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连鹏的博客

怀念过去,铭记今天,憧憬未来;希望做一个时代的记录者,有价值的媒体人;无论寂寞无奈、贫困潦倒、飞蛾扑火也在所不惜;希望以年轻一代的眼光来描述加拿大的历史、文化、政治及记录中国移民和留学生在枫叶之国的心酸和努力。QQ:76365,MSN:lianpeng126#hotmail.com

2009年1月12日星期一

金融危机 媒体也有责任?

对于媒体在报导金融危机上是否尽职尽责,是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路透全球负责道德、创新与新标准的编辑瑞特去年年末曾撰文指出,美国的经济报导被大选的报导淹没了。 2008年9月15日之前的那个月,经济新闻比例降到了历史新低,电视、广播、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播出经济新闻的时间比例仅占4.8%。而随着雷曼破产,美林被并购,政府出手救援AIG、股市大幅下挫,新闻报导重点才发生转移。

文◎ (连鹏)最近做新闻时,发现一个既有趣,又有深刻意义的话题。

这则新闻是说,加拿大著名智囊机构加拿大谘议局(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的首席经济师霍奇森近日指责在经济危机波及全球只时,由于媒体密集报道负面消息,在大众之间形成“衰退心态”,令人不安,深深地打击消费者信心。霍奇森说:“媒体的态度可以改变消费者的感受,如果它们一直说天塌下来,人们会相信天真的塌下来了。”

霍奇森认为,尽管一些问题确实存在,例如信贷危机不利经济,但问题其实不像媒体渲染的那样严重和广泛。而媒体铺天盖地报道经济问题,有减弱消费者信心的作用,形成“衰退心态”这个新的词汇。霍奇森认为,经济消息有好有坏,媒体报道总是渲染,两者都有问题。

加拿大独立商业联会(Canadian Federation of Independent Business)执行总裁斯威夫特也认为,媒体密集报道经济问题,造成消费者不必要的精神紧张。
不过,也有专家站在民众的立场考虑问题,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的营销学教授索伯曼说,只有未感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的人,才会说媒体渲染经济新闻。“如果你是退休者,50%的注册退休储蓄金刚刚消失……,你在奥沙华,工厂关门,因为汽车业出了问题,你说那些人反应过敏吗?”

对于媒体在报导金融危机上是否尽职尽责,是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路透全球负责道德、创新与新标准的编辑瑞特去年年末曾撰文指出,美国的经济报导被大选的报导淹没了。 2008年9月15日之前的那个月,经济新闻比例降到了历史新低,电视、广播、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播出经济新闻的时间比例仅占4.8%。而随着雷曼破产,美林被并购,政府出手救援AIG、股市大幅下挫,新闻报导重点才发生转移。

路透全球总编史进德也认为,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美国记者在报道正在发生的危机、给出发生金融危机的前因后果及分析方面做的很好,反思方面也做得很好,但是在预测经济走向方面表现的糟糕,大家并未敏锐的预测出经济危机的影响会如此巨大。史进德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危机是不可避免的,而媒体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这也是一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因为危机大都起源于银行在追求高利润的时候冒了太大的风险。然而如果有大银行的总裁不想冒这个险,拒绝参与其中,媒体在报导这家银行财务业绩的时候就肯定会流露出负面的“措辞”。那个“勇敢”的银行总裁一定会丢掉奖金,甚至很可能会丢了工作。这更让金融业高管感到压力,不得不纷纷效尤,使局面更加恶化。史进德说:“媒体人对这种情况推波助澜,景气时夸大景气,萧条时过分悲观。”

最近几个月从各国媒体看到新闻报道趋势,的确有点让人恐慌。越来越多罕见且极致的词汇突然一下出现:金融萧条、金融海啸、百年不遇、金融风暴、经济崩溃等等。的确让读者看得揪心,想着烦心。的确,媒体的用词会影响到读者的情绪,甚至会影响消费者的信心,使经济形势更糟,但是不得不说的是,本次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是我们从未遇见过的,在全球经济经历“黄金十年”增长之后,突然出现的危机也让媒体措手不及。在经济危机的报道上,媒体的责任是让公众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分析发生的缘由,以及预测未来趋势。但是从我对加拿大最近两年的财经报道中看到的是,无论政府高层,还是那些经济学家,对危机的判断和预测都难以一致,都各执一词,并偶尔出现争执和口水战。经济不仅是数字,更是捉摸不定的难以预测的,如果政府和专家都无法准确判断,让媒体去准确预测,有点牵强。

我并非为媒体人士和记者开脱。的确,部分新闻报道有着极其煽动的标题以及悲哀的情绪,但是更多的专业媒体的报道还是在尽一切可能的在深度和广度上分析,让民众更多的了解金融危机。同时,由于数字化革命降低了门槛,网络媒体的兴起加剧了竞争,使得更多的媒体为了生存而去“猎奇”及降低新闻标准和报道深度。

经济危机对媒体的冲击也很大,很多全球性大媒体开始裁员。最近一名资深媒体人对我感叹到,相信随着经济危机的加剧及网媒的强势发展,估计以后报刊新闻报道的深度会降低。这一点我相信,但是越是在危机之时,人们对真实和深度的报道就越渴望,现在各国读者都在寻找经济类的书籍,借机恶补经济知识。虽然愈来愈多的人通过网络获取资讯,但网络是否能够真正取代报纸,仍无法预测。前不久加拿大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经济低迷的时候,更多人会通过报纸获取资讯,因为报纸新闻真实可信,新闻均是经过求证筛选才印出来的,因此读者毋须担心新闻真实性。媒体学专家更是指出,在全球经济低迷情况下,报纸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而我认为,报刊只有在坚持深度、全面的报道下,才能吸引读者,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经济危机是否出现过质疑声?其实两年多前加拿大众多媒体就发出过这样的声音,尤其是随着西部石油省份所带起的全国房地产热潮,只是民众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认为加拿大是移民国家,每年有20多万移民,就有大量的需求。同时石油价格肯定会居高不下,西部省份会吸引全球的投资者及开采队去,需求只会高而不会低;认为美国出现问题,没有立刻波加拿大,房屋起建及平均售价仍在升高,加上加国政府保守的政策,应该可以躲过此劫。但是当失业率开始猛跌,经济形势开始恶化之时,大家又突然开始异常担心,开始疯狂抛售房子,造成大量积压,房价越压越低,欲买房者等待抄底,只会观望。有时,消费者也是短视的。

如今危机已经发生,有些人开始指责媒体煽风点火。我并不认为如此,减少经济负面新闻的报道,用温和词汇描述,不能引起我们的反思。在过去的“黄金十年”,美国人也好,加拿大人也罢,人们每吃四个苹果就会扔掉一个,平均每两年就会买一台新电视机,每搬一次家就要重新装修厨房。有时候,我们需要“强烈”的新闻和标题来引起我们反思过去的生活方式。

至于媒体的报道是否引得大家人心慌慌,是否对危机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不仅需要媒体自己调整和调节,同时社会和读者用自己的反应去纠正,这样媒体才可以更好的为大家起到公平、监督和引导作用。

没有评论:

搜索此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