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连鹏的博客

怀念过去,铭记今天,憧憬未来;希望做一个时代的记录者,有价值的媒体人;无论寂寞无奈、贫困潦倒、飞蛾扑火也在所不惜;希望以年轻一代的眼光来描述加拿大的历史、文化、政治及记录中国移民和留学生在枫叶之国的心酸和努力。QQ:76365,MSN:lianpeng126#hotmail.com

2008年8月23日星期六

也谈主流社会与社会边缘化



近来常常在各个中文网站、论坛、报纸看到“主流社会”这个词汇。很多人都表示,华人应该努力进入加拿大“主流社会”,要融入“主流社会”,很多人也抱怨说进不去“主流社会”。


随便搜索一下相关新闻,就会发现“融入加拿大主流社会,大陆新移民热闹过圣诞”,“加拿大主流社会对蒋国兵案反应冷淡”,“华裔部长庄文浩:华人参政首先要融入主流”等新闻。但到底什么是主流呢?难道忘记春节,天天过圣诞,过感恩节就是主流?难道不说中文天天练英文以能跟老外聊天胡侃为傲就是主流?

既然被称为主流,有一个特点是肯定的:主流社会的人数一定比支流社会的人数要多。2001年人口调查显示,有超过42%的人说他们不是英国人或法国人的后裔。论人数来说,在加拿大英法这些白人后裔最多,那白人算得上是主流了吧。但是作为加拿大名誉上的最高领袖--总督,上任是华人祝冰枝,现任是海地人庄美楷。相隔的美国那边前任国务卿鲍威尔和现任国务卿莱斯都是非洲裔。难道他们都不属于主流吗?看来主流社会成员也不完全是白人。



那么主流社会是按英语讲得好不好来划分的?笔者在加拿大大学念书时,那些教授们的印度口音,德国口音,西班牙口音搅得我真头痛,他们不是照样当了教授?教授是主流吧?



还有什么?文化?加拿大的文化可能是全世界最多元化的了。有华人的舞狮、龙舟节、花灯节,彩缤纷的服饰弄得火辣辣的加勒比节,热闹多姿的希腊美食节,甚至允许同性恋和同性结婚。



加拿大政府允许和宣扬多元文化,就是支持你按自己的方式生活。而北美的教育,不像中国那样填鸭式,而是支持个人主义,支持独立精神。这使得每个个体都是社会的主体。你可以按你自己的意愿选择你的生活方式。



有一位加拿大政客曾说过:“加拿大是一个多元文化多元族裔的国家,所有族裔都是加拿大主流社会的一分子,华人不应自贬为非主流。”



有些同胞心目中的“主流社会”其实指的是加拿大社会中的上层,即所谓的精英。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任何社会都有一个精英阶层。加拿大的精英阶层有这么一些特点:白人,高学历,职业人士。除开白人这一条,跟你我恐怕没有太大的差别。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分化,趋向于多元。如果硬要说主流,我觉得就是没有主流!现在是一个价值观多样化的时代。很多中国移民曾经在中国,都有着不错的学历,大多数的人月薪几千人民币甚至更高,有自己的房子、车,从事普通或者不错的工作,生活环境比较稳定,应该都属于中国的“主流社会”,大家关心社会关心身边的事务,积极的努力的为自己和家庭打造一片温暖的环境。



而在加拿大有些华人只看中文媒体,对加拿大社会国家政策发展毫不关心,毫不在意,遇事只打中文电话,遭遇纠纷总喊“种族歧视”,显然这不是无法融入主流,而是无法融入社会,被社会边缘化。



要想让其它加拿大把你当自己人,你就得有个主人的样子,而不能老把自己当客人。



我们的华人前辈是来做劳工,做客人的。现在很多华人移民来加拿大,应该拿出主人的模样来,“我来到这里,这里就是我的家”,在这块土地上占下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 中国人很在意欧美人怎样看自己。但美国人、加拿大人根本不在意任何人怎样看自己。做一个自在的人。这就是北美人的精神。过你自己的日子,也别妨碍别人过日子。在任何一个国家,能如此,你就是主流了。



何谓主流,相对于非主流而言才有主流;相对于大众的生活方式,才有大众的价值观。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东西自然不同,当你将脸对着阳光的时候,就会看到阳光!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也是对着阳光,知道困难只是暂时的,而我们一定可以战胜。



主流不主流,不是一个标签,只要是热爱生活的人,努力工作着的人,对社会国家有价值的人,到哪都受欢迎。不要太在意是不是主流,即使如今的涓涓细流,汇集在一起,若干年后,也就是主流。



连鹏,2006年8月11日


刘翔脚伤的政治化内情


亚洲周刊 江迅

中国‘飞人’刘翔退出比赛,给全球观众留下巨大遗憾,网上猜测不断。刘翔承载了太多体育之外的政治因素,也使这一块失去的金牌成为最沉重和最政治化的金牌。

万千期待竟然落于一空,叫刘翔真沉重。问人们北京奥运会上最大的看点是什么?九成中国人说田径场上看一百一十米栏刘翔夺冠。不过奥运赛场上,永远是奇迹与意外并存。八月十八日,万众瞩目的‘飞人’刘翔,在现场九万多名观众、电视机前的数亿名观众热血沸腾而壮志骄阳的那一刻,无奈的退赛而离开跑道。在赛场上,他的悲情转身,让人唏嘘不已,给中国观众留下巨大遗憾,众人只能在现场《海阔天空》的歌声中尽抒复杂情感。

刘翔退赛的瞬间,人们先是齐刷刷一声叹息,而后是一片沉默,再后是种种猜测,再而后是纷纷议论,这是北京奥运会开赛以来最震撼中国人的一幕场景。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一位官员说,刘翔已被舆论塑造为代表中国体育的一尊‘神’,从中央领导到普罗百姓眼中,刘翔是中国最辉煌的奥运英雄,他能夺金是北京奥运中国夺得那么多金牌的重中之重,这已经不是竞技体育了。刘翔作为当代中国的偶像,承载了太多体育之外的政治、民族和精神内涵。人们也都在问,刘翔的伤情为什么在八月十六日突然加重?以至于严重到不得不退出比赛的地步?伤情突然加剧与巨大的夺冠压力之间又是否存在联系?五月以来,时有刘翔跟腱受伤的传闻,为什么不及时公之于众,让国人有‘刘翔受伤’的心理准备?

关于刘翔的伤病情况,之前人们听到的几乎全都是好消息,就连中央电视台也不惜专门安排了直升机和演播室连线‘空中直播’刘翔的第一次亮相。刘翔退赛后,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刘翔的伤病来得很突然,因此此前没有向外界透露太多相关信息,五月他的伤不严重,出于安全原因,在纽约站比赛时让他退赛,回北京后经治疗,不到两个月,刘翔的训练状况也越来越好。他说:‘十六日刘翔跟腱伤痛突然加重,我们当时没有意识到问题严重到会退赛的地步,没有意识到问题这么严重,我们怎么会对外讲呢?’

不过,中国田径队主任罗毅超事后在一个场合却透露了实情,说到十六日刘翔伤情加重时,他说:‘我们讨论过一次,第一是保持低调,不要张扬。这是一种信心,讲得更直接点,是给对方压力,所以我们不能说自己不行。在大赛之前,长别人威风,灭自己志气,这是不明智的考虑。所以多大的困难,我们自己解决,但在对方那里一定要有威慑,哪怕不行,我也说行。就是这样基本判断,不能说现在自己不行,别人就会更嚣张。’

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一位官员说,刘翔能否夺金,体育总局、田径队都面临太大的政治压力。其实,几乎每位运动员身上都有伤,心灵也有伤。现代奥运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指导人类不断进取的精神。但如果为了挑战身体极限,让每寸肌肤、每处关节、每块肌肉都缠上绷带,却违背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初衷。刘翔因为天份和勤奋,让中国人关注田径。他没有什么个人时间,他很努力,挣了很多钱,给四川地震灾区捐了三百万元人民币(约四十四万美元)。

他伤病严重了,有权利选择退出,只希望身体不要再为了变异的拼搏精神而受伤。中国人应当重新审视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理解,审视对金牌的理解,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刘翔。奥运会仅仅是一场展示力量和美的运动会,一切运动,最终都要以人的快乐为终极目标。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于十八日中午获悉刘翔因伤退赛,即致电国家体育总局表示慰问。一个国家领导人对一个运动员的竞技失败而作出慰问,是中国体育史上前所未有的。

吁勿‘捧杀’刘翔

刘翔退赛翌日,浙江读者止凡投书《新京报》说,是否对赛场上的所有‘失败者’做到一视同仁,这样的情景与其说是对刘翔的尊重,不如说是对刘翔的‘捧杀’。刘翔不是神,不需要神化和拔高刘翔。刘翔退赛,所谓‘中国人能否承受’纯粹是个伪问题,真问题不是能否承受刘翔退赛,而是数亿人的狂热推崇,要以平常心看待原属平常之事。

一位前中国田径队队医、运动医学专家说:‘刘翔的伤是旧伤,涉及的不仅仅是这一次比赛,去年一年他参加的比赛太密集,他还每战都表现出极好状态,无疑增加了疲劳带来的伤势。跨栏运动员的跟腱和臀部容易受伤,尤其是发力的那只脚。这么大比赛,说运动员不紧张肯定是假的,压力和伤痛加在一起,原本的伤情会加重。刘翔有专门的医疗小组,但中国运动医学提前预防方面还是相当薄弱的。’

当刘翔身着红色赛服,一瘸一拐出现在‘鸟巢’里,在全场观众激情四射的掌声欢呼声中,他没有一丝笑意,显得有点紧张,更没有以往自信挥手的招牌动作。当刘翔离开赛场真的退赛时,太多的观众情感上接受不了。顿时网络上杂音纷呈,有人讽刺刘翔,有人骂他孬种,有人指责他商业活动太多,有人说社会活动累坏了他,有人说他不应该退赛,应该‘走’向一百一十米终点。

不过,八月十八日新浪网的‘你如何看刘翔退赛’的民意调查显示,截至当日晚上七点,有四十三万四千三百零五人参与投票,表示‘理解,身体重要’的占百分之三十四点五,表示‘震惊,不可思议’的占百分之三十点七,表示‘遗憾,为之惋惜’的占百分之二十六点四,表示‘说不清’的占百分之八点四。百度‘刘翔吧’ 的调查显示,七成网民继续支持刘翔。环球网当天的‘你能接受刘翔退赛吗’的网上调查,六成九的投票者选择了‘能接受,有伤就不该硬来’的选项。

门票曾炒至八万元

无论是曾经高价从票贩手里买来的一百一十米栏的决赛票,还是想以高价向外卖票的人,十八日刘翔退赛,遗憾和失望留给了他们。前些天,一百一十米栏半决赛和决赛的门票被频频炒高,决赛门票最高曾被票贩子叫到八万元人民币一张。十八日中午,刘翔退赛消息传出,转让男子一百一十米栏半决赛和决赛票的帖子便出现在一些论坛和网络交易平台上,票价从此前热炒的每张五千元人民币至一万元人民币,降到三千元以下。许多网民说,自己买一百一十米栏比赛门票,主要是为了去看刘翔,现在刘翔不参加比赛了,去了也没有什么意思。

其实,北京奥运会尚未最后落幕,中国的金牌得主们已经被放进一个复杂的价值评估体系。星探们就坐在观众席上寻思,究竟哪一个金牌得主将会是未来最耀眼的商业明星。问中国任何一个体育迷,谁是中国最有价值的体育明星,答案不外乎两个:姚明和刘翔。根据《福布斯》杂志公布的专门评估,姚明二零零七年的年收入是二亿六千万元人民币,刘翔是五千八百万元人民币。

二零零七年以来,刘翔代言的品牌就有十多家,二零零八年又增加平安保险、凯迪拉克等。如今他代言的企业和品牌还有:安利纽崔莱、可口可乐、VISA、白沙文化、杉杉男士服装、千里马汽车、伊利、交通银行、联想、元太、奥康、中国邮政、NIKE、中国移动通信等。据业内人士估计,这些代言活动涉及到广告投放至少五亿元人民币。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生导师吴光远说:‘田径在中国绝对是冷门,为什么刘翔的商业价值如此之大,就因为是冷门项目。在中国,如果乒乓球丢一块金牌那就叫发挥失常,但短道田径获得一块金牌那就叫超常发挥,这个商业价值的规则是稀缺性为贵。’

刘翔退赛后,可口可乐、伊利、VISA、奥康等赞助商都及时表示继续支持刘翔,履行合约,他们声称所有的营销策划只是刻划他的拼搏形象,从来没有押在刘翔夺金上。不过,有营销学者认为,刘翔退赛会对这些企业构成严峻的危机公关考验。

耐克驳斥商业操纵论

网上有所谓NIKE(耐克)知情人在网上爆料说,刘翔因状态不佳而无法夺冠,因而NIKE美国总部提出以伤病理由退赛的惊天方案,既能保刘翔面子,赞助商损失也不会太大,因伤退赛将降低未能夺牌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的不认同感。这一提议最终由各方达成共识。

被人们指责为‘阴谋论’的这一‘爆料’,当即遭耐克体育(中国)有限公司驳斥:‘这纯属恶意造谣,不仅误导网友,且严重损害我公司名誉。对此我们必将彻底追究,立即向有关政府部门报告,严查造谣作俑者。’刘翔退赛翌日,即十九日,《新京报》等北京媒体刊登了NIKE整版广告,全版是刘翔的脸,左上角是六行红字:‘爱比赛/爱拼上所有的尊严/爱把它再赢回来/爱付出一切/爱荣耀,爱挫折/爱运动,即使它伤了你的心。’


网路就是最大的唱片行


今年5月美国告示牌音乐排行榜(Billboard)的单曲榜前100名当中,一位名为大卫库克的歌手,以高达11首单曲同时入榜的成绩成为该周热门新闻。但更让全美甚至全球音乐市场热烈讨论的是,他尚未正式发行任何实体专辑与单曲...

《数位时代08》撰文=张恩溥

付费数位音乐下载

今年美国音乐界,一位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竟创下了过去数十年来,无数音乐前辈也未曾有过的纪录。 五月底,美国告示牌音乐排行榜(Billboard)的单曲榜前一百名中,大卫库克(David Cook)总共有十一首单曲名列其中,两位数的单曲进榜数量,充分证明他是当前西洋乐坛的超人气歌手。上次创造如此傲人纪录的,是六○年代的摇滚传奇乐团披头四(Beatles)。

这位来自密苏里州的酒保,今年才刚满二十五岁,究竟有什么惊人的魅力?答案是他先在全美最受欢迎的歌唱选秀电视节目《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打响名声,然后在iTunes付费数位音乐下载的推波助澜下,成就了他以新人之姿,创下如此佳绩。

在今年的一月以前,大卫库克还只是密苏里州某个小城中的一个平凡酒保。高中时与朋友组成乐团“Axium”,除了在家乡颇受欢迎外,也曾被媒体选为全美一百个最佳的无约艺人?团体。但一切都在他参加《美国偶像》,并一路过关斩将夺冠之后有了重大的改变。

挟着《美国偶像》的超人气收视率,表演成绩优异的大卫库克,很快就受到瞩目。在比赛期间,大卫库克从未名列在最低票的三人名单中,每周录制的表演单曲,当周在iTunes上的下载次数,也一度超越老牌天后玛丽亚凯莉(Mariah Carey)的新专辑。

数位市场推动素人音乐

在赢得比赛后,大卫库克随即发行的全新单曲〈The Time of My Life〉,制作单位考量到实体单曲销售市场的下滑,因此选择独家在iTunes上销售,发行后高居iTunes热门单曲榜榜首长达一周,光是靠iTunes的销售成绩,就让这首单曲一举打进告示牌单曲榜的第三名。而比赛期间大卫库克录制的其他十首单曲或现场表演,也因为他在iTunes的优异表现,同时打进告示牌单曲榜前一百名,形成当周的“大卫库克现象”,《告示牌》杂志更以“大卫库克热得发烫”为题撰写了一篇专文报导。

大卫库克在告示牌的成功,除了素人选秀节目的效应延烧之外,也不得不让人再次注意到数位音乐市场的威力,透过网路建立起的合法付费下载机制,已为唱片工业开创出新的营收模式。大卫库克除了个人在告示牌上的傲人成绩外,他在iTunes上发行的十七首单曲,也在夺冠后的那个星期,被下载了九十四万四千次。

除了大卫库克,美国女歌手蕾哈娜(Rihanna)的最新单曲〈Take A Bow〉,在尚未发行实体单曲,仅在iTunes上销售,加上电台点播的推波助澜下,也于今年五月底登上告示牌单曲榜的冠军宝座,成为她个人的第三首冠军单曲。 实体专辑与数位音乐之间的市场消长,已成为未来音乐工业必须面对的课题。根据IFPI统计,全球实体专辑与单曲的销售市场,在二○○○年达到高峰之后即开始快速下滑,实体CD的销售在过去六年来下滑了二三%;相对的,二○○六年透过付费下载的数位音乐,销售额达二十亿美元,比二○○五年的十一亿美元成长八○%,占整体音乐市场的一○%。

根据Nielsen SoundScan的调查,美国去年的实体唱片销售量比二○○六年下降了一九%,英国也下跌了六%,法国和西班牙下跌一二%,而加拿大则下跌了二一%。最明显的例子,便是美国年度最畅销专辑销售量数字的下滑,二○○四年最畅销的专辑为亚瑟小子(Usher)的《Confessions》,全美共卖出九百五十万张,二○○五年最畅销的专辑为玛丽亚凯莉的《The Emancipation of Mimi》,全美销售量已下滑至六百万张,而去年全美最畅销的专辑为道奇乐团的同名专辑《Daughtry》,其销售量更下跌至四百万张。

MP3成数位音乐推动关键

数位音乐的未来前景,其实还有更大的成长空间。根据研究机构Forrester新发布的〈数位音乐报告〉指出,到了二○一一年,全美约有半数的音乐销售来自数位下载,而到二○一二年,数位下载音乐销售更将超过实体CD,到时候全美数位音乐销售将达到四十八亿美元,而CD的销售金额将仅剩三十八亿美元。

Forrester认为,未来五年数位音乐的成长动力,来自于几个关键因素,首先就是MP3随身听的普及。调查中指出,平均每部随身听都只用了五七%的容量,这表示MP3随身听并没有充分被利用,但有更多行动娱乐装置进入家庭,而这些家庭多半已经不只有一台MP3随身听了。

此外,全球四大唱片公司也承诺减少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数位版权管理,藉由电脑程式以软体或硬体方法,限制数位内容使用方式的机制,例如限制歌曲只能在固定的电脑播放)保护的数位音乐数量。贩售无DRM音乐的通路也由最初的亚马逊书店(Amazon),扩散到苹果的iTunes及其他主要的线上音乐网站。另一方面,社交网站也扮演重要的角色,由于无DRM的音乐可让每个Myspace与Facebook帐号都成为线上音乐商店,朋友间可相互贩售彼此最爱的歌曲,大大增加了数位音乐的流通程度。

虽然目前数位音乐的成长速度似乎略慢于实体专辑销售量下滑的速度,但随着iTunes于日前宣布已贩售超过四十亿首歌曲,亚马逊做出销售无DRM保护机制音乐的决定,都开始影响到各大数位音乐销售通路。 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在数位音乐的狂潮袭击之下,CD或许不会消失,但可能最终会跟底片一样,成为小众爱好者的珍藏逸品。



2008年8月22日星期五

中国体育宿将话奥运

对于中国奥运军团来说,鸟巢中未能腾飞的刘翔成为本届奥运最大的新闻。退赛?!没有一个人会想到刘翔就这么告别了赛场,告别了北京奥运,成为鸟巢中最大的一个谜团。尽管有官方的解释和刘翔本人的道歉,但外界的评论不绝于耳。压力?伤痛?还是心理?几位前中国体育名将在接受星星生活记者采访时也有不同的看法。


中国体育宿将话奥运1:刘翔退赛众说纷纭

(星星生活记者捷克佳报道)对于中国奥运军团来说,鸟巢中未能腾飞的刘翔成为本届奥运最大的新闻。退赛?!没有一个人会想到刘翔就这么告别了赛场,告别了北京奥运,成为鸟巢中最大的一个谜团。尽管有官方的解释和刘翔本人的道歉,但外界的评论不绝于耳。压力?伤痛?还是心理?几位前中国体育名将在接受星星生活记者采访时也有不同的看法。

受访者:

李华华,1984年洛杉矶和1988年汉城两届奥运参加者,亚运会击剑冠军;

潘文莉,前中国女排队员,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得主;

马福良,1988年汉城奥运中国皮划艇运动员;

朱江,前中国八一篮球队主力;

孙晓敬,前中国青年乒乓球队队员。




(图为三位前中国奥运健儿合影。击剑国手李华华[中],曾经参加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和1988汉城奥运会;女排国手潘文莉[右],曾参加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原中国皮划艇队队员马福良,曾参加1988汉城奥运会。资料图片,摄影:捷克佳)


**伤病缠身和身负心理压力

原中国击剑选手李华华,曾代表中国出征1984年洛杉矶和1988年汉城两届奥运会,并获得1986年亚运会击剑冠军。她认为,刘翔退赛可能确实是因为伤病。一般来说,运动员是不会出此下策的。对于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全国人民对刘翔寄予了巨大的期望,而且刘翔也十分清楚,他的退出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但李华华感觉,刘翔退出时间的选择比较怪异。

在今年5月份,就有刘翔伤病缠身的消息传出,而且他的状态并不是特别好。李华华推测,当时他就很有可能想退出比赛养伤养病,但万众期待和领导关注令他骑虎难下。还有中国人比较迷信,临阵退逃,动摇军心不是个好兆头。赛前另有风声放出,是刘翔在内部的测试成绩不错。但刘翔的伤痛程度只有自己知道,加上外界压力特别大,以及古巴选手的成绩突出,均可能对刘翔构成沉重的心理负担。

李华华分析说,运动员既然决定参赛,就不会这样狼狈地下来。于是看到刘翔站到起跑线上,但鸣枪后有人抢跑,他鼓足的勇气便因此泄下来。如果让他重新聚集力量再比赛,则非常勉强。李华华认为,刘翔选择退赛是一种本能。应该说伤痛战胜了他所有的理智。他在这个时刻退出,绝对是伤病痛到极点。刘翔作出这个抉择,实际上自己是非常痛苦、非常残忍的。

李华华并不认为退赛是领导的安排,应该是刘翔自己决定的。其中的一个依据是,从比赛画面上看,抢跑的是一名外国队员。因为伤病刘翔对自己压根就没有信心,为了不使自己摔倒在场地中间,不让自己成为最后一名,干脆提前退下来,也让外人有个想象的空间。

参加过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中国皮划艇运动员马福良与李华华的观点基本相同,刘翔的退赛主要是因伤病再加上心理压力。马福良认为,中国对田径金牌的期待很高,对刘翔造成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他说,即使刘翔的伤病没有发作,奥运会金牌都有可能拿不上。就像人们期望杜丽争夺奥运首金一样,如果你告诉她,这一枪打下去拿到金牌就是1600万时,金钱的诱惑都会把人压垮,专业运动员也不例外。

以过去身作为运动员的经历,马福良分析说,刘翔的伤痛就是因为心理压力难以有效释放,身体的调节没有能够掌握好。刘翔带伤比赛如果拿不到冠军,人们不好理解他。但因为伤病不能参加比赛,反倒容易让人理解。

**伤病是刘翔退赛最好的托辞

不过,前中国八一篮球队主力朱江则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伤病是刘翔退赛一个最好的托辞。因为田径这块金牌对于中国奥运军团的份量极重,以刘翔的身体状况和奥运的份量,他背后的教练组、科研组和其他支援人员,对于参赛的准备应该非常充分。刘翔退出应该是万不得已,他背后的权力机构和管理部门已经没有更好的选择。朱江说,刘翔退赛可能永远是个谜,或许过些日子会通过某些方式会透露一些。

朱江说,运动员没有伤病就不可能是一个优秀的运动员,因为长年超出一般人的重复性训练,身体肯定会受到一些伤害,刘翔背后有很强的医疗科研的保护,甚至于后勤供应和膳食都是一流的。刘翔在此刻突然退出比赛,并不是突然受伤,而是旧伤。如果进行手术应当及早,而不该挺着坚持。反过来说,如果不动手术,那就是这场比赛他应该能跑。

虽然教练组后来公布刘翔退赛得原因,但朱江觉得不太可信。他说,雅典奥运之后,实际上,中国官方和民众早已经把这块金牌预定,夺牌与否已经上升至关乎国家荣誉的层次。除非特别的原因没法比赛,伤病不应该成为他退出比赛的原因。此外,刘翔背后巨大的商业利益不允许他轻易做出这个决定。

朱江分析说,刘翔的面临的压力远超出常人,因为中国人民的重负和海外华人对他的期待,还有对手的强大。但以刘翔的个性,他不会是看到压力退缩的人。对于优秀运动员来说,高手对决,压力绝不是借口。刘翔以抗压力出名,在场上面对的就是一个空旷的跑道,没有空间没有时间去分心,观众的欢呼声和干扰理应置之度外,他唯一关注的就是如何跑出自己的成绩,去战胜对手。

此外,朱江认为,刘翔很有可能目前不是最佳状态。如果没有实力,甚至于连小组出线实力都不具备的时候,退出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刘翔即使拿到银牌,在很多中国人眼里都是失败。如果没有拿到名次,对国人的打击会很大,因为期待值过高。朱江同时认为,刘翔退赛或许还有其他的因素。

中国体育宿将话奥运2:优势项目包揽奖牌未必好

对于中国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参加过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中国皮划艇运动员马福良感触很深。他认为,通过这届奥运会,世界人民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这是中国向世人展现经济腾飞、科技进步的一个绝好舞台。同时,他认为中国人对于金牌的心态,以及国民的整体素质通过本届奥运也大有改观。

前中国青年乒乓球队队员孙晓敬亦认为,本届奥运会充分显示了中国的力量。她说,印象最深的是气势磅礴的开幕式,把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融入到艺术当中,场景美轮美奂,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很震撼,凸显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此外,中国军团强劲的夺金势头,包括一些不被看好的项目上摘牌,令人感受中国已经步入世界体育强国行列的实力。



(前中国青年乒乓球队队员孙晓敬。资料图片。摄影:捷克佳)


**中国优势项目包揽奖牌未必好

与海外兵团相关联的话题是中国总是试图在一些优势项目上包揽奖牌,如乒乓球、羽毛球等。几位体坛宿将均认为,中国在一些单项奖牌上大包大揽最终可能会毁掉这些项目在奥运会的资格,妨碍体育的国际交流。

事实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延续了几十年的“扩张主义”已经结束。在2007年,国际奥委会通过一项改革决议,从2020年后每届奥运会固定设25项,另外最多可以增设3临时项目。一则新闻分析指,那些仅限于少数国家“广泛开展”的项目,如马术、现代五项以及中国的国球乒乓球和羽毛球,它们的奥运席位都值得忧虑。

前中国八一篮球队主力朱江认为,中国在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操,女子举重等项目上虽然成绩突出,但中国不能固步自封,应当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这对于单项运动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否则,很有可能会毁掉这些优势项目,比如中国乒乓球应该更多地去帮助其他的国家,无论强国还是弱国。因为要想这个项目国际化,更有竞争力,不能一枝独秀,必须是百花齐放。

马福良亦认为,体育竞赛就是竞争,越激烈越精彩越好,如果中国把金牌全部拿下,其他国家没有竞争力,这不是一个好现象。如果其他国家也能进行一些科学专业的训练,会让比赛更为精彩。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退役运动员到国外执教还应当鼓励。因为他们才干可以继续发挥,留在国内可能没有用武之地。

前中国青年乒乓球队队员孙晓敬说,乒乓球是在1988年才争取为奥运会项目。目前,中国乒乓球大面积夺金并不利于这个项目向国际的推广和普及。而且,海外兵团在乒乓球项目上最为突出。事实上,为避免比赛中全是中国人的面孔,今年2月底,国际乒联执委会就“限制海外兵团”的议案进行表决,对于参加世锦赛和世界杯赛的运动员国籍、年龄和协会注册有所限制。该议案已经获得通过,并将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行。

孙晓敬说,如此一来,对于乒乓球后备运动员的培养目标转向本土,去国外淘金的运动员出赛的机会减少。但这也是一个双刃剑,乒乓球比赛的竞争性将会有所降低,短期内不利于这个项目的发展,对中国国家队夺牌更为有利。但长期来看,则有利于乒乓球在世界的普及,同时也有利于在国外执教的中国教练。

李华华认为,中国在一些体育项目上的垄断实际上对于体育发展没有好处,体育比赛如果没有悬念就不吸引人,项目就会取消,对别的国家也没有好处。如果别的国家强大,比赛竞争性、观赏性、趣味性更强,也会吸引更多的观众。比如击剑通过修改规则,就有利于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




(李华华,1984年洛杉矶和1988年汉城两届奥运参加者,亚运会击剑冠军。李华华高歌一曲的水平一点也不必专业的差。资料图片。摄影:捷克佳)



朱江认为,乒乓球项目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中国人一直拿到所有的金牌,国际比赛就是中国的国内比赛,导致这个项目在国际上的萎缩。很有可能会被奥运会踢出大门,最后连一块奖牌都没有,但很多人在欢庆夺牌的喜悦中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但在中国实施的是金牌战略、金牌挂帅,一切以金牌为主导,体育项目的培训是国家投入。李华华说,在接受思想教育时会有人告诉你,后面有多少个工人农民在养活你,运动员时刻感受到国家的荣誉,但有时让人感到政治的味道太浓,已经失去体育的意义。但在加拿大,政府又对体育又过于轻视,这是两个非常典型的体制。

朱江也认为,中国和加拿大是两个极端,一个太专业、一个太业余。中国在奥运会上拿到几十枚金牌并不代表国家真正的强大,受中国国情和经济实力的制约,中国体育距全民普及的程度还相差很远。

中国体育宿将话奥运3:善待海外兵团

今年北京奥运会中,美国女排主教练郎平和加拿大击剑选手栾菊杰是人们热议的两个人物。在上个世纪后半叶,她们曾经被视为中国的民族英雄,如今则是海外兵团的标志性人物,分别以不同的身份代表他国回乡参加北京奥运。

如何看待海外兵团对中国构成的威胁?事实上,对于走出国门代表他国征战的运动员,人们的心态已经愈来愈成熟。因为人们看重的不再仅仅是运动员的国籍,而是他们的高超竞技,是他们贵在参与及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

**国外寻求施展才能空间

目前在多伦多大学女排任助理教练的潘文莉是原中国女排队员。1996年,在郎平的率领下,她所在的中国女排获得亚特兰大奥运银牌。之后,她曾在1999年去意大利和郎平在一个俱乐部打球,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总是习惯于称郎平为郎导。

在与郎平多年的相处,潘文莉对于郎导的了解应该比外人更为深入。潘文莉说,退役运动员在国外能够重操本行已经不多,更何况以另一个国家的主教练,郎平执教美国对于中国来说应该是一种荣誉。美国人拿冠军,中国人也应该感到骄傲,因为这是华人带领的一个世界强队,而不应该感到背叛的感觉。但这种人物往往两面不讨好。

作为居住在第三国的生活感受,潘文莉更从中国退役运动员生存的角度看郎平执教。“抛开荣誉之说,郎平也要生活。她选择做事、选择国籍是她个人的事情,应该尊重她的选择。难道敬业不应该吗?”据介绍,1998年郎平离开中国国家队的时候其实是有考虑的,美国和意大利都先后邀请她去执教,她因怕伤害中国,便去意大利。潘文莉也是退役之后跟随郎平去意大利征战意甲联赛。



(高男配高女,朱江、潘文莉夫妇和他们的儿女们。资料图片。摄影:捷克佳)

潘文莉说,郎平对中国女排的技战术非常了解,在郎导的指导下,美国女排对中国队的了解也会更加充分。但郎平绝对不能故意输给中国,单是从工作责任心来说也不应如此。不管她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潘文莉说,中国也有不少外国教练,如果大家转换一下角色,就能意识到人们的民族意识不错,但不能太局限狭隘。

竞技场上千变万化,有赢有输是正常的。潘文莉说,她自己现在也在做教练。平时的训练对于队员很有用,但临场发挥主要靠队员。因为在关键时刻,教练的作用有时很有限,最终还是要靠场上的队员来贯彻你的思路。

对于运动员来说,体育不分国界,他可以到能够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寻求发展空间。但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体育则是分国界的,因为竞技场的胜负往往代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荣誉。

前中国皮划艇运动员马福良认为,海外兵团因人而异,当祖国需要的时候,运动员都愿意留在国内效力。但中国现有的体制其实很残酷,如果不需要,离队只是一瞬间的事。一个运动员的成绩可能很出色,但在教练员的岗位上并不需要他。如果他能在新的地方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的光和热,人们应该支持他。



(居住在多伦多地区的部分中国体坛宿将时常也会聚在一起。资料图片。摄影:捷克佳)


**中国体育界太残酷

曾代表中国出征1984年洛杉矶和1988年汉城两届奥运会的前中国击剑国手李华华也认为,中国的体育界太残酷,而且中国人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李华华对于84年洛杉矶奥运会记忆犹新。她说,在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跳高名将朱建华去的时候是坐的头等舱,当时朱建华的女朋友还专门去机场送花。

但因为只得到第三名,没有拿到冠军,也没有破纪录,回来的时候便安排坐飞机的最后一排,不管他是1米9的个子。“实际上朱建华获得奥运铜牌已经很了不起,那是中国田径在奥运史上的最好成绩。”

李华华说,“本届奥运中,中国女子佩剑的法国教练鲍埃尔感慨地说,我怎么觉得是输掉一个金牌,而不是赢了一个银牌,得银牌反倒是一个罪人,为什么没有一个人对我们表示祝贺,都黑着脸皮。”

李华华说,从这一点上看,不少人还是以双重标准待人,没有大国应有的胸怀。“法国人到中国教击剑打败法国,韩国人到中国教射箭打败韩国,难道都是叛徒?”她说,“这还是体现出大国小民的姿态。但好在这些人只是占少数。”

在本届奥运会上,50岁高龄的栾菊杰代表加拿大征战北京奥运,并手持“祖国好”横幅问候故国亲人感动亿万观众。曾经与栾菊杰同为队友的李华华说,这是栾菊杰的真情流露,拿出这个横幅绝对是她发起内心的,希望祖籍国人民不要误会她对中国的一片真情。此外,李华华分析说,栾菊杰也表现出她的内在的担忧,怕一些人对她仍不释怀。她代表加拿大击剑,是因为喜欢这份事业,享受这份竞争。

美国《时代》周刊特殊的中国情缘:爱与恨交融

被公认为代表着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主流社会声音的美国《时代》周刊,在新年第三期隆重推出题为“中国世纪”的封面文章,让全世界都为之一振。其实,几十年来,《时代》一直以其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的特殊关注,而受到中国人的瞩目。自上世纪20年代初创刊以来,《时代》对中国的报道就没有间断过,而其创办者亨利·卢斯更是有着极为特殊的中国情结。




  不遗余力声援中国抗日


  亨利·卢斯1898年出生在中国山东省的登州(今蓬莱),其父是美国基督教会长老会派到中国的传教士。在中国,卢斯度过了14个春秋。后来,他违背父母的意愿返回美国。25岁时,从耶鲁大学毕业的卢斯创办了《时代》周刊,并迅速将其打造成美国三大时事性周刊之一。1930年和1936年,他又相继创办了影响世界的《财富》周刊和《生活》杂志。正因如此,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将卢斯称为“美国近代最有名望的7个人之一”。


  特殊的成长经历让卢斯对中国始终保持着一种特殊的情结,他甚至认为,中国是自己除美国之外最热爱的国家。早在1924年9月8日,《时代》就将军阀吴佩孚列为封面人物,而这只是它关注中国的开始。童年的卢斯目睹了上世纪初中国的贫穷和战乱,对中国既爱又恨。长大后,他又坚信只有依靠美国方式才能帮助中国实现“富强”和“民主”。为此,他在美国利用手中的杂志,不遗余力地为中国摇旗呐喊。抗日战争初期,美国社会还深受“孤立主义”思潮的影响,卢斯却对中国报以同情,他向中国前线派遣了十多名战地记者,率先在《时代》上大量报道中国抗战。不过,这些报道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目的性——在大量报道、抨击日军暴行的同时,他还竭力树立蒋介石中国战时领袖的形象,以此获取美国公众的同情和政府的援助。为此,蒋介石、宋美龄接二连三成为《时代》封面人物,两人甚至在1938年被评为年度风云人物中的“风云夫妻”。国民党将领陈诚也登上过杂志封面。


  可以说,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卢斯是真正关心中国的少数美国人之一。《时代》对中国大批量、轰炸式的报道,也确实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很多美国人通过《时代》了解到了抗战的中国,在舆论的压力下,美国政府和民间对中国的援助也迅速增加。


固守偏见歪曲新中国形象


  如果说卢斯对中国的热爱,在客观上极大地支持了中国抗战,那么,他对蒋介石的偏爱就背离了他作为职业新闻人的初衷。


  蒋介石的反共立场、基督教徒身份以及宋氏家族的背景,都使得卢斯将他视为美国式中国未来的希望,并在几十年间全力给予其舆论支持。其实,早在1927年,时为北伐军总指挥的蒋介石就登上过《时代》封面。1932年,卢斯时隔20年回到中国,受到了蒋介石政府国宾般的接待,在此期间,他还迅速与宋氏家族结下了深厚的私交。当1943年宋美龄访美寻求援助时,卢斯则专门成立了“纽约公民欢迎蒋夫人筹备委员会”。据统计,在卢斯执掌《时代》的几十年间,蒋介石夫妇前后十几次登上封面,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中国第一伉俪”。为了极力美化国民党的统治,卢斯对记者从中国发回的国民党腐败不堪、溃不成军,以及共产党深得民心的大量客观报道视而不见,却弄虚作假极力掩盖历史的真相。这种丧失了原则的偏爱,最终使卢斯在中美关系史上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美国的对华政策。1945年日本投降时,卢斯准备再次让蒋介石成为《时代》封面人物。当时,他的密友、《时代》驻华资深记者白修德(此人后来曾获普利策新闻奖)对此坚决反对。他致电卢斯说:“如果《时代》明确地、无条件地支持蒋介石的话,我们就没有对千百万美国读者尽到责任。”由于在这一问题上的严重分歧,二人最终分道扬镳。


  国民党政府垮台后,抱着强烈反共心态的卢斯,开始极力扭曲新中国及其领导人的形象,为此,他自创过这样一句“名言”——“一个有用的谎言胜过有害的真相”。新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都先后登上过《时代》封面,但形象都遭到了恶意扭曲。曾有专家认为,《时代》的许多偏见,都成为了二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理论来源。即使在冷战结束后的今天,《时代》对中国的报道,偏颇之处仍时时可见。不但渲染有关中国的负面报道,还对西藏、台湾以及中日关系等问题进行歪曲报道。


  被公认为代表着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主流社会声音的美国《时代》周刊,在新年第三期隆重推出题为“中国世纪”的封面文章,让全世界都为之一振。其实,几十年来,《时代》一直以其独特的报道风格和对中国的特殊关注,而受到中国人的瞩目。自上世纪20年代初创刊以来,《时代》对中国的报道就没有间断过,而其创办者亨利·卢斯更是有着极为特殊的中国情结。


新世纪更加关注中国


  《时代》的反华态度,直到卢斯晚年才有所转变。特别是在他1967年去世后,这种变化越来越大。在中美建交过程中,《时代》给予了充分关注,往日那种强烈的偏见也在淡化。1971年,当著名的“乒乓外交”启动时,该周刊就于当年4月26日刊登了一幅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在长城上的合影。当年11月8日,《时代》又将周恩来列为封面人物。1972年2月18日尼克松成功访华后,《时代》又在3月6日的封面上,设计了一个抽象的汉字“友”,将画面切割成四块,分别为尼克松与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会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演出的情景,明显体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成功,中国开始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时代》对中国的关注随之进入到一个新时代。这种变化,最典型的体现在对中国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关注上。从1976年1月到1997年,邓小平至少7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并且两度成为年度风云人物。迄今为止,能够两次当选该刊年度风云人物的,只有丘吉尔、艾森豪威尔等少数几位世界领导人。这一阶段,《时代》的报道范围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对中国内政的关注,文体明星、普通中国人纷纷走入其视线。


  步入新世纪,《时代》与中国的距离更加贴近了。去年评选出的2005年14位世界最有影响力人物中,就有中国海洋石油公司董事长傅成玉和著名演员章子怡。所有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时代》特殊的“中国情结”正走向一个新的时代。


外国人与中国人间的关系在改变

北京是一座很酷的城市。不用管那些旧建筑、污染、交通堵塞以及任意的开发,酷的是那里的人。令人眼花缭乱的都市人、年轻的专业人员、雄心勃勃的人们、相对富裕的人们,是这些人们定下基调。

有人曾在外国受教育,有外国的朋友,了解西方,认为我们早该了解中国。此外,他们认为相互学习的进程正在发生,而且奥运就是当中一个必然的部分。不用管国家宣传,重要的是奥运的教育性质。


  到市区走一走。那里到处都是衣着时髦的雅皮士,精明的年轻女商人,穿牛仔短裤和露腹短上衣的年轻女子。

  其中一人说:“我去美国的时候,被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在中国你们真的吃猫吗?’第二个问题是:因为独生子女政策,海滩满是死婴吗?”

  奥运迫使西方用稍微不那么古怪的方式看中国。年轻的中国人认为奥运因此而伟大——奥运迫使我们看真实的中国。

  当北京获得奥运主办权,北京人狂喜。但从此之后他们度过愤怒的、混乱的七年。在北京生活变得困难;和所有专制组织一样,中国政府可以随意摆弄民众。大家有些不满。

  但在开幕式展开的时候,很多北京人改变了想法。突然间感到自己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一个连续统一体的一部分,从浪漫描述中国历史的画卷,到一个建造这样一个体育馆并将要发起如此浩大的盛会的现代国家。

  三千年来北京第一次成为宇宙的中心:地球上所有的眼睛都在注视着它。

  突然感受到奥运的力量。最重要的是,变革的力量。不要以为这些都市人是无知之人或者受政府愚弄的人。

  但北京人为奥运改变。对受过教育的北京人而言,这些变化带来一些安慰。

  开始是一场电视广播运动,它的奏效是因为北京的人们真诚希望给外国人留下深刻印象。顾及形象的最初建议来自政府,但人们之所以接受建议是因为他们不想让外国人认为中国是一个落后的讨厌的地方。

  北京人希望我们喜欢他们。这是最明显的。这种印象显然主要来自于那些志愿者。那些志愿者多数是学生。就算是新鲜感逐渐消退,他们仍然在努力工作,不间断地微笑。他们这样做不是因为别人要他们这样做,而是因为他们想这样做。

  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的关系在改变。在北京,外国人曾经“物以稀为贵”。如今酷酷的北京人把那视为过去的事。北京满是外国人,没有人会留意那些高高的、白皮肤的、有胡子的、邋遢的陌生人。

  更重要的事,那种敬畏和不适感已经消失。虽说多年来就已经是这样了,但奥运有力地巩固这一点。北京变得越来越国际化,北京人越来越习惯。

  政府在七十年代末让中国向外资开放,启动了伟大的变革。这有点像举重。在比赛中,杠铃重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没有回头路。这个进程不可避免会超出控制。外国的理念、态度、不同的正统(orthodoxies)伴随着外国的钱而来。

  “我们知道将会有更大的变化,民主将会到来。但我们有耐心。”

  如果政府不搞糟经济,耐心是有的。如果改革的势头得以维持,繁荣将继续得以保持。

  我觉得北京那些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对政府的态度就像是仍然和父母同住的年轻人,只要他们在很多情况下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做事,他们就可以厌烦地容忍。

  奥运是一个象征,也是加速改革步伐的一种方式。(泰晤士报/原标题:北京酷酷的青少年享受奥运的清新气息;作者:Simon Barnes)



中国遭遇两种民族认同感的对抗

在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璀璨光芒之中,中国遭遇到两种民族认同感的对抗。一方面是爱国主义,中国人为国家取得的惊人成就和国力崛起而倍感自豪。另一方面是民族主义,西方对中国的批评引起中国政府和公众的自卫反击。北京奥运会也许将最终告诉我们哪种主义会占上风。

尽管“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在使用时常常被相互代替,但它们蕴含的深层意义却有很大不同。两者都以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为它献身为核心,但是,爱国主义强调在不贬低其它国家的同时,积极为自己的国家作贡献。爱国主义可以从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生发而来,它也是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它意味着一种自信,使自己更能接受建设性批评并更加努力地解决面临的向题。

  相反,民族主义蕴含着一种民族优越感,意味着自己的民族凌驾于其它民族之上。它通常是一种防御反应,因外界的负面行动或批评而引发。民族主义通常导致一个国家拒绝外来批评,无论这种批评是否正确,目的是给外界一个国内问题并不严重或根本不存在的印象。尽管“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培蕴含着民族自豪感,但民族主义暗含排外倾向,在一个日益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它会阻碍全球化与合作的进程。

  是什么激发爱国主义,又是什么引发民族主义呢?5月12日的四川地震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斗志;他们通过自发的援救行动彰显了爱国主义情操。相反,在西藏骚乱出现后,外国对中国的批评迫使中国政府采取防守态度。政府的反应,加上大部分外国媒体在这个问题上持反华态度,促使大部分中国人在这一问题上采取了民族主义立场。

  在这样一个既有政治事件发生又有突发悲剧的不平凡的一年,外国观察家和中国人自己也许会对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之间的区别看得更加清楚。

  中国政府以及大部分中国人都认为北京奥运会是一个等待巳久的契机,可以借此展现一个日益现代化、经济迅速增长和国际影响力扩大的“新中国”、但是,如果中国仍然以过于自卫的态度面对批评,积极的爱国主义有可能迅速转化成消极的民族主义情绪。如果是这样,那么,中国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国际体系中也将失去一个更加负责任的中国。

  2008年奥运会是一面多棱镜,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好和不好的两面。我们已经看到,中国政府在尽最大努力向世界展现一个日益与世界融合的世界性大国,无论是盛大的开幕式,还是令人惊叹的场馆设施都传递了这个信息。中国的负面,比如对媒休的审查制度以及环境问题也随着外界聚焦中国而显现出来。

  随着本届奥运会的开幕,国际媒体齐聚北京,有关中国成就和缺点的报道不断涌现。观察家们不仅应该关注奖牌榜,而且应该看到在奥运会光芒的照耀下,占上风的到底是爱国主义还是民族主义。(作者 安妮·孟)


亚洲时报

志愿者:宋楚瑜的人生新起点


随着京奥的开幕,台湾多位政党领袖悉数来京共襄盛举,在13日登场的中华棒球队完胜荷兰队的比赛中,人们见到了一主二客:贾庆林、吴伯雄、宋楚瑜。此番北京奥运行,宋楚瑜与国台办主任王毅、海协会长陈云林相谈甚欢,而北京官方有别于吴伯雄的是,对宋楚瑜已有了“盖棺定论”式的中肯评价。

宋楚瑜功勋卓越 中共高规格盛赞

在与王毅的会面中,宋楚瑜得到国台办主任这样的评价:“近来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发展有亲民党作出的积极努力,也包含着宋主席付出的大量心血。”之后陈云林也对宋楚瑜的贡献,褒扬有加:“宋主席和亲民党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反对‘台独’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两岸同胞是不会忘记的。”

平心而论,自亲民党大批核心党员重新投入国民党的怀抱,基于现实政治的考虑,亲民党的存在与否已经不能影响政局,而该党从来就没有摆脱过宋楚瑜“一人党”的固定印象。

诚如郁慕明和他的新党一样,但凡针对某个政治人物而成立并发展壮大的政党,随着时间的推移,恒定目标的缺失和衰弱一定导致此类政党后继乏力。无疑,亲民党是宋楚瑜当年“斗争”李登辉的政治基础,并在2000年总统大选落败后,继续凝聚民望的方法之一。但李登辉的卸任和政治势力的日益退化,使得新党和亲民党失去了与国民党并驾齐驱的本钱,加上泛蓝群众冀望一个“团结、互助、和谐”的竞合关系,在力量博弈中,宋楚瑜和他的亲民党正在或已经在舞台的边缘地带游走。

但处于岛内政坛的镁光灯以外,并不意味着宋楚瑜不能继续发挥其“两岸和平使者”的特殊作用。在8月11日会见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时,宋楚瑜给自己作出了未来的人生规划:台湾用语叫“义工”,大陆的用法叫“志愿者”,亲民党和他个人愿意在下一阶段,做一个志愿者,营造两岸在下一阶段的和平发展,创造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的条件。而在接受凤凰网的专访中,宋楚瑜再次强调了“义工”的角色定位是他未来的人生规划,将秉持这一理念继续为两岸的美好未来奋斗。

政治生命跌宕起伏 宋楚瑜得比失多

在如今以国民党为主的蓝色政党中里,很难再找出一位既有高深莫测“宫廷斗争”背景,也具备亲民、活力、能力的政治人物。宋楚瑜走过了蒋经国身后国民党最悲壮的政治肃杀时代,那个敢与两蒋家臣针锋相对、拍案而起的国民党秘书长,当选台湾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民选省长的他,走遍全岛所有行政区划,带领省政府团队励精图治、勤勉善政,宋省长之美誉盛极一时。

然而,他的命运一定程度掌握在李登辉的手中,从“父子情深”到“分道扬镳”,李宋恩怨见证了台湾社会转型最风起云涌的那十年,直到第一次连宋合作破裂。身为外省人的宋楚瑜“单挑”国民党,却因李登辉从中作梗、蓝军内讧频仍的时代悲剧中,高票败选。

虽然与总统大位擦身而过,但快速走出“兴票案”阴影的宋楚瑜成立了亲民党,与战友张昭雄共同扛起了国会“三国鼎立”,亲民党作为关键少数的黄金岁月。2004年再度冲击总统宝座,巧遇“千年等一回”的子弹风波饮恨。他和连战从互别苗头、共克难关,进而相继走上两岸和平的康庄大道,期间的酸甜苦辣,“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台湾的未来在两岸,几乎所有领域都需要两岸的共存共荣、友善互信,连战、宋楚瑜承时代趋势之先机,开两岸和平交往之先锋,连宋虽未御极权力之巅,却迎来了更广阔的两岸平台,此等功勋,后人自当永世铭刻。

助推两岸快乐旅程 宋楚瑜重新出发

在接受凤凰网独家专访时,宋楚瑜期许自己要奉献,并由衷地希望两岸所有中国人都快乐,更希望子子孙孙快乐。他认为那种参与感是他下一步要做的事情。

我注意到宋楚瑜强调了“安心”这个理念,在两岸官方搭建起互信桥梁之后,推动各领域深化交流是未来符合两岸关系发展的主旋律,而安心的另一个解释可以是放心,当然这其中宋楚瑜以不点名的方式批评了马英九政府的某些人事安排就是一种态度的表达。

另一方面,宋楚瑜的访谈有一种“将心比心”的安慰感,作为蒋经国晚年重点培养的政治精英,翻山越岭后有了豁达、开放的人生观,并一再从两岸近代的屈辱遭遇勉励国人自强不息,而话语中隐约透出希望大陆同胞能更加切身体会台湾的历史和现实处境,以“将心比心”的态度理解、包容,并努力把这样的好习惯长久地延续下去,为中华民族的快乐做贡献。

在贾庆林与吴伯雄、宋楚瑜共同为中华棒球队加油助威的合照中,他们三人的手势也成为人们了解两岸政治文化不同的侧重点。贾庆林和其他中共领导人一样,以挥手的方式表示祝福之意,但有过丰富选举经验的宋楚瑜、吴伯雄就分别以握拳、大拇指的姿势祝贺中华队首战告捷。三个人的三个手势,其中蕴涵的差别显而易见,但有差别却能相得益彰地互补,这就是两岸的智慧。


英美主要报刊杂志网站大全


第一部分、美国著名报刊杂志介绍
  一、美国报纸

美国是世界新闻事业十分发达的国家之一。全国有各类报纸11000其中日报1600多家,包括晨报、下午报、晚报和星期日报及8000多家周报和半周报,街头小报无法计数。
   1、最有影响的报纸有:
   1)、The Los Angeles Times《洛杉矶时报》www.latimes.com  
   2)、The New York Times《纽约时报》 www.nytimes.com
   3)、Washington Post《华盛顿邮报》 www.washingtonpost.com"
   4)、The Wall Street Journal《华尔街日报》www.wsj.com
   5)、The New York Daily News 《纽约每日新闻》 www.nydailynews.com
   6)、Chicago Daily Tribune《芝加哥论坛报》 www.chicagotribune.com
   7)、USA Today 《今日美国》www.usatoday.com
   8)、New York Post《纽约邮报》www.nypost.com
  
   2、较有影响的报纸有:
   1)、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www.csmonitor.com
   2)、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国际先驱论坛报》www.iht.com
   3)、Washington News 《华盛顿新闻报》www.newsday.com
   4)、Washington Daily News 《华盛顿每日新闻》www.wdnweb.com
   5)、Baltimore Sun 《巴尔的摩太阳报》 www.baltimoresun.com
  
   3、较受欢迎的报纸有:
   1)、Herald Journal 《先驱日报》 hjnews.townnews.com
   2)、American Express 《美国快报》 home.americanexpress.com/
   3)、Journal of Commerce 《商业日报》www.joc.com
   4)、Tribune 《论坛报》 www.tribune.com
   5)、American News 《美国新闻》www.usnews.com/usnews/
   6)、News Weekly 《新闻周刊》 www.newsweekly.com.au
   7)、The World Report 《世界报道》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是当今美国最有影响的3大报纸。垄断美国报业的集团、公司有: 甘尼特集团(Gannett Newspapers)、科普利报系 (Copley Newspapers)、詹姆斯 考克斯报系 (James M. Cox Newspapers)、赫斯特报系 (Hearst Newspapers)、奈特—里德报系(Knight- Ridder Newspapers)、琼斯公司(Dow-Jones Corp. )、 纽约时报公司(New York Times Corp. )、 汤姆森报系(Thomson Newspapers)、 时报—镜报公司(Times-Mirror Corp. )、 斯克里普斯—霍华德报系 (Scripps-Howard Newspapers)等。其中,甘尼特集团是最大的报业集团, 它拥有90家日报、30多家周报和半周报、7个电视台和16个广播电台。 WWW.24EN.COM强烈推荐!
另外附加一个值得推荐的《cattell》:http://cattell.68ab.com"
  二、美国杂志
  美国现有一万多种杂志,发行量在百万以上的有60多种。有影响的杂志如下:
   1、Reader’s Digest 《读者文摘》:www.rd.com
   2、TIME 《时代周刊》:www.time.com
   3、Life 《生活》 www.life.com
   4、People 《人民》 www.people.com
   5、Cosmopolitan women《世界妇女》 www.cosmomag.com"
   6、American Home 《美国家庭》 www.americanhomeshield.com
   7、American Child 《美国儿童》 www.americanbaby.com
   8、American Literature 《美国文学》未找到
   guweb2.gonzaga.edu/faculty/campbell/enl310/sites.htm (很多美国名著)
   www.nagasaki-gaigo.ac.jp/ishikawa/amlit   
   9、Scientific American 《美国科学》 www.sciam.com
   10、Playboy 《花花公子》 www.playboy.com  (里面很多内容少儿不宜,只适合成年人阅读)
   11、Beautify Home and Garden 《美化家庭和园林》
   12、Homes Circle 《家庭圈》 www.newhomes.com"
   13、Good Manager 《好管家》
   14、Magus 《麦哥氏》 www.magusbooks.com"
   15、、American Television Magazine 《电视指南》www.realitytvmagazine.com
  
  三、美国主要报纸简介
   1、《纽约时报》 (The New York Times) 1851年创刊,为苏兹贝格家族(Sulzberger)所有。
   2、《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1877年创刊华盛顿,属格雷厄姆家族(Graham)所有。
   3、《洛杉矶时报》(The Los Angeles Times) 创刊于1881年,属钱德勒家族(Chandler)所有。
   4、《华尔街日报》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1889年创刊。
   5、《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1909年创刊,由基督教科学出版社出版。
   6、《芝加哥论坛报》(The Chicago Tribune) 创刊于1947年,在芝加哥出版。
   7、《今日美国》(Gannett Newspapers) 由甘尼特集团于1982年创刊。 WWW.24EN.COM 强烈推荐!
  四、美国主要期刊简介:
   1、《时代周刊》 (TIME)www.time.com"
   2、《新闻周刊》 (NEWS WEEK)www.Newsweek.com
   3、《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U.S. NEWS &WORLD REPORT) www.usnews.com
   4、《读者文摘》 (READER’S DIGEST) www.rd.com
   5、《商业周刊》 (Business Week) www.businessweek.com
   6、《财富》 (Fortune) www.fortune.com WWW.24EN.COM 强烈推荐!

五、美国的党报
   1、支持政府的报纸:
  《国务院公报》 (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 www.findarticles.com
  《纽约时报》 (The New York Times) www.nytimes.com
  《华盛顿明星报》 (Washington Star) www.washingtonstar.com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U.S. News &World Report) www.usnews.com
  
   2、支持共和党的报纸:
  《纽约先驱论坛报》 (New York Herald)
  《芝加哥论坛报》 (Chicago Tribune) www.chicagotribune.com
  《洛杉矶时报》 (Los Angeles Times) www.latimes.com
  《旧金山纪事报》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www.sfgate.com
  
   3、支持民主党的报纸:
  《巴尔的摩太阳报》 (Baltimore Sun) www.baltimoresun.com
  《芝加哥太阳时报》 (Chicago Sun-Times) www.suntimes.com
  《圣路易邮电报》 (St. Louis Post) www.stltoday.com
  
   4、中立的报刊: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www.csmonitor.com
  《纽约邮报》 (New York Post) www.nypost.com
  《纽约每日新闻》 (New York Daily News) www.nydailynews.com
  《华尔街日报》 (Wall Street Journal) www.wsj.com"
  
   5、杂志方面:
   1)、《新闻周刊》 (Newsweek) www.Newsweek.com
   2)、《时代周刊》 (Time) www.time.com
   3)、《展望周刊》 (Look) www.onelook.com
  
  六、美国广播公司
   1、全国广播公司(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 简称 NBC )于1926年创办: www.nbc.com
   2、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简称CBS)于1927年创办: www.cbs.com"
   3、美国广播公司(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 简称ABC) www.abc.com
   4、美国之音 (Voice of America,简称VOA) 于1942年创办: www.voa.gov
   5、美联社 (Associated Press,简称AP)于1848年创办: www.ap.org
   6、合众国际社 (United Press-International News Service,简称UPI)于1907年创办:www.upi.com
  
  第二部分、英国报刊杂志介绍
  一、英国全国性高级报纸有:
   1、《泰晤士报》 Times:www.thetimes.co.uk
   2、《每日电讯报》 The Daily Telegraph:www.dailytelegraph.co.uk
   3、《卫报》 The Guardian:www.guardian.co.uk
   4、《金融时报》 The Financial Times:news.ft.com/home/rw
   5、《星期日电讯报》 Sunday Dispatch:
   6、《观察家报》 The Observer:www.observer.co.uk
   7、《星期日泰晤士报》The Sunday Times:www.sunday-times.co.uk
  
  二、英国全国性通俗报纸有:
   1、《每日快报》 The Daily Express:www.express.co.uk
   2、《每日邮报》 The Daily Mail:www.dailymail.co.uk
   3、《每日镜报》 Daily Mirror:www.mirror.co.uk
   4、《星期日快报》 The Sunday Express
   5、《世界新闻报》 The News of the World:www.newsoftheworld.co.uk (一个很有特点的英语新闻网站)
  
  三、地方性报纸
  它主要以刊登本地新闻和广告为主,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包括晨报、晚报、周报、3日刊。
   1、《格拉斯哥先驱报》 (Glasgow Herald) www.theherald.co.uk
   2、《旗帜晚报》 ( The Evening Standard ) www.thisislondon.com/
   3、《新闻晚报》 (The Evening News):www.eveningtimes.co.uk WWW.24EN.COM 强烈推荐!


   四、主要报纸简介
   1、《泰晤士报》(Times):1785年由约翰沃尔特在创敦创刊,誉为“世界第一大报纸”(the First Newspaper in the World).
   www.thetimes.co.uk
   2、《卫报》(The Guardian):原名《曼彻斯特卫报》(The Man- Chester Guardian),1821年创刊于曼彻斯特,后迁伦敦,1959年改称《卫报》.
   www.guardian.co.uk
   3、《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 :1888年于伦敦创刊,是英国金融资本的晴雨表. news.ft.com/home/rw
   4、《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 :1855年于伦敦创刊,该报以“时效性”而著称。 www.dailytelegraph.co.uk
   5、《观察家报》(The Observer) :1791年创刊。
   www.observer.co.uk
   6、《每日快报》(The Daily Express) :1900年由比弗布鲁克爵士 ( Lord Beaverbrook) 在伦敦创刊。 www.express.co.uk
   7、《每日邮报》(The Daily Mail): 1896年创刊,是一种知识性很强的通俗日报。www.dailymail.co.uk
   8、《镜报》(The Mirror) :1903年创刊,1985年以前名为《每日镜报》(Daily Mirror) 。www.mirror.co.uk
  
  五、英国主要期刊简介
   1、《经济学家》(The Economist) :1843年创刊,与《金融时报》同属“皮尔逊父子公司”所有。
   www.economist.com
   2、《旁观者》(The Spectator) :创刊于1828年,是英国全国性周刊中历史最久的杂志。
   www.spectator.co.uk
   3、《新政治家》(The New Statesman) :创刊于1934年,主要发表有关政治、社会问题、书刊、电影、戏剧等方面的评论。
   www.newstatesman.co.uk
   4、《妇女界》(The Woman’s Own) :1932年创刊,是图文并茂的妇女月刊,女性朋友必看。
   www.ipcmedia.com
   5、《妇女之国》(Woman’s Realm) :创刊于1958年,适合新成家的青年妇女。
   www.anagramgenius.com
   6、《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he 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 The TLS) :每周出一期,是英国最有影响的文学周刊之一。
   www.the-tls.co.uk WWW.24EN.COM 强烈推荐!
   六、英国其他周刊及科普刊物
   1、周刊 (Weeklies) :
   1)、《现在》 (Now) :www.nowmagazine.co.uk
   2)、《侦探》 (Private Eye):www.private-eye.co.uk (适合喜欢破案类小说的中学生)
   3)、《笨拙》 (Punch):www.punch.co.uk (非常不错的漫画类杂志)
   4)、 《听众》 (The Listener) www.listener.co.nz
   5)、《新社会》 (New Society) www.newsociety.com
   6)、《闲暇》 (Time Out) www.timeout.com/london (是伦敦一本很好的休闲杂志,它的网站也很棒!)
  
   2、科普 (Scientific periodicals)
   1)、《发现》 (Discovery) www.discovery.com
   2)、《自然》 (Nature) www.nature.com

中国地区自然杂志网址:www.natureasia.com/ch/gta/


简单介绍:《自然》系列期刊是由每周出版的多学科《自然》杂志和8种每月出版的期刊组成。《自然》杂志发表在某一学科内具有高最影响、其它领域的科学家也会感兴趣的研究工作;8种学术期刊的名称是根据其报道领域命名的,它们都发表在其领域中质量最高、影响力显著的论文,这8种期刊的名称分别是:《自然生物技术》、《自然细胞生物学》、《自然遗传学》、《自然免疫学》、《自然材料学》、《自然医学》、《自然方法学》、《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所有的这些期刊都是国际性的,它们在美国、英国和日本出版和印刷。
   3)、《科学通讯》 (Science News) www.sciencenews.org
   4)、《地理杂志》 (The Geographical Magazine) www.geographical.co.uk
   5)、《新科学家》 (New Scientist) www.newscientist.com
   6)、《科学世界》 (Scientific World) www.thescientificworld.com
   7)、《未来音乐》 (Future Music) www.futuremusic.co.uk
   8)、《学科进展》 (Science Progress) www.scilet.com
  
  另外附上:世界主要英文报刊名称
  《泰晤士报》:The Times
  《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
  《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
  《卫报》:The Guardians
  《太阳报》:The Sun
  《纽约时报》: The New York Times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国际先驱论坛报》: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今日美国》:USA Today
  《时代》:Time
  《财富》:Fortune
  《新闻周刊》:News Week
  《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
  香港《新岛日报》:Singtao Daily of Hong Kong
  《中国日报》:China Daily



我们要那么多金牌干什么?

这件事让我独自反思了好一阵子,是我心态有问题?还是我已经不那么爱国?又或者是我爱国爱得走火入魔?不要说十几年前在国内时我是如何狂热地为中国队加油,就说过去十年,特别是悉尼和雅典奥运会期间,身在国外的我如何为中国队加油加得眼泪都流出来了,那些场景至今记忆犹新。记得悉尼奥运会期间,和儿子一起看比赛,结果儿子总是为美国和澳洲队鼓劲,弄得我非常郁闷,又不知道除了严词责怪之外,如何去对一个受外国教育的孩子进行中国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严重的时候,有好几次造成了我和几岁儿子之间的冲突。


一、金牌与爱国

  在深圳市图书馆楼上的茶座里,一阵阵突然爆发的欢呼声打破整个图书馆的静谧,原来是围聚在电视机前的年轻人为中国运动员喝彩。喝彩声也陡然惊醒了我,原来在这次奥运会期间,我不但没有停留在电视机前看完一个比赛项目,而且看到中国健儿赢得了那么多金牌,我也竟然没有了往昔的兴奋。更糟糕的是,看到那么多金牌,我竟然时不时产生一丝忧虑。连我自己都无法原谅我了。

  这件事让我独自反思了好一阵子,是我心态有问题?还是我已经不那么爱国?又或者是我爱国爱得走火入魔?不要说十几年前在国内时我是如何狂热地为中国队加油,就说过去十年,特别是悉尼和雅典奥运会期间,身在国外的我如何为中国队加油加得眼泪都流出来了,那些场景至今记忆犹新。记得悉尼奥运会期间,和儿子一起看比赛,结果儿子总是为美国和澳洲队鼓劲,弄得我非常郁闷,又不知道除了严词责怪之外,如何去对一个受外国教育的孩子进行中国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严重的时候,有好几次造成了我和几岁儿子之间的冲突。

  时间过去并不久,而当奥运会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在中国举办的时候,我竟然发现自己没有了喝彩的心情,对于猛增的金牌数字不但熟视无睹,而且心中还不时升起隐忧。这不能不引起我的警觉。

  对这件事的反思让我警醒,也让我深思这种心态的根源。如果说像有些海外住久的华人一样成了“黄皮白心”的香蕉人,或者因为孩子都在国外因此自己也已经对大陆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又或者真正成了国际主义者而不再独独只爱中国等,那么对中国运动员获得金牌不再情有独钟也是情有可原的,可事实恰恰相反,在我自己的人生经历中,这个时期无疑是我最关心,最热爱中国的时候。真是没有理由呀,中国现在正以金牌第一的成绩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伟大,我为什么不兴高采烈?又有什么值得我忧郁的?再说,中国健儿获得那么多奖牌,总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值得骄傲的,就算不喝彩,也不应该皱眉头吧?

  对这件事的反思也让我想起前一段时间年轻人席卷全世界的爱国激情,当时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写了几篇文章,里面除了一些经验之谈和认识之外,也夹杂了一些冷嘲热讽,现在想起来,当时年轻人不那么容易接受,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就在今天对自己的反思,对悉尼、雅典和北京奥运会上自己对待中国金牌的态度对比来看,我和那些被我讽刺一通的年轻人没有任何区别。

  还是不要扯远了,在这件事情上,在外界找理由和借口,然后来一番说三道四很容易,难的是剖析自己的内心,拷问自己的灵魂,公开与网友坦诚交流。现在,我就谈一下这几天围绕金牌的一些内心思考,有些观点可能会引起年轻人大反感,不过我并不介意,反正每一个人都会长大的。

  二、金牌的意义

  我先说一下金牌的意义,也许我说得太政治,谁让我是一个“政治动物”呢。有一个说法是这样的,中国健儿抢金夺银,为中国报仇雪耻了。这种说法很快被人批评,批评者说这只是体育运动,不应该这样说,可是,我却不得不承认,这种想法有时也会从我的内心冒出来。一旦冒出来,我就特扬眉吐气。

  体育和政治不混为一团,但要绝对分开也是不可能的。想一下积弱百年的中国,我们在体育上是个什么地位?几乎在所有的项目上,我们都要落后西方上百年。当时西方列强说中国“东亚病夫”,如果是用在体育竞技上,我们还真无法反驳。所以,当今天中国运动员在竞技场上一路领先的时候,作为一名中国人,内心总是会有忍不住的激动和自豪的,甚至会有“雪耻”的感觉。这难道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这只是金牌意义的一个方面,如果深入追究下去,还有更深邃的。大家都知道,中国源远流长的文明并不比当今任何一个奥运会金牌大国的要短,甚至可以说,比取得金牌前几位国家的文明历史加起来还要长。而且我们的民族也不是一个好逸恶劳,不喜欢体育的,骑马射箭,勾心斗角,砍砍杀杀在古代本身也和体育不无关系。可是,自从国门被打开后,我们看到西方和世界上的体育项目逐渐完善起来,我们却傻眼了。且不说竞技体育落后,就连人家的竞赛规则都弄了很久才闹明白。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急起直追,用了短短三十年时间,不但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而且成就了金牌大国,这次北京奥运会到目前为止,更是金牌第一!这难道仅仅是体育?这难道仅仅是向世界展示我们在体质上不再是“东亚病夫”那么简单?

  我想,金牌本身并不具备多大的意义,但它向世人揭示的意义却怎么夸张也不为过。归结为一句话: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能够取得的体育成绩,我们都能够达到,而且是在极其短的时间里。

  改革开放三十年,其实中国人不但是在体育上向世界揭示了这一真理,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建设和国民收入的提高上也向全世界揭示了这同一个道理:你们西方国家能够做到的,我们照样能够做到。

  不过大家必须注意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虽然用实际行动证实我们不比世界上其他民族差,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是不比人家差,但也并没有比人家强。例如经济发展,过去三十年我们确实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你不要忘记,我们发展了几千年,至今还是世界上平均国民收入较低的国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们之所以突飞猛进地发展了三十年,其中重要一个原因只不过是因为过去三百年世界都在发展的时候,我们一直在停滞不前而已。

  无论在高速发展,还是在抢金夺银上的飞跃,都表明,中国人能够从善如流,能够很快融入世界大潮流,对于世界各大民族都能接受的一些公理和普世价值,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我想,这也给我们一些信心,那就是在其他方面,例如在快速融入世界上早已经接受的人权、民主和自由理念等方面,中国人其实如果真想做,也是毫无问题的。没有什么中国特色和中国的实际情况。三十年前,你一定会说,奥运会金牌?我们中国人有自己的特色,我们有时间还要跳歌颂毛主席的忠字舞呢,哪里有时间去搞那些体育项目?

三、我们要那么多金牌干什么?

  上面说到了金牌的意义,按说,对这样的金牌我应该举双手和双脚赞同才对,没有理由不高兴,更没有理由担忧吧。可当我看到金牌数字的上升,我竟然真有些担忧。这担忧甚至让我都有些害怕了,都开始怀疑是不是我真的有问题了?不再爱国了?或者失去了年轻人(或者我年轻时候)的激情?

  我到底担忧什么呢?

  先从体育说起。我虽然没有做一个具体统计,但我下面说的数字和比例应该八九不离十:那就是在目前金牌排行榜上,虽然中国获得金牌数字第一,但无论从国民的体育素质排行,还是从我们儿童的体育设施和教育经费的投入上,中国不但排名最后一位,而且相差可能是不小于十倍,至于和美国学校的体育设施比较,估计最低也在20倍以上。

  如果这不能说明问题,那么再看一下这样一个国家投在专门用来抢金夺银运动员身上的投入吧。如果我没有估计错,在所有得到金牌运动员身上的投入,无论是从相对数字还是绝对数字,中国都是投入最多的。好了,一个对自己的普通国民的体育和教育投入最少的国家却对获得金牌的运动员投入最多,这难道不让人感慨?!一个国家穷,无法投入孩子们的体育教育,这不是什么问题;一个国家想获得奥运会金牌,而大量投资于精英运动员,这也无可非议。问题在于,一个国家同时做上面两件事,而且几乎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这样做的国家,那也许就有些问题了,至少值得我们思考。

  当我们拿了不少金牌后,我们俨然是体育大国了,但请记住,体育大国的衡量标准不应该是被包养起来的运动员获得了多少块金牌。我们就不要到地震灾区的学校去统计体育设施了,你可以到任何一个小城镇和乡下的学校去看一下,我们就都会知道我们在体育上要走的路还非常漫长,绝对不是靠刘翔跨栏就可以一夜之间超越的。

  说到这里,好像我又要把金牌否定了,又要来一番长篇大论。不会的,我不会否认让我内心深处感到自豪的金牌,这正如我不能否认我的过去一样。

  我想提出的问题是,我们拿到了金牌,那么,我们要用这些金牌来干啥?当然笼统地说,我们需要这些金牌来提高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提高我们的自尊,提高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

  先说一下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家就不要指望了,当今在评价国家的富强时,至今还没有一个标准把获得多少奥运会金牌算在里面,但他们都会把你的孩子教育经费是否够,孩子教学楼是否坚固,一个国家投入到教育里的钱是多少作为重要标准之一。

  至于说到民族自豪感,以及我们的自尊,我很认同。但这些东西毕竟是抽象的,例如我们还可以更进一步提出问题,用金牌提高民族自豪感,国家的尊严之后,我们还怎么做?很简单,如果我们以运动员取得的骄人成绩来普及体育运动,促成国民重视体育,督促国家对中国普通孩子增大体育和各种教育投入,善莫大焉。

  那么,我为什么还对金牌感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担忧?

  四、金牌,让我欢喜让我忧!

  你可以拿取得的成绩再接再厉,激烈我们的民族更上一层楼,但有些人同样可以用取得的成绩阻碍发展,甚至抵挡历史进步的洪流。好像是费正清在研究中国为什么先进了几千年后却突然无法接受新鲜事物,迅速落后下来时有这样一个理论:因为中国太先进了,所以不想更先进。

  他说的是客观事实,而我担心的是一些人的主观愿望。中国这些年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而取得进步的原因也是众所周知的。可是偏偏有那么一些人和利益集团,贪天之功,无耻之极。

  例如,中国过去三十年经济上取得的进步明明和我们融入世界大潮,和开放有直接关系,而且谁都知道,中国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继续改革开放,可是由于改革开放势必触及一些利益团体的根本利益,就有人跳出来,用过去三十年的发展成绩来阻止进一步的改革开放。至于说到体育,就更有意思了,拿了那么多金牌,原本能够让我们在其他领域更大胆起来,可偏偏有些人在那里得出了结论,还是我们的体制好,能够拿那么多金牌,都比美国多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运动员拿到那么多金牌,不但不会让我们的中国孩子的学校增加更多的体育设施和教育经费,反而会有可能减少他们的设施,从而继续供养更大一批专门从事抢金夺银的体育精英。这次奥运会后大家不妨去查看一下国外先进国家的奥运金牌得主平时都在干什么。美国和澳洲的很多奥运金牌得主平时都是普通的工作人员,还有些国家的奥运会金牌得主甚至是给人家当保姆或者炸薯条的小商贩。

  行文至此,意犹未尽但还是适可而止,我想,如果你能读出我的言外之意的话,你一定不会说我对金牌的忧虑毫无道理,你更不会指责我没有你爱国。我们在一个人均体育设施最差,国家对孩子的体育教育投入也相对少得可怜的国家里,用最昂贵的代价培养出一块又一块奥运会金牌。我们有理由对这些金牌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我们更有理由要拿这些金牌做文章,希望这些金牌不但在体育教育上给我们中国的孩子一些更好的东西,而且能够在各方面给中国人以前进的动力,而不是成为一些利益集团用来给自己脸上贴金、歌颂自己,阻碍历史发展的东西。

作者:杨恒均



漫步多伦多,感受生活的精彩

到了加拿大,才真正明白东西部时差的意义所在。离开温哥华岛时,天色尚早。然而6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加上东海岸比西海岸早3个小时,我抵达多伦多皮尔森机场时,已经是晚上9点。

似乎只是一瞬间,天际就暗了下来。不久,一个灯火阑珊的都市出现在眼前,城市的灯火辉映着天际的彩霞……我想,那一定是多伦多了。因为即将到港的缘故,机舱里开始热闹起来。一时间,耳边传来英语、法语以及好几种无法辨认的语言,好不生动。

夜色里,一个个路边的广告牌让我印象深刻。在国内,广告路牌都是钢筋的,又高又大。在这里,广告商把花草塑造成特殊造型的广告路牌,美观而环保。

  入住多伦多的Fairmont Royal York酒店时,已经是晚上11点。我几乎是急不可耐地钻进了松软的被子。一觉醒来,旅途的劳乏消减大半。拉开窗帘,窗外阳光明媚,在几栋摩天楼的后面,一望无际的水面上波光潋滟--是了,一定是安大略湖!

  直挂云帆济沧海

  中午时分,我踏上一艘名为KAJAMA的加勒比海盗游船,开始了我的安大略湖之旅。船起锚时,船员和游客一起动手,将三个巨大的白帆撑起。那一刻的心情,只能用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形容。

  安大略湖浩淼广阔,水质澄明,据说湖水里还有三文鱼。周末时分,多伦多人结伴到湖边钓鱼,为城市生活平添无穷乐趣。大概也正是因为有了安大略湖,多伦多虽以430多万人口、632平方公里面积位列北美第四大城市,却仍然入选全球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

  在湖上行船,真是惬意之极:和煦的阳光、蓝天白云、微风,CN塔和多伦多城市背景渐行渐远,只有我们在平静的湖面上逍遥畅行,不时与远处的游船乘客互相挥手问候,真正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走马观花多伦多

  多伦多原为印第安语,意为相会的地方。这里最初是印地安人在湖边交易狩猎物品的场所,久而久之,成了人们汇集之地,并逐步发展成为加拿大的经济、文化中心。

  多伦多市内有无数餐馆,风味各异。虽然是北美城市,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却很方便。因为中国移民数量众多,城内有很多中餐馆,味道偏于粤式风味,即使是川菜,也甜而不辣。我在一个小店吃了一碗面和一盘炒蔬菜,分量很大,加上小费,一共17个加币,合人民币114元。

  我入住的Fairmont Royal York Hotel,是该市地标建筑之一,曾经是多伦多最高的建筑。1998年伊丽莎白女王曾经到该酒店下榻,大厅一隅有女王赠送的狮子。饭店交通位置非常便利,出门就是Union Station,无论是市内交通,省际旅行或是到其他省份,都非常方便。从饭店出发,步行到CN塔不过15分钟的路程,到湖边仅10分钟。

  在市中心,一座规模巨大的地下城(PATH)与地铁站及市内50多个重要建筑物相连。地下城里有上千家商铺。导游Brian说,在炎夏和寒冬,他从家里出来后搭上地铁,然后直接通过地下城到达办公室,基本是足不出户,非常方便。Fairmont Royal York Hotel地下一层与地下城相接,到市内各主要商业大楼都很便利。

  说到购物,约克威尔时尚区是一定要去的。那是一条不大的马路,据说是许多名人的购物区,行走其中一定很养眼。在央街有The Bay、Eaton Center等大型购物中心,货物琳琅满目。在加拿大购买生活用品,要去Drug,而不是我们通常说的超市。大多数Drug都是24小时营业。

  加拿大有两重税,一个是GST,又称联邦税,6%;另一个是省税,8%。因此商品标签上的价格加上14%的税,才是最终价格。联邦税(6%)可在离开加拿大时办理退税。

行人宪章,体现人文关怀

  在多伦多驾车十分方便。市内街道方方正正,与北京极其相似,但都比较窄,方便行人过往。加拿大与国内一样,都是左舵车,大多数街道双向行驶,且标有限速标志。多伦多只允许在规定时间内停车,且车主必须交纳停车费。城中也有不少停车场,用绿色的P标志明示驾车者。停车费用大概每个小时2加元,合14块人民币。

  开车的人非常尊重行人,在任何情况下,车辆遇到行人后都会放慢速度,示意行人先走。据导游介绍,2002年,市政府颁布行人宪章,要求政府在考虑批准马路和建筑规划时,为行人留出足够空间。

  多伦多的公共交通极为便利,Fairmont Royal York酒店对面的Union Station,是加拿大国家特路公司(VIA Rail)、安大略省特路(Commuter)和多伦多地铁的中转站。每天上下班时间,这里都异常繁忙。与美国的城市一样,多伦多的地铁站、电车站和公共汽车站也实行一票制。初到的游人可以购买一张Day Pass,不管远近,一张票就能玩转整个都市。购买地铁票时,你也可免费索取一张城市交通图。听说女士还有乘车的特权,可随时要求上下车,不受站牌限制。

  此外你也可以乘坐出租车。市内有很多出租车公司,每家都有非常醒目的标识。与北京一样,车费按里程计算,不能讲价,通常需要按车费10%~15%付给司机小费。

  用足迹验证吉尼斯纪录

  生活在多伦多的人,都知道央街(Yonge Street)。央街是多伦多知名度最高的街道,也是城中最主要的通路。这条街的中文译名甚至比英文还贴切--南北走向的央街是城市的主轴,将多伦多大致上分为东西两部分。

  依据吉尼斯世界纪录记载,央街是世界上最长的街道,从多伦多港湾(Toronto Harbour)开始,向北穿过多城,后以11号公路延续,一路上经过众多安省城镇,并在考昆(Cochrane)镇转头向西,一路小跑,最终到达安省的雨河(Rainy River)和美国明尼苏达州美加边境处的国际瀑布,全长1896公里(1178英里)。

  多伦多另一个纪录是CN塔。到上海一般都要参观东方明珠塔,而在多伦多看CN塔则更加过瘾。作为多伦多的地标以及世界最高的无支架建筑,CN塔高达553.3米,搭乘时速22公里的电梯,不到一分钟(58秒)就可抵达346米、约113层楼高的观景台(Observation tower)。站在这里,多伦多的风景一览无余。

  不过在这里登高望远的人倒不多,多的是登高望地的人。原来该观景台建了一块玻璃地面(Glass Floor),这块扇形的玻璃地面让几乎每个尝试踏越的游客都战战兢兢,因为无法克服惧高症而面呈难色的人远比站在上面的人多。比如我,明知没有危险,但还是害怕--113楼下的多伦多让我惊心动魄。

  也有不少人享受身在高空的奇妙感受:有人做跌落状,拍照技术好的话可以拍出从高空坠落地面的逼真效果;有人做飞翔状,有人干脆在上面做起了俯卧撑。从距地面百米的高空俯视,难免有身为巨人之感。胆小如我者,都留在周围的实地上,目睹别人的兴奋也不失为一种快乐。

  弃熔炉,多元文化纷呈

  多伦多是一个移民城市,大多伦多市约有全球160多个国家的移民。搭乘加航航班时,我意外发现邻座的女士曾在福建厦门工作和居住近5年,而且有个非常漂亮的中文名字--康妮。康妮的隔壁是一位来自陕西的老者,第一次远渡重洋来探望儿子。多伦多独特的多元性可见一斑。

  进入市区,感觉更像是走了一遍世界:中国城(China Town)、希腊城(Greek Town)、小意大利(Little Italy)等。这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友好而和睦地相依相伴,实在难得。多伦多的中国城在北美名声显赫,城里大多数杂货店、餐馆和诊所都是中国人开的,其他族裔开的小店铺则错落其间。

  导游告诉我,由于加拿大政府鼓励移民们保持原有的民族特色和传统,多伦多市在社会、饮食、娱乐、艺术和购物等方面都呈现出文化的多元性。走在路上,你会听到不同语言,看到不同肤色的行人。据说多伦多市政府的工作语言有十几种之多。

《X档案》与奥林匹克

  曾经热播的美国科幻电视剧《X档案》在哪里拍摄的?旧金山?洛杉矶?不是,是在多伦多!在多伦多时常能看到拍摄场景,据说有一天清晨,市民忽然发现市政厅被美军团团围住,起初以为是恐怖事件,后来才明白是拍电影。

  由于拍摄环境优越,加上各具特色的建筑物和社区,每年全球各大电影公司都到多伦多取景拍摄电影、电视剧、MV和广告片,产量十分惊人。这里也因而成为继洛杉矶、纽约之后北美第三大电影制片中心。

  多伦多的体育运动设施非常完善。加拿大人爱冰球之深之切,达到如果不谙熟冰球常识,简直无法与人沟通的程度。在导游的怂恿下,我参观了国际奥委会和多伦多市合作的奥林匹克展馆,据说这是全球唯一一家获权推广奥林匹克的商业项目。

  第一眼,我实在看不上这个展馆,设施简单,面积也不大。在地下一层与一群孩子等了差不多10分钟后,才被领到一个小剧场观看纪录片。影片甫一开始,运动的力量和速度便透过屏幕和音箱,将在场的人震撼和感动。这个纪录片并非夺标集锦,而是以写实的手法,以无数的失败和伤痛为背景,颂扬人类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奥林匹克精神。只可惜,由于版权原因,我无法购买这部将奥林匹克精神阐述得淋漓尽致的短片。

  美伦美奂Casa Loma城堡

  看到卡萨.洛马城堡Casa Loma时,多少有些意外。据说这里原是多伦多金融界巨子亨利.米尔柏拉特在1911年~1914年建造的私人住宅。亨利爵士生性浪漫,一心想建一座美伦美奂的城堡,所以他特别礼聘著名建筑师利诺斯为他达成毕生梦想。这座中世纪风格的家当时耗资350多万加元,由300多工人耗时3年多才建成。亨利爵士与妻子玛莉只享受了不到10年,便因经济困境不得不放弃了它。1937年城堡开放成为公共游览的场所。

  Casa Loma城堡是米尔柏拉特风光与衰败的见证。大厅中一扇门当时值1万美金,至今气派依然。温室的地板、花床全由云石建造,泥土里还有蒸气管调节温度。大厅尽头的风琴,贴有一张说明--这个风琴用75000元订来,送来的时候,刚好赶得及当天的清盘拍卖会。最后,风琴以40元成交价卖出。

  书房更有趣,它有两条秘密通道,一条通往二楼,一条通往地库的酒窖。沿着标记特意尝试了一次走秘密通道的滋味,终于到达卧室时,心里感叹:有太多秘密的人生还真是沉重。

  因为女主人行动不便,女主人房比男主人房大,且位置更好。不仅如此,城堡里还装置了全多伦多第一部电动升降机,好让坐轮椅的女主人能够在家中行动自如。

  楼上楼下转了两个小时,似乎还没有走完。迎面一面墙上突然出现了电影海报,有熟悉电影的朋友拉着导游走进了电影世界,而我居然也认出这里就是电影《芝加哥》里里查.基尔的办公室。

  城堡的故事太多,所以配有解说器。游客们多是拿着它边走边听。转头处,叹世事变幻莫测;闭目时,想人生起伏无常。

  遥看瀑布挂前川

  从多伦多出发,行车约一个半小时,就抵达世界七大奇迹--尼亚加拉大瀑布。为了把大瀑布看得真切,我选择了坐直升机,10分钟100加元,价格不菲。但事实证明,这100加元相当合算。直升飞机起飞时,我还有些忐忑不安,但当飞临尼亚加拉瀑布的时候,我彻底被眼前壮阔的景致震撼--尼亚加拉河在一道石灰岩断崖前削壁而下,从海拔174米直降至75米,雨雾蒸腾中河水经河床绝壁上的山羊岛(Coat Island),分隔成两部分,分别流入美国和加拿大,形成大小两个瀑布。

  以前有同事去美国,总想方设法取道水牛城看瀑布。现在才知道,他看到的是较小的那块美国瀑布(American Falls)。真正的尼亚加拉瀑布是在加拿大这边,又称为加拿大瀑布或马蹄瀑布(Horseshoe Falls)。

  如果时间允许,一定要去看那部关于尼亚加拉瀑布的IMAX电影,那是让人震撼而又忍俊不禁的45分钟。如果尼亚加拉也曾是你的梦,那不妨像我一样奢侈一回:夜幕降临后,在紧邻瀑布的岩泉餐厅一边欣赏七彩交织、如梦如幻的景观,一边品着上好的冰酒,慢慢享受晚餐,然后入住旁边的喜来登酒店,伴着涛声入眠。

多伦多特色展馆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yal Ontario Museum)

  加拿大最大、拥有最多收藏品的博物馆。全馆共5层,藏品大多属自然科学、生物学、艺术及人类学,如木乃伊、中国陵墓等。该博物馆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收有众多中国艺术品,是全球收集中国收藏品的大本营。每周五晚上,博物馆对所有参观者免票。

  安大略美术馆(Art Gallery of Ontario)

  加拿大三个最著名美术馆之一,另外两个分别在渥太华和蒙特利尔。该美术馆因收藏有英国雕刻家亨利.摩尔的作品享声世界,馆藏约有20座雕像(包括正门外那座供孩子钻爬的巨大青铜作品)。美术馆于1993年重新装修过,新开了30个陈列室。馆中收藏的还有杜菲、玛格丽特、毕加索、凡高、7人社团、因纽特人的作品。馆内有专门区域供本地人欣赏或交换他们自己的收藏品,门口还置有馆内活动时间表,可以依照自己的时间去听听音乐会、演讲,或看看电影和表演。

  贝塔鞋子博物馆(The Bata Shoe Museum)

  加拿大第一间收集鞋的博物馆,靠近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唯一的收藏品--鞋--超过一万双,甚至包括靴子和凉鞋。有些鞋代表着一段历史(例如有超过4500年历史的鞋),有些则是知名人士的物品,还有些代表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每双鞋都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原载当代金融家/凯西,依卡略有修改)

2008年8月21日星期四

加拿大家庭负债超财富增长


(星星生活记者王小檗、依卡报道)加拿大一家主要金融机构本周表示,随着股票市场的调整和房地产市场的放缓,加拿大人的家庭负债增长速度远超过财富的增长。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世界市场研究公司(CIBC World Markets)对加拿大信贷市场的季度报告显示,随着经济的下滑、个人破产和抵押贷款的欠款开始增加,截止到2008年6月末,消费者个人破产的数量上升了3.8%,此现象尤其在安省和魁省比较明显。此外,随着经济发展的迟缓,个人破产数量还将持续上升。

未偿还房屋抵押贷款的比率也是如此,虽然它一直维持在非常低的比率,但与去年的0.24%相比,今年小幅上升到0.27%。

帝国商业银行表示,虽然跟去年同期相比,家庭借贷总额并无太大变化,但目前的数据显示,加拿大房屋按揭市场更能反映加拿大经济持续低迷和高失业率的现状。报告指出,房屋按揭市场仍然增长了13.4%,但是随着加西城市地产市场的冷却以及联邦政府收紧房屋按揭的条款,按揭市场的增长率将会降低一半,维持在低于6%的水平。同时,还有一些征兆显示,非抵押的消费者信贷增长也将趋缓,将低于现在每年10%的增长率。

此份报道的撰写人、帝国商业银行分析师塔尔(Benjamin Tal) 则认为这是好现象。塔尔表示,“如果家庭贷款仍然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的话,我将对借贷者是否有能力偿还这些贷款表示质疑,因为它已经超过了家庭财富的增长。你不会愿意看到贷款债务和经济增长之间出现缺口和差距——债务的增加远远超过了经济的增长。”

在今年第一季度,全加家庭总债务增加了3%,而个人可支配收入仅增长了2%,这也直接导致了借款者的债务与收入比率((Debt to Income Ratio,DTI)的提高,与去年122%的数据相比,今年的数据增长到了130%。

一些分析家对加拿大家庭债务与收入比率的提高并没有予以重视,因为他们的资产负债率( Debt to asset ratio)曾一直走低。但是现在,这组关键的数据也开始在提高。帝国商业银行指出,在今年第一季度,加拿大家庭的负债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而家庭资产却没有任何增高。

帝国商业银行的报告指出,随着股票市场的调整和房地产市场的放缓,加拿大人的净资产开始萎缩,根据计算,负债的增长将远超资产的增长,这导致了加拿大家庭资产负债率达到了近5年来的新高--18%。

不过目前的好消息是,在经过通货膨胀调整后,信贷的增长已经不如过去一个商业周期那么强烈了。同样的,来年的借贷也将会降低,将不会像它之前的几个商业周期那样戏剧性。

塔尔表示,家庭借贷的降低将会使家庭资产负债率和家庭收入负债率回归到正常的水平。

然而,报告也指出北美市场和决策者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经济的衰退伴随着通货膨胀。

在本季度,加拿大的经济增长率已经的降低到1%以下;与此同时,美国的经济也在收缩,它的通货膨胀达到了5.6%,是17年来的最高值。加拿大央行警告说,明年第一季度加拿大的通胀率将达到4%。这也直接导致了央行停止继续降息。

扁家族洗钱风暴幕前幕后

扁家族洗钱风暴幕前幕后

亚洲周刊童清峰/陈水扁家族海外钜款曝光,引发国际洗钱疑云,涉及金额高达数千万美元。扁嫂吴淑珍、妻舅、儿媳皆牵涉其中。扁家利用买卖珠宝、卖画等手法洗钱;金融改革也让扁大捞一票。洗钱风暴扯出案外案,机密文件在前调查局长叶盛茂手中不翼而飞。

从来在面对镜头时总是气势凌人的台湾前总统陈水扁,在瑞士洗钱丑闻爆发后,八月十四日召开记者会‘坐在椅子上’鞠躬致歉,念完稿子后,陈水扁的手还微微颤 抖。这桩大丑闻激起全民公愤,很多民进党员痛骂,要陈水扁‘切腹谢罪’,陈水扁与太太吴淑珍不得不退出民进党。陈水扁一家四口,包括太太、儿子及媳妇,同 被列为被告,这位三级贫户出身的前总统在卸任不到百日即落得如此下场,令人不胜唏嘘。

五十七岁的陈水扁靠清廉起家,二千年总统大选时还以此动人的诉求击败被视为黑金代表的连战、宋楚瑜;当时他拍了一支‘台湾平安篇’的电视竞选广告,广告中 他说,‘从来没有想把钱存到国外’,诚挚的语气不知打动多少人心,现在听起来何等讽刺。事实上,早在他拍那支广告之前,在他担任台北市长时就已经有计划地 把钱存到海外,而且还是钜额存款。

扁家海外钜款曝光,引发国际洗钱疑云,陈水扁原以为把钱存在有‘洗钱天堂’之称的瑞士,就可以高枕无忧,没想到瑞士当局已经修法,不再对存户进行绝对的保密制度,扁家把一笔一笔来路不明的钜款搬进瑞士银行,结果就像是羊入虎口,也让扁家洗钱事迹败露。

扯出调查局长吃案

扁家洗钱风暴就扯出前调查局长吃案的案外案。原来调查局洗钱防制中心早在今年一月二十八日,即接获扁媳妇黄睿靓在开曼群岛开设帐户情资,但该机密文件却在 前调查局长叶盛茂手中不翼而飞,叶甚至编造已将该文件面交检察总长陈聪明,遭陈严词否认。检方并查出陈水扁一手提拔的叶盛茂只手遮天,除了扁案,调查局经 济犯罪防制中心还有多件弊案,也都被他搁置,包括宝华银行遭掏空弊案等,宝华属耐斯集团,该集团总裁陈哲芳与扁家交情匪浅。

为扁遮丑的还不只情治高层。外交部发言人陈铭政证实,台湾驻瑞士代表处早在七月初就收到瑞士司法部门寻求司法互助的公函,但代表处却延误近月,迟至七月下 旬才送抵外交部,虽驻瑞士代表刘宽平解释因为邮寄疏失,导致送件延迟,但由于刘宽平是在今年二月被陈水扁任命为驻瑞士代表,两人关系密切,不免引起外界质 疑刘有压案护扁之嫌。

扁家海外洗钱案最早是由台湾《壹周刊》披露,指扁在二零零六年底借媳妇黄睿靓帐户,汇出海外的三亿元新台币(约九百六十万美元)资金,按时间推算,当时正 是台开案与国务机要费案爆发期间,但扁随即透过律师否认洗钱,强调他与家人从未透过黄睿靓或黄家人帐户汇钱,他与吴淑珍的财产皆已信托,且向监察院申报, 一切有案可查,没想到这个谎言不到二十四小时就被戳破。

瑞士司法密函致命一击

对陈水扁致命一击是瑞士司法单位的调查,透过国民党精密的政治操作,让司法密函曝光,迫使扁‘俯首认罪’,在第一时间召开道歉记者会。国民党立委洪秀柱爆 料,公布黄睿靓在瑞士美林银行(MERRILL LYNCH BANK)的四个帐户,金额约三千一百万美元(事实上是二千一百万美元),资料来自瑞士联邦司法部检察署,指控陈水扁等人涉及瑞士刑事法第三百三十七条 ‘组织犯罪、资助恐怖行动及经济犯罪’及三百零五条‘洗钱’两项,向台湾申请刑事调查的协助,要求提供陈水扁的年薪数额,及陈致中与黄睿靓的职业资讯。

按照洪秀柱爆的料,陈水扁洗钱流程是,零七年二月先从新加坡瑞士信贷银行汇二千多万美元给黄睿靓在瑞士的帐户,之后又汇了十四万多美元到另一个帐户,接着 将钱转到黄睿靓在开曼群岛注册的公司,另外还有一笔一千万美金,也从苏黎世转进这间公司,这里头流动的金额总计九亿新台币。事后证实洪秀柱提供的洗钱金额 并不正确,但扁家洗钱管道因而曝光。

洪秀柱质疑,扁家利用媳妇名义的国外帐户,进行跨国洗钱,极不寻常,如果只是选举结余款,为何还要透过开曼群岛的投资公司名义,将资金再转一手并落脚到瑞士?以金融业惯例,通常是不欲人知的钱,才需要这样复杂的移转过程。

瑞士过去对银行存户有严格的保密制度,但九一一事件后,美国批评其影响追查恐怖分子的金钱流向,加上欧盟也要求瑞士废除银行保密制度,迫使瑞士当局大力推 动反洗钱相关法案的改革,依照近年的瑞士银行法,任何客户都必须交代金钱来源,但陈致中、黄睿靓提不出可信证据,被怀疑是洗钱。

扁家洗钱案与巴纽建交丑闻案操作手法相仿,都以新加坡为洗钱源头,黄睿靓帐户中的钜款,是从新加坡瑞士信贷银行汇出,而当初巴纽案的三千万美金,台湾外交部亦是汇到新加坡的银行,汇入的时间又在零六年九月,两者在金额、时间点上的种种巧合很难让人不产生联想。

不论是巴纽案或扁家海外密帐都牵涉到新加坡,若无新加坡政府协助,这两桩国际瞩目的大案皆可能石沉大海,虽然台湾与新加坡并无邦交,亦无签订任何司法互助 的协定,但扁家洗钱案爆发后,新加坡当局表现出相当善意,首度承诺愿意提供台湾司法互助,两地若能联手,清查扁家海外密帐极可能获得重大突破。

企业买下珠宝行贿

人头洗钱是把‘脏钱漂白’常见手法,但国民党立委邱毅爆料,扁家‘珠宝洗钱’,金额超过十亿新台币。它是透过珠宝买卖进行洗钱,由吴淑珍与长期帮吴推轮椅 的罗太太主导,透过宏佳银楼及一家香港公司进行珠宝交易,再将珠宝放在陈致中夫妇国外保险箱,然后再伺机由行贿的企业把珠宝买下变现。

邱毅说,珠宝变现后,扁家再把钱汇入吴淑珍哥哥吴景茂所开立的新加坡标准银行帐户中,再转入黄睿靓的瑞士信贷银行帐户,整个洗钱过程神不知鬼不觉。邱毅进 一步说明,宏佳银楼与扁家关系密切,在国务机要费案中,提供吴淑珍二十七万五千九百元新台币假发票诈领国务机要费,这在国务机要费案的起诉书中也已揭露, 只是当初检调没有再深入调查。

吴景茂常年被扁家当人头帐户。他向检方坦承在陈水扁台北市长任内,就开始使用自己设于新加坡荷兰银行等帐户,为吴淑珍处理资金,如果是从岛内汇款至海外, 有时透过银行,但也曾透过银楼以地下汇兑管道汇钱出境,有时是他亲自处理,有时则由妻子陈俊英经手汇款,检方粗估吴以地下汇款处理的款项约五亿新台币。

地下汇兑管道向来是绑架、诈骗集团取款、洗钱工具的管道,其中银楼汇款,隐密快速,只要一通电话即可搞定,做法是由银楼介绍汇款人一支汇款电话,对方报价 后,会要求汇款人将资金存入一个在台湾的银行帐户,待确定资金存入,业者便会通知国外合伙对象迅速将等值的外币存入汇款人指定的国外银行帐户。

陈水扁深谙狡兔三窟。了解内情人士指出,陈水扁还可以利用总统身份透过国安局管道,堂而皇之将钜额资金汇往国外,避开‘盯梢’,最后成为难以清查的黑帐。

根据最高检察署特侦组目前掌握的资料发现,扁家汇款海外的地区不只瑞士、新加坡、开曼群岛,还有其他国家,检方已锁定四个未公开的帐户全力追查,合计有十六亿元新台币,最近提领五亿元,但用途不明,可疑的是,该户头曾存入一笔五千万元现金。

检调能在陈水扁海外帐户曝光后,旋即查出扁其他四个神秘帐户,显示检调早就着手调查陈水扁A钱(台语:捞钱)事证,否则不可能短短数日即查出扁的户头,换言之,扁的黑资料其实早就在情治单位的掌握中,问题就看马政府何时出手而已。

很多人都在问,扁家海外钜款从何而来?除了可能是巴纽案假建交的佣金,前民进党主席施明德也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线索,他日前爆料,之前有位工商界重量级人士 告诉他:‘二次金改中,某企业家当时就给了阿扁二十七、八亿元。’施明德的说法间接证实早先各界对二次金改‘贿声贿影’的质疑。

二次金改是陈水扁六大改革的首要任务,拟藉由整并公股银行开始带动岛内银行整并风潮,以推动台湾金融机构大型化及国际化。但限时限量完成整并的政策遭致国 会杯葛、舆论批判,陈水扁独排众议,不顾市场力量强调定期完成金控减半的宣示,更加深外界质疑扁以金改之名、行利益输送给‘绿色财团’之实,大财团再以政 治献金回馈。

金融业是‘大者恒大’的巨人游戏,二零零一年金控法实施后,掀起台湾金融市场空前产业革命,为了取得台湾第一大金控的桂冠,各大金控集团纷纷透过股票换股 票,与股权收购等方式全力进行合并,而且绿色财团就是有本事‘以小并大’,换言之,多数是资产少的民营银行并公股银行。新任金管会副主委李纪珠批评,所有 金控合并案完全看不出合并的原则和目标。

前几年二次金改如火如荼时,各家金控都大打‘夫人牌’,多家金控老板常出入官邸,甚至有一家金控小老板为讨吴淑珍欢心,还亲自下厨请吴淑珍吃珍奇料理,各 种献殷勤的手段让人瞠目结舌。中信金控有意插旗开发金时,吴淑珍在电视上受访时公开指出,开发金董事长陈敏薰和中信金少东辜仲都去看过她。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中信金控并购兆丰金控、台新金控并购彰化银行及开发金控并购金鼎证券等,都被质疑背后暗藏玄机。在施明德爆料后,邱毅进一步挑明,给陈水扁二十七亿的企业可能就是台新金控。事实上,台新金合并彰化银过程疑点重重。

‘泛紫联盟’召集人简锡螆指控,彰银特别股标售案是扁政府转移经营权奉送国产最典型的例子。台新金投入近三百六十六亿新台币标购彰银,是想买彰银乙种特别 股,并没有买官股,一旦彰银成为台新金子公司,标购金额都转为彰银股本或资本公债,这笔钱又流回台新金集团口袋,国库根本未进帐分毫,等于官股没卖掉一张 股票就白白奉送一家百年老银行。这种交易方式,短期看似财政部得利,实际是全民吃亏、图利财团的作法。

多数金控在海外设有子公司,若他们直接从海外汇款到陈水扁指定的帐号,检方根本查不到,若被查出势将‘血流成河’。事实上检方清查扁海外密帐尚未有明显进展,所以阁揆刘兆玄才会在受访时公开喊话,鼓励企业家自首转作污点证人,强调会依法减免刑责及提供保护。

儿女婚礼收可观礼金

作家李敖说陈水扁很像清朝的大贪官和珅,扁家涉及的贪渎丑闻‘罄竹难书’,从赵建铭顶着总统女婿名号,炒股内线交易、‘关说’人事、收取药商回扣、吴淑珍 收受不当馈赠、介入金融交易,到陈水扁将国务机要费中饱私囊,却利用他人消费的发票核销公帐等,无一不是涉及巨资的贪渎恶行。

陈水扁任内,完成儿女的终身大事,光是礼金的收入就很可观,陈幸妤、陈致中结婚时,许多大企业老板都亲往祝贺,表面上说现场不收礼金,但按照台湾礼俗,大老板绝不可能白吃白喝一顿,金融界盛传,送裸钻、名表、珠宝者不在少数。

赵建铭因卷入台开公司股票内线交易,而遭收押,甚至被逐出台大医院。两年前国票金控爆发董座争夺战,洪三雄与陈哲芳各据一霸,后者得到陈水扁女婿赵建铭背书惊险地抢下国票金董事长宝座,其中还涉及复杂的洗钱过程。

检方查出,陈哲芳先把两千七百万新台币汇给关系企业众大传播,陈哲芳胞弟陈镜尧再开立五十四张总额二千七百万的台支本票(台湾银行担保付款的支票)给旗下企业,再分成三笔转汇给赵玉柱夫妇及赵建铭的胞弟赵建勋,检方怀疑这笔钱是赵建铭协助陈哲芳抢下国票金董座的‘谢金’。

赵建铭出事后,有关他穷奢极侈的生活逐渐曝光,赵任职台大医院每月十几万薪资,但他平日的消费已经远超过所得,包括戴几十万的名表、用七十万的钻笔、送给太太一件几万元的调整型内衣等。知名媒体人陈文茜表示:‘难道他的枕边人陈幸妤不会怀疑丈夫的钱从哪里来?’

吴淑珍不良于行,身边常有很多朋友串门子,这些人当中有的还扮演掮客角色。旅居澳洲的台湾红负责人李慧芬是举发陈水扁用她消费的发票核销国务机要费的关键 人物,她在台北家的卧房挂了一幅王春香的画作,王在台北艺文界的名气不算太大,但她的表妹是吴淑珍,她的画藏有玄机,想要升官发财的人,即透过购买王春香 的画攀附第一家庭,她的画价因而节节高升,挂在李慧芬卧房的那幅十个裸女造型的画,要价三十二万新台币。

李慧芬告诉亚洲周刊,王春香的画根本不值这个行情,但为了邀吴淑珍参加公司开幕剪彩,她的姊姊李碧君暗示她付钱买‘门票’。她认为只要调阅王春香与吴淑珍 之间的汇款记录,即可让所有‘黑金’现形。李同时透露曾透过李碧君送一个彩钻别针给吴淑珍:‘官邸周遭的人,都没有风格,贪婪,你给他东西,这个也要、那 个也要、大家都要!’

司法可能仍无奈

扁家触犯了瑞士司法的‘财产来源不明罪’,但在台湾并没有这项规定,换言之,家财万贯的陈水扁,完全不必交代他的钱从哪里来,所以不论扁说是选举结余款或者是吴淑珍说是理财所得等,都是法律责任最轻部分,如果陈水扁死不认帐,司法恐怕也奈何不了他。

正在中美洲访问的总统马英九,被友邦元首问到对于陈水扁涉入海外洗钱疑云的看法时,表示‘扁让人想到菲律宾前总统马可斯’。事实上,马可斯和陈水扁确有相 似处,马可斯集团当年窃自国家之资产,二十年来总价值可能已高达一千亿美元,但菲国政府至今成功追讨的部分还不到十七亿美元。两人的太太皆以奢靡生活遭舆 论攻击,马可斯太太伊美黛有几千双鞋子,吴淑珍则藏有大量的珠宝、钻石。

台湾号称是民主法治国家,但扁家胡作非为,几年来相安无事,若不是瑞士司法单位的调查,扁家至今仍逍遥法外,享受退职总统的各种优厚礼遇。换言之,贪腐扁 家背后是官员包庇的结果。陈水扁惊爆国际洗钱弊案,导致绿营众叛亲离,就连多年来长期为扁辩护的‘御用律师’顾立雄,也宣布解除扁国务机要费案的委任,拒 替扁辩护。

民进党十六日在陈水扁老家台南县官田乡举办募款餐会,党主席蔡英文在餐会上沉痛的说,‘原来过去的传闻都是真的,让支持者很难堪’。事实上难堪的岂止是绿 营支持者,整个台湾都为此蒙羞,台湾近年以民主自由傲人,现在竟然让一个领导人巧取豪夺到这种地步,狠狠掴了台湾法治耳光,不知这记耳光能否打醒检调单 位,加快侦办脚步,或者打醒台湾人民,不要再轻信领导人的花言巧语。


2008年8月20日星期三

加拿大前任、现任总理为中国展开口水战

克雷蒂安指责哈珀不参加北京奥运开幕式的决定非常错误,而加拿大有可能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克雷蒂安表示,无论从中国在世界经济圈内的重量、人口,还是中国领导人对奥运会的重视,现任总理哈珀都应当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克雷蒂安批评指,加拿大过去历任总理都辛勤耕耘与中国的关系,但哈珀一上台,却将这种关系破坏。他又提醒哈珀,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五十年内将成为第一大经济体。此外,克雷蒂安还抨击哈珀政府对中国西藏问题以及人权问题指手划脚,尤其是给达赖喇嘛以加拿大荣誉公民身份,这些不当举措造成对华关系陷入紧张。

(星星生活记者连鹏编译/综合报道)加拿大保守党总理哈珀本周二批评前自由党籍总理克雷蒂安伪善。

加拿大前总理克雷蒂安( Jean Chretien)周一在魁北克出席加拿大大律师协会(Canadian Bar Association)会议上公开批评现任总理哈珀在处理中国的事务上屡犯错误。

克雷蒂安指责哈珀不参加北京奥运开幕式的决定非常错误,而加拿大有可能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克雷蒂安表示,无论从中国在世界经济圈内的重量、人口,还是中国领导人对奥运会的重视,现任总理哈珀都应当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克雷蒂安批评指,加拿大过去历任总理都辛勤耕耘与中国的关系,但哈珀一上台,却将这种关系破坏。他又提醒哈珀,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五十年内将成为第一大经济体。此外,克雷蒂安还抨击哈珀政府对中国西藏问题以及人权问题指手划脚,尤其是给达赖喇嘛以加拿大荣誉公民身份,这些不当举措造成对华关系陷入紧张。

哈珀周二则反击说,克雷蒂安的说法有点“伪善”。因为克雷蒂安担任总理十年任内,亦仅参加过一次奥运开幕式。哈珀并说,他从一开始即明白表示,由于国内行程排不开,他不参加京奥开幕式。此事完全与政治无关。

在周二于安省汉密顿市举行的记者会上,有一位记者曾表示,美国总统布什也参加了今年的京奥开幕式。哈珀回答说:“我并不经常追随布什先生的作法。”

对于克雷蒂安公开批评现任总理哈珀在处理中国的事务上屡犯错误,加拿大《环球邮报》则发出评论指出,前总理克雷蒂安长期作为总理,执政经验丰富,明白要争取加国在中国的利益,最好是与中国沟通,而非孤立自己。现任总理哈珀应当前往中国出席京奥开幕式,进而再与中国进行一系列沟通,而他不参加的决定总是给外界一个正在抗议的印象。

同时,该评论又认为,前总理克雷蒂安以此攻击现任政府,要求政府改变政策,有些过分。哈珀的缺席是否像是克雷蒂安所说的,打断了加中桥梁那么严重,就有些“值得商榷”。

克雷蒂安在抨击哈珀时曾说“你以为加拿大在世界上很重要?”“说起对中国的影响力,加拿大在国际上居于最末。”该评论认为,一个前总理如此的贬低自己的国家真是“前所未见”。虽然孤立自己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但是将过分忽视人权问题,更不应当用来做为外交藉口。

克雷蒂安于1993年10月出任加拿大总理,2003年12月卸任。期间曾4次率领贸易代表团访问中国。而现总理哈珀自2006年上台后至今从未访问中国。这次代表加拿大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的加拿大最高官员,是加拿大外长艾民信。

世界是否在瞩目一个新的唐朝盛世出现?


(星星生活记者连鹏编译/综合报道)作为美国在亚洲问题上最重要的智库——亚洲协会(Asia Society)的会长,印裔美国人丁文嘉(维莎克·德赛)博士对中国的蓬勃发展和空前热烈的北京奥运会自然十分关切。这位长期从事美国与亚洲文化交流的历史学博士用“举世瞩目”来形容中北京奥运的开幕式。

丁文嘉18日在加拿大最大的报刊之一《环球邮报》撰文指出,全世界的人观赏北京奥运的开幕式时都目瞪口呆,我们看到古代文卷的展开,亦被那些舞蹈演员以身体当作画布的特殊效果惊叹,还有2008名武术学生整齐划一的动作,加上空中飞跃的星座下,飞人点燃圣火,都塑造出天人合一的景象及神韵。

这些惊人的画面让我们不禁联想,世界是否在瞩目一个新的唐朝盛世的出现。

丁文嘉在文中指出,中国历史上有另一个时代也一样能引起举世的注目及仰望,那就是西元618-907的唐代。那段时期经常被视为中国的光辉时期,当时的中国是名符其实的“中国”("middle kingdom),长安更是国际大都会,四面八方的来客纷纷为它的富有、美丽和力量而倾倒,纷纷前去朝圣。所以,中国学者有时说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唐朝也就不足为奇了。

丁文嘉指出,在2001年国际奥委会将奥运主办权交给中国时,新华社就称这是“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的里程碑,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事件”。在过去7年,中国政府、体育界及文艺界就为这一天全力准备,企图制造一个文艺复兴的新景象,而他们亦做到了。但我们应如何理解开幕式对于中国和外部世界更广泛的意义呢?

首先是随着中国近来展示其“软实力”努力的是,中国成为了国际文化新秩序的初生领导者。鸟巢体育场是跨国设计团队的成果,它由瑞士的设计师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和德梅隆(Pierre de Meuron)设计,并得到鸟巢中方顾问艾未未的建议。开幕式上也云集了众多艺术名家,他们都曾在西方国家出名,如负责烟火的蔡国强、开幕式舞美导演沈伟、音乐总策划谭盾等等,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此前也因数部反映初开放的现代中国的农村中艰苦生活而闻名西方。

这些艺术家沟通东西方传统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恰恰也是中国自身的全球期望。同时,中国也在敏锐的避免涉及过去两百年的历史艰辛和屈辱,或与西方在全球政治议题和贸易中的摩擦。

不过,也有争论认为盛大开幕式的目的是要为中国在近代历史上的一些屈辱改变形象,以向西方显示出中国已进入新的一页。就像唐代一样,文化与艺术又被搬上舞台的中央,及显示出其经济与政治的实力。

当然,也有少数西方人士疑问,为什么要花这样巨大的功夫以做到历史上最豪华、最壮观的开幕式?有人说是心理上的自卑感作祟。

丁文嘉指出,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直都认清到集体与个人间的冲突,新中国的出现,将面对这两种势力的平衡。这现象在唐朝就存在,也是今后中国将面对的问题。

亚洲协会是亚太地区最有影响力的非营利、非政府、无党派的民间机构,由洛克菲勒于1956年创办,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从日本到伊朗,从中亚到新西兰、澳大利亚及南太平洋群岛,亚洲协会的关系网络遍及亚太地区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的在于推动美国与整个亚太地区之间的民间交流。

丁文嘉第一次到美国时只有16岁。她作为交换学生,在高中的最后一年从印度赴美。如今,她正从事着促进美国与亚洲之间相互了解的事业。2004年,她被推选为亚洲协会第六任会长,是亚洲协会历史上第一位亚裔及女性会长。

2008年8月19日星期二

李宁:三分钟与二十年




作者:南方周末
文◎王小乔、蔡木子 薛田、虞立琪

李宁在亿万观众眼前点燃奥运圣火,这使他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符号之一

李宁不仅象征着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还象征着改革开放30年来不屈向上、百折不回的中国精神。他从一名退役运动员,成功成为一名体育商人,这一转变也恰恰阐释了中国30年来的变化。

13亿人的悬念

谁将点燃北京奥运会主火炬,成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最大的悬念。这意味着中国将向世界展示怎样的形象:年轻向上还是成熟稳重,甚至更多。这个悬念令中外媒体和普通民众都为之沉迷。

8月8日23:55,一位个子不高、面容敦厚的中年男子接过了国家女子排球队前队长孙晋芳手中的火炬。

这是一位跟拳王阿里、飞人乔丹一样能代表20世纪全球体育的人,14块金牌、106块奖牌也让他对中国体育的贡献无人可比;同时,他又是一名慷慨赞助中国体育事业的成功商人,他和他的家族拥有中国本土最大体育用品公司超过67%的股份。

他就是李宁。正是他的双重身份增加了主火炬手人选的悬念。

据知情人士透露,四个月前著名导演张艺谋确定采用”飞天奔跑”点火仪式时,国家体育总局提供的名单里李宁排名靠前,而独特的点火方式又使李宁成为最佳人选,但最终拍板还是在7月7日。

北京奥组委和普通民众显然都注意到了以李宁本人名字命名的公司与奥运赞助商阿迪达斯之间可能的商业利益冲突。

好在那3分半钟令人屏息的完美奔跑,化解了这种”担忧”。

“当时我们只看到了奔跑的李宁,看到了中国体育的精神,而不是奔跑的李宁鞋,也不会去想为什么不是阿迪达斯鞋、耐克鞋围着鸟巢跑。”范承玲,与李宁同一时期的贵州省体操运动员这样说道。

不过,李宁不会因此不注意细节,按照国际奥会要求,他第一次穿上竞争对手阿迪达斯的衣服,全身上下,甚至连摄像机根本拍摄不到的护腕上,都没有印”李宁”的商标。

开幕式之前,他在鸟巢里练了一个月,一直微白的头发也染成黑色。7月份,位于广东佛山的李宁体操学校校长谢铁华见到李宁这位昔日队友时,李宁还问他,”染的黑发好不好看”。

1988年,中国体操队兵败汉城后,李宁成为第一个自己办公司的退役运动员,1993年后谢铁华也加入李宁公司,服务至今。

1980年代中后期是中国许多民营企业的萌芽期,任正非在深圳创办了华为,宗庆后在杭州开了娃哈哈,王石干上了房地产,柳传志带着联想抛弃了IBM经销商的身份。和他们一样,20年后的今天,李宁也成为中国优秀的民营企业家。

开幕式3天后的《华尔街日报》这样写道:”虽然并未蜚声国际,但李宁不仅代表了中国往日的体育成就,也象征着今天的经济改革;正是这样的改革改变了中国,也使李宁跻身中国最富有人群之列。”

一飞冲天

李宁的出现,并没有让所有的悬念结束。

忽然之间,右手高举火炬的李宁左手扶着腰,飞了起来,垂直上升后停在巨大的祥云幕墙前。

8月9日,李宁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时感觉重新回到了领奖台上。”对李宁来说,那是24年前的辉煌时刻。洛杉矶奥运会上的3金2银1铜,创下了单届奥运会奖牌和金牌数的纪录,而且距离李宁第一次在世界大赛上拿奖牌不过是4年时间,其崛起速度之快可谓一飞冲天。

中国体操,更是从1970年代开始,完全依靠自己摸索,迅速地从零登上体坛巅峰,同样是一飞冲天,这在中国体育专案上也几乎是惟一的例外。

只有当事人清楚,以那样的速度飞上天后,一旦跌落,会是怎样的伤痛。”在这个世界上,我的痛苦超过任何一个人。”这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败北之后,李宁坐在奥运村外面的草坪上,对时任《中国体育报》总编辑鲁光说的其中一句话,眼睛里还能看出之前六兄弟抱头痛哭留下的血丝。”以后就退役了,我的运动生命就终止了,我就永远无法弥补这个损失了。”

忍着高温在鸟巢里看着李宁升空,72岁的鲁光想到了李宁在1988年深圳退役告别晚会上唱的《挥一挥手,难说再见》。”他以为他永远无法弥补了,没想到20年后又再现了,而且是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上。”

鲁光后来撰写的《你能理解李宁吗?》,让一些本来给李宁寄”上吊绳”和”子弹”的民众开始理解李宁,但在李宁看来,”那个年代的中国人,需要的是金牌,而不是体育本身;体委需要的是冠军,而不是运动员”。这让当时的他非常灰心。

极端的环境,迫使一飞冲天后停下的李宁放弃了退役运动员的惯常选择–从政或者当教练员,李宁选择的是”转身”。
人生大”转身”

停下来的李宁,拉了拉身上的一个机关,身体倏地转了过来,变成了踩在祥云之上。机器的掣肘,使得”体操王子”的转身,少了一点体操中平衡柔和的美,但很稳。李宁人生中接下来的”转身”,已经被媒体说了无数遍。

曾火爆整个1990年代的健力宝总经理李经纬因为做过地方体委主任,也差点成为运动员,体育情结很重,他把李宁请去做”总经理特别助理”,负责宣传、广告等工作。

1990年,当李宁表示想办体操学校时,李经纬建议他”不如先做个自己命名的品牌,赚到钱再来办体操学校”。

开始李宁并不愿意,怕砸了自己的招牌,后来想到出国比赛时从没穿过中国品牌的运动服,再加上李经纬的多次劝说,才愿意尝试。

1990年代初,鲁光在深圳碰到李宁时问他为什么不学画了,李宁笑答”先画钱,再画画”。曾师从画家吴东魁的李宁,很有美术天分。

那个躁动的年代中,选择从商的人,几乎来自三百六十行,李宁的故事被记住,只是因为曾经的”体操王子”称号。

李宁开始和多数商人一样,跑政府机关办证,写专案计划书,研究市场;也和不少公司一样,天然的有顶”红帽子”。

8年之后的国退民进和产权改革,一长串的公司和企业家因为没有处理好红帽子问题而销声匿迹,包括李宁的商界领路人李经纬,还有科龙的潘宁,红塔烟草的褚时健等等。

幸运的是,李宁提前4年认识了”股改第一人”、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在他的坚持下以分3次偿还1600万元的代价脱离了健力宝和它背后的广东省三水市政府。

赛场一小步,商场一大步

侧身之后,李宁迈开了脚步,祥云幕布则随之环绕鸟巢渐次打开。

脱离了健力宝集团的李宁公司,以每年销售收入翻番的速度,发展了四年,直到1996年收入了6.7亿元,稳稳坐牢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第一。

这可能是”体操王子”人脉作用和明星效应发挥作用最多的一个时期。

打开局面的第一仗就是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李宁找到熟悉的国家体委官员,用爱国热情说服他们放弃了300万美元的外国公司赞助,选择只能拿出250万元人民币的李宁。

接下来的广岛亚运会和25届奥运会,直到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领奖时再也没穿过其他体育品牌的衣服。”1990年那次之后,李宁就 开始实打实地拼赞助费了。”1996年就进入李宁公司、服务了7年的原公关总监张庆回忆,”开拓了领奖服这个赞助类别成为最大的优势。”

体育赞助这种行销手段,是体育界老大耐克公司的”法宝”,早期的李宁公司这样做,可能更多地源于创业者的那一份情结。

这种不成文的目标和情感,潜伏在公司性格中,即便若干年后李宁让位于职业经理人团队,仍在不同时期或大或小地影响着公司的决策,形成了复杂的企业文化,导致体育与体育产业本应相辅相成有时却互相掣肘的格局。尽管有些经营手段源自理想,效果却是毋庸置疑。

但是,一切好势头都在1997年戛然而止。此后4年多,李宁公司的销售收入始终徘徊在7亿元左右。

艰难起步

有趣的是,很多人也注意到,这短短的3分钟路程,刚开始跑不久,李宁跑得并不轻松。毕竟,这不是真正的跑道,而且与地球引力相悖。

好势头快要结束的时候,李宁开始意识到公司管理体制和人力资源的问题。鲁光曾经参观过早期的李宁公司,结果看到不少认识的体育界人士。换血开始了,张庆就是那时被作为新鲜血液输送了进来。

没多久,张庆发现,那些曾经在电视上就熟悉了的面孔不见了,或者调整了职位。最后,李宁的嫂子,大家称为”党姐”的公司元老竟然也被要求离开公司,同时离开的还有总经理陈义红的弟弟,他也是公司的高管之一。

鲁光曾经熟悉的那些面孔,到今年只有两位还留在了公司–李宁的前队友李春阳和毕文静。”无论离开还是没离开的,都安排得很好。李宁最大的特点就是 能包容、讲义气、知人善用。”从1992年退役至今,李春阳一直没有离开过,现在做的工作一样可以发挥他自身的优势,跟体育总局沟通,以体育明星的身份出 席一些公益和宣传活动。

佛山李宁体操学校校长谢铁华也留任至今。1998年,在李宁公司工作5年后,李宁把实现最初梦想的体操学校交给了谢来打理。体操学校成立时,李宁 说:”奋斗7年,现在梦想终于实现了,3000万资金的调度,太不容易了”。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接触体操,每年李宁仍要投入200万元。

加入公司的前两年,张庆还经常陪同李宁参加各地的经销商活动,小到店面的剪彩。慢慢地,李宁开始放权,直到1998年成为北京大学法律系的大一新 生。这些18岁左右的孩子从来没见过这么亲切又不跷课的世界冠军,他们甚至一起通宵准备考试,至今有些人都与李宁这位老大哥保持着联系。

家族式管理是中国很多民营企业很难迈过的一道坎,2000年李宁同时又辅修了光华管理学院EMBA课程之后,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个问题。

但7亿元销售额似乎成了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始终无法打破,直到真正的职业经理人改革–2001年元老兼股东陈义红的离去和财务总监张志勇的上任,李宁公司才重新焕发活力,实现了近年来35%的平均增长率。

重新向前

适应地心引力后,李宁的步伐迈得越来越娴熟,他从正对着主席台的大荧幕上奔跑之时,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但李宁公司却经过数年的探索,才重新找到”感觉”。

2001年,正值中国加入WTO,也是中国企业实践和学界讨论国际化之时。海尔把冰箱卖到了美国,华为开始为亚洲一些国家提供通讯设备。

在这之前两年,李宁公司就前去德国参加了体育用品博览会,还赞助了法国体操队和世界大运会俄罗斯代表团等,但效果并不明显,海外市场销售业绩只占公司总业绩的2.4%,更谈不上知名度。

与此同时,耐克和阿迪达斯却先后进入了中国市场,而且迅速地抢占了李宁中国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

更可怕的是增长率的落后。2003年到2005年,李宁销售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9%,远低于耐克的41%和阿迪达斯的66%。换句话说,差距在拉大。相比国际化的投入产出差,国内市场份额被蚕食才是真正值得警醒的。2004年李宁公司在香港上市之前,被《华尔街日报》尖刻地批评为摇摆在休闲和专业之间的”墙头草”,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的确,当李宁公司看到国际谘询公司得出”定位不清楚、战略不清晰、企业文化没凝聚力”的结论时,也是大吃一惊,开始遵从谘询公司的建议,走专业化路线。之前,李宁公司甚至还推出了李宁牌化妆品和李宁牌钱包这样的产品。

李宁公司2007年年报中显示,其营业额同比增长36.7%至43.5亿元,位居中国市场第三,其17%的市场份额与耐克和阿迪达斯的差距已经缩小。

世界沸腾了

3分钟的祥云迈步后,李宁到了引燃棒前,略微的停顿之后,点火!巨大的祥云火炬轰然照亮了整个鸟巢。

2008年8月9日零时之后,李宁公司CEO张志勇短期内可能不需要再为李宁及公司的知名度感慨了。先前,他在一所大学演讲时,台下的学生竟然表示没有听说过李宁。

其实这是李宁为了李宁品牌长远发展,数年来”处心积虑”的结果。

2003年,李宁内心的奥运情结还是引燃了公司的DNA。在填出一个天文数字,却仍无缘奥运赞助商之后,李宁公司调整国际化战略为”先打国际品牌,再做国际市场”,并从2005年开始设计了一系列富有中国元素的产品。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中国更重视奥运,作为中国本土最大的体育用品公司,奥运行销放在战略至高点。”张庆认为这是李宁公司绝对不能放弃的优势。
“李宁离不开中国特色,因为体育从根本上来说是民族性。民族情感应该是体育品牌的基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北京大学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江明华教授说。

据李春阳介绍,未来李宁公司一方面用70%左右力量发展国内市场,同时开拓国际市场,本届奥运会赞助西班牙、阿根廷代表团就是开端。

按照李宁公司一贯的作风,以及考虑可能引起的商业利益冲突,万众瞩目的点火之后,李宁和李宁公司拒绝了近期内所有媒体的采访,李宁公司政府公关与对外事务总监张小岩表示,”李宁点燃火炬并不代表李宁公司,而是代表个人,甚至只能说是代表13亿中国人。”

但在江明华教授看来,不需要墨守成规的机会似乎出现了。”不用讳言李宁点火对公司品牌的宣传效应,这是客观存在的。李宁点火使得李宁品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LOGO,不再是无数的中国品牌之一,而是变得生动立体,成为中国品牌的代表。”

“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张艺谋的开幕式看不出来,却在李宁身上体现出来了。中国体育兴起的18年,也缩影在了他身上。”鲁光笑言道,”他辉煌过也失败过,挥一挥手难说再见,20年叠加了一个民族品牌创始人的身份出现了。”

8月24日,奥运会闭幕,李宁又会前往佛山参加在他心中同样重要的比赛–李宁杯全国少年儿童体操锦标赛。1998年佛山体育学校落成之后,这项每年至少花费25万元的比赛,一直没有间断,目的只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和了解体操。



多伦多风光



多伦多景色

加前总理克里纯抨哈珀缺席京奥须付代价

(魁北克18日加新社电)前总理克里纯(Jean Chretien)周二抨击现任总理哈珀(Stephen Harper),说他的策略失误。他决定不参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加拿大要付出代价。

克里纯说,保守党上台后,加、中关系恶化。如果他仍在位,他一定会参加奥运会开幕式,“一秒钟也不会犹豫”。

克里纯说,考虑中国的经济、人口状况及中国领导人的观念,哈珀应该出席京奥开幕式。

他在加拿大律师协会(Canadian Bar Association)年会致词后说:“那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50年后,它会是第一大。从迪芬贝克(John Diefenbaker)、杜鲁多(Trudeau)一直到我,都与中国建立非常好的关系。但突然之间,你把桥梁拆断,其实到那里去很容易。”

哈珀一直说,他决定不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与政治无关,只是他的日程安排有冲突。哈珀自2006年后再没出访中国,他本月稍早时说,希望奥运会在中国促进更大变化。

渥京政府派遣外交部长艾民信(David Emerson),出席8月8日京奥开幕式,体育国务部长郭姬丝(Helena Guergis)及卑诗省省长金宝尔(Gordon Campbell)也有出席。

其他国家领袖也有出席开幕式,例如美国总统布殊、法国总统萨尔科齐(Nicolas Sarkozy),但英国首相白高敦(Gordon Brown)没有出席。

克里纯还谈及萨尔科齐,他出席开幕式前扬言抵制北京奥运会。克里纯说:“看看萨尔科齐对中国发表的言论,他不得不食言,中国人会说:‘OK,没关系,你不喜欢我们,我们就不买法国食品。’”

克里纯还强调,他在任时一直和中国保持非常友好的关系,但自保守党执政后,加拿大与中国的关系不断恶化。他还说,中国愿意建立关系的贸易伙伴,加拿大已跌至榜尾。“问问去中国的生意人,他们都会这么告诉你。”

依卡后注:此文昨天午间发布到GLOBEANDMAIL上,一般加拿大网友很少喜欢留言讨论,但是昨天在几小时内留言达到200。几乎一致批评老总理和邮报,主要是邮报的标题直接引用老克的话,来指责哈总。

媒体的报道,真实性是核心,但是报道方式,叙述和描述手法也会影响读者的观感。过喜则悲,带有感情色彩或者偏袒,One side report,甚至以“痛打落水狗”的姿态描述,只会适得其反。

阅读革命

撰文∕史蒂文.利维(纽约) 3月8日号

电脑先驱艾伦?凯曾经说过:“科技就是在你出生以後出现的所有发明。”因此,当我们尝试在心里列举生活中最具影响力的科技发明时,往往会忽略一样东西,这也就不足为怪了。那就是设计精美、很有用、用途广泛,而且比“产品推荐”中的任何电子玩意都更 被热爱的图书了。

与电脑硬盘相比,它是更为可靠的存储设备,而且还有出色的用户界面(不需要操作手册或“菜鸟指南”)。再者,它立即可以使用而且不需要电池。许多人都认为这项发明已经够完美了,不可能再改进,而且听到相反的论点时,还会表示愤慨。 43 岁的互联网商务巨头亚马逊公司 CEO 贝索斯说:“图书已经变成了一种非常不可思议的设备。”接着,他发出了招牌式的笑声。

一直以来,图书给贝索斯带来了很多好处。互联网开始出现时,他开了一家网上书店以期令自己出名,这个决定令他得到亿万富翁的地位,他的公司成为互联网神话,也使作家浪费了无数个小时来检查自己在亚马逊的销售排名。尽管从职业和个人角度来讲贝索斯都深爱着图书 ―― 他很爱读书,而妻子是一名小说家 ―― 但他也清楚科技的迅猛发展会吞没所有媒体。贝索斯说:“图书是模拟技术的最後一个要塞。音乐和视频很久以前就实现了数字化,而短篇幅的文章在网络发展早期已经实现了数字化,但是长篇幅则还没有。”

我们正处身一间可以远眺西雅图天际线的会议室里,这里以往是退伍军人医院,实际上是这家全球最大虚拟商店的总部。11 月,贝索斯推出了电子阅读器 Kindle,希望借此超越过往推行电子阅览器的多次尝试,成为迈向 Book 2.0 的转折点。它是一场将会改变读者的阅读方式、作者的写作方式以及出版商的出版方式的(已经在进行中的)伟大变革的简略形式。Kindle 代表了这个过渡时期里的一个里程碑,出版业正面临挑战,要与电视、电玩游戏和黑莓手机竞争,文学评论家正在悲叹印刷文化可能消亡,美国着名作家诺曼?梅勒最近辞世,这更加突显了有影响力小说家的匮乏,为图书世界蒙上了巨大的阴影。Kindle 正是这个过渡时期的一个里程碑。另一方面,互联网上有许多爱书人的钱包正蠢蠢欲动,等待着机会将自己已经积满灰尘的文化礼堂粉刷一新。

亚马逊已经做好准备加入这场争夺战,也许会帮助推进其中一些变革,而且它丝毫不会轻率视之。毕竟,我们谈论的是图书这样一种重要的东西。贝索斯说:“如果你打算做这样的事情,你必须要像图书一样在许多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但是,我们也必须找出图书不能做到的一些事情。”他快步走近会议室里的白色书写板,列出图书阅览器 ―― 又要往放满电子玩意的背包里多塞进一种电脑设备了 ―― 所必须具备的一系列特征。首先,它必须让人觉得像书,而且它应该是一个外形朴素的文化载体,而不是精美的机械装置。因此,Kindle(名字的意思是点燃知识之火)得跟平装本图书差不多大小,它的宽度逐渐缩减,模仿图书在装订部分鼓起的样子。它比较重,不过也只是 292 克。与笔记本电脑不同的是,在运行时它不会发热或发出令人厌烦的嘟嘟声。贝索斯说,阅读设备必须灵敏且耐用,使用“电子墨水”(E Ink,这是几年前的突破性技术,能模仿出印刷图书的清晰度)令 Kindle 的六英寸显示屏书页容易阅读。他补充,电池必须能够维持较长的时间,因为没有什麽事情比因为电池耗尽而不得不中断阅读更令人沮丧(Kindle 充电一次可以使用 30 小时,每次充电需要两小时)。另外,为了安抚拥护印刷文化者的情绪,Kindle 在待机模式下会显示古代文本、早期印刷品,以及埃米莉?迪更生和简?奥斯丁等深受喜爱的作家等的怀旧图像。 然而,Kindle 还具有母亲收藏的《飘》所不可及的功能。Kindle 等电子图书设备可以改变字体大小:老年人会感激这个令每部书立即变成大字体版本的功能。它能够存储几个书架的书,包括设备本身可以容纳 200 部,记忆卡可以额外存放几百部,而亚马逊的虚拟图书馆还存放着无数图书。此外,你可以用 Kindle 查找一本书中的一个短语或名字。

之前的电子图书设备也具备这些功能,特别是索尼的 Sony Reader。Kindle真正突破在于一个以往不曾出现的新功能:无线连接,是通过叫做 Whispernet 的系统实现。该系统基于手机运营商所提供的 EVDO 宽带服务而运行,因此它在任何地方都能正常工作,不仅仅限于 Wi-Fi 热点。贝索斯说,所以“这不是一种设备,而是一种服务”。

具体说来,Kindle 是我们熟知的亚马逊商店所推出的延伸产品(当然,Kindle 也会在那里销售)。亚马逊把 Kindle 设计为完全可以独立运行,不需要电脑:你可以通过它浏览该店、找图书、检查你的个性化推荐、阅读读者评论,以及用拇指通过键盘轻松发布新评论。只需触摸屏幕,你就可以用 Kindle 买到图书。购买以後,Kindle 就会下载图书并安装到你的图书馆中,供你随时阅读。贝索斯说:“我们的目标是让你能够在一分钟之内将任何图书下载到 Kindle,不仅仅是在销售中的图书,而是所有出版过的图书。”

为了督促出版商增加推出新书和再版书的数字版本,亚马逊着实下了不少功夫。Kindle 商店推出之际,会有超过 8.8 万本图书供读者购买。贝索斯没有说得非常清楚,其实亚马逊本身也参与图书的扫描工作,许多图书也列在它创办的项目“书中搜索”之中。不过,大部分工作还是由出版商自己完成的,数字化每本图书的成本约 1,439 元人民币(200 美元)。新书都会经过这个程序,但是许多重版书仍然在等待。企鹅集团 CEO 戴维?尚克斯说:“这真是一个瓶颈。”亚马逊将《纽约时报》畅销书和精装新书的 Kindle 版定价为 71.9 元(9.99 美元),而同时差不多每部书的第一章都可以作为样本免费提供。 Kindle 的用途并不仅仅局限于看图书,你还可以通过亚马逊商店订阅报纸(如《时代周刊》、《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和《世界报》)和杂志(如《大西洋月刊》)。新的一期报刊送达印刷厂时,它们的数字版本会自动传输到你的 Kindle 中。(这更像是有一名虚拟的送报员将报刊送到你家门口,而不再是你自己在网上逐篇文章地看。)你还可以 7 元(99 美分)或 14 元(1.99 美元)的单位月费订阅博客。

此外,Kindle 也能够浏览网页,让你在维基百科中查找资料、用 Google 搜索或者浏览博客或网页上的链接。你可以在正在阅读的一页书上作注释,或者用电子版的标记笔标记一些段落。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把一个文档或 PDF 文件发送到你的 Kindle 电邮地址,它会像书一样出现在 Kindle 图书馆中。尽管贝索斯不愿意比较,但亚马逊相信他们已经造出了图书领域的 iPod。

去年 11 月底,Kindle 以 2,870 元(399 美元)的售价推向市场。贝索斯公开其售价时,可能会看到一张张惊讶的面孔。当史蒂夫?乔布斯于 2001 年 10 月宣布苹果公司将其口袋大小的数字音乐播放器也定价为 2,870 元时,人们的反应就是如此。毫无疑问,价格太高了。不过,如果亚马逊一切进展顺利的话,几年以後我们就会看到具备彩色屏幕和其他功能的新版 Kindle,而且售价要比现在低得多。随着数字阅读将我们推进一个令人激动而震撼的後古登堡时代,书店也会否像现今把门市关闭了的 Tower Records 一样人迹罕至。 Kindle 和相关的产品真的能够胜过这个辉煌了数个世纪并且被认为是人类文明基石的科技吗?图书的衰亡,或者从更广泛地说是印刷业的衰亡,已经被人们谈论了十多个年头。斯文?比克斯在 1994 年出版的《古登堡的挽歌》尝试窥视未来,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作家的写作内容,以及写作、编辑、印刷、销售和阅读的传统方式都会遭受挑战。”诸如此类的言论总会遭到一些不愿妥协人士的抗议,他们坚持认为,什麽都不能取代那些摆放在床头柜上和点缀着房间的仿佛很完美的东西:图书。这些坚持立场的人认为,电脑可以取代出版图书的整个流程里的其他每个步骤,包括资料搜集、写作和生产;但是,流程里的最後一步,也就是读者与作者用优美的异步探戈进行思想交融的过程,却始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例如,科幻作家安妮?普罗克斯于 1994 年就说过:“没有人会坐下来在抖动的小屏幕上看小说。永远也不会有。”

不过,安妮,世界已经不同了。到了 2007 年,这种屏幕已经非常普及了(而且也没那麽抖),人们利用屏幕阅读所有东西,文件、报纸的报导、杂志的文章和博客,当然,还包括小说。而且不仅仅是用大屏幕。去年,一家叫做 DailyLit 的公司开始每次把数以千部的图书直接发送到人们的电子邮箱里,包括经出版商授权的新书和得到作家如奥斯丁等授权的经典着作。(我已经在 iPhone 上读完了詹姆斯?博斯韦尔的《约翰逊传》,人们认为 iPhone 在未来数月内会成为电子图书的主要营销工具。)最近,《芝加哥论坛报》的一位专栏作家畅谈在其黑莓手机上阅读奥斯丁作品的狂想。

然而,要手持式阅读设备能够让用家啃完这样的巨着,实在是个挑战,而 Kindle 仅仅是此类设备中最新也是最可靠的一个尝试。早期的一个竞争者包括 623 克的 Rocket eBook。(其发明者们後来还研制出了电动跑车 Tesla。)也有人尝试把电子图书以光盘的形式来供销。但是,在新世纪头几年的这些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出版商 Simon & Schuster 总裁卡罗琳?里迪说:“当时,这些设备对消费者来说并不容易使用,而且要找到、购买以及读到电子图书也很难。”

这十年以来,最大的突破就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所发明的电子墨水,工作原理同神奇画板(Etch A Sketch)相似。它通过重新排列屏幕表面之下的化学物质来形成字母,使页面看上去像印刷出来一样。这种电子墨水首次大规模应用于 Sony Reader,它于 2006 年推出并广泛宣传,售价为 2,150 元(299 美元)。索尼不肯公布其销售数据,但是业务总监鲍勃?内尔说,Reader 的表现已经超出了公司的预期。去年秋初,索尼推出了更为时髦的二代型号 505。(Sony Reader 没有无线上网功能,所以你必须把内容下载到电脑上,然後移到该设备上,而且它也不支持书中搜索功能。)

随後便诞生了亚马逊于 2004 年开始研制的 Kindle。贝索斯清楚,尽管具备了所有的功能,如果它欠缺了传统印刷书籍的其中一项的话,所有的努力都会付之东流。他说:“一本图书的主要特点是你不曾注意到它的存在。”

正是由于书籍的这样一个特点,使得电子阅读设备能够与印刷书籍竞争,尽管迷恋印刷书籍的人拒绝接受这个说法。实际上,我们对书籍产生热情的真正基础是通过阅读产生与作者的联系。贝索斯说:“我问自己:‘为什麽喜爱印刷图书?为什麽喜爱胶水和油墨的味道?’答案是这些味道使我联想起进入到书本中所描绘的世界,实际上我所喜爱的是书中的语言和思想。”

在网络信息空间出现很久之前,图书将我们带到了不可思议的另一个世界。维克托?内尔在其 1988 年的作品《迷失在书里》中写道:“书是我们最想拥有的梦想,它像梦一样有改变意识的力量。”内尔造了一个新词“游戏阅读”,用来形容那种沉迷阅读并以此为乐的着迷状态。普罗克斯宣称,电子设备绝不会产生这种催眠状态。但是,科技专家驳斥了这点。微软的电子阅读领域权威比尔?希尔深入探究了这块令人迷惑的地方的神秘所在,旨在用电脑最佳地模拟出这种状态。他试着制定了“可读性通则”,希望借此来揭开游戏阅读的神秘面纱,探明图书吸引力的背後原因。

希尔这个粗鲁的男人穿着苏格兰打褶短裙,来到西雅图一家海鲜餐馆即席演讲自己的理论。他说:“图书经过了 550 年的技术进展,一切都是为了把眼睛前 10 多厘米的东西传输到负责处理‘页面符号'的大脑区域。”他指着自己的前额说:“这是一台高分辨率扫描仪,每秒能扫描五个对象,而在对象间移动只需要 20 毫秒,而且它可以持续多个小时不断重复这项工作。”他总结了几世纪以来人们迎合这个生理学奇观,不断优化图书的过程:板型、行距、字体、版面调整......他说:“我们必须要像对待印刷一样,谨慎地对待屏幕的设计。”

希尔坚持认为,既然他的老板是盖茨,这并不足为奇,理想的阅读技术不一定是专门的电子阅读设备,而是我们目前使用的针对这个功能而经过优化的屏幕。(他用戴尔的掌上电脑读完了吉本斯的六卷《罗马帝国衰亡史》。)他说:“IE 不是一个浏览器,而是一个阅读器。人们花 20% 左右的时间用在浏览信息上,其馀 80% 用来阅读或吸收这些信息。变革已经来临,只是我们还没有察觉。”

但是希尔也承认,在桌子上一个像电视机的屏幕上阅读,并不是很好的经验。几个世纪以来,人们总结出了致胜点,那就是让你可以捧在手里或蜷曲在床上阅读的设备。像 Kindle 这样的设备装备了 167 dpi(每英寸 167 点)的电子墨水显示屏和 Caecilia 衬线字体,能够给人如同阅读书籍的感觉。带你进入书里不可思议的世界。

从本质上来讲,Kindle 是书商制造出来的阅读机器,可以为你带来令人难忘的图书购买或阅读体验,可它还是一款一直在线的互联网设备。只要手指不经意一动,就可能打断,或增强你与作者之间的思想沟通。Kindle 是第一部“永远在线”的书。

当图书终于能够实现永久连接,而比 Kindle 更先进的後续产品普及之後,会出现什麽样的情形呢?首先,它能够改变读者发现好书的方式。《长尾理论》一书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说:“图书的问题并非印刷或写作,而是读书的人不够多。”(2004 年,美国国家教育协会发布一篇研究报告中显示,只有 57% 的成年人每年能够读完一本书,不管读的是什麽书。)他希望连了线的书籍能够连接到其他书,或者让读者群能够推荐未被发现的珍宝。 书籍的这种连接也会为出版业模式带来影响,为这个发展艰难的行业带来一线希望。出版业的增长率仅是个位数,而游戏业的利润却在井喷。贝索斯说:“书籍不会出现绝版的情况,还可以缩短出版周期。”而且它也能够改变定价机制。长期以来,读者一直在抱怨新书的价格太高,72 元(9.99 美元)的新书和畅销书售价就是亚马逊的回应。你还可以低价得到名着,我就花了 14 元(1.99 美元)下载了《荒凉山庄》。贝索斯解释说,电子图书的收费较低是合理的,因为不能把它当礼物送给顾客,碍于反盗版软件的限制,你也不能将其借出或者转手出售。(不过,图书馆已经制定了旧版本电子图书的借阅程序,就像电影《碟中碟》里的磁带,这些电子图一旦书过了租借的期限後就会自动消失。贝索斯说,他不排除 Kindle 也会这样做。)

出版商反对电子图书价格较低的想法。谈到亚马逊的畅销书低价政策时,企鹅集团的彼得?尚克斯这样说:“我不会跟从这种做法。”(我对他说他所出版的艾伦?格林斯潘的着作以这个价格出售时,他似乎非常惊讶。因为他坚持不打折。)显然,亚马逊在这些书上做着亏本买卖。但是贝索斯说他能够一直维持这项计划。他说:“我们在薄利多销方面有着大量的经验,只要你确保(低价书和高价书之间的)组合行得通。”不过,主要的出版机构(它们都已经站在了 Kindle 的一边)应该放宽限制。在机场里等待登机的时候,你可能会一时兴起花 72 元(10 美元)购买一本新出版的埃里克?克莱普顿自传,而如果价格是 36 元(5 美元)的话,你肯定会买!但是,如果它卖 144 元(20 美元)以上,那你可能宁愿翻翻架子上的杂志就算了。为了方便讨论,我们首先假设价格减半可以使图书销量增倍 ―― 假设版税是一样的话,难道作者不希望拥有多一倍的读者吗?当我将这个问题抛给畅销小说家詹姆斯?帕特森时 ―― 他很早就见到过 Kindle,他说如果版税相同的话,他会选择争取更多读者。(他也相信 Kindle 会成功,他说:“婴儿潮一代对纸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 20 岁左右的下一代人已经习惯了在屏幕上完成所有事情。”)

其他媒体用来保证低价发行的方式,当然是广告。尽管这不在 Kindle 的计划之内,但是依靠广告支撑书籍这种想法却在网络上引起广泛的自由讨论。Adobe 电子出版部总经理比尔?麦科伊说:“如今,在图书中刊登广告是行不通的,因为时效性和读者群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情况随着数字化发行而改变。”另一个可能会发生的变化是,这些连了线的书被购买後,作者与书之间还可能保持紧密的联系。错误的地方可以即时得到修改。升级也丝毫没有问题,实际上,与其购买一本书进行单一的交易,你可以订阅一本书,期待作者不停补充新的内容。这也许比较适合非小说类作品。不过,小说家也有可能决定改写结尾或者修改故事的某些情节。这样,我们又可以回到狄更斯式的连载小说时代。有了这种“永远在线”的图书,可以想象作者不但可能为未来的顾客改变叙事方式,还可能进入用户的图书馆进行修改。(让我们祈祷亚马逊的安全性是可靠的,这样才不会出现《哈里波特》或《包法利夫人》被非法入侵。)

相比一些人所期待的更深远变革,这些不过是一些比较普通的发展。通过连了线的书,放在读者眼前的不再只是作者的单向传播,还有很多人做伴,不论这样的结果是好还是坏。 跟思考过书籍未来的人谈话,你会反复听到一句话:读者将会当众阅读,作者也将会当众写作。当然,读者已然在文学界里扮演着更加突出的角色,成为博客、网络论坛和亚马逊评论里的主角。有了联网的阅读设备,这种情形将会增加。图书未来研究院的负责人、数字媒体先驱鲍勃?斯坦说:“图书俱乐部可以在书里面举行聚会。”该基金赞助机构就设在他位于纽约布鲁克林的住宅内。最终,这个想法不断发展,读者社区会成为整个阅读过程的一部分。

斯坦认为这对于作者的意义更为重大 ―― 有些作者依然是坚定的传统主义者。他说:“作家躲在安静的角落,吸取资料,最终把它们综合成为 300 页独一无二的内容,对于这个过程,将会有什麽改变?”他的意思是,就像皮制书签所经历的复杂过程,作者的权威形象将向 Web 2.0 的集体智慧让路。该研究院的副院长本?韦尔什鲍说:“原作者这个概念将会改变,变得更像一个过程而非成果。”

这种情况已经在网络上发生了。像安德森、约翰?巴特尔(《搜》的作者)和纽约大学教授米切尔?斯蒂芬斯(正在创作一部有关宗教信仰的书)等作家不再躲在房间埋头写作,他们已经受益于从自己在博客中获得的反馈和意见,并开始利用这些资料写作新书。 数字图书馆联盟总裁彼得?布兰特利说:“这种互动的可能性会重新定义原作者这个概念。”同一些拥护公开地写作的人不同的是,他并没有放过小说家。他说:“迈克尔?沙邦不得不重新思考他该如何为这种媒体写作了。”布兰特利认为未来的写作将是一种维基式的协作,作者不再拥有唯一的写作权威,而是变成一个“超级用户”,一个创作团队的领头羊。(虽然还是很难想象这种情景会消失:孤独的作家整天呆在星巴克咖啡厅里苦苦构思,而电脑的 Wi-Fi 并没有接入互联网,之後当他再次露面时,手里已经拿着创作的杰作。) 如果考虑到电子阅览器正在趋于成熟,旨在实现图书馆完全数字化的大量工作正在进行当中,以上所有这些影响将会更加深远。亚马逊当然也在推进这个变革过程(它创办了书中搜索项目,人们首次可以在书山书海中搜索自己需要的东西)。但是,作为一家无需掩饰的书商,其目标与 Google 和开放内容联盟等不同。Google 的使命是收集和整理全世界所有信息,而後者希望全世界的图书都以完全非专有的方式数字化。(联盟发起人布鲁斯特?卡勒把其公司卖给亚马逊而掘得一桶金,不过他对于 Kindle 的数字版权管理并不满意。他选择的电子图书阅读设备是每个儿童一台笔记本电脑基金会设计的廉价 XO。)这一切惹来官非,令这个很受欢迎的举措被叫停,尤其备受关注的是,一个出版商组成的联盟与作家协会共同提出了着作权侵权诉讼,他们控诉 Google 将书籍扫描进它的数据库。

不过,未来的趋势肯定是要建立一个庞大的互联数字图书馆後台,为未来的电子图书设备提供比整个城市的图书馆还要多的内容。新闻记者凯文?凯利在《纽约时报杂志》的一篇极具争议性的文章中写道,目标是要让“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获得人类有史以来以各种语言创作的全部着作”。

Google 已经扫描了密歇根大学和纽约公共图书馆等合作夥伴那里的百万部图书,并存放于其数据库中供人们查找。(不久前,我妻子想找关于瑞典博物学家佩尔?卡尔姆最早的英文版日志的资料,他曾在美国处于殖民时代的时候在当地旅游。结果,不到两秒钟,Google 就给出了 1771 年出版的这本书的完整内容。)

纽约公共图书馆的 CEO 保罗?勒克莱尔说,他参与了一项来自牛津大学的“电子启蒙”学术工程,该项工程的目标是汇编启蒙时代每个重要人物的所有着述和相关信息,包括有关杰斐逊、伏尔泰和卢梭等 3,800 名 18 世纪作家的附注释文本、信件和评论。所有这些资料将会交叉关联,还会提供搜索功能,就好像把图书馆的一个小房间压缩成了一个活的文件。他问道:“如果换了在以前,怎麽可能做到这一切呢?”

试想一下:如果所有图书都经过这种数字化处理会是什麽样的情形。凯利写道:“阅读变成了群体活动,读者可以共用书签,旁注可以被公开……这个世界性的庞大图书馆以一种非常新奇的方式变成了世界上唯一的一部书。”

Google 的员工已经想过这种连接会对人们的阅读方式产生什麽样的影响。图书搜索项目产品总监亚当?史密斯说,这个过程就是要“根除图书是一个封闭容器这个观念”。他的同事丹?兰辛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运作过程:假设你想更了解中东,于是你开始看书,书中说 1981 年黎巴嫩某事件中发生了一些事情,作者用自己的观点叙述了该事件。但是他的观点并不等同于“真正”发生了什麽事。当时有报纸报导了该事件,也有持不同观点的人写过相关的着述,也有人提出其他不同的看法。只要动一动手指,你就可以把所有这一切联系起来,这完全改变了人们做学术或深入研究某个题目的方式。你能够得到世界上的所有信息、所有出版过的图书和所有的图书馆。

Google 内容合作总监吉姆?格伯认为,让自由派人士去评注保守派安?库尔特的作品,为每个他/她认为不正确的论点提供一个反驳的链接,这可能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想法。如果你愿意的话,这些评注也可以编进书里,并且可能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这可能会令库尔特非常高兴,因为如果你想看反对意见的话,就必须买她的书。)

传统主义者非常反对以上所说的这些现象。2006 年 5 月,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读了凯利的文章《可怕的设想》而感到震惊,并决定捍卫传统主义者的地位。他在一次书商大会上提到“印刷、装订和付费的图书”是典范,并担心读者和作家越来越像个坚持和乖戾的隐士,拒绝走出来,沐浴在後古登堡时代充满电子味的阳光之中。(实际上,研究表明频繁使用互联网的用户,读书数量比非网络用户多得多。)他宣称传统图书的“边界”不应该被打破。他认为,装订页面的硬纸板不单是封面,它是堡垒,所有持相同观点的人都应该“保卫这个堡垒”。

诚然,这个堡垒还会继续屹立很长时间。书籍的完备技术以及我们对它的热爱,会使书籍在未来许多年内依然是必需品。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永?的。微软的比尔?希尔作了一段有节奏的重复段,描述书籍既耗费能源又浪费资源的生产流程。我们砍伐树木,运到工厂,粉碎成浆,把纸浆运到另一家工厂压成纸张,再将纸张运到车间喷上脏油墨,然後切割纸张、完成装订运往世界各地。他问道:“你真的相信 50 年以後我们还会这麽做吗?”

答案可能是“不”,这也正是 Kindle 充当重要角色的原因所在。贝索斯说:“这是我们所做过的最为重要的事情,选择高度发展的图书作为改进的对象,甚至将来有可能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这是一件很具野心的事情。”当然,只要电池不断电。■ WAITING FOR THE SUN TO RISE 黎明尚待到来 中国阅读器生产商在技术方面充满信心,但产品销售又如何呢? 撰文∕张沛(上海) 面对《新闻周刊》有关“Kindle 阅读器发售几天后便卖到断货”的报导,生产易博士电子书的广州金蟾软件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总裁杨洪显得有些无奈。根据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数据,2006 年底,仅手机彩铃、手机铃声、手机游戏、手机动漫的收入就已经达到了 80 亿元人民币(11 亿美元)。杨洪表示,阅读器市场目前每年能有几亿元就已经很不错的了。

在技术上,包括杨洪等中国阅读器生产商对自己的产品毫不示弱。阅读器生产商博朗 副总裁廖旋表示,Kindle 所具备的技术,国内生产商大都已具备,甚至也已经研发出样品,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生产商并没有像 Amazon 那麽强大的电子书内容资源。杨洪表示,中国的“电子书资源数据不够新不够全” 。

盗版是让内容供应商接不上轨的主因。书籍数字化使得盗版成本空前降低,而将图书转化成阅读器的电子格式无疑更加大了盗版的风险。对此,杨洪表示,许多出版商都不愿意将内容对接阅读器,害怕盗版从中插手,钱没赚到,还影响了纸书的销量。

虽然中国政府已在 2005 年出台了由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共同制定的《互联网着作权行政保护办法》,2006 年中国国务院又根据着作权法的授权制定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希望以法律法规来保护数字版权和网络的传播权。但隶属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承担着将集团内数十家出版社的纸书数字化业务的易文网副总经理张国强认为,尽管这些条例能够适用于阅读器的内容侵权案件,但诉讼手段的成本对出版商而言太大,程序也很麻烦,不便于采取,在利润并不高,盗版又猖獗的情况下,做阅读器的电子内容并不划算。

对此,上海书店出版社社长王为松表示同意。他进一步补充道,纸质出版物有确定的印数,这使得利润分成可以依约而行,而阅读器上的电子书却无确定的使用量可查。在利润分成模式不明朗的情形下,很多出版社、作者等版权所有者都对通过阅读器传播电子书存在疑虑。 另外,相对于网络出版,阅读器用户至今还是不太接受内容的收费。杨洪表示,他们提供的电子报基本上仍是免费试阅。他估算要到经常使用者达到 5 万时,才有收费的可能,“目前时机还不成熟”。 除此之外,不少用户也认为中国生产的阅读器仍有很多需待改善的地方。在中国传媒大学就读研究生的尹婷则表示,阅读器中的电子书比纸质印刷的书不仅数量少得多,而且内容窄,更新也比较慢,这样的产品怎能说服用户付费呢。

尽管面对种种难题,阅读器经营者们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各地出现了很多文学原创网站,并形成一大批付费的阅读者。以中文在线 2006 年创立的“17K 文学网”为例,其注册用户便已超过 1,000 万人。而中文在线则会选取文学网上网友发布的内容,集成为电子书,提供给包括阅读器、手机、MP4 等移动设备作为内容。对此,杨洪表示,养成网络阅读和创作习惯的用户无疑是阅读器的潜在用户,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形成了付费的习惯,而随着这一群体的形成,阅读器的产业链也将逐渐清晰。

除此之外,电子报纸也是中国阅读器生产商大力拓展的领域。包括易博士和津科等都在做着数字报纸方面的探索。对此,王为松表示,通过无线网络,阅读器能够随时随地接收内容更新,尤其能够及时传递极具时效性的财经信息。因此,财经类电子报纸、电子杂志都比较适合阅读器阅读。他更指出,在中国,教育市场才是阅读产品的主流。如能将教材教辅内容塞进小小的阅读器,它将展现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

生产翰林电子书的津科公司总裁李庆诚表示,中国在近期内出现像 Kindle 那样热销的阅读器,可能性微乎其微,目前中国阅读器的总销售每年不足 10 万台。他预测,2009 年後,产业链将由于整体环境的优化而真正成型,中国阅读器的总销量可望达到每年 50 万台。届时“黎明终将来临”。

■ NOT CLOSING THE BOOK ON THE CHINESE MARKET 进入中国市场尚遥远 Kindle在美国市场势头凶猛,亚马逊会否在中国乘胜追击? 无疑,Kindle 在美国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他们是否会乘势进军中国市场?《新闻周刊 中文月刊》张沛就这个问题简短地采访了亚马逊中文站电子商务部项目经理陈昱。以下是摘要:

张沛:亚马逊会在中国引进 Kindle 吗? 陈昱: 由于中国的网络目前无法支持 Kindle 接收数据的无线传输,它暂无缘中国市场。而且,按照亚马逊的规划,电子产品在美国以外的发布路径通常是按照欧洲 —日本 —中国大陆的顺序,Kindle 在欧洲、日本市场尚未投放,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更是遥远。 中国有没有人订购 Kindle? 打电话来的消费者不少,但实际采购的并不多。由于在中国目前还不能直接订购 Kindle,每件约 140 至 200 元的转运费,就已经大大限制了中国人的购买欲望,消费者普遍都会认为价格偏高。即使有少量订购的人,由于目前无法在中国使用,也许他们只是出于收藏的目的。 中国市场关注 Kindle 的主要人群是哪些? 这类人一般是年龄在 25 岁以上、月收入超过 3000 元,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良好的英文阅读能力,并且对于英文原版商品感兴趣。他们都处于社会的中高层次。 假如中国网络能够支持 Kindle,是否意味用户即可从亚马逊同步更新内容? 说到底,Kindle 还是一个发布 Amazon 虚拟数字内容的工具。而 Amazon 目前采用的是全新的出版方式,其数字内容若要在中国推出,就会关系到方方面面复杂的法律问题。如果中国能制定明确的数字发布准入条件,就会利于厂商的操作,消费者也能得到来自亚马逊的内容更新。■

两个北京城,两种北京人

在黄金时代,那些最高月收入可达八九千的计程车司机,是地道的北京二环内的市民,他们才是真 正骄傲自信爱吹牛的北京人,摇滚乐队曾为他们写过《北京的士》。当月收入逐渐被压缩到三千甚至两千元时,他们的骄傲和优越、他们的纯正北京成分被一点点压 榨。今天,只有延庆、怀柔、顺义、大兴这些远郊区县的人才愿开出租…

文◎黄章晋

小地方的人对北京的崇拜敬畏,是从北京旅游大巴司机那里开始的。在去长城的路上,去十三陵的路上,那个戴着墨镜一直绷着脸的司机,行过半程后才会接过导游的话茬,他每句话恰到好处的停顿,必是满车的大笑,车内反 光镜上,是他墨镜下半张不动声色得意的脸。每天他都要面对一车没见过世面的新人,每天都有一批人满意地回去,把他的段子拙劣地复制给自己的同乡。

就这样被你征服。

其实,那些老被提起的,最传奇的北京计程车司机已经消失好几年了。曾经,他们要那些初到北京,刚刚看过广场的外地人无法合拢下巴:所有新闻联播中经常出现的名字,都像是他们从开裆裤时代就知根知底的玩伴,为不伤害外地人的自尊心,他们总是不经 意地轻轻谈起,一点没有炫耀的意思。一度他们是善于自我批评的北京人眼中,好面子爱吹牛的北京人的典型。

至少从2003年之后,这些人就消失了,抱怨交通、抱怨员警、抱怨市政才是他们的口头禅。–用”他们”是不准确的,因为”他们”早已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

在黄金时代,那些最高月收入可达八九千的计程车司机,是地道的北京二环内的市民,他们才是真 正骄傲自信爱吹牛的北京人,摇滚乐队曾为他们写过《北京的士》。当月收入逐渐被压缩到三千甚至两千元时,他们的骄傲和优越、他们的纯正北京成分被一点点压榨。今天,只有延庆、怀柔、顺义、大兴这些远郊区县的人才愿开出租。虽然这个职业北京只对持有北京18个区、县户籍的人开放,但北京计程车司机已成为全国 相对劳动强度最大,收入最低的人群,迟早有一天,北京会像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一样,所有计程车司机都是真正的外地人。

网上流传的一个北京心目中的中国地图,颇能反映典型北京人看待外地人的心态。不过,任何一个 准备在北京扎根的外地人,一定会惊讶于某些北京人的认真强调和纠正,我不是北京人。他们口中强调的北京人,是那些生长于胡同、住在大杂院里的、”儿化音” 特别重的老北京人。强调自己祖籍和生长单位的北京人,是大院北京人:军队大院、学校科研院所大院、政府机关大院……他们口中北京人的缺点,你往往最早从他 们身上发现,而且体现得比北京土著–胡同北京人远为强烈。

他们有足够理由瞧不起胡同北京人。胡同北京人可吹的,只有关于这个城市的种种和各种小道消 息:他本人的经历和他祖先的经历。–甚至,你已经没有多少机会听胡同北京人慢悠悠的吹嘘,他们正在被成片地连根拔起,搬迁到通州、昌平等边远郊区,回迁 到二环内的,也失去滋养他们骄傲的土壤。他们住在被周围大院分割的矮小板楼当中,北漂人的租金是他们收入的重要来源,他们可吹的资本实在越来越少。

这是一个文化上被重视,特别是被傻老外们重视,而在现实生活中被日益挤压,甚至可以忽略掉他们存在的一群人。就如那些能吹善侃的北京计程车司机从这个城市突然消失一样。如果你不同意我的判断,我可以把标题中的”两种北京人”改为”2.5种北京人”。

不错,你会看到太多关于老北京文化的讨论,甚至许多才踏进这个城市还拿着暂住证的文化人热烈 地参与各种会、局,讨论老北京的保护问题–尽管他们被老北京认为要对北京各种吃食日渐变味而不再正宗承担责任,尽管他们大都对自己故乡的老建筑该叫什么 名字都不甚了然,甚至他们不曾进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四合院。

–所谓的老北京,甚至需要拿着暂住证的外地人起哄呼吁保护的老北京,其实只是一个文化和旅游的符号,一个想像当中的存在,而非真正存在实体。北京真正意义上的四合院其实存在而不需要任何人保护–那里住着各式各样的城市新贵。

大院北京人才是真正拥有强烈身份优越感的人群,他们是这个城市,甚至这个国家的真正精英和主宰,并不显山露水–如果你知道北京四环内三分之一的土地为各种大院占据,那么老北京的文化是二环内的胡同和四合院文化这种误解,是多么的可笑和荒唐啊。

大院北京人很多时候并不是吹牛,这个城市的各个部委、各个事业单位、各个文化机构、各个学术思想圈、各个顶尖艺术圈……这个国家最有话语权的人,不是他们的发小,就是他们的大学同学。

他们是谦逊而低调的一群,甚至他们感觉不到自己是这个国家真正最有话语权的一群,因为他们从小就习惯了代言这个国家。不是吗?这个国家过去五十年来 的个体历史记忆,基本就是这个群体代言的,虽然他们只是真诚地讲述自己的故事,一不小心,他们的经 历就变成了全国人民的共同记忆:他们中小学时骑车在大院中呼啸来去,他们被红色风暴呼唤到大街上,他们被卷到上山下乡的广阔天地,他们青春激情冷却后返回 城里,他们留洋读书或下海经商。

尽管他们从不是一个声音,但他们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变成一代人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他们 《梦开始的地方》变成一代人的”梦开始的地方”,他们的《血色黄昏》变成一代人的”血色黄昏”,他们的《渴望》变成全国人的”渴望”,他们《激情燃烧的岁 月》变成全国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的《北京人在纽约》,不小心就覆盖了其他地方出国留洋的记忆,就连对体制的反叛,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也是来自他们的王小波。

即使混得再不济,当你与这个城市、这个国家公共部门的普通人打交道,你总会撞上他们平静而见多了大世面的脸。

尽管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完全是过着体制外的成功而幸福的生活,但种种蛛丝的脉络联系,你依然可以寻找到他们体制化生存的痕迹。无论如何,他们是这个体制的象征,他们的全部生存方式,是体制对这个时代的适应的全部,我相信这不会是一个错误判断。

也许这是一句极端的概括:只有大院北京人,才是这个城市真正的存在。那些所谓的真正的老北京,多少只是作为一种文化标本而存在,需要你骑车费尽心力在南半城才能找到。

体制北京和体制内的北京人,是第一个北京城和第一种北京人。是水面上的半个北京和水面下的全部北京。每年,只有其他地方的极少数幸运儿被它吸收进来。

吸引中国人的,是另外半个北京,它吸附的人群,构成了另外一个北京和另外一种北京人。

没有人认为,北京是一个机会比广州、深圳更公平的城市,但也没有人认为,会有一个城市能像北 京一样可以寄托如此之多浪漫狂热的想像。在中国所有城市都患有文化贫血症的今天,惟有北京才有资格说,自己是有文化和有底蕴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对无 数有文化理想和抱负的中国人来说,实在如巴黎之于法国。

这半个北京,首先是一个容易给人强烈错觉的城市。

你混迹任何一个北漂的圈子,都会有种身在中国舞台中央,不!世界舞台中央的错觉,历史的聚光灯将迟早打在你身旁那几个人的头顶。未来的领袖们、诺贝 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们、普利策奖的获得者们、苏富比拍卖会最高拍卖价的画家们、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们、三十五岁时就进入首富排行榜的科技新贵们、高考试卷上 一定会被问及其生平的理论家们、以及夹着一卷纸像上访群众般徘徊在大学和研究院门口的推翻了爱因斯坦和牛顿的体系的思想家们–所有将来会牛逼的人物,你 一定会遇见几个吧。

每天,这样的人,都会从这个国家的各个地方,扛着行李,从巨大的火车站被释放到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

对投身于这个城市的艺术青年、思想青年、IT青年们来说,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最终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都像月亮与霓虹灯一般遥远,但他们身边永远有奇迹在不断上演,这就是这个城市巨大的魅力之所在。

这半个北京,更根本的特质,是一个体制外的,气候上属于北方而观念习惯上日渐南方化的城市。 在这半个北京,信奉的是个人的公平和努力,机会对所有人公平敞开,在这半个北京,一个”北漂”也许一辈子交道的物件,都不会有几个真正的北京土著。这半个 北京,也是它吸引的人眼中平凡的城市,一个可以与广州、深圳、上海平等比较的城市。

是的,他们主要工作生活在朝阳市和海淀市。对多数已近成功和稳定下来的新北京人来说,这个城市的三环以东和四环外西北的写字楼,是他们身体的寄居之地,这个城市的酒吧街和各个艺术工厂,则是他们的灵魂和精神的滋养栖息之所。

天安门、故宫、长城–这些北京在外地人心目中的关键字,离他们非常遥远,像是另外一个城市。对于身边的”二环市”,他们要么是上下班时路过,要么只有后海的酒吧街可以去偶尔逛逛。

他们经常会以自己的收入傲视”二环市”的公务员,会同情地看待”二环市”那些被拆迁和即将被 拆迁的土著,他们以为自己是这个城市的精英和主流。没错,这个城市几乎全部非官方的声音,都为新北京人包揽,我们前面说的第一种北京人的声音,正被他们以 空前的速度稀释。今天,关于这个城市物价、房价以及种种生活好与不好的感受,主要就是他们发出的。

他们是这个城市生长得最快,而且对这个城市面貌剧烈改变最重要的推动力量。

最近,因为奥运临近,这个城市正在进行一场北京传统饮食的英语标准翻译的讨论,我想,讨论者可能从没考虑过市场调查,如果以市场论英雄,我相信应该是水煮鱼–这种要四川人完全陌生的北京川菜,才应该是真正北京风味饮食的代表吧。

为什么我对这个国家和社会变迁力量充满乐观?因为我看到水煮鱼轻易就打败了豆汁、卤煮这些难吃的东西,在北京这个口味顽固的城市。(南方周末)

美国为中国奥运算账:25倍于美投资值不值?

北京奥运,可谓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最具意义的一次国力彰显。

而430亿美元的账单亦可谓前无古人,让世界咋舌。如此大的手笔,除了以振国威的“面子”,当然也有经济考量的“里子”。延展经济学中对“人是理性的”假设,承办奥运的经济学理性出发点是以投资拉动内需。那麽“奥运投资”从经济角度到底值不值?奥运後对中国经济有什麽影响?以上问题不仅国人关心,美国媒体也纷纷为中国奥运开算经济账。

CNN一个名为“北京奥运每分每毛”节目采访了不少相关人士,在赞叹北京奥运之盛大的同时,节目也将中国的健康及教育支出作为算账的参照系。

数据显示,中国奥运逾400亿美元开支,相当于2007中国卫生医疗支出97亿美元的四倍,是当年中国教育支出157亿美元的三倍。

依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和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7年两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按照1:7的汇率,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约相当于美国的1/4。2004年雅典奥运开支 160亿美元,2000悉尼奥运开支15亿美元,亚特兰大奥运会开支17.2亿美元——北京奥运开支是雅典奥运的3倍、悉尼奥运的27倍,亚特兰大奥运的25倍。

节目由此发问,“北京奥运为中国创造了更多机会,还是让中国失去了更多机会?”这是个略显尖刻的提问,潜台词显然是中国如果将这笔钱用于加强国民福利、增加健康和教育支出,恐怕更加福泽深远。

一本帐,总有不同解读,基础设施、改善空气质量的支出亚特兰大恐怕都不需要考虑,但即使如此,客观地讲,北京奥运也确系大手笔。虽然不必陷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谁有理的是非之辩,但参照不同角度的帐目,关键是对自己有所启发。

那麽奥运投资对中国的经济拉动作用到底有多大,赛程过半的奥运结束後,中国经济又会受到什麽影响呢?美国《商业周刊》为北京奥运算了这样一笔经济账。

商业周刊13日的文章认为,奥运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恐怕非常有限,因此奥运後经济因为投资回落而导致中国经济增长暂缓的可能也非常小。换言之,无论是奥运经济,还是奥运後经济,恐怕有些假命题之嫌。

分析指出,北京奥运要发挥拉动中国经济的作用,那麽前提是“北京”必须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相当的权重。但是,北京的人口只占中国的1.1%, GDP只占中国的3.3%,即使把中国筹备奥运以来的相关支出计算在内,总支出的430亿美元平摊到过去四年,也仅相当于中国年平均GDP的0.3%左右,由此奥运对中国经济拉动作用应该非常有限,而奥运後经济“砰”一声落下,也不太可能发生在中国身上。

根据历史经验,奥运会後,主办地的经济往往出现相对短暂的增长停滞。这主要是因为筹办奥运带动投资,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随赛事结束而骤然降低。对于中国奥运後的经济,外界也有不少类似的担忧,指称北京奥运後,中国经济可能面临同样“奥运後原地小踏步”。

毋庸讳言,中国经济当前确实忧虑重重,很多基本面因素将影响中国今年的经济和金融前景,包括下滑的企业利润,大幅缩水低迷不振的A股, 令人担忧的房地产泡沫。但是,把中国将面临的经济增长放缓归咎到“奥运後”身上,若非杞人忧天,也有转移重点之嫌。

还是借用美国人为中国算的帐,《商业周刊》最新一期有这样一段评述。

“举个例子,中国800亿美元规模的家具产业,因为奥运会增加了很多订单,比如那些奥运村桌子、沙发、床具。但是,想比于(因为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带来的对美出口订单的损失,这些增加的机会微不足道。美国家具订单约合中国2300亿美元年家具出口额的40%。”

因此,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奥运,而是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是提振内需。

如今在全球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的矛盾命题下,中国宏观调控方向仍不明朗,担忧不应该被夸大,但保增长还是抗通胀,会不会步入滞胀,会不会迎来中国奇迹暂告休整的时期,绚烂的奥运焰火显然并不能燃化悬疑。

奥运,如同一场盛宴,以盛宴庆祝成就,普天下同理,中国当然有庆祝的理由,而奥运对于民族士气的提振,恐怕也不是一笔笔账目可以算清地。

但奥运,不足以成为将披荆斩棘的中国经济的宝剑;奥运结束,也不足已成为拖累中国经济的後腿。

中国上半年的出口已经从去年同期28%的增速降低到了22%,标准普尔预计,中国经济增速将从去年的11.9%回落到9.9%,并且可能在2009年继续降低到8.6%。而正如笔者此前多次提到的,中国的内需很大程度上挚肘于公共福利建设。

奥运结束,一场欢宴散去就让他散去,是时候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完善中国的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完善财税政策和提振内需上来了。(完)

路透社中国/赵岩
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及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曾任路透社北京记者站中文组组长,现旅居美国旧金山。
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北京不遗余力保护奥运赞助品牌

在北京的奥运会现场,你可以喝可口可乐(Coca-Cola)饮料,吃麦当劳(McDonald)食品,乘坐大众汽车(Volkswagen)的奥运专用车,在超大的松下(Panasonic)平板电视上观看各类赛事。此外,你还使用某某牌的电梯,由某某牌的警报器提供火灾警报,享受某某牌空调带来的清凉,并在某某牌的水龙头下洗手。

有点晕吧?但在奥运会的世界里,这种困惑就像太阳从东边升起一样,在所难免。

只有支付数百万美元的奥运官方赞助商才能在奥运会上宣传自己的品牌,为了确保这一点,奥运会组办者把非赞助商的产品标识都用胶带纸盖起来。

在奥运会的新闻中心、运动员村和运动场馆的洗手间,大大小小的胶带纸把灭火器、电灯开关、自动调温器、卧室床头柜、洗手液盒以及小便池的商标都遮盖起来。在一个大型会议厅中,台电实业(Taiden Industrial)翻译耳机的商标被盖上了,附近洗手间里的美标(American Standard)水龙头商标也被盖了,大厅的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电梯也遭受同样的命运。

甚至连北京奥运主新闻中心(Main Press Center)附近的北辰洲际酒店(InterContinental Beijing Beichen Hotel)也未能幸免,楼顶的招牌被一幅奥运横幅蒙上,因为这家酒店不是奥运赞助商。北辰洲际酒店的发言人盖瑞.罗森(Gary Rosen)表示,公司并不介意遵守奥组委的品牌宣传限制规定,因为酒店一直计划在奥运会结束后再正式开业。

国际奥委会表示,这种“品牌保护”对奥运会来说十分重要,有助于向企业筹集资金,确保赛事的运转和发展。奥运会收入的40%来自于赞助商,其余来自转播权、票务和授权经营收入。外界认为北京奥运会是有史以来商机最大的一次,据体育市场营销组织Octagon公司估计,本届奥运会赞助商以现金、商品和服务等方式的赞助价值约15亿美元。

国际奥委会表示,北京奥运会的品牌保护方式与历届奥运会保持一致。通常来说,对国际奥委会赞助商品牌保护规定的具体落实措施主要由奥运举办城市来定,不过,有证据显示,中国在这方面比历届东道主做得更严格。在很多情况下,与奥运赞助商产品并不形成任何竞争关系的商品,其商标也遭蒙面。

“我很惊讶,组办方把尺度定得如此严格。” 日本松下电器工业公司(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的发言人Toshihiko Shibuya说,“他们做出努力,不让那些和我们的产品同属一类的产品品牌名出现在奥运会上,对此我们感到很满意。”

但他觉得“非常奇怪”,居然连洗手间设施的品牌标识都被遮盖起来了。

只有十几家所谓的奥运全球合作伙伴才能享受范围最广的奥运名称及标志使用权,如可口可乐、麦当劳、Visa和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等;而奥运本土合作伙伴,如中国银行、大众汽车和阿迪达斯等,只享受举办国境内的市场营销权。

在北京,有时候组织者还要保护一些赞助商不受其他赞助商的影响。举例而言,松下电器的Shibuya说:在运动员村,我们发现虽然房间里用的是松下电冰箱或松下洗衣机,但松下的商标被盖了起来,因为那些产品的本土赞助商是海尔公司。这个现象很有趣,但是政策就是这样的。

人们会很自然地想知道,胶带纸下面盖的是什么。一些好奇心重的记者甚至揭开了几张胶带纸一探究竟。

不过,旧的胶带纸被撕走后,新的又很快出现--这多亏了那些负责贴胶带的中国员工。“我们派人在那里检查并更换胶带纸,确保品牌保护的有效性。”主新闻中心负责该项工作的中国官员说道。他只说自己姓杨,也不愿意透露有多少人从事这种工作。

国际奥委会一位发言人表示,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制定了周密细致的品牌保护方案”,“不仅保护本届奥运合作伙伴通过赞助取得的权益,同时也继续遵循《奥林匹克宪章》(Olympic Charter)中做出的规定”,即在举办赛事的场所限制非赞助商品牌的出现。此外,所谓的“埋伏式营销”也受到严格监控。“埋伏式营销”就是非赞助商通过各种手段将自己与奥运会联系起来,或者在运动员服装上打擦边球;这些服装上的标识必须经过授权,且大小和位置都有明确规定。

北京奥组委官员对这些规定也并非完全生搬硬套。举例而言,在著名的国家体育场“鸟巢”,洗手间卫生用具上的TOTO商标没有被遮盖起来,负责协调该馆赞助商问题的官员伍凯峰(音译)说:“我们跟国际奥委会讨论过,他们同意鸟巢场馆内的这些品牌不需要用胶带纸遮盖,这样便于清洁,能让场馆看起来更舒服。”

Jason Dean,华尔街日报

京奥,美国媒体的一次教育经验(2)

中美奖牌之争为本届奥运的看点之一。奥运开幕一个多礼拜来,中国队在金牌数上均暂时领先美国队,中国运动员亮眼的成绩,是否多少提升了外国媒体对中国的印象?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公共政策学院授课、同时为专栏作家的普雷特对多维社表示:“中国运动员的杰出表现,我们多少事先都听闻了,因此我认为更有价值的是那些在奥运背后的故事,如村民的故事、中国值得重视的地方等等。”

普雷特解释这些背后故事的重要性。“美国媒体在近几年才将新闻雷达伸向中国,因此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历史没什么概念,我们必须被告知,如这个人是如何在鸟巢里表现优异,这些人们又是如何在胡同里过生活,都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那么,美国媒体至今的表现如何?是否从多方角度去报导中国呢?普雷特对多维社说:“去年,我和另一位媒体人共同在新加坡出版了一本批判美国媒体的书,但是现在我不批评了,因为我认为美国媒体到目前为止做得很好。”

普雷特曾表示,深入了解中国对美国总统候选人来说也是一项重要的课题,而今年举行的北京奥运,正好为美国总统候选人提供了一个更加认识中国的时机。

普雷特说,这场北京奥运来得正是时候。奥运过后,紧接着便是美国两党的党代表大会,两位美国总统候选人将步入四年一次竞选活动的高潮,这场历时长久的总统竞选也即将走到终点。

普雷特认为,下届总统必须将焦点放在亚洲,因此,让共和党提名人麦凯恩与民主党提名人奥巴马记得亚洲持续增强的重要性,是件好事。

事实上,普雷特表示,对下届总统来说,他的首要挑战便是让美国与亚洲、以及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成为优先的施政,因为21世纪的政治地理学重心无疑已经移往亚洲,普雷特说,当上个世纪属于美国时,新的世纪无疑地是属于亚洲的。

幸运的是,美国与这个地区的关系可能比起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关系要好。即使以往总是棘手的中国关系,也在克林顿、布什以及胡锦涛政府的努力下,反映出正面向上的趋势。

而如今,不只是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也有所改变。普雷特对多维社表示:“五年前,一个中国共产党学校的人问我,怎样提升中国的形象,我提出两个建议,一个是改变政策,例如想办法改变人口稠密度或是施政方向。”

“对方笑说,我们不可能这样做,我说,那就把重点放在媒体形象上。我告诉他,外界每一次在网路上见到中国,就见到天安门、坦克和示威,这样的照片必须被换掉。”普雷特说。

普雷特认为,自从筹备奥运以来,中国的形象已有了改变。“猜猜怎麽着?中国现在有了新的照片。他们有了鸟巢、有了奥运。现在想做中国纪录片的外国媒体,更愿意将鸟巢摄入境,而不是首先想到天安门广场。”

不过,当媒体涌入北京、全世界目标对准中国的同时,中国的一些问题也将被更多人瞧见。对于中国如今大幅暴露在世界眼下,普雷特认为是很好的一件事。他表示,超过全球总人数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连大部分专家都无法反驳中国将成为下一个超级强权的说法。

“我们在见到中国这个超级势力的同时,也必须去了解中国不是这么统一,中国是有非常多的内政问题的。若光只是报导奥运,没有办法见到如官僚体制、贫富差距等问题,奥运主要呈现出的是中国的伟大。”普雷特对多维社说。

普雷特涉猎领域为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印尼与澳洲事务,文章固定出现在《檀香山广告人报》、《香港南华早报》、《新加坡海峡时报》、《西雅图时报》等媒体中,他也是亚太媒体网路(Asia Pacific Media Network)的创始人,目前正在撰写一本评论中国未来的书籍。

(多维柯宇倩)

2008年8月18日星期一

刘翔是人不是神

我错过了一张8月17日奥运男子110米跨栏预赛的门票。所以我错过了今天刘翔黯然神伤退出比赛的一幕。

不过在网上第一眼看到关于刘翔的消息,还是觉得有些意外。因为我想象过罗伯斯大力爆发、刘翔屈居第二的情景;或者和大多中国人一样,我也想象过刘翔犹如一支红色的火箭,急速越过终点,然後仰天长笑,身披国旗舞动全场的情景。但现实是,几秒之内所发生的一切,颠覆了我和许多人的想象。

我不用为那张面值200元人民币,但被炒到160美元甚至600美元的刘翔预赛的门票买单。但谁要为颠覆我的想象力买单?

自奥运一开始到今天110米栏预赛之前,为抢新闻而争破头的媒体和网站们打出了诸如"刘翔10天内将达到最佳状态"等等的标题,网上更是到处流传刘翔的神奇助跑衣的帖子。尽管罗伯斯的实力大家心知肚明,但似乎所有的意向是刘翔又将创造奇迹。今天的一切说明,刘翔是一位运动员,一位凡人,不是神话。但众多国内媒体似乎一直不愿承认这一点,并且一直在向读者灌输相反的理念。

再看到类似"上帝之子菲尔普斯"云云的新闻标题,我真的很想笑。一方面,部分媒体与评论员在不懈地强调,菲尔普斯就是一个人,只不过胳膊长了点,脚大了点;另一方面,报纸和新闻网站编辑们却又在刻意地把菲尔浦斯神化,这与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称雄後,中国媒体对其的神化如出一辙。

然而无论菲尔浦斯还是刘翔,运动员都会走过运动生涯的巅峰,会像夕阳一般慢慢光辉不再。很难想象,到时的新闻标题怎麽写得下去。

再说刘翔,在稍後的新闻发布会上,已有明确消息称他不会参加今年在欧洲的系列赛事。以後的比赛就更不好说。我们愿意相信"刘翔将回来"的豪言,但刘翔作为一个正常的运动员,如果不断地遇到伤病,会将缺席很多比赛,甚至有可能不得不退役......就像今天发布会的消息,刘翔已经伤到不能比赛的程度。

按刘翔教练孙海平的说法,刘翔是在这个周末突然伤势加重。教练和医生今天开赛前,用了冷冻的方法,试了喷雾,甚至在比赛前他即将进入检录室时,还为他做了按摩。结果未能奏效。

但为什麽, 在比赛前我们对此知之甚少?媒体一边倒地报导,使国人事先对刘翔的伤病少有了解。否则今天在他退出比赛的时候,鸟巢的现场可能会少一些惊愕失神甚至痛哭失声的观众,而会多一些表示支持的掌声与欢呼。而孙海平在周日放出的"刘翔跟腱发炎,可能影响发挥"的口风,似乎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并未为媒体轰轰烈烈的“造神”运动降温。

实际上,从始自终,事实只有一个:"刘翔是个人,他也可能输。"

其实,所有的运动员都是人,都会输。

不但是中国的,美国的运动员也一样 。在过去几天之内已经被誉为“最伟大的奥林匹克运动员”的迈克尔・菲尔普斯(Michael Phelps)在本次奥运的游泳比赛上也拿了银牌。另一位曾被誉为"神童"的美国女游泳运动员娜塔丽・考夫林(Natalie Coughlin) 有过和刘翔今天类似的意外经历。

考夫林在20岁时就打破了近十项短导游泳的世界纪录,数十项全美纪录。因此,21岁的她参加2003年西班牙巴塞罗那世锦赛时,被毫无悬念地认为将会卫冕。但是在正式比赛前她发烧了,当然媒体也被提前告知了她的病情。结果考夫林比赛时未能游完全程。赛後新闻发布会上,她饱含泪水承认自己对比赛结果感到失望。"但怎麽办?我发烧了。"她说。失败的理由就这麽平常。

今天,刘翔退赛後的新闻发布上,他本人没有出席。在众人面前声音呜咽,掩面而泣的是他的教练孙海平。有记者提问"刘翔赛後第一句话是什麽?他什麽表情?他流泪了吗?" 但却没有得到答案,而且记者们被告知不要再问这样的问题。看似为照顾刘翔的情绪而举国上下讳言的问题,恰恰就是他肩上最大压力的来源之一。

而热切关心刘翔的我们,对他目前的情形还是了无所知。

相比之下,美国的运动员的真实情况,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更容易被了解。菲尔普斯小时候有多动症。考夫林小时候被发现,源于她那位蓝领老爸偶尔发现她喜欢在游泳池里扑腾,就带她学游泳。考夫林就读的加州伯克利大学虽然是座百年名校,但也没有用她的巨幅照片做广告。最近两年我在伯克利上学,从没见过考夫林——当然,即使擦身而过我也认不出来:估计她早已湮没在人人不修边幅的校园里。道理其实很简单,名人在学校就是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就是普通人。

刘翔在这次奥运退赛之前,一直被当作奇迹宣传。这不是刘翔的错,也不是某一个人的错。 世界上目前没有完美的媒体机制。但我们是否可以要求一个更合理的,更健康的机制?

今天过後,我依然认为刘翔是明星运动员。我也还会为他骄傲。只是除了在街边随处可得见刘翔的巨幅商业广告外,我更希望看到关于他更真实的报导,包括他的伤病,包括他为什麽输了比赛。

我想我们都可以接受一个事实,刘翔是人不是神。(完)

华尔街日报:红雨/文

网络民族主义:网上仇恨的勇敢新世界



网络民族主义:网上仇恨的勇敢新世界

《经济学人》国际分析。
社交网站和视频共享站点并不总是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国与国之间必讲和平。”①八十年前,英国国家电台的播音员引用这句格言来表达他们的愿望,希望现代通讯将打破文化、政治界线和地理距离的阻隔,成为人与人之间的新纽带。

对于那些依然坚守这一信念的人来说,互联网所呈现的最新趋势令人沮丧。当然,尽人皆知,各国政府利用其官方网站炫耀成绩;在有关领土、信仰或历史是非的纠纷中寸步不让,通常言辞相当露骨。

令人更加不安的是,技巧娴熟的年轻网上冲浪者利用互联网这个电子奇迹,为国家、种族或宗教之间的仇恨添柴加火,而互联网所解除的恰恰是政府对这些冲浪者所施加的意识形态束缚。有时这些网络愤青的行为就像受命于政府似的——但通常他们发出的是自己的声音,义无反顾地要在传播对某个坏透了的敌人的厌恶方面超越他们的政治导师。

看看俄罗斯人对拉脱维亚纪录片《苏联往事》的反应吧,这部纪录片把共产主义与纳粹主义相提并论。如果此片在五年前播映,克里姆林宫会发表一份表示愤怒的新闻稿,并鼓动年轻暴徒再次袭击拉脱维亚大使馆;亲斯拉夫的政客会被视为大敌。

而现在,强硬派俄罗斯民族主义者的反应比较聪明。他们利用博客筹款,要拍一部从颂扬的角度反映苏联共产党历史的纪录片,与之抗衡。有心帮忙却囊中羞涩的人另有出力的办法,比如把资料翻译为波罗的语或把波罗的语资料翻译为俄语。

同时,美国白人大老粗可以从网上找到一大堆资料来为他们的偏见添油加醋、来让他们沉醉其中。比如,“人肉炸弹”游戏中的打斗对手是蓄着胡子的穆斯林;此游戏同时招来了以色列和穆斯林团体的抗议:以色列人说它弱化了恐怖主义,穆斯林说它把他们的信仰等同于暴力。另一个热门的网络游戏“边界巡逻者”邀你射杀非法穿越边境的墨西哥移民。

互联网初创时期,新媒体就成为了民族主义者争吵的论坛;用现在的标准来看,那时的争论往往比较天真。人们争论摇滚歌手Freddy Mercury是伊朗人、帕西人还是阿泽尔人;日本海应该称为东海还是东朝鲜海;以色列能不能说鹰嘴豆泥属于以色列菜品。有时这类争论进入了维基百科,维基是用户自创自编的资料库,其精心设计的温和型编辑规则对极端的言辞作出了限制。

但是网上争论也会导致叫嚣战争。当人们听说宣传藏独的美国网站受到中国网民的攻击,或者听说有人挑起塞族与阿族,或土耳其人与亚美尼亚人之间的争斗时,没有人会觉得奇怪。互联网发展进程中更为阴暗的一面是,博客、社交网站、地图和视频共享站点被滥用来发布煽动性的材料、组织仇恨团体。5月,犹太人权组织西蒙·维森索中心(Simon Wiesenthal Centre)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发现煽动仇恨和暴力的网站数量去年增加了30%,总数达到了大约8,000家。

对于那些自发组织的、分散的、结构松散的民族主义者社区,社交网站尤其实用。仅在Facebook上,就可以加入许多这样的组织,比如:“比利时不存在”、“阿布哈兹不属于格鲁吉亚”、“科索沃属于塞族”或“我恨巴基斯坦”。事情也有好的一面,网上也有希腊人与土耳其人,或者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人之间的友好团体。但另一个极端是,不如Facebook出名的一些小生境网络把许多极端分子联合了起来,这些极端分子的活动在很多国家受到政府的限制,但进入国际领域后则难以控制。Podblanc是一家类似于YouTube的网站,所不同的是,它服务于“白人利益、白人文化和白人政治”,提供大量素材供种族主义者取乐。

规模虽小,效果致命

这些网上社区的规模虽小,但不表明它们不重要。民族主义言论的能量会通过博客、网上地图和短信被放大;当一场运动从此媒体传播到彼媒体,难免以讹传讹,制造一层又一层新的谎言。比如,在今年年初席卷肯尼亚的危机中,常常是由博客帖子和手机短信发布新一轮攻击的信号。最近在南朝鲜发生的反美游行,其参加者就是被网上请愿、论坛和博客动员起来的,其中有的信息宣传了一种疯狂的理论,说朝鲜人的基因决定了他们容易感染疯牛病毒。

在俄罗斯,一个民族主义博主公布了在俄罗斯一流大学读书的高加索学生的姓名和详细联系方式,同时贴了一段视频,内容是肤色较深的少年殴打俄罗斯族人。俄罗斯民族主义者的博客纷纷转贴,使被公布个人信息的学生如历梦魇。

由于制造、保存和发布数字信息的成本锐减,在网上散布仇恨已变得极其容易。从前,高质量的宣传需要有出色的漫画师;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制作和散发精美的图像。无论是匈牙利团体组织的反罗马招贴画竞赛、俄罗斯的反移民游说团体公布少数民族居住区的位置,还是斯洛伐克民族主义者展示没有匈牙利的地图,网络使散播恐惧和仇恨变得更简单了。

信息汇集的纯粹便利(搜集已存在的资源、视频和文章的链接)是个天赐利器。拿anti-cnn.com网站来说,它由一位20多岁的中国商人开办,汇集了据称是支持西藏之西方媒体带有偏见的言论。它征集资料的请求刚一发出,就有1,000多人提供了样本。很快这家网站成了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主要发动机,助燃了抵制西方品牌和街头抗议的行动。

伪史写作也利器在手。十年前,一个狂热分子要想证明某荒谬的观点——比如否认纳粹大屠杀或者乌克兰饥荒,可能需要在图书馆泡上几天,寻找尘封的宣传作品。今天,这些书的数字版本,甚至几十年前就停止印刷的书,都可以在网上专题图书馆找到。总之,散播仇恨和谎言从未如此容易过。心地善良的人们该好好想想他们怎样也能利用网络。

译注:

①源自《圣经》之《撒迦利亚》(Zechariah)9:10 “He will proclaim peace to the nations.”(他必向列国讲和平。)

聚焦美国教练席上的4张中国面孔

自北京奥运村开村那天起,穿梭于外国人中间的一群黄皮肤、黑头发的人,就引起了广泛关注。他们,有一个同样的名字:海外军团。他们中间,有运动员,更有教练员。以奥运之名,他们飞回了北京;其中的很多人已经太久没有回来,家乡的感觉变得如此陌生;但迎接他们的,依旧是热情的笑脸,

在头号夺牌大户的美国代表团里,一股“中国力量”集中爆发。郎平率领美国女排赢了陈忠和的中国女排,乔良带领美国体操队包揽了女子个人全能的冠亚军,李犁带领美国田径队正式向奖牌,发起最猛烈的冲击……

“和平”大战,一段尽人皆知的佳话

郎平她上世纪80年代中国人的偶像,是90年代挽救中国队于水深火热中的国家英雄,现在她却在为美国队的取胜而高兴。

对于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最有发言权:“1979年,我在国家队做陪打教练,服务的对象正是她(郎平)。到1995年她组阁,我还是助理教练,八年了。”而郎平则记得更为清晰:“我们在一起工作时,忠和普通话说得不好,我老教他;他喜欢抽烟,我跟他说开会时不能抽烟;他最喜欢喝功夫茶,我怕苦,每次都是他喝剩下觉得没味道了才喝。”

1998年郎平挂印而去,她第一时间向中国排协推荐了陈忠和。最后的投票结果显示,陈忠和的得票不是最高的,而郎平的投票对于陈忠和最后的当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不是郎平的大力举荐,我不可能从水底浮到水面上去的。如果当初没有郎平,我也根本没有办法得到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在陈忠和看来,郎平于己,具有知遇之恩。

乔良用中国方式做一个美国女孩的“好爸爸”

1991年,获得爱荷华州大学奖学金的乔良,来到美国学习英语,同时帮助学校的体操队进行训练。后来,乔良在美国开了体操馆,并用中国的方式来训练孩子们。

互相尊重是他们的基本原则:学员们准时或者提前来到体操馆,而乔良总是微笑着鼓励孩子们。“他告诉每一个孩子,‘你们来这里,首先是要自己开心。’”约翰逊的父亲对于她的女儿在乔良的体操馆练习非常放心,“如果乔不在笑,那么他肯定是生气了。不过,我从来没听见他吼孩子们。他总是让孩子们看见他的笑脸。”

这种非传统的训练方式,让约翰逊受益匪浅。“教练告诉我,我是个混合体。”约翰逊说,“既有中国运动员擅长的技术和准确性,也有美国运动员擅长的力度,所以我才会脱颖而出。”如果约翰逊感觉肌肉酸痛,乔良会遵照中国的方式,对受伤部位进行热敷,而不是冰敷。美国队的队医和队员们都无法接受这一点,不过约翰逊不会被别人的观点干扰。“我从六岁开始就跟着乔训练,我完全信任他。”她说,“他就像是我的又一个爸爸。”

所以,约翰逊非常希望为自己的另外一个爸爸赢得一枚金牌,因为她知道,回到北京对于乔良来说意味着什么。而现在的乔良无疑是最幸福的,这个世界冠军的教练,已经有近15年的时间没有踏上北京的土地,但北京依然是他的福地,他的弟子为他赢得了北京奥运会的一金一银。

李犁继续等待拉加特:那个从不变化的短信

昨天,国家体育场鸟巢终于开始成为各国运动员的舞台。33岁的伯纳德·拉加特想成为鸟巢中最闪亮的明星,他想在奥运会上夺得1500米和5000米两项冠军。因为他最信赖的人——美国田径队领队李犁说他有这样的实力。

46岁的李犁上世纪80年代初曾是国内最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之一,1982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毕业后,李犁回到家乡,1983年至1985年期间担任四川田径队中长跑教练。后来,李犁远赴美国,并在1996年与拉加特结识。时任华盛顿州立大学田径队总教练的他从肯尼亚招来一名长跑运动员,新弟子向他推荐,在他的家乡,还有一个名叫拉加特的运动员很优秀。

从那以后,拉加特就一直跟随李犁,从华盛顿到明尼苏达,再到亚利桑那,他的成绩也显著提高。1998年,他提高了3秒多,1999年,提高4秒,2000年,提高2秒多,2001年,又提高2秒。几乎每场比赛结束后,拉加特都会第一时间发短信给李犁,短信内容几乎一样:“教练,我又拿了金牌了。”现在拉加特正处于最好的状态,他的目标是奥运会上的两块金牌。现在,拉加特已经成为镜头前的明星,但他总不忘提及李犁,“没有他的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

如今,李犁又一次在等待拉加特那个从不变化的短信。不过,现在他不再是教练,而是美国田径队领队,对于北京奥运会,他说,“如果拉加特能如愿摘得金牌,那就完美了。”

美国跳水“救星”陈文波:我会为中美两国选手喝彩

世界跳水传统强国美国在悉尼奥运会上还有金牌收获,但在雅典奥运会上却遭遇惨败,与奖牌无缘。此后,一位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走马上任,以自己的训练和管理模式,打造了一支崭新的“明星”美国队。如今,这支队伍喊出“以好成绩震惊世界”的口号,奔着奥运奖牌而来。

他就是陈文波——与郎平一样,在头号体育强国美国国家队里执教的中国人。美国队教练温格费尔德评价说:“陈教练的到来,让美国跳水的成绩上了一个台阶。”

出生于广东湛江的陈文波是与李孔政、陈肖霞同辈的跳水好手,曾在1977年、1980年两度获得全国跳水冠军。1985年至1991年他曾担任中国国家队教练。1992年出国后,先后在德国、意大利、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执教,三年前进入美国国家队。

接手队伍后,陈文波引入了一套全新的执教理念:训练时间由每周20小时翻倍至40小时,改业余训练为全日制训练,以高强度、高难度训练打造“高徒”。

在陈文波的调教下,美国队近几年的成绩有了明显提升。2005年和2007年两届世锦赛以及2008年跳水世界杯,美国队都有奖牌入账。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女子3米板选手凯·布莱恩特对自己的中国教头信心满满,她说:“他的执教风格与美国教练大不一样,他让我们的竞争力变得更强。我相信,陈教练可以带我实现奥运梦想。”

虽然已加入美国国籍,但陈文波由衷地说:“此次的‘回家之旅’同样也是‘竞争之旅’。我希望中美两国的运动员都能取得好成绩,去享受比赛,从中体会到快乐。我会为两国选手喝彩!”


加人偏爱本国制造 不欢迎中国货?


(星星生活记者王小檗编译报道)高企的油价和不断增强的环保意识改变了加拿大人的购物习惯以及商店中货物的来源。不仅仅是加国制造的商品越来越受欢迎,以及价格更易承担,最新的数据也显示,消费者开始选择离家近的地方购物。

近期在多伦多举行的由加拿大礼品和餐具协会(CGTA)主办的秋季礼品展上,有52%的零售商表示他们将在他们的商铺中增加加国制造的商品,而去年同期仅为34%。

每年两次的礼品展是加拿大同类展会中最大的,也是加国100亿加元礼品产业的风向标。它每年吸引约2200个零售商,这些零售商将选购未来几个月他们将销售的商品。而这些零售明显的增加了“加国制造”产品的进货量。

CGTA秋季礼品展的会刊--零售周刊(Retail News)的编辑柯克兰(Erica Kirkland)表示,“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加人越来越偏爱本国制造的产品。”

柯克兰解释说,人们越来越偏爱“加国制造”的原因不止是一个:首先,CGTA协会的很多会员是小型的、独立的零售商,他们的商品独特,在加拿大本地制造,而且在超霸级商店(Big-Box)商店是买不到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加国制造的产品质量越来越好,并且包含了技术革新和高利用率。柯克兰说:“零售商开始瞄准那些确实不错的加国产品。”

但是,这些原因的背后是跟环境保护和能源成本提高分不开的。专家预期,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些趋势将根本影响到顾客可以从商店购买到的产品类型。

美国价格市场研究公司TNS Retail Forward上周曾指出,美国的消费者因汽油价格的上涨开始选择就近购物。高昂的汽油价格给以依赖能源为生活重心的人们带来压力,这降低了人们选择长途到商场购物的次数。同样,TNS的研究还显示,地区性大型商场的吸引力正在萎缩。

TNS的报告还称,网上购物也越来越流行。

如果人们开始对加国制造的商品感兴趣了,一个非常重要原因是因为消费者发现外国制造的进口商品不像原来那样的廉价了。

国际原油价几个月来持续上涨,使得来自国外,特别是亚洲的商品价格不断的提高。分析家也开始研究多高的能源价格将彻底拖垮中国制造的全球优势。

在今年5月份,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世界市场研究公司(CIBC World Markets)发布的报告显示,高昂的石油价格开始逼迫海外制造业回归本土。该报告显示,与2000年相比,40英尺的集装箱从东亚到北美东海岸的运输成本已经增加了3倍,如果每桶原油价格超过200美元,这个价格还会上升2倍。

CIBC首席经济学家鲁宾(Jeff Rubin)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除非集装箱里装满了钻石,不然高昂的运输费用将会严重影响该产品的成本和售价。”这就意味着制造业的工作将回归本土,或者至少是靠近本土。

鲁宾预测,当每桶原油价格超过200美元,从中国运来的产品价格将是墨西哥的3倍。

制造业回归本土的现象其实正在发生:上周,英语版的德国《明镜周刊》报道说,20%的德国制造工厂将计划从中国撤离。报告指出,这归结于中国市场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能源价格的上涨,以及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条例和缺乏熟练工人。

这一切,都使加国的消费者开始意识到购物不仅仅是价格的问题。柯克兰说一些消费者根本不愿意购买外国制造的产品,尤其是中国制造。

还有很多人正在积极地寻找减少碳排放的方法,出于环保因素,他们将购买本土产品。环保意识开始越来越深入人心。柯克兰说希望越来越多各类环保、绿色的的产品能出现在商店里。

柯克兰说还有一部份人是为了支持国内的就业所以支持加国制造的产品。她说,如果价格合适,加国制造的产品将更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搜索此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