应其实很平和很正常,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从这里离开的人有意无意地选择在没有其他人的时候收拾东西。陈微尘,她调去出版社的那天,突然就把桌子清干净了。办公桌旁边的柜子上留下了一个从交广会上弄来的雕花小木房,只有半人高,但有着很多小小的门。摄影记者方迎忠,办公桌以乱著称,基本上是一座小山。你跟他要图片,他就说,我有,但要找。你急,说看你这里这么乱,什么时候找到。他就说,乱不怕,你们千万别动,谁一动,我东西就找不着了。所以当你看到那小山不见了,那猫在小山后面的平头也不见了,叫人半天也愣不过神来。沈颢,在任新闻部主任的时候,有一阵子坐在一个玻璃墙隔出来的屋里。虽然玻璃上贴着一些画,但他在干什么或者同志们在干什么,仍然一目了然。有一天,玻璃屋空了,只有门上库尼科娃的背影还贴在那里,其中一个角松了,弯成了个三角形,库娃的大辫子只剩下一个尾梢。
记得江艺平离开《南方周末》的时候,有一阵子她的办公室总锁着门,一天我路过那里,发现门开着,里头只有桌子和椅子,什么私人印迹也没有。一间很小的办公室很空旷地站着。

我把两条腿盘在一起,像个老农民一样坐在凳子上,检点我七年来临临总总的杂物。有些要交回的东西放在另一张凳子上,那是一串电脑排版室的钥匙,一把七平方米宿舍的钥匙,两本空白的采访本,一张印着我年轻笑脸的工作证(那时候真的年轻啊,大学毕业)……

我要带走的东西,就在这样一个并不大的纸箱子里。那无非是一叠报纸大样的缩印张(有的已经发黄了),一些采访笔记,一些想做没有做的题目素材,一些写得有趣的读者来信。那叠大样和那些“未遂”的材料差不多一样厚。在读者来信的下面,卧着几本1998年新闻部的内部刊物《马后炮》。那时候,我们无论记者和编辑都轮流做一期主编,从组稿到上版到出样到复印,一手搞掂。我翻了翻,找出自己编的那期来,想起那天复印到半夜,为的是第二天的周会上大家可以人手一本,后来我的同事方三文和连清川像两个游魂一样突然在12楼晃出来,帮我把它们订好,然后我们一起去五羊新城的“一品轩”吃了粥。回来的时候,天都有了亮光。

那些金子一样的日子,闪亮得让人不敢相信。

1995年5月,我毕业分配单位已经清楚: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所以我闲着没事,借写论文的空去广州实习。《南方周末》当时的主编游雁凌看了我的材料,把我从《南方日报》人事处直接带到了12楼。

在广州大道中的这幢24层高的楼里,《南方周末》就位于这二分之一的高度位置。而我去的时候,《南方周末》出世11年,差不多也是现在这年头的二分之一。那时候,她已经很有名,但真正意义上的新闻还不是其主打,记者只有一个,叫朱德付。大部分稿件靠编辑约。所以读者熟悉的名字都是诸如徐列、沈颢、马莉、谭庭浩、陈朝华、李晖、陈微尘、蒋才虎、苏丽容、章梅这样的编辑,当然还有美编张向春,外面流传着他如何一笔粗线,就可以让该期发行上个十来万份这样的神话。当时的《南方日报》集团,跟我很认真地说,请你问一下《南方周末》美编,他们报纸的头条到底在哪儿?然而张向春并不是想象留着长发的那种人,他寸头,戴副眼镜,很安静一个人,只有笑或者唱粤剧的时候声音挺高。

同样安静的是这里的楼道,可能是因为那时候这张报纸还是以副刊为主有关。似乎每个编辑都有一块田,辛勤地耕着,在开周会的时候,顺便看看其它的田长得如何。都可以发议论,直言不讳地批评别的版面。被批了的人也会反驳,但并不见谁谁跟谁因此伤了和气。每周一次的例会定在星期五的上午9点,大家围坐在很大的一张椭圆形的桌子周围,手里一杯水或者茶,杯底自觉地拿会议室抽屉里的杯碟垫着,以防水渍或者茶渍流到桌上。刘洲伟,比我早一年毕业,跟蒋才虎一起轮流编“经济与人”兼作一些采访。因为实习是要有指定记者的,游雁凌把我交给了刘洲伟。刘曾经学过气象,广州的夏天经常下阵雨。他有时会站在窗边说,再过十分钟,我们这儿就下雨了。然后他手一挥,一个风雨欲来的姿式。

我在《南方周末》实习了一个月就回校了,两个月后等我再回来的时候,游雁凌离开了《南方周末》,前任主编左方回到他不足八平方的小办公室,轮流跟我们三个新来的人握手。他的眼睛非常亮而且专注。

老左是个严厉的人,陈微尘对我说,如果稿子编不好,他二话不说就撤,如果备稿还是不好,他接着撤。“实在没稿,你就从12楼跳下去!”我特地去窗口看了看12楼的高度。发现从我的办公室下去,正好跳在二楼平台上,如果跳的不好,就会一头撞上《南方日报》四个大红字中的一个,引起围观是很肯定的。

当时的编辑,压力大是肯定的。因为《南方周末》一直有从《南方日报》集团挑人的权利(包括在历届分来的毕业生中具有优先选择权)。这许是为着这张处再上升期,声誉和利润都为集团所看重的报纸更好的发展,而对于个人来说,处于期中就像进了一些学校的实验班;固然你是因为优秀被选进来的,但被认为优秀的人通常都有个心理,怕从这样的团体中淘汰出局。

所以那些编辑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认真的。交到审样编委手里的大样干净很少错别字不说,对于一篇文章的出炉的沟通也是不敢有丝毫马虎。那时候在《南方周末》的版面上出现的名家不少,文章质量也不错。所以老左经常说,我们是三流的人,要办一流的报纸。是不是认为自己三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种不狂妄却张扬的办报态度。他还亲自出动,到北京和武汉等地纳贤,其中包括著名的杂文家鄢烈山。

我想着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集体,一些很有个性有能力的人在一起很认真地做一件事情,本来并不容易。

这两点我都有,他们既然没有从楼上跳下去,我觉得自己也不会。但我不幸被分去和陈微尘一起做时尚版的编辑。我说不幸,是因为当时扩充的主要内容已经显露出向新闻方面靠近的趋势,经济版增加了世界经济,又有了人物、体育、社会观察这样的版面,随便哪个都叫学了科班新闻的我有点欲望。我因有着年轻,想当然地被认为跟时尚契合,但事实上那并不是我的真爱。

我们找了一帮广州做时尚和娱乐的各报各编各记和一些另类人物们开了个点子会。来的人倒是颇有点代表性。无论穿着到思想,但神仙会开了半天,得出的结论是,南方周末办时尚版,一个字,难。然后他们每人拿了一个有南方周末LOGO的瓷杯回家了,剩下不得其解的陈微尘和我。

于是出差。到北京和上海。讨点子加约稿。1995年以前,大家出差只能坐火车,但老左当时网开一面,说你可以坐火车去,坐飞机回来。回来我们还要抓紧定盘子。

我回来的时候眼神还是灰的,但在办公室见到了江艺平。陈微尘说,你去跟她汇报一下吧,她是新任的主编。

跟游雁凌的精明能干不同,跟老左的睿智果断不同。江艺平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温和,亲切而纯净的,具有桃李不言的诱惑力。

即便如此,我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将来会把《南方周末》带入一个发展高峰的女人。

报社关于扩版的基本框架已定,决定在第二年年初,1996年将报纸由八版扩大到十六版。这次扩版,并没有更新旧版,只是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售价定在1元。

那时候《南方周末》还没有自己的拼版员。所有的版面要拿到日报四楼去排。所以有时候你在这里急得跳脚,排版小姐大可以慢条斯理磨洋工。有一次我们新来的体育版编辑赵牧为此气不可遏,跟一个排版员大吵了一架,才算是按时拿到了大样。《南方周末》狠下心,自己建立了电脑室,从日报调了两个很好的排版员,才算解决了这个问题。

《南方日报》在全国日报系统激光照排和彩印都领先一步。以前铅字印刷的厂房隔出很多间成了我们那一届毕业生的宿舍。因为是厂房,所以非常高。我住的那间高四米,宽却只有三米,感觉是横过来更加宽敞。夜里睡在床上,房顶距离自己太远,发一个呆好半天才能回过神来。

那批跟我一起分配来《南方日报》集团的一共有25个人。1995年,《南方日报》除了《南方周末》以外,还有好几张系列报。我们被分在日报和那些不同的子报里,厂房改成宿舍中间,是一个很大的空地,被叫做大堂,我们常在那里玩,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甚至把电视搬出来放VCD,那一批年轻人里,包括《南方周末》的两个现任副主编向熹和毛哲,包括《南方都市报》的现任副主编庄慎之和宋繁银。

那断日子,我在南方周末的工作是很忙的,但这里的同事玩心都很重,经常在一起打球,爬山。

星期三交完版后的中午,大家就去报社旁边吃一顿饭,那个叫东江美的小馆子被我们称为小东江,小东江有个很拽的女服务员,你怎么跟她开玩笑她都不买你的帐,埋单的时候一文不少。或者去那个叫做枫木廊的西餐厅叫点东西喝,枫木廊一进门可以看玻璃窗外雨中奔跑的车子和没有带伞打的人们。
有时候我们也去马莉和她先生开的七星书舍,书舍位于一个水沟旁边,跟江南黎果的酒吧为邻。江南黎果在那里卖他的茴香豆,诗人马莉在书舍举行读书会。书香酒香里,华灯初上,朦胧的很。

所有这一切都舒缓了工作的压力。我刚去《南方周末》的时候,那里没有专职校对,也没有版式编辑(张向春一只负责一版和艺林的设计),很多编辑才刚刚接受试用电脑培训,用电脑编稿写稿刚刚开始。两个电脑员忙不过来的时候,我们编辑就干脆一手包到底,从录入,到照排,到校对,全部是自己做,累是肯定的。因此我很快就会用超思组版了。后来连画版纸也不用,凭着对简洁舒服版面的直觉认识,直接到电脑上开工,弄出自己满意的版面来。

分工细会提高效率是自然的,但是鱿鱼客观条件,初期这段全方位的训练对以后非常有帮助。

周一周二照例是嘴忙的,电脑室总是忙得不可开交。如果一个版晚交了,就会影响起码四个版的印刷。在没有用卫星传版以前,胶片要通过托人坐飞机送到几大城市。错过了航班,直接就会推迟当地报纸上摊的时间,读者到时候买不到报纸,声誉自然是受损的。《南方周末》办公室主任李益伦,工作非常细致。会盯着流程表来催我们交版。他总是在电脑室看谁交了谁还没交,眼睛滑在鼻头上,眼睛会越过镜框上面,焦急地询问正在忙碌的你。很像那种负责任且不厌其烦的大宅管家。后来他忙不过来,就把这事交给了副主任,医药保健的编辑苏丽容,我们唤作苏大姐的。苏大姐人很和气,催你只催一遍,但如果交晚了,你就会出现在她的笔记本上,到周会上公布。她的记录有时候会和编辑的记忆力发生冲突,于是就会出现一些细节上的较真,最后不了了之。大家对苏大姐的工作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因此也没有形成什么奖励制度,似乎谁都知道,有点拖拖拉拉但是愉快地干着活,是这帮年轻人的特点,他们主观上是没有任何跟报纸付印开玩笑的意思。偶尔有推迟印刷的事情发生,在当时绝对是大件事。最有可能是因故换了头条。

我有幸在毕业以后,一头就扎进这样的快乐氛围。管理学上非常重视一个企业内部员工积极性的培养,对于《南方周末》来讲,这一切显得非常自然。
我曾开玩笑地对我的同事说,,咱们应该在一出电梯那里协商革命语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最能体现严肃活泼的是《南方周末》一年一度的年会。我们叫作业务研讨会,通常开两天半。开会自然选在风景秀丽的地方,但不管山水如何秀美,都跟我们没多大关系。因为,我们开会通常是从早上8点开到中午12点,再从下午两点开到6点。吃完晚饭,从7点30开到10点,等你有空的时候,山水已经睡了。

会虽然开得长,也有一两个重要的议题,比如发行量下降,比如报纸内容的更新,比如版面的调整,但总的来说并没有什么强制性的中心思想,大家通常是有什么说什么,自由发言。有时候会产生意料不到的新主意。即使这样,开一天会也是很累的,想疏疏筋骨就得等到晚上的会结束以后,一起去附近吃点宵夜或者在周围走走,这样以来,睡觉时间自然保证不了。终于有一天开会,过了8点30还陆续有人进场,气得老左说:要是在部队,早把你们拉出去毙了!

我至今还记得他生气的样子,记得他讲《南方周末》历史的样子,记得他每天中午在食堂打饭,看到我们时,绽放的笑容竟如一个孩子般的纯净和灿烂。他选在一个非常稳定的时期离开《南方周末》,报纸已经完成扩版,发行量朝着他期望的120万的目标迈进。

在扩版半年以后,我终于如愿以偿到了新闻部,时尚版也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编辑兼记者蔡菁,各得其所,都舒了一口气:差点水掺威士忌,毁了两样好东西。

这一年,我22岁。

这一年开始,因为这张报纸的起伏,因为由此而生的变故,因为来来往往却坚守同一理想的朋友们,我的魂彻底地迷失其中,或喜或悲,都无法自拔。


1996年9月以前,我们每个编辑包括记者朱德付都是有正式编制的。但是扩版,给了稿源很大的压力,尤其是新闻性强一些的稿件。约稿使我们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报纸竞争态势明显起来,头版和一些其它版面的采访需求量增大了。而《南方周末》也从外报物色了一些优秀的编辑来做新的内容,以招聘的形式将他们收归旗下。郭国松很瘦一个人,夹着个公文包,像个干部似的,外貌具有极大的迷惑性。写过的大案要案不在少数,经历的生命危险也可以说上半夜。孙保罗,来之前因为:“报道了贵州省的负面新闻”被当时的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现已因贪污受贿入狱)列为“不受贵州欢迎”的人。西弘,从商汇报过来成了消费广场的编辑。他的加盟,使消费广场从简单的消费服务变成了后来的消费维权,在业内有了很大的影响。他工作之勤奋,在《南方周末》数一数二,我经常看到他下班后穿着背心去篮球场打一阵篮球,然后回来吃个盒饭再干活。当然他打球纯粹是为了锻炼身体,本报曾参加集团篮球赛,不慎将其列为队员,只见他手和脚向着不同方式运动着,彼此像没有什么太大关系,还未杀敌,先踩伤了自己同事的脚。

前面几个人都是报社的人拿着小锄头挖来的,而记者余刘文是自己拿着简历找上门来的。他个子不高,非常谦虚,见了我喊我一声老师弄得我挺不好意思。但就是这个人来了没多久就扳倒了昆明恶霸孙小果。搞得我们很长一段时间怕孙小果的弟兄杀上门来,接到找他的电话就说不在。而余刘文本人也从此患上了选择性耳聋的毛病,不愿意听见的东西绝对听不见。

1998年5月,我编第一期《马后炮》,约了新闻部各大虾的稿,余刘文交来的就是下面这段文字:


说昆明,心有余悸,在介入孙小果案的第三天,我被告知,孙小果的同伙尚有七八十人漏网,不知所踪。这条消息很快在市公安刑侦支队得到证实。我当时一听,大惊失色,心想孙小果的父母都是公安,且正在为此案频繁活动,耳目多多无疑。我立即向个别人士放风:“这个案子我不追了。”且态度非常“坚决”,当然对方也非常“失望”。当天,提供消息的人请我小酌一杯,是“压惊”还是“鼓励”,天知道,人心隔肚皮嘛。

我当夜没法入眠,满脑子是孙小果那帮漏网“兄弟”,他们隐匿何处?也许就在身边。我给昆明的同学打电话,问这伙恶势力到底有多大的势力范围。同学说昆明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白天小平管,夜晚小果管”。这一来我就更加紧张了,坐卧不安,满腹狐疑,就这样到了12点,突然电话铃声大作,简直要命,这个电话接不接?也许对方就在楼下,甚至已有人在门外恭候多时了,我最后还是麻着胆子把话筒摘起来了,甚至连台词也想好了,只要对方威胁,我就说“你们这下真正把新闻做大了。”结果电话里传来娇滴滴的一声──“先生,要不要服务?”

我很高兴自己保存着为数不多的几期《马后炮》,新闻部业务交流的氛围很好。出一趟差回来,总有好稿子上版,总有人击节相赞。记者们甚至讨论得很细,比如觉得开头怎么样,结果怎么样。但都是在办公室里吃午饭的间隙,或者在过道里遇上的时候。但夸人的话总是有点糙,夹杂着国骂。但国骂的口头禅本身是没有恶意的,像赵世龙,报一条线索也要夹几个口头禅,但一边说一边就可以背上包直接去机场。几年后我在美国跟好几个相熟的美国记者聊天,发现他们说起业务来话也很糙。想来这是新闻界的通病。

慢慢地,不同的记者有了不同的写作分格,甚至你一读文章就知道是谁写的。在一张报里多元化的写作风格让人读来非常过瘾。后来大家为了共享采访中的一些有趣或者奇怪的事,为了找个地方说说场面上不好说的话(我们称为“放跑”),决定弄出这么个东西来玩。

新闻部主任沈颢在开张第一期上写了《我心目中的新闻部的样子》,简而言之是六个字:务实,开放,独立。开头的一句话:关注现实,以民为本,只求传真,不求高深。

为了“传真”,记者们总是你来了,我走了,来了就拿回来让编辑兴奋的东西放到版上去,要走,背起包就只奔了飞机场。有时候,刚采访完一条新闻的记者会接到编辑部的电话,赶往临近的另一现场。往往会十天半个月才风尘仆仆地回到广州。回来的那天,我们就在办公室等他(她),然后一堆人去吃晚饭,喝酒,为久别的朋友洗尘,或者压惊。

几乎每个记者都遇到过险情。郭国松为了调查列车上的不法行为居然被列车员毒打一顿;李玉霄多次深入突发事件现场,已经成了一个“灾难记者”;杨海鹏,受到温岭黑帮的数次威胁;寿蓓蓓,跑到山西采访艾滋病,被人跟踪,笔记本都被迫扔掉了,凭着记忆把稿子完成;赵世龙,寻找驼峰航线旧飞机差点命丧云南;尹鸿伟在“金三角”屡次遇险;……长平和周浩在内蒙古采访时,在沙漠里翻了车,据说当时长平回过头就找不到周浩了,原来他已经被摔出了车外,找到他时该同志已经有些人事不省,但长平好歹在夜幕下的沙漠里拦住一辆过路车时,周浩居然睁开眼睛跟司机讨价还价。此事后来被广而告之,当然有外人的时候大家都说他为了报社省钱已经成了本能。他被运回了广州,方三文则在前一天就赶到内蒙,接着走下去,完成穿越风沙线的报道。

孙保罗在采访一个造假全国劳模事件回来的途中也翻了车,那是山路,左边是深沟,右边是悬崖。由于捆了安全带,他没有伤到什么,坐在后排的两个人撞得头破血流。那时候,他已经娶了我。但这事他回到广州以后才告诉我,他说,车是翻到了左边,要是翻到右边,你就没有老公了。

1999年底,克拉玛依大火五周年,我和方迎忠到新疆采访,从乌鲁木齐到克拉玛依要七个多小时的车程,那时还在《新疆日报》后来成了《南方周末》名记者的南香红为我们找了个哈萨克司机,七个小时的路,基本全是戈壁滩,大雪飞扬,笔直的路几乎成了冰道,一路上见不到什么人烟,但过了一阵子就能见到一辆翻到沟里的车,有小车,也有卡车,最多见的是油罐车,长长地横在那里,我们的车只是在前面一辆车遇到危险的时候打了个出溜,滑出几米,终于停住,又接着开。我俩这才在心里觉得哈萨克技术好。车里头很暖,我们很快就困了,一贯擅长讲段子的方迎忠也顶不住打起了呼噜。依稀听到哈萨克不停地放一盘磁带,唱着:杜十娘,努沉白宝箱……回到乌鲁木齐,南香红说,那条路,他们叫做死亡流水线。

在死亡流水线上回生,我们很开心,和一帮新疆朋友吃大盘鸡,喝伊力特,喝完方迎忠一个猛字扎进了门外的雪堆里。这是一个总能寻开心的人,采访深圳空难,能从凌晨趴在那里,就等一个好镜头;采访朔州假酒,能不吃饭在雪地里为文字记者把风放哨……但是要回到广州,一定先到馆子里好好犒劳自己的肠胃。只有采访烟台海难的时候,他打电话给江艺平说,我采访不下去了,没见过这么多苹果,没见过这么多人死。江艺平告诉我说,他在电话那头哭了。

靠着编辑部的信任,记者的职业精神和强大的经济支持,《南方周末》的记者在采访时保持着自己独立的禀性。因为没有邀请,没有接待,没有红包,有的只是艰苦的调查,和无休止的奔波。有的是对于这张报纸的热爱和对于新闻的热爱。

1999年的年末,经副主编钱钢提议,大部分记者参与了年末报道《记者回家乡》。二十来个记者奔赴各地,虽然“近乡情怯”,但也是第一次以主角的方式切入一个地方一群人的生活。年仅22的迟宇宙当时正在山东济南赶稿。他原本打算采访完这篇关于私家列车的稿子传回总部再回莱州老家,完成记者回家乡的报道。但就在他写稿的夜里,他接到了家里打来的电话,说父亲出了事。他无法继续下去。“我把稿子的事情委托给了《齐鲁晚报》的胡劲东,所有的采访工具也扔在了他那里,出了门,花1200元租了一辆出租车,我开始了工作后的第一次回家,一次悲伤的探亲。”

他到家的时候,他父亲已经去世了。他是一个石匠,死于一次事故。

他还是完成了“记者回家乡”的报道,在那篇《父亲的去世和之后的两个月》里,写下了一句话:我感觉到自己突然长大了,带着点苍老。

在周末的大部分记者看来,他仍然还是个孩子,是他们的兄弟。大姐江艺平在他的桌面上放了一个小小的玩具考拉。没过多久,江离开了《南方周末》。

过了大半年,迟宇宙离开了《南方周末》。

到了2001年,曾经为这张报纸流过汗,流过泪的记者开始大批离开。

有的记者也并没有下一站,他们只是暂时待在家里,待在一种回忆里。


我从来没有做过《南方周末》的专职记者,但在这里当编辑,没有太多的死规定,出去采访也是常事。我写过的稿件都是作新闻部编辑期间抽空完成的。

第一次出动,是接到一个福建母亲的电话,她的儿子被当作犯罪嫌疑人抓进刑侦队,第二天早上已经死了,这个叫文湘莉的母亲从此开始了为儿子讨说法的历程。而她儿子的尸体被强行火化,骨灰被遗弃在殡仪馆角落里的一个牛皮纸袋子里。她打电话给我们的时候,是经过一年多的奔波,关于儿子是否因刑讯逼供而死终于得到了个开庭的机会。

这是1997年底,《南方周末》新创的版面记者观察即将出世。这个版面的版头上清楚地写着:用你的行动告诉众人,你是个记者。记者观察一开始强调的是现场性,即记者在事发现场。第一期的两篇文章分别是《12月18日,首都机场浓雾下的惰性》和《一个死囚犯的最后十六小时》。后来记者观察成了《南方周末》新闻写作文本的一块实验田,这样说,其实只是强调了它的最后形式,它首先是一个记者以不同方式和角度介入新闻事件的实验田。

我跟踪这件事有三年。三年后这个福建母亲拿出几本边角卷着毛的笔记本,对我说,这是她听我的话几年来记的日记。我接过来,那是一本流水帐,写着几月几日她去哪里找谁谁问进展,几月几日谁谁打电话跟她说私了,几月几日被电话告知要开庭,等去了又说改日子了……令我吃惊的是,她其实记下了这几年来福州的一些重要变化,一些与此案或多或少有着关联的人员命运的变化,其中含着腐败分子的惩罚,无序与对无序的重新格式化。那是一个小人物和她背后的整个时代。

那是一个民众对知情和个人权利进行强烈要求的时代,《南方周末》给予读
者的新闻在这个时代并不是易碎的。

但是人们似乎一下子接受不了太多的真实。包括我们自己,离真相越近,对社会的开发就是越犀利。

1997-1998年两年内,以如此犀利的方式报道社会新闻,成为《南方周末》的一个特征。但事实上,它的内容要宽泛得多,它关注民生,同样从经济,文化甚至对新生活方式的记录完成着一张报纸的责任。只是由于其中社会新闻的冲击力过于强劲,使它的表征被单一化了。

我们读者非常杂,每次做读者调查都发现读者群的庞大和难以定性。而对于这张报纸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有从中获取信息的,有从中燃起希望的,也有如下这样一封读者来信,从中读到了其它滋味的:

我已经从冬天失业到了春天。在这暮春十分,我用一整天走在这个城市纷繁的街道,一整天的暖暖阳光和黑丝袜的女人。我正在春天里失着业。
当街道向晚,我在纷乱的环岛驻足,转瞬间就灯火通亮,所有的方向都热闹非凡。我突然异常倦累。我必须回家了。
路过报摊,带走一份《南方周末》。
我看到了中国的同性恋,和他们没有阳光的生活;
我又看到了一个标价13.22亿元的便宜教训;
我看到了荒诞的爆炸和死亡,以及稚子泪眼中宿命般的疑惑不解……

谁左右了刘翔?广告巨星与金牌选手


一面是准军事化的管理机制,一面是巨大的商业收益,刘翔只有在站上跑道的那一刻,才能做回自己

《财经》记者 杨彬彬 赵剑飞 明叔亮 张伯玲 实习记者 梁冬梅

2008年8月18日12时左右,中国体育史上最具商业价值的运动员之一刘翔,从110米栏的跑道上骤然离去,留下了一个未了局和一系列待解之谜。

“我们设想过刘翔赢了怎么做,输了怎么做,就是没想过他会突然退赛。”8月19日,刘翔退出男子110米栏预赛的第二天,一家中国国家田径队赞助商的公关部负责人依然不愿相信这一幕。

就在“鸟巢”,被国人寄予厚望的刘翔不战而退,以最戏剧性的方式告别了北京奥运会:由于右脚跟腱旧伤加剧,在预赛第二枪鸣响前,他撕下参赛号码,离开跑道,走向了与终点相反的方向。

对这一幕感到震惊的,不止“鸟巢”内9万多名持票观众和数亿电视观众,还包括请刘翔做代言人的12个赞助商。他们为这个刚满25岁的年轻人分别支付了600万至1500万元不等的代言费,并投入了数倍于此的营销费用,很多广告创意甚至就是欢庆刘翔夺冠。

在此之前,他们中的大多数和普通观众一样,不知道刘翔的伤情及其严重程度。没有人提醒他们,这一陈年旧伤甚至可能会让刘翔无法完成比赛。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获得冠军、2006年打破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后,刘翔成就了东方人在田径场上崛起的神话,同时迅速成长为一个巨大的商业机器——仅商业代言费用每年便在1亿元以上。北京奥运会前,各界对刘翔的期望已到达顶点,甚至竞争对手戴龙罗伯斯(Dayron Robles)的出现,也只是让神话更加引人注目。

突如其来的退赛,让神话在几秒钟内跌回现实,赞助商连夜开会商讨对策。刘翔退赛当天,他们已在重新考虑与刘翔续约的问题。因为刘翔是否能再创奇迹,不仅取决于比他更年轻的古巴人罗伯斯的速度,也取决于他的“阿喀琉斯之踵”——它既然在2008年8月18日毫无征兆地发作,很难保证未来不会重演。



“不算最坏的结果”

















“我们当时都傻眼了。”耐克(中国)有限公司公关经理李良东告诉《财经》记者。8月18日,不少耐克员工在办公室看到了刘翔退赛的一幕。

中国不仅是耐克最大的产品来源地,也是其在美国以外最大的市场。刘翔则是该公司1980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最重要的形象代言人。耐克自从2002年与刘翔签约,经过多年包装,两者的关系如此紧密,以至于耐克的不少员工都称“与刘翔是一家人”。刘翔成败与耐克在中国的形象紧密相联。

在刘翔退赛数小时后,耐克及其他刘翔代言品牌,包括可口可乐、伊利、VISA、安利等在第一时间发布声明,表达对刘翔的支持。

多位刘翔代言的品牌厂商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坦承,退赛尽管意外,但从营销角度而言,可能已是最好的结果。因为刘翔的形象在北京奥运会前已达到巅峰,需要达到的广告效果大部分已经达到。由于罗伯斯赛前的崛起,很多厂商其实已经做好刘翔不能夺冠的准备。

一家刘翔代言的国内厂商公关总监表示,“当年跳高世界纪录保持者朱建华在奥运会上拿了一个铜牌后就杳无声息,相比之下,刘翔退赛可能比拿一个银牌或者铜牌还更好一点,因为营销上还有运作空间。”另一家厂商的品牌总监则略感庆幸:“刘翔和团队的事后处理不错,退赛事件没有对他本人形象带来太大负面影响,因此对公司的影响不大。”

不过,刘翔的商业价值已开始迅速贬值。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纪宁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指出:“体育明星代言讲究的就是冠军效应,没有亚军效应。”

就在刘翔退赛数小时后,耐克即连夜决定更换平面和电视广告。其新版平面广告的主角依然是刘翔,广告语变成了“爱运动,即使它伤了你的心”。

当天晚间,耐克在中央电视台奥运直播节目间的电视广告,主角从刘翔换成了一个盯着电视看篮球的小孩。伊利也在刘翔退赛第二天,将其在央视播放的广告变成了以跳水冠军郭晶晶为主角。

这只是一个开始。美国众达律师事务所陶景洲告诉《财经》记者,刘翔退赛不仅会影响他已经签订的合同,还将影响未来续约。陶景洲是北京奥运会体育临时仲裁院仲裁员,他所在的众达律师事务所还是美国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Michael Phelps)的法律顾问。

据陶介绍,运动员的品牌代言协议一般都有终止条款,约定几次大赛不参加,或受伤到什么程度,可以终止合约。

据《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不包括已经到期合同,2008年刘翔代言的品牌共有12个。其中一级代言品牌五个,包括耐克、可口可乐、伊利、VISA、安利纽崔莱;二级代言品牌七个,包括凯迪拉克、联想、中国邮政EMS、奥康、杉杉、中国平安、升达地板等。

不过,陶景洲不认为这些赞助商会立即提出终止与刘翔的赞助合约,比较大的可能性是合同到期之后不再续签。“对赞助商来说,最大的风险是刘翔身上所聚结的民族情结,使他们不敢贸然采取合同上规定的权利,以免伤害中国民众的情感。”

退赛发生后,国家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下称田径中心)副主任、刘翔团队负责人冯树勇向《财经》记者表示,一个理智的赞助商,应该不会因为一次比赛就有什么变动,“这个时候放弃刘翔,是缺少眼光的表现。”

实际情况没有这么乐观。一位刘翔商业开发团队的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包括联想在内的一些品牌已经明确表示,由于营销策略调整,合约期满后将不再续约。其他一些代言品牌如伊利、可口可乐等,则正在进一步研讨。但他透露耐克肯定会和刘翔续约。与此同时,刘翔的经纪团队已与孙海平和刘翔细商后决定,将降低已签约品牌的续约收费标准。

按照刘翔退赛前的身价,二级代言品牌支付的代言费也可达上千万元,刘翔代言12个品牌的收入约在1亿元以上。而各方普遍认为,假如刘翔能夺冠,则其价码将再上新台阶。



蹊跷“退赛”

刘翔退赛,给所有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问号:是什么样的巨痛,让这位运动员最后一秒钟放弃了在家门口卫冕的希望?既然是旧伤,为何不能早做决定放弃比赛?

刘翔退赛后不到半小时,田径中心副主任冯树勇、刘翔教练孙海平即在鸟巢现场举行了刘翔伤情新闻发布会,确认刘翔右脚跟腱伤是“旧伤”,而非现场突发急性拉伤,8月16日入住奥运村后突然加重,经过治疗后缓解。冯和孙强调刘翔自己一直在坚持,有信心比赛。

刘翔奥运诊疗专家组成员则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透露,16日晚对刘翔的跟腱做了核磁共振,经过会诊,认为“不算太严重,可以比赛”,甚至“在进入比赛场地前,刘翔的伤势并没有退赛时表现的那么疼”。但出人意料的是,第一枪有人抢跑后,刘翔不堪疼痛离场。田径中心副主任王大卫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退赛不可能是团队的决定,而是运动员自己伤情所迫、非常自然的决定。

刘翔奥运诊疗专家组成员、北医三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教授田得祥告诉《财经》记者:“这是一个突然事故。当时(在看台上)看到刘翔试跑了一趟后,一瘸一拐,我就说完了。”据田得祥教授分析,有可能是刘翔做准备活动时,某一个动作突然发力加重了病情。但他同时表示,像刘翔这种病情突然加重到如此地步,并不多见。

另一位刘翔团队的内部人士则向《财经》记者透露,退赛后,田径中心专门反省过对刘翔脚伤的处置过程,认为强制按摩的做法可能加重了刘翔的疼痛感,处置失当。

但亦有来自多个“鸟巢”工作人员、运动员、赞助商以及体育业内资深记者的消息显示,刘翔的伤情可能并非在进入场地后的某个时刻才突然加剧,而是已有端倪。

一位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高层告诉《财经》记者,他在一个多月前已经听说了刘翔受伤,田径中心为此还专门从上海延请医生来北京参加治疗。7月中旬,一些资深的体育记者也已获知,刘翔伤势可能影响他在北京奥运会上的成绩。

一位耐克中国的工作人员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比赛前,他们在更衣室里了解到刘翔的伤势。耐克应在更早以前已了解刘翔跟腱的问题。新华社消息在介绍耐克特制的“刘翔鞋”时,称“应刘翔要求,为更多地保护他的右脚,设计师们在右鞋鞋面的后跟位置增加了发泡棉的厚度,更好地锁住脚踝”。

“鸟巢”运动员检录裁判陈金凤则向媒体透露,他在运动员检录处看到刘翔时,感觉他的精神状态前所未有地差,“他一进来我就感觉不对劲。”

而就在北京时间8月18日11点零4分,离刘翔退场一个小时前,法国电视canal+的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条简讯,宣布“由于近几个星期受伤,刘翔这位中国的超级偶像,可能会退出奥运会110米跨栏的比赛”。报道称,刘翔在热身时向法国运动员拉德加杜库雷坦承有伤,但原本希望能跑完小组赛。

8月29日,北京奥组委媒体运行部副部长、“鸟巢”运行团队负责媒体事务的副主任陈树勋也向《财经》记者证实了这一点。他说,刘翔走上跑道50分钟前,也就是11点左右,“鸟巢”运行团队就从“权威渠道”获得了刘翔可能不能坚持比赛的消息,并启动了两套极端情况下的预案:即无法参加比赛或小组赛遭淘汰。

在现场看到刘翔退赛后,陈树勋立即下令实施预案,并在几分钟内说服了教练孙海平和田径中心副主任冯树勇出席现场新闻发布会。

陈树勋不愿透露这个“权威渠道”的来源。但他强调“这个渠道非常权威,我们不用去确认消息是否属实”。

从这些消息不难看出,刘翔在比赛前已经肯定有伤,而且至迟在8月16日入住奥运村后,越来越清楚地表现出无法继续比赛的迹象。但是,田径中心和刘翔的团队并未及时决策,仍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决意让刘翔放手一搏。

田径中心的失败“豪赌”


事实上,无论是为了国家荣誉,还是为了商业利益,田径中心此时也惟有继续赌下去。因为在此前的数月中,他们一直拒绝向外界透露刘翔的伤势,并在种种不利情况之下努力营造刘翔卫冕神话。

2008年5月22日,刘翔参加了在“鸟巢”举行的“好运北京”奥运测试赛,在没有强劲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以13秒18的成绩夺冠。不过,十天后在美国纽约举行的锐步田径大奖赛上,刘翔就因“右侧大腿后肌疼痛”退赛。6月9日,刘翔再赴国际田联大奖赛美国尤金站,因第二枪抢跑被罚下。之后第四天,6月13日,国际田联大奖赛捷克站的比赛中,比刘翔小三岁的古巴运动员罗伯斯跑出了12秒87的成绩,打破了刘翔2006年7月在瑞士洛桑创造的世界纪录。

当天,刘翔师徒正在北京国家田径中心备战,刘翔对华奥星空记者继续表达了对自己实力的信心。但此后,直到北京奥运会开赛,刘翔就再没有参加过公开赛事。在田径中心的要求下,和刘翔相关的所有教练、老师、同学、运动员,一律不得接受媒体采访。有关部门甚至安排了30名经过专业训练的武警对刘翔贴身护卫。

对外表态的是田径中心的领导们。7月25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田径中心副主任冯树勇表示,“刘翔现在训练很正常,他会在奥运会上全力以赴。”此后8月4日,田径中心主任罗超毅又向媒体表示:刘翔没有伤。

8月18日,刘翔退赛当晚,罗超毅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时表示,田径中心之所以一直没有透露刘翔的伤情,是因为 “不能长别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

对于身体状况和技术要求极高、偶发因素极大的跨栏比赛来说,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无异于一场“豪赌”。

只有刘翔的教练孙海平从8月8日开始,有意无意地向外界透露刘翔的伤情。当天,刘翔缺席了奥运会开幕式,孙海平则在华奥星空网上建立了个人博客。

8月11日,孙海平写下了第一篇博客:“刘翔目前恢复状况正常,状态已经接近最高水平”。他提到了困扰刘翔的主要问题还是伤病,同时表示,“最后十天里我们会抓紧治疗,相信到比赛时能够全部解决……”

第二天,距离8月21日男子110米跨栏决赛还有十天。孙海平在博客里写道:“我最担心的还是他的脚伤没有彻底痊愈。他脚跟的伤,不是新伤和急性伤,是老伤。”他同时透露,刘翔总体上比较正常,内部的测试表现了很高的水平。

此后,孙海平在博客中多次强调刘翔的脚伤,担忧程度随着比赛临近而加深。8月18日当天出版的《东方体育日报》上,孙海平透露,8月16日进驻奥运村后,刘翔在一次训练中疼痛加剧,被确诊为“肌腱末端病”,但没伤到骨头。

如果说孙海平是在有意利用博客为对刘翔过高的期望降温,那么其效果并不理想。直到8月29日,孙海平博客的访问量仍不到1万人次。

事实上,8月18日退赛后在“鸟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是几个月来刘翔伤病情况首次被外界详细了解。



耐克与刘翔

刘翔退赛之后,不少人心中都有一个疑问:这是不是一场预先安排的表演?当天,一篇名为《刘翔退赛真相(一切皆在计划)——来自NIKE的消息》的文章开始在网上流传,甚至惊动了耐克全球CEO马克帕克(Mark Parker)亲自出面辟谣。

耐克在官方网站上称这篇文章为“恶意造谣”,并表示将“立即向有关政府部门报告,严查造谣作俑者”。8月29日,《财经》记者致电耐克访问调查结果,耐克并未透露调查进展。

田径中心副主任冯树勇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亦否认赞助商操纵刘翔退赛,称这种说法是“胡扯”。

负责刘翔经纪业务的田径中心另一位副主任王大卫8月19日向《财经》记者明确表示,刘翔退赛是“个人决定”,与赞助商无关,田协中心在赛前和赛后,均未就刘翔退赛一事主动与赞助商沟通。

作为刘翔的“伯乐”和22支中国国家队运动装备的主赞助商,耐克在“翔之队”一直享有“编外成员”的地位。

1980年,耐克进入中国之后,便开始在中国的体校和体育局挑选资助有潜力的运动员。在退赛事件发生前,刘翔堪称耐克在中国最为成功的一笔投资。

2002年,耐克与19岁的刘翔签约,此前一年8月,刘翔夺得自己第一个世界冠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冠军。此后,耐克开始为刘翔设计跑鞋,并组建了一个20人的团队专门服务刘翔。刘翔每次在国外参加比赛,耐克都会派人在现场第一时间向公司汇报。

2006年7月12日,刘翔在瑞士洛桑打破男子110米栏世界记录时,耐克市场部员工王瑶就坐在教练孙海平的身边。

“约见刘翔,一定要联系耐克中国,这是行业皆知的规则。”《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闫蓓在一篇报道中写道,“小到刘翔穿什么衣服,大到接受谁的采访,做什么对外宣传,耐克中国都事无巨细。”耐克员工在谈及与刘翔关系时,并不避讳甚至乐于强调刘翔之于耐克的重要。

由于这种特殊关系,耐克不仅签约费用远低于其他赞助商,而且可以以定制“刘翔鞋”为由,邀请刘翔师徒赴美进行一周的“商务旅行”,连广告拍摄时间也比其他企业充裕。

耐克之外的公司在与刘翔合作时,则难以享受到特殊待遇。一家刘翔代言品牌的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与刘翔签订的合约并没有终止条款,因为刘翔已经很“火”,公司根本无力与刘翔谈判。



刘翔不属于自己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AGB尼尔森公布的数据,8月18日刘翔参赛当天,直播赛事的中央电视台一套收视率从11点开始飙升。当刘翔出现在跑道上,收视率一度高达7.53%,是平常这个时点收视率的3.5倍;刘翔退赛五分钟内,收视率跌至3.6%;半小时后刘翔伤情发布会,收视率再度攀升至6.18%。

这从另一侧面折射出了刘翔巨大的商业价值。事实上,短短四年,刘翔的代言费用已飙升近50倍。其在美国《福布斯》杂志《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的排名,也由2003年的第71位跃升至2007年的第2位,仅次于姚明。对于缺乏明星运动员的田径中心来说,刘翔是其最大一笔无形资产。

目前,国家田径中心由两名副主任负责刘翔的所有训练和商业开发活动。其中,冯树勇分管训练,王大卫分管商业开发。除了田径中心官员,“翔之队”的其他成员还包括刘翔教练孙海平和父亲刘学根等人。刘翔的所有商业开发收益,则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规定,按照刘翔50%、教练15%、田径中心15%和上海市体育局20%的比例分配。

这种训练和商业开发合一的机制,使得田径中心和教练孙海平基本分享了刘翔团队的所有话语权。二者不仅决定刘翔的训练和伤病治疗计划,还可以直接与赞助商谈判并否决合同。《财经》记者获悉,国家体育总局下属的中体经纪管理公司,实际上只受田径中心委托,负责与赞助商沟通,协助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体育画报》记者李志刚曾任职于一家网络公司,并于2007年与教练孙海平及刘翔父亲有过一次商业谈判经历。谈判最终因具体条款不能达成一致而作罢。他回忆称,孙海平不仅管刘翔的训练,在赞助商的选择、赞助费用等方面,也都有很大的发言权。

在2004年12月出版的《我是刘翔》一书中,刘翔写道:“每天都有数不胜数的商家来找我做广告。这些事务一概都交由我师傅孙海平来处理。”

根据中国“举国办体育”的特殊体制,运动员通过各级体校选拔,逐步进入市、省、国家队训练,吃穿用度、训练比赛等费用,均由国家体育局或地方体育局下属各运动管理中心负责。与之相对应,一旦比赛获奖或获得商业收入,运动员也必须与教练、所在运动管理中心、所属体育局分享收益。在著名的“马家军”成员出走风波和“田亮事件”后, 2006年9月6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正式通知,明确规定运动员的商业开发权归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或体育协会所有。

显然,“翔之队”的运作模式依然受到上述管理体制的约束。一面是准军事化的管理机制,一面是巨大的商业收益,两者之间的规则矛盾、专业差异、利益冲突日益凸显。

由于体育营销本身的高风险性质,刘翔的代言费用,实际上包含了两部分。除了固定的代言费,还包括相当高比例的奖金,这是与参赛次数、比赛成绩直接挂钩的。《青年周末》2006年11月一则报道称,“刘翔要是参加几次以上A级比赛,几次以上B级比赛,只要都参加满了,就会给奖金;参加的比赛越多,让耐克的牌子曝光率越高,奖金就越多。”

一位接近“翔之队”的知情人士透露:即使是刘翔这样的明星运动员,也经常会受到各种行政命令的困扰,有时会直接影响到赞助商的商业利益。“你无法想像美国奥委会会给菲尔普斯下一道命令,禁止他在夺冠的第二天出席VISA庆功酒会吧。”这位人士无奈表示。

与刘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来自上海的姚明。2008年2月,姚明因左脚脚踝骨裂,退出了本赛季火箭队的全部剩余比赛。当天下午,火箭队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姚明的伤病情况,让赞助商和球迷知悉情况。

与“翔之队”成员“身兼数职”,既负责刘翔的训练、又负责其商业开发不同,“姚之队”的核心成员章明基、陆浩、约翰海逊格(John-Huizinga)、比尔达菲、比尔桑德斯均为专业体育经纪人,其定位和分工非常明确,只负责与姚明有关的商业活动,并不干预姚明的训练;基本运作原则就是一切以姚明为中心,维护姚明的公众形象和商业利益。

“姚之队”总负责人章明基曾向媒体表示,姚明的成功,最大原因在于姚明本人和他的人格魅力,“没有他在篮球场上的智慧和技术,一切都谈不上。”

刘翔显然没有姚明这样的自由空间。“他现在是国家的儿子,等过几年(国家把他)还给我再说吧。”刘翔55岁的母亲吉粉花经常这样对外说,深以为荣。

而刘翔,只有当站在跑道上那一刻,他才能做回自己,决定是否迈出起跑的那一步。■



本刊记者陈茜、本刊实习记者方可成对此文亦有贡献

中国「80后」,信仰迷失的一代?

中国时报白德华/奥运前半月,到灾区什邡当「志工」的张莹回到上海老家,准备完成毕业论文;在北京朋友服装店上班的小红,自家乡岳阳来京也刚满两年;每月领一千二在外企当前台的Mandy,奥运后和男友从海南度假刚回。她们都是「八○后」,共同的信仰只有一个,就是赚钱。

 张莹算是「八○后」少见自我要求高的一个了。汶川地震后,她打听如何「赈灾」,在友人协助下自上海搭机赴成都,再转进什邡。很多人不相信身影瘦弱的张莹吃得了苦,没想到一待就两个月。

 此时,从岳阳到北京打工的小红也来京两周年。MSN碰上时她说,浑浑噩噩不知过了两年,整天在迴龙观转,上班下班,下班泡吧,有时到K房「找解脱」。

 相对小红来说,Mandy算幸福了。很多人不解,为什麽「北外」(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当「前台」。她说,「轻鬆囉,时间又多,可看小说啊!」Mandy基本不愁吃穿,家裡数年前拆迁获得上百万补偿金,如今是有屋阶级,男友又是外企经理。

 外表光鲜亮丽的「八○后」,就像北京、上海给人的第一印象,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

 不顾所有人反对去了灾区的张莹,回来整整瘦一圈。「我就是去感受和上海不同的东西」,还在上影念书的张莹说,「在上海天天玩爱情游戏,我都快疯了!」但奥运结束后,廿三岁的小女子精神又来了,三天两头出点子,开公司,搞合作,拉赞助。

 小红被归类为「北漂」一族。两年前,为办奥运,租金三百的北五环破落房舍拆掉了,没工作只好投靠亲友服饰店,当起「新同居时代」一员。她在网上登消息,不一会儿找到朋友同居,现在同居的已是两年内的第五任男友。

 一九八○年后出生的人,很多已活跃社会,甚至有相当成就。但不少人经历改革开放后的物质享受,却出现信仰危机。八○年后大陆从计画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多元思想已萌芽,加上「独生子女」教育,让他们普遍自由且叛逆。

 张莹虽有自己「想法」,但不知要什麽;小红无法立足,只能「同居」找靠背,过一天算一天;Mandy工作稳定,却不问人间世事,活在象牙塔。有人说,「八○后」是温室花朵,他们会振振有词反驳,「不就是你们亲手搭建的温室。」

 不管社会责任,崇拜金钱物欲,失去道德标准,自我意识强烈,是「八○后」的符号。张莹说,别总怪八○后,「现在掌权的五○后、六○后一代,又是什麽时代?拜金主义,没有信仰,没有公平正义。不就是这代人为八○后提供成长环境?有什麽好抱怨的。」

 九二年北京召开「十四大」时,北大经济系某教授听闻中共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决议」后,自教学楼顶楼跳楼自杀。「那是一个信仰转换的年代,」发改委研究院的老张说,「虽然错误了一辈子的信仰,但还是信仰。」

 现在信仰什麽?「钞票吧!」对台湾充满钦羡之情的老张说,「不像台湾还可信仰资本主义和民主自由。大陆逐渐也想通了这点,知道那是最终的价值,但很多事还是不能说。」

 「很多人苦怕穷怕,现在不谈意识形态、主义,只想好好过日子」,发改委待了二十年的老张说,「如果没了信仰,又如何教育下一代?」

 菁英涌现,新富崛起,当今的中国貌似崛起的壮丽大国。但老张担心的是,一个缺乏人文素养、信仰和价值的国家,再壮大也是虚有其表。「台湾虽小,至少对自由民主有坚定的信仰,大陆这点是该好好思考。」


大揭秘:同学聚会的真实面目

大揭秘:同学聚会的真实面目

今天上论坛看了个所谓的同学聚会大揭秘,将世俗嘴脸描述的入目三分。不过,这不是同窗聚会的专利,其实人总是会慢慢变的粗俗的,也会变得势力。这几乎是潜
意识,根本不用什么言传身教,完全可以自学成才。而且都趋于一个模式。经常鄙视别人变得俗不可耐的时候,可能并不能意识到自己也是个俗人,或者说对自己的
问题较为宽容。人,当真奇怪无比,人生百态,如同蹩脚的喜剧。下面说的有点绝对,但确实入木三分

  有钱有势,混得很得意的同学巴不得天天开同学会,在精神上压倒男同学,在肉体上征服女同学,将同学时期的意淫变成现实。而比较落魄的同学则害怕同学会
上见面,精神上受到摧残不说,还要作为得意同学炫耀财势的一个比较道具,心里也许还有个小小的奢望,那就是那些混得好的同学能不能帮上自己一把,其实这是
幻想,那些混得好的同学之所以乐衷于开同学会,就是来看你的落魄和女同学们的艳羡呢。同学会是又一次的表演罢了。

  1、
同学聚会的首义者以外地归来者居多,往往已经混得有几分人样。多年衣锦夜行,憋屈得厉害,这回当然在同窗前显摆显摆。他希望来的人越多越好,聚会前夜说不
定还要精读《毛主席回韶山》。
确实如此,通常同城市的同学聚会的兴致并不高,或者仅限于小小圈子定时聚会,每每大聚会定是有什么人从外面回来了。但并不是什么人都会有很强的号召力的,
这个很难说。

  2、 当年有些姿色的女生这回一定会脸上精描细抹,衣柜里千挑万选。如果是提前知道消息的,铁定还要饿上几天,争取能穿进那件卡腰的高级套裙。女人如此,男人也难免。

  3、
抢着买单的那位多半当年穷得叮当响,或者成绩不佳。他要告诉大家,象我这样的也是可以混出来的,你们不要老眼光看人。他一定是开车来的。好车。并且他一定
很愿意送每一位同学回家,一副情深义重不忘旧谊的样子。宿怨啊,宿怨啊,足见小时候的精神阴影影响到底有多大。

  4、 话少的同学并不是老成持重,而是因为经历平淡且混得不好。大家谈论的新潮名词或根本不懂,或掌握不熟练。怕说错了出丑,便索性不开牙。 这个倒是不一定,不能一概而论。

  5、
有富不显,有车不开,有单不抢。这种人多半当年就很风光,经过了也就不在乎了。当然也有当年就很糗,现在还能不动声色的。这类人比较可怕,要么城府很深,
能成大事。要么虚伪狡诈,品质可疑。至少对于我来说,同学聚会,是不会开车的,没有这个必要,想喝酒,哪那里还能开车。

  6、带老婆出席的有两种情况:一是老婆长得比较争气,带出来有面子。二是老婆担心他跟旧相好的擦出什么火花,一同出席能起警卫和监督之效。出门之前,
必要叮嘱老婆几句:“平时怎么糟践我都没关系,但这次一定要给我留面子,我说话别插,不许瞪眼,记得要给我盛饭,递杯子……”

  7、
去了趟美国的一定会找机会说出来,谈资本,谈纽约,最后来一句:“其实也就那样。”这边赶紧接茬谈起欧洲八国游,谈人文,谈艺术。那边去过澳洲的插不上
话,急得抓耳挠腮。这时你要是能淡淡地来一句:“不才在伦敦呆了八年。”保管当场鸦雀无声。我只好说不才被逼爱丁堡流放一年。。。

  8、 当了官的接手机绝不肯离席,拿着电话指挥秘书或部属开展工作,声音不大但足以保证在座的都能听到。语气较平时蛮横且坚决,表情略显威严且带一丝厌倦,一副运筹帷幄很懂管理的样子。

  9、 官当得太大的人不会轻易参加同学聚会。 这个确实,可能怕给自己添麻烦

  同往学聚会,心眼多的钻被窝,心眼少的在唠嗑,不多不少在乱摸,一个心眼在唱歌,缺心眼的死喝。



商业周刊:开辟道路到多伦多上市



作者:本·列文森
简介:位于休斯敦的北星医疗保健公司(Northstar Healthcare)经营着遍布在得克萨斯州的医疗中心。奔赴多伦多上市的美国公司都不是像Visa这样的行业翘楚。”  创立已8年的多伦多创业板市场已成为美国生物科技、技术和医疗保健新创公司的融资天堂。


位于休斯敦的北星医疗保健公司(Northstar Healthcare)经营着遍布在得克萨斯州的医疗中心。去年,当这家年销售额为3900万美元的公司决定上市的时候,它穿越了美国北部国境,来到多伦多证券交易所(Toronto Stock Exchange )。北星公司首席执行官唐纳德·克里默说:“在纽约,可能我们还不够上市资格。”

在如今美国经济不景气和股票市场疲弱的情况下,像北星这样的公司发现自己很难在美国筹集到资金,因此它们越来越多地奔赴加拿大上市。去年,包括已有150年历史的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和相关的多伦多创业板市场(TSX Venture Exchange)在内的多伦多证券交易所集团(TSX Group)净增加了109家新上市公司,其中18家来自美国。而与之相比,纽约证券交易所集团的上市公司总数仅增加了17家,纳斯达克更是减少了64家。就上市公司数量而言,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是全球第二大交易所,而就总市值而言,它仅排在第八位。
其吸引力何在?加拿大强劲的经济增长和坚挺的货币当然发挥了作用。在北边筹集到的加元可用于购买以美元标价的资产和业务。如果美元持续对加元贬值的话,公司筹集到的资金更可以进一步增值。

此外,加拿大的监管环境也不及美国严格。虽然公司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才能在多伦多上市,但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会根据公司的规模和类型来调整上市要求,给予小型公司更多的灵活性。
当然,奔赴多伦多上市的美国公司都不是像Visa这样的行业翘楚。3月份,Visa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筹集到的资金高达179亿美元,是美国有史以来融资规模最大的一次首次公开招募。一个原因是,在多伦多上市的公司大多都处于和商品有关的行业,而商品生产在加拿大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全球44%的矿业公司和51%的能源公司都已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也是位于科罗拉多雷克伍德市的矿业公司General Moly决定在2007年2月于美国证券交易所(American Stock Exchange)和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同时上市的原因。“多伦多是矿业开采研究中心,”General Moly公司投资者关系负责人塞斯·弗曼表示:“那里有很多对矿业公司感兴趣的投资银行和机构投资者。”

创立已8年的多伦多创业板市场已成为美国生物科技、技术和医疗保健新创公司的融资天堂。在该市场上市的公司平均市值为2700万美元。而在其国境以南,像这样的微型企业可能不得不到私人投资者那里寻求投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Opel International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比克认为,到多伦多上市和在美国走传统风投融资道路相比,自己能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来决定公司的发展方向。

但多伦多能否把自己打造成各产业的全球领导者都趋之若鹜的上市场所现在还未可知。有关人士担心,企业可能仅把加拿大看作是进入更高级股票市场的中间站。多伦多罗斯曼管理学院(Rothman School of Management)的一位金融学教授劳伦斯·布斯说:“一旦公司有所作为,它们就会到纽约证券交易所或者纳斯达克上市”,从长远来看,“多伦多会更加沦为一个区域性股票市场”。

2008年9月2日星期二

送给孩子的三样礼物


送给孩子的三样礼物

我们都知道全球化时代最大特征就是变动迅速,各个学门、各种产业,所谓“典范转移”的速度非常快,现在所学的知识或技能,往往三年、五年以后,就完全被淘 汰了,我们如何教导孩子现在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因此,如果孩子喜欢看书,起码我们知道他们应该是能够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并且对于世界仍抱持着好奇与探索 的热情…

文◎李伟文

九月1日中小学开学,不管是入学、毕业或升上另个年级,都是孩子进入新学习阶段的时候,当家长们在打点孩子们的开学用品时,有没有想过要送什么礼物给他们,能在他们人生旅途中陪伴着他们呢?

从孩子开始上学,我就想着这个问题,并且选定了三样礼物,认为是身为父母亲所能给予的最好礼物。

第一样是生活常规的养成。

我们希望孩子有规律的作息,每天分担做家事,不吃垃圾饮料食品,养成卫生与运动习惯。因为这些常规一定要从小培养,也将变成终生难以改变的习惯,因此我们甚至可以说,孩子将来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态度,是每天和孩子一起生活的家长逃避不了的责任。

第二样礼物是让孩子养成喜欢看书的习惯。

我们都知道全球化时代最大特征就是变动迅速,各个学门、各种产业,所谓“典范转移”的速度非常快,现在所学的知识或技能,往往三年、五年以后,就完全被淘汰了,我们如何教导孩子现在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因此,如果孩子喜欢看书,起码我们知道他们应该是能够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并且对于世界仍抱持着好奇与探索的热情。

在孩子还不会说话时,每天晚上我们就会拿着绘本与她们一起共读。

孩子们长大进入小学后,开始识字,也学会自己阅读,我总是觉得,阅读是一种习惯,而习惯的养成要有环境。当大人整个晚上紧盯着电视看,却要求孩子要静下心来阅读,就不是适当的环境。

因此,我们家里没有电视机,只有书,到处都是书。不管大人或小孩,在家里的时间不是看书,就是讨论或创作。透过阅读,孩子们养成主动学习、深入探索的习惯,以及想像与创造的能力。

第三样礼物是领导与被领导的素养。

所谓领导与被领导,换句话说就是表达与倾听的能力。因为未来的世界是属于人际关系变动频繁的专案工作型的时代,孩子们必须适应短时间和一群人合作完成一个任务,专案结束后又必须跟另一批不同的人合作,往往在不同的团队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就是有时候是领导者有时候是被领导者。领导者最基本要求是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被领导者起码要能了解别人在说什么,才能顺利完成被分派的工作。

表达能力分为口语表达与写作,因此从小我们就鼓励孩子参加演讲比赛,甚至练习相声,竹板快书等民俗技艺,同时透过阅读与看影片后的讨论,让他们学习整理自己的思绪并且清楚表达出来。

同时,我们也鼓励他们参加社团,不管学校里,社区中或荒野保护协会里的炫蜂团,让孩子参与一些混合不同年龄孩子的团队,共同成长,共同设计或规划活动,在自然而然的情境下,有“领导以及被领导”的机会,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及与人互动的经验。

除了这三样礼物,我们也希望他们从小能在大自然中长大,感受到无数生命在整个大自然中的奥妙,不是在家里养昆虫或在花盆里种东西,而是在生物的原生地与它们作朋友。

总觉得大自然丰富的生命力是舒解压力最好的方法,因此,培养孩子亲近大自然的习惯,可以让他们成长路上遭遇挫折困顿时,有能力自己打开生命的结。

有时候很感慨,现在的父母辛苦奔波赚钱,无非是希望给孩子更好的照顾与成长,但是物质的丰盛或一个又一个安亲班、才艺班的填鸭,会是孩子美好的童年回忆以及健康的成长环境吗?

我常觉得,孩子将来最温暖的回忆以及安心学习的基础来自于父母的陪伴。

现在父母把孩子所有时间排得满满的,每天应付着学校与各类补习班里从不间断的考试,这其中最大的危险就是斩断了孩子主动学习的动力;相反的,许多研究都证明,给孩子足够的空白时间,同时让孩子在大自然里自在地玩耍,可以点燃他们对世界好奇探索的热情,这些才是创造力与想像力的起源。

以上这几样是我认为父母所能给予孩子生命中最好的礼物,而这珍遗的礼物是我们花再多钱也换取不到的。



总统有任期,媒体监督无任期

到现在为止,他在台湾还有18个百分点的支持,但67% 的人相信马英九能办下来。马英九这次上台,经济上一团糟,兴利是没有做到,但除弊总可以吧。如果弊都除不下来,那国民党、民进党都岌岌可危了。老百姓伤心的不是陈水扁,而将可能是马英九办不了。这就好比有一个不孝子,大家希望办他,但员警却说好了好了又放回家了,又天天殴打父母…

文◎张欢

对于阿扁落马,曾经的战友张友骅说自己一点也轻松不起来。
张友骅先生一声长叹,陈水扁终于宣布退党并承认有海外帐户这一天开始,他终于解脱了。

此前的两年零八个月,他历经了12场官司,原告都是总统、行政院长、民进党主席这些台面上的人物,罪名大抵是诬告诽谤一类的案件。

他不但打赢了所有的官司,甚至还在应诉中学会了反诉,成为让法官大为头痛的角色。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原告与被告都是当年党外时代的战友。张友骅2000年做过陈水扁竞选”总统”时的军事幕僚;陈水扁坐牢期间,还给吴淑珍月台选举,甚至给陈幸妤补习过数学。

两年前的“揭弊四人组”频频出手,陈水扁的女婿、律师、总管纷纷落马,甚至被关入监牢。(详见2006年6月11日《南方人物周刊》揭弊四人组报导)

从那时起,身为四人组成员的张友骅就把矛头指向了陈水扁,在和当权者的斗争中,他的做法并不被所有台湾人所了解,普通的台湾人对他的评价相当极端。

只是这一次,当台湾之子陈水扁低头认错后,情况有了一点变化。有人在捷运(台湾地铁)里和他说:以前我觉得你们都是在胡说八道,但这次看来是你们赢了,虽然你们没有证据,至少你们个人就把一个卸任的‘总统’办掉了,这在华人社会还是第一次啊!

听到这样的评语,张友骅哭笑不得,就好比这条漫长的揭弊路,“纵然我们胜了魔鬼,那又有什么呢?”

人物周刊:外界评论吴淑珍在此案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当年她是什么样的?

张友骅:吴淑珍是陈水扁的大脑、帐房,所有的钱都是吴淑珍在收。

我帮吴淑珍募款过200万新台币,1000张面额2000元的募款餐券,两个朋友给面子各用一百万买了500张。

那个时候就觉得吴淑珍收钱有点怪怪的,一件事分三个人做,我负责联系,有人负责收钱,有人负责送餐券。看得出她对钱的事情很小心。

吴淑珍喜欢贪小便宜,陈幸妤小时候玩的益智游戏,玩了三个月还要拿去换,衣服穿了三个月都要去换。她鼓励不收支票,收现金。

人物周刊:陈水扁这次东窗事发,是否可以理解为因为他掌控了选举资源,没有监督而导致的?

张友骅:应该说他是先有权,然后用权来换钱,再用钱来收买各个派系,再让各个派系推他为共主。虽然他下台了,但拿到好处的人都还是要为他呐喊。

人物周刊:民进党经此打击后是否会泡沫化?毕竟这个党已经一输再输了。

张友骅:民进党恢复元气要等到阿扁关到牢里,现在民进党是树未倒,猢狲未散,阿扁一旦进去,那就是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

人物周刊:这次贪腐是否会牵出其他民进党的大佬级人物呢?

张友骅:不会,民进党的人和我说民进党对不起陈水扁,但台湾人民没有对不起陈水扁。因为民进党搞选举,上上下下都拿了陈水扁的钱,这就是一个帮派政治,老大拿了钱给小弟用嘛,像沈富雄说他拿了100万。

现在是把民进党和台湾人民做一个切割,以前说民进党就是代表台湾人民的,这才是对民进党最大的打击。

人物周刊:现在外界瞩目马英九的选择,马提出要成立跨部小组彻查,您的判断?

张友骅:如果马英九办不下来,那就是要重创司法体系,马是要赔上政治生命的。

这次陈水扁出问题,是瑞士方面提出的,不是台湾本土啊。如果马英九再处理成两年前红衫军那样的结果,你如何向国际反贪腐组织交代?如何向台湾人民交代?

人物周刊:陈水扁在台湾普通人心中的形象现在怎样?

张友骅:直到现在为止,他在台湾还有18个百分点的支持,但67% 的人相信马英九能办下来。马英九这次上台,经济上一团糟,兴利是没有做到,但除弊总可以吧。

如果弊都除不下来,那国民党、民进党都岌岌可危了。老百姓伤心的不是陈水扁,而将可能是马英九办不了。这就好比有一个不孝子,大家希望办他,但员警却说好了好了又放回家了,又天天殴打父母。

这个事件对于台湾的民主政治来说是一个分水岭,如果办不下来,那新闻界也要心灰意冷了,那就和香港一样,大家天天吃喝玩乐了。

人物周刊:国民党也接受政治献金,但为什么没有出现陈水扁这样的问题?

张友骅:只能说民进党是一个草莽型的政党,国民党至少是穿皮鞋的,要脸面。民进党是穿草鞋的嘛。

民进党现在也很痛苦,在舆论的逼迫下,中间选民已经没有了,现在浅绿也没有了,他们的党职人员和我说,我们现在除了拥抱深绿,还能怎么办?只能去拥抱深绿,要自己的生存空间



保守党哈珀有望赢得多数政府



(星星生活记者王小檗、连鹏报道)根据最新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哈珀领导的保守党有望在联邦选举中赢得多数政府。

根据环球邮报和CTV新闻的联合民意调查显示,加国选民对国家发展的方向表示满意,并对保守党和他们的领袖哈珀的信心远胜于他们的主要对手狄安和他的自由党。

根据两家媒体委托其专属民调公司策略顾问(Strategic Counsel)公司进行的民调显示,如果今天举行大选,将有37%的加拿大人会选择保守党,而只有29%的人会选择自由党,还有17%的人会选择新民主党,9%的的人会选择绿党。

在2006年的选举中,保守党获得36%的选票,自由党获得了30%的选票,新民主党获得了18%的选票,绿党获得了5%的选票。

策略顾问公司民调专家多诺罗(Peter Donolo)表示,“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保守党已非常接近多数政府,但尚未有最终把握。”

与今年6月份前外长卞聂尔(Maxime Bernier)丑闻造成两大主要政党势均力敌的局面相比,保守党显然赢得了更多的支持。

让保守党走出逆境的则是来自卑诗省和安大略省部分地区越来越多的选民支持。在安省,保守党支持度升至41%,较上次民调飙升10个百分点,也是半年以来支持度首度超过自由党。自由党下降4个百分点至35%。安省在国会308个席次中占106席,对保守党能否组成多数政府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该民调同时显示,目前只有45%的加拿大选民认为应进行“政党轮替”,即需要组建一个由不同政党执政的新政府,比2006年1月大选时的63%有大幅下降。

多诺罗表示,“认为加拿大目前所走的路方向错误的人正在减少。”

在接受民意调查时,选民显示出对经济议题的关注。有18%的人们说现在的经济压力变大;其他选民最关心的问题是保健体系和环境问题,分别占15%和14%。

调查显示,在对于哪个政党更有能力处理加拿大所可能面临的经济衰退问题上,保守党获得了38%选民的支持,自由党获得了27%的支持,新民主党获得了8%的支持,绿党则仅有3%的支持。

民众对经济问题的关切对以环保为主打议题的自由党领袖狄安来说是不利的。以制造业为经济核心的安省和魁省,经济恶化的冲击更大。据悉,哈珀竞选策略将主要瞄准狄安的碳税计划,抨击狄安的政策将会损害加拿大经济。

在选民心中,不仅哈珀政府控制经济议题的能力更强,在其他诸如妥善处理跟美国的关系、给予国家更积极的前景上,也比自由党狄安更胜一筹。在作为国家领袖领导力上,哈珀得到选民53%的支持,远远高于狄安的17%。

多诺罗表示,“保守党希望将这次选举变成哈珀和狄安正在领导力上的对决。”

作为狄安来说,现在必须要想办法吸引那些把自由党当作第二选择的其他左派政党(新民主党、绿党)选民支持。其中最好的策略则是试图说服这些选民,如果想要阻止保守党组成多数政府,选择自由党将是唯一出路。

狄安最后的一线生机则是魁北克地区,在这里他和他的自由党的支持率已取得明显上扬。根据对魁北克地区选民的调查,26%的人将支持自由党,比上次大选增加了5个百分点。保守党则降低到23%,降低了2个百分点,新民主党上升到12%。魁人政团则降低了8%到34%。

民意调查专家格雷格.莱尔表示,如果狄安可以打悲情牌,将有可能赢得更多的机会。“这点已经在魁北克地区获得了成效。”

3大理由,中国经济不会放慢


香港文汇报记者李雪颖、荆才/ 奥运完满结束,中国经济的老问题再度成为各界的关注焦点,其中,奥运后中国经济会否放缓是一个最大悬念。综合专家的意见,基于三大理由,后奥运的中国经济增速不会放慢,其一是主办城市北京在中国的GDP占比很小;其次,京奥之后,内地承办的大型国际盛会一个接一个;第三,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不会因京奥结束而发生变化,故此相信中国不会如其他奥运主办国,患上“后奥运症候群”,令经济大幅放慢。

数据显示,过去11次奥运,主办国在奥运后出现经济增长趋缓的有8次,主因是奥运举办前基础建设需求及旅游业兴盛,刺激经济增长,但奥运过后经济失去增长动力,此现象又被喻为“奥运魔咒”。较严重的个案包括1988年汉城奥运、1992年巴塞罗那与2004年雅典奥运。而2000年悉尼奥运的同一年,澳洲的经济增长更已开始变慢。

奥运相关投资比重小

中国经济能否摆脱“奥运魔咒”呢?综合专家的意见认为,“奥运不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分水岭”。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直言,奥运后的中国经济不会像部分奥运主办国出现萧条,其理据主要是,中国的经济规模比其他办奥运会的国家大很多。如2004年雅典奥运,希腊当时的经济规模只有1850亿美元,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澳洲的经济规模是3900亿美元,而中国经济规模在2007年已经达到3万亿美元。也就是说,在中国办奥运会,整体的经济规模是希腊的16倍、澳洲的8倍。奥运有关场馆的基础设施,不管在哪个国家,都大约相等,在这种状况下,奥运相关的投资在中国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小的。(chinesenewsnet.com)

其次,林毅夫指出,京奥之后,上海还要办2010年的世博会,2012年广州还要办亚运会,国际盛事一个接一个,需要很多固定资产投资,可以确信奥运之后中国不会出现经济萧条。

国际盛事一个接一个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表示,进入后奥运时期,前奥运时期体育场馆和关联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的大规模投资需求,以及奥运举办期国内外游客带来的巨大消费需求会减弱甚至在短期内消失,但过去30年支撑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基本动力不会发生变化。

王一鸣认为,过去7年推动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储蓄率较高、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巨大,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市场潜力巨大,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以及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这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不会因为奥运会结束而发生变化。

“三驾马车”动力依然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从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基本数据来看,尽管GDP、投资、CPI的增长有所回落,但整个增长速度仍然处在高位运行的状态。尽管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经历了雪灾、震灾及国际经济环境大震荡等一系列的不确定性因素,但是中国经济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特别是中国经济经过几年来的宏观调控,经济增长开始放慢,这仅是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它表明国内经济增长开始从“病态”恢复到“正常”。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人脉秘技/7个诀窍,培养自己成为“专家”


在职场上,能够自居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将足以确保你的个人竞争力。不过,成为专家可不是聪明人的专利,透过一些实用的指南、习惯和技巧,可以带领你更贴近成功。以下是让自己化身为“专业人士”的7个诀窍:

经理人月刊 记者:整理.撰文 / 黄又怡

1.勤于吸收新知:找出在本业中永远引领潮流的人,发挥自己拓展人脉的技巧,想办法去结识他们、邀请他们共进午餐,或是出席他们的读书会。你应该尽可能接触业内的一切相关资讯,包括订杂志、买书、与杰出人士多聊聊等,日积月累之后,你就可以开始利用这些知识,串连出别人无法想到的事物。

2.勇敢提出蠢问题:提出的问题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会大不相同。“你不觉得把所有的MP3档案储存在像是随身听的装置里,很酷吗?”由此产生了iPod。“大家都爱汉堡和薯条,为什么不能让他们更快享用到?”于是便产生了麦当劳和速食业。

3.了解自己天分所在:虽说勤能补拙,但是千万不要因此就把所有心力都用来弥补你的弱项,而要锁定自己的专长加以训练。你应该采用80/20法则,将少数时间花在改进缺点上,真正的重点是强化优点。 

4.随时学习:所有的专家都是勤勉、持续的学习者,他们坚信学习愈多,才能获得愈多。你的自我发展计划只应该包括读书、杂志、参加学习性社团;上一两堂进修课、和本业的领导人建立关系。

5.维持身心健康:再忙也不要忘记规画运动和度假的时间,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如此才会有足够的精力去应付全天候的忙碌行程。

6. 汲取不寻常的体验:只了解本业和本国市场,已不足以在未来的世界里竞争。有人问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说:“要让自己在商场上更上一层楼,该做什么事?”他回答:“学小提琴。”不同的经验可以刺激不同的创意,去学习非主流的事物,到古怪的地方旅行,对于自己的舒适区以外的事物,要抱持着好奇心。

7.开发利基:成功的小型企业会仔细挑选自己有把握掌控的利基市场,个人也可以这么做。不妨想想公司现阶段在哪些方面的发展不甚理想,就专注在一个最少人注意的领域。

某位刚加入一家贩售新式宠物食品">宠物食品公司的年轻人发现,影响公司营运的诸多问题之一是,高昂的运费侵蚀了利润。由于公司并不太注意这件事,于是他就自己设法找出解决方案,打电话给优比速(UPS)和联邦快递(FedEx)等公司里负责小型企业的业务主管。几周后,他将详尽的摘要报告寄给执行长,建议公司如何节省邮资,执行长大为欣喜,也让这位年轻工作者在公司的前景看好。

2008年9月1日星期一

为心碎母亲拍卖会场冷清


世界日报记者马天培多伦多报导/特为自杀身亡的留学生李春雷之母李海英举办的拍卖会,本月30日下午在新旺角广场(New Kennedy Square)举行,可惜因为人流量不大,响应者并不多,现场共拍到数百元现金。

“为了一个心碎的母亲”拍卖会,30日下午3时举行,主办方加拿大北京协会主席杨宝凤和加拿大中国留学生协会会长马建立都在现场,李海英也到场流着眼泪对与会者表示感谢。

为拍卖驻足的人并不多,主办方准备的几十个座位也有一半空着。拍卖进行40分钟后,负责捐款箱的义工表示,现在箱内估计有200元左右。

记者5点半离开时,场上还有三分之二的东西未卖出。自己也拍下一个150元的滴水观音瓷像的杨宝凤表示,这次估计不会卖得太多钱,部分原因是因为客流量小。她称不会再进行第二次拍卖,因为愿意提供地段的商家实在太少了。

拍卖方准备的东西是100多个商家捐献出来的,从半亩园捐出的代金券到明珠台捐出的钻石首饰,形形色色无所不包。马建立说,捐物较多的是明茶及环联物流两家公司,前者捐出500元代金券,后者则捐出1000多元代金券。

李海英说自己来加拿大时“1万多元才换了2000加币”,现在住在中区华埠一个小旅馆内,房费就要一天40多元。

虽然她仍然觉得儿子的死亡有疑点,但是她的经济状况,已不足以支持她继续留在加拿大等待警察局的报告。

参加拍卖的大多是留学生,也有从媒体上读到报导前来支持的老移民。辛力加(Seneca)学院学生朱棣当场用20元拍下一枚书签,他承认自己要书签没什么用,“可能是送人吧”。但他说主要是想帮李海英一把。他说:“我也是国际学生,也是北京人。我也马上要结婚了…留学生其实很不容易。”

中国留学生协会拍卖筹款.助李春雷母亲解困

星岛日报记者/以毕生积蓄供儿子李春雷到多伦多读书的李海英,儿子虽已过世逾一个月,她昨仍未能接受儿子已死的事实,更不相信儿子是警方调查所指自轰而亡的说法,并认为儿子之死是另有内情。昨加拿大中国留学生协会为该名母亲进行1元拍卖筹款活动,冀略尽绵力予以协助。

加拿大中国留学生协会会长马建立称,现场的义卖物品均由商户们捐献出来,至昨日约5时为止,负责记录及点算捐款的义工称约筹得400多元左右。

感激华社协助

一提及儿子离世都哭成泪人的李海英,昨于拍卖会举行前鸣谢热心市民捐助时,一度激动得站不起来,瘫软在椅上需其他人搀扶下台。她称:“很感激多伦多华人社区对她的协助,若非这里的华人社区热心帮助,不谙英文的我根本不知该如何做。”

本月9日从北京飞抵多伦多,处理28岁儿子李春雷后事的李海英表示,暂时尚未计划何时返回北京。她希望能在多伦多了解更多关于儿子死亡的事实。

仍未能接受儿子开枪自轰而亡的李海英,认为李春雷之死并非警方所说般简单,在她心目中的李春雷是一名负责任及很听话的完美孩子,亦没有理由会自杀。由于有警方消息指,案中手枪属李春雷所有,李妈妈则称据她所知,儿子没有告诉她喜欢玩枪一事。

不知儿子生活交友情况

当问到李春雷在多伦多读书的过去7年间,生活及交友如何时,李海英则称:“不知道。”她相信李春雷在安省Sarnia一学院读了7年书的原因,是他一面工作一面读书的缘故,而需要多些时间去完成学业。

28岁来自北京的小伙子李春雷,于今年7月23日晚被其“女友”,发现头部遭枪轰爆而亡。由于案件涉及枪械,负责调查案件的多市警方32分局探员,初时将案列作死因有可疑处理,法医于翌日验尸后认为李春雷是开枪自轰爆头致死。

拍卖筹款助李海英

明报/协助在一个多月前自杀身亡的中国留学生李春雷的母亲李海英来加处理儿子后事所面对的经济拮据,由多个中国移民组织团体,包括加拿大中国留学生协会和北京协会等,昨日在新旺角商场举行“一元起拍卖”。

拍卖得到很多社区人士支持,不少善心人士及商铺都捐出物品拍卖,计有酱油、米、陶器、服装和饮品等。李海英感谢社区人士对她支持,和关心儿子不明白的死因,希望能早日有答案。

据悉李春雷的葬礼费用3000多元,是由协助处理其后事的戴培康牧师先行垫付,故此李海英目前的经济情况困难,亟待帮忙。



手提电脑在美国海关要受彻底检查



德国之声Ralph Sina发自华盛顿/入境美国,所有人必须将有关自己的全部数据提交给海关审查,包括按手印。自从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国土安全部不断增加这类安检措施。入境者甚至要将身上所携带的所有电子仪器上交接受审查。商界人士表示,他们在美国海关起码要等上一个小时,才能取回自己的手提电脑,而且还不知道有关方面要怎么处理他们电脑中的数据。记者从华盛顿给德国之声发来如下报导。

经常乘飞机出差的阿米尔-汉已经领教过这种麻烦的手续了。这位巴基斯坦裔的美国商人,每每从欧洲返回美国时,都要在美国海关入境处向边防检查人员呈上自己的手提电脑,并告知打开电脑的个人密码,“海关官员告诉我说,如果我拒绝让他打开我的电脑,他们将会对我采取强制性措施。至于将怎么处理从我电脑中所获取的信息这个问题,海关官员根本不予回答。确切地说,他们根本就不听我说些什么。”

这是这位美国商人后来在接受美国电视台CNN采访时所说的一段话。而实际上,入境人员必须交给海关检查的还不仅仅是手提电脑,他们所携带的手机,MP3播放器,U盘等等,一律都要提交海关审查。而且必须接受检查的人员在不断增多,“如果我们从海外归来,政府首先要查看我们的手提电脑。”

说话的是来自华盛顿的加尔特纳。据说,数据审查一般要持续几个小时。不管你电脑里存的是银行信息,还是商业机密,是私人信件还是度假时的照片,所有信息一律要被海关检查人员复制和存档。如果有谁胆敢隐瞒自己的电脑密码或者将电脑中的数据加密,那么就要为无法再得到自己的手提电脑做好准备。华盛顿乔治城大学的法律系教授表示:“这种搜查的办法同检查行李完全不是一回事。如果检查电脑,那么旅行者就没有什么个人秘密可言了。”

然而美国的边防检查人员并不为之所动。美国在911事件发生后正在实施对入境人员实行全面的检查。美国国土安全部明确表示,如果谁想入境美国,那么必须在接受海关检查时,放弃自己享有的数据保护权和个人隐私权。不少美国人对此表示强烈愤怒。女律师霍夫曼强调说,即便是美国警察在没有得到具体犯罪证据之前,也不得随意搜查别人的房屋,“他们将搜集的信息都转给谁了呢。没有人知道被他们复制的数据是不是后来都被删除了。”

美国商人目前已经提交了一个集体上诉书。但是在法院作出判决之前,海关还会继续实行严格的检查。对此商人阿米-汗感到十分沮丧,“我不能不携带我的手提电脑,就像要带钱包一样。这两样东西我走到哪里都是需要的。”



Loblaw的挑战与发展

Loblaw的挑战与发展
来源:零售世界 发布时间:2008-02-26


  Loblaw(罗布劳)是加拿大最大的零售商,也是在加拿大多伦多和美国纽约两地上市的公司。Loblaw拥有1500多家店铺(截至2006年底),销售额为286亿美元。2006年利润为2.19亿美元,目前拥有雇员13.9万人。它经营多个零售品牌和6000多种自有品牌商品。与美国沃尔玛公司类似,该公司也是一家家族企业,至今韦斯顿(Weston)家族仍占有63%的股份。
  
  2007年8月,笔者随同国内一些零售业人士对其进行了考察,亲身体验到了其曾经辉煌的发展历程,以及面对新的挑战重振雄风的决心。

  创建过程

  Loblaw最初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家食品连锁店,1956年被乔治_韦斯顿(George Weston  Limited)公司全资收购,成为今天公司的前身。其母公司乔治_韦斯顿公司,创建于1882年,是北美地区最大的食品加工和销售集团之一,与英国皇室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司下属两个重要的分支,一家为韦斯顿食品公司(Weston Foods),主要经营食品和饮料的生产加工,另一家即为经营零售业的Loblaw。

  五六十年代,Loblaw进行了大量的收购。在完成对芝加哥国家茶叶公司(National Tea Co.)的收购后,Loblaw成为当时北美地区第三大零售商,并于1966年在多伦多成功上市。但是,在并购初期,由于并购过来的企业大多独立运营管理,内部存在很多诸如管理混乱、业务互相冲突、规模优势无法施展的问题,因此导致企业总体效益出现下滑。以至于在70年代初期,Loblaw几乎接近破产的边缘。
  
  面对这种情况,Loblaw在经过一些人事调整后开始了店铺的改造。其中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加强生鲜经营,通过规模采购、强化促销、改进保鲜技术等手段,树立了其在生鲜商品上的领先地位。同时,Loblaw也对其中亏损较为严重的国家茶叶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扭转了亏损的局面。另外,它还通过实施品类管理等措施,提高了货架资源的有效使用率。在此期间,Loblaw还创办了“无华(No Frills)”折扣店,只出售公司的自有品牌商品和高端品牌商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辉煌时代
  
  八十年代,Loblaw进行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变革,其自有品牌商品数量迅速扩大,主要是家居用品,在1981年已达到了300种。其中一种自有品牌的尿布开发后,给竞争对手带来很大威胁,帮宝适(pampers)公司这一品类在当地的销售份额从85%下降到18%。另一个成功的案例是,Loblaw在1994年开发出自有品牌的可乐,直接导致可口可乐加拿大公司当年亏损4500万加元。

80年代后期,Loblaw开始关注环保问题,并逐步开发出一系列环保型的自有品牌商品(Green   goods),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这也使其与其它零售商在企业形象上有了明显的区分。在这一时期,Loblaw也成为加拿大大型超市业态的开创者,其所开设的大型超市面积均在8000平方米以上。为避免经营上的风险,公司更多采取自建方式。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八十年代后期,Loblaw已成为加拿大最大的零售商,在加拿大家喻户晓。同时,通过多业态差异化经营的作法,Loblaw已拥有多达14个品牌,覆盖了不同消费水平的人群和不同地区。
  
  1994年,沃尔玛进入加拿大,Loblaw开始面临激烈的竞争。为应对挑战,Loblaw开始推行全国扩张战略,同时从一个传统的连锁超市企业逐渐向综合性的零售商转变。为了同沃尔玛的大型超市(SUPERCENTER)竞争,LOBLAW开始发展大型超市业态,并增加了相关服务内容,例如在店内设有酒窖、干洗店、金融服务中心、健身中心、药房(后期还增加了诊所)等。
  
  在此期间,Loblaw还收购了蒙特利尔的另一家超市公司Provigo(此为加拿大历史上最大的收购案),但是由于加拿大反垄断法的规定(一家公司在当地市场份额不能超过75%),Loblaw不得不将部分店铺出售给它的竞争对手。同时,收购这家公司也为Loblaw后期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面临困境
  
  大规模并购并没有为Loblaw带来快速发展,而是导致其近两年发展困难。2006年该公司业绩更是出现了二十多年来最大的降幅。
  
  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首先,公司花大价钱收购的Provigo超市在魁北克省业绩不佳,给公司经营带来极大的财务压力和经营负担。其次,沃尔玛进入加拿大市场后,一直在积极扩张(2007年为300家,2008年计划新开28家),并且大力发展生鲜商品的经营,其店铺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对Loblaw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第三,Loblaw的竞争对手,分别排名加拿大第二及第三大的Sobeys及Metro发展速度加快,他们不断降低商品价格、改善产品质量、发展自有品牌商品,抢走了Loblaw的部分顾客。另外,Loblaw自身在改善商品结构、经营管理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增加的家居商品(如电器类),销售情况很差,有媒体甚至评论说:很少见到这些商品从商店中出去。
  
  Loblaw业绩的下滑引起了投资者的不满,他们开始大量抛售其股份,导致股价出现连续较大幅度的下跌,到2007年12月21日跌至33.3加元/股,达到七年来的最低点,而一年前它的股价还超过70元。

  新的突破

  为改变颓势,2007年初,Loblaw进行了大规模的人事重组。韦斯顿家族年轻的继承人,33岁的Galen G. 韦斯顿接替父亲W.Galen韦斯顿出任Loblaw的行政主席,开始执掌公司。新的领导核心确定了3~5年的重整计划,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方案,除了之前已经实施的关闭部分亏损店铺(其中重点是其所收购的Provigo超市)、进一步改善商品结构、减价出售积压存货商品以加快商品周转等手段外,还包括:裁减管理层员工,2007年初,Loblaw宣布将于未来9个月内裁减接近15%总办事处及区域管理层员工,估计总人数在1000人左右。Loblaw行政主席Galen G.韦斯顿(Galen G. Weston)表示,“我们是以服务顾客为主的业务,我们需要精简业务运作程序。有关改变旨在确保我们能够更有效地支援公司的店铺员工。”

通过裁员,公司每年可以节省5~6千万加元的直接支出。提出3G原则,即优秀的员工队伍(Great people),公司要求企业雇佣的员工能力和素质应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能够为顾客提供比其它零售企业更好的服务。体现更大的价值(Great value),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不仅享受到低价的实惠,也得到服务的便利。优秀的商品(Great product),开发更多的自有品牌商品,强化生鲜经营。重组供应链以提高营运效率等,关闭6间安省和魁省“规模较小、效率较低”的仓库,把运作搬迁到新的物流中心。增加服务内容,在大型超市业态店铺内,在原有药房的基础上开设店内诊所;增加了店内的金融服务中心,消费者可以在这里办理贷款、抵押等手续等。积极参与社区和慈善活动,如2006年Loblaw组织了儿童慈善活动,并募集到740万美元,捐赠给加拿大765个家庭。2007年,Loblaw慈善活动的主题是“帮助脑瘫儿童”。其它包括向非营利性组织捐献食品、参与发起加拿大心脏病研究基金、资助医院改善医疗设备等。提升了其社会形象。更加注重环保理念,例如用纸袋或布袋袋代替塑料袋。强化技术应用,设置店内价格查询系统和大量的自助收银台(超过20%)。
  
  Loblaw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最新消息,Loblaw在加拿大各个地区的销售都有了明显增长,其中食品与药店的销售态势十分强劲。与2006年同期相比,该公司于2007年10月左右的季度销售额增长了1.4%,店铺销售额增长了2.8%。Loblaw第三季盈利为1.17亿加元,虽然仍然处于下降的趋势,但速度已有所减缓。





加拿大女生的暑期生活

加拿大女生的暑期生活

加拿大 谷灿春


暑假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一段美妙的时光,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们可以暂时抛开学习的压力,自由轻松地安排自己的生活。那么,是不是全世界的高中生们都在过着一样的暑期生活呢?呵呵,大家跟我一起来走近艾米——


16岁的艾米是加拿大一个中等城市的高二学生,她的暑假是从7月22日开始的,一直持续到9月1日。


暑假一开始,艾米就成了一家咖啡店的“常客”——不是去喝咖啡,而是去打工啦。暑假期间艾米每周在咖啡店工作6天(加拿大的许多服务行业星期天都休息)。


其实,艾米打工已经不是生手了,上学期间她也在这家咖啡店里做事,一般是在下午3点半放学以后去上两三个小时的班,然后再回家,星期六还要上一整天的班。因此,16岁的艾米已经有不少私房钱了。艾米在银行里有一个自己的户口,加拿大法律规定11岁以上的学生就可以登记领取社会保险号码卡,也有人叫它工卡,有了这个号码卡就等于拥有了在加拿大打工的权利。为什么要打工呢?艾米说:“A lot of my classmates do it,I want to try it,too.”在加拿大读小学和中学是不用交学费的,学习压力也不像中国学生那么大。艾米从来就没什么家庭作业,打工也可以帮艾米消磨一些时间。


艾米打工的咖啡店就在她家附近的一个购物中心里,加拿大的购物中心里有小型诊所、商店、邮局、银行、餐馆等。每天下班以后,艾米先在购物中心里听听音乐,然后再走路回家。回家后艾米还会帮父母做家务。


吃过晚饭后的时间,就是艾米真正的自由时间了,她喜欢和邻居家的同龄人一起去逛街,或者看电影,也喜欢和大她一岁的哥哥去踢足球。不要惊讶,在加拿大男孩和女孩是经常在一起踢球玩的。


当然,艾米的暑期生活不可能每天就这样打发了,在暑假的最后一周,艾米向咖啡店请了假,她和家人一起去了落基山脉露营。露营是北美常见的周末休闲活动,家人、朋友准备好帐篷、睡袋、食品、渔具、充气船等,开车到离家几个小时车程或更远的地方去玩。


露营出发前,艾米的爸爸就通过Internet预订好了每天的露营地。在加拿大,露营地都是通过统一注册的,有专人管理。不同的是有些地方有电,有的没有;有些营地可以洗澡,有的不行。营地往往很大,里面还分成许多营点,一个营地可以同时容纳上百个家庭。每个营点可以停下一到两辆车,可以扎两个帐篷。每个营点还有一个烧烤架,旁边准备好了木头,这是用来解决温饱问题的用具。当然,也有人自带小煤气罐和煤气炉来做饭吃。


露营的时候很愉快,白天艾米和家人一起开车在山区里欣赏风景,傍晚按时到达露营地扎帐篷、生火做饭。很多营地里还有小湖,一大早起来,艾米的哥哥和爸爸就给船打好气,一家人穿好救生衣爬上船划到湖中心去晒太阳,钓鱼。饿了,就回到营点把鱼烤着吃掉,然后拆下帐篷,收拾好东西,向下一个露营地出发。


一周后,艾米一家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艾米在自己的暑假日记中写道:露营的感觉不错,睡床的感觉更好!


9月2日开学,艾米得去学校上课了,当然,下课后她又得去咖啡店上班。艾米说要好好存点钱,这样就可以在明年暑假时用自己存下的钱和同学一起去法国旅游,到时候,她将有一段更有趣的暑期生活。





加国消费文化:节俭不寒酸


2004-10-09 作者:王迅雷

节俭是美德,不是寒酸、小气。

在加拿大说不定你餐桌旁拿着花花绿绿COUPON的食客,就是百万富翁;又说不定在聚会中见到一位亮丽美女,全身上下全部都是二手衣服包装……

但也有新移民见到大减价商店排成人龙,或是大减价油站前排成车龙,就感叹加拿大贫穷问题严重,见到人买二手衣物就嫌人寒酸……




细微之处看到一种消费文化的不调和,虽然奢华包装似乎已成为中港台时尚潮流,但在加拿大节俭文化却是深入人心。在美加大停电之后,社会更崇尚节约、朴素的生活,越简单的东西可能越是宝物。对于还在苦困艰难之中的新移民,何尚不能从中学到入俗的生活方式,节俭且精明,活用金钱享受人生。

本文并非立意于减价消费指南,但在采访过程中却得到了异乎预想的热烈反响,被访者纷纷献计献策,介绍本地节俭消费文化的奥妙,衣食住行无一不包括,说明精打细算之下,不用高收入一样可以活得很舒坦,问题只在你用心,绝无寒酸之味,却凭添很多生活乐趣。本文仅作略述。

COUPON文化居住北美时间一久,对满天飞舞的COUPON既爱又烦,从报纸中夹的,到信箱、大门前派发到家的,商场内更是五彩缤纷,但对刚刚安家在此的新移民却非常有作用,曾经也有一些大陆人网站将本周一些COUPON信息发出,指导大家消费。

由美国移民而来的李荣昌表示,COUPON广告每周都有,送到家门口一叠叠,这一定要看,每个商家每周总会拿出几样货减价出售,吸引顾客上门,比如一些大超市如LOBLAWS、NO FRILLS,外面西瓜卖4、5元,它可能只要1.99元,玉米也可能比外面便宜一半。而且报纸上也有很多广告,留意一下就可以省去三分之一的钱,积少成多。

在市中心金融区工作的黄炜也称,一开始看到西人同事钱包中有很多COUPON还很奇怪,时间久了就知道这是这里的风俗,许多人还热中收集,连常去的咖啡馆或餐厅都会有套票或COUPON,他们都自得其乐享用,不是他们舍不得花或是花不起,而是一种消费习惯。

ON SALE文化相信不少初到多伦多的人都尝过ON SALE的甜头,特别是对节礼日(BOXING DAY)更不能忘怀,如李荣昌就在去年节礼日,看到FUTURE SHOP的广告,便一早去排队,抢在最前十位,以399元的价格买到了市价599元的数码相机。他称,在这里生活,需要买大件电器、家俱等,就一定要多看报纸ON SALE广告,因为减价与否的差价很大,有时甚至只要一半价钱,就能买到心头所好。特别是节礼日不能错过,每家商铺都有劲减货品,这时候就可选择你自己所需。

在本地生活廿多年的形象时装顾问陈萍表示,买衣服、鞋子等商品,可以选择去OUTLET商场或是名牌专门仓库、生产公司等直接选购,可能质量稍为次品,但价格很合算,所以平日就要多注意这方面的市场广告。另外,大公司衣服清仓大减价季节性很强,一般是在8月入秋前及圣诞节过后,有些价格可减一半左右,如果掌握合适时间,基本上衣服款式不会与下季风格相差很大。

二手物品文化一般新移民很难适应的是二手商品或是礼物,但实际上二手物品廉价且实用,甚至颇有人情味。

陈萍称,加拿大人很喜欢将二手衣物或饰物,赠送给朋友,这是诚恳而友善之举,接受者应表达谢意,不应视作别人寒酸小气。比如生了小孩,左邻右舍或是朋友,就可能送一些二手的小孩衣物,或是玩具,是非常友善的方式。

提到二手货,一般人都会提及GOODWILL等二手货商店或是GARAGE SALE,秦菱从前年起就在朋友住家前的GARAGE SALE摆卖过二手货物。她称,买卖二手货在这里一点不失面子,而且很有乐趣,有些生活小东西市面上很难买到,但在这种地方很便宜就能找到。所以就约了朋友自己摆卖,集中各家中不用的东西,花一天时间摆卖,实际上也赚不到什么钱,却是一种乐趣,而且也物尽其用。

现在租住地下室的黄跃,一直没有找到工作,为节俭生活他就去一些二手货商店买一些生活用品、衣物等,他称,从国内带来的衣服都够用,但有时需要适应这里的生活环境,一些冬天的衣物、靴子就去GOODWILL等二手货店去买。虽然完全是别人捐出来的物品,但胜在便宜而不残旧。购物的人一直很多,看上去也都并非是穷等人家,这也说明加拿大人的节俭及精明。他现在临时租住家中的简单家俱也是在市中心二手家俱店中买的,以后搬家也可送人。

自助旅游文化在加拿大旅游并不奢华,有人称是全球最便宜的旅游区,自己驾车或约朋友就可郊外一游,而且夏天采摘水果也是本地大自然旅游的一种方式。

最近频频与朋友在周末相约出游的林健,非常得意这种自在生活。他称,在国内一谈到旅游,好像就有种奢华的感觉,总是有钱、有时间的人去享受。但在这里自助旅游非常便宜,也是家庭非常平常的户外活动,最多大家合办一个野餐会,钓鱼只要办个许可证,不用花什么钱一样可以享受旅游之乐。

他认为野外旅游是很好放松心情的方式,即使一时还未找到工作,陷于苦恼的新移民都可以旅游疏缓一下心情,三五成群就可成行,节俭有益。而且一路上可以看到加拿大人的生活方式,从打扮、驾车等可以看到许多人都很富裕,但出外一样很简朴,吃得很简单,也非常遵守公共道德,这就是加拿大的独特优越生活的一部份。

掌握市场规律自得便宜研究市场学的胡德表示,加拿大是一个市场经济非常成熟的社会,仅管各种市场手段花样层出不穷,但大多有规律可循,如果掌握其门道,就既有实惠又有乐趣。比如看电影和录像,美加的制度是新出档电影在第一轮院线放映,票价当然是最贵的,然后到第二轮就便宜了,有些经常放旧片的小电影院就更便宜了。租DVD和录像带也一样,New Release一部一天就要4、5元,但看分类的旧片,十来元可以看七部七天,通常旧片都是经历时间检验,还真能看到好片子。时装、鞋子、首饰等Fashion也是有规律可循,通常第一轮上市,在高档店、专门店,款式新、尺寸齐、购物环境好,过了新鲜劲,就开始打折或到一般综合性商店。

比如Winners就是专门卖高档名牌但属于低一轮的店,同样名牌却要便宜得多。珠宝首饰新款出档,当然原价,但过不了多久就开始打折,留在店里时间越长,折扣越多。消费者的风险就是如果看到中意的,你等,有可能会打折扣,也可能卖完了。看音乐舞蹈戏剧表演,你当场去买票就是原价,如果你提前预定就有可能拿到折扣,如果是他们上门向团体推销就更便宜了。曾经看过两场歌剧,一次80多元,一次只有15元。现在大多数大企业都在抢占网路先机,网上销售都要优惠很多,如果利用得当,也能占很多便宜,尝试过Ebay的一定乐此不疲。




沃尔玛与Loblaws展开价格大战 消费者将受惠

(星星生活记者连鹏报道)你是否因为油价居高不下及食品价格持续上涨而感到心烦意乱呢?你是否因高通膨而减少外出购物呢?可能现在你不必太担心了,因为你将亲眼见证一场战争,一场20年内罕见、最终将会让你受益的战争。

欢迎光临沃尔玛,光临这家紧跟着竞争对手Loblaws的脚步而削价加入食品杂货大战的零售业巨头的店里购物。据悉,为了吸引客人,Loblaws在今年7月30日宣布将对数千种商品/食品减价,而沃尔玛为了保持价格竞争力,也在上周五(8月29日)宣布将对多种产品降价,并且从该日起在全安省所有的沃尔玛分店实施。

在物价、尤其是食品价格持续高涨时,这个消息无疑使许多消费感到异常兴奋,而且本周又是孩子们的开学周,家长需要大量购买食品。

一名叫做科尼的消费者表示,“这非常好,至少你可以省点钱,或许可以把省下的钱去弥补高企的油钱。”

外界质疑沃尔玛是否因为Loblaws降价,也采取压价手法以保持竞争。对此沃尔玛表示他们降价是因为目前安省经济形势不好,尤其是很多民众失业,同时油价又高企。沃尔玛认为他们应该去帮助安省家庭度过难关。

市场分析专家表示,我们正处在食品杂货价格大战之中。零售业分析师温特表示:“在最近20年中从没有出现过类似的价格战。”温特同时预测,其他的大型零售商如Metro(旗下控制A&P和Dominion超市)将被迫效仿Loblaws和沃尔玛降价,如若不降价则很可能失去市场份额。

“因为两家最大的零售商都争相降价,所以势必会造成连锁反应,其他的零售商则不得不降价以求保持竞争力。”温特表示,同时他也认为这场“战争”将是一场长期战,短期内不会有结束的迹象。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沃尔玛的降价优惠并非意味着该商品属于“今日特价”、“本周特价”,而是该商品从今往后都会保持这个低价,是长期价格。预计随后你将在沃尔玛里看到越来越多的食品降价。

由于高企的油价和高昂的食品价格,让很多家庭入不敷出,很多顾客表示他们当然会选择价格便宜的地方,而他们非常乐于见到沃尔玛的长期大减价。

以下是沃尔玛降价中的一小部分产品:

牛奶(3袋) $3.97---降价35%

黄油 $2.97---降价37%

鸡蛋 $1.97 (目前特价 $1.68)-----降价20%

面包 $1.47----降价34%


2008年8月31日星期日

奥运加强中国发展三个“Ex”要素

奥运加强中国发展三个“Ex”要素

[谭中] 

  这次中国圆了“百年奥运梦”,表现非凡,有三大方面突出:

  一、夙兴夜寐、务进趋前的中国运动员获得金牌过半百、大赢美国,奖牌总数满百,紧跟美国,和美国同为奥运超强“双圣”;二、“拼命三郎”中国竭尽全力,北京建筑花绣拔地、北京天空清风送鲜、北京倾城出动、人际筹佐周全,办成历史上最热烈、最盛大、最多彩的奥运会;三、奥运前夕,反共、反华、藏独、“人权”狂犬吠日,奥运期间外界暗中颠覆、破坏从未停止,北京当局沉着应对,“人文奥运”唱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凯歌。

  西方世界不但受到北京奥运震动而且垂直分裂,反华反共阵营情绪颓丧:《华盛顿时报》与《纽约时报》史无前例地于8月22、23两日相继发表哭丧“社论”。西方绝大多数人,正像在美国定居了半个世纪的76岁袁智隆(Yuan Chih-lung音译)先生所说,经过这次奥运“对中国刮目相看”。已经出现两个“刮目相看”的角度:一个从地缘政治范式,另一个从社会进步角度。

逆水行舟不断前进

  从地缘政治范式角度“刮目”看中国,夹杂着服输与担忧的情调。著名美国记者纪思道(Nicholas Kristof,夫人是华裔记者兼作家伍洁芳)在《纽约时报》8月21日题为《中国的崛起超越了金牌》的专栏文章中,追述历史上中国和印度一直是强大经济,现在强大的亚洲是“世界恢复正常”,预计将来的美国人会变成中国通,不但会识别“普洱茶”,还会用“王八蛋”骂人。(编按:纪思道夫妇曾因1989年天安门事件报道获普利策新闻奖。)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一篇文章一方面肯定北京奥运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又担心“中国民族主义”,还造了一个听起来悦耳却不是恭维中国的英文新字Beijingoism(北京主义),说出“民族主义的问题在于它靠竞争而得胜——总是需要有个敌人”,担心中国强大了会在国际交往中寻衅,威胁别国安全。

  从社会进步角度“刮目”看中国的有北京体育大学美籍教授苏珊·布朗尼尔(Susan Brownell)。她驳斥美国某些人认为“由于得不到群众支持,中国领导人因此利用奥运来使自己合法化”,并且说:“在某些方面,中国比我们西方更开放。”

  她说,中国女选手获得奥运金牌比男选手多,这是其他国家没有的现象。在美国,妇女在运动上要和男子的优越感进行激烈斗争,中国却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蝉联2004年及本届奥运女子举重58公斤级冠军的中国选手陈艳青(举起的重量超过绝大多数欧洲同等级的男运动员)告诉她:“我从小受到的教育是男女同在一个水平”,“我从来不觉得女的比男的差”,言下之意是:只有在中国,妇女才真正是毛泽东说的“半边天”。

  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超级大国”今天成为奥运奖牌“超级大国”,正像纪思道说的是“世界恢复正常”,理所当然。这次北京奥运功德圆满、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证明现代生活有三个“Ex”要素:Existence(生存)、Excitement(兴奋)、Excellence(优秀)。

不能老靠“兴奋剂”

  “生存”是生活的物质需要从缺乏到满足,“兴奋”是生活的精神需要得到供应,“优秀”是超越平凡。“优秀”制造“兴奋”,“兴奋”使“生存”逆水行舟不断前进,不至于向贫穷落后退化,不至于造成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指出的Development of underdevelopment(发展落后)现象。

  中国是所有发展中国家中脱贫最快、脱贫人数最多的国家,三“发”晚上八亿多中国人观看奥运开幕式直播,说明走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门槛旁边的中国需要“兴奋”,中国健儿创造的奥运“优秀”更使这一“兴奋”得到满足,会变成今后各方面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民间舆论也有批评这次在办奥运上花这么多财力、物力、人力而牺牲许多其他方面的。我虽然一开始从感性上觉得中国出这种洋风头有点舍本逐末,但从理性上却认识到这次举办奥运是特效补品,能大大提高中国生活中的“兴奋”要素,对其他两个“Ex”也起带动作用。我们比较中国和印度民间的反应就可看出这次奥运使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一新,印度却得不到这样的效益。

  话又得说回来,一则正常的成长不能老靠“兴奋剂”,二则“兴奋剂”上瘾了就会损害肌体。已经有人提醒这次得力于“东道主效应”下不为例,“金牌大户不等于体育强国”,同时不要忘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根本目的。

  这次刘翔令人失望,至少暴露了中国孤立地搞明星主义而不竭尽全力普及提高田径运动,以及中国国家社会宣传上的“超人”、“国宝”风气反而造成体育明星坠落的错误倾向。

  顺便谈谈开幕式上《歌唱祖国》节目用林妙可上台亮相“假唱”杨沛宜的“天籁之音”所引起的中外议论。如果单从“表演”的角度来看,这种手法无可非议(印度电影从来就是这种“假唱”,人们习以为常),可是它客观上已经在全世界20多亿观众心中造成中国官方不讲“诚信”的印象,于是“假焰火”(荧光屏上开幕式焰火场面不是当场实况而是录像)等议论不胫而走。

  严格说起来,这种搞“假”和那“华南虎假照”只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别,更严厉地说就是中国“为富不仁”劣根性与西方资本主义广告欺骗文化狼狈为奸,应该彻底扬弃。

  中国仍然是个发展中国家,不可能一步登天,必须循序渐进。有人说,北京奥运不是“毕业舞会”,人类正在日新月异发展,还必须战胜各种天灾人祸,即使哪一天“世界大同”与“天下太平”,中国也不会毕业,而必须像小学生一样“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学不了”,那样才能使世界上唯一的两千多年历经内乱外患而持续不垮的中华民族如日月之恒地向前发展。

·作者是从印度退休的教授,现旅居芝加哥



性骚扰是件好事?


性骚扰是件好事:没有了它,人类就会灭绝。

这是一位俄罗斯法官上月作出的定论。他驳回了一名从事广告业的22岁女性的起诉。这名女子指控她的老板对所有女下属说出了这样的话:“如果她们特别想被放倒在会议桌上,只要用眼睛示意一下。”她没想到他是说真的,而她的眼睛可能在某个时候不经意地眨了一下。当她拒绝他随后让人极其厌烦的求爱后,他将她炒了鱿鱼。法官并未对证据表示怀疑,但他告诉那位女子:她的老板并没有玩忽职守,相反,他只是在调情。

听完了这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来看看在圣彼得堡以西2000公里的伦敦所发生的一个涉嫌酒后性骚扰的故事。事情发生在7月的一个夜晚,当时谢尔曼•思特灵律师事务所(Shearman & Sterling)的一群律师外出喝酒,伦敦金融城的律师们经常这样。

几杯酒下去后,这伙人分头散去。其中一位律师带着一名暑期女实习生去了Soho的Windmill脱衣舞夜总会。那名实习生是牛津大学的研究生。

不清楚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但结果是,那个女孩向公司人事部门投诉,指控那位律师对她说了一些暧昧的话,并试图对她动手动脚。

该公司对此事进行了调查,最后判定那位律师做出了“非常出格”的行为,并将他解雇。不过,该公司也明确表示,此事属于私人范畴,公司本身没有责任。

近10天来,金融城的律师们被此事搅得兴奋不已,纷纷在Lawyer、Legal Week和Roll On Friday等网站上发帖评论。他们几乎都对此事感到厌恶和愤慨,但他们的意见却分成了两派。一半人认为,这件事是对金融城生活的无情控诉,表明女性律师的处境依然十分可怜,尤其是年轻的女律师。

另一半人在网上将矛头对准那位愚蠢的女人,他们大发雷霆:在一个过分政治上正确的世界,一位律师没做错什么就丢了饭碗。“希望她为自己毁了他的生活而感到得意。”一封帖子写道。

他们表示,事情都怪那个女实习生太天真。“这个女孩是在阿米什(Amish)农场之类的地方长大的吗?”有人问道。

哪一种意见是正确的呢?我认为两方都不对,都有错。那个男人是个白痴。你用不着是律师都会知道,脱衣舞夜总会、暑期实习生和笨拙的勾引这些事情,加起来就等于麻烦。那个实习生也是个白痴。一知道自己会被带到那种在网站上自称“高档桌边舞夜总会”的场所,她就应该这么说:“今晚过得很愉快,非常感谢,不过天已经很晚,我得回家了”,然后脱身离去。

就故事本身来说,不过是伦敦两个蠢人在夜晚外出时发生的丑事而已,并没有特别有趣的地方。

律师们之所以不断在网上相互“拍砖”,并非因为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而是对彼此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感到愤怒。“我无法相信这些帖子。”“噢,我的天呀,有些评论太恶心了。”双方都这么感叹。

然而,在作出“自性骚扰成为办公室一大问题后,15年来实际上一切都没变”的结论之前,最好再来看看俄罗斯那个案例。在该事件中,即使是措辞最激烈的帖子也没有提到那位法官的大男子主义。在俄罗斯,迄今为止只有两位女性打赢了性骚扰的官司,而在一次调查中,100%的女人声称曾经受到过骚扰。

实际上,作为专门答复读者来信的专栏作家,我征求了读者对于各种办公室难题的意见——我可以确定,人们不只是在性骚扰问题上存在明显的分歧。我从未发现在哪个问题上——无论是伦理、国家还是战略问题——理智健全的人们完全没有一点分歧。而尽管如此,人们多数时候对办公室生活还是相当满意的。

不过在上面的故事中,有两个问题仍在困扰着我。首先是谢尔曼•思特灵律师事务所的应对方式。乍一看,它处理得极其巧妙:它漂亮地为自己开脱了任何责任,但与此同时,它解雇了那个家伙,以此证明它绝不能容忍这种事情。

这是奇怪的做法,简直是太奇怪了。如果该公司的意思是此事与它无关,那它凭什么解雇那个律师?这是否意味着,如果在工作以外的时间表现得像个白痴,现在就有可能被解雇?如果是这样,一点都不能让人觉得是进步。

第二个问题比较琐碎,但却更让人莫名其妙。为什么一个男人要带一个女人去脱衣舞夜总会,如果他想跟她亲热的话?在《毕业生》(The Graduate)一片里,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饰演的角色与年轻的伊莱恩(Elaine)约会,他带她到一家脱衣舞夜总会,原因是他想摆脱她,好接着去勾引她母亲。当伊莱恩看到一个脱衣舞娘摆弄着胸前的流苏时,她问道:“是否有什么原因让你不喜欢我?”而后失声痛哭。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露西·凯拉韦(Lucy Kellaway)

扁家族洗钱案获重大突破:跨4洲10国涉25人头户


综合苹果日报和中国时报报导/台湾高检署特侦组侦办前陈水扁家族海外洗钱案,29日取得重大突破,传找到证据,证明扁家涉嫌把贪污的国务机要费透过人头帐户汇往海外,近日将再传陈水扁到案说明。报导称,洗钱路线被查明,机要费疑洗到境外。洗钱路线遍4洲10国,洗钱案涉25人头户。

检方前将陈水扁夫妇涉嫌贪污的“国务机要费案”与洗钱案合并调查,经向银行调取存款条与笔迹比对,发现阿扁的前总统府会计陈镇慧,曾多次替阿扁领取国务机要费后,当天就存入扁妻吴淑珍大学同学蔡美利及其弟蔡铭杰等人的户头,每笔都是九十万元(新台币,下同),以规避一百万存款须接受调查的防洗钱机制。

蔡美利、蔡铭哲等的银行帐户随后就有大额美元汇出,且“落点”与扁家海外洗钱的人头帐户基本相符。

检方据此相信,扁家贪污国务机要费、违法洗钱的证据都已基本抓到。

陈水扁30日发表声明否认贪污国务机要费。

检方还发现,扁家至少有25个人头帐户,被用来往海外汇款、或在台湾买卖股票。

台全球查扁家秘密账户

台湾最高检特侦组为勾画出前总统陈水扁家族海外巨款来源,已掌握扁家在瑞士、新加坡、英属泽西岛、毛里裘斯、英属开曼群岛有人头账户或设立空壳公司。不过,特侦组另怀疑日本、美国、香港及英国等四国或地区也有扁家账户,特侦组已和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司法部门接触,并取得善意回应,近日将透过司法互助,在稍后进行全球查账。(chinesenewsnet.com)

疑在港日美英拥资产

办案人员查出,除了已曝光的国家或地区外,扁家疑在日本、美国、香港及英国拥有资产或账户。办案人员近日奔走美国在台协会(简称AIT,AmericanInstituteinTaiwan)进行沟通协调。办案人员另透过管道与日本联系,在办案人员努力协调下,美、日两国初步向台方表达善意。

为追钱,台湾调查局洗钱防制中心成立专案小组协助特侦组帮忙,秘密透过各方管道协助司法互助事宜。办案人员表示,搜集犯罪事证后,将正式发函请求司法互助。协助特侦组进行新加坡司法互助的台北地检署主任检察官庆人,下周一也将从新加坡返台。办案人员乐观的认为,如果成功取回这些人头账户的来源及流向,就可勾勒所有金钱流向图,案情可能有突破性进展。

账户的钱汇转频率极高

不过有办案人员感叹:“陈水扁的钱都是汇来汇去,转来转去,很庞杂。”特侦组为了调查扁家海外洗钱案,在海外、台湾全面清查扁家人相关账户,但即使是在台湾查账,也因为这些账户面的钱转汇频率极高,还时常出现以现金提存的“断点”,让查账工作陷入胶着。

账户所在地账户拥有人

账户所在地:新加坡 账户拥有人:黄睿靓/吴景茂,涉约7亿元账户所在地:新加坡 账户拥有人:欧阳志明(人头),涉1,326万元账户所在地:瑞士 账户拥有人:刘郭素珍(人头),涉6,318万元账户所在地:瑞士 账户拥有人:黄睿靓/陈致中账户所在地:英属开曼群岛 账户拥有人:BOUCHONLTD空壳公司,持有人黄睿靓、授权代理人陈致中账户所在地:英属泽西岛 账户拥有人:空壳公司,吴景茂为持有人,授权代理人吴淑珍账户所在地:毛里裘斯 账户拥有人:同上注:货币单位为新台币




中国热捧奥运英雄 邹市明是刘翔第二?

《纽约时报》报道:一个民族会为一个在蹦床上飞向天空的小精灵而着迷吗?很少有这样的时候。但是奥运会女子蹦床的金牌得主何雯娜就成为了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英雄。


  比赛结束后,网上兴起了许多关于这个十九岁女孩的网站,成千上万的中国网民在网上推选她为最美的金牌得主。一些爱慕她的男性更是在网上说:“男人就应该娶何雯娜这样的女孩子。”中国最受欢迎的报纸体坛周报的记者王勤伯说:“我们早就确信漂亮的何雯娜会成为一个明星。”


  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一直渴望着能有英雄的出现。中国需要一个比较上镜、比较能说会道的冠军,当然最重要的他们应该很谦和。刘翔和篮球明星姚明的谦和总是备受好评。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米跨栏冠军刘翔曾是中国观众在本次比赛上最大的期望,没有一个奥运冠军的地位能够与他媲美。他因伤退出了比赛后,中国的观众们都非常失望,但是51块金牌也许能够慰藉中国的失落感。


  除了刘翔之外,一些运动员也早已经在奥运会比赛中功成名就了。比如中国26岁的跳水皇后郭晶晶,早已在奥运会的跳水项目中牢固地树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郭晶晶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夺得两金,在北京奥运会上再夺两金。她的身影在中国的广告上随处可见。郭晶晶被认为是中国商业化最成功的女运动员,她和麦当劳、可口可乐还有日本东芝公司都签订了合同。这段时间,她又出现在北京为牛奶代言的广告上。


  一个上海游客周五在水立方观看比赛的时候说:“我相信她是最棒的!她在跳水上非常出色,她还是一个大明星。在报纸的娱乐版和体育版上都能够看到她的消息。”


  但是在两周的激烈比赛中脱颖而出的运动员在一些大的西方电台如ESPN中并不会有大量的报道。那些蹦床、羽毛球、举重这些项目不是很受对西方观众的重视,所以这些项目的冠军的名气也就不响亮。但是在中国,这些运动员都拥有着自己的粉丝。在美国,运动员能够为广告商带来利益才会受到重视,而在中国则更为复杂。


  成都体育大学体育研究所所长郝勤说:“在今天这个商业社会中,奖牌本身并不能使一个运动员成为英雄,而是大众媒体。对中国运动员来说,越来越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应该学习如何定位自己的形象,如何与媒体打交道。他们要清楚,自己已经成为了一种商业品牌。”


  他补充说:“这一次,女子沙滩排球和女子网球选手可能会成为新的偶像,因为人们喜欢看她们。而举重和柔道选手可能不会受到同等的关注。”


  中国人对于沙滩排球并不是很熟悉。选手们穿着极少的衣服在沙滩上比赛,啦啦队则穿着比基尼在为他们加油,耳边还响着流行音乐,看到这种比赛场景,许多观众肯定是目瞪口呆。但是周三进行的女子沙滩排球决赛、中国队的田佳和王洁对阵美国选手特雷纳和沃尔什的画面在中央电视台上一再地播放。画面上,田佳和王洁穿着红色的衣服,在沙滩场地上跳跃、击球,相互击掌表示祝贺。24岁的王洁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今天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通过这场比赛,希望能够促进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她们也会成为中国的体育明星。


  那些长相较好同时在一些流行性强的比赛项目中又出类拔萃的选手更容易受到关注。24岁的羽毛球金牌得主、被粉丝们称为“超级丹”的林丹就受到了中国女性的热捧。他的尖刺头使得他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香港的偶像。他的击球速度能够达到每小时180英里,比最快的网球速度、美国名将罗迪克创造的每小时155米还要快很多。他去年,被中国的一本流行杂志《男孩》评为“最国际化的男生”,当时他还没有拿到奥运金牌。在一家中国网站中,林丹以1850票被评为最受欢迎的运动员。同时,林丹也因为与谢杏芳的关系更加受人瞩目。谢杏芳是奥运羽毛球女子单打银牌得主。在中国,运动员的一些爱情生活能够为他们博得很多的关注。跳水皇后郭晶晶就是如此,在和田亮谈恋爱的时候,她的消息频繁地出现在各小报上。田亮在2000年和2004年的奥运会上都夺得了跳水金牌。

 但是体育新闻教授郝勤说,把中国运动员推向明星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是“一些历史性的突破,比如说第一块金牌,因为中国人比较看重第一。”这也就是体操冠军邹凯和举重冠军张湘祥虽然会受到很多关注,但是无法和刘翔相比的原因。邹凯的粉丝们在网上嚷嚷:他的娃娃脸太讨人喜欢了!但是他和刘翔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19岁的刘子歌在女子200米蝶泳上打破了世界纪录,但她不是第一个在该项目上获得金牌的选手。


  不过27岁的邹市明很有希望成为明星。他是中国最厉害的业余拳击选手,曾经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铜牌,还两次获得世界冠军。北京奥会上,他在男子48公斤级拳击比赛上赢得了金牌。


  在周五晚上进行的半决赛中,邹市明显示出了带动观众激情的天赋。当时,他以15-0这一绝对的优势打败了意大利选手。这是邹市明最成功的一场比赛。当他围着对手转动寻找机会或者快速出击时,观众席中总会发出激动的呐喊。昨天的决赛中,他的对手、一个蒙古选手在第二句中因肩伤退出比赛,他赢得了中国第一块拳击冠军。当宣布他获胜后,邹市明面向观众席,朝每个方向都鞠躬,观众们更是热情用热情的掌声回应了他。


  拳击在中国依然是一项边缘性的运动,但是这要取决于邹市明如何定位自己,也许他可以向刘翔和姚明一样,重新塑造中国男子的阳刚形象。中国著名博客写手李承鹏干脆说:他很有很能成为下一个刘翔。



陈水扁背叛了自己

陈水扁背叛了自己

前第一家庭陷入海外洗钱丑闻风暴,陈水扁一方面在法律层面机关算尽,另方面则在政治层面强势操作,意图用台独旗帜取代宪法保护伞,作为铁布衫、挡箭牌。但陈水扁这次却错估形势了!无论司法最后能否证明海外帐户是否为贪污所得,至少,把钱偷偷存在国外已经犯了众怒。而且不只是泛蓝的“众”怒,还是泛绿的“众”怒…

文◎汪仁玠

今天是八月廿八日,恐怕很多人都忘了,四十五年前的今天,美国黑人民权牧师金恩,率领来自全国五十个州的廿余万黑人与白人,“为工作和自由向华盛顿进军”,并在林肯纪念堂外发表著名的“我有一个梦想”演说。

这场演说令举世动容,还让金恩牧师在翌年获颁诺贝尔和平奖。然而一九六八年的四月四日,金恩牧师却在下榻的旅馆阳台,遭到刺客暗杀殒命。刺客的子弹射入曾高声疾呼“我的祖国,美丽的自由之乡,我为您歌唱。您是父辈逝去的地方,您是最初移民的骄傲,让自由之声响彻每个山岗……”的喉咙。

八三○大游行主办单位表示,这次活动的设计是在学习南韩社会运动,届时绑着鲜桔色护腕及头巾的群众,将齐声呐喊“顾肚子、护主权、要阳光”。

但此刻在泰国首都曼谷,也正持续进行着一场向统治者呛声的活动。黄衫军占领总理府、电视台,要求贪污的总理沙马克下台。

这两场示威一北一南,而且分别诉求“民生”及“清廉”。从符号的角度来看,正好让蓝绿两大阵营各取所需。但是政治人物与政党在见猎心喜之前,能不能回过头去温故知新,深省金恩牧师的“我有一个梦想”讲稿?他说: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

前第一家庭陷入海外洗钱丑闻风暴,陈水扁一方面在法律层面机关算尽,另方面则在政治层面强势操作,意图用台独旗帜取代宪法保护伞,作为铁布衫、挡箭牌。

但陈水扁这次却错估形势了!无论司法最后能否证明海外帐户是否为贪污所得,至少,把钱偷偷存在国外已经犯了众怒。而且不只是泛蓝的“众”怒,还是泛绿的“众”怒,更是举国的“众”怒。

民进党执政八年,原本承诺的“台湾优先”已经成为让人发怒、而非发噱的笑话。但陈水扁恐怕还没弄清楚,为什么从二○○五年底选战开始,民进党会骨牌似地兵败如山倒,甚至往昔被视为万灵丹的统独争议,竟然也无法再发挥“药效”。

答案很简单,在“(台湾人)执政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大旗挥舞之下,许多操守、施政瑕疵是会被忽略掉的。但民进党许多政治领袖,却触痛了台湾民众最敏感的神经。

二 ○○五年八月下旬的高捷泰劳暴动,一把火烧毁了“台湾优先”的假面。承办单位与承揽业者被控以“员额少、工资少、工时多”三部曲“逼退”本国劳工;而改为聘雇外劳之后,才使不肖者便于从中牟利。对高失业率的南台湾民众而言,那些口口声声“为台湾打拚”的政客,一旦利字当头,“台湾优先”就变成“泰国优先”,岂不等于戳破了执政者的谎言?

前第一家庭海外洗钱风暴甫露端倪之时,民进党政治人物若非依旧挺扁、便是低调噤口。但随着案情愈渐明朗化,陈水扁“作为退休后公共使用”之辩、陈幸妤“台独不需要花钱吗”之言,反而让人义愤嗔嗔,让人觉得是在拉台独陪葬。因为有三个质疑,陈水扁无法回答深绿与独派阵营–

质疑一:民进党由于不像国民党拥有庞大党产,所以财务向来困窘;黄信介担任党主席期间,甚至长期自掏腰包挹注党务所需。信介仙能,陈水扁为何不能?

质疑二:民进党目前有一亿元左右的财务缺口,海外帐户不是要做“公共”使用吗?难道花在民进党身上就不算“公共”?

质疑三:若非瑞士司法部请求台湾政府协查海外帐户,所有台湾人都被蒙在鼓里。那究竟会被当成台湾的“公共财”、还是扁家的“私有财”?

高捷弊案与海外洗钱,让人民惊觉“台湾优先”只是幌子,归根究柢还是“荷包优先”。这一个八二八,看看“金权”的不堪入目,再想想“金恩”的暮鼓晨钟,政治人物不分蓝绿,都应该哀矜勿喜、戒慎恐惧。



中国人的习惯都是宋朝以后定的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夏辰 王寅

 国人所有的习惯其实都是宋朝以后定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我们封建社会后一千年的生 活,跟今 天没有本质区别。但跟汉唐以前是有本质区别的。你像著名的成语“举案齐眉”,那个案就是一个案形的托盘,那也是分餐的,共餐就不会出现这个成语…

文◎夏辰、王寅



从《唐书志传》的版上可以看出,在比较庄严的场合,吃饭是分餐的
分餐才能”举案齐眉”

中国人饮食当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由分餐制改为了共餐制。我们现在特喜欢大吃大喝,划拳行令,分餐制的国家一般都不喜欢这么热闹。我们汉唐以前都是分餐制,甚至到了明代,很多版画上画的比较庄重的场合吃饭也还是分餐。

我们到今天有时候也采用分餐制,围着圆桌也可以分餐。当然我们今天的分餐不是源于过去的文化,而是源于西方的文化,是跟外国人学的,不是恢复的。我 们最早 的食文化,能找到证据的就是青铜文化,青铜文化主要的铜器,就是礼器、食器、酒器,还有乐器、兵器,等等。我们常说的就是鼎啊、簋啊,这都是食器,天子”九鼎八簋”嘛。

人类大致的文明过程都差不多,旧石器、新石器,然后青铜文化、铁器文化。我们国家的玉石文化是比较特殊的。一般都这样,因为铜的熔点低于铁,所以说 铜器文 化就早。早期的铜,今天看很不好,因为里面含铅、含锌,有毒。但是在”肉林酒池”的时期,都是青铜文化。我想那时候的人可能就是吃得比较简单,就一锅肉, 酒是玩命地喝,跟喝水似的,酒池嘛。商代那时候的酒都是度数低的酿造酒。我们不能清楚地想像过去的那种饮食。其实饮食习惯是慢慢养成的,比如说不吃辣的人 是不能理解吃辣的人,说:这怎么吃啊?实际上习惯是养成的。我没有研究过饮食,但是我想按照我们今天的人的口味,古代的那个饮食是不怎么好吃的。我们今天 要回到古代,回到商代吃那个炖肉,估计不怎么好下咽,也没那么多佐料。但那个香可能就是天然的,比如白水煮肉,放点儿盐,有时候也挺香的,我吃过。我原来 在水库玩的时候,看到人家捞上来的鱼,就拿白水煮,直接搁一把盐,其余什么都不搁,特鲜。我想古代饮食大部分是那样弄的。

很容易证明我们早期的饮食文化就是分餐制,很多古画上都留有证据。比如鼎,一模一样的鼎,出土的时候可能有一堆。鼎、簋等青铜器的大量存在,可能就 是由于 在早期社会艰苦的生存环境中,吃是件非常重大的事,所以把吃的容器最后变成礼器了。你看这个鼎,一说就是”山河九鼎”,”一言九鼎”,说的都跟这吃的有 关。说话得算数,没吃的不得死了吗?我们知道的像什么大克鼎啊,毛公鼎啊,这些都是后来作为奖掖或者记录,就是作为纪念碑什么的,上面有大量的文字,肯定 不是为了吃,体积那么大,也没法弄。可能后来这个吃的最重要的容器,就变成礼器了。

过去北京人艺排过一部戏叫《古玩》。那个戏早年没拍的时候,他们院长任鸣领着濮存昕他们都来了,让我给讲一课。我说剧本我没看,也没看过彩排,但我担心一个问题出现,就是古玩很容易出现外行人觉得天大的事儿,但内行人觉得根本就不是个事儿。我说就怕你们到时候出现这个问题。

不幸啊,让我言中了。我后来看他 们演出,发现那个戏核有两个鼎,一个鼎在日本人手里,一个鼎在中国人手里,互相觊觎对方那个鼎,都想凑齐了,凑成一对儿。这个在古玩行看最不成立了,因为 那鼎啊,只要成对儿了,一模一样,全不值钱。他们就弄错了,鼎不像别的。中国人成双成对的概念重,你比如说收藏的古家具是这样,一只椅子的价钱,是一对的 四分之一。比如现在的行情这个值十万,但你一只也就卖两万五,现在因为收藏的人多,多了能到三分之一的钱,就是它达不到一半的钱。但是西方人不在乎,西方 人经常买了一只椅子也没事儿。结果人艺这戏,让我看着就是一个笑话,大家为这个事弄得生生死死的特不值。

中国人所有的习惯其实都是宋朝以后定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我们封建社会后一千年的生 活,跟今 天没有本质区别。但跟汉唐以前是有本质区别的。你像著名的成语”举案齐眉”,那个案就是一个案形的托盘,那也是分餐的,共餐就不会出现这个成语。



辽代带足的案形盘,就是举案齐眉里的”案”。




毛公鼎是食器,”肉林酒池”指的就是用这些青铜器来喝酒、吃肉的,其实对身体很不好,因为里面有很多有害物质西周的董临簋也是用来吃东西的。





明晚期的黄花梨胡床,就是我们俗称的”马扎”。汉代中原是坐在地上,西域的骑马民族来了,坐在这种胡床上(本专题图片均由马未都提供)
我们怎么还坐在地上?

第一个诱使我们共餐的原因就是我们高坐起来了,高坐当时在整个亚洲的土地上是一个很前卫的事儿,中国人特别容易接受外来的东西,非常容易,而且一点不难 过。你这高坐的来源是胡人带进来的。当时中原人坐在地上,西域的骑马民族来了以后,中原人发现他们下马以后没有坐在地上,坐在胡床上,中原人就觉得那很奇 怪:哎,他怎么坐那儿,我们怎么坐地上?于是开始学。

东汉就有明确的记载,而且是记载皇帝,汉灵帝,说他:”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箜篌)”,等等,说了一大堆。灵帝好胡坐,就是说他喜欢高高地坐着,他喜欢外来的东西。这是东汉的记载,从一般规律讲,实物产生应该比文字记载更早一点儿。

三国两晋时期,思想家比较多,大部分中国后来能称之为艺术的门类,都是在这个时代形成。我们很多辞汇,历史上都发生过改变,比如”文物”、”文章” 这样的 辞汇,今天的意思跟古代的意思一点儿都不一样。那我们就去查,其实像风格啊,韵律啊,这些辞汇大致都是东晋的时候才产生的。我觉得在那个时期,中国的文化 不能说是定型,只能说是明了,把后面的所有路都看清了。比如绘画,有顾恺之;书法,有王羲之;文学,有《文心雕龙》;诗歌,有陶渊明。对不是研究唐诗的人 来说,陶渊明的诗歌跟唐诗区别不是很大。你要让不懂诗的人念李白的”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都是一路子,都差不多。包括 我们的园林啊,建筑啊,基本上都在那时期定型了。

两晋的时候器物发生巨大变化,它的盘子很多,就是那种大盘套小盘的托盘,一直到南北朝,我们的瓷器餐具呢,实际上就是到了南北朝时期显得非常规整 了。还有 一些我们已经消失的餐具–槅,瓷的,中间是一格一格的,咱现在不用了,日本还在用,这个专题都没有人研究过。这槅应该就是分餐制用的,一大盘子里头全是 小盘子小碗,一直延续到唐太宗时期,就有一事儿我也不解,为什么老是七个?大量的出土都是一个大盘子套七个小盘子。

为什么到宋代才开始流行起胡坐?我觉得主要的原因是宋代真是汉族人的统治,中国历史上,我觉得,是异族统治的时间超过汉族人,而且异族都在美化自己,比如我们看得比较清楚的像隋唐时期,隋和唐的统治者一般来说都不是严格意义的汉人。

共餐制可能源于团结,一开始可能有某种畏惧,比如食物少的时候,你一个家族去吃饭,跟各吃各的饭,感觉确实不一样。我们今天可能觉得那有什么不一 样?那是 因为我们今天社会的外族压力很少。比如有些建筑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福建的土楼,碉堡似的,都是怕人家打压,采取共居方式。我觉得共餐问题,可能有这种心 理的形成过程。在逻辑上,分餐应该是后来的,结果我们是倒过来了。中国人所有的事儿都改过,中国人特别爱改。

宋代共餐从瓷器上讲,就没证据了。我们的绘画都是画前朝的东西,包括服饰,清代的绘画大多画的是明代的服饰,都喜欢往前望,包括今天有些人画的都是古代的服饰,宋代起码从政治角度上讲,分餐的还没有。

在宫廷绘制的场面中,有这种宴饮的都是皇上坐在正中,旁边都臣子,一人一份,那个没法共餐,你们共餐了,就冷落皇上了,你要是跟皇上一块儿共餐,那真算抬举你了。但是到了清代的千叟宴,那是在太和殿前,一桌桌的,有几百桌。

从礼仪上讲,分餐比较中立,比较文明;共餐说白了,就是想吃哪个才动筷子,不想吃就不动筷子,大家如都喜欢吃一个菜,你再想动筷子,没了!我们过去穷的时候,吃餐馆,菜一上来,都不坐在椅子上,得站起来够着吃,很悲哀。

搜索此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