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连鹏的博客

怀念过去,铭记今天,憧憬未来;希望做一个时代的记录者,有价值的媒体人;无论寂寞无奈、贫困潦倒、飞蛾扑火也在所不惜;希望以年轻一代的眼光来描述加拿大的历史、文化、政治及记录中国移民和留学生在枫叶之国的心酸和努力。QQ:76365,MSN:lianpeng126#hotmail.com

2008年7月8日星期二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反思

很多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官员都说2008年是属于中国的。的确,无论是8月份的北京奥运,还是中国经济持续蓬勃繁荣,以及中美关系的发展,都牵动着全球华人的心和国际瞩目焦点。

文化是打破国家和国家之间障碍的最好方式,是人们打开大门、建立沟通桥梁的最好方式。全世界对中国文化的渴望越来越强,近期大英博物馆就举行了秦始皇兵马俑展览,由于参观的人太多,而不得不延续到午夜。

但全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的时候,中国人,尤其年轻一代,却越来越西化。“麦当劳”、“星巴克”等食品只是表面现象,而真正的西化却在中国人的内心之中,中国人慢慢改变了自己的传统价值观和信条。

比如很多人把“利益高于一切”或丘吉尔的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当作真理。这些新的信条,从内心的潜意识里改变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很多人开始以无信仰为信仰,无追求为追求,无文化为文化。

在这个时代里,很多人过平安夜比过除夕夜更开心,过情人节比七夕节更浪漫。

在圣诞节时,大家的手机里都泛滥着圣诞祝福短信,超市里充斥着圣诞树圣诞老人等商品。圣诞节是西方基督信徒的盛典,但在中国却使得全国上下一片喜气洋洋,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与西方接轨?

去年在上海,有的商家竟然在情人节推出188888元的套餐以及35000元的玫瑰。虽然问津者不多,但几百几千元的套餐还是让很多人雀跃,在攀比心理和赶潮流的因素之外,不能不说中国人对国外节日越来越热衷,而对自己传统的节日越来越淡漠。

于是有人说:中国已被西化,经济高速增长,文化急速消亡,是不争的事实。

近些年韩国涌现的儒家热,端午等中国传统节日被韩国政府申请文化遗产,刺激了中国人的神经,也变相的让中国人增加了对传统的关注。可是,我们对祖宗的爱护,对文化的传承竟然需要别的国家去刺激,是该感谢韩国人还是该为自己感到羞愧?中国文化,前所未有地“不属于”我们自己。

在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旗帜下,各地政府都在日夜操劳的追求GDP,当地的文化、古迹如果可以开发,可以转换成GDP,他们就会关注,然后再过度消费这些古人留下的遗产、风景、河山;如果没有经济价值,就扔那里,让她们随着时光荒废,慢慢消失,或者挖了填了盖大楼。我们都知道,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没有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是难以调整过来的。传统古迹和文化传承如果破坏和遗失了,可能永远无法找回。

政府对文化的关注和宣传力度也不够。百姓并非完全对传统文化漠视,而是缺少渠道和载体。这几年中央台的《百家讲坛》的火爆也说明了,在一个不枯燥、灵活的方式下,也可以在全国掀起《三国》、《论语》热潮,在年轻人群中受到的追捧不比日剧和韩剧低。

日本很早以前就开始“脱亚入欧”,但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还保留着自己的民族特色。节日里穿上民族服饰,或者坐在“塌塌米”上喝着“米酒”。印度人在外交仪式上用自己独特的象群来欢迎客人,韩国人和日本人在传统节目都穿民族服装,印尼人出现在外交场合总是戴着黑色小筒帽,而拥有五千年文化的中国却没有一件大家公认的民族服装。2001年APEC会议中,各国贵宾身穿唐装,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可惜从那以后我就没再看过领导人在重要场合穿过唐装。虽然说并非穿传统服装才证明珍视文化,但至少证明了一种认知和精神。现在的唐装,已经沦为商业抄作和噱头了,大家可能在结婚照时候来几张唐装照,可是其中却没有任何文化意义和气息。

日本NHK电视台自1963年起每年都会精心制作和播放一部大河剧,于每周日晚间七点播出四十五分钟,主要是以历史人物或是一个时代为主题,并且有所考证,属于较严谨的戏剧,主要题材多是大家爱看的战国时代故事和幕末故事,在选角方面多以实力派演员和偶像演员为主。美丽的画面,实力的演员,以及其中表达出的历史大背景下,各种大人物或小人物在荆棘和艰险的环境下,努力的活着,爱着,以及显现出对家族、国家的爱以及一种向上的精神。不仅可以让人们对历史更加有兴趣,而且也会让大家体会到一种民族精神。

每次看大河剧我都会感慨,中国的文化如此渊源流长,历史中出现那么多对中国文化、民族发展贡献心血的英雄,为何我们无法每年拍一部可以让大家都喜欢的历史剧出来呢?现在我经常回味的《三国演义》,还是拍摄与16,7年前。而且,我们的历史剧很多都是在讲故事,或者讲权谋,很少可以表现出中国人的精神和价值。最让人难过的是,《百家讲坛》中的易中天品三国系列用的历史人物头像,比如曹操等,都是日本光荣公司出品的《三国志》游戏中的图片。我们连一套自主研发的,可以让年轻人接受和喜欢的历史性游戏都没有。于是年轻一代都玩着日本游戏,看着日本漫画,用着日本数码产品,看着韩国《大长今》长大,又如何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

七夕节不如情人节,载体也是关键。情人节没有统一的概念,你可以给情人送鲜花、巧克力,或者来一顿烛光晚餐,或者一起出去旅游,这样的载体既简单又浪漫。而七夕节却各地风俗各异,比如夜晚抬头观看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偷听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等,并不适合喧扰都市里的年轻人。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过年回家团聚,是中国人的一种文化习惯。春节还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就是因为她仍有很多有趣的节俗,正是春联、年画、鞭炮、龙灯、狮舞、团年饭、拜年、庙会、社火、压岁钱等民俗节目营造了春节的气氛。

教育也是问题之一。人们对很多节日文化底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比如不少人对七夕的感觉几乎都停留在那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上。但随着时代发展和观念转变,一些手工技艺渐渐流失,丧失传统内涵的七夕节也就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记忆。比如端午节,只通过一些枯燥的古文并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可以从端午食品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节日的意义所在,刺激他们的想象力以及正在形成的文化价值意识。电视媒体也该多做一些关于各类节日的专题,从各个角度,以各种方式去揭示传统节日的价值。一些社会活动也可以提高孩子们的传统认知,比如龙舟赛,舞狮,花灯等等,这些活动在现在的中国国内变的越来越少。去年中国增加传统节日放假就是很积极的一面,清明扫墓,端午包粽子,中秋吃月饼,可以让国人有充裕时间去享受民俗文化,同时也等于促进这些节日相关的消费产品,使得传统节日出现更多的载体。

08奥运将至,这是一个中国向世界展现自己的绝好良机。但届时当有老外向我们讨教中国文化的精髓时,我们是否能从容的回答。连自己的文化都不了解,还有什么资格去学习外国文化?(依卡.2008.02.01)

没有评论:

搜索此博客