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连鹏的博客

怀念过去,铭记今天,憧憬未来;希望做一个时代的记录者,有价值的媒体人;无论寂寞无奈、贫困潦倒、飞蛾扑火也在所不惜;希望以年轻一代的眼光来描述加拿大的历史、文化、政治及记录中国移民和留学生在枫叶之国的心酸和努力。QQ:76365,MSN:lianpeng126#hotmail.com

2008年9月5日星期五

CQ力量大

CQ的核心力量,在“行为复制”,可以穿越时空,直逼人心。

网际网路的核心力量,是“人际传播”,扩散人际交流的范围,无远弗届;CQ(Culture Quality)的核心力量,在“行为复制”,可以穿越时空的穿透力,直逼人心。


管理杂志记者:文/李宜萍

除夕过午,一位神情落寞的妇人,来到市中心一家国际快递公司的柜台,她因为工作关系无法回家团圆,希望赶在除夕晚餐前,将两件毛衣寄回家,给两个孩子做为过年的礼物。值班的快递员一看,送达的地点要开两个半小时的车程,想到回程可能会错过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心里老大不愿意去,但在公司价值“使命必达”的驱使下,勉为其难地前往。当毛衣送到小孩子手中,祖母要孩子们穿上,并向快递叔叔道谢,这位快递员突然觉得自己仿佛代替妈妈的手,将爱送给那两个孩子,顿时感到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也深以工作为荣。

这家快递公司灌输员工一定要在时间内将邮件送达顾客手中,已成为员工工作的“行为准则”,也形成一种“信念”,每位员工都实践这个信念,时间久了,自然形成“企业文化”。

CQ是企业无形优势

文化虽然无形,力量却处处可见。迪尔(Terry Deal)与甘迺迪(Allan Kennedy)在《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s)一书中明示:“企业文化是公司员工上下一致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一套做事情的方式。”企业文化也代表“在这里,事情如何完成。”“组织成员间的互动关系。”

企业文化必须具备两项先决条件,一是具体的价值观,看事情的角度、方法;一是组织上下大多数人都认同与遵循的价值系统。

当组织上下成员都拥有强烈的CQ,也就能将共同的“行为准则”、“信念”落实在工作目标与任务上,表示每个人的CQ强,文化力强,企业也会强;反之,CQ弱,文化差距大,企业也跟着式微。

文化差距大,代表企业现实与理想的行为准则还有一段差距,例如想要建立创新的文化,大部份团队成员却不敢发表自己的想法,也不愿接受新任务,创新文化就很难落实。

CQ是企业的无形优势,也是无形资产。有的企业懂得塑造强势的CQ,如台积电、台塑、奇美、鸿海等,他们在强者圈加入CQ,形成强者愈强的循环;但多数企业忽略CQ的存在,或只是墙壁上的标语,徒具形式。

强势文化的形成通常有些历史典故,就像每年农历七月半中元普渡时,政府并没有明文规定这一天一定要拜拜,但公司行号多半会准备满桌的祭拜品,不约而同地完成这项重要的仪式,这就是文化。

企业文化也是长时间累积而来,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Top down”由上到下,从企业创办人开始,由他将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处世哲学,贯彻到组织里,形成人和人相处的模式。如王永庆将勤劳朴实、追根究底的人生观,贯彻到台塑文化里;施振荣不做老二的创新精神,创立了acer品牌,并落实到组织文化中。由此可知,创办人如果想塑造强势的文化,先要厘清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文化也是“Bottom up”,由下往上所形成,当员工都认同这样的行为准则,也符合大多数员工的期望价值,最后组织上下便会形成共识、文化。

由下往上的力量,通常在高层人事交替或接班的时候,员工的声音较容易从交替的空隙发出,获得高层的重视。例如广达创办人之一温世仁提出“真善美”的企业文化,到了第二代,由于员工平均年龄都在40岁以下,当时便采纳了员工所提出“健康、快乐、希望”的价值观,在这些充满情绪意涵的字里行间,充分展现年轻一代不再追逐物质生活,而是追求心灵成长,与原来的文化并不相违背,但又比较贴近大部份员工的期望。

哈佛商学院教授大卫.麦斯特(David H. Maister)在《企业文化获利报告》(Practice what you preach!)中指出,“企业文化取决于员工的态度,员工态度决定了公司赚不赚钱。”

所以无论是Top down或Bottom up的力量,员工要能认同并遵循公司文化,文化才能形成力量,也是CQ强的重要关键。

CQ接力赛,代代都是强棒

记者:文/李宜萍

企业文化一代传一代,会愈传愈弱;想要代代相传,必须能历经时代考验,也要经得起内部公开讨论。

文化差距是指“现实文化”与“理想文化”之间的差距,下面这项真实的实验,可以说明文化差距是什么。
有四只猴子被关在笼子里,笼子里放着一大串香蕉,每当其中一只猴子伸手去拿香蕉,四只全部都会被喷冷水,后来,只要有哪一只想去拿香蕉,就会被其他三只拳打脚踢阻止,造成大家都不敢再去拿。
接着,四只猴子中换上一只新猴子,当新猴子想去拿香蕉时,结果马上被其他三只揍,虽然它也不知道为什么,但之后也不敢再去拿;接着其他只也陆续被换成新猴子,每一只刚进去时,都会伸手拿香蕉,也都不知道为什么的被其他三只打。

但当四只猴子都被换过一次,第二次又再换上一只新猴子时,新猴子一样伸手去拿香蕉,虽然其他三只也立刻制止,但新猴子拿到香蕉后,大家并没有被喷冷水,于是其他三只也跟着去拿香蕉,最后整串香蕉都被吃光。

故事说明文化会产生自我与团队约束的力量,并延伸出两个文化差距的问题:
■首先,文化一代传一代,会愈传愈弱,理想与现实文化的差距会愈来愈大。第一代猴子“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知道自己拿香蕉会被喷水,所以严守游戏规则,也会制止同伴犯规的行为;但第二代却“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是照着前面猴子的做法,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虽然也会遵守游戏规则,但当有新同伴违规,发现也无不可后,便很容易就跟着改变。
■其次,当文化转型时,会产生新旧文化整合的问题。例如规则改成猴子可以吃香蕉,不可以吃花生,但如果忘了处理不可以吃香蕉(旧习惯)的部份,可能猴子会不吃香蕉,也不吃花生;代代传下去,甚至变成只吃花生、不吃香蕉,文化差距愈来愈大。
两种文化差距,第一种是世代交替、文化无法相传下去,需要落实“传承”来缩短文化落差;第二种是新旧文化交替,要去除或调整旧文化,加上新文化,需要以“转型”或“整合”来缩短文化差距。

传承,文化价值一致、代代相传

强势文化通常都是由企业创办人所建立,在第一代时,领导人可以将理念贯彻到员工的行为准则,到了第二代就必须靠制度、政策等来执行,加上第二代领导人能以身作则,文化才不会走样。
要让企业文化代代传承,政治大学IMBA 教授李瑞华发现,“需要让企业的显规则与潜规则一致。”也就是公司明文规定的文化价值,和员工私底下的行为规范要一致,而非说一套、做一套。例如总经理在新人训练时,告诉大家公司讲究诚信,但是新人私底下却看到同仁向厂商拿回扣,放入自己口袋,显然“显规则”与“潜规则”有很大的差距。
文化要能历经时代的考验,也要经得起内部公开讨论,让员工知其所以然,也要打从心底认同。
美国娇生(Johnson & Johnson)是一家相当严守文化规范的家族企业,到了1980年,新任CEO挑战文化规范,他认为公司已经朝科技、医疗等产业发展,应该重新检讨文化规范适不适用,一开始引起内部一阵哗然,但后来还是展开一连串的讨论,将行为规范逐条检讨,历经半年后,发现每项规范都适用于当下与未来,应该将所有的规范保留下来。
台湾大学商学研究所教授陆洛指出,“这半年的文化讨论、思辩过程对娇生来说太重要了,因为这个过程,让员工知道文化背后的道理是什么,也打从心理认同这些行为准则。”娇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每当有重要决策,或员工日常的行为规范,都会以此为判断依据,文化价值可以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没有评论:

搜索此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